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胸部CT讲座

胸部CT讲座

胸部CT讲座

胸部CT讲座

胸部CT技术规范

十二、胸部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检查前准备 (1) 认真核对CT检查会诊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要求填写会诊单医师核准、填写清楚。 (2)扫描前去除病人颈、胸部饰物及其他金属物品。 (3)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要领。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 (1)平扫 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肋膈角),对外伤患者第12肋包括完全。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⑥扫描野(FOV):35~45cm。 ⑦扫描层厚:5mm,对小病灶必要时局部重建。 ⑧扫描间隔:5mm。 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 ①对比剂用量:成人80-100ml+30ml(生理盐水)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用量按体重2ml/kg计算。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团注。注射速率一般为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动脉期:团注追踪,检测到将主动脉约推药开始后25s;延迟期:55-65s。 ④其他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⑤延迟扫描: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3~10min做延迟扫描。(针对病变

延迟) 3.摄片要求 ①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包括有和无扫描线的两幅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②显示窗有肺窗,窗位L-600~-700HU,窗宽W1300~1800HU;纵隔窗,窗位L10~30HU,窗宽W320~400HU;骨窗:窗位L300~600HU,宽W1000~2400HU。 ③测量病灶大小及增强前后病灶同层面CT值的变化。 [注意事项]: 同颅脑检查。 十三、纵隔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检查前准备:同胸部检查。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 (1)平扫 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横断面扫描,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⑧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上界为胸腔入口,下界至心室水平。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⑥扫描野(FOV):35~45cm。 ⑦扫描层厚:5~l0mm。 ⑧扫描间隔:5~l0mm。 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扣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同胸部检查。 3.摄片要求:同胸部检查。 [注意事项] :同胸部检查。

临床胸片阅片基本知识

临床胸片阅片基本知识 在读胸片上有点体会想与大家分享。要想读好胸片首先要知道正常胸片是怎样的,总的来说可以用以下的文字描述,并且看每一张片子时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看,以便养成好的习惯。“胸廓对称,两侧肋骨肋间隙正常;两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实质性浸润;两侧肺门纵膈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膈肌平滑,双侧肋膈角锐利。” 下边我具体叙述一些细节问题: 1.如何数肋骨?数肋骨是看片的基础,我以下要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以肋骨作为标志的。正常胸片肋骨从后上向前下数,第一肋与锁骨围成一个类圆形的透亮区,这一部分也是肺尖所在的区域,两侧对比有利于发现肺尖的病灶。 2. 如何判断肺纹理是否正常?我们知道一侧肺野从肺门到肺的外周分为三等份分别称为肺的内、中、外带,正常情况下肺内中带有肺纹理,外带无,如果外带出现了肺纹理则有肺纹理的增多,反之内中带透亮度增加则肺纹理减少。对肺内中外带的区分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对肺气肿时肺压缩的判断,一般来说肺内中外带占肺的量分别为60%、30%、10%。 3. 纵膈与肺门:肺门前方平第二到四肋间隙,后平对四到六胸椎棘突高度,在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上。这有什么意义呢?举个例子:在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时,有“肺门上吊”,如果你知道了正常肺门的位置就很容易判断是否是肺门上吊。关于纵隔主要是判断是否有移位。 4. 心脏:心脏后对五到八胸椎,前对二到六肋骨。我们在读片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一个概念叫“主动脉结”,它是什么意思呢?在哪里呢?主动脉结就是主动脉弓由右转向左出突出于胸骨左缘的地方,它平对左胸第二肋软骨。这里我还想说一点,那就是肺动脉段的位置,肺动脉段位于主动脉结下方,对判断肺动脉高压很有意义。 5. 膈肌和肋膈角:一般右肋膈顶在第五肋前端至第六肋前间水平,由于右侧有肝脏的存在,右膈顶通常要比左侧高一到两厘米。意义:胸腔或腹腔压力的改变可以改变膈肌的位置如气胸时膈位置可以压低;膈神经麻痹出现矛盾呼吸。正常的肋膈角是锐利的,如果肋膈角变钝则有胸腔有积液或积血存在,那我们如何来大体判断积液的量呢?一般说肋膈角变钝:积液300ml;肋膈角闭锁:500ml。 6.乳头位置也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男性乳头一般位于第五肋前间,女性乳头位置可较低,两侧不对称的乳头阴影易误诊为节结病灶。 7.如何判断病灶是来自肺内还是来自胸膜腔?一般来说如果病灶大部分在肺内则病灶来自肺内;可以结合侧位片来判断,同时CT可以精确鉴别。 8.什么叫心尖上翘?什么叫心尖下移?有什么意义?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上称心尖上翘,代表右心室肥厚;反之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下称心尖下移,代表左心室肥厚。关于侧位片我想把外科老师教我的一点窍门教给大家:心前三角变小则右心室大;心后三角大则左心室大。 正位胸片的读片法: 首先观察胸部软组织影像,依次为骨骼、纵隔、肺野、肺门、纹理与纵隔。 (一)胸部软组织影像 1.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皮肤是围成人体外表的一种致密组织,在胸片上形成一线条状阴影。下组织由脂肪组成,密度较淡,胸片表现为深灰色。肌肉密度介于皮肤与脂肪之间,肌肉的健壮影响胸片的清晰度,通过皮下组织的厚薄可以判断其营养状况。前部有胸大肌可使中肺野密度增高,胸锁乳突肌可使肺尖部密度降低。 2.胸部乳房及乳头:乳房与乳头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阴影于双肺野下部呈局限性密度增高或半弧状增高阴影。乳头较大的可呈结节状阴影,男性也可出现,勿诊断为病变。

胸部CT断层解剖

依据支气管血管束和叶间胸膜稀疏区在CT上可以明确分开肺叶及肺段结构 ,纵隔窗清楚显示纵隔结构.以下是胸部CT主要层面图文介绍: 一、肺横断面解剖 1、颈静脉切迹层面: 可显示右肺为上叶尖段,左肺为尖后段。 2、胸锁关节层面: 可见右肺上叶尖段,后方有少量后段,左肺仍为尖后段。 3、主动脉弓上层面: 右肺野前2/3为尖段,后1/3为后段。左肺野大部分仍为尖后段。

4、主动脉弓上部层面: 右肺野前外部狭窄弓状区为前段,后部为后段,两者在外侧部相连。前、后段的内方为尖段。左肺野前1/3 为前段,中后部大部分为尖后段,尖后段后方边缘已出现少许下叶背段。 5、主动脉弓层面:右肺野前后部分分别为前、后段占据,尖段占内侧中部很小区域。左肺野前段及背段范围扩大,尖后段所 占据范围缩小。 6、主肺动脉窗层面: 右肺野前部为前段,中为后段,后为背段,而尖段已无。左肺野前为前段,中为尖后段,后为背段

7、右肺动脉层面: 右肺野后方背段范围扩大,约占前后径的2/5 。中部后段范围变小,而前段范围扩大。左肺野的中部为上舌段,前方为前段,后方为背段。尖后段已无。 8、左心房上部层面:右肺野后方大部分为背段,中部为中叶外侧段,前外部为前段,前内部为中叶内侧段。左肺后部为背段,前外侧为上舌段,前内部为前段,靠近肺门前方的为下舌段。 9、左心房层面(中部偏上):右肺野前半部为中叶,中叶前内侧部分为内侧段,中叶的后外部分为外侧段。右肺后部偏内侧为背段。右肺野中部可见前、外基底段,前基底段位于中叶外段后方,外基底段位于背段的前方。此层面上右肺 5 个肺段的底面全位于肋缘,并由前到后依次排列,其尖部全指向肺门。左肺野前半部为舌叶,下舌叶占据舌叶前内大部分,上舌叶窄小,位于前外侧部。左肺野后1/3 为背段。舌段和背段之间为前内基底段。 10 、左心房中部层面:见双侧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后壁。右肺野前部中叶,分别见内、外侧段。中叶几乎占据右肺野的前半部,后部偏内为背段。中部已见前、外基底段。左肺野前半部为舌叶,前内大部分为下舌段。左肺野后1/3 为背段,它的前方为前内基底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