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六-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实验六-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实验六-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实验六-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荧光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的方法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荧光灯管A,镇流器L,启动器S组成,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发生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动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电断开,这是镇流器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荧光灯管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同壁的荧光粉吸收后辐射出可见光,荧光灯就开始正常的工作,启动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能自动接通电路和开端电路。

伏在功率因数过低,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输电电路中增加损耗。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伏在两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器,抵消负载电流的一部分无功分量。

三、实验内容

1、按图二接线,经老师检查无误,开启电源。

2、用交流电压表测总电压U,镇流电路两端电压Ul及灯管两端电压UA,用交流电流表测总电流I,灯光支路电流Ia及电容支路电流Ic,用功率表测其功率P。

四、实验仪器

荧光灯、可变电容、交流电压表

功率表、交流电流表

五、报告要求

1、根据所测的数据,做出在C=4uF时,电路电压,电流的向量图,总结并联电容对感性负载工作情况影响。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要用并联电容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串联电容行不行?试分析?

实验六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六计数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 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 3、运用集成计数计构成1/N分频器 二、实验原理 1、用D触发器构成异步二进制加/减计数器 图1是用四只D触发器构成的四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它的连接特点是将每只D触发器接成T'触发器,再由低位触发器的Q端和高一位的CP端相连接。 图1 四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 2、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 CC40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图2所示。 图2 CC40192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图中LD—置数端 CP U —加计数端 CP D —减计数端

CO—非同步进位输出端BO—非同步借位输出端 D 0、D 1 、D 2 、D 3 —计数器输入端 Q 0、Q 1 、Q 2 、Q 3 —数据输出端 CR—清除端 CC40192(同74LS192,二者可互换使用)的功能如表9-1,说明如下: 表9-1 3、计数器的级联使用 图3是由CC40192利用进位输出CO控制高一位的CP U 端构成的加数级联图。 图3 CC40192级联电路 4、实现任意进制计数 (1) 用复位法获得任意进制计数器 假定已有N进制计数器,而需要得到一个M进制计数器时,只要M<N,用复位法使计数器计数到M时置“0”,即获得M进制计数器。如图4所示为一个由CC40192 十进制计数器接成的6进制计数器。 (2) 利用预置功能获M进制计数器 图4 六进制计数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5V直流电源 2、双踪示波器 3、连续脉冲源 4、单次脉冲源 5、逻辑电平开关 6、逻辑电平显示器 7、译码显示器 8、 CC4013×2(74LS74)、CC40192×3(74LS192)、CC4011(74LS00) CC4012(74LS20) 四、实验内容 1、用CC4013或74LS74 D触发器构成4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 (1) 按图9-1接线,R D 接至逻辑开关输出插口,将低位CP 端接单次脉冲源, 输出端Q 3、Q 2 、Q 3 、Q 接逻辑电平显示输入插口,各S D接高电平“1”。 (2) 清零后,逐个送入单次脉冲,观察并列表记录 Q 3~Q 状态。 (3) 将单次脉冲改为1HZ的连续脉冲,观察Q 3~Q 的状态。 (4) 将1Hz的连续脉冲改为1KHz,用双踪示波器观察CP、Q 3、Q 2 、Q 1 、Q 端波 形,描绘之。 5) 将图9-1电路中的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一位的CP端相连接,构成减法计 数器,按实验内容2),3),4)进行实验,观察并列表记录Q 3~Q 的状态。 2、测试CC40192或74LS192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1) 清除:CR=1 (2) 置数:CR=0,数据输入端输入任意一组二进制数,令LD= 0,观察计数译码显示输出。 (3) 加计数:CR=0,LD=CP D =1,CP U 接单次脉冲源。 (4) 减计数:CR=0,LD=CP U =1,CP D 接单次脉冲源。 3、图9-3所示,用两片CC40192组成两位十进制加法计数器,输入1Hz连续计数脉冲,进行由00—99累加计数,记录之。 4、按图4电路进行实验,记录之。

实验2、功率因数的提高(含数据)

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功率表法测量电感阻抗参数的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3. 熟悉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单相自耦调压变压器的主要技术特征,并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电感阻抗参数的测量,按图5-1接线。 分别测量40W 白炽灯(R),电感线圈(L) 的等效参数。 2. 电感阻抗两端并联电容,接线如图5-2。逐渐加大电容量每改变一次容值,都要测量端电压U (调节自藕变压器使其保持90V 固定值),测量总电流I ,电感阻抗电流IRL ,电容电流IC 以及总功率P 之值,记录于表5-2。 图5-2 表5-2 电感阻抗L 两端并联电容C 测得数据 Z

表5-3 电感阻抗L与两个灯泡R串联后两端并联电容C测得数据 三.注意事项 1. 本实验直接用市电220V交流电源供电,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不可用手直接触摸通电线路的裸露部分,以免触电,进实验室应穿绝缘鞋。 2. 自耦调压器在接通电源前,应将其手柄置在零位上,调节时,使其输出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升高。每次改接实验线路及实验完毕,都必须先将其旋柄慢慢调回零位,再断电源。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安全操作规程。 四.实验设备 (1)功率表1只 (2)数字万用表1台 (3)电量仪1台 (4)白炽灯1只40W /220V (5)电感线圈1只 (6)电容器5只0.5μF ,1μF ,2μF,4μF ,8μF /500V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完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2. 以电容C的值为自变量,绘制cosφ曲线。此处cosφ是指负载端的功率因数,包括电容器。 3. 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实验六 8254定时计数器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名称:8254定时/计数器 姓名:学号: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时间:2017.06.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 8254 定时/计数器的名种工作方式及编程方法。 二、实验任务 按照图 3-2-1 的要求连线,分别对 8254 芯片的 3 个定时/计数器编程,并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和初值,以达到如下的效果: 1) 定时/计数器 0,计数脉冲频率为 18.432KHz,OUT0 分两路输出, 一路外接 2 位 LED,使其以亮 0.5 秒灭 0.5 秒循环闪亮,另一路作为计数器 1 的计数脉冲 CLK1。 2) 定时/计数器 1,OUT1 的输出外接 2 位 LED,使其以亮 3 秒灭 1 秒循环闪亮。 3) 定时/计数器 2 的计数脉冲来自单次脉冲单元,按压开关产生的脉 冲作为计数器 2 的计数脉冲。OUT2 外接 2 位 LED,当按压开关到 17 次时LED 长亮,并将按压开关的剩余次 数将在屏幕上显示。 三、实验电路图 图3-2-1 8254定时/计数器电原理图

四、实验代码 IOY0 EQU 3000H TIMER0 EQU IOY0+00H*4 ;8254计数器0端口地址 TIMER1 EQU IOY0+01H*4 ;8254计数器1端口地址 TIMER2 EQU IOY0+02H*4 ;8254计数器2端口地址 TCTL EQU IOY0+03H*4 ;8254控制寄存器端口地址 STACK1 SEGMENT STACK DW 256 DUP(?) STACK1 ENDS DATA SEGMENT MES0 DB ‘Pressed: $’ MES1 DB ‘Press any key to exit !’,0DH,0AH,’$’NUM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DX, OFFSET MES1 MOV AH, 9 INT 21H MOV DX, TCTL MOV AL, 00110110B ; 计数器0初始化,方式3 OUT DX, AL MOV DX, TIMER0 MOV AL, 00H OUT DX, AL ;计数器0初值=4800H MOV AL, 48H OUT DX, AL MOV DX, TCTL MOV AL, 01010101B ; 计数器1初始化,方式2 OUT DX, AL MOV DX, TIMER1 MOV AL, 04H ; 计数器1初值=04H OUT DX, AL MOV DX, TCTL MOV AL, 10010001B ; 计数器2初始化,方式0 OUT DX, AL MOV DX, TIMER2 MOV AL, 0FH ;计数器0初值=0FH

实验6-计数器

实验六计数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数器74LS162的功能。 2、掌握计数器的级联方法。 3、熟悉任意模计数器的构成方法。 4、熟悉数码管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 计数器器件是应用较广的器件之一,它有很多型号,各自完成不同的功能,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本实验选用74LS162做实验器件。74LS162引脚图见附录。74LS162是十进制BCD同步计数器。Clock是时钟输入端,上升沿触发计数触发器翻转。允许端P和T都为高电平时允许计数,允许端T为低时禁止Carry产生。同步预置端Load加低电平时,在下一个时钟的上升沿将计数器置为预置数据端的值。清除端Clear为同步清除,低电平有效,在下一个时钟的上升沿将计数器复位为0。74LS162的进位位Carry在计数值等于9时,进位位Carry为高,脉宽是1个时钟周期,可用于级联。 三、实验所用器件和仪器 1、同步4位BCD计数器74LS162 2片 2、二输入四与非门74LS00 1片 3、示波器 四、实验内容 1、用1片74LS162和1片74LS00采用复位法构一个模7计数器。用单脉冲做计数时钟,观测计数状态,并记录。用连续脉冲做计数时钟,观测并记录Q D,Q C,Q B,Q A的波形。 2、用1片74LS162和1片74LS00采用置位法构一个模7计数器。用单脉冲做计数时钟,观测并记录Q D,Q C,Q B,Q A的波形。 3、用2片74LS162和1片74LS00构成一个模60计数器。2片74LS162的Q D,Q C,Q B,Q A分别接两个译码显示的D,B,C,A端。用单脉冲做计数时钟,观测数码管数字的变化,检验设计和接线是否正确。 五、实验接线及测试结果 1、复位法构成的模7计数器接线图及测试结果 (1)复位法构成的模7计数器接线图

改善功率因数的实验(华电版)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改善功率因数的实验 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12.11.12

1.感性负载及功率因数 一般在电力系统中,总希望负载能够尽可能运行在较高的功率因数下。实际中,往往通过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的方法来适当提高功率因数。本实验呢以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组成的日光灯电路作为负载,由于镇流器是一带铁心的绕组,因此整个电路时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一般在0.5一下。 2.日光灯工作原理 日光灯的镇流器在启动时产生高电压以电离灯管气体使日光灯导通,而在正常工作时又能限制灯管的电流。启辉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其部有两个电极,两电极间并联一个小容量电容器。启动过程中较低的电压加在启辉器两端,产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因放电而受热伸直,与固定片接触,之后停止放电,双金属片冷却复位,两电极分离。 日光灯电路开关接通或升高电压时,电压加在镇流器、灯丝电阻和启辉器上,灯管两端的电压不足以使其产生弧光放电。启辉器两电极间产生辉光放电,随后动片受热变形与固定片接触,辉光放电停止,动片冷却收缩复位,断开所接电路。由于此时回路突然断开,镇流器上产生较高的自感电压,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管产生弧光放电、激发荧光粉辐射出可见光。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灯管两端的电压低于启辉器的动作电压,启辉器不再动作。实际上,日光灯电路时电阻与电感的串联电路。 3.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可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如下图: (a)电路原理图(b)相量图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提高 (1) 选定接线图并依其接线,将相电压调到220V ,日光灯正常工作后开始实验测量。 (2) 电容器为零的情况下,测量I 、P 、 、I HW 、I C 。 (3) 投入并联电容,找到电流I 最小值且功率因数最高的一点,此时即为近似的谐振点, 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取几个小于谐振电容的不同C 值,测量对应数据,其中应有将功率因数提高到 0.8~0.85之间的一组。 (5) 取几个大于谐振电容的不同C 值,测量对应数据。 2. 接线图 改善功率因数实验接线图如下: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 日光灯回路一定要接镇流器,否则极易烧坏日光灯; 2、 发现接线错误,必须先将电压调到零,断开电源、改线后再送电 3、 当电容值较大时,电容支路电流较大,应适当调节电流表的量程。 4、 接线完毕,老师检查后,再通电做实验,签字完毕后再拆线; 5、 相电压220V ,注意安全。 W V C 相线(用黄/绿/红) N(零线 用蓝或黑) 0—220V I L I c I I U **(I 灯) 镇流器 日 光灯 启辉器 调压器

06GIS实验六

实验六、缓冲区分析应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缓冲区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 熟练掌握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技术方法。 3. 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数据 硬件:计算机 软件:ArcGIS Desktop 10.0(或9.x) 数据:老师提供的数据文件夹Ex6 三、实验原理 缓冲区是是研究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自动进行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空间数据在水平方向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缓冲区是给定的空间对象或集合后获得它们的邻域,而邻域的大小由邻域的半径或缓冲区建立的条件来决定。 缓冲区分析包括缓冲区的建立及区域分析,它首先是对要素根据缓冲区的条件,建立缓冲区,然后将这个缓冲区图层与其它图层进行诸如叠置分析、网络分析、服务设施查找等其它分析操作,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四、实验步骤、结果(含关键截图) 1.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 1.1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图层:StudyArea,point,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Spatial Analyst工具→Distance→欧氏距离,按下图所示设置各参数。

点击“环境设置”,设置“处理范围”,使其与StudyArea 相同,

显示并激活由point.shp 产生的新栅格主题EucDist_shp1,在进行分析时,若选中了point图层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则缓冲区分析只对该要素进行;否则,对整个图层的所有要素进行。

1.2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line图层,点常用工具栏中的将地图适当缩小。 分别选中图层line中的两条线,进行缓冲区分析,注意比较线的缓冲区分析与点的缓冲区分析有何不同。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Spatial Analyst工具→Distance→欧氏距离。设置“处理范围”为“与显示相同”

实验六 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成

实验六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成 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 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 3、运用集成计数计构成N分频器,了解计数计的分频作用。 二、实验原理 计数器是一个用以实现计数功能的时序部件,它不仅可用来计脉冲数,还常用作数字系统的定时、分频和执行数字运算以及其它特定的逻辑功能。 计数器种类很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各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等。目前,无论是TTL还是CMOS 集成电路,都有品种较齐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器。使用者只要借助于器件手册提供的功能表和工作波形图以及引出端的排列,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器件。 1、用D触发器构成异步二进制加/减计数器 图6-1是用四只D触发器构成的四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它的连接特点是将每只D触发器接成T'触发器,再由低位触发器的Q端和高一位的CP端相连接。 图6-1 四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 若将图6-1稍加改动,即将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一位的CP端相连接,即构成了一个4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2、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 CC40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图6-2所示。 图中LD—置数端CP U—加计数端CP D—减计数端 CO—非同步进位输出端BO—非同步借位输出端 D0、D1、D2、D3—计数器输入端

Q 0、Q 1、Q 2、Q 3 —数据输出端 CR 图6-2 CC40192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CC40192(同74LS192,二者可互换使用)的功能如表6-1,说明如下: 当清除端CR 为高电平“1”时,计数器直接清零;CR 置低电平则执行其它功能。 当CR 为低电平,置数端LD 也为低电平时,数据直接从置数端D 0、D 1、D 2、D 3 置入计数器。 当CR 为低电平,LD 为高电平时,执行计数功能。执行加计数时,减计数端CP D 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CP U 输入;在计数脉冲上升沿进行 8421 码十进制加法计数。执行减计数时,加计数端CP U 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减计数端CP D 输入,表6-2为8421码十进制加、减计数器的状态转换表。 表6-2 3、计数器的级联使用 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只能表示0~9十个数,为了扩大计数器范围,常用多个

实验3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 交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交流数字仪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自耦调压器; 2、学习用交流数字仪表测量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3、学会用交流数字仪表测定交流电路参数的方法; 4、加深对阻抗、阻抗角及相位差等概念的理解。 5、研究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1、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 正弦交流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U ,流过该元件的电流I 和它所消耗的功率P ,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所求的各值,这种方法称为三表法,是用来测量50Hz 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电阻元件的电阻:I U R R =或2I P R = 电感元件的感抗I U X L L = ,电感f X L π2L = 电容元件的容抗I U X C C = ,电容C 21 fX C π= 串联电路复阻抗的模I U Z = ,阻抗角 R X arctg =? 其中:等效电阻 2 I P R = ,等效电抗2 2 R Z X -= 在R 、L 、C 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电源电压应等于各元件电压的相量和,而不能用它们的有效值直接相加。 电路功率用功率表测量,功率表(又称为瓦特表)是一种电动式仪表,其中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具有两个电流线圈,可串联或并联,以便得到两个电流量程),而电压线圈与电源并联,电流线圈和电压线 圈的同名端(标有*号端)必须连在一起,如图3-1 方法与电动式功率表相同,电压、电流量程分别选500V 和3A 。 2、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研究 供电系统由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通过输电线路向负载供电。负载通常有电阻负载,如白炽灯、电阻加热器等,也有电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线圈等,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负载会同时存在。由于电感性负载有较大的感抗,因而功率因数较低。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日光灯功率因素改善实验

实验题目: 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日光灯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 3、学会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P 、S 、I 、V 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IU P S P = = ?cos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 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且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如图7-1所示: 图7-1 图7-2 图7-1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电路 图7-2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 图7-1中L 为镇流器的电感,R 为日光灯和镇流器的等效电阻,C 为并联的电容器, 设并联电容后电路总电流I ,电容支路电流C I ,灯管支路电流RL I (等于未并电容前电路中的总电流),则三者关系可用相量图如图7-2所示。由图7-2知,并联电容C 前总电流 为RL I ,RL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L ?,功率因数为L ?cos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为I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功率因数为?cos ;显然?cos >L ?cos ,功率被提高了。并联电容C 前后的有功功率??cos cos IU U I P L RL ==,即有功功率不变。并联电容C 后的 总电流I 减小,视在功率IU S =则减小了,从而减轻了电源的负担,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三、实验设备 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一台,型号:TH-DT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 1、功率因数测试 按照图7-3的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7-3所示,将三表测得的数据记录于表7-1中。 图7-3 日光灯实验电路 W 为功率表,C 用可调电容箱。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表7-1 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后的原始数据 C (μF ) P(瓦) V (伏) I (安) Cos ф 0 44.7 220 0.410 0.42

实验八-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八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特点,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回路中各元件两端的电压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即 Σ?=0和ΣU =0 图8-1所示的RC 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 的激励下,电阻上的端电压U 与电路中的电流I 同相位,当R 的阻值改变时,R U 和C U 的大小会随之改变,但相位差总是保持90°,R U 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电压U 、C U 与R U 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即U =R U +C U 相位角φ=acr tg (Uc / U R ) 改变电阻R 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故RC 串联电路具有移相的作用。 2.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 c os φ=P / S 其中φ为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交流电路的负载多为感性(如日光灯、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感与外界交换能量本身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因此功率因数比较低(cos φ<0.5)。从供电方面来看,在同一电压下输送给负载一定的有功功率时,所需电流就较大;若将功率因数提高 (如cos φ=1 ),所需电流就可小些。这样即可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又可减少线路的能量损失。所以,功率因数的大小关系到电源设备及输电线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C,如图8-2所示。并联电容C以后,对于原电路所加的电压和负载参数均未改变,但由于C I 的出现,电路的总电流I 减小了,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减小,即功率因数cos φ得到提高。

实验六答案

实验六函数与编译预处理答案 一、断点的设置和取消、单步执行跟踪进入函数和跳出函数方法 练习 2、调试练习: 要求:模仿示例调试以下程序,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程序名为error6_2.c 程序功能:利用函数调用求“1!+2!+3!+4!+...+10!”的值(参见实验教材72页程序填空题第(1)小题)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不是语法错误,而是算法错误或逻辑错误):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void main() { long s=0,i; long mm(int k); for(i=1;i<=10;i++) s=s+mm(i); printf("1!+2!+3!+...+10!=%ld\n",s); } long mm(int k) { long t=1, j; for(j=1;j<=k;j++) t=t*j; return (t); } 3、综合调试、改错练习: 以下程序有多处错误,请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知识和VC++的调试手段,改正程序的各种错误,使其运行出正确的结果。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函数调用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和。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main() { int sum(int a,int b); int x,y; scanf("%d,%d",&x,&y); printf("x=%d,y=%d\n",x,y); printf("%d+%d=%d\n",x,y,sum(x,y)); } int sum(int a,int b) { return (a+b); } 二、编程练习 利用VC++编写程序,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编程练习1: 注意: 这里提供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源程序参考清单,目的是给同学们一个思路。最好不要将此源程序清单复制到VC++中,否则会出现多处语法错误。同学们可以据此思路来填写有关语句,从而完成程序。在调试程序时,一定要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下面函数是实现求[1,3000]能被17或23整除的整数的个数。请将程序补充完整,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文件名为blank6_1.c) 完成填空后的源程序: #include int f(int m, int n) { int i, count=0; for(i=m; i<=n; i++) if(i%17==0||i%23==0) count++; return count; } main() {int m,n; scanf("%d%d",&m,&n); printf("count=%d\n", f(m,n)); }

实验六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实验六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用JK触发器设计同步计数器。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仪器及器件名称型号数量数字电路实验箱DS99-1A 1 数字万用表DY2106 1 双踪示波器CS-4135 1 器件74LS73X2 2 74LS32X2 1 74LS08X2 2 四、实验原理 1.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递增计数器----每来一个CP,触发器的组成状态按二进制代码规律增加。 递减计数器-----按二进制代码规律减少。 双向计数器-----可增可减,由控制端来决定。 五、实验内容 1.用J-K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一个特殊的12进制计数器,其十进制的状态转换图为: 图4 12进制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2.考虑增加一个控制变量D,当D=0时,计数器按内容一方式(顺时针)运行,当D=1时,无论计数器当前处于什么状态,计数器按内容一的反方向(逆时针)运行。本题为附加内容,因接线复杂可用模拟软件测试结果。 六、实验报告 1.写出详细的设计过程。 (1)根据实验要求可以的该特殊十二进制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2)确定电路所需触发器数目:有效状态为m=12,求所需触发器数目n 。 由2n ≥m=12,可得n=4。 (3)画出次态卡诺图 (4)求出每个触发器的状态方程 (5)求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 根据n n n Q K Q J Q +=+1,得到以下J 、K 的逻辑表达式:

(6)仿真图如下: 显示管显示的顺序符合十二进制的要求 2.画出CP及各输出端的波形图,要画好他们之间的相位关系。 (1)通过状态图画得CLK、Q0、Q1、Q2、Q3的波形图如下: (2)仿真得到波形图如下:

计数器实验报告

实验4 计数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 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计数器是一个用以实现计数功能的时序部件,它不仅可用来计脉冲数,还常用作数字系统的定时、分频和执行数字运算以及其它特定的逻辑功能。 计数器种类很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各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等。目前,无论是TTL还是CMOS集成电路,都有品种较齐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器。使用者只要借助于器件手册提供的功能表和工作波形图以及引出端的排列,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器件。 1、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 CC40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图5-9-1所示。 图5-9-1 CC40192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图中LD—置数端 CP U—加计数端 CP D—减计数端 CO—非同步进位输出端BO—非同步借位输出端 D0、D1、D2、D3—计数器输入端 Q0、Q1、Q2、Q3—数据输出端 CR—清除端

CC40192的功能如表5-9-1,说明如下: 表5-9-1 输 入 输 出 CR LD CP U CP D D 3 D 2 D 1 D 0 Q 3 Q 2 Q 1 Q 0 1 × × × × × × × 0 0 0 0 0 0 × × d c b a d c b a 0 1 ↑ 1 × × × × 加 计 数 0 1 1 ↑ × × × × 减 计 数 当清除端CR 为高电平“1”时,计数器直接清零;CR 置低电平则执行其它功能。 当CR 为低电平,置数端LD 也为低电平时,数据直接从置数端D 0、D 1、D 2、D 3 置入计数器。 当CR 为低电平,LD 为高电平时,执行计数功能。执行加计数时,减计数端CP D 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CP U 输入;在计数脉冲上升沿进行 8421 码十进制加法计数。执行减计数时,加计数端CP U 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减计数端CP D 输入,表5-9-2为8421码十进制加、减计数器的状态转换表。 表5-9-2 加法计数 输入脉冲数 0 1 2 3 4 5 6 7 8 9 输出 Q 3 0 0 0 0 0 0 0 0 1 1 Q 2 1 1 1 1 Q 1 0 0 1 1 0 0 1 1 0 0 Q 0 1 0 1 1 1 1 减计数 2、计数器的级联使用 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只能表示0~9十个数,为了扩大计数器范围,常用多个十进制计数器级联使用。 同步计数器往往设有进位(或借位)输出端,故可选用其进位(或借位)输出信号驱动下一级计数器。 图5-9-2是由CC40192利用进位输出CO 控制高一位的CP U 端构成的加数级联图。

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 篇一: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 功率因数提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荧光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的方法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荧光灯管A,镇流器L,启动器s组成,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发生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动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电断开,这是镇流器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端使荧光灯管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同壁的荧光粉吸收后辐射出可见光,荧光灯就开始正常的工作,启动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能自动接通电路和开端电路。 伏在功率因数过低,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输电电路中增加损耗。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般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伏在两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器,抵消负载电流的一部分无功分量。三、实验内容 1、按图二接线,经老师检查无误,开启电源。 2、用交流电压表测总电压u,镇流电路两端电压ul及灯管两端电压uA,用交流电流表测总电流I,灯光支路电流Ia及电容支路电流Ic,用功率表测其功率p。 四、实验结论 随着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载电流明显降低。 五、实验心得 1注意电容值,以免接入大电容时,电流过大。2不能带电操作。 篇二:实验十.功率因数因数的提高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篇三: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网络分析实验指导老师:姚缨缨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功率测量和功率因数提高实验类型:研究探索型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保持日光灯两端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测定电流I、功率p与电容c的关系; 2、通过实验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3、作出I2、p、cosφ和电容c的关系曲线; 4、用p-c曲线求单位电容的等效电导g; 5、求I^2-c曲线的有理经验公式 6、由测量数据计算灯管以及镇流器的等效参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 三、主要仪器设备 1.数字万用表 2.电工综合实验台 3.Dg10互感线圈实验组件 4.Dg11单向变压器实验组件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试验讲课讲稿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2. 了解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从而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3. 学习用实验方法求取线圈的参数。 4. 学习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源设备的容量是视在功率S =UI ,而其输出的有功功率P 为UIcos ?,为了充分利用电源设备的容量,就要求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另外,当负载的有功功率P 和电压U 一定时,功率因数越高,输出电线路中的电流? Ucos P = I 就越小,在输电线路电阻上消耗的 功率也就越小,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十分重要,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用电设备中,多数是电感性负载,例如工业中广泛应用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照明用的日光灯等。本实验用变阻器R 与带铁心线圈(r 、L )相串联,模拟电感性负载,如图3.1(开关S 未合上)所示。 i C i C I & & 图3.1 电阻及电感串联电路 图3.2电感性负载并C 后各电流的相量图 一般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较低,通常用并联适当的补偿电容器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并联电容后,虽然电感性负载支路的电流不变,但这个感性电流与电容支路的容性电流相补偿,使电路总电流可以减小,功率因数可以提高。图4.3.2是由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图3.1中开关S 己合上),各电流的相量图(以U &为参考相量)。 如果感性负载电路的功因率数从?cos 提高到?'cos 则所需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可按 下式计算:(F) )tan -(tan ωU P C 2 ??'= 式中50Hz)( π 2ω==f f ,U —电源电压(V ) ,P —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W )。 本实验中电容器采用电容箱,其示意图3.3。为使用方便每个电容连接一个开关,几个电容并联后,其总电容为各电容值之和。

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电工学&电工学及电气设备 实验指导书山东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的基本要求 电工学基础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线路,选择所需仪表,确定实验步骤,测取所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结论,从而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及时认真做好实验。现按实验过程提出下列基本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内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验预习,如熟悉组件的编号,使用及其规定值等),并按照实验项目准备记录抄表等。 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为确实作好了实验前的准备,方可开始作实验。 认真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培养同学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和保护实验设备都是很重要的。 二、实验的进行 1、建立小组,合理分工 每次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由2~3人组成,实验进行中的接线、调节负载、保持电压或电流、记录数据等工作每人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协调,记录数据准确可靠。 2、选择组件和仪表 实验前先熟悉该次实验所用的组件,选择仪表量程,然后依次排列组件和仪表便于测取数据。 3、按图接线 根据实验线路图及所选组件、仪表、按图接线,线路力求简单明了,按接线原则是先接串联主回路,再接并联支路。为查找线路方便,每路可用相同颜色的导线或插头。 4、接通电源,观察仪表 接线完毕,首先自我检查,然后请指导教师查验无误后,方可通电。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熟悉仪表刻度,并记下倍率,然后开始实验,观察所有仪表是否正常(如指针正、反向是否超满量程等)。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排除故障;如果一切正常,即可正式开始实验。 5、测取数据 预习时对电工实验的基本试验方法及所测数据的大小作到心中有数。正式实验时,根据实验步骤逐次测取数据。 6、认真负责,实验有始有终 实验完毕,须将数据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按程序规范操作,以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验中观察和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心得体

数电实验六——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1、实验题目 实验六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2、实验目的 熟悉J-K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掌握J-K 触发器构成同步计数器 3、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集成J-K 触发器74LS73 构成时序电路,其符号、功能、特性方程和状态转换图见下图: 符号:JK 触发器功能表:

状态转换图: 主从结构的J-K 触发器在结构上和制造工艺的要求尚还有缺点,使用时要求的工作条件较严格,负载能力也往往达不到理论值。在门电路中往往认为输入端悬空相当于接了高电平,在短时间的试验期间不会出错。但在J-K 触发器中,凡是要求接“1”的,一定要接入高电平,否则会出现错误的翻转。触发器的两个输出的负载过分悬殊,也会出现误翻。J-K 触发器的清零输入端在工作时一定要接高电平或连接到试验箱的清零端子。 下面简要的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如下图所示:

4、实验内容 1. 用J-K 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一个特殊的12 进制计数器, 其十进制的状态转换图为: 2. 考虑增加一个控制变量D,当D = 0 时,计数器按内容1 方式(顺时针)运行,当D = 1 时,无论计数器当前处于什么 状态,计数器按内容1的反方向(逆时针)运行。 5、实验分析 内容一: 1.根据实验要求可以的该特殊十二进制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2.确定电路所需触发器数目。有效状态为m=12,求所需触 发器数目n。由2n≥m=12可得n=4

3.画出次态卡诺图 4.求出每个触发器的状态方程 1011 1100 1010 1001 x x x 0001 0111 1000 0110 0101 0011 0100 0010 X 00 01 10 11 00 01 10 11 Q3nQ2n Q1nQ0n

实验十.功率因数因数的提高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功率因数提高 学院:信息工程专业: 报告人:李城权学号:2015130156 班级:04 同组人:虞礼慧 指导教师:李晓滨 实验时间:2016.6.15.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6.6.20.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提高功率因数意义的认识。 2.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简述: 一般的用电设备多属干性负载,且功率因数cosφ较,如异步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等。由公式P=UI cosφ可知,当负载功率和电压一定时,其功率因数越低,则要求供电电流越大。这将导致电源的利用率不高及增加输电线路上的损耗。为提高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的两端并联电容C,如图1所示。其原理可用相量图(图2)说明。 在并入电容C之前,总电流I = I1,U与I的相位差φ由感性负载的阻抗角决定。并入电容C之后,由于U保持不变,故I1不变,但I=I1+I C,由图2(a)可见,总电流I 以及U与I的相位差φ'均变小了,即提高了功率因数cosφ'。 若加大电容值,且选择恰当,则可使U与I相同,如图2(b)所示,这时φ'=0,cosφ'=1,总电流降至最小值。若继续加大电容值,I C将会更大,如图2(c)所示,这时电流I超前于电压U,电路变为容性,cosφ'反而降低,总电流I变大。

图3 最后顺便指出,由于在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端电压不变,而感性负载支路的阻抗值亦不变,因此其吸收的功率P不改变,也就是说,功率表的读数始终不会改变。不过,实验中所并联的电容C并非理想元件,它多少有点能量损耗,但因其损耗值甚微,故一般忽略不计。 三、实验设备: 1.自耦式交流调压器 2.交流电流表 3.交流电压表 4.功率表 5.元件箱(一)EEL—51、元件箱(二)EEL—52、电感线圈。 四、任务与步骤 任务研究图1中不同的电容值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步1-1. 按图1接线,图中感性负载为图3(a)所示。其中R元件箱(一)EEL-51,取值200Ω;电感线圈用互感线圈经顺接串联(线圈的2、3端短接)得到,其参数大约为r=40Ω、L=04H;C为元件箱(二)EEL-52的电容箱,先取C=0;调节调压器使电压表读数为30V,且始终保持此电压值不变。将电容值在0~10μF之间改变,按表格中的电容值取各个点,记录I、P、cosφ于表1中。

06实验六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教案

实验六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教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B 教学内容: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单因素实验法 实验类型:验证 教学对象:化工、环境工程、药学、生物科学、应用化学、医学检验、制药、复合材料、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授课地点:中南大学南校区化学实验楼401 授课学时: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练习并掌握吸量管、比色管、比色皿的使用; 2、掌握分光光度法的条件试验及测定方案的拟定; 3、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与铁的配合物组成的实验方法; 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方法; 5、学习掌握722S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了解其工作原理; 6、掌握单因素实验法数据处理方法。 二、知识点 分光光度法、配位反应、显色反应、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酸度、标准溶液、吸量管、比色管、比色皿、实验报告的撰写(数据处理三线表表格化) 三、技能点 玻璃器皿的洗涤、吸量管的使用、系列条件实验溶液的配制、比色皿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722s型分光度计的操作、酸度条件的选择与控制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现场讲解指导等 六、复习引入 1、复习分光光度法有关知识,提问学生:

(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时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将Fe3+还原为Fe2+,) (2)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要经过几个过程?(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3) 显色条件与哪些因素有关?(显色剂用量、酸度、时间、温度、溶剂及干扰物质) [引入]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 [引言] 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测定中,通常是将被测物与显色剂反应,使之生成有色物质,然后测其吸光度,进而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因此,显色条件的完全程度和吸光度的测量条件都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使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必须选择适宜的显色反应条件和仪器测量条件。通常所研究的显色反应条件有显色温度和时间,显色剂用量,显色液酸度,溶剂、干扰物质的影响因素及消除等,仪器测量条件主要是测量波长、吸光度读数范围和参比溶液的选择。 条件试验的一般采用单因素条件实验,即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暂时固定其他因素,显色后测量相应溶液吸光度,通过吸光度与变化因素的曲线来确定适宜的条件。 确定显色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新授]课题: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单因素条件实验法 [提出任务]教师提出本课题的学习任务: 1、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实验中,溶液的酸度是如何影响的? 3、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条件试验的操作方法。 [任务探索] 1、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根据有关学习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1)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时吸光度的读数范围是多少?如何确定分析物质的浓度范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