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业工艺控制程序

作业工艺控制程序

作业工艺控制程序
作业工艺控制程序

作业(工艺)控制程序

1 目的

控制气动葫芦、气动起重机制造、安装、改造的工艺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整机和零部件生产工艺控制。

3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编制作业(工艺)文件;

3.2生产部执行工艺文件;

3.3 技术质量部监督检查工艺文件执行情况。

4 程序

4.1 作业(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4.1.1通用作业(工艺)文件制定的条件和原则:根据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共同点和公司具备的施工、检测设备、工具及材料、人员配备情况而制定,且能够满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工程要求,具体操作方法及技术切实可行。

4.1.2专用作业(工艺)文件制定的条件和原则:根据具体的电梯型号及公司施工设施配备情况而制定。

(具体见***-QB-02安装工艺文件规定)

4.2作业(工艺)纪律检查

4.2.1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应按作业(工艺)文件进行操作,施工队组自检及施工负责人确认(内容见***-QC-7.5-03电梯安装验收施工记录)。技术质量部派检查员进行不定期检查,但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必须检查(如承重梁埋设、胀栓埋设等),具体检查项目、内容见***-QC-7.5-07电梯安装验收报告等;

4.2.2 如违反作业(工艺)文件规定,检查人员现场让施工人员进行改正,如不改正,通知工程部负责人。对于严重违反作业(工艺)文件规定操作或存在重大隐患的工程,上报上级领导,并令其停工,待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确认情况,发出整改措施后再进行处理。

4.3工装、模具的管理

4.3.1技术质量部负责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工装、模具进行设计、制作及检验;

4.3.2技术质量部负责工装、模具的建档、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

工艺设计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Q/BD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BD-CXWJ-07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2011-04-20 发布2017-07-01换版后实施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1.0目的 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用工艺文件来指导生产作业,是科学管理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已有的所有产品、全新产品和改进、改型的新产品。 3.0 术语和定义 3.1本程序文件采用GB/T19001 IDT ISO9001:2015标准中术语、定义和ISO/TS22163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以及下述术语和定义。 3.2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3.3工艺文件: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3.4工艺过程卡(工艺路线卡):它规定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或零件)所要经过的车间、工序等总的加工路线及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卡不需绘制工艺简图。在小批量生产时,可与产品图纸配合,直接指导操作。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作为工序卡片的汇总文件。如机加工工艺过程卡、装配工艺过程卡。

3.5工艺卡:是针对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加工路线工艺,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装和加工规范。如喷涂工艺卡、电镀工艺卡。 3.6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加工要求的文件。除工艺守则已作出规定的之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上。如机加工工序卡、装配工序卡。 3.7 检验卡:这是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在关键工序的检查。 4.0职责 4.1研发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工艺策划,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标准化要求。 负责提供编制工艺文件所需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及发布实施。 负责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负责对工装、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工作。 负责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4.2 生产部负责协助研发部制定工艺文件,对工艺文件进行会签。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 负责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理工作。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人员进行工艺培训、工艺文件规范化操作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4.3质量管理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外购外协物料进行入厂检验;负责对检验过程中出现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含表格)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以满足顾客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的控制。 3.0定义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到加工完成客户需求满意的产品过程。 4.0职责 4.1工程部: 负责编制物料清单、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等生产操作类资料和培训。负责生产用工装夹具的制作及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制订产能规划,工时的定额管理。 4.2 生产部: 负责生产计划实施,并在需要的时候提出修改、调整的建议;按技术操作类标准进行生产作业,执行品质异常结果处理;对过程中的人力、设备、物料、环境的综合管理以维护生产过程的顺畅、合理、经济、准确和安全;实施对操作人员的生产操作培训管理。 4.3 计划部: 负责生产计划的制订、跟踪;物料采购的申请、跟催;生产数据的收集、汇总,协助制造成本的控制和核算。 4.4品质部: 负责按工程工艺流程制作生产过程检验规范,过程的检验和测试工作,监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状态。

5.0内容 5.1生产准备 5.1.1 计划部部将生产计划下达至生产部,并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控制采购物料数量以满足计划要求。 5.1.2生产部负责人力、工具的准备并负责产品物料的接收和清点 ,并建立良好工作环境和生产秩序。 5.1.3工程部提供完整的工艺操作类标准(包括ECN变更), 为生产提供工艺指导并负责在相关文件中定义特殊过程(特殊过程包括环保产品、客户对产品特殊需求)控制方法、工时定额管理。提供完整的设备、工装和各类操作保养规范。生产部配合确认主要设备能力状况。 5.1.4品质部负责工序的检验和测试,检验标准的制订,工序检验点的设立。 5.2 生产过程控制 5.2.1生产部将生产计划落实到车间。 5.2.2车间根据《生产计划》领取物料并予以管理。 5.2.3各生产操作人员按工艺操作,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并对物料/产品实行自检、互检确认,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生产过程必须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范,现场管理人员应监控各工序的操作,包括生产(工艺、工程)资料的核对,操作规范的检查等。 5.2.4生产前,品质部IPQC对作业产品进行首检,并组织工程和生产管理人员对首件产品的生产工艺、材料等进行首件确认,首检判定合格、首件确认完成(IPQC、工程和生产人员签字确认《首件确认表》)方可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品质监控按过程检验控制要求进行控制,发生异常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

医疗器械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 目的 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是否符合标准YY/T 0287-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IDT ISO 13485:200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发掘问题并采取适当之纠正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内部产品质量审核活动的实施控制。 3 责任 3.1 总经理负责:批准《内审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批准《内审报告》。 3.2 质量部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审核的归口管理。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审的策划;任命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批准《内审日程表》。 3.4 内审组组长负责:制定《内审计划》;具体组织实施内审;编制《内审日程表》;主持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编制《内审报告》。 3.5 内审员负责:编制《内审检查表》;现场审核;记录《内审检查表》;验证纠正措施。 3.6 各部门负责:配合审核工作的开展;针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程序 4.1 内审方案的策划 4.1.1 管理者代表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策划时应考虑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和过程现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般情况下,每一年开展一次(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要素、过程和产品)。特殊情况下,如: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2)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有较大变化; (3)发生批量不合格或顾客投诉; (4)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变更; (5)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等情况时,管理者代表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追加审核。 4.1.2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内审组组长编制《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可在外审到来之前进行),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 4.1.3 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1.4 内部产品质量审核:按照产品标准中规定和要求进行。 4.2 审核前的准备 4.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的合格人选担任内审组组长,负责审核的具体工作。审核组由至少2 人组成,内审时,应由与受审部门或岗位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 产 工艺文件的贯彻,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 理工作。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接口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协调。 负责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程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91354

1.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3.定义 无 4. 职责 4.1供销部 4.1.1负责根据合同要求,及发货需要,制定销售计划。 4.1.2 负责生产过程中所需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4.2生产部 4.1.1 生产部经理负责确保本程序的有效实施和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4.1.2负责按生产任务书组织实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 4.1.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参数进行管理控制。 4.1.4车间班主任、班组长及相关人员共同对本程序在本班组各工序的正确有效运行负责。 4.1.5负责组织生产设施维修管理。 4.1.6负责对符合产品生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3质检部 4.3.1负责对生产的产品实施验证、生产过程中关键点、操作方法及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检验。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相应工艺及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4.3.2 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反馈、纠正和追踪,并负责产品品质的确认。 4.3.3 产品质量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与生产工艺的改良。 5. 程序 5.1 生产策划和准备 5.1.1 食品加工工艺策划和准备 5.1.1.1 按照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输出文件编制每类食品的加工工艺文件,包括: 1)食品工艺流程及描述,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2)产品包装明细表,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3)原料辅料和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特性由质检部负责组织编制; 4)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过程、卫生等),由生产部、质检部、技术员负责编制; 5)根据公司生产产品类别制订的《HACCP计划书》 6)其它合适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经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控制发放。 5.1.1.2 每天生产前,技术员落实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确认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工艺文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1.3 每天生产前,生产设备管理员确认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2 质量控制准备 5.1.2.1 当值质检员负责确认食品质量检验规范齐备和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5.1.3 物料准备:生产部应根据供销部门签订的合同发货要求及生产物资库存情况,制定出产品“生产计划表”的生产经理批准,并下发到各生产车间实施,由生产车间主任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计划表”,开出“领料出单”到仓库领料,并发放至生产部收料区。当所需物资不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0目的 本程序旨在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被有效运作和维持,是否符合有关要求,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以维持或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一切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审核活动。 4.0内审程序 4.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4.1.1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品质部 主管负责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表》(含年

度质量体系内审、制造过程内审、产品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公司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 4.1.2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由管理者代表决定增加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认证证书投诉时; 4.1.3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由管理者代表决定增加制造过程审核 1)产品质量下降 2)顾客抱怨或索赔 3)生产流程更改 4)强制性降低成本 5)过程不稳定 6)内部部门的愿望 4.1.4 制造过程审核的范围 审核应覆盖所有制造过程,一个工序由多个过程组合时,应按过程来审核,不应按照一个工序来审核。 4.1.5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由管理者代表决定增加产品审核 a. 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或不稳定; b. 顾客抱怨或索赔; c.生产流程更改,或零件来源更改; d. 部门的愿望。 4.1.6 产品审核的范围 产品审核应确保覆盖全部产品,提供给客户的全部产品均应进行审核。 4.1.7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制定应根据《质量手册》“过程分析表”内容中的条款 分配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等内容进行,以确保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得到充分的策划。

工艺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某机械有限公司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工艺过程进行总体策划和有效控制,确保工艺过程方法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定型产品整顿、重大改进或改型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室对工起产品研究所负责下达指定产品工艺设计计划,并组织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必要时组织工艺设计评审。 3.2技术室负责产品工艺设计与开发的策划,工艺设计的输出、验证、监视和改进控制与管理。 3.3设备保障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设备的管理。 3.4质检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及过程质量审核。 3.5综合管理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人员培训及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 审、监督检查。 3.6物资采购室负责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物资采购。 3.7质检室负责组织过程质量审核。 3.8各生产车间负责配合技术室做好产品工艺过程输出文件的实施。 4.工作程序 技术室在接受任务后,将指定产品的工艺设计与开发过程纳入到工作计划。 4.1产品工艺过程输出 4.1.1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及产品工艺方案设计由工程起重机公司工艺所进行。 4.1.2工艺试验及研究评定由技术室进行,其中包括内容如下: 4.1.2.1依据产品工艺方案规定,对生产工艺准备中的工艺难题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进行工艺试验及研究评定,并对试验研究评定的结果按4.4产品工艺过程评审的相关条款组织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纳入工艺。

4.1.2.2关键零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方法的特殊焊接过程必须进行预先试验及研究评定,并对试验研究评定的结果按4.4产品工艺过程评审的相关条款组织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纳入工艺。 4.1.3产品责任生产车间的划分,依据产品工艺方案和《产品制造责任生产车间分工编制规定》执行。 4.1.4 工艺文件的编制 4.1.4.1 产品工艺文件一般包括产品工艺技术文件(工艺规程、规范等)和产品工艺管理文件两大类。 4.1.4.2工艺文件的编制要求 4.1.4.2.1各有关专业工艺员按专业分工,对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工艺分析、合理地确定过程方法,编制产品工艺卡,零部件加工各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和产品制造管理所用的工艺管理文件。 4.1.4.2.2产品工艺设计一般按部套进行,由产品主管工艺师填写“工艺文件编制(修改)流程卡”,明确传递顺序,并依次作业,其中涉及到的技术接口问题,由主管工艺师进行衔接和沟通。 4.1.4.2.3工艺规程分为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的一般过程,关键过程和具有“A”类质量特性的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二种形式,即工艺过程卡、作业指导书。 4.1.4.2.4对于具有“A、B”类质量特性的关键过程,在工艺设计时应规定本过程控制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采用的相应措施,并以“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表”的形式给予规定。 4.1.4.2.5在工艺设计时,各专业工艺员应根据加工过程需要提出工装设计项目,并按《工装设计任务书填写规则》要求编制工装设计任务书。 4.1.4.2.6新产品试制和定型产品工艺文件均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的要求,能正确指导生产。 4.1.4.3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制 4.1.4.3.1零、部件加工一般均应编写工艺过程卡;对其中的关键过程的工艺内容应细化,质量要求要明确;对具有“A”类质量特殊性的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设计、编制按4.7特殊过程控制的相关条款执行. 4.1.4.3.2产品工艺规程具体编制时,按《产品工艺规程编制规定》执行。 4.1.4.4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应在编制工艺规程的同时,为满足过程控制方法的要求,组织工艺人员按《产品工装设计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工装设计。

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作业控制制度 一、销售部依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下达《生产制造单》至生产车间。 二、技术部负责编制《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各工序操作员严格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改《作业指导书》时,则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改。 三、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生产设备控制制度》执行。 四、品管部负责跟进每一工序工艺执行情况,当发现有违反工艺操作或不规范操作时,应予以纠正。 五、品管部负责对每一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负责对工序产品的放行。 六、对有技能培训要求的工序,应组织此类工序人员的培训、考核。只有经培训及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定员定岗,品管部负责本工序人员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当发现人员质量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其作业,并提出人员培训申请,实施培训事宜。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新岗位技能时,则对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应由具备资格的操作者完成,且定员定岗。 八、附相关文件: 《作业指导书》 《产品工艺流程图》 《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记录(生产前)》 《批生产记录(生产中)》 《工艺流程图》 《配料操作规程》 《灌装/包装操作规程》

洗发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测试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秤料规程: 1、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75℃,然后关闭加热管。 3、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化、杀菌。 4、将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30---5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半成品离心,30分钟/2000转,,无油水分离现象,才合格。 3、泡沫测试在50以上,才合格。 4、粘度测试在7000以上,才合格。 5、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6、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7、细菌检验,培养48 n±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8、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洗发液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洗发液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范围 确定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是否符合GB/T19001—2008、GJB9001A——2001要求。 验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持、实施和改进。 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条文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的修改(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的版本适用本标准。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JB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DZLz00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DZLz017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 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3.2总经理负责聘任具备任职资格的内审员。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策划和组织内部审核,并指定审核组组长。 3.4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 3.5 内审员负责编制检查表,并实施内部审核。 3.6 受审核部门负责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 3.7 审核组负责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 程序及要求 4.1 审核计划 技术质量部每年年底编制下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4.1.1 审核形式 采用集中式审核或滚动式审核。 集中式审核:在规定的时间(连续、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审核。 滚动式审核:逐月按部门、过程审核,半年或一年覆盖所有部门及过程一次或多次。 4.1.2审核频次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连续两次的质量审核间隔不超过12个月。下列情况可增加安排审核: a)外部审核之前; b)机构或过程发生重大变化时; c)顾客投诉或产品有重大质量问题时。 4.1.3 审核准则 a)GB/T19001—2008、GJB9001A—2001等标准。 b)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4.1.4审核范围 锻件、精铸件、铝合金铸件 4.2 审核准备 4.2.1审核组的组成 按照审核计划的安排,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人员,组成审核组。成员可聘技术专家,也可邀请顾客代表参加。 在审核活动中,审核员不审核与自己有直接责任关系的工作。 4.2.2 审核实施计划 a)审核组长根据年度审核计划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b)审核日程安排确定后,提前3天通知被审核单位,受审核方确定陪同人员。 c)审核员根据《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编制《审核检查单》(质表38)。 4.4 审核的实施 4.4.1 首次会议: 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人员有:公司领导、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审核组的全

汽车生产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汽车生产工艺设计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汽车产品生产准备和现场生产工艺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工艺过程设计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4.职责 4.1 样品试制指令由研发中心下达,小批量试生产指令由生产管理办公室下达; 4.2研发中心负责提供设计开发的产品设计文件(如三维数模、图纸等); 4.3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工艺方案设计和工艺验证,并进行评审。 5、工作程序 5.1生产准备立项 5.1.1 生产准备立项后,生产管理办公室下达“生产准备通知单”。 5.2 工艺方案确定 5.2.1 根据“生产准备通知单”,研发中心将批准后的产品设计文件提交给技术部; 5.2.2技术部根据研发中心提供的产品设计技术文件组织涂装车间、焊装车间、组织车间进行工艺方案设计。 5.2.3技术总监负责组织三大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所编制的工艺方案进行论证并确定工艺方案。 5.3生产技术准备 5.3.1焊装车间根据批准的工艺方案组织编制焊装试制工艺卡和(关键/特殊工序)焊装作业指导书,并报技术部审批。 5.3.2涂装车间根据批准的工艺方案组织编制涂装试制工艺卡和(关键/特殊工序)涂装作业

指导书,并报技术部审批。 5.3.3总装车间根据批准的工艺方案组织编制总装试制工艺卡和(关键/特殊工序)总装作业指导书,并报技术部审批。 5.3.4质检部根据批准的焊装试制工艺卡和涂装试制工艺卡和产品设计技术文件,编制焊装和涂装关键特殊工序检验卡、焊装白车身检验卡、涂装车间涂装车身检验卡及零 部件入厂检验卡,报技术部审定。 5.3.5品检部根据批准的产品设计技术文件及总装工艺卡,编制总装及成车随车检验卡,报技术部审定。 5.4 工艺装备准备 5.4.1 根据审定的生产准备技术文件,基设部编制工艺装备汇总表,需要时提出新增设备、更新或改造设备申请报主管副总批准。 5.4.2 新增/更新/改造的工艺装备,由技术部组织设计/选型,按工艺方案组织工装设计工作,执行QP06《工装控制程序》执行。 5.5 监视测量装置准备 根据审定的生产准备技术文件,质检部组织生产车间和基设部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汇总表,需时,提出新增监视和测量装置申请报主管副总批准后执行,具体按QP18《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执行》。 5.6物资配套准备 5.6.1完成工艺设计及工艺设计评审后,由配套部和外协部按研发中心提供的产品明细进行工艺验证物资采购准备工作。 5.7工艺验证和试生产 5.7.1在生产准备项目完成物资配套条件后,由技术部按《工艺验证评审办法》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工艺验证,填写并保存相关记录。 5.7.2 根据工艺验证的结果 A、焊装车间组织完善焊装试制工艺卡和(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经技术部审核后,由技术总监批准;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QP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Q P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 序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目的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性和有效性,及时处理顾客投诉。 2.范围 适用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区域的内部审核活动。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订每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3.2 内审员具体实施内部审核及纠正措施的跟踪检查和验证。。 3.3 各职能部门协助审核组长,配合做好内部审核工作,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4 审核结果由审核组长进行评审,并向总经理报告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4.工作程序 4.1 年度审核计划 4.1.2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f.在产品认证监督检查前。 4.2 审核准备 4.2.2 内审员要经过培训、考核获得资格并经总经理任命后方可参加内部审核工作,内审员所审核的范围应与其工作无直接责任关系。 4.2.4 内部审核计划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b.审核依据: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等; c.内部审核工作的安排; d.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e.被审核部门所涉及到体系要素; f.顾客投诉。 g.认证标志的使用情况; 4.3审核实施 4.3.1 首次会议 4.3.2 现场审核 a.审核员使用编制好的《内部审核检查表》,用它作为审核工具,审核采用的 主要方法是抽样检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做到客观公正; b.审核员根据《内部审核检查表》作好记录,通过交谈、查问文件、检查现 场、收集证据、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记录不符合项事实,并提请受审核科室负责人注意,得到其确认; c.审核员根据现场记录的不合格事实,写出《不符合项报告》。 4.3.3 末次会议 a.参加人员:领导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与会者签到。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项报告,报告审核结论,提出完成纠 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阶段和程序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阶段和程序 一、决策阶段 是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必要的先行试验,作出开发决策的工作阶段。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初期工作,对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包含下列程序。 (一)市场调查和预测 内容包括: 国外市场有无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 1、国内外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技术水平对比; 2、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价格及市场竞争能力等; 3、顾客对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使用意见和对新产品的要求; 4、提出新产品市场预测报告。 (二)技术调查 内容包括: 1. 国内外技术方针策略; 2. 过内外现有的技术现状,产品水平和发展趋势; 3. 专利情况及有关最新科研成果采用情况; 4. 功能分析; 5. 经济效果初步分析; 6. 对同类产品质量信息的分析、归纳; 7. 同类企业与本企业的现有技术条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特点; 8. 新产品的设想,包括产品性能(如环境条件、使用条件、有关标准、法规、可靠性、外观等),安装布局应执行的标准或法规等; 9. 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关键,根据需要提出攻关课题及检验大纲。 (三)先行试验 根据先行试验大纲进行先行试验,并写出先行试验报告。 (四)可行性分析 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的可行性分析,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其内容: 1. 分析确定产品的总体方案; 2. 分析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含功能参数; 3. 提出攻关项目并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 4. 技术可行性(包括先行试验情况,技术先进性,结构,零部件的继承性分析); 5. 产品经济寿命期分析; 6. 分析提出产品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 7. 企业生产能力分析; 8. 经济效果分析: (1)产品成本预测; (2)产品利润预测。 (五)开发决策 1.对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技术文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报告及开发项目建议书一类文件。 开发项目建议书内容: (1)新产品开发项目(顾客需要、目标预期效果);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 审核质量体系涉及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为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进行的内部质量体系(包括公司内部GSP体系以及流程执行,以下同)审核。 3.职责 3.1最高管理者批准《年度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内部审核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并审核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 3.3企管办负责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并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3.4内审组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 3.5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审核频次与方式 4.1.1本公司每年对质量体系涉及的各部门进行至少一次常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关于GSP体系的内审按照GSP的相关规定进行,流程执行的内审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

4.1.2当有以下情况发生,企管办(GSP内审为质管部)判断必要时,经管理者代表认可,最高管理者批准可适当增加审核次数。A)发生产品的提供过程有重大问题,或客户有重大投诉。 B)公司组织机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较大改变。 C)质量体系初建或有重大改变或即将进行第二方或第三方的审核。4.1.3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以集中或滚动的方式进行,每年应确保质量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及其条款至少覆盖一遍。 4.2年度审核计划 4.2.1企管办于每年第一季度制定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填写《年度内审计划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4.2.2《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表》的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 B)审核的时间(月份)安排 C)审核的频次 D)受审核部门 4.2.3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3 审核准备 4.3.1由管理者代表根据受审核部门及审核内容在审核前二周任命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的合适人员担任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审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39542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Q/ZLG01.09-2017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使其按照规定的流程有序的开展工作,确保达到预期的设计开发目的及用途,特制订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相关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 职责 3.1总经理 1)负责《项目立项申请表》、《项目书》及《预算书》的批准。 2)负责《特殊过程申请单》的批准。 3.2技术副总 1)负责参加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外部认证、检查、审查等活动。 2)负责参加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内部评审、验证、确认、验收等活动。 3)负责所有技术文件、技术图纸、设计资料的批准。 3.3研发总监 1)负责设计和开发项目的正式提出。 2)负责项目负责人的选定。 3)负责项目开发的整体统筹与规划。 4)负责项目开发阶段成果的验证、审核等工作。 5)负责项目开发过程中人员的配备及调整。 6)负责项目开发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提供及进度的掌控。 3.4系统集成开发小组/仪器仪表开发小组/软件开发小组 1)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技术实现及改进。 2)负责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技术图纸的设计、编制。 2017年6月1日发布 2017年6月1日实施

3)负责项目申报、备案、认证及技术文件的设计、编制。 4)负责产品样机试制及试制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5)负责新产品小批量试生产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和技术对接工作。 3.5 产品中心 1)负责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原材料、工具、设备等采购工作。 2)负责原材料的入厂检验、过程部件的检验、成品的检验等。 3)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装配、调试、老化、包装等相关工作。 4)负责各过程中记录的填写与保存,便于追溯及检查。 5)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对接、协调、配合工作。 6)负责将采购、制造、检验等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完善改进。 3.6 项目评审组 1)主要成员:技术副总、研发总监、研发项目小组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制造部负责人、采供部负责人、质检部负责人、销售中心负责人、运营中心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 2)以上评审组成员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选择。 3)项目负责人与部门总监可为同一人。 要求:所有与设计开发相关的工作,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所有与设计开发过程相关的流程均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 4 过程管理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设计和开发策划主要有:前期调研、确定立项、设计和开发过程参与人员接口控制以及相关方特殊要求等。 4.1.1 前期调研 4.1.1.1 提出 项目的设计开发理念可以是公司任何人,以任意形式提出(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至研发总监处,由研发总监综合考量后正式提出;若为公司决定开发的产品项目,则不需反馈至研发总监处,直接进行市场调研。 4.1.1.2 讨论 研发总监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讨论、评审,确定此项目是否可行。若可行则执行下一步的市场调研,若不可行则此项目就此结束。

IT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 IT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规定(试行) ZXG 1.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公司IT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有效监控IT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规定、标准、技术规范等的执行情况,实现IT内部控制的合规性,保证IT 内控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营造稳定、健康、有序的IT管理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与IT相关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主要针对公司层面IT系统有关的业务与管理。 2.相关部门 技术发展部、与IT业务相关的各部门。 3.职责与权限 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根据本规定对IT相关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及IT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监控、审核与评价。 技术发展部领导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并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相关部门IT系统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并按职责范围提供内控体系运行情况的信息和资料,形成书面材料向管理评审会议汇报。 内审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内审工作。 内审员负责协助内审组长完成内审工作。 受审核部门负责协助并积极配合内审工作。 4.管理内容与流程 IT内部审核

4.1.1年度审核计划编制 4.1.1.1每年第一季度,技术发展部组织人员完成《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并提交技术发展部领导批准。 4.1.1.2“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要保证全年完成涉及IT体系中的全部要素和全部活动以及所有场所与部门。“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审核的要素; 2)受审核的部门; 3)审核的时间安排; 4)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字等。 4.1.1.3在下列情况下,可追加审核或增加审核频次: 1)IT系统有关的领导层、组织结构、人员、产品与服务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IT系统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因质量问题引起顾客重大投诉时。 4.1.2审核的策划和准备 4.1.2.1指定内审组长并组成内审组 1)每次审核前由技术发展部领导指定内审组长和内审员,组成内审组; 2)内审组成员在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等资格方面应符合内审要求,应经过相应的培训,熟悉IT内控体系文件,办事公道,并得到被审核部门的认可; 3)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内审组成员应与被审核的部门无直接责任,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4.1.2.2制订《IT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设计控制程序

XXX电器有限公司 LQ/QP007-2009 设计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产品设计符合客户和法规要求,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从设计立项到设计输出全过程的经管。 3、术语和定义 手板样机:手板就是公司设计图纸完成后,产品在不通过开模(不通过批量生产的手段)情况下,通过其他加工方法,制作成能体现设计意图的样机。 4、流程

5、执行方式 5.1、市场调查 5.1.1、外贸部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应积极收集和了解用户对公司产品的评价,尤其是各类改善建议,同时也包括对市场消费习惯的了解; 5.1.2、技术部协同外贸部进行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5.1.3、市场需求调查应形成需求分析报告,报告应提报外贸部部长。

5.2、开发建议 5.2.1、外贸部和技术部评估认为有市场价值的新产品需求,应填写《新品开发建议书》LQ/QP007-01报总经理; 5.2.2、新品开发建议应有市场需求分析及开发周期与成本分析,注明产品的具体要求:产品安全要求、功能要求及目标客户的特殊要求。 5.3、可行性评估 5.3.1、可行性评估由总经理主持,总经理认为必要时要求相关人员参与评估; 5.3.2、评估可行时,由总经理批转技术部组织产品开发; 5.3.3、评估结果记录在《新品开发建议书》LQ/QP007-01上。 5.4、设计策划 技术部接到经批准的《新品开发建议书》LQ/QP007-01后,应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策划,设计策划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5.4.1、确定工程组成员,组长一般由主设计师兼任,成员可以包括生产经管人员、采购人员、模具工程师、品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及业务员,适用时可以邀请供应商参与; 5.4.2、确定《新品开发计划》LQ/QP007-02,计划应确定开发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完成期限,明确工程组各成员的分工及接口,计划还应对个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工作做好安排。 5.4.3、对于客户提供样品的开发,或其他不需进行外形设计的开发任务则直接转入5.9结构设计阶段。5.5、外形图设计 外形设计人员应根据开发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的要求设计产品二/三维造型图。 5.6、外形图纸审核 工程组长应对外型图纸(含计算机模拟图)进行审核,确认是否需要改进及改进的要求; 图纸审核情况应在图纸上予以记录,必要时可另行制作审核记录作为图纸的附件; 需要制作模型才能确认外观的产品,由图纸审核人开具模型制作单,通知相关单位制作。 不需制作模型的外观设计直接转入5.8节。 5.7、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单位应按外形图纸加工模型,技术部应与模型商签署模型承制协议,协议应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5.8、外形确认 新产品外形由技术部组织外贸部和相关单位,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评审确认,确认情况应予以记录。 5.9、结构设计 产品外形确认后,由结构设计师展开产品结构图纸设计。 5.10、结构设计图纸审核 每一分结构设计图纸均应由工程组长予以审核,以及时发现改进的机会,审核情况应记录在图纸上,必要时另附说明。 图纸审核通过,在需要(开发计划中规定)时,由工程组长开具《手板制作通知书》LQ/QP007-03通知相关单位。 5.11、手板样制作 手板制作单位,接到通知和图纸后应按照要求及时执行手板样机的制作,结构设计师应对制作情况进行跟踪和提供支持。 5.12、结构设计评审 手板样机/件由工程组长组织技术、品质和制造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情况应在图纸和《手板制作单上予以记录,必要时另附说明。 5.13、失效模式分析 可行时,工程组长应组织技术、品质、制造等单位人员对产品进行失效模式分析(DFMEA),填制《Dfmea 分析表》LQ/QP007-04; 结构设计师应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改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