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9.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12.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13.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14.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15.运用图像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16.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17.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8.美国的“2061计划”,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19.“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

20.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21.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22.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23.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可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

2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26.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27.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28.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 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29.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30.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31.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32.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33.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

34.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

三、选择题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D、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挑选分类)。

5.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墨子)。

6.学前儿童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B、理论性问题)。7.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B、自然观察)。

8.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非正式量具测量)。

10.“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5~6岁)。

1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5~6岁)。

12.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D、5~6岁)。

13.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D、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16.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C、谜语)。17.在创编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18.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观察测量)。

19.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是(D、科普画册)。20.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有:(B、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和整合性)。

23.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5~6岁)。

24.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绳子)。

25.“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美国)。

26.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实验法)。

27.“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D、陈鹤琴)。

2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C、自然角)。

29.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四、问答题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1)心理学依据;(2)社会依据;(3)学科依据。

2.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答: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

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3.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4.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5.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6.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答:(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2)家园联系手册(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4)家庭志愿者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8.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9.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10.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答:(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5)材料的层次性。

11.请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答:1)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2)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3)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4)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者(5)教师首先是个研究者

12.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答:(1)所谓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2)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3)学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1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答:(1)全面性与整体性(2)连续性与一致性(3)可行性与可接受性(4)社会性与时代性(5)辩证统一性

14.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2)明确散步的概念。(3)明确散步的目的。(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B卷+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层次:高起专 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 B.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C.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D.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2. 从字面上理解,评价应该包括( ) A. 评论和价值 B. 评判和价值 C. 评价和价位 D. 评判和价格 3. 儿童用小棒测量物体的长短,属于( ) A. 正式量具的测量 B. 非正式量具的测量 C. 观察测量 D. 目测 4. 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 探索情绪 B. 探索好奇心 C. 探索意识 D. 探索态度 5. 下列不属于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 A. 社会的需要 B.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C. 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D. 教育本身的需要 6. 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什么的探索( ) A. 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B. 人的心理活动 C. 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和衰老) D. 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7. ( )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式。 A. 观察 B. 早期科学阅读 C. 科学游戏 D. 科学实验 8. ( )是通过让幼儿使用简单的工具,多次、反复地劳动,不断作用于某一植物或动物,并在与他们频繁的接触中,连续地持久观察、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A. 播种 B. 种植和饲养 C. 散步和采集 D.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测试试卷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CBBCC BABAD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第一,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驱使。 第二,“无目的”而又“有目的”。 第三,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 第四,幼儿可以自己控制探索的进程。 2.“STS”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STS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和社会(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它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严重启示是: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融合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教育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根植于儿童的实际生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幼儿的世界中是否有科学?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科学?结合实例说明。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填塞了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们的科学又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并不相同。儿童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到理解 举例略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洗衣液,做PH试纸测试的活动违背了科学区操作材料选择的年龄合适性以及安全性原则,这个科学区活动是不合适的。 首先,科学区用PH试纸测试洗衣液的酸碱度,违背了年龄合适性原则。教师在设计科学材料时,首先需要思考材料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是否感兴趣,材料的操作水平幼儿是否能够达到等问题。材料中所提供的洗衣液、PH试纸测试对幼儿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内容,难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简易放弃或产生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活动。 其次,洗衣液这个材料对幼儿来说也不是安全系数够高的材料,不符合安全性原则的要求。 洗衣液是化学制品,使用不当、清洗不明净等都会给幼儿的活动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应该为幼儿选择无毒、无害、无味、对幼儿无损害隐患的制作材料。 五、撰写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20分) 答案略。

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3分,共30分) 1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 .加涅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2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心理学依据、科学依据、社会依据 B .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C .学科依据、心理学依据、行为学依据 D .科学依据、社会依据、行为学依据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 .地方性 B .启蒙性 C .时代性 D .环境性 4 .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 h 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 这是()。 A .挑选分类 B .二元分类 C .感知分类 D .多元分类 5 .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 艺术作品的是()。 A .图片 B .歌曲 C .谜语 D .科普画册 6 .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 A .橡皮泥 B .昆虫标本 C .编制机 D .放大镜 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A .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 .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C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 .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 .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 .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 .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 . n 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 .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一、单项 (在每小 备选答案 选择题 题的四个 中,选出

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 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A.心理学依据、科学依据、社会依据 B.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C.学科依据、心理学依据、行为学依据 D.科学依据、社会依据、行为学依据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地方性B.启蒙性 C.时代性D.环境性 4.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h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 )。 A.挑选分类B.二元分类 C.感知分类D.多元分类 5.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 )。 A.图片B.歌曲 C.谜语D.科普画册 6.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 )。 A.橡皮泥B.昆虫标本 C.编制机D.放大镜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A.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n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9.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中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2.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 )。 A. 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B.认识常见的三、四种蔬菜、水果,一、二种花草、树木 C.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干果、树木、花草和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各二、三种 D.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干果,比较其异同,并进行分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地方性 B.启蒙性 C.时代性 D.环境性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 )。 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 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 C 比较物体的相同点 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 )。 A. 图片 B.歌曲 C.谜语 D.科普画册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 )。 A.问题情境 B.科学活动室 C.科学学习氛围 D.三个都是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A.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 试题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2.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 二、填空题 1.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正式测量和非正式测量。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横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3.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的活动包括讨论活动、操作活动、发现活动三种。 4.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5.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这是采用了单元方式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6.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7.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一种方法。 9.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 ?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而进行,是在清代(C.同治)年间。 2.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萝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二元分类) 3.各年龄段进行比进行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C.4-5岁) 4.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进行评定的是(B.行为核对) 5.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科学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B.自然观察)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 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偶发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分类: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3.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4.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 等。 2.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4.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5.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 6·运用图象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7.“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 8·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9·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10.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三、单项选择题 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 D )。 A.2~3岁 B.3~4岁 C.4~5岁D.5~6岁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 )。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D )。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