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力》练习题

《重力》练习题

《重力》练习题
《重力》练习题

《重力》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重力的大小G=________,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其中g=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它具体有_____________,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阻力)。

3、在墙上挂像框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像框是否挂正,如

图所示,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4、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力

的作用,大小为__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

A.质量 B.重力 C.温度 D.位置

()6、下列四个物体中,重力大约等于1N的是

A.一头牛B.两只鸡蛋C.一枚缝衣针D.一台电视机

()7、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一个苹果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D.一位普通中学生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0m/s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9.8牛,可以写成1千克=9.8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9、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0、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A.右面高,左面低B.左面高,右面低

C.左右相平 D.不能测量左右的高低

()11、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

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12、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象在地面上一样进行

A .用刻度尺测长度

B .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

C .有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D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 )1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A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 .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 )14、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A .举哑铃

B .在跑步机上跑步

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 .引体向上 ( )1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瀑布

B .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 .物体将失去质量

D .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 ( )16、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况仍然存在的是

A .万马奔腾

B .川流不息

C .五光十色

D .短斤少两

三、实验、探究题

17、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

物体所受重力G 与物体质量m

的比值为_________N/kg 。

(3)分析表中试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18、请在图中作出下列各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19、小明的质量为50kg ,他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顿?(g=10N/kg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G=mg,竖直向下,地球,9.8N/Kg,每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2、惯性重力

3、竖直向下

4、重,1.96,竖直向下

二、选择题

5、A

6、B

7、A

8、B

9、B 【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是和水平方向垂直的。易错分析:把垂直和竖直混淆,错误的认为重力方向始终和接触面垂直,从而错误的选C。

10、B

11、C

12、D

13、C

14、C

15、C

16、C

三、实验、探究题

17、(1)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测量质量和重力,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平均值为:

g====9.8N/kg

(3)从表中的数据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不变,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天平和弹簧测力计;(2)9.8;(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四、作图题

18、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

说课教案 科目:物理 课题: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杜中华授课时间: 2011年5月

关于《重力》的说课教案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杜中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因此本章具有预备性和基础性。重力是力学学习的起点,对初高中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概念,对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教育,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2.由力的三要素确定重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重力。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

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 1.认识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 ?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 ? 1.重力的产生. ? 2.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 3 .重心的理解及确定 ?(五)教学难点: ? 1.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确定 三、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Conservation Law of Mechanical Energ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 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 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三)、重力的方向。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想想议议”。(四)、重心。出示课,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三、课堂练习。出示课,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指点纠正。四、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梳理知识点。五、布置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59页1、2、4.2、目标检测题

八年级物理(精编): 重力同步练习卷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重力同步练习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施力物体是地球 B.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 C.其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 D.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2.下列关于地球附近物体受到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水平地面向下的 C.g=10N/kg,表示1kg=10N 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不受地球的重力 3.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等于9.8N,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将10kg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 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在月球上将无法正常使用 D.地面某位置处,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一个初中学生在地球上的重力最接近() A.5N B.50N C.500N D.5000N 5.如图所示,悬挂小球A的线与水面夹角为β,铁架台底部与水平桌面夹角为θ,现抬高铁架台右边,使夹角θ稍微增大,则β()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判断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只大公鸡质量约为300g B.一张学生课桌物重接近1N C.中学生的体重50N D.常见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00mL 7.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空中上升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 D.因为g=9.8N/kg,所以1kg就等于9.8N 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风吹起飘在空中的羽毛不受重力的作用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D.空心的物体没有重心 9.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

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 设计 【一、任务分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 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XX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

最新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最新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课题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 (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 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 仪器材料铁架台、细线、斜面、一 教学方法实验小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1 板书设计第三节重力 一、重力G(gravity):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Z_xx_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13266405.html,]

二、重力的三要素 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与表格: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 g=9.8牛/千克 3. 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 4.重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 (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 (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 (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解)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重力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av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重力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

《重力》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9)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重力 专题一标题 重力 课型 新授 教案序号 1 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ppt 钩码、弹簧测力计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重力的产生;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 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 专题教材处理 活动一:课前检查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力的三要素指什么?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对吗?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四步看、调、测、读分别是什么意思? 活动二:重力 1.看图回答,感受地球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 2.学生举例:生活中由于地球引力存在的现象。 3.如果没有重力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失重状态) 活动三: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猜想: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到用的力大小不同。重力和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思考: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实验: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数据: 质量 m/kg 重力 G/N 重力: 施力物体:地球 符号:G 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实验态度, 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公式: g= 9.8 N/kg 。它表示 G g m

《重力》说课稿_说课稿

《重力》说课稿 下面是关于《重力》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 《重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重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多先前学习的力的作用效果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还可以为以后学习二力平衡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重力已经具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深化。此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合理设计探究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重力的定义 2.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及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二)过程和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1 / 5

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体会到物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相紧密 (四)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五)教学难点: 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设计思路】新课标的理念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的反馈如何,我都会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教、学法】为了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我将把提问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融入教学过程中。为了遵循学生的主动参与原则,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片段《有趣的太空生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太空中会有这样的现象,而在地球上却没有? 各知识突破 一、万有引力 学生活动(模拟万有引力): 2、重力的产生 2 / 5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B C D

高中物理_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重心的概念 【新知探究】 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_______。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使物体发生_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是矢量,两个力相等,必须是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_。 4、力的测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实验室中:弹簧秤)测量。(注意:杆秤、磅秤、天平测量的是物体的___ )。 5、力的单位:牛顿;符号: N 二、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示意图

(1)只在图中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2)只能粗略表示力(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它的指向表示力的_________,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________。(2)能精确表示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 2、大小:测量: 挂在弹簧秤下端的物体________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 计算: G = mg(g与物体所在位置的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g=9.8m/s2; 粗略计算时:g=10m/s2) 3、方向:__________。地球不同地方重力方向______ 4、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__________ 1)、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 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注意: (1)重心____(是,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而是重力的等效的作用点。 (2)物体的重心_____(可以, 不可以)不在物体上。 2)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________和物体的______有关. 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1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计算公式和重力的方向。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分析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要全面。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重力方向的应用 教具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弹簧苹果纸片石块 教学过程: 壱、导入新课 老师演示三个实验:1、吹出去的泡泡;2、扔出去的纸片,3、上抛的石块,让学生找出三个实验的共同点,并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弐、教学过程 (一)重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感受重力的存在:让学生上台演示食指上挂两个弹簧,一根弹簧下挂一个苹果,另一根弹簧下用和苹果重力大小相等的力向下拉,让学生说出感受,其他同学观察弹簧的变化,让所有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向下拉弹簧,从而得出重力有关知识。 1、定义: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以下知识点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 2、符号:G

3、单位:N 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有哪些?下面从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感受重力的大小:教师演示:一个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挂一个50g 的钩码和200g 的钩码,观察弹簧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弹簧伸长量不同的现象,学生讨论得出原因是因为钩码的质量不同导致伸长量不同,也就是拉力即重力大小不同,从而得出探究课题: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 学生分组实验: 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八年级《重力》说课稿

八年级《重力》说课稿 长江中学熊国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物理第三章第四节《重力》。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说明,以及教学程序设计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定义。通过牛顿提出“引力”概念的故事,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2)知道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垂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知道重心。 (3)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知道比例系数g的数值、含义和单位,能利用此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二:教学方法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设计 由于初二学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常见力的,所以本节课将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这幅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苹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这几幅插图引入新课很自然。(二)新课教学分析 1.什么叫重力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自学能力。 2.重力的大小 这个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完成《学习活动卡》的步骤,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 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 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 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 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 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力是什么?——力的本质和两个作用效果——请学生举例说明 演示一细线使钩码上升演示二磁铁吸引铁块 小结:力的相互性. 并说明施受力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表示符号? 提问:仅说大小能否完整表述一个力?(方向,作用点) 正误判断: 1)物体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物体受到了力。 3)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4)甲把乙推倒在地,但甲并没有倒下,说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同一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课型:综合课设计:欧阳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3 月 1 日星期四 课题:7.3 重力第 1 课时累计 3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9 页至 12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 1、知道重办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 二、夯实基础 1.重力. 阅读课本P9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 的作用。 (2)你能举出几个例子说明重力的存在吗?尝试一下。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用什么测量? (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这个比值大约多大?。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是 (4)课本Pll例题我来做!(与解答过程比较,你定会有收获!) 3.重力的方向 (1)阅读课本Pll“重力的方向”并观察分析图7.3-4完成以下问题: 重力的方向是____;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常利用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2)阅读课本Pll“想想议议”并尝试回答。 4.重心 (1)什么叫物体的重心? (2)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5.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物体所受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对物体的。 三、能力提升 一、重力的大小(重点) 1、重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怎样测量? 2、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下表是研究物体所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先通读教材,预习 :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完成时间15分钟左右 核心提示: 1、重力 (1)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大小都受重力。(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是策略伯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力的其中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分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1)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就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重力G与质量M 的关系可表示为:G=mg (3)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因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故F=G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 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四)、重心。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

最新《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说课稿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说课稿 宁县四中高一物理备课组石银刚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低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从这节课开始研究物体所受的力,本节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如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压锯条、物体落向地面、地球自转等)引入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概念,并应用二力平衡原理引入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物体,正常情况下都离不开重力的作用,因此在相互作用的教学中,教材将重力放在其它力的前面,突出重力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对重力并不陌生,因此教材在这部分的处理中只做陈述性的简单介绍。从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现有接受能力来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和重心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解决重心这一难点,教材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以求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二)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力的概念和重心位置 二、说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和力的概念,对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教育,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垂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的金属板等 四、说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力的概念 1.由同学们已有的力学知识入手,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人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录像资料。 得出力的概念。 [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 (二)探索力的概念、图示,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实验,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发生形变的原因。学生概括力的定义。并在老师引导下探索出力的表示方法,即力的图示。进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锤线的应用;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心、重锤线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重锤、细线、橡皮、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刻度尺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课件视频: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引导大家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就学生举例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不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它们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力.

【进行新课】 认识重力、重力的大小 1.认识重力 师生活中,同学们可以随处发现像上面视频中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物理学中把地球的这种吸引作用叫做引力. 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 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师既然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吗? 生:没有.师为什么?生:因为不受到地球的吸引.师由此可见,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吸引.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地球. 板书:(1)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2.重力的大小 师我们知道,凡是力都有大小,那么重力的大小如何呢?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小.请大家猜想,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 生1: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生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生3: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生4:可能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置有关; 生5: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探究.

重力势能-公开课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理化生组:何吉炳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理化生组:何吉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雪崩 我们看到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它带给人们是圣洁、平和、宁静的感受,一种心灵的洗涤。但是一旦大量积雪从高处滑下形成——雪崩。一面面白茫茫的雪墙排山倒海而来,你将感受到大雪崩所带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惧,将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带来灾难……。 为什么这么漂亮的雪花有如此大的破坏力是因为它们具有潜在 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渗透:功 实例分析重力做功特点 通过实例探究W G =-ΔE P 总结提升 练习反馈 弹性势能初步了解 经历探究过程得出E P =mgh 结合生活理解E P =mgh 视频引入复习重力势能概念

能量。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通过做功把这种能量释放出来。我们将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重力势能,那它是怎么定义的呢 定义: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用E P 表示。 二、教学过程 (一)重力势能 ◆第一层次:探究E P =mgh ▲程序一: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程序二:建立假设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程序三:检验假设 ①实验定性检验:观看视频 结论:同一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物理学中我们用E P 来表示重力势能,那E P 具体是怎么计算的呢 ②理论定量推导 如图所示,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动能定理W G =mg ?h=mg (h 1-h 2)=mgh 1-mgh 2=22 1mv ;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重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发生了转化,重力势能等于动能即?E P =22 1mv ,所以 重力势能E P =mgh ▲程序四:得出结论:E P =mgh 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有了重力势能的定量表示,重力做功W G =mgh 1 -mgh 2= Ep 1 - Ep 2 ◆第二层次:理解E P =mgh 主要采取讲授式 ①标矢性:标量 ②单位:焦耳(J ) ③相对性:E p 与参考平面(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④系统性:重力势能为地球与物体所共有的,重力势能具有系统性。为了叙述方便,可以说成是某一物体的重力势能。 [相对性的教学] ? 2005年我国公布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最新测量结果为米 ;某同学的身高. 问:他们分别以什么平面作为起始高度来计算的 师生讨论:确定高度需要零高度参考平面的必要性。 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mgh ,高度是相对的,所以重力势能也是相对的,计算重力势能之前需要先选定参考平面,参考平面的高度为零,重力势能也为零。 例: 如图,质量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的A 点落到地面的B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高度有关;质量有关。 海平面;地面。 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能量的变化通过做功来实现。为下面实验定性检验作理论铺垫。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预防高空坠物的危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