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习题六

习题六

习题六
习题六

习题六 多元分析与数据挖掘

1. 解由R 软件,用最短距离(左)和差离平方和法(右)对题目进行聚类分析如下图:

Agglomeration Schedule

Agglomeration Schedule

Agglomeration Schedule

2.1)解:

①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

036740159036020?? ?

? ? ?

?

???

a :

()236,1w w f h =合并为一类,, {}11456,,,,H w w w h =距离矩阵如下

0743023060?? ?

? ? ?

?? {}()457457:

,,,2b w w h w w f h ==合并为一类,

{}2167,,,H w h h =聚类矩阵如下:

034030??

?

? ???

{}()()1681689:,,33

c w h h w h f h f h ===合并为一类,,最后

②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类似,步骤如下: a )

()236,1w w f h =合并为一类,

{}11456,,,,H w w w h =距离矩阵如下

0746025090?? ?

? ? ?

??

{}(){}4574572167:

,,,2,,,b w w h w w f h H w h h ===合并为一类,聚类矩阵如下:

067090??

?

? ???

{}()()1681689:,,69

c w h h w h f h f h ===合并为一类,,最后

(2)

012340234034040?? ?

? ? ?

?

???

①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 a

()216,1w w f h =合并为一类,

{}13456,,,,0342043040H w w w h =?? ?

? ? ?

??

距离矩阵如下

{}()367367:

,,,2

b w h h w h f h ==合并为一类,

{}24567,,,,H w w h h =聚类矩阵如下:

043040??

?

? ???

{}(){}()4784789879:,,3,,4

c w h h w h f h h w h f h ====合并为一类,,最后

②由于本题数据的特殊性,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结果相同。

(3)

044440333022010?? ?

? ? ?

?

???

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 a

()456,1w w f h =合并为一类,

{}11236,,,,H w w w h =距离矩阵如下

0444033020?? ?

? ? ?

??

{}(){}36736724567:

,,,2,,,,b w h h w h f h H w w h h ===合并为一类,聚类矩阵如下:

044030??

?

? ???

{}(){}()4784789879:,,3,,4

c w h h w h f h h w h f h ====合并为一类,,最后

由于本题数据的特殊性,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结果相同。 3.解:

由R 软件得到重心法聚类分析的结果:

4解:

由R 软件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Comp.1 Comp.2 Comp.3 Comp.4 Standard deviation 1.6103349 0.9890848 0.53407741 0.37854199 Proportion of Variance 0.6482947 0.2445722 0.07130967 0.03582351 Cumulative Proportion 0.6482947 0.8928668 0.96417649 1.00000000

Loadings:

Comp.1 Comp.2 Comp.3 Comp.4 X1 0.291 0.871 0.332 -0.214 X2 -0.506 0.425 -0.742 -0.111 X3 0.577 0.136 -0.418 0.688 X4 -0.571 0.205 0.404 0.685

其中Standard deviation 表示的是主成分的标准差,即主成分的方差开方,也就是相应的特征值1234,,,λλλλ的开方,Proportion of Variance 表示方差的贡献率,Cumulative Proportion 表示方差的累积贡献率。

所以,将特征值平方还原,得到四个特征值为2.593,0.978,0.285,0.143,由于前两个主成分对应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9.287,另外两个主成分可以舍去,达到降维的目的。

5.解:

10.484410.32240.887210.70330.59760.31251?? ? ? ? ???

,此矩阵为样本相关阵。 v =

0.0600 -0.7060 0.5333 0.4620 0.7317 0.1743 -0.3404 0.5642 -0.6057 -0.1932 -0.6040 0.4806 -0.3069 0.6587 0.4846 0.4870 d =

0.0546 0 0 0 0 0.3126 0 0 0 0 0.9647 0 0 0 0 2.6681 四个特征值依次为:2.6681,0.9647,0.3126,0.0546 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0.8471% 6答:

(1)提取公因子的方法主要有主成份法和公因子法。若采取主成份法,则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基本等价,该法从解释变量的变异的角度出发,尽量使变量的方差能被主成分解释;而公因子法主要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角度,尽量使变量的相关程度能被公因子解释,当因子分析目的重在确定结构时则用到该法。

(2)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是在多个原始变量中通过他们之间的内部相关性来获得新的变量,达到既减少分析指标个数,又能概括原始指标主要信息的目的。但他们各有其特点:主成分分析是将n 个原始变量提取m 个支配原始变量的公因子,和1个特殊因子,各因子之间可以相关或不相关。

(3)统用降维的方法,但差异也很明显:主成分分析把方差划分为不同的正交成分,而因子分析则把方差化分为不同的起因因子;因子分析中的特征值的计算只能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且必须把主成分划分为因子。 (4)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比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更具有可解释性。

(5)两者分析的实质及重点不同。主成分的数学模型为Y=AX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X=AF+σ。因而可知主成分分析是实际上是线性变换,无假设检验,而因子分析是统计模型,某些因子模型是可以得到假设检验的;主成分分析主要综合原始数据的信息,而因子分析重在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6)SPSS 数据的实现:两者都通过“analyze data reduction

Factor ···”过程实现,但主成分分析主要使用“descriptires","extraction","stores"对话框,而因子分析处使用这些外,

还可使用“rotaction ”对话框进行因子旋转。 7.解:

①用R 分析得: Loadings: Factor1 X1 -0.302 X2 0.762 X3 -0.854 X4 0.950

Factor1 SS loadings 2.304 Proportion Var 0.576

Test of the hypothesis that 1 factor is sufficient.

The chi square statistic is 2.41 on 2 degrees of freedom.

The p-value is 0.299

②用SPSS分析:

FACTOR

/VARIABLES 前一年11月12日的降水量当年7月均温当年7月降雨量月日辐射

/MISSING LISTWISE /ANALYSIS 前一年11月12日的降水量当年7月均温

当年7月降雨量月日辐射

/PRINT INITIAL EXTRACTION

/CRITERIA MINEIGEN(1) ITERATE(25)

/EXTRACTION PC

/ROTATION NOROTATE

/METHOD=CORRELATION .

Communalities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mponent Matrix(a)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 1 components extracted.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a)

a No eigenvalues exceed the minimum eigenvalue specified on CRITERIA subcommand. This extraction is skipped.

8.解:(不会,答案做出来不对)

1)求相关系数矩阵:

90481

0.7303,48900.73031S R ????== ? ?

????

2)用R 软件求R 的特征根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

$values

[1] 2.99393809 0.07273809 $vectors

[,1] [,2] [1,] 0.7071068 -0.7071068 [2,] 0.7071068 0.7071068

122.9939,0.0727,λλ∴==

12(),()0.7071,0.7071-0.7071,0.7071T T

ηη==

3)求载荷矩阵A :

1.22350.19071.22350.1907A -??= ?

??

4)22121.5333, 1.5333h h ==,

0.98810.154*0.98810.154A -??= ???

12121,1,0.3043,0.3043u u v v ===-=,

2

2

2

2

2

200001

1

1

1

2,0,()0.9074,20

i i i

i

i i i i i i A u B v C u v D u v =========-===∑∑∑∑

9.解:

(1)建立Fisher 判别模型

991122121111(,)(1.42,1.75),(,)(1.23,1.93)99T T

T T i i i i i i x x y y μμ======∑∑

120.08480.1490.01980.0218,0.1490.39120.02180.039A A ????== ? ?????

12

120.0080.0130.0130.0332A A n n ??+== ?+-??∑

()

120.19,0.18T

μμ-=-,

()()121 1.325,1.842

T

μμ+= 1

345.05135.42135.4283.33--??= ?-??

, 带入Fisher 判别函数

()12345.05135.42[(,)(1.325,1.84)]0.19,0.18135.4283.33T x x -??=-- ?

-??

1291.301741.336944.534x x =-- (2)把三个样本(1.24,1.80),(1.28,1.84),(1.4,2.04)带入模型,得到结果:三个样本均属于Apf 类。 10.解:

12(18.56,5.98),(25.34,4.12)T T x x ==

128.120 4.4589.661 3.720,4.458 4.350 3.720 3.410S S ????== ? ?????

12

120.2280.1450.1450.0992A A n n ??+=

= ?+-??

()()()121216.78,1.86,

21.95,5.052

T

T μμμμ-=-+= 1

5.6393.738.25147.38--??= ?-??

, 带入Fisher 判别函数()112

121(())()2T W x x μμμμ-=-+-∑ ()()12 5.6393.73[(,)21.95,5.05] 6.78,1.868.25147.38T

x x -??=-- ?

-??

1274.396.951141.29x x =-+-

第六章 常用统计术语

(1)multivariate analysis 多元分析 (2)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 (3)multicollinearity 多重共线性 (4)Minkowski distance 闵可夫斯基距离 (5)Euclidean distance 欧几里德距离 (6)Mahalanbis distance 马式距离

(7)nearest neighbor or single linkage method 最短距离法 (8)farthest neighbor or complete linkage method 最长距离法 (9)centroid method 重心法 (10)group average method 类平均法 (11)sum of squares method 离差平方和法 (12)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 (13) principal component estimate 主成分估计 (14)ridge estimate 岭估计 (15)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 (16)factor matrix 因子矩阵 (17)factor model 因子模型 (18)factor score 因子得分 (19)factor loading 因子载荷 (20)factor transformation 因子变换 (21)feature selection 特征选择 (22)feature extraction 特征抽取 (23)distinguish analysis 判别分析

(24)expected cost of misclassification 平均误判损失 (25)data mining 数据挖掘 (26)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 知识发现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

习题一操作系统概论 选择题 1.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一种() ■ A. 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工其软件D 字表处理软件 2.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A. CPU 的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 A. 把源程序代码转换为标准代码 B. 实现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流 C. 完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转换 D. 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程序的执行 4. 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时, (),响应时间越长. A. 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 用户数 越少 5. 操作系统的( )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 A?主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 处理机 6. 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 A.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 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 7.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处理机管理、 ()管理、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 9.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 为了提咼计算机的( 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系统软件 . 10. 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 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并行执行 11.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 A. CPU 的利用率不高 C.不具备并行性 B.资源利用率 D.以上都不是 A.进程 B.存储器 C.硬件 D.软件 8.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 CPU 和外部设备的() A.利用率 B.效率 C.稳定性 D.兼容性 )和方便用 理机的时间

汽车理论第六章作业2

汽车理论作业 汽73 2007010806 许四聪 6.3 解:引起部分共振时的车速:h km s m f u a /36/10520==?==λ 车轮共振时的路面的波长:)(833.010 6.330m f u t a =?==λ 6.4 解:由题6.2可知路面输入谱为:()3 4 01056.2m n G q -?=,参考空间频率为101.0-=m n 车速为s m u /20= 路面功率谱密度:2 522 4220 01012.5201.01056.2)()(f f f u n n G f G q q --?=???== 由图可知: ? ????<<<<=) 101(1)11.0(1f f f q z 所以车身加速度谱密度为:?? ?<<<<==??? ====-)101(0798 .0)11.0(0798.00798.010 12.516) (16)()()(22 2 2 5 2 4 4 2 44222f f f q z f f q z f f G q z f f G q z f G q z f G q q q z ππω 计算得车身加速度的均方根值为: )/(8623.0]0798.00798.0[])([25.010 1 11 .025.0101 .0s m df df f df f G z z =+==??? σ 下面绘制其车身加速度谱图: 程序如下: g=2.56*10^-4; n=0.1; u=20; f=0.1:0.01:10; gq=g*n^2*u./f.^2; h=1*(0.1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一项运动呢?请仔细观看短片,寻找答案。(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师: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了解? 师: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 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还记得哪些知识?(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生讨论。 2.方位表达引导: 引导: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 生1:量一量。 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 点的东偏北30度)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 4.距离表达引导:

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 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 师:只知道一段路长为500米,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计一下吗? 5.小结。 三、尝试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做一做: 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 四、练习巩固 五、总结 通过寻找A号检查点,认识位置图,探讨并初步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1.知道以“小夹角”描述方位的方法。 2.知道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 3.知道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距离的方法。 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六、家庭作业

理论习题集五

理论习题集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E1字节位于再生段段,E2字节位于复用段段。 2.光纤通信系统按照传输信号的类型划分为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和___数字________光纤通信系统;按照光纤的传输类型划分为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和__单模__________光纤通信系统。3.现有的PDH制式共有欧洲系列、北美系列和日本系列三种不同的信号速率等级。其中,欧洲系列的基准速率为___2Mbit/_s________,北美和日本系列的基准速率为____1.5Mbit/s_______。 4.在网管上,可以通过 _告警屏蔽__64kbit/s________命令使正在上报的告警消失,同时可以通过_告警可闻设置___________将设备的告警音关闭。 5.F1:使用者通路,为网络营运者提供一个__64kbit/s __________通路,为特殊维护目的提供临时的数据/话音通道。 6.K1、K2(b1-b5)用作传送APS信息,用于支持设备能在故障时进行自动切换,使网络业务得以自动恢复(自愈),它专门用于____复用段________自动保护倒换。 7.复用段保护是以复用段为基础,倒换与否由每两站间的复用段信号质量的优劣而定,保护颗粒为__AU4__________,通道保护的原则是___并发优收_________。 8.SOH 中的 ______B1______和______B2______字节可用来进行误码监测。 9.DWDM是一种能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送多个携带有信息(模拟或数字)的光载波,只需通过增加__波长_________实现系统扩容的光纤通信技术。 10.NCP与本网元所有单板的MCU之间采用___S_________接口进行通讯,NCP与网管之间采用 _____QX_______接口进行通讯,网元之间的信息交流采用 ______ECC______通道。11.ZXMP-S320设备最多可以完成 ___1:4_________的单板级保护,具有交叉板和STM-1速率的光板功能的双光口单板名称是 __O1CSD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CSBE(增强型交叉板)可以对个STM-4 光方向,个STM-1 光方向和一个支路方向的信号进行低阶全交叉,实现VC-4,VC-3,VC-12,VC-11 级别的交叉连接功能。 A、2,4 B、1,2 C、4,8 D、2,8 2.在S385设备中EPE1电支路板最大可以实现________单板保护。 A、1:1 B、1:9 C、 1:4 D、1:5

教育理论第五章 课程 第六章 教学

第五章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二、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培养共性,选修培养个性)(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五)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课程任务) (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计划性)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需求:通过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二)科学知识 (三)学习者身心的发展:年龄、个体差异性 (四)课程理论 四、课程理论流派 (一)活动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1.倡导者: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 2.优点: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重视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等 3.不足:活动中无明确的教科书和课程标准,活动课题带有随意性和狭隘性。夸大 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略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二)要素课程论(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要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非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1.要素课程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 (三)结构课程论 1.倡导者:美国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布鲁纳 第二节课程目标 一、内涵:教育的意图。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传递性 二、影响课程目标的制定的因素 (一)学习者的需要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原则;教育先行原则) 第三节课程内容 目前在我国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一)概念: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992年: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

操作系统例题讲解

操作系统例题讲解 一、调度算法 对如下表所示的5个进程: 采用可剥夺的静态最高优先数算法进行调度(不考虑系统开销)。 问 题: ⑴ 画出对上述5个进程调度结果的Gantt 图; ⑵ 计算5个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解: ⑴ 调度结果的Gantt 图如下: 0 2 4 5 7 9 10 12 14 (2) 时间计算: 二、存储管理 某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式,页面大小为2KB ,每个进程分配的页框数固定为4页。采用局部置换策略,置换算法采用改进的时钟算法,当有页面新装入内存时,页表的时钟指针指向新装入页面的下一个在内存的表项。设当前进程P 的页表如下(“时钟”指针指向逻辑页面3的表项): 逻辑页号 0 1 2 3 4 5 问 题: ⑴ 当进程P 依次对逻辑地址执行下述操作: ① 引用 4C7H ; ② 修改 19B4H ; ③ 修改 0C9AH ; 写出进程P 的页表内容; ⑵ 在 ⑴ 的基础上,当P 对逻辑地址27A8H 进行访问, 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解:页面大小为2KB,2KB=2×210=211, 即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地址编码的低11位为页内偏移; ⑴①逻辑地址4C7H=0100 1100 0111B,高于11位为0,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0; 引用4C7H,页表表项0:r=1; ②逻辑地址19B4H=0001 1001 1011 0100B,高于11位为3,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3; 修改19B4H,页表表项3:r=1, m=1; ③逻辑地址0C9AH=0000 1100 1001 1010B,高于11位为1,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1; 逻辑页1不在内存,发生缺页中断; ①、②两操作后,P的页表如下: 逻辑页号 1 2 3 4 5 按改进的时钟算法,且时钟指针指向表项3,应淘汰0页面, 即把P的逻辑页面1读到内存页框101H,页表时钟指针指向表项2。 并执行操作:修改0C9AH。 经上述3个操作后,P的页表如下: 逻辑页号 1 2 3 4 5 ⑵逻辑地址27A8H=0010 0111 1010 1000B,高于11位为4,所以该地址访问逻辑页面4; 页面4不在内存,发生缺页中断;按改进的时钟算法,淘汰页面2,页面4读到110H页框, 所以,逻辑地址27A8H对应的物理地址为: 0001 0001 0000 111 1010 1000B=887A8H。 三、设备与I/O管理 设系统磁盘只有一个移动磁头,磁道由外向内编号为:0、1、2、……、199;磁头移动一个磁道所需时间为1毫秒;每个磁道有32 个扇区;磁盘转速R=7500r/min. 系统对磁盘设备的I/O请求采用N-Step Look (即N-Step Scan,但不必移动到磁道尽头),N=5。设当前磁头在60号磁道,向内移动;每个I/O请求访问磁道上的1个扇区。现系统依次接收到对磁道的I/O请求序列如下: 50, 20, 60, 30, 75, 30, 10, 65, 20, 80,15, 70 问题: ⑴写出对上述I/O请求序列的调度序列,并计算磁头引臂的移动量; ⑵计算:总寻道时间(启动时间忽略)、总旋转延迟时间、总传输时间和总访问处理时间。 解:⑴考虑序列中有重复磁道的I/O请求,调度序列为: 60→75→50→30→20→15→10→65→70→80 磁头移动量=(75-60)+(75-50)+(50-30)+(30-20)+ (20-15)+(15-10)+(65-10)+(70-65)+(80-70) =15+25+20+10+5+5+55+5+10=155(磁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㈡教学内容: 教材第 22 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1 / 4

)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二) ] 二、自主设疑 1、如何根据路线图确定位置? 2、如何根据描述画出示意图?三、探究交流㈠教学例题 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大屏出示)(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 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教学札记: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30 度方向移动了 600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北偏西 30 度方向移动了 200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汽车理论习题集(附答案)

汽车理论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是: 汽车的最高时速 ﹑ 汽车的加速时间 和 汽车的最大爬坡速度 。 2. 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 机械损失 和 液力损失 两大类。 3. 汽车的行驶阻力主要有 滚动阻力 、 空气阻力 、 坡度阻力 和 加速阻力 _。 4. 汽车的空气阻力分为 压力阻力 和 摩擦阻力 两种。 5. 汽车所受的压力阻力分为 形状阻力 ﹑ 干扰阻力 ﹑ 内循环阻力 和 诱导阻力 。 6. 轿车以较高速度匀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主要是由_ 空气阻力 _引起,而_ 滚动阻力 相对来说较小。 7. 常用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 加速时间和 超车加速时间 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8. 车轮半径可分为 自由半径 、 静力半径 和 滚动半径 。 9.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 I 档的最大爬坡度。 10.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_ j i w f t F F F F F +++= 。 11.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主要与 飞轮的转动惯量 、__ 车轮的转动惯量 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 12.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 旋转 质量两部分。 13.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成为 汽车坡度阻力 _。 14.汽车轮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称为 静力半径 。 15.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称为 自由半径 。 16.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本身质量加速运动的惯性力,该力称为 加速阻力 。 17.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均与道路有关,故把两种阻力和在一起称为 道路阻力 。 18.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 附着力 。 19.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称为 汽车的后备功率 。 20.汽车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 好 。 21.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须克服来自地面的__ 滚动_阻力和来自空气的_ 空气 _阻力。

操作系统例题汇总

1.2例题精选 例如何理解虚拟机的概念? 解:一台仅靠由硬件组成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裸机,不易使用。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许多服务,从而把一台难于使用的裸机改造成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的计算机系统,这种计算机系统称为虚拟机。所谓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在单CPU的计算机系统中能同时运行多道程序,好像每个程序都独享一个CPU,这就是虚拟。在构造操作系统时,把操作系统分成若干层,每层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虚拟机。下层的虚拟机为上层的虚拟机提供服务,这样逐次扩充以完成操作系统的功能。 讨论“虚拟”的概念体现在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例如,虚拟存储器,使一台只有4MB内存的计算机可以运行总容量远远超过4 MB的程序;虚拟外设,能够使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该外设等。 例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解: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是指把一个以上的程序存放在内存中,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程序共享CPU和其他计算机资源。其主要优点是: (1)CPU的利用率高: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独占计算机资源,当程序等待I/O操作时CPU空闲,造成CPU资源的浪费。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当某个程序等待 I/O操作时,CPU可以执行其他程序,这大大地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2)设备利用率高: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内存和外设也由多个程序共享,无疑也会提高内存和外设的利用率。 (3)系统吞吐量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减少了程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讨论多道程序在计算机中并发地运行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特征。早期的单道批处理系统与人工操作相比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系统中仍有较多的空闲资源,系统的性能较差。多遭批处理系统虽有很多优点,但这种系统交互能力差,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长。多道程序处理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多个程序合理、有序地共事处理机、内存、外设等资源。 例1.3 A, B两个程序,程序 A按顺序使用CPU 10 S,使用设备甲 5 S,使用 CPU 5 S,使用设备乙 10 S,最后使用 CPU 10 S。程序 B按顺序使用设备甲 10 S,使用 CPU 10 S,使用设备乙5S,使用CPU 5S,使用设备乙 10S。(忽略调度程序执行时间)试问: (1)在顺序环境下执行程序A和程序B,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 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解(1)程序A和程序B顺序执行时,程序A执行完毕,程序B才开始执行。两个程序共耗时80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顺序执行时CPU的利用率为50%。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两个程序并发执行,其执行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两个程序共耗时45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故此时CPU的利用率为40/45=%。 讨论 (1)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顺序执行,CPU被一道程序独占,即使CPU空闲,其他程序也不能使用,所以 CPU的利用率低。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若干个程序宏观上同时执行,微观上交替执行。当其中一个程序由于某种原因(例如进行1/O操作)而不能占用CPU时,其他程序就可以占用CPU,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汽车理论第六章

6 汽车的平顺性 1. 何谓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是什么?简述ISO-2631《人承受全 身振动的评价指南》标准的有关内容?其评价方法又是什么? 2. 何谓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和路面对汽车输入谱(即激励谱)? 3. 何谓悬架的弹性特性?它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有何影响? 4. “疲劳-功效降低极限”振动加速度允许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 空间频率谱密度与时间频率谱密度的换算关系式如何?请用图说明其关系。 6. 什么是频率加权函数、加权均方根值、总加权振级? 7. 试述汽车单自由度和二自由度振动模型的特点。 8. 已知悬架固有频率,如何确定求悬架弹簧刚度和静挠度? 9. 悬架弹簧较软有何好处?会带来什么问题? 10. 画出汽车平顺性试验的仪器框图。 11. 如何选择汽车悬架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12. 测得汽车坐椅的加权均方根值为某值(例如0.7,1.2m/s 2等等) ,该位置舒适度如何? 13. 设通过座椅支承面传至人体垂直加速度的谱密度为一白噪声,Ga(f)=0.1m 2·s -3。求在 0.5~80Hz 频率范围内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aw 和加权振级Law。 14. 设车速u=20m/s,路面不平度系数G q (n 0)=2.56×10-8m 3,参考空间频率n 0=0.1m -1 。 画出路面垂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谱图。画图时要求用双对数坐标,选好坐标刻度值,并注明单位。 15. 设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其车身部分固有频率f 0=2Hz。它行驶在波长λ=5m 的 水泥接缝路面上,求引起车身部分共振时的车速u a (km/h)。该汽车车轮部分的固有频率f t =10Hz,在沙石路面上常用车速为30km/h。问由于车轮部分共振时,车轮对路面作用的动载荷所形成的搓板路的波长λ=? 16. 设前、后车轮两个输入的双轴汽车模型行驶在随机输入的路面上,其质量分配系数ε=1, 前、后车身局部系统的固有频率均为f 0=2Hz,轴距L=2.5m。问引起车身俯仰角共振时的车速u a =?相应随机路面输入的λ=? 17. 某汽车在常用工况下要求“疲劳-功效降低极限”时间TFD=4h,问相应垂直方向总加权加 速度均方根值σpw 和总加权振级L pw 为多大? 18. 画出汽车双质量系统振动模型简图,并说明相对阻尼系数(阻尼比)ζ、车 身固有频率f 、质量比μ、悬架与轮胎的刚度比γ的改变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如何? ),(),(),(f G f G f G q q q ???

自动控制理论习题集(含答案)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自动控制基本方式得就是( B )。 A.开环控制 B.随动控制 C.复合控制 D.闭环控制 2、自动控制系统得( A )就是系统工作得必要条件。 A.稳定性 B.动态特性 C.稳态特性 D.瞬态特性 3、在( D )得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A、系统得扰动量影响不大 B、系统得扰动量大且无法预计 C、闭环系统不稳定 D、系统得扰动量可以 预计并能进行补偿 4、系统得其传递函数( B )。 A、与输入信号有关 B、只取决于系统结构与元件得参数 C、闭环系统不稳定 D、系统得扰动量可以预计并能进行补偿 5、建立在传递函数概念基础上得就是( C )。 A、经典理论 B、控制理论 C、经典控制理论 D、现代控制理论 6、构成振荡环节得必要条件就是当( C )时。 A、ζ=1 B、ζ=0 C、0<ζ<1 D、0≤ζ≤1 7、当( B )时,输出C(t)等幅自由振荡,称为无阻尼振荡。 A、ζ=1 B、ζ=0 C、0<ζ<1 D、0≤ζ≤1 8、若二阶系统得阶跃响应曲线无超调达到稳态值,则两个极点位于位于( D )。 A、虚轴正半轴 B、实正半轴 C、虚轴负半轴 D、实轴负半轴 9、线性系统稳定得充分必要条件就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得所有根都具有( B )。 A、实部为正 B、实部为负 C、虚部为正 D、虚部为负 10、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系统得开环增益( B )。 A、越大系统得动态特性越好 B、越大系统得稳态特性越好 C、越大系统得阻尼越小 D、越小系统得稳态特性越好 11、根轨迹就是指开环系统某个参数由0变化到∞,( D )在s平面上移动得轨迹。 A、开环零点 B、开环极点 C、闭环零点 D、闭环极点 12、闭环极点若为实数,则位于[s]平面实轴;若为复数,则共轭出现。所以根轨迹( A )。 A、对称于实轴 B、对称于虚轴 C、位于左半[s]平面 D、位于右半[s]平面 13、系统得开环传递函数,则全根轨迹得分支数就是( C )。 A.1 B.2 C.3 D.4 14、已知控制系统得闭环传递函数就是,则其根轨迹起始于( A )。 A. G(s)H(s)得极点 B. G(s)H(s)得零点 C. 1+ G(s)H(s)得极点 D. 1+ G(s)H(s)得零点

第六章_认知学习理论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一、填空题 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3、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5、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分成了三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6、奥苏贝尔提出了知识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 7、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涉及的三种学习类型是(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 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9、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 10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2、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4、对人类学习的解释有两大理论,即(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要求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之和是多少,经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测量求得了结果。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这属于 A 。 A. 运用 B. 问题解决 C. 创造 D. 概念学习 2、如果学生已知“三角形面积=1/2(底×高)”这一公式,要学生求出他们从未见过的其它类型的三角形面积,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这属于 A 。 A. 运用 B. 问题解决 C. 创造 D. 概念学习 3、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 B 模式进行教学。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组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4、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C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组合学习 D. 派生学习 5、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C )。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6、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理论习题集六

理论习题集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ITU-T建议对不同类型的SDH光接口进行了规范,如L-4.1,其中,L表示,4表示,1表示波长为的光纤。 2.开销在SDH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为避免定时成环,会用到字节;设备间通讯会用到字节;为进行复用段保护而采用的APS协议使用、字节。3.ZXMP-S320利用SOH的、字节,实现64Kb/s的数字话音信道,能实现点呼,群呼,强插等呼叫功能。 4.NCP与本网元所有单板的MCU之间采用接口进行通讯,NCP与网管之间采用 接口进行通讯,网元之间的信息交流采用通道。 5.ZXMP-S320设备最多可以完成的单板级保护,具有交叉板和STM-4速率的光板功能的双光口单板的名称是。 6.为了群呼300~399之间的公务号码,须拨。 7.STM-N信号采用线路传输码型。 8.2M复用在VC4中的位置是第四个TUG3、第六个TUG2、第二个TU12,那么该2M的时隙序号为。 9.SDH常用的时钟源有:、、。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ITU-T定义的SDH段开销中使用者通路字节为。 A、E1 B、J0 C、F1 D、D1 2.ZXONM E300网管软件中, 运行在NCP单板上。 A、Database B、GUI C、Manager D、Agent 3.如果光纤正常连接,这时候如果连续5帧检测不到正确的A1、A2字节,就会有告警。 A、LOS B、LOF C、OOF D、MS-AIS 4.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中网元最多数目是个。 A、8 B、16 C、32 D、64 5.J1字节失配会产生告警。 A、HP-SLM B、HP-UNEQ C、HP-TIM D、HP-AIS 6.由6个网元组成2.5G的二纤双向复用段环,它的最大业务量为。 A、16AU-4 B、32AU-4 C、48AU-4 D、96AU-4 7.1个TUG-2是由个TU-12经过字节间插复用合成的。 A、1 B、3 C、6 D、12

第六章 课程理论

第六章课程理论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 1、“课程”一词始建于唐宋期间。唐宋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 2、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第二节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1、在课程史上,最为经典、同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课程实际模式源于美国课程论学者泰勒 的目标模式。 2、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这四个步骤构成了著名 的“泰勒原理”。确定课程目标是四个步骤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往往被称为“目标模式”。 3、课程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课程内容或活动呈现的先后次序,其强调每一后续学习经验都必须建立在先前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 课程的纵向组织要求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来组织课程内容。 赞同这一方法的有:加涅、奥苏伯尔 横向组织,是指不同的课程内容或活动之间的横向联系,其要旨在于沟通不同的学习领域、不同的科目,提升学习的可迁移性与可应用性。 4、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 逻辑组织,是根据学科知识的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这种组织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考虑的是教材本身。 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这种组织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他考虑的是教材与儿童的关系。 活动课程的组织方式刻意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所创立的“设计教学法”中的得到反映。 5、课程的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 直线式组织是将一门学课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例如,数学。 螺旋式组织,又称圆周式组织,是指儿童学习的不同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学科内容,同时逐步扩大学习的范围,加深学习的程度(美国布鲁纳倡导螺旋式课程)。 第三节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1、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制的是18世纪末创办柏林大学的德国新人文主义者洪堡。 2、选修制真正的发展是在美国。1825年,深受杰弗逊总统民主、自由精神影响的弗吉尼亚 大学借鉴德国的经验,首开选修课。 3、1869年,选修课制度才有美国教育家、哈弗大学校长埃利奥特加以正式确立,并大力推 行。 4、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学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 导在中学开始选修课程。 5、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中国古代的“六艺”、西方古代的“七艺”,大概是最早形态的学科课程。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

习题一操作系统概论 一.选择题 1.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一种(). A. 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工其软件D字表处理软件 2.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A. CPU 的利用率不高 B .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A. 把源程序代码转换为标准代码 B .实现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流 C. 完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转换 D. 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程序的执行 4. 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时,(),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D用户数越少 5.操作系统的()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主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D处理机 6. 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A.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 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 7.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处理机管理、()管理、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 A.进程 B.存储器 C.硬件 D.软件 8.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 和外部设备的(). A.利用率 B.效率 C.稳定性 D.兼容性 9.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系统软件. A. CPU的利用率不高 B.资源利用率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10. 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D?并行执行 11.()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 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网络 B. 分布式 C.分时 D.实时 12.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策略为用户服务. A. 可靠性和灵活性 B.时间片轮转 C .时间片加权分配 D. 短作业优先 13.系统调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内部调用,它(). A.直接通过键盘交互方式使用 B.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

第七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六淫”就是指( ) A、六气 B、六气的太过与不及 C、六种毒气 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风寒暑湿燥火 2.下列哪项不就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 A、季节性 B、地区性 C、传染性 D、转化性 E、外感性 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就是( ) A、热邪 B、风邪 C、寒邪 D、暑邪 E、燥邪 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与肌腠的外邪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 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 A、津液 B、气 C、血 D、精 E、神 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 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 A、手足震颤 B、四肢抽搐 C、四肢游走性疼痛 D、角弓反张 E、四肢麻木 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 A、凝滞 B、粘滞 C、涩滞 D、瘀滞 E、动血 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13.寒性收引可导致( ) A、阻滞气机 B、损伤阳气 C、耗气伤津 D、气机收敛 E、凝滞经脉 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瘀血 E、暑邪 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就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就是( ) A、寒 B、燥 C、湿 D、暑 E、火 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就是( ) A、寒邪 B、湿邪 C、热邪 D、风邪 E、火邪

操作系统例题汇总

1.2例题精选 例1.1如何理解虚拟机的概念? 解:一台仅靠由硬件组成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裸机,不易使用。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许多服务,从而把一台难于使用的裸机改造成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的计算机系统,这种计算机系统称为虚拟机。所谓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在单CPU的计算机系统中能同时运行多道程序,好像每个程序都独享一个CPU,这就是虚拟。在构造操作系统时,把操作系统分成若干层,每层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虚拟机。下层的虚拟机为上层的虚拟机提供服务,这样逐次扩充以完成操作系统的功能。 讨论“虚拟”的概念体现在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例如,虚拟存储器,使一台只有4MB内存的计算机可以运行总容量远远超过4 MB的程序;虚拟外设,能够使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该外设等。 例1.2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解: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是指把一个以上的程序存放在内存中,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程序共享CPU和其他计算机资源。其主要优点是: (1)CPU的利用率高: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独占计算机资源,当程序等待I/O操作时CPU空闲,造成CPU资源的浪费。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当某个程序等待 I/O操作时,CPU可以执行其他程序,这大大地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2)设备利用率高: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内存和外设也由多个程序共享,无疑也会提高内存和外设的利用率。 (3)系统吞吐量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减少了程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讨论多道程序在计算机中并发地运行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特征。早期的单道批处理系统与人工操作相比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系统中仍有较多的空闲资源,系统的性能较差。多遭批处理系统虽有很多优点,但这种系统交互能力差,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长。多道程序处理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多个程序合理、有序地共事处理机、内存、外设等资源。 例1.3 A, B两个程序,程序 A按顺序使用CPU 10 S,使用设备甲 5 S,使用 CPU 5 S,使用设备乙 10 S,最后使用 CPU 10 S。程序 B按顺序使用设备甲 10 S,使用 CPU 10 S,使用设备乙5S,使用CPU 5S,使用设备乙 10S。(忽略调度程序执行时间)试问: (1)在顺序环境下执行程序A和程序B,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 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解(1)程序A和程序B顺序执行时,程序A执行完毕,程序B才开始执行。两个程序共耗时80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顺序执行时CPU的利用率为50%。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两个程序并发执行,其执行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两个程序共耗时45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故此时CPU的利用率为40/45=88.89%。 讨论 (1)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顺序执行,CPU被一道程序独占,即使CPU空闲,其他程序也不能使用,所以 CPU的利用率低。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若干个程序宏观上同时执行,微观上交替执行。当其中一个程序由于某种原因(例如进行1/O操作)而不能占用CPU时,其他程序就可以占用CPU,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93828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第二章藏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