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航磁在西南三江地区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航磁在西南三江地区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航磁在西南三江地区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航磁在西南三江地区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第22卷第1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22,No.1 1998年2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 TION Feb.,1998

航磁在西南三江地区

铜矿勘查中的作用探讨

熊 盛 青

(地质矿产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西南三江地区航磁资料二次开发研究进行地质找矿的有效性。通过对玉龙

铜矿磁异常特征的理论分析,在建立矿床磁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航磁资料寻找斑岩型铜

矿的有效性。最后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以航磁、遥感信息为主的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关键词 航磁,斑岩型铜矿,西南三江,找矿预测。

0 前言

西南三江地区矿产勘查工作是地矿部“九五”重点部署和跨世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地之一,但该地属中高山区,地形、气象条件非常复杂,交通极为不便,开展地面地质勘查工作非常困难。为了加速本区地质找矿工作,实现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有必要进行中大比例尺的高精度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然而,航空物探能否在该区找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此,通过对现有小比例尺航磁资料的重新处理与研究,为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指出找矿有利地区,并探讨航磁在该区找矿中的方法技术。

本文从分析已知斑岩型铜矿的航磁异常特征、构建矿床的磁性模型并进行理论异常计算入手,探讨航磁异常的成因及航磁寻找该类矿床的有效性。通过对重新数字化处理的航磁资料及遥感、地质、矿产资料等的综合分析,在建立找矿标志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特征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划分出找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开展航磁和地面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1 已知铜矿区的地质和航磁特征

1.1 地质特征

研究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南部弧形构造转折处,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大陆的拼合地带,也是扬子准地台与滇西地槽褶皱带的交接部位。从板块构造讲,位于三江复合板块之上,其西部边界为澜沧江缝合带,东部边界为金沙江缝合带。地质背景及构造环境极为复杂。

研究区处于三江成矿带中北部的玉龙成矿带上,主要矿床有玉龙、马拉松多、莽总、多霞松多等大型、特大型斑岩型铜钼矿。玉龙地区的斑岩铜钼矿化作用与区域性构造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研究区内的NW向深大断裂以及陆壳滑动形成的基底断裂对玉龙成矿带的形成起着

1996年10月9日收稿,1997年2月26日收修改稿。

明显的控制作用。与矿化作用有关的斑岩体多为喜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英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和钠长斑岩等组成。与矿化作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粘土化和青磐岩化。

对于该地区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而另一种则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上地幔。作者通过对航磁异常的定量分析认为,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位于斑岩体下部的中酸性侵入岩体有密切关系。

根据对该区陆地卫星TM 图像和航天雷达图像的解译分析Ο,该区已知铜矿还具有如下遥感地质特征:铜矿多位于某一大环形构造边缘的小环形构造内,并且与北东向或南北向断层有交切关系的环形构造与矿床关系密切,而完整的环形构造一般不成矿。玉龙铜矿的围岩蚀变带(主要是褐铁矿化)在SAR 与TM 合成图像上显示出红色或“火烧皮”特征。

1.2 航磁特征

研究区内已知铜矿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处于相对平稳的区域背景场中;矿区内大都有航磁局部异常反映,局部异常强度一般为几十纳特,呈椭圆形分布,异常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且沿构造线方向局部异常呈串珠状分布,在航磁ΔT 剩余异常图上亦显示出峰值较尖锐、强度6~12n T 的剩余异常(图1)。此外,异常多处于两组断裂交汇部位或区域构造线转折部位,并位于遥感圈出的环形构造之内

图1 玉龙铜矿(h 214)及邻区航磁ΔT (左)

和ΔT 剩余异常(右)平面剖面

1—异常(岩体)编号;2—铜多金属矿床、矿点

2 玉龙铜矿磁性模型的建立及ΔT 理论异常的计算

为解释上述异常的成因,根据该铜矿区的地磁与地质资料进行正反演计算,构建矿床的磁?44?物 探 与 化 探22卷Ο王品清、熊盛青等,遥感、航空物探在西南三江地区地质找矿中的应用预研究报告,地矿部航空遥感中心,1996。

图2 玉龙铜矿41线地质、地磁正演综合剖面

1—矿体;2—花岗斑岩;3—灰岩;4—角岩;5—地磁异常编号;6—推

断地质界线(地质及地磁剖面引自区域地质矿产志)

性模型(组合),据此计算不同高度的ΔT 曲线,并将其与航磁异常曲线对比。据玉龙铜矿41图3 玉龙铜矿不同高度ΔT 理论曲线

线地质—物探综合剖面及矿区地质资料,铜矿产于

斑岩体内或接触带上,富矿体主要产于接触带部位,

宽约100m ,矿石中含有磁铁矿、磁黄铁矿等磁性物

质,可以引起明显的地磁异常;产于岩体内的矿体也

具有磁异常反映。根据地质剖面,确定出初始地质

体模型,然后对地磁剖面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如图2

的磁性体模型,并将此做为矿床的磁性体模型组合。

该模型组合由七个磁性体组成,其中1、5和6号

对应着M Ⅴ和M Ⅰ23矿体;2、3号对应着M Ⅱ矿体;

4号对应着M Ⅱ21矿体。共有三种磁化强度,可能反

映了三种不同的矿石类型,1、2号位于岩体外接触带

上,其磁性最强(M 1、2=6.66A/m ),是夕卡岩型铜矿

体引起;3、5、6号位于内接触带,它们的磁性最弱

(M 3、5、6=1.8A/m );7号和4号分布在岩体内,其磁

化强度相同,推断为隐伏磁性矿体或其它磁性物质

引起。

利用上述磁性体组合模型,分别计算出玉龙铜?

54?1期熊盛青:航磁在西南三江地区铜矿勘查中的作用探讨

矿上方不同高度的ΔT 异常,由图3可见:

图4 玉龙铜矿(h 214)航磁ΔT 异常正演剖面(1)玉龙铜矿的上述磁性体组合模型可在

1000m 高度上共同引起强度约为20n T 的

ΔT 异常;在3000m 高度上仍然能引起一个

强度约为8n T 的ΔT 异常,且异常强度曲线

形态等特征与实测航磁ΔT 异常曲线相似(图

4),只是强度较小(航磁ΔT max =36n T )。由

此可见,航磁异常中包含有磁性矿体的贡献。

用曲率滤波方法计算的剩余异常强度为7n T ,

与矿体的理论异常强度相近,也从一个侧面说

明了这一问题。

(2)500m 高度的ΔT 异常曲线基本上能

区分两个主要的矿体;而在200m 高度的ΔT 异常曲线上,对应两个主要矿体清晰地反映出两个局部异常。可见,若用航磁直接找矿并区分主要的矿化带,其飞行高度应保持在500m 以内,若能达200m 的飞行高度效果会更佳。

上述ΔT 曲线是在未考虑磁性干扰体(如磁性地层)的情况下计算的,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但上述结论对今后在该区开展航磁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

3 已知矿区航磁异常的定量计算及其找矿意义分析

采用“人机联作反演计算方法”对区内几个铜矿区的航磁ΔT 异常进行了定量计算。玉龙铜矿(h 214)航磁异常的计算结果见图4。

通过对正演结果的分析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航磁异常均由弱磁性体引起,磁化强度介于0.08~0.09A/m 之间,磁化率约200×10-5SI ,根据磁化强度、磁性体产状,结合地质资料,推断这些异常主要由中酸性侵入岩体引起。

(2)在异常的一侧或两侧一般都分布有一个磁性较弱的近水平产状的板状磁性体,磁化强度一般为0.02~0.064A/m ,它们是引起背景场的主要因素。考虑到该区T 1—T 2地层中分布有多层中基性火山岩,推断它们是这些隐伏磁性地层的整体反映。这类磁性地层可能会在测区局部地段出露,它们可能成为将要进行低高度飞行的高精度航磁测量普查找矿的一种干扰因素。

(3)中酸性岩体磁性体一般处于隐伏状态,顶深约1~2km ,且延深较大,它们可能是深源岩浆活动的产物,考虑到几个已知矿床均产于岩体内或接触带上,航磁反映的这类侵入岩体可能对成矿控矿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结果,考虑到赋矿岩体—─花岗斑岩本身并不具磁性,有理由认为玉龙铜矿等航磁异常是由磁性矿体、接触蚀变带以及其下部的隐伏中酸性岩体共同引起的,后者是主要因素。

对这类隐伏中酸性侵入岩体的成矿作用,认为它们是内生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热液活动通道,地表或近地表有良好的赋矿空间时,即可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据矿产志介绍,玉龙铜矿床的成矿控矿因素中,首先便是含矿斑岩体的存在。但巨大的金属量堆积和大范围的围岩蚀变所需要的热量和含矿热液,不可能仅由这样小的斑岩体供给,必须在地壳深部有与其?64?物 探 与 化 探22卷

相连的持续供给源。所谓岩浆房,即是我们所推断的隐伏中酸性岩体。由此可见,本区利用航磁局部异常圈定隐伏岩浆岩体对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本区寻找大型特大型矿床的主要找矿目标物。

4 航磁找矿远景预测

通过对航磁资料的推断解释,在研究区内圈出了64处中酸性侵入岩体,将它们作为找矿目标物,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特征分析法,利用航磁、遥感及地质等综合信息进行了寻找斑岩型及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预测。

利用定量预测结果共筛选出21处具有找矿远景岩体,它们是该区重要的找矿目标物。

图5 西南三江地区综合找矿远景预测

1—航磁推断的中酸性岩体;2—航磁推断的区域性断裂;3—航磁推断的一般性断裂;

4—铜钼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及编号;5—铁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及编号;6—最有找

矿意义的岩体(靶区);7—较有找矿意义的岩体(靶区);8—有一定找矿意义的岩体(靶

区);9—遥感圈定的靶区;10—铜矿;11—铁矿;12—铅锌矿;13—多金属矿

?74?1期熊盛青:航磁在西南三江地区铜矿勘查中的作用探讨

据其分布特征,结合定性分析,将全区共划分出四个找矿远景区,按找矿前景大小排列分别为:(1)玉龙铜钼多金属找矿远景区;(2)芒康铜钼多金属找矿远景区;(3)中甸铜钼多金属找矿远景区;(4)江达铜铁多金属找矿远景重点区。各远景区的分布情况详见图5。

在上述远景区内,根据定量预测结果,依优先次序选出如下十个重要找矿靶区,即h 213、h 224、h 223、h 215、h 226、h 222、h 237、h 230、h 229和h 234。这些靶区(尤其是前6个靶区)是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找矿目标物,建议今后优先在这些地区开展地面评价工作。

5 结束语

通过对玉龙铜矿磁性模型的建立与理论分析认为,斑岩型铜矿中的磁性物质能引起可探测到的航磁异常,矿区航磁异常的定量计算及综合资料分析表明,异常系含磁性的铜矿体、围岩蚀变带以及隐伏中酸性岩体共同引起,后者为主要因素且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是重要的找矿目标物。可见,航磁在三江地区寻找玉龙型斑岩铜矿具有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为了获得好的找矿效果应采用高精度航磁测量并尽量降低飞行高度,以不超过500~1000m 为宜。

采用定量方法进行的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结果为该区地质找矿提供了有用信息。结果表明,对航磁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是大有作为的。

需指出的是,由于该研究区工作程度较低,缺少物性和地质资料,且由于时间关系,在计算中未能考虑地形的影响,这些可能会对前述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认为计算结果仍据参考价值。本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地形影响等,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开展研究。

本文是在有关予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参加研究工作的还有王德胜、杨蓓、王品清、刘刚和孙殿华等同志。陈天友、范正国同志做了部分计算工作,罗锦荣同志清绘了全部插图,在此致谢。由于水平有限,文中不对之处请专家指正。

参 考 文 献

〔1〕 芮宗瑶、黄崇柯等,中国斑岩铜矿床,地质出版社,1984。

〔2〕 唐仁鲤,玉龙铜矿床斑岩─岩溶型矿床的成矿机制与矿分带,西藏地质,Vol.2,1993。

〔3〕 吕伯西、王增等,三江地区花岗岩类型及其成矿专属性,地质出版社,1993。

〔4〕 熊盛青、张文斌,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航空物探找矿远景预测中的应用,航空物探文集,地质出版社,1996。

THE R OL E OF AER OMAGNETIC SURVEY IN THE EXPLORATION

OF COPPER DEPOSITS IN SANJIANG REGION,SOUTHWEST CHINA

Xiong Shengqing

(A i rborne Geophysical Division of Aerogeophysical S urvey and Remote Sensi ng Center ,

Mi nist ry of Geology and Mi neral Resources ,Beiji ng 100083)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has dealt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econd 2round development and study of aero 2magnetic data in the performance of ore 2prospecting work in Sanjiang region ,S outhwest China.Based on the theore 2

(下转67页)

?84?物 探 与 化 探22卷

地质勘查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推断断裂构造的位置。

3.三种测量方法相比较,α卡效果最明显;壤中气汞在污染较小的延长路上效果不错,但

在有明显地表污染的北京路和斜土路上,单靠汞的结果就比较困难;

γ能谱四指标总体结果相似,其中U 和总量效果更好些。

在今后的工程地质或城市工程地质勘查中,当工作面积比较大或属于初查或半详查时,拟首先采用核地球物理和化探综合测量方法,发现和圈定断裂构造,这样既经济又快捷、有效,然后在异常地段用地震检验或工程验证,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仰芬、伍宗华,气体测量在引黄工程勘查中的应用,物探与化探,1996。

〔2〕 朱炳球等,地热田地球化学勘查,地质出版社,1992。

〔3〕 贾文懿,利用天然放射性找地下水,原子能出版社,1987。

THE APPL ICATION OF RADIOMETRIC AN D SOI L MERCUR Y VAPOR SURVEY T 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 INVESTIG ATION IN

THE URBAN DISTRICT OF SHANGHAI

Zhu Bingqiu ,Zhang Xueren ,Du Guangtong ,Yu Hui

(S tate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Geological Ex ploration Engi neeri ng Technology ,L angf ang 065000)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has recounte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radiometric measurement and geochemical ex 2plora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fault structure in the urdan district of Shanghai.Various measurement methods such as α-card ,gamma spectrometric U ,Th ,K ,total amount (6)and soil mercury vapor survey were used ,and composite indices were adopted to infer fault structure.The result is quite consistent with that inferred by seismic method.Be 2ing economical ,rapid and effective ,these methods will surely have broad prospects in future.

K ey w 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radiometric survey ,soil mercury vapor survey.

第一作者简介 朱炳球,男,1938年生,上海嘉定县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现在地矿部物化探所工作,教授级高工。长期以来从事铜多金属矿化探、地热化探、油气化探。著有“地热田地球化学勘查”,合著有“1:5万地下热水调查的物化探方法”,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

(上接48页)

tical analysis of magnetic anomalies over the Yulong copper deposi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gnetic model for the ore deposit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aeromagnetic data to the prospecting for prophyry type copper deposits.Finally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mak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re 2prospecting prognosis ,with aeromagnetic and remote 2sensing information playing the dominant role.

K ey w ords aeromagnetic survey ,prophyry type copper deposit ,Sanjiang region in S outhwest China ,ore 2prospect 2ing prognosis.

作者简介 熊盛青,男,1963年8月生,湖南桃江人。现任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博士。曾发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航空物探找矿远景预测中的应用》等十余篇论文,合写专著两部。?76?1期朱炳球等:核地球物理和化探综合测量在上海市区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

第85卷 第5期 2011年5月 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 V ol.85 N o.5M ay 2011 注:本文为S inoprobe -08-01项目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1-03-12;改回日期:2011-04-27;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董树文,男,1954年生。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长期从事构造地质与成矿、深部构造与地质过程研究。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6号;Em ail:s wd on 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8490088.html, 。 DOI:CNKI:11-1951/P.20110512.0827.008 网络出版时间:2011-5-128:27:29 网络出版地址:h ttp://w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8490088.html,ki.n et/kcms/detail/11.1951.P.20110512.0827.008.h tm l 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 董树文 1) ,马立成2),刘刚 1) ,薛怀民3),施炜 2) ,李建华 2) 1)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北京,100081;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北京,100037 内容提要: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东中部著名的中生代金属成矿带,更是长江工业走廊的矿物供应基地,素称工业摇篮。从地质演化和成矿动力学角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过程经历了由板缘到板内的环境,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向伸展的转换过程;其次,成岩成矿受基底构造和深部作用控制、与特有的基底有关;最后,长江中下游成矿作用贯穿于 燕山运动 的始终,深刻地记录了太平洋板块作用的影响。本文对上述重大问题提出粗浅的见解,供讨论。 关键词:板缘;板内;前陆带;构造转换;成矿作用;深部过程;基底构造;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晚侏罗纪;早白垩纪;长江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中生代内生金属成矿带,以岩浆接触交待 矽卡岩型铜矿 和火山岩型 玢岩铁矿 为特征,是我国长江工业走廊的矿物基地。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走出了一代代地质大师和著名学者,号称地质学家的摇篮。从矿床地质,到成矿作用;从单一矿床,到成矿系列;从矽卡岩铜矿,到玢岩铁矿;从成矿过程,到成矿动力学,长江中下游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持续,深入。但是,就其成矿动力学分析,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作者根据长年地质观测,区域背景分析,典型矿床解剖,深部结构探测等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若干基础地质问题,提出认识,供同仁讨论,指教。 1 长江中下游三叠纪由 板缘 转为 板内 环境(印支运动,250~180M a) 对长江中下游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成矿规律、岩浆活动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区域构造分析提出断坳带(徐克勤,1980;顾连兴等,1986)、长江断裂\破碎系(常印佛等,1991;唐永成等,1998)、淮阳山字形东翼(李自坤 等,1984)、裂谷带(吴言昌等,1999),探讨了郯-庐断裂带对长江中下游影响及其安徽段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徐嘉炜,1984a;王小凤等,2001;侯明金等,2007);将长江中下游归属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前陆构造带,提出其经历了三叠纪印支运动和侏罗纪燕山运动的两期构造应力场复合控制(董树文,1991,2006;Schmid et al.,1999)。控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深部构造也有相继的研究,江苏省地质航空物探大队最初根据航磁异常提出长江破碎带和深大断裂(1960),依据重力布格异常提出地幔隆起带或裂谷构造带。近年,完成了一系列反射地震剖面揭示了地壳结构,否定了长江深大断裂和裂谷带的推断,发现了贯通地幔的断裂带,控制了岩浆与火山活动(董树文等,1998,2010a;吕庆田等,2003;Do ng et al.,2004)。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发生的燕山运动是区内火山活动、岩浆侵位和构造成矿的关键时期,前人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其成矿时代、成矿模式,同时查明了其成因与燕山期岩浆岩活动有关(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唐永成等,1998;华仁民等,1999;吴言昌等,1999;毛景文等,2004;周涛发,2005,2008;范裕等,2008;董树文等,2009,2010b)。区内铁、硫、铜等一系列矿集区形成于早

2018届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

汕头市2018年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2018年11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 (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完成1~3题。 1.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由此推算,六月份的“节气”应该是 A.芒种B.夏至C.立夏D.处暑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对时令、气候、物侯等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其中反应气温变化的是 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B.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3.在汕头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清明”时相等的节气是 A.惊蛰B.白露C.寒露D.霜降 2018年10月5日,中国企业组织施工的“非洲天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正式通车。吉布提境内的阿萨勒湖通过地下裂缝与海洋相连,湖面的海拔为-156m,为非洲大陆最低点,湖水盐度高达34.8%。读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两国地形(图2),回答4~6题。

4.图中众多湖泊呈带状分布,这些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改道,残留成湖B.海盆抬升,残留成湖 C.断裂下陷,积水成湖D.河道曲折,淤积成湖 5.与内陆地区盐湖相比,阿萨勒湖盐度高的特殊原因是 A.降水偏少B.气温偏高C.灌溉引水D.海水注入 6.中国工程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境内修建铁路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A.高温 B.高湿C.高寒D.缺氧 读我国“1978-2018年粮食及四种作物产量重心在经纬度上的变化趋势”(图3、图4),回答7~9题。 7.四种粮食作物中,重心变化最小的是 A.大豆B.稻谷C.小麦D.玉米 8.我国粮食产量重心变化的方向是 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 9.导致我国粮食产量重心变化最直接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变暖B.人口迁移C.饮食习惯变化D.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弗雷泽岛,又译为芬瑟岛,长122千米,面积1620平方千米,隔着狭窄的大砂海峡与澳大利亚大陆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岛上有四十多个淡水湖泊镶嵌在茫茫的沙丘中。因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最古老沙漠,且沙地上生长着种类繁多而茂密的植物,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读弗雷泽岛位置示意(图5),回答10~11题。

长江中下游某铁、铜成矿带远景区预测

实习报告——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 摘要:本文站在初学者的角度上,以长江中下游某铁、铜成矿带西段为例,通过对简要地质资料及附图的研究,学会综合分析构造、岩浆岩、地层等控制因素,并结合矿化信息(找矿标志),圈定成矿远景区,初步掌握内生金属矿床的预测特点和一般工作方法。 关键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远景区矿化信息找矿标志 1.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地处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西段鄂东成矿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铁铜矿基地之一。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西部, 大冶复式向斜南翼。区内地层从寒武系中一上统至第四系均有出露。中一上寒武统至三叠系下统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其次是碎屑岩三叠系中、上统至第四系大部为陆相碎屑岩及松散沉积物, 仅局部为火山岩。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活动强烈。 1.构造 该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段,分布有EW向构造、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新华夏系、姜桥帚状构造及NW向构造5个构造体系,各构造体系活动时间具明显的超覆性。不同方向和方式的应力作用于同一地块,造成该地段构造的复杂性。 (1)EW向构造,分布在测区南部,表现为近EW向褶皱和伴生的NW向、近EW向压扭性断裂。 (2)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主要由一系列NWW—SEE向褶皱和NWW、NE向压性或压扭性断裂组成。 (3)新华夏系是本区的主要构造体系之一。它叠置在早期构造之上,NNE向的隆起和凹陷、褶皱和断裂是此构造体系的主要特点。 (4)姜桥帚状构造位于测区中部,由一系列弧形倒转褶皱和压扭性断裂组成。这些褶皱和断裂围绕姜桥岩体南缘呈向NW撒开、向东收敛的帚状。 (5)NW向构造由一系列走向295。~ 340。的断裂组成,多被岩脉充填。 区内岩体和内生金属矿产的展布规 律,反映了新华夏系与早期构造体系复 合部位的联合控矿作用。 2.岩浆岩 该区分布大小共21个燕山期中酸 性侵入岩,,属浅成、超浅成相。形成了 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大岩体和 一系列小岩体、岩脉。为内生金属矿床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岩体岩 性特征见表I-2。 上述岩体内围岩捕虏体较多,一般 剥蚀不深。岩体侵入地层主要是中、下 三叠统,少部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仅殷 祖岩体及其周围小岩体侵入于志留系地 层中。

三江地区两类古陆成分的铅同位素组成——Ⅰ_碳酸盐岩类

三江地区两类古陆成分的铅同位素组成 ———Ⅰ.碳酸盐岩类3 1999年1月10日收稿. 3国土资源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No.95-02-001-02)资 助.徐启东 夏 林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 根据铅同位素组成, 西南三江地区前中生代的碳酸盐岩可分成具高放射性和低放射 性成因铅同位素特征的两种类型,其数值范围和样品的空间分布都可分别与已知的冈瓦纳和劳亚古陆群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运用不同古陆群显示的块体铅同位素组成差异作为标志,判别兰坪盆地中以灰岩和细碎屑岩组成的上三叠统可能不是中生代兰坪盆地的沉积产物,而是新生代早期从盆地西部冈瓦纳古陆群中逆冲推覆过来的构造岩片.关键词 冈瓦纳古陆,劳亚古陆,铅同位素,兰坪盆地,特提斯.中图法分类号 P597第一作者简介 徐启东,男,副教授,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9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流体地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0 引言 西南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部,记录了劳亚和冈瓦纳两大古陆群裂解、古陆碎块间相互作用、拼合和隆升的地质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已 经建立起了由4条板块结合带和其间的陆块所构成的基本构造格局[1].它们实际上是由不同时期的陆 块碎片和洋壳、弧系物质拼合与叠置在一起的“岩 片”组合,反映了劳亚和冈瓦纳古陆之间多弧-盆系的演化、消亡和拼合过程[2,3].两个古陆群的碎片在三江地区交错分布,极大地影响了对造山带地层系统的建立、特提斯演化的细化和这一重要成矿域成矿物质聚散规律等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不同陆块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同一陆块地幔和地壳中某些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的继承演化关系和块体效应,提供了分辨和区分不同古陆系统及其碎片的途径[4~7].其中铅同位素的块体效应明显,不同源区演化形成的地块岩石具有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只要识别和建立起了相应的铅同位素标志,就可以鉴别岩片的不同归属[8~11].笔者对本区及邻区主 要岩石类型的铅同位素资料的整理表明,碳酸盐岩类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明显的块体差异,可 与已知的冈瓦纳和劳亚古陆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 可作为建立本区两类古陆群岩片综合地球化学标志的基础.1  两类铅同位素组成粗线条地看,三江地区冈瓦纳古陆群与劳亚古陆群的界线大致以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为界[2] .为寻找两大古陆群的差异,选择了该结合带东西两侧,可能分属不同古陆群岩片的前中生界碳酸盐岩类样品数据:属于冈瓦纳古陆群的包括德钦南佐下二叠统 灰岩[12],澜沧老厂中上石炭统大理岩和西盟新厂下古生界大理岩 [13] ,共计7组数据;属于劳亚古陆群(扬子陆块西缘)的包括中咱地块中纳交系、 三家村上寒武统灰岩和白云岩、 杠日隆上二叠统灰岩[12,14](哀牢山1个样品归入其中)、 川西会东、会理、甘洛上震旦统大理岩 [15] ,共计13组数据.它们都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测试数据,可靠性较高. 将上述数据投入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澜沧江结合带两侧的前中生代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于图 中不同的区间.东侧的碳酸盐岩以相对低放射性成 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w (206Pb )/w (204Pb )=18.110~18.471,w (207Pb )/w (204Pb )=15.260~ 第24卷第3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Vol.24 No.31999年5月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May 1999

三江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三江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1989-9-16 执行日期:1989-9-16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结合三江侗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的特点制定。 第二条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侗族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境内还聚居着汉族、苗族、壮族、瑶族等民族。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设在古宜镇。 第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 自治县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行使县级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第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下,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自治县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团结、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自治县内的遵守和执行。自治机关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根据本县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时,如遇有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相抵触的,按《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报上级国家机关备案;如有不适合自治县实际情况的,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六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自治县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林业,加强工业建设,扩大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第七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全县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民族政策的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努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丛坤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 摘要:东北节庆习俗主要由东北世居民族节庆习俗与中原汉民族传入节庆习俗两部分构成。东北世居民族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中原汉民族节庆习俗传入东北后,因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异,形成雅、俗之分,进而塑造了东北人慷慨、豁达、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性格;节庆习俗 中国东北地区现今主要指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的三市两盟(即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也可称其为黑龙江流域的右岸。从文化区域划分的角度,有关这一区域的名称近年学界多有争议,黑水说、长白说、辽河说、关东说等等,莫衷一是,几成热点。这一争论既反映出区域文化研究的方兴未艾,同时也反映出部分研究者自身的地方本位主义。但同时也说明东北这一区域的文化形成与发展是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的,这是广大研究者的共识。所以在谁也说服不了谁,尚未形成定论之前,我们不妨还是以“东北文化”作为这一文化区的名称为妥,这是本文首先要阐明的观点。 然而,“东北文化”是区域文化概念还是地域文化概念呢?很多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恐怕并未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由于在中国国家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伴随着殖民\反殖民、革命\反革命、民族自治\民族融合、中央\地方的对立统一,在地理区域上,呈现出政治、民族、行政维度并存的局面。还有历史形成的齐鲁、中原、巴蜀、岭南。吴越、荆楚、燕赵等传统地域文化维度,东北地区因历史原因则更为复杂。从地域文化研究的层面来说,不同的维度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研究的内容、结构和分期。 区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不可分割的命题,也可把其看作两个不同的视角,其预设也有所不同。地域文化研究突出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其

西南旅游区

项目八 奇山异水、民族风情---- 西南旅游区 知识目标:⑴了解西南旅游区的概况 ⑵熟悉西南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⑶掌握西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 ⑷掌握西南旅游区各省会城市概况及主要游览地景观特色能力目标:⑴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布,进行旅游线路设计 ⑵能熟练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⑶熟练的应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一 区域概况(旅游地理环境) 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水系密布,岩溶地貌发育 1、横断山脉区:山高谷深的峡谷区,虎跳峡(是世界最雄伟的峡谷之一)。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 2、云贵高原:由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组成, 云南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盆地和断层湖,如抚仙湖、滇 池、洱海(南北是温泉集中区),滇东岩溶地貌发育,如石林景观 贵州高原:地势向北、东、南倾斜,岩溶地貌发育,高原边缘坡度大,形成急流或跌水,如 黄果树瀑布 3、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盆地内部北高南低。有“红色盆 地”之称。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都江 堰使这里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长江穿越巫山,形成长江三峡 4、广西丘陵盆地:岩溶地貌发育 二、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 1、横断山脉区:气候受地形影响,垂直变化明显 2、云贵高原: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贵州“天无三日晴”,云南北部“一雨便成冬” 3、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4、广西丘陵盆地: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三、奇花异草遍布,珍禽异兽繁多 植物宝库,天然动物王国

四、边贸日益繁荣 边境旅游 五、交通条件改善 南广高铁、沪昆高铁、成渝高铁、贵广高铁 活动二 旅游资源特征 一、岩溶地貌奇观荟萃 1、是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2、云南石林被誉为“造型地貌博物馆” 3、本区溶洞分布广泛,堪称“溶洞博物馆” 4、广西桂林山水奇秀甲天下 5、重庆武隆以立体喀斯特著称 6、四川九寨沟、黄龙以岩溶堆积地貌闻名于世 二、峡谷风光雄、险、奇、幽 1、本区具有落差大、水流急、峡谷深的特点,著名峡谷长江三峡、虎跳峡 三、自然保护区景观众多 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1、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2、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有“童话世界”之称 3、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世界著名孑遗动物、中国国宝大熊猫集中栖息地 4、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第三纪孑遗植物银杉为主 王朗自然保护区:保护第三纪孑遗植物银杉为主 四、天然的动植物园 1、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 2、云南四大名花:山茶、杜鹃、玉兰、报春 3、云南药用植物种类之多,居全区之首 五、以宗教文化为主的名山、古迹众多 1、四川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2、乐山大佛 3、重庆大足石刻 4、四川青城山:我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六、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电磁学的应用

电磁学的应用—蓝牙技术 摘要: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关键词: 1、蓝牙系统 蓝牙系统一般由以下4个功能单元组成:天线单元、链路控制(固件)单元、链路管理(软件)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单元。它们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蓝牙系统结构图 1.1 天线单元 蓝牙要求其天线部分体积十分小巧、重量轻,因此,蓝牙天线属于微带天线。蓝牙空中接口是建立在天线电平为0dBm的基础上的。空中接口遵循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有关电平为0dBm的ISM频段的标准。如果全球电平达到100mW以上,可以使用扩展频谱功能来增加一些补充业务。频谱扩展功能是通过起始频率为2.402 GHz,终止频率为2.480GHz,间隔为1MHz 的79个跳频频点来实现的。出于某些本地规定的考虑,日本、法国和西班牙都缩减了带宽。最大的跳频速率为1660跳/秒。理想的连接范围为100mm~10m,但是通过增大发送电平可以将距离延长至100m。 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 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s。ISM频带是对所有无线电系统都开放的频带,因此使用其中的某个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干扰源。例如某些家电、无绳电话、汽车房开门器、微波炉等等,都可能是干扰。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跳频技术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

浅谈东北地区文化

浅谈东北地区文化 ——二人转的魅力是土俗 内容论文摘要: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 论文关键词:二人转地域文化东北地区 1.二人转的今昔 近些年,各种流行文化现象随着时代出现、风靡,而后消失。然而,有一种文化现象却像滚雪球般地在全国蔓延,这就是东北文化。到网上点击“东北”,一个个热门的关键词喷薄而出,长白山、松花江、长春电影制片厂、一汽、哈药六厂、大连实德、雪村、赵本山、酸菜、二人转,等等。当华夏大地刮起强劲的东北风,东北文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我们必须提及东北文化缩影的二人转。 二人转,俗称“蹦蹦”,是东北地区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二人转,就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调。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其表演形式,有一人表演的单出头、二人表演的“双玩艺儿”和两人以上表演的拉场戏三种。其中以“双玩艺儿”为主,两个演员一扮女角,俗称“上装”或“包头的”;一为男角,俗称“下装”。演出时,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分别饰演不同人物,即所谓“跳进跳出”、“分包赶角”、“千军万马,全靠咱俩”,因此称作“二人转”。 2.二人转的形成因素 东北地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游牧地区,几千年的时间里,这里虽有很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却依然是未开发的蛮荒僻野。虽然历史上这里不时有少数汉族人流入,有人定居,但是相对于辽阔的大平原而言,仍然是寥寥无几。所以这里四野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找矿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第一部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简介第二部分铜陵矿集区找矿思路

第一部分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大陆现今的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是地壳经历了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的“产品”, 保留着演化过程中重大地质事件留下的痕迹, 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这个“产品”进行成像, 不仅可以了解现今的构造和物质状态, 还可以推演过去曾经发生的动力学过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基地, 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一直是矿床学家关注、争论的焦点。2010 年SinoProbe-03 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完成了300 km 的宽频地震探测, 在庐枞矿集区完成了5 条剖面累计250 km 的反射地震、MT和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经初步处理分析,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包括成矿带上地幔存在低速体, 地幔各向异性呈小尺度变化特征, Moho 面存在局部隆起, 岩石圈底部界面模糊, 地壳呈双层结构, 上地壳厚度明显大于下地壳, 并且经历了早期强烈挤压、后期伸展的变形过程等。这些新发现支持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减薄, 富集地幔熔融、下地壳增厚、拆沉的深部动力学模式, 并可解释成矿带普遍发育的白垩纪埃达克岩、橄榄玄粗岩的成因和长江中下游巨型成矿带的形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工作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工作区内分布有大批以有色、冶金、钢铁、化工、建材等矿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有关的大-中型企业多具备选、冶、深

加工能力,与之配套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本区位于扬子陆块北部江南隆起的两侧,控矿和含矿地层较多。燕山期铜金铁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育。 1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又称中下扬子)构造上位于大别-苏鲁超高压(UHP)变质带的前陆。北西以襄樊-广济深断裂、郯庐左旋走滑断裂为界, 南东以阳新-常州断裂为界, 总体上呈北西狭窄、北东宽阔的“V”字型地带(常印佛等, 1991), 并呈北东—南西向狭窄的负地形, 又称为下扬子坳陷。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属于扬子陆块北东缘的一部分, 而扬子陆块本身又由两个前寒武纪陆核组成: 即太古(?)-古元古(约1800 Ma)的扬子陆块和古元古-中元古的华夏陆 块,二者在晚中元古-早新元古时期(晋宁运动)碰撞拼贴在一起(Li, 1998), 后期又经历了陆内裂谷和造山运动。震旦纪之后形成了统一盖层, 震旦系-志留系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岩→碎屑岩相沉积, 加里东运动隆起成陆, 缺失下-中

三江源是哪三江_参考资料完整版

《三江源是哪三江》 阅读精选(1):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其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 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2000年5月青海省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头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长江、黄河、澜沧 江均发源于青海境内,这三条大河的源头相距很近。 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南侧的大冰川,绵亘几十里的冰塔林,犹如座 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景色绮丽。滚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 盆地,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水草丰美,甚为壮观。澜沧江源出于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 西滩。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 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 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 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 口房山丘之上。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公里,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通 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古 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 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 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为 玉树州一靓丽的旅游景观。 三江源区不仅仅是青海旅游的富矿区,也是中国旅游乃至世界旅游的稀缺资源带,具有发 展被誉为无烟工业的绿色旅游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 由省旅游局负责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 旅游发展规划》,现已透过评审。根据《规划》,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建设35个生态旅游重 点项目,规划建设6个重点景区,包括可可西里、年保玉则、阿尼玛卿雪山、勒巴沟、达那 寺峡谷和黄河源景区。三江源生态旅游以三江之源水源地生态与环境体验、康巴安多藏文化原 生态体验、青南高原人与自然关系体验、青南高原户外运动与自驾车旅游为主体系列产品。以 黄河源生态体验、长江源生态体验、澜沧江源生态体验、湖泊水生态、歌舞之乡采风、马背文 化体验、宗教文化探秘、雪山冰川攀登探险、青南自驾游等为主打的系列产品,涵盖了游、住、行、食、购、娱六方面的资料。

磁学应用

司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盘17.8×17.4厘米,勺长11.5,口径4.2厘米。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此模型是王振铎先生据《论衡》等书记载并参照出土汉代地盘研究复制。 磁悬浮列车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 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便车体悬浮动物 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时速高达几百公里;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6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 一、区域位置 (一)地理位置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介于东经108°53′—109o47′,北纬25o21′—26°03′之间。总面积2454km2。东连龙胜、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县融安县、融水县。县城距离柳州市203km,距桂林市167km。 (二)旅游经济区位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位于县城的北部和中部,地跨古宜、林溪、八江、独峒、良口和老堡等六个乡镇。是国家西部地区旅游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广西桂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部有龙胜花坪国家森林公园、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龙胜温泉和龙脊梯田、中南最高峰兴安猫儿山和主题乐园——乐满地;东南部有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南部有融安红茶沟森林公园和融江旅游度假区、融水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元宝山——贝江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西部有贵州从江增冲和花桥鼓楼;西北部有贵州省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北部有湖南通道县的白衣观、回龙桥、马田鼓楼等名胜古迹。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是国家西部地区旅游投资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并被纳入桂林——龙胜——三江——融水——柳州民族旅游黄金圈;该旅游区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程阳风雨桥、岜团风雨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马胖鼓楼,还有高定侗寨、独峒斗牛、良口三王宫、产口千年古榕、老堡大江风情及曲冷瀑布等景点;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侗族精妙绝伦的木结构建筑艺术、多姿多彩的歌舞、古朴的民居生活以及纯美的田园风光和秀丽的山水风光。 (三)交通区位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以三江县城为依托,道路交通网络呈放射状布局,直线距离基本上在以县城为中心半径20km的范围内。在外围交通方面,三江县城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50km;枝柳铁路南北向贯穿,北到湖南省通道、怀化、张家界,南至柳州、南宁、北海;公路有209国道和321国道在境内交汇,南至柳州市、北通湖南通道县、东达桂林市、西往贵州从江县;水运可沿融江直达柳州市。 二、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质地貌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 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 Ⅰ2-秦祁-昆成矿域 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 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 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 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 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 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 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 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 Ⅱ-9 祁连成矿省;

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41004010122 李祥祥

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磁学从原来互相独立的两门科学(电学、磁学)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即电流的磁效应和变化的磁场的电效应。这两个实验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磁场的假设,奠定了电磁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发展了对现代文明起重大影响的电工和电子技术。 电磁学在生活中应用也比较广泛,下面举例说明电磁学在生活中应用。 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地球是个大磁体,其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电磁炉 电磁炉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

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因此,在电磁炉较普及的一些国家里,人们誉之为“烹饪之神”和“绿色炉具”。 电磁炉工作过程中热量由锅底直接感应磁场产生涡流来产生的,因此应该选择对磁敏感的铁来作为炊具,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也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 电磁起重机 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磁铁。接通电流,电磁铁便把钢铁物品牢牢吸住,吊运到指定的地方。切断电流,磁性消失,钢铁物品就放下来了。电磁起重机使用十分方便,但必须有电流才可以使用,可以应用在废钢铁回收部门和炼钢车间等。 利用电磁铁来搬运钢铁材料的装置叫做电磁起重机。电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力,几十吨重的铁片、铁丝、铁钉、废铁和其他各种铁料,不装箱不打包也不用捆扎,就能很方便地收集和搬运,不但

三江侗族

侗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善良、勤劳、节俭、谦和智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快乐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喜欢节庆,被喻为百节之乡。三江人民在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里繁衍生息,社会和睦,安居乐业。三江经济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江大地改革春潮涌动,经济发展快马加鞭。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文化名县”的经济方略。农业方面重点抓“五个一”,即一片茶、一壶油、一头牛、一根竹、一个果;工业方面抓“四个一”,即矿产业、铝业、农产品精加工业、水利电力业;旅游方面主打三大产品、建设十大景区,提升程阳桥景区的旅游品味,新建石门冲、岜团桥等景区;文化方面着力打造“风情三江”、“廊桥之都”、“侗族生态博物馆”等品牌。目前,全县人民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足干劲,奋力向前。

侗族婚庆 ---------------------------------------------------------------------------------------------------------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非常奇特, 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如程阳旅游景区 的八个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举行婚宴, 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门”。侗族婚礼最奇特、 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 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 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 彩礼有猪、米以及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 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轻姑娘,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 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抓着一块布,或者穿前角上翘的红鞋, 以让外人辨认。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炮竹,专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 炮手还会向人群中抛掷糖果,也即喜糖。新娘被送到娘家后, 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 娘家人随即给每个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称为“喜茶”。 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 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探析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探析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同属第三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基础,二者的融合式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与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在东北经济再振兴的背景下,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五种产业融合模式——集约化融合开发模式、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导向的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模式、开发文化产品项目进行融合的运营模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融合模式。为了促进两产业的融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两种产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同时,还应加强东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關鍵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东北地区 1引言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加显著。然而,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跨行业突破实现融合,遭到来传统观念、市场、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障碍。两产业在发展时还只是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从把两产业结合为一个整体的角度考虑。目前,东北享有盛誉的文化旅游很少,文化旅游产业没有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在促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再振兴时,可将经济增长点放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两产业得以发展的内在要求。将文化嵌入旅游,能提高旅游产业的层次和等级来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精神的需要。旅游和文化结盟能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活力。因此,促进东北地区两产业融合可作为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在产业内外动力因子的促进和引导下,以产业构成中的行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合作和联合为主导,将资源进行的优化配置,再造产业组织,形成文化和旅游两重功能的新型产业。本文具体研究了两种产业的融合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2文化旅游集约化融合开发模式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是指在一切资源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现代管理和技术,将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方式。而粗放式是在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的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化。 集约化的融合开发模式,是指为了获取最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在一定地理范围,形成文化旅游资源的协作和集聚区域,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集约开发整合,再展示给旅游文化消费者。该模式是要求我们放弃传统的粗放式——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转向集约式——最大化利用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运行效率,使得该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大规模的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促进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是利用现代技术对其整合,提高旅游中的文化含量,把文化旅游融合新产品展现给旅游文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