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课程教案-第二章

(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课程教案-第二章

(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课程教案-第二章
(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课程教案-第二章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

课程编号:

学分学时:3学分,45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37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8

授课时间: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31人

开课学院: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

选用教材: 王孝玲,赵必华. 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word公式计算教案

Word表格数据计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在word中单元格的概念 2.学会使用函数、运算符在word表格中求和。 【教学重点】: 1. 单元格地址 2. 表格中利用函数求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对话框进行数值运算和函数运算 突破难点的方法:1演示强调公式以“=”开头; 2师生共同分析如何表示函数运算范围。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Word素材文件、教材、粉笔。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1、复习:展示效果图,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成绩统计表 2、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问:如对每个同学的总分进行统计?——引入WORD表格公式计算 二、WORD表格计算——求和 (一)单元格 word表格的每一个单元格以A1、A2、B1、B2的形式表示。其中字母A、B、C、D等表示列号,数字1、2、3、4等表示行号。 (二)使用WORD公式命令求和 选择【表格】----【公式】菜单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进行输入公式。且公式必需以“=”开始 1、SUM函数--SUM( ) SUM是一个表示求和的函数,括号中是运算的范围。 (1)SUM(Above):对光标上方的连续数值单元格中的数据求和 SUM(Below):对光标下方的连续数值单元格中的数据求和。 SUM(left)、SUM(right) 以“学生成绩统计表”为例演示使用上述方法求和。 (2)SUM(单元格范围) 连续区域范围----以:隔开

SUM(A1:B2) 表示求A1+A2+B1+B2的和。 ◆不连续单元格范围----以,隔开 SUM(A1,C2) 表示求A1+C2的和。 ◆一整行或一整列 SUM(c:c) 表示求第c列的和。 以“学生成绩统计表”为例演示使用上述方法求和。 2、运算符“+”计算 =A2+B2+C4 表示求A2、B2、C4三个单元格的和 以“学生成绩统计表”为例演示运算符的使用。 (三)“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 步骤: (1)选择【表格】----【绘制表格】菜单命令,弹出【表格和边框】对话框 (2)光标定位至求和的单元格,单击自动求和按钮,可快速求出表格中 某一行或某一列中的数据之和。(使用此方法时最好从下至上求和。) (3)例:宁达电器公司2009年销售统计 三、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如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同学们应多加练习,灵活应用。 四、课堂延伸 1、小技巧:在输入公式后,可按下F4以复制公式。 2、思考:在word中如何进行数据的减法、乘法以及除法运算? 五、作业布置: 1、请写出word表格中计算B1:E4的和的几种方法。 2、实训课完成P113 第6题计算“合计”。 六、板书设计 1、单元格:以 A1、A 2、B1、B2的形式表示 2、【表格】——【公式】 (1)SUM函数--=SUM( ):SUM(left)、SUM(A1:C3)、SUM(A1,C3)(2)运算符“+”计算:=A1+B1+C2 3、“自动求和”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教育统计与评价作业与答案

作业 1.第1 题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 题 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 A.等级平均数 B.组距数列平均数 C .总平均数

D. 评分平均数C .总平均数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 题 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 题 在不易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的意思时,最好选用哪一种类型问卷 A.限制式 B. 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 题 难度系数为0.42 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 A.难 B.适中 C.易 D.无法区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 题欲分析某校教师和学生对某一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

检验方法? A.t 检验 B.u 检验 C.x 2检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 题 欲分析某校100 名教师对两个教学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 检验 B.u 检验 C.x 2 检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19 题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20 题 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题目分数:2.0 您的答案:B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年级:八年级下 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电子工业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作表的编辑和美化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种公式,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帮助老师计算学生考试总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课本资源,从单纯学习信息技术处理技能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使学生在独自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既满足对新知的渴求,又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中公式运算的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细心认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尝试操作探究相结合;体验Excel中的数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3、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式的概念及输入公式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创建、修改公式,正,能结合数学内容理解公式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创建和编辑公式、掌握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和“试试看”练习体会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提示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互助,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懂得寻求协助,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在电子表格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如何操作,以及对知识点枯燥地讲解,而是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动手做,从中观察、体会、理解、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善于抓住典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和“小博士”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任务、完成任务。 教学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秋《教育统计与评价》在线作业分

秋《教育统计与评价》在线作业(分)

————————————————————————————————作者:————————————————————————————————日期:

1.第1题 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规模总量的指标是?A.绝对数?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是否出于偶然性的方法是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请问该生的语文与政治成绩哪一个好??A.语文?B.政治 C.一样好? D.无法比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7题 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8题 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D.相关统计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9题 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二列相关法?D.χ2检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10题 分析测试内容与预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测试效度的方法叫?A.效标关联度?B.内容效度?C.结构效度?D.预测效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11题 反映某考试的可靠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C.难度 D.区分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19题 欲检验某班进行拓展训练前后学生成绩差异情况,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20题 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2. 学会合并单元格,学会拆分单元格;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 难点:拆分单元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很多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如果请你向客人老师们介绍今天开设的课程,你会怎样介绍呢?请看,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是这样介绍的。(课件播放) 2、师:哪一种方法更直观?更清楚? 3、师:小小表格作用还真不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书写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课程表。

师:这是我们教室里的课程表,这一栏是我们四年4班的课 程表。在word中,我们能把课程表变成什么样子呢? 2、word制作的课程表 师:你想制作这样一张漂亮又实用的课程表吗?制作之前, 我们还得先了解它。 3、课程表的组成部分。 师:请看这张课程表,你能动脑筋观察,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4、师:醒目的标题、表头、日期、课程内容、漂亮的装饰。 (二)分析制作课程需要用到的操作。 1、师:以这张课程表为范例,请你回忆学过的操作,说一说:制作这样一张课程表,需要用到哪些操作呢? 2、师:首先,要插入一个表格、需要用到合并单元格、拆 分单元格,还要输入文字,有时候根据需要得调整表格行高和列宽,制作漂亮醒目的表头,最后装饰课程表。 师:这些操作你都会吗?下面我们先动手试着做个课程表。 (三)、学生制作表格。 1、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 2、反馈: (合并单元格、拆分表格) 3、学生继续操作

Excel公式计算教案 excel 公式计算

excel 公式计算课题:Excel公式计算使用教材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二)》及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名称教学理论课□实验课? 课型技能课□其它□教学目标教学课时 2 1:掌握Excel2010中数据的计算。 2:理解和掌握Excel2010中常用函数。教学重点 1:掌握Excel2010中数据的计算。 2:理解和掌握Excel2010中常用函数。教学难点 1:掌握Excel2010中数据的计算。 2:理解和掌握Excel2010中常用函数。学情分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于Excel的学习具有畏难情绪,学习比较吃力,并且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差异性较大,所以在教学时应合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对比学习法 1:浏览教材,了解各个知识点,标明什么是重难点。教学准备 2: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以及相关拓展知识。 3:做好相应的课件。 一、导入环节: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数据的输入。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Excel的重难点,我们要来学习Excel中数据的计算以及常用函数的学习,跟以前小学学习数学计算一样,我们先来认识运算符,再开始学习简单的计算。二、学习新知: 1. Excel2010数据计算的认识公式语法=数据对象+运算符这里数据对象可以是常量、单元格、单元格区域,而运算符也有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引用运算符,下面我们将具体的来认识各个运算符及其用法。注意:等号一定不能省略,如果省略掉等号计算机则无法判断进行的是运算,只会将输入的公示当字符串处理。 2. Excel2010中运算符的认识 1)算术运算符教学过程算术运算符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是一致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中乘和除的运算符号与平时我们学习和接触的有一些不一样,但是用法都是一致的。例如:如果要计算三乘以二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3*2回车即可。 2)比较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我们也是比较熟悉的,主要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后一个不等于符号的书写。比较运算符的计算结果是一个逻辑值,即:true或false。 3)文本运算符文本运算符以前没有接触过,它的作用是将两个文本值连接或串联起来产生一个连续的文本值。例如:“Love”&“China”代表的就是将LOVE与China 两个字符串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符串结果为:LOVEChina,字符串一定要用引号引起来。注意:文本运算符除了连接字符外还可以连接数字。 4)引用运算符引用运算符可以将单元格区域合并计算,它包括冒号,逗号和空格。其中冒号是基础,它代表引用两个单元格之间的区域。 3. Excel2010中单元格的引用 1)相对引用:是指当把一个含有单元格地址的公式填充到一个新的位置或者用一个公式填入一个区域时,公式中的单元格地址会随着改变。 2)绝对引用:是指在把公式复制或填入到新位置时,使其中的单元格地址保持不变。 3)混合引用:指在一个单元格地址中,既有绝对地址引用又有相对地址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之间是可以转换的,通过在单元格地址中插入”$“符号来实现,或者利用F4键来切换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4. Excel2010中函数的理解和学习函数的基本语法:=函数名(参数列表)注意:语法中等号是必须的,这里主要讲解下图所示的8个基本函数,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如何查看函数的帮助文档,学会自学。 1) 求和函数 ? SUM直接求和函数:SUM(number1,number2,…) 表示求函数所有参数的和,其中参数可以是单元格、单元格区域或数字。例如:SUM(2,3,5)结果为10。? SUMIF单条件求和函数:SUMIF(range,criteria,wem_range) 即SUMIF(条件区域,条件,实际求和区域) 这个函数运用要比直接求和运用的更加广泛,它只求满足条件的某些单元格值的总和,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学习认识。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提纲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运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获得信息,对数学教学进行测量与评价,从而指导数学教学实践。2.内容介绍:了解和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3.考核或方案: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践,选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评价。4. 主要参考书目:[1] 田万海等著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2] 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3] 王孝玲编著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第一章绪论§1.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 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以蕴含的客观规律。二、统计学研究的内容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通过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获得大量的数据。用归纳、编表、绘图等统计方法对之进行归纳、整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其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各种特征量,来反映它们分布上的数字特征。例如,计算集中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来反映它的集中趋势;计算差异量(如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数、标准差、差异系数等)来反映它们的离散程度;计算偏态量及峰态量来反映它们的分布形态;计算相关量(如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数、点二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四分相关系数、C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多系列相关系数等)来反映一个事物的中特性之间变化的一致性程度(尤其是测量评价中)。这些均属于描述统计范围。目的:在于将大量零散的、杂乱无序的数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使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清晰,明确的显现出来。 2.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统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例如,对总体参数值,即总体数字特征值(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相关系数等)的估计;对总体数字特征值或总体参数之差(如总体平均数之差、方差之差、总体相关系数之差等)的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分布的假设检验等,都属于推断统计的范围。其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的意义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情况。 3.实验设计教师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可以通过样本信息估计,推测总体。从已知情况推测、估计未知情况。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使我们获得真实的有价值的数据,对这样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良好的实验设计又必须以统计就原理为根据,符合统计方法的要求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1.2 学习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意义1.可以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走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从中可以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地研究成果。2.可以提供一种科学方法为教科研服务——工具。3.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学制的改革、课程的建设、课

《教育统计与评价》

《教育统计与评价》测试一 一、填空题 1.描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2.标准分数的作用是把各类原始分数统一在()的标准上衡量的。3.显著性水平指的是()时犯错误的可能性。 二、选择题(单选) 1.对两个独立总体的比较即是何种比较?()A.横向B.纵向C.纵横向 2.一般来说,复习次数与遗忘程度是何种相关情形?()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 3.欲比较学生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是否均衡发展时,应使用何种综合指标?()A.平均数B.标准差C.绝对数 4.欲研究辅导是否有效的问题,分别对学生辅导前后进行同一难度不同题目的测验,这时对测验分数的检验方法是哪种?()A.t检验B.u检验C.2x检验 5.欲研究考试结果能否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时,应作何种分析?()A.效度B.信度C.区分度 6.若统计检验结果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则在0.01水平上是否也是显著? A.是 B.否 C.不一定 三、应用题 1.某高三教师自编一套英语测试题,用来预测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问:据下列测验结果能否说明自编测验对高考有预测效果? 2.据某题数据资料计算难度并给予评价。 1.全面说明等级平均数的作用。 2.应用哪些统计方法可以全面评价教学实验后学生的学业成绩?

《教育统计与评价》测验二 一、填空题 1.定量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2.标准差是反映现象内部()的一个综合指标。 3.显著性水平愈小,叫推断结果()愈小。 二、选择题(单选) 1.设计调查问卷时,应尽可能采用何种问卷形式?()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2.欲全面评价个人或集体时,宣使用何种平均数?()A.总平均数 B.等级平均数 C.评分平均数()3.欲评价某事物的水平时,应使用何种综合指标?()A.平均数 B.标准差 C.绝对数()4.欲研究某校干部和教师对该校某一改革方案的看法是否一致的问题,属何种检验情形()A.两个独立总体比例 B.两个相关总体比例 C.两个独立总体平均数 5.欲研究性格与性别的关系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A.t检验 B.u检验 C.2x检验 6.欲研究某班统计学考试成绩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应使用何种表? A.t分布表 B.正态分布表 C.积差相关系数检验表 三、应用题 1.试比例下列两学生某科两次考试总绩哪个优?其中学生第二次考试是否退步? 甲组:672,672,666,660,654,648,648 乙组:690,684,672,660,648,636,630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一个人的测量结果只是他的真实水平的估计值? 2.应用哪些统计方法可以全面评价教学实验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 测验一答案或提示 一、填空题

如何免费用word制作课程表

如何免费用word制作课程表 课程表是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的一种简单表格。简称课表。可以巧用Word制作课程表。那么下面就由给大家分享下免费用word 制作课程表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到您。 免费用word制作课程表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新建一个Word文档,将“字体”设为“方正姚体,四号,加粗,浅蓝色”,“段落”设为居中对齐。在第一段中输入“2013-2014 第一学期课程表”。 {{0}}步骤二:将“字体”设为“方正姚体,五号,浅蓝色”,“段落”的间距设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在第二段中输入“班级”空六格并在六个空格下面添加下划线。 {{1}}步骤三:选择“插入”选项卡,点击“表格”下拉列表框,插入一个6×8的表格。 {{2}}步骤四:选中单元格第一列2~7行,选择“布局”选项卡,点击“拆分单元格”按钮,弹出的“拆分单元格”对话框。调整列数为“2”,行数为“6”,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3}}步骤五:选中拆分后的单元格第一列1~4行,点击“合并单元格”按钮。同样合并第一列5~6行。 {{4}}步骤六:点击表格左上角的“十字”(选中表格),将“对齐方式”设为“水平居中”,接着选择“开始”选项卡,将“字体”设

为“方正姚体,五号,加粗,浅蓝色”。填写表格。 {{5}}步骤七:选中表格,选择“布局”选项卡,将单元格的“高度”设为“0.9厘米”。可以根椐表格内的字体来调整合适的单元格高度。 {{6}}步骤八: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表格左侧第一行,单击选中第一行,将单元格的“高度”设为“1.8厘米”。同样选中第七行,将单元格的“高度”设为“2.5”厘米。 {{7}}步骤九:选中单元格第一行第一列,将“对齐方式”设为“靠上居中对齐”,点击“绘制斜线表头”按钮。在弹出“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中,将“表头”设为“样式一,五号,行标题填入星期,列标题填入节次”,点击“确定”按钮。 {{8}}步骤十:按Shift键依次选中表头中的所有文字,将“字体”设为“方正姚体,五号,加粗,浅蓝色”。 {{9}}步骤十一:选中表格,右击选择“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点击“边框”标签,设为“自定义”。首先将横线设为“单实线,浅蓝色,0.5磅”,在“预览”图示的内部点击;然后将横线设为“双实线,浅蓝色,0.5磅”,在“预览”图示的外围依次点击,最后点击“确定”。 {{10}}步骤十二:在表格下面的段落标记处插入一张图片,并将图片“文字环绕”设为“衬于文字下方”,然后拖拽图片到表格下方,调整图片大小,直至满意为止。 {{11}}步骤十三:按Ctrl键依次选中文字“上午、下午、备注”,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案)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案) ——制作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执教人:信息技术教研组王荔虹) [课题]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教学内容] Excel数据的函数运算 [教学对象] 1、子江中学初一(1)班。 2、对Excel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组成和使用方法; 2、掌握SUM、A VERAGE、MAX、MIN等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3、了解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基本方法; 4、学会利用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Excel运用公式与函数运算的对比,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何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情感目标:体验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的优势。,感受计算机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SUM、A VERAGE、MAX、MIN等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函数的参数和函数参数的格式。 2、函数中的选定数据范围(包括连续和不连续)。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教师创设好Excel的故事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讲授法:通过有趣的游戏环节,讲解Excel中什么是函数,通过故事内容中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公式运算与函数运算。 3、任务驱动法:根据布置任务的具体要求,利用习得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4、自主探究法:分小组结合书本、教师提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提供Excel运算的辅助材料,如练习、导入材料等。 2、学生准备:课前分好小组。 3、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用word做课程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用word做课程表 授课班级四(3)班授课教师许志强授课时间 2013-5-17 教材分析: 《用word制作课程表》是《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并学会简单地对表格进行美化。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对word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熟练使用菜单栏里的部分工具。可能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与“列”的含义,需要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动手操作进行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分析: 设计理念: 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问题,可以用表格来表示比较直观,这样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接下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讨论怎样可以插入表格以及把表格中的文字居中;最后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学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的选择媒体设计: 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支持。让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 资源准备:word、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只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学生自学后尝试制作,教师巡回引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一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行和列的概念有点混淆,因此,我特意通过大屏幕投影重点把行和列突出,并把他们综合起来简称为“横行竖列”,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于行列的直观体验。 我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三个步骤后,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制作班级课程表。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录入全部的课程,所以我只要求学生输入当天的课程内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复习中文输入,也可以紧紧地把握住课堂的时间。 在进行表格的居中对齐这一内容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两个同桌的同学进行了差不多的操作,可是却只有其中的一位同学能够让单元格居中对齐。原来这两个同学选中了表格,然后直接点击【格式】栏里面的【居中】,可是只有那位用鼠标选中单元格的同学可以居中对齐,而不能居中对齐的那位同学是用鼠标选定单元格的时候不小心选中了整个表格和表格外面的段落标记,从而导致点击【格式】栏里面的【居中】完全没反应。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们没按照课本的操作提示进行操作,而是向全班同学赞扬他们能够想到不同的方法来尝试完成,然后我告诉同学们【格式】栏里面的【居中】按钮是专门针对文字来进行居中对齐的,而我们今天制作的是表格,如果刚好选中的是单元格,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讲课教案

一、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 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 于()。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 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36% B、46% C、54% D、64%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 的值为()。 A、0.9750 B、0.9500 C、0.0500 D、0.0250 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中数 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 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90% B、10% C、78% D、22% 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A、称名 B、顺序 C、等距 D、比率 答案提示: 1.B 2.C 3. C 4.D 5.B 6.A 7.B 8.D 9. B 10.B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 答案提示: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P10-12。 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Excel公式计算》教学设计

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的简单运算 王西中学许贺琼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中的相关概念,并能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对于填充柄、单元格地址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引导启发为主。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电子表格软件,但是作为Office办系统成员之一的Excel,学生有了Word的操作基础,应该能够轻松的掌握相关的操作,也会通过迁移的操作完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公式的作用、掌握常见算术运算符的表示 2、熟练掌握公式的编辑,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用函数法求和、平均值等简单运算 4、运用公式和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Excel数值计算的强大优势,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式的编辑、常用函数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三、教法设计: 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Excel中数据计算的方法,掌握用计算处理数据的地般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软件:Excel2003 五、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任务驱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能过小组合作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实践,一个个任务迎刃而解。在课堂中学生处于动脑、动手、交流的状态,学习氛围体现出了和谐高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