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高考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高考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高考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心

邢庆杰

太阳刚落山,千户营派出所指导员钟方格就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要他组织全所所有干警、辅警在晚上8点前到局里集结。

千户营是本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离县城40多公里,全是窄窄的乡村公路,没有一个小时到不了。自从李所长半个多月前被局里抽调到外地执行任务,所里的工作一直由钟方格负责。他当即把所里的十几个人召集起来,分乘三辆车赶赴县公安局。

今天又是什么任务呢?钟方格脑子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作为刑警出身的资深警察,他多次被抽调参加紧急行动,因此他知道,只有集合起来,把手机都收上去以后,才会知道行动地点和目标。

一个小时后,钟方格接到了具体的抓捕任务,去端一个涉毒的地下酒吧。

行动起初很顺利,钟方格他们从前后两边同时破门而入,把七八个正在吞云吐雾的人堵在了屋子里。

“蹲下蹲下,抱头抱头!”

在一片嘈杂声中,钟方格看到了一个人,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暗叫:真倒霉。

那个人既不抱头,也不蹲下,他安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吸着一支烟。竟然是县公安局新到任的副局长刘东来。

见他不配合,一个民警拿出了手钱。

怎么办?钟方格的大脑急速运转起来。

钟方格原是刑警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参加工作以来,屡次立功,本来前途一片光明。6年以前,他打掉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团伙,团伙的头头,竟然是局长的表侄,局长让他想办法给表侄脱罪,但当时已经铁证如山,他不愿昧着良心办假案冤案,最后局长的表侄被判了10年。事后不久他竟被派到偏远的千户营派出所,成了一名普通干警。几年来,他一直被穿小鞋,几次升职的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直到去年,那个局长被“双规”,新来的陈局长上任,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才把他提拔为派出所指导员。最近,局里空出一个刑警大队长的位置,听说要搞竞争上岗,钟方格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这个刘副局长就是分管刑警大队的,今天要是得罪了他,恐怕这次竞争上岗又没戏了。唉!刘局长怎么会有这么个恶习呢?

钟方格的这些思想纠结,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抓捕决心的时候,那个民警已经给刘东来戴上了手钟方格大喝了一声,都带走!

刘东来冷漠地扫了他一眼,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一起被押了出去。

钟方格把抓捕的人员全部押送到局里,关进拘留室就算完成了任务。

他在公安局院子里转了好几圈,纠结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应该把刘东来的事儿给一把手汇报一下。

陈局长上任以来,只要晚上有行动,他肯定在办公室值守,随时听取汇报下达指示。

他敲了门,刚进了陈局长的办公室,就听到有人喊道,钟大指导员回来了刚才好威风

呀!

竟然是刘东来!正坐在陈局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冲他微笑。

他吓了一跳,问,你你是怎么跑出来的?

陈局长笑了笑说,提前没有告诉你,今天晚上刘局是卧底,是配合你们行动的,要不,你怎么会抓得这么准?

钟方格恍然大悟,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不好意思地对刘东来说,刘局,对不起,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个小案子,您会亲自去卧底。

陈局长哈哈大笑了两声说,刘局可不是专门为了去做卧底,主要的,是对你进行了一场特殊考察呀!

钟方格的汗都要下来了,今晚的行动,竟然包着对自己的考察好悬呀……

陈局长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方格同志我知道你以前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你经历了那一次不公理之后,还有没有保留那一颗初心。

刘东来过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方格老弟谢谢你,你给我们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钟方格心情骤然舒朗起来,他大着胆子问领导那这次竞争上岗,什么时候开始?

陈局长和刘东来相视一笑,几乎同时说,已经结束了,钟方格同志,祝贺你!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5日)(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巧设悬念,县公安局调派指导员钟方格组织人员到局里集结,他是何许人,为何要派他,这些疑问既激发读者兴趣,又引出下文的相关情节。

B. 小说叙述钟方格打掉拦路抢劫团伙的经历;以及后来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又从侧面反映了现实发人深思。

C. 小说善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在抓捕过程中钟方格看见副局长后,作者仅用“暗叫:真倒霉”五个字,就将钟方格当时复杂的心理表现出来。

D. 在情节安排方面,作者采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使小说打破了时空界限,过去和现在有机结合,这是小说叙事方式上的一个颇具匠心的特点。

(2)小说中钟方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有并行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钟方格是一位多次参加紧急行动,屡次立功的资深警察。他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严谨。虽曾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仍不改初心。在打掉拦路抢劫团伙案中,即使团伙头是当时局长的表侄,钟方格仍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经受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在抓捕涉毒行动中,发现副局长也在被堵人群中,短暂的思想纠结后,仍实施抓捕,并将此事主动向局长汇报。

(3)两条线索:一条是钟方格待人执行端涉毒地下酒吧任务;一条是县公安局为竞争上岗进行的特殊考察。

好处:①两条线索并行,拓展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表现小说的主题;②两条线索中,人物表现得到全方位透视,人物形象更丰满,人物性格更突出。③两条线索以“带走刘东来”为交织点,把本部相关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

【解析】【分析】(1)C项,“小说善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错误,心理描写很多,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文章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暗叫:真倒霉”属于心理独白。故选C。

(2)本题主人公钟方格是一位警察,并且“屡次立功”。通过插叙可知,六年前因为“他不愿昧着良心办假案冤案”,抓捕了“局长的表侄”,并且判了刑,被“派到偏远的千户营派出所,成了一名普通干警”“几年来,他一直被穿小鞋,几次升职的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可见钟方格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严谨。在这次紧急任务中,面对“县公安局新到任的副局长刘东来”,“钟方格的这些思想纠结,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抓捕决心的时候,那个民警已经给刘东来戴上了手钟方格大喝了一声,都带走”,并且“他在公安局院子里转了好几圈,纠结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应该把刘东来的事儿给一把手汇报一下”,可见钟方格不改初心,一心秉公执法。通过这两件事对钟方格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3)本题,两条线索,明线是“钟方格接到了具体的抓捕任务,去端一个涉毒的地下酒吧”;暗线是“方格同志我知道你以前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你经历了那一次不公理之后,还有没有保留那一颗初心”“他大着胆子问领导那这次竞争上岗,什么时候开始”,即县公安局为竞争上岗,对钟方格进行的特殊考察。作用方面,主题角度,拓展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不仅仅是抓捕毒贩,还有对干部的考查;人物形象角度,使钟方格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严谨,不改初心的形象更加突出。情节角度,两条线索的交汇处“钟方格的这些思想纠结,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抓捕决心的时候,那个民警已经给刘东来戴上了手钟方格大喝了一声,都带走”,使小说情节集中、扑朔迷离,很吸引读者读下去。

故答案为:⑴C;

⑵钟方格是一位多次参加紧急行动,屡次立功的资深警察。他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严谨。虽曾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仍不改初心。在打掉拦路抢劫团伙案中,即使团伙头是当时局长的表侄,钟方格仍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经受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在抓捕涉毒行动中,发现副局长也在被堵人群中,短暂的思想纠结后,仍实施抓捕,并将此事主动向局长汇报。

⑶两条线索:一条是钟方格待人执行端涉毒地下酒吧任务;一条是县公安局为竞争上岗进行的特殊考察。

好处:①两条线索并行,拓展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表现小说的主题;②两条线索中,人物表现得到全方位透视,人物形象更丰满,人物性格更突出。③两条线索以“带走刘东来”为交织点,把本部相关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

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分析小说线索安排、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事物,也可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还可以是某个事件、作者的情感。常见的有单线和双线,双线分为明线暗线。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统计,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60%-70%(2015年由于《大圣归来》超预期表现,进口动画片占比为55%);目前进口电影平均票房1亿元-2亿元之间,优于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单部平均票房不断上涨,2019年单部平均票房与进口动画电影基本持平。从目前情况看,国产动画电影多以低幼系《熊出没》、《喜羊羊》为主,且多在春节档上映;而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

差距的背后是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基础薄弱。奥飞娱乐电影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动画制作起步较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国内三维动画技术逐渐成熟,少量头部一线制作公司制作能力可以媲美国际水准,但整体制作水平依然落后于国外企业,缺乏工业化的制作流程以及专业的人才及技术团队。而这恰恰是动画电影产业所高度依赖的。

“动画电影的制作工艺复杂,培育周期较长,面临成本和周期的挑战。迪士尼动画电影单片成本在1.5亿美元左右,资金储备和全球发行渠道允许其雇用500多人的制作团队,拉长制作周期(迪士尼一部片子通常制作周期为5年),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制作。”奥飞娱乐电影业务负责人指出,而国内一部动画电影的成本仅是迪士尼的几十分之一,主要的回收市场还是在中国,没有相应的海外渠道,市场规模小,回收渠道有限。国内动画电影通常受成本和周期限制,团队规模小,制作时间短,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大负荷重。

(摘编自于蒙蒙《“哪吒”火了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潜力大》,《中国证券报》2019年

7月30日)材料二:

要缩小差距,首先从模仿、学习欧美和日本动画开始。在发展初期,模仿学习当然是必要的,但中国动画电影要达到与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并驾齐驱的水平,甚至争取后来居上,单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就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探索本土风格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更新和改进。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题材取自古典名著,创作中还采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手法,最终取得了高票房、高口碑的双重肯定。影片的成功使民族化创作风格受到关注和热议。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开始,展开了一部唯美的中国风动画,从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该片在上映的两天内便取得了上亿的票房,得到了市场的肯定。2019年,由追光动画和华纳兄弟制作的《白蛇·缘起》,则是在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同时在3D

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画面精美,构图讲究,比之前的电影有了新的进步,收到了不少粉丝的追捧。

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大量运用古代传说、故事、元素、表现手法等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摘编自朱玲玲《动画电影本土风格研究》)材料三: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

不只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以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蓝本,《大鱼海棠》以庄子《逍遥游》思想为创意原点,《白蛇:缘起》在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它们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电影,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

(摘编自赵贵胜《国产动画片更有“中国味”》,《人民日报》2019年8月15日)(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国内动画制作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成就,但我们国产动画电影制作能力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B. 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而且平均票房优于国产动画电影。

C.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进行再创作,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所以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是必然的。

D. 国内动画电影可以借鉴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做法,应对动画电影的制作的各项挑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的比例一直超过国产电影,占比为60%-70%。

B.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说明中国动画电影通过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探索本土风格的这条有效路径,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

C. 中国动画电影只要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就一定能超越欧美、日本动画电影的水平。

D. 国产动画电影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是简单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3)根据上述材料,国产动画电影要获得成功,需要作何努力?

【答案】(1)C

(2)D

(3)①制作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的动画电影;②形成工业化的制作流程

和培养专业的人才及技术团队;③增加资金投入和打破周期限制,扩大团队规模,延长制作时间;④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等,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解析】【分析】(1)选项C,“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进行再创作,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所以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是必然的”理解有误,颠倒了因果关系。材料三中明确告诉我们: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因为“双赢”,所以才“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故选C。

(2)A项,“一直”分析有误。“占比为60%-70%”表述不准确。材料一开头:进口动画电影占总动画电影票房60%-70%(2015年由于《大圣归来》超预期表现,进口动画片占比为55%),所以并不是一直占比为“60%-70%”。B项,“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理解有误。原文“中国动画电影在大量运用古代传说、故事、元素、表现手法等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此句表达的是“逐渐形成”,是一种进行时,而非“已经”的完成状态。C项,“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无依据。根据原文意思,应该理解为“中国动画电影只有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才有可能超越欧美、日本动画电影的水平”。故选D。

(3)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总结,因为材料一明确了国产动画的发展潜力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考生可以对材料一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分条作答。①材料一中“而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可以概括国产动画电影要获得成功的努力方向之一是“制作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的动画电影”;②原文依据“但整体制作水平依然落后于国外企业,缺乏工业化的制作流程以及专业的人才及技术团队”可以总结出:国产动画必须“形成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和培养专业的人才及技术团队”;③从原文“国内动画电影通常受成本和周期限制,团队规模小,制作时间短,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大负荷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冲破口,即“增加资金投入和打破周期限制,扩大团队规模,延长制作时间”。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①制作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的动画电影;②形成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和培养专业的人才及技术团队;③增加资金投入和打破周期限制,扩大团队规模,延长制作时间;④利用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元素等,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考查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

⑵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⑶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

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总结,因为材料一明确了国产动画的发展潜力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考生可以对材料一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分条作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挪开暖瓶

刘心武

他一再叮嘱我,到了纽约,一定要当面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那回事。

他和她,三十几年前,和我,同在工厂一个车间。他们是正式工人,我是教师,下放劳动。我比他们大十岁,但很合得来。我跟他学镟工活儿,叫他师傅。她是统计员,那时梳着俩抓鬏,走过来跑过去,扎着红头绳的大抓鬏前后晃荡,使人联想起硕大的蝴蝶。

工间休息的时候,在那间更衣室当中,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案子前,说说笑笑,用大搪瓷缸子,大口喝水。大案子上,常放着几只大暖瓶,是最粗糙的那种,铁皮条编的露着瓶胆的外壳,漆成浅蓝色。

他在我面前回味过很多次,就是挪开暖瓶的那件事。他非常喜欢她,休息时,却不敢坐在她近旁。她总大大方方地坐在案子一端,他呢,那天选择了一个离她最远的位置,就是案子的另一端!那天大家究竟议论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天他话多,正当他高谈阔论时,她忽然大声说:“哎,把暖瓶挪开!”我坐在案子一侧,离暖瓶比较近,就把一只暖瓶挪了挪,他还在议论,她就更大声地对我说:“劳驾,把那个暖瓶也挪开!”我就把两只暖瓶都挪到一边去了,这些细节,经他提醒,我都还想得起来。

她要求挪开暖瓶,是因为暖瓶挡住了她的视线,使她不能看清楚大发高论的他。挪开了暖瓶,她就睁圆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盯着口似悬河的他,两个抓鬏静止不动,仿佛一对敛翅的春燕。

后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我成了所谓的作家。她1978年考取大学,1983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

他下岗后做过很多种事,现在比较稳定,是一家大公司的仓库保管员。那家工厂早已消失,原址成为一个华丽的专供“成功人士”享受的商品楼盘,底层是商场,商场附设星巴克咖啡厅,我和他正是在那里会面的。他知道我要去美国演讲,打电话说要见我,托我个事。我就约他到星巴克,他喝不惯咖啡,甚至闻不惯那里头的气息,他说完他的心事嘱托,就离开了。

我已经年逾花甲,他和她也都早已结婚有了子女,我们应该都不算浪漫人士,但他却还是希望我能在美国见到她,并私下里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在他们生命的那个时段,她喜欢他,以至他说话时,她不能容忍任何障眼的东西,她不但要倾听他,还要注视他。他只希望她在我面前表示,她还记得,确实,她那时候喜欢过他,然后,我回国把她的回应告诉他,他就满足了。

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好这个使命,不亚于要把我那演讲的任务达到圆满。

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瞬间。使这些瞬间定格,使其不褪色,可以永远滋润我们那颗在

人生长途跋涉中越磨越粗粝的心。

我演讲那天,她没有来。当地文化圈的人士聚餐欢迎我,她也没露面。我给她打去几次电话,都是英语录音让给留言,但我留了言也没有回应。

直到回国前一晚,再拨她家电话,才终于听到了她的声音。她的声音一点没有变,她很高兴,说她们全家到欧洲旅游,昨天才回家。她说看到报道,祝贺我演讲成功。我就引导她回忆当年,提到好几个那时工厂里的师傅,其中有他,她热情地问:“都好吗?你们都还保持着联系吗?”我就先逐个说一下那些人的近况,然后特别提到他,提到他那时如何喜欢高谈阔论,那时候我们给他取的外号是“博士”……我都提到那张旧桌案了,她一直饶有兴味地听着,还发出熟悉的笑声,但就在这关口,发生了一个情况,就是她先道了声“sorry”,然后分明对她那个房间里另外一个人,估计是她女儿,大声地说:“朱迪,你把那个花瓶挪开,我看不到微波炉了……”虽然她马上又接着跟我通话,但我的心一下子乱了,我都不记得自己究竟是怎么跟她结束通话的。

回国很多天了,我没主动给他去电话,他也没有来电话。如果他来电话问我,我该怎么跟他说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不仅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引出了下文“他”与“她”的故事。

B. “硕大的蝴蝶”和“敛翅的春燕”分别写出了“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我”对“他的嘱托”的重视,也交代了赴美的原因。

D. 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简洁流畅,意蕴丰富,结构精巧,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布局谋篇的匠心。

(2)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通电话的过程中发生了“她”让人挪开花瓶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C

(2)①性格执著。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②脾气随和。与工友们都很合得来。③善于言谈。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阔论。④观念传统。遇到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

(3)①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她”不记得“挪开暖瓶”那回事了,表明不喜欢视线被阻挡,是“她”的一种习惯。②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用“挪开花瓶”照应“挪开暖瓶”的情节,并推动下文“我的心乱了”等情节,使小说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③揭示主旨,说明了人生中的某些永不褪色的美好瞬间,在别人那里只是顺其自然的行为。(或“揭示主旨,人生中总有美中不足的事”)

【解析】【分析】(1)C项,“交代了赴美的原因”的说法错误,“我”赴美的原因是去美国演讲。故选C。

(2)根据文中,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特意打电话约“我”,让准备去美国演讲的“我”帮他问清楚当年挪暖瓶的原因,可见其性格上的执着。当

年他与工友们都很合得来,说明他脾气比较随和。当年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阔论,说明他善于言辞。当年遇到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甚至“不敢坐在她近旁”。现在“喝不惯咖啡,甚至闻不惯那里头的气息”,也就是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他观念比较传统。(3)本文写“我”早美国终于联系上了她,和她通电话,回忆当年的情景,提到了“他”“喜欢高谈阔论”提到了“那张旧桌案”,她还是记不起当年的挪暖瓶的细节,还是饶有兴趣地听着,还发出当年一样爽朗笑声。就在马上提到挪暖瓶时,她打断了“我”的话,大声让人挪开花瓶,还说花瓶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看不到微波炉了。虽然她马上又接着跟“我”通话,“我”的心一下子乱了。想问的话也没有必要再问了。这个情节使我意识到当年挪暖瓶,和现在的移花瓶一样,表明不喜欢视线被阻挡,是“她”的一种习惯。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你人生中某些永不褪色的美好瞬间,在别人那里可能只是一个微乎其微,顺其自然的行为。还有这里的“挪开花瓶”照应了前文“挪暖瓶”的情节,同时也推动情节继续发展,致使本打算问当年她为什么“挪暖瓶”的话问不下去了,也没有必要问下去,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事情,只不过是“她”的一种无意识所为的习惯,“我的心乱了”,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

故答案为:⑴C;

⑵①性格执著。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②脾气随和。与工友们都很合得来。③善于言谈。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阔论。④观念传统。遇到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

⑶①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她”不记得“挪开暖瓶”那回事了,表明不喜欢视线被阻挡,是“她”的一种习惯。②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用“挪开花瓶”照应“挪开暖瓶”的情节,并推动下文“我的心乱了”等情节,使小说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③揭示主旨,说明了人生中的某些永不褪色的美好瞬间,在别人那里只是顺其自然的行为。(或“揭示主旨,人生中总有美中不足的事”)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文本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背景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小说中的“他”性格执著、脾气随和、善于言谈、观念传统。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情节及主题,然后根据问题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本题可从内容与结构二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照应情节发展,内容上提示主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会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批判、反思和质疑,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还原学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刘大椿《论科学精神》刊登于《求是》2019年9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诞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B. 对理智的崇尚,既要大胆假设,也要认真求证,以更完整、更深刻地把握事物。

C. 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 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态度。

B. 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对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C. 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 以哥白尼、拉瓦锡等为例是为了证实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 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 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 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答案】(1)D

(2)C

(3)A

【解析】【分析】(1)D项,“批判态度……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并非“无法……搞伪科学”,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2)C项,“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错误,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而非“实验方法”。故选C 。

(3)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错误,第三段开头说的是“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文中说的是“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认识自然规律”;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的否定;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错误,第五段说的是“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故选A。

故答案为:⑴D;⑵C;⑶A;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进行推断的能力。此类题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知识、结论,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实践进行运用,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或者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5.阅读下面的访谈录,完成下面小题。

青藏高原作为北极和南极之外的最大淡水储区,被称为“亚洲水塔”。科学家认为,由黑碳排放引起的大气升温和冰川加速消融,将影响亚洲区域的水资源安全,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研究员康世昌告诉记者,化石燃料污染已被全球重视,但对青藏高原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排放的黑碳更多,发展新能源是一个更优选择。

记者:黑碳是一种什么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哪里?

康世昌: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通过大气环流被带到青藏高原,在冰雪表面一层层富集,它有很强的吸光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冰川表面是暗色的。黑碳的累积加速了冰川融化。我们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黑碳主要来源于南亚国家。在这个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黑碳比化石燃料更多。生物质包括秸秆、木柴、牛粪等等。

记者:有人说,“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但如果不烧牛粪,当地居民是否能用煤来替代?另外,每年秋收季节来临,大范围的秸秆燃烧是否也是青藏高原的黑碳来源?

康世昌:煤是化石燃料,用煤炭来替代是不可取的。“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这是错误的,没有考虑青藏高原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内陆人口稀少,大片地方是无人区,因燃烧牛粪而增加的黑碳排放非常有限,影响到青藏高原的黑碳,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境外,比如尼泊尔、印度等国。中国燃烧秸秆的地区主要在东部,青藏高原在中国西部,大气环流是由西向东,所以中国东部地区的秸秆燃烧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影响不大。

记者:减少生物质燃料的黑碳排放,有没有好办法?

康世昌:一个办法是使用新型炉具,使生物质燃烧更充分,这样能减少黑碳的排放。我看到,有国际组织在帮助尼泊尔山区居民使用节能炉具。另外一个办法是使用新能源来替代,比如发展太阳能、风能。

记者:减少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排放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康世昌:大气污染物可以跨境传输,减少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气溶胶,需要跨境联合,国家政府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采取措施,环境外交可以发挥作用。

记者:目前在黑碳排放的影响下青藏高原冰川退化程度如何?

康世昌:青藏高原的冰川最近几十年来处于普遍退缩状态,高原边缘区域退缩较内陆地区剧烈,低海拔、面积较小的冰川退缩也较快。就像应对全球变暖一样,我们需要尽快采取减缓措施,减少温室气体和具有温室效应的气溶胶排放。

(摘编自《中外对话》)资料链接:

冰川可以储水,高峻山体可拦截水汽,冰川、冻土、积雪、湖泊、陆地生态体系可以调理河川径流。通过遥感和实测资料发现,1976年以来,藏东南冰川退缩幅度平均达到每年40米,有的甚至超出60米。

“亚洲水塔”正朝着失衡失稳偏向发展。总体来看,青藏高原东部、南部季风区水储量减少,北部、西部西风带水储量增进。同时,“水塔”固液布局失衡,液态水体储量的增进导致“水塔”布局失稳。

近期水资源增进,让我们感受到青藏高原生态变好。但据猜测,本世纪中叶冰川对河道径流的补给将到达最大值然后减少,因此久远看,将来水资源欠缺的隐藏风险在加剧,相应的灾难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摘编自《科技日报》)(1)下列关于黑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黑碳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有很强的吸光性,当黑碳聚集在青藏高原的冰雪表面时,冰川便呈现暗色。

B. 对青藏高原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排放的黑碳更多,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是一个更优选择。

C. 黑碳排放引起了大气升温,加速了冰川消融,因此保护青藏高原冰川的重点应放在减少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牛粪和秸秆的燃烧上。

D. 国际组织在帮助尼泊尔山区居民使用一种节能炉具,这种炉具能使生物质充分燃烧,从而有助于减少黑碳的排放。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这里的冰川可以储水,高峻山体可以拦截水汽,冻土、积雪、湖泊、陆地生态体系可以调理河川径流。

B. 青藏高原边缘区域的冰川退缩较内陆地区的冰川退缩剧烈,低海拔、面积较小的冰川退缩也较快,“亚洲水塔”固态水体储量普遍减少。

C. 总体来看,青藏高原季风区水储量减少,西风带水储量增进,“亚洲水塔”正朝失衡失稳偏向发展,这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

D. 冰川缩减,带来河道径流量增大,但本世纪中叶冰川对河道径流的补给到达最大值后必然会减少,青藏高原生态变好的感受必将难以为继。

(3)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缓青藏高原冰川的消融?请结合全文概括。

【答案】(1)C

(2)D

(3)①开发新技术(如节能炉具)使生物质燃烧充分,减少黑碳排放;②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替代燃烧生物质;③跨境联合,加强政府间合作。

【解析】【分析】(1)C项,“因此保护青藏高原冰川的重点应放在减少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牛粪和秸秆的燃烧上”表述错误,由原文“因燃烧牛粪而增加的黑碳排放非常有限,影响到青藏高原的黑碳,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境外”可知青藏高原地区的燃料主要来自境外。故选C。

(2)D项,“冰川缩减,带来河道径流量增大,但本世纪中叶冰川对河道径流的补给到达最大值后必然会减少,青藏高原生态变好的感受必将难以为继”中“本世纪中叶”应是“猜测”如文中所说“但据猜测,本世纪中叶冰川对河道径流的补给将到达最大值然后减少”,“必将”一词太过于绝对。故选D。

(3)本题中,由原文“一个办法是使用新型炉具,使生物质燃烧更充分,这样能减少黑碳的排放”可见措施之一:开发新技术(如节能炉具)使生物质燃烧充分,减少黑碳排放;由原文“另外一个办法是使用新能源来替代,比如发展太阳能、风能”可总结为: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替代燃烧生物质;由原文“大气污染物可以跨境传输,减少喜马拉雅-

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气溶胶,需要跨境联合,国家政府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采取措施,环境外交可以发挥作用”可概括出:跨境联合,加强政府间合作。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①开发新技术(如节能炉具)使生物质燃烧充分,减少黑碳排放;②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替代燃烧生物质;③跨境联合,加强政府间合作。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红布

游睿

起风了。

小伙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一团乌云正缓缓靠近,天色阴沉下来。小伙加快了步伐,沿途的柳树、房屋,纷纷被小伙抛在了身后,穿过青石板的小巷,在大杨树下,一边努力掩盖自己的喘息声,一边喊道:红儿,红儿。

小伙的嗓音穿过杨树的树梢,飞向树下那三间瓦屋。一条小花狗翻滚着扑倒到小伙脚下,一边欢快地摇着尾巴一边用嘴撕扯小伙的裤腿。小伙摸了摸小狗的头,继续喊着,红儿,红儿。

风掠过树梢,小伙看见,杨树的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绿的、黄的、红的,整块整块的布,像飞天仙子身上的彩缎。

小伙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

又一阵风吹了过来。小伙狡黠地笑了一下大声喊道,起大风了,你就不怕风把布刮跑了么?

这时门咯吱一声,一辆轮椅出现在门口。轮椅上的姑娘黑发如瀑布,她低着头,双手缓缓转动着轮椅。

小伙赶紧上前,推着轮椅后面的扶手。姑娘转过身,眨了眨葡萄一样的眼睛,然后用力地将小伙的手从扶手上甩开。

这是怎么了?小伙赶紧绕到姑娘身前,半蹲下身子,望着姑娘略显苍白的脸。

姑娘别过脸,不看他。

小伙慌忙取下背包,迅速取出一块巧克力说,专门给你买的,算我赔个不是。

姑娘却把脸别得更远了,轮椅也跟着转动起来。小伙起身去看姑娘的脸,他顿时愣住了。

哭了?怎么了红儿?谁欺负你了?小伙手足无措。

姑娘啜泣着,轻声说,你走吧,不要来了。

为什么啊?小伙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说,都怪我的破手机,我真不是故意不联系你的。

姑娘抬起手拭了一下眼睛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

小伙重新蹲下身子说,又来了,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小伙说,这样的话,你早点给我起来,轮椅让给我。

胡说什么啊?姑娘连忙打断小伙的话。

哎哟!小伙又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睛,佯装痛苦地蹲下身子。

姑娘迅速用双手撑起身子,差点从轮椅上站了起来。怎么了?

小伙指了指心口说,这里,这里让人给弄疼了。

姑娘破涕为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一边抡起手频繁地捶打着小伙,一边说,你真逗。

小伙捉住姑娘的手说,又帮你妈妈染布了吧,你看指甲上还有染料。

姑娘抬手指了指杨树上的布匹说,那些,都是我染的。我希望这些布将来能做一些花花绿绿的裙子,穿在一些漂亮的女孩身上。

小伙也顺着姑娘的手看去,又一阵风正吹过来。杨树上的那些布变成了钟摆,来回舞动。

快下雨了,得把这些布收下来。小伙说着,转身向杨树跑去,准备爬上树。

姑娘咯咯地笑着说,不用爬树,树旁边有根竹竿,挑下来就是了。

小伙甩了个响指,很快找到那根竹竿。小伙仰着头,那根竹竿就绑着姑娘的目光在树枝上轻轻挑动。不一会儿,姑娘的腿上就叠了厚厚的一叠布。

最后,树枝上只留下一块红布。小伙抖动着竹竿说,太高了,不好挑。

姑娘仰望着,用一只手把轮椅往前滑了一段说,要不,你站到轮椅上?

那可不行,我怕伤着你,我自有办法。说着小伙轻轻一跳,那块红布总算被挑动了。忽然,小伙手中的竹竿微微抖动了一下,红布在空中悄然滑落。那块布不偏不倚,正好向姑娘头上落去。

姑娘的眼前立刻就红艳艳的一片了。

姑娘静静地坐着,她挺直了身子,明显感觉到小伙就站在自己的跟前,她听得见小伙的呼吸声,听得见他砰砰的心跳声,若不是有风,甚至都怀疑世界静止了。姑娘就闭上了双眼,静静地等候着。

此刻小伙也静若雕塑,他静静地看着红布里的姑娘,同样纹丝不动。

又一阵风吹来,姑娘睁开了眼,发现红布依旧罩在自己头上。

为什么不把我头上的红布拿开?姑娘小声地问。

我舍不得,小伙说,现在你多像……

那,就不要拿开。姑娘哽咽着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团乌云正缓缓靠近,天色阴沉下来”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小伙的着急心理,也暗示两人的感情可能遭遇波折。

B. “一条小花狗翻滚着扑倒到小伙脚下”写出了小花狗对小伙的亲近,侧面衬托了小伙与姑

娘之间深厚的感情。

C. “小伙又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睛,佯装痛苦地蹲下身子”运用“狡黠”一词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借此考验姑娘是否关心自己的心理。

D. 文章多处对自然环境中的风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描写,如结尾处“又一阵风吹来”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2)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着姑娘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有关情节简要分析。

(3)小说以“一块红布”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

【答案】(1)C

(2)①对小伙嗔怒。因为小伙手机没话费了,有一段时间失去了联系。②不愿连累小伙,从下文违心地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就说明了姑娘的这种心理。③对两人未来的担心。下文“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说明两人的情感遭到了他人的反对,姑娘担心两人的爱情难以承受外来压力。

(3)①有凸显情节的作用,姑娘最后头顶红布宛若新娘,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鲜艳的红色暗示着小伙和姑娘对美好生活的炽热追求;③有隐喻象征的作用,象征着小伙与姑娘的美好爱情能有美好的结果。

【解析】【分析】(1)C项,“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借此考验姑娘是否关心自己的心理”说法错误,结合“小伙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姑娘破涕为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一边抡起手频繁地捶打着小伙,一边说,你真逗”分析,是给姑娘逗乐,消除姑娘的担心。故选C。(2)“姑娘啜泣着,轻声说,你走吧,不要来了”,结合“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分析,是小伙嗔怒。结合“姑娘抬起手拭了一下眼睛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分析,不愿连累小伙。结合“小伙重新蹲下身子说,又来了,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分析,对两人未来的担心。(3)结合文本最后内容“姑娘静静地坐着,她挺直了身子,明显感觉到小伙就站在自己的跟前,她听得见小伙的呼吸声,听得见他砰砰的心跳声,若不是有风,甚至都怀疑世界静止了”“发现红布依旧罩在自己头上”“小伙说,现在你多像……”“那,就不要拿开。姑娘哽咽着说”等分析,“一块红布”凸显情节,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姑娘抬手指了指杨树上的布匹说,那些,都是我染的。我希望这些布将来能做一些花花绿绿的裙子,穿在一些漂亮的女孩身上”“小伙仰着头,那根竹竿就绑着姑娘的目光在树枝上轻轻挑动”“那可不行,我怕伤着你,我自有办法。说着小伙轻轻一跳,那块红布总算被挑动了”分析,“一块红布”烘托人物形象,“红色”暗示着小伙和姑娘对美好生活的炽热追求。结合“我舍不得,小伙说,现在你多像……”“那,就不要拿开。姑娘哽咽着说”分析,有隐喻象征的作用,象征着小伙与姑娘的美好爱情能有美好的结果。

故答案为:⑴C;

⑵①对小伙嗔怒。因为小伙手机没话费了,有一段时间失去了联系。②不愿连累小伙,从下文违心地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就说明了姑娘的这种心理。③对两人未来的担心。下文“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说明两人的情感遭到了他人的反对,姑娘担心两人的爱情难以承受外来压力。

⑶①有凸显情节的作用,姑娘最后头顶红布宛若新娘,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鲜艳的红色暗示着小伙和姑娘对美好生活的炽

热追求;③有隐喻象征的作用,象征着小伙与姑娘的美好爱情能有美好的结果。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语言、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要注意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变化、语言表现等,从而得出人物心理特征。因为小伙手机没话费了,有一段时间失去了联系所以顾念对小伙嗔怒。从“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就说明了姑娘不愿连累小伙。“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说明两人的情感遭到了他人的反对,姑娘担心两人的爱情难以承受外来压力。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能力。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此题从情节、人物塑造及表达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姑娘最后头顶红布宛若新娘,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鲜艳的红色暗示着小伙和姑娘对美好生活的炽热追求,“一块红布”象征着小伙与姑娘的美好爱情能有美好的结果。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望星空

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我就再也回不来了。”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时它进行跟踪、侧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耿星河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

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日、月星、风、云的诗。”

“聊解思念之情。”

“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

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黄瑟时,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债。”

“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哦!”

“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

“猜不着啊!”

“69个日夜!”

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

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

“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说:“你知道吗?

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

“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

“我已经替你报了名。”

“真的吗?”

“真的。”

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

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

(摘选自《百花园》2018年第10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耿星河,又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巧妙点题,充满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引用诸如“山月临窗近,天河人户低”等诗句,既点明了人物的知识分子身份,也使得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

C. 儿子耿小星特意置办了一套顶层的房子并在露台上安置了一架远程望远镜,小说中的这一情节安排,表现了儿子的孝心,推动了情节发展。

D. 少说中耿星河向妻子讲述的用69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的故事,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的同时,还突出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

(2)耿星河的个性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小说作概括分析。

(3)小说以“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结尾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执着工作,乐于奉献。耿星河在艰苦的大西北为“望星空”工作了一辈子,本该退休的他主动要求又工作了五年。②尊重妻子。耿星河和妻子分居两地,知道妻子关爱聋哑孩子,离不开聋哑学校,放弃了把妻子调到身边来的机会。③老当益壮,甘当人梯。耿星河非常乐意到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培养未来的牧星人。

(3)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决定去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②从情节发展看,开头耿星河“眺望星空”引起回忆,中间穿插耿星河“望星空”的工作和其回来后“眺望星空”的具体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结构圆合自如。③从表达技巧来看,“满天星光灿烂”与“眺望星空”前后呼应,既照应了题目;④从主题上看,“望星空”既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了主题,给人想象空间。

【解析】【分析】(1)D项,“还突出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错误,小说主题分析失当。小说中“耿星河向妻子讲述的用69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的故事”这一情节,以及本文的全部内容都是在歌颂我国航天人的奉献精神,而非凸显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这一主题。故选D。

(2)结合“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分析可知,耿星河执着工作,乐于奉献。结合“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分析可知,耿星河尊重妻子。结合“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

析可知,耿星河老当益壮,甘当人梯。

(3)结合“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结合“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分析可知,开头耿星河“眺望星空”引起回忆,中间穿插耿星河“望星空”的工作和其回来后“眺望星空”的具体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结构圆合自如。小说的主人公耿星河,又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巧妙点题。结合“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时它进行跟踪、侧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等分析,“望星空”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肯定;结合“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了主题,给人想象空间。

故答案为:⑴D;

⑵①执着工作,乐于奉献。耿星河在艰苦的大西北为“望星空”工作了一辈子,本该退休的他主动要求又工作了五年。②尊重妻子。耿星河和妻子分居两地,知道妻子关爱聋哑孩子,离不开聋哑学校,放弃了把妻子调到身边来的机会。③老当益壮,甘当人梯。耿星河非常乐意到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培养未来的牧星人。

⑶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决定去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②从情节发展看,开头耿星河“眺望星空”引起回忆,中间穿插耿星河“望星空”的工作和其回来后“眺望星空”的具体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结构圆合自如。③从表达技巧来看,“满天星光灿烂”与“眺望星空”前后呼应,既照应了题目;④从主题上看,“望星空”既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了主题,给人想象空间。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