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第一节 讲授内容
项目一、学习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目的意义:
要自主创业就要学会当老板,一般来说,老板就是一个企业的法人代表,按我国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八条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由此可见,作为单位负责人(老板)必须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知识,才能懂得如何管理企业的财务运作,知道了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才能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自主创业的目的除了为社会作出贡献之外,作为个人(不排除)要挖到第一桶金。如何实现创业的目的?这不但要有挣钱的技能(业务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会理财。俗语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为什么有不少人挣了不少钱,到头来又亏了不少钱?看不懂财务方面的文字表述或读不懂数字的含义,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人们陷入财务困难,那就是说有些财务会计方面的东西,或是数字或是文字他读不懂,或是有些东西被他误解了。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比那些挣扎于财务问题的人在某个方面有更多知识。所以,如果你想致富并保住你的财富,财务知识是十分重要,包括对文字和数字的理解。
很多老板都有自己的爱车,也大多会自己开车,作为一名合格的司机,必须读懂车上的各种仪表,比如里程表,速度表,发动机转速表,油量表,水温表,还有的车辆有气压表等等,还有些车上有更复杂的仪表,这些仪表及时准确地把汽车的工作情况直观地传递给驾驶员,保证了汽车的安全行驶。你能想象得到你坐在一部没有任何仪表的车子或是一个根本读不懂仪表的驾驶员开的车子里吗? 企业的财务报表就象是汽车上的仪表一样,它能够提供企业是否安全运行的基本信息。财务报告如同一面旗帜,它是展示给人看的;它是一只晴雨表,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它是一个指南针,可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科学决策、确定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总之,财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当然老板不必成为会计,但必须了解会计;老板不必亲自从事财务工作,但必须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决策人物。我国新《会计法》规定,一旦企业的财务工作出现了问题,首先应该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是经理人的责任,作为一个创业者和企业老板,不能以不懂会计业务为由推脱责任。如果老板不懂财务,就很难发现财务报告所能反

映的或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长年累
月,这些问题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弥补的。
无论是国际大公司从董事会成员到基层管理人员,或是事无巨细都要管的小企业管理者——都需要了解财务报告及其编制方法。同样,债权人、投资人、企业律师、政府管理者、中间商、靠企业发薪水的雇员、经济学家、甚至财经记者等等都应了解基本财务报告。我们甚至可以注意到,就连炒股的股民,也会参考企业的财务报告。对参与经营活动的管理层来说,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研究更是其经营成败的敲门砖。
要学会当一个好老板首先要学会如何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三大常规途径,即资金成本最小化、现金流量最大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要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学习和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知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创业人没有财务专业的背景。由于财务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又要求创业人掌握公司理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如何练好财务素养的基本功,是创业人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在本课程的设计上力图使专业知识和复杂的会计问题简单化,使之通俗易懂,让您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与技能。
项目二、 认识会计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计量为主
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单位为辅(如平方、立方、千克等)
(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
会计核算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包括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报告,具有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特点。
(三)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必须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
三、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核算与监督
核算职能,又称反映职能,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在核算经济活动情况的同时,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和指导。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为控制

职能,是指对特定会计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
行的审查。包括: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二)拓展职能:预测、决策、计划和评价
四、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是会计行为的客体,也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督在生产过程中经济活动的所有方面,而只核算和监督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这部分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等活动。
(一)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
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是指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各项经济业务。(包括维修业务)
主要有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和销售过程业务。
(二)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是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各项经济业务。
主要是商品购进和销售业务。
五、会计的目标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是人们期望会计职能实现以后,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会计目标从属于经济管理目标。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关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六、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二)复式记账;(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四).登记账簿;(五)成本计算;(六)财产清查;(七)编制会计报表。
补充知识: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是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加以肯定论证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和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推论而形成的一系列不需要证明就可以接受的假定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和总结而形成的。只有规定这些前提条件,会计核算才得以正常地进行下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或组织。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
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但是作为会计主体,它必须能够控制经济资源并对此负法律责任。因此,凡会计主体都应该进行独立核算,也可以反过来说,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核算的是特定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把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把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从而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持续地、正常地进行下去。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破产清算的因素,否则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因为会计核算中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规定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一些公认的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也将无法采用。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会计核算应将会计主体的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较短的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日历年度为我国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每一个会计年度还具体划分为季度、月份。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多个会计期间。但是,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都需要在一个会计期间(一般指一个月)结束之后,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可能等到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生产较为发达,货币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公共媒介,运用货币计价是会计的基本特点。正是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会计资料和会计报表的汇总才成为可能。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权益和责任是否发生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具体地说,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实际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会计

核算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成果,它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共八条,即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现分述如下:
1.可靠性。它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就是要求会计核算资料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必须是完全真实的、正确的、全面的。
2.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属于投资者,经营权属于企业本身。作为投资者要关心了解:
(1)企业盈利状况,据以了解投资者权益的报酬水平;
(2)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据以了解企业近期偿债能力和债权人资本受到的保障程度等情况。投资者通过对以上情况的了解,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更需要全面了解本单位的生产、消耗、收入、盈亏等状况,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会计信息应兼顾各方需要。
3. 可理解性。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一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会计信息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在报告时还应用规范的文字加以说明,便于经营决策。
4、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个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同一企业在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资料的计算和处理方法应前后一致。这是因为对同一类会计事项,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计算和处理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和处理同一类会计事项,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就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会计指标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就会前后缺乏可比性。这就要求企业结合本身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方法后,就应始终一贯地使用下

去,不宜时常变更。但这也只是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是绝对不能变动,如必须变动,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加以说明,便于信息使用者分析、比较。另一方面是不同企业对相同或者相似
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样就能保证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提供的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就能满足国家综合平衡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5.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比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较长,租赁期结束时,承担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
6、重要性。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这条原则要求企业对于那些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并在财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重要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与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性质都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严格的会计程序和详细的会计处理手续是费力而花钱的,在会计数据上区分重要与不重要,对不重要的事项允许作例外的灵活处理,是为了遵循“利益>成本”的原则,避免会计处理得不偿失,提高核算的经济效果。
7.谨慎性。谨慎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也就是说会计必须对预计收益和损失实事求是地认定,绝不能草率从事。必须明确,采用谨慎性原则,是要求企业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慎重处理可能发生的收益和损失,以保证会计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绝不允许借“谨慎”之名。弄虚作假,少计收益,多计损失,偷漏税收,将谨慎性原则作为隐瞒利润,调节盈利水平的手段。
8.及时性。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日常发生的会计事项,及时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才能

及时提供各种会计指标,有利于有关部门迅速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否则,时过境迁,补救无方,会计将失去其在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项目三:如何注册开办“办公设备维修门店”
一、创业的定位
要注册一个公司,首先想好经营什么,怎样经营好,再来注册。前期可行性分析调查,建议你自己认真的考虑一下。当前社会上各种企业形式多如牛毛,国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各种名词漫天飞,但公民个人出资设立的企业无怪乎以下三种: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我国境内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这么多法律名词概念很可能已经把您弄糊涂了,到底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很简单,首先,个人独资企业和其他二者的区别是独资企业顾名思义仅由一个人开办,而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都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设立。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人仅承担有限责任,即以自己在开办公司时投入的股份额承担责任,如果公司偿还不了债务而破产,也决不会连累到股东个人;而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就不太妙了,投资人要承担无限责任,即在企业倒闭时会被债权人一直追到家里要债,弄不好就会连生计都成问题。明眼人一看就会在心中有了选择——当然开有限责任公司了,大不了我还能东山再起,重头来过嘛。的确,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创立曾被誉为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呢,投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出资开公司,而不会一败涂地,何乐而不为呢?
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有哪些要求?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人以上50人以下);
(二)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在这些条件

中,创业者最想了解的就是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了,公司法上按照公司运营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立了下面几个门槛,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下列最低限额:
(一)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三
)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三十万元;
(四)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十万元。
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前款所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那么股东出资是不是仅指用货币呢?不,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只要经过评估作价,都可以作为出资,只是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比例最高可达35%)。
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组织机构都有哪些规定?
现行公司法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人的资格,除对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人的资格规定为,必须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外,没有做任何限制性的规定。这表明,除国有独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外,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可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企业法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公民个人和外商投资者。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按法律规定必须由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或监事)组成。
股东会是公司必设的非常设机关,是公司的权力机关(又称意思决定机关),由全体出资的股东组成。股东会以会议的方式工作,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问题和经营的方针政策。
董事会是公司长设的业务执行和经营意思决定机关,对股东会负责。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公司,对内主持董事会的工作。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对董事会负责,管理公司日常事务。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察机关,负责检查公司的财务状况,监督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的违法行为。
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

二、注册公司的步骤:(接下来谈谈如何注册公司,需要哪些手续、怎样操作)
1.核名:
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由工商局上网(工商局内部网)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没有重名,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这一步的手续费是30元。(30元可以帮你检索5

个名字,很多名字重复,所以一般常见的名字就不用试了,免得花冤枉钱)
2.租房: 去专门的写字楼租一间办公室,如果你自己有厂房或者办公室也可以,有的地方不允许在居民楼里办公。租房后要签订租房合同,并让房东提供房产证的复印件。签订好租房合同后,还要到税务局去买印花税,按年租金的千分之一
的税率购买,例如你的每年房租是1万元,那就要买10元钱的印花税,贴在房租合同的首页,后面凡是需要用到房租合同的地方,都需要是贴了印花税的合同复印件。
3.编写“公司章程”: 可以在工商局网站下载“公司章程”的样本,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章程的最后由所有股东签名。
4.刻私章:
去街上刻章的地方刻一个私章,给他们讲刻法人私章(方形的)。
5.到会计师事务所领取“银行询征函”:
联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领取一张“银行询征函”(必须是原件,会计师事务所盖鲜章)。如果你不清楚,可以看报纸上的分类广告,有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广告。
6.去银行开立公司验资户:
所有股东带上自己入股的那一部分钱到银行,带上公司章程、工商局发的核名通知、法人代表的私章、身份证、用于验资的钱、空白“银行询征函”表格,到银行去开立公司账户,你要告诉银行是开验资户。开立好公司账户后,各个股东按自己出资额向公司账户中存入相应的钱。银行会发给每个股东缴款单、并在“询征函”上盖银行的章。
注意:公司法规定,注册公司时,投资人(股东)必须缴纳足额的资本,可以以货币形式(也就是人民币)出资,也可以以实物(如汽车)、房产、知识产权等出资。到银行办的只是货币出资这一部分,如果你有实物、房产等作为出资的,需要到“车管所”、“资产评估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鉴定其价值后再以其实际价值出资,比较麻烦,因此建议你直接拿钱来出资,公司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拿的钱,自己的也好、借的也好,只要如数缴足出资款即可。
7.办理验资报告:
拿着银行出具的股东缴款单、银行盖章后的“询征函”,以及公司章程、核名通知、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
8.注册公司:
到工商局领取公司设立登记的各种表格,包括设立登记申请表、股东(发起人)名单、董事、经理和监事情况、法人代表登记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登记表。填好后,连同核名通知、公司章程、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验资报告一起交给工商局。大概3个工作日后可领取执照。
9.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社,去刻公章

、财务章。后面步骤中,均需要用到公章或财务章。
10.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凭营业执照到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办这个证需要半个月,技术监督局会首先发一个预先受理代码证明文件,凭这个文件就可以办理后面的税务登记证、银行基本户开户手续了。
11.去银行开基本户:
凭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去银行开立基本账号。最
好是在原来办理验资时的那个银行的同一网点去办理,否则,会多收100元的验资账户费用。开基本户需要填很多表,你最好把能带齐的东西全部带上,要不然要跑很多趟,包括营业执照正本原件、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单位公章、财会公章、法人私章。
开立基本户时,还需要购买一个密码器(从2005年下半年起,大多银行都有这个规定),密码器需要280元。今后你的公司开支票、划款时,都需要使用密码器来生成密码。
12.办理税务登记:
领取执照后,30日内到当地税务局申请领取税务登记证。一般的公司都需要办理2种税务登记证,即国税和地税。办理税务登记证时,必须有一个会计,因为税务局要求提交的资料其中有一项是会计资格证和身份证。你可先请一个兼职会计,小公司刚开始请的兼职会计一般工资就可以。也可以将会计报税的工作外包给财务公司或会计事务所。
13.申请领购发票:
如果你的公司是销售商品及提供应税劳务的,应该到国税去申请发票,如果是服务性质的公司,则到地税申领发票。
最后就开始营业了。 注意每个月按时向税务申报税,即使没有开展业务不需要缴税,也要进行零申报,否则会被罚款的。
在此还有二点必须告诉你:
1.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你可能担心自己不会,怎么办?刚开始成立的公司,业务少,对会计的工作量也非常小,你可以请一个兼职会计,每个月到你的公司帮你建账,记账报税……;也可以将对外的财务会计工作外包给财务公司。
2.公司的基本税种与税率:
流通环节的税收:销售商品及提供应税劳务的公司,按所开发票额的(小规模纳税人)4%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7%征收增值税;提供服务的公司,按所开发票额的5%征收营业税。
所得税:对企业的纯利润征收18%-25%的企业所得税。 小公司的利润不多,一般是18%。对企业所得税,做账很关键,如果账面上你的利润很多,那税率就高。所以,平常的购买设备都要开发票,你吃饭、坐车的票都留起来,可以作为你的企业运作成本。
二种税的区别:流通环节的(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征税,不管你赚没有赚钱,只有发生

了交易,开了发票,就要征税;所得税,是对利润征税,利润就是营业额扣减各种成本后剩余的钱,只有赚了钱,才会征收所得税。

教学小结:通过本项目学习,学生应明确学习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目的意义,进而认真学习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此外,通过对公司法、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的学习了解到注册一个公司的相关法律程序和申请注册的具
体步骤。
第二节:讲授内容

任务一、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及其内容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对象基本要素分为六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一定时期的经营收支及成果。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的类型
资产项目的分类,一般是以他们能否在企业的“正常营业周期”内变成现金作为区分的标准。所谓正常营业周期,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其他各种资金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轨道的资金循环周转。这个周期,在一年中不止一次的企业,可以一年作为标准。正常营业周期超过一年的企业,则以一个以营业周期为准。
依照这一标准,将资产划分为两大类,即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
2.资产的特征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为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时义务,这种义务需要企业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从而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负债按期限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
一年内需要偿还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2.长期负债
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取得资产的两条渠道,债权人和投资人都有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但他

们在企业中的权利和义务是有区别的。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分享红利,其权利仅限于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投资人则拥有相应的经营决策权、企业盈利分配权以及资本增值的拥有权。企业对债权人的负债要在约定日期偿还,而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投资人一般不能收回所有者权益,只有在企业破产或解散时,清偿债务并支付清算费用后,如有余额才能在投资人之间进行分配。
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
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进行工业性劳务取得的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按不同行业划分,有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商品销售收入(商业)、营运收入(交通运输业)、工程价款收入(建筑业)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由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业务带来的收入,如工业企业的材料销售、无形资产和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与出售收入。
收入只有在未来经济利益很有可能增加并且经济利益增加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不同种类的收入只有符合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企业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确认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包括直接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费用,为组织车间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如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它直接支出。间接费用是指企业的车间(分厂)管理人员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按其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等。期间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计入本期产品成本而应从本期营业收入中扣减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厂部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借款利息、汇款手续费等;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广告费等。费用使企业经

济利益减少,其形成往往表现为资产流出、资产折耗或是发生负债,其结果都是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企业发生的费用应当从其带来的相关收入中予以补偿。由于费用和收入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因果关系,所以保持二者口径一致十分重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界定的费用是与狭义“收入”相对应的费用,即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耗费,不包括各种财产损失,因而是一种狭义的“费用”。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从数
量上看,它是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后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的差额为亏损。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按税法规定交纳所得税后的余额,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当期净利润和以前年度利润,构成可供分配的利润,应按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进行分配。
利润应当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损益、利得和损失等。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和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减去损失后的余额。
利得是指除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损失是指除费用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二、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的相互关系,即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会计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是指运用数学方程式的原理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六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会计基本等式(静态会计等式)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和结构的、能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资产,即能以货币计量并具有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然而企业的资产不可能凭空形成。资产无论以什么具体形态存在,都必须由资产的所有者提供,企业的资产都有特定的来源或形成渠道。企业的资产提供者会对企业的资产提出种种要求权。会计上将企业资产提供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资产与权益各自具有特定的经济含义,它们分别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不同侧面。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拥有什么经济资源,权益则体现由不同渠道取得这些经济资源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资产和权益是同一经济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资产不可能脱离权益而存在,没有资产,就没有有效的权益。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同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权益,也必然有相同数额的资产。

任何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其权益总额必然相等。资产与权益之间这种客观存在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叫做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简称会计等式。
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的关系,称为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各企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其来源不外乎两个渠道,也就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权益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企业的债权人提供的,如应付账款、应付债券等,这类权益属于债权人权益,又称“负债”,负债在未偿付之前,是企业资产的一种来源
。另一部分权益是企业的投资人提供的,称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来源。债权人权益和投资人权益,虽然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但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债权人权益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人的要求权,称为第一要求权,投资人权益则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因此,会计等式应进一步表示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投资人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基本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上述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例如,某企业月初拥有资产总额1 000 000元,包括银行存款150 000元,其中50 000元由银行短期借款提供所转存,100 000元由投资人提供;库存原材料250 000元是从物资供销社公司赊购的;设备600 000元由投资人提供。可见,该企业总资产1 000 000元来自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个方面,即负债总额300 000元(短期借款50 000元,应付账款250 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700 000元,它们分别表示债权人和投资人享有的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此时,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以量化表示为:
1 000 000=300 000+700 000
(二)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展(动态会计等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发生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外,还会取得收入,并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相应的费用。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其差额即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企业的利润,反之为亏损。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上述等式是从某个会计期间考察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而形成的恒等关系。它表明,从动态考察,某一期间的利润,是已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因此,我们称之为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可以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费用可

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若收入大于费用,所有者权益将按确定的企业净利润额增加;若收入小于费用,所有者权益将按确定的企业净亏损额减少,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要承担企业的盈亏。由于利润在未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必然影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所以在会计期间观察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时,上述会计基本等式可进一步扩展为以下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移项得: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定上例中该企业月份内出售产品一批,收到货款收入存入银行100 000元,转出该批产品成本60 000元,得净利润40 000元,期末总资产由月初1 000 000元增加到1 040 000元 (银行存款增加100 000元,产成品减少60 000元,净增40 000元)。会计等式的扩展形式可以量化表示为:
1 040 000=300 000+700 000+(100 000-60 000)
移项得:
1 040 000+60 000=300 000+700 000+100 000
由此可见,在期初这个特定点上,收入和费用表现为零,会计等式的扩展形式实际上与前述会计基本等式是一致的。在期末收入和费用经过利润结算转入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扩展形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仍然可以用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表示。
由于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构成利润表的三个会计要素,将会计基本等式与其扩展形式联系起来,有利于揭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三)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进行,经济业务的不断发生,例如购进原材料、支付费用、销售产品、收回欠款、归还债款、收到投资款等等,都必然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但是任何时候,不论从哪个时点来观察,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都永远保持平衡关系。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无论引起怎样的变化,都不会破坏这种平衡关系。
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但从他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引起的变化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九种类型。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任务二 设置和使用账户
一、账户的设置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所规定的项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表现为会计要素,而每一个会计要素又包括若干具体项目,例如资产要素中包括了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项目,负债要素中包括了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项目。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会
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的具体内容按其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并事先确定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就是会计科目的设置。
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于正确地核算和监督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归类,连续核算和监督的重要工具。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要求我们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各项经济业务科学地归类、整理和记录,最后提供系统化的数据和资料。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
2.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各企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分类的记录。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的设置依存于会计科目。没有会计科目,就无法设置账户。一旦会计科目重新制订,账户也要重新设置。可见,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则是会计科目在记账中的具体运用。它们共同构成复式记账应用的基础和条件。
3.会计科目是规范会计核算和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
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按统一制度规定的。一般来说,会计科目名称的规范,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解释口径等,决定着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详略程度,决定着企业单位编制对外对内会计报表的要求和内容。各个企业单位原则上都必须按照有关会计科目的规定处理会计业务,防止会计核算内容上的混乱,防止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业务随意记入会计系统,以利于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督。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
如工业企业设置“生产成本”,而商

品流通企业不应设。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预算资金收支的相关科目。
2.设置会计科目应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
如反映资本、损益、现金流量等相关的科目。
3.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一规定的基础上,企业要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增设或合并科目,如不单独设置“包装物”,而并入“原材料”科目进行核算。
4.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通俗易懂
5.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别
1.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2.会计科目的级别
会计科目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
(1)一级科目

级科目也称总分类科目或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项目,是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国家统一规定一级会计科目。
(2)二级科目
二级科目即二级明细科目,也叫子目,是在一级科目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分类。
(3)三级科目
在二级科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以满足核算与监督的需要。
也可能设置超过三级的科目。如:
一级:其他应收款
二级:公司总部
三级:公关部
四级:李明
(四)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联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账户是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连续、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核算工具,账户的载体是账簿。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
1.两者的名称相同
2.两者界定的经济内容范围相同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
1.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分类的项目,而账户是一种专门的方法
2.会计科目只界定经济内容,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结构及记录方法
账户与科目对应,也设置总账账户、二级账户和明细账户。
(五)账户的基本结构
采用不同的记账方法,账户的结构是不同的,即使采用同一记账方法,不同性质的账户的结构也不一样。
账户的格式是反映账户结构的具体形式,账户的格式通常应包括如下内容:
账户名称、日期和摘要、凭证号、摘要栏、金额栏(增加、减少及余额)等。
为了便于教学,用“T”型账户来说明账户结构及其运用。
(六)账户的设置
企业需要设置哪些账户,是根据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及经营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
通常根据会计要素来分类设置账户,并定义它们的结构。
1、资产类账户
核算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果。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2、负债类账户
核算负债的增

减变动及结果。
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在贷方。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核算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及结果。
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在贷方。
4、收入类账户
核算各种收入的取得和结转情况。
借方登记减少或结转,贷方登记增加,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5、成本费用类账户
核算各项成本费用发生及结转情况。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6、利润类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实现利润和分配情况。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
二、账户的使用
借贷记账法下:
账户的格式是反映账户结构的具体形式,账户的格式通常应包括如下内容:
账户名称、日期和摘要、凭证号、摘要栏、金额栏(增加、减少及余额)等。

为了便于教学,用“T”型账户来说明账户结构及其运用。

任务三 借贷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
复工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如:发生现金增加,只记现金增加,而不记录其现金来源的相应账户。
单式记账方法操作简单,但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的优点:
⑴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作双重记录,可以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便于系统、全面地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⑵由于复式记账作了双重登记,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当我们能熟练运用会计科目后,就可以用正确的会计科目来代替表2-6中的项目了。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记账符号;设置账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试算平衡。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表示增加或减少。
(二)设置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设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账户。
(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1.资产类账户
核算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果。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2.负债类账户
核算负债的增减变动及结果。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在贷方。
3.所有者权益

类账户
核算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及结果。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在贷方。
3.成本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3.损益类
(1)收入类账户
借方登记减少或转销额,贷方登记增加,平时余额在贷方,期末结账后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或转销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四)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会计分录
把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记账符号(记账方向)、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和金额分别写成一个特定形式的记录,就是会计分录。如:
借:库存现金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六)试算平衡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又称一级账户,是根据一级会计科目开设的。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会计科目开设的。
如果有必要,还可设二级科目(账户)。
(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平行登记的要点
(1)依据相同
依据相同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既登记总分类账户,又登记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2)方向一致。
如果总分类账户登记借方,明细分类账户必须登记借方。如果总分类账户登记贷方,明细分类账户也必然登记贷方。
(3)期间一致,同时登记。
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记录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还要记录在总分类账户各所属的明细账户中(没有明细账户的除外),如果涉及的明细账户不止一个,则应分别记录有关的几个明细账户,两方面登记的会计期间应该一致。
(4)金额相等。
记录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有关的几个明细账户金额之和相等。
(二)平行登记的应用举例:

第三节:讲授内容——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设立门店的会计核算)

一、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资本金。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按照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及外商资本金等。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企业投资。
企业筹集的资本金,企业依法享有经营权,在企业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

规定的,从其规定。
1. 资本金核算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1)“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实收资本”账户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实际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本。贷方登记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的现金、实物及无形资产等投资,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返还的投资款,余额反映在贷方,表示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实有数额。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应按投资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固定资产”账户。“固定资产”账户是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的固定资产原价。借方登记购建、调进、投入的固定资产增加数,贷方登记调出、投出、报废的固定资产减少数。借方余额反映
实有固定资产的原价。
(3)“累计折旧”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数额。贷方登记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方登记调出、投出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折旧,余额在贷方,表示现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4)“无形资产”账户。“无形资产”账户是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借方登记企业购入或自行创造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和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原值,贷方登记向外投资或摊销的无形资产,余额反映在借方,表示无形资产的现有数值。
(5)“累计摊销”账户。“累计摊销”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累计摊销,也通过本账户核算。该账户贷方登记无形资产摊销额,借方登记无形资产减少相对应的摊销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该账户应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6)“库存现金”账户。“库存现金”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借方登记现金的收入数,贷方登记现金的支出数。余额在借方,表示现金的库存数。
(7)“银行存款”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款项。借方登记存入款项,贷方登记提取或支出款项,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存放在银行的款项实有数。
2. 资本金核算举例
某学校李嘉、王挺、陆阳三个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与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例】李嘉、王挺、陆阳各人出资50 000元,建立一个办公设备维修门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