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1.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三个构成因素之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

2. 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

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要在体能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教练员也应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使运动员减少对训练的枯燥和无味感。

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1.身体形态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1一定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2.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2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3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4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1.简述力量素质的分类?答:力量素质分类: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2.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最大力量评定:在评定伸肌最大力量时,还有重视对屈肌最大力量的评定;既要重视对局部主要环节的最大力量的评定,又要重视对整体最大用力效果的评定,后者对运动成绩有更大的影响。2.最大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如何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具体说明举例)(1)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A负荷强度: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第一,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如对少儿训练,先是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度。第二,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B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两次。C组间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越长。此外,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局部肌肉参与工作,间歇时间可短些,参与工作的肌肉越多,间歇时间也应越长。(2)其他方法负荷的确定:第一,大强度法:按大强度法训练时,要求逐渐达到用力的极限,以后继续用中上强度训练,直到对这种刺激产生劣性的反应为止。负荷强度:85%以上;负荷数量:每组一般做1-3次,安排6-10组;间歇时间:由于训练强度大,体能消耗较多,休息时间可长一些(3分钟左右)。第二,极限强度法:极限强度法的突出特点是负荷强度达到极限值。负荷强度:先采用接近本人的最大强度进行练习,然后递增。以抓举为例,暂定第一阶段训练强度为100公斤,经过一个阶段训练以后当运动员对此强度已经适应,并能用该强度连续举起两次时,便可增加重量,如增加到102.5公斤,便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训练,这样增加强度,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使力量素质得到发展。负荷数量: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练习组数均很少;组间间歇时间:组间间歇时间相对要长一些。第三,极限次数法:极限次数法是以某一个强度达到极限练习次数的训练方法;训练强度不大,要求每组的重复次数达到极限次数,直到不能再做为止。第四,静力练习法:静力练习法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有较好的作用。负荷强度:负荷强度可略大一些;练习的持续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负荷强度为40%-50%时,持续时间可为15-20秒;负荷强度为60%-70%时,持续时间可为6-10秒;负荷强度为80%-90%时,持续时间可为4-6秒;负荷强度为95%以上时,持续时间可为2-3秒;练习组数:不宜太多;间歇时间:相对长一些,以利于运动员

的恢复。

3.快速力量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快速力量的评定:快速力量指数=力量的极值/达到力量极值的时间。2快速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快度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从30%-100%都可。很多情况下采取不负重的练习方法,如各种单双脚跳,蛙跳,跳深等下肢练习。这些超等长练习由于速度快,其实际负荷是相当大的。也可以体重为依据确定负荷强度,半蹲练习为体重的50%;深蹲练习为体重的30-40%;负荷数量:负荷的次数和组数的确定,应以不降低练习的速度为原则。负荷数量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则重复次数少;负荷重量小,则重复次数多,一般每组练习重复次数为1-5次。练习的组数应以不降低每次练习的速度及不减少重复次数为原则,组数也不宜安排过多。由于此类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很高,因此,练习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通常在15-20分钟之间;间歇时间:一方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运动员兴奋性明显降低,同时考虑到运动员的恢复能力,一般安排1-3分钟为宜。休息时应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手段,一方面促进恢复,另一方面保持神经系统良好的兴奋状态。

4.爆发力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爆发力的评定:爆发力指数=最大力量/用力时间2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有时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也有时不负重,仅克服自身体重练习。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应注意并不是练习重复次数与组数越多越好。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量度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高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间歇时间:间歇时间应以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也不宜过长,否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下降,不利于下一组的训练。具体的间歇时间与工作量大小、运动员恢复能力有关,一般的说,可安排1-3分钟或3-5分钟。间歇时刻做一些放松的小强度练习,以有利于强化恢复过程,使必要的休息时间缩短

5.相对力量的评定与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相对力量的评定:运动员的体重去除最大力量便可以计算出该运动员的相对力量。2相对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强度都是大的。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体重得到控制

6.力量耐力的评定与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力量耐力的评定:力量耐力指数=练习阻力*重复次数。2力量耐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肌肉的力量耐力,一般采用25%-40%

的负荷强度。负荷数量:发展肌肉耐力练习的重复次数最为重要,一般要求多次重复,甚至达到极限。具体次数因负荷强度不同而异。重复组数视运动员而定,一般组数不宜过多。企图用组数去弥补练习的重复次数不足,是不会收到良好训练效果的。间歇时间:可以从30秒到90秒或更多,这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多少。若用心率控制间歇时间,可在心率恢复到110-120次/分

7.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03简)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包括: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2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立性等长收缩训练。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但是由于肌肉紧张,血管封闭,肌肉中血液循环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暂时终端,因而工作不能持久。3等动收缩训练。等动力量训练再特质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和等张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4超等长收缩训练。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5循环训练法。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

8.试述发展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1、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哑铃等训练器械。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立作用发展力量素质。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响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时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上海事故的发生。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由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I力量得到发展。7、电刺激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点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电流是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一)注意不同肌群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二)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要根据完成训练任务的需要,正确的选择有效

的训练手段,规范并明确正确的动作要求。(三)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1、在一个训练阶段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的提高负荷量度。2、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3、在每组重复练习中,注意组间的休息。一般来讲,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组间休息要长些。4、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四)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力量训练的效应。进行爆发力训练对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更高。(五)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1、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2、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儿少不可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3、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

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1.简述速度素质及其分类?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映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映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2.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1)反应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通过训练可使运动员注意力潜在的反应速度能力表现出来并稳定下来。(2)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3)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二(1)信号刺激法。(2)运动感觉法。(3)移动目标练习。(4)选择性练习。

3.动作速度的评定:因为动作速度寓于某一个技术动作之中,如抓举的动作速度、跳跃起跳的动作速度、游泳转身的动作速度等等,所以动作速度的测量是与技术参数测定联系在一起的,如测出手速度、起跳速度、角速度等。此外,通过连续多次完成同一动作,亦可求出平均的动作速度。

4.动作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1)提高动作速度应与掌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3)在使用反复做某一个规定动作为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时,应合理地变换练习的速度。(4)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5)练习与练习之间的间歇是由练习的强度所决定的,练习强度大,需要的间歇时间就应长些。

5.发展提高动作速度的常用的方法和手段:(1)利用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2)

减少外界自然条件的阻力。(3)利用动作加速度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4)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5)缩小完成练习的空间和时间界限。

6.提高移动速度的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1)发展最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应以使每次练习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谢的主要供能途径,一般讲应保持在20秒内。多采用85%—95%的负荷强度,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应过多,以免训练强度下降。确定间歇时间长短,应能使运动员机体相对得到较充分的恢复,以保证下一次练习。休息时,可采用放松慢跑,做伸展练习。(2)各种爆发力练习。(3)高效率的专门性练习。如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等。(4)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如斜坡跑和骑固定自行车等。

7.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1)速度素质训练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如对短跑运动员的反映速度训练,应着重提高他们听觉的反应能力,对足球运动员则应着重提高视觉的反应能力。2)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在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3)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用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速度障碍。产生速度障碍的客观原因是,由于技能动力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要能量的提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也更大。产生速度障碍的主观原因是: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负荷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予以克服。4)儿少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1、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反应速度:6~12岁反应速度提高幅度较大,9~12岁提高的更为显著。跑的速度(移动速度):7~12岁男女孩跑的最高速度的差别不大,到13岁以后,男孩逐渐超过女孩。2、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儿少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1.简述耐力素质及其分类?耐力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许多项目的运动径赛都要坚持较长或很长的时间。运动员要在竞赛全过程保持特定的也难懂强度,或动作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就必须具备能与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加深的疲劳作斗争的能力。对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来说,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主导的作用;对其他项目来说,良好的耐力素质则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克服在训

练和比赛中出现疲劳,承受更大的训练负荷,提高训练效果,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2)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它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又分为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和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依耐力素质对专项的影响,耐力素质又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耐力,具体地讲是指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的耐力。

2.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答:(一)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耐力训练中要十分注意呼吸问题。机体是通过提高呼吸频率和加深呼吸深度来吸取氧气的,高水平运动员则主要以加大呼吸的深度来改善对体内氧气的供给。(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耐力训练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意志坚强者比意志薄弱者耐力表现好得多,在耐力素质训练中必须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三)少儿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1、掌握二少耐力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一般地讲,女孩9岁时,耐力提高的速度较快;12岁时,耐力再次提高,当她们进入性成熟后第二年耐力水平将逐年下降。到15—16岁时,耐力水平下降得最多。男孩在10岁、13岁和16岁时,耐力素质又大幅度的提高。(2)二少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过早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严重地影响到她们的循环系统未来的供能水平。(3)二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只局限于长跑的练习,可选用活动性游戏、球类运动、骑自行车、滑冰等。(4)二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此外还可用发特莱克的变速跑等。

3.柔韧训练的方法及其基本要求?柔韧训练的方法:柔韧训练方法一般采用拉伸法,分为动力拉伸法和静立拉伸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又都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动力拉伸: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地拉长的练习方法。静力拉伸练习时,先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在训练中,常常把这两种发发结合起来,即在做拉伸练习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柔韧训练的基本要求:1、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不仅可以避免或消除两者之间不良转移,而且有助于两种素质的协调发展。2、注意柔韧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肌肉的状态,影响肌肉的伸展能力。当外界温度在18摄氏度时

有利于柔韧性的表现。3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柔韧性发展快,易见效,可是消失也快,停止训练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消失,因此,柔韧性训练要保持经常。4、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5、儿少柔韧性训练的注意事项:1、发展少儿柔韧性训练较为容易。一般地说,要抓紧7岁以前进行柔韧性练习,力争在12岁之前使柔韧性得到较好的发展。2、少儿肉柔韧性练习,应多用‘缓慢式’和‘主动’活动。3、少年在13—16岁之间生长发育较快但柔韧性下降。因此要防止过分扭转肌肉骨骼的活动,16岁以后可逐渐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1.灵敏素质的分类:灵敏素质可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类。一般灵敏素质:指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专门灵敏素质:指根据各专项所需要的,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以及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2.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一)让运动员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二)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三)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四)各种改变方向的追逐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复杂应答的游戏等。

3.灵敏训练的基本要求:1灵敏素质要从儿少开始训练。2灵敏训练的安排,一般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时进行,采用各种手段,清除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或紧张状态,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 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 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 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 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 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 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 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 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 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 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 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增加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组数或加大负荷重量,由徒手练习变为有器械的负荷练习,动作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等。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配合呼吸,强调注意力集中。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核心力量的训练从核心力量的法力部位来说,可分为前部、 侧部和后部;按参加人数可分为单人、两人和多人练习;按球数可分为一球、两球和多球练习;按动作难度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还可根据练习中有无器械分为有器械和无器械等。这些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体育考试健美操题目及答案

判断题: 1、健美操和健身见面是属于同一门性质的课程。错 2、竞技健美操比赛中,场地的标记带为6厘米,是场地的一部分。错 3、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共有五个级别。错 4、健美操锻炼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对 5、观赏健身健美操主要从编排和完成两方面去审视和评价。对 6、世界健美锦标赛每三年举办一次。错 7、健美操锻炼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健美操锻炼中所承受的生理运动负荷及生理运动负荷 的总称。对 8、虽然健美的锻炼内容形式丰富多彩,但每一种大众有氧操练习均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 容:热身伸展、基本有氧操、垫上运动、放松整理。对 9、健身健美操是一种无氧运动,也称无氧健美操。错 10、瑜伽是美国的一种传统健身法,它指的是精神与肉体相结合的运动。错 11、水中健美操充分利用了水的阻力和浮力,锻炼人的身体和塑造美的形体。对 12、在健美操锻炼前,先进行一些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再进行健美操技术练习。错 13、健美操是把音乐、舞蹈和身体锻炼融为一体,是即健身又健心的新型体育活动。对 14、在竞技健美操比赛中,要求女运动员不允许穿两件套服装,头发必须固定的头上,可以 化淡妆。对 15、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二级的规定动作是入门课程,是以学习和掌握健美操最基本的简单 原地步伐动作为主。错 16、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是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9月颁布的。错 17、健美操编排的难度、新颖度、技巧展现和动作的健、力、美,是评价健美操运动员水平 高低的重要标准。对 18、低冲击力步伐动作是指在做动作是一脚着地,另一脚离地的动作。对 19、地冲击力动作主要有踏步类、点地类、迈步类和抬腿类4种类型。对 20、练习健美操后进行整理活动,主要是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加 速各功能的恢复,以消除疲劳。对 21、发展健美操运动员最大力量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肌肉协调能力改善和提高,二是通过 增大肌肉体积来实现。对 22、力量素质是指人体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对 23、发展柔韧素质练习的基本方法包括拉里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两种方法。对 24、柔韧练习本身就是由不适应到适应逐步提高的过程,停止训练柔韧效果就会消退。对 25、开合跳的动作描述就是由并腿跳起,分腿落地,再由分腿跳起,并腿落地。对 26、公布类动作属于高冲击力动作。错 27、我国健美操协会是1987年7月6日在北京成立的。错 28、高冲击力动作是指双脚离开地面的动作。对 29、大学生制定健美操锻炼计划每周应安排4次,每次锻炼时间为半小时。错 30、健身健美操最佳的运动强度标准是人体运动最高心率的85%。错 31、吸腿类动作属于高冲击力动作。对 32、参加国际提炼竞技健美操比赛运动员的年龄,必须是参赛当年为18周岁的运动员。对 33、竞技健美操比赛共有六个项目。错 34、常用的健美操手型有掌型、拳型、和五指张开性。对 35、健美操的身体姿态是根据现代人的人体和行为美的标准而建立的。对 36、健美操强调动作的力度和幅度,长期锻炼能提高人的力量和柔软素质。对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能训练实施方法

体能训练实施方法 一、准备活动 1、全身性准备活动:绕操场慢跑1圈,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如环境温度较低,可适当多跑几圈,延长一点时间。 2、局部性准备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主要有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臀部运动、伸展运动、压腿运动、关节运动。 二、三种体能训练方案 以下三种体能训练方案各队每周进行一种,轮流进行。 (一)3000米跑 (二)俯卧撑、仰卧起坐、单腿深蹲起立 (三)引体向上、臂撑上、卷身上 三、整理活动 (一)全身性整理活动 3000米或5000米跑之后,不能立即停下来,必须紧接着进行慢跑2-3分钟,并调整呼吸,再过渡到走,最后停下,进行局部放松活动。 (二)局部放松活动 局部性放松活动就是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使参与剧烈运动的发硬肌肉(骨骼肌)韧带得以放松的过程。按摩放松是局部性整理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预防肌肉、韧带变性,改善肌肉质量,取得训练效果得的关键环节之一。 1、按摩基本手法:主要有摩擦、揉、揉捏、揉搓、拍打或扣击、(主动与被动的)抖动、轻踩牵拉(如踢腿、持续前压腿、持续体前屈等)以及穴位按压。 减肥:::::方法一:1000页32K大书,压在腹部,做类似仰卧起坐的动作,动作要领是,在腰一离开垫子,就身体放下,再重复这样的动作,开始时每组大概30个,一天做2组,适应以后,每组做到起不了身(精疲力尽),每天做2-3组,持续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腹部就塑形了~ 经亲身实践,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坚持锻炼,会有反弹…… 方法二:坐在床沿上,只坐到一点点。手抓住床沿,上身挺直。双腿并拢,成坐着的姿势。

利用腹部的力量把脚抬起来,最好能让大腿贴到腹部。但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做到,慢慢就好了。 这个很减的,10几天后腹部很平坦的。但是刚刚做得时候腹部酸痛,习惯就好了。 方法三:平躺在床上,双腿并拢慢慢抬起,到与上半身成90度,慢慢放下,其中在45度和90度的时候分别停留30秒。重复。 星期一 ★6:30 -(1)慢跑2500~4000m(有氧训练,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强耐力)(2)拉伸活动(提高柔韧性,加速体能恢复) ★17:30-(1)力量训练(训练前充分热身)-俯卧撑15个/组×3组引体向上视个人能力(上肢)仰卧起坐20个/组×3组(腹肌)双腿蹲伸10个/组×2组(下肢)俯卧挺身15个/组×2组(背肌)跳台阶20个/组×2组(下肢爆发力)力量练习结束后注意拉伸 星期二 ★休息也可以安排喜爱的体育活动(强度不要太大) 星期三 ★重复星期一训练内容 星期四 ★17:30 (1)无氧训练(运动前充分热身):30m加速跑×2组+50m加速跑×2组+100m 加速跑×2组+200m短跑×3组 (2)有氧训练:慢跑2000m (3)运动结束后放松并拉伸肌肉 星期五 ★安排喜爱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 星期六 ★17:30-(1)力量训练(训练前充分热身)-俯卧撑15个/组×3组引体向上视个人能力(上肢)仰卧起坐20个/组×3组(腹肌)双腿蹲伸10个/组×2组(下肢)俯卧挺身15个/组×2组(背肌)跳台阶20个/组×2组(下肢爆发力)力量练习结束后注意拉伸 星期日 ★充分休息不要进行过于剧烈活动,充分恢复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意思? 有具体要求可以提出来 该计划休息与锻炼交替、各种练习内容、方法、手段交替有助于防止局部过度疲劳导致运动伤病 1.每次坚持45-60分钟力量训练,像哑铃啊杠铃啊仰卧起坐什么的,(之前最好能慢跑15分钟左右稍微伸展运动)还有每天跑步30分钟! 2.刚开始的时候别太猛,轻一点,缓一点,别和别人比,因为开始的承受能力有限,2-3次适应(开始可以隔天做)之后再加大强度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他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通过项群训练理论这一新的层次把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原有的两个层次紧密地联接了起来。 对众多的竞技项目予以科学的分类,是构筑项群体系,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重要先决条件。田麦久等于1983年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中的适用范畴和应用价值,选择了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以及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这样三个主要分类标准,建立了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而且在各个体系中所划分的项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技术动作都属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又都是通过裁判员给分的方式而评定其运动成绩的高低的。椐此又选定了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为首要的分类标准,将以奥运会项目为主的众多竞技项目分为八个项群,并进而对各项群的训练理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于1998年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体能主导类项群 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

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快速力量想项群 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速度性项群 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耐力性项群 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及铁人三项等项目。 技能主导类项群 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运动训练学研究生考试真题

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初试试题 100分 (A卷)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机体在运动时,协同工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竞技能力补偿效应的定义 3简述战术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4简述导致“高原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5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之间的不同 6过度训练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7简述竞技状态的含义以及良好竞技状态的特征 8简述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请回答周期训练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并说明如何处理好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调节与预定的竞赛日程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应如何组织按专项方向要求的早期基础训练?试任选一个运动项目,谈谈基础训练的主要任务、基础内容和负荷特征。 三方法应用题(20分) 试分析影响射击、乒乓球两个项目运动员参加比赛结果(名次及竞技水平)的决定因素的异同点。 100分 (B卷)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机体在运动时,协同工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 3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之间的不同之处 4简述常用的战术训练方法 5简述“金字塔”式力量训练法的含义 6简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7简述运动员选材应考虑的因素 8简述专项训练的含义及内容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回答适宜负荷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并说明如何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2你认为应如何组织按专项方向要求的早期基础训练?试任选一个运动项目,谈谈基础训练的主要任务、基础内容和负荷特征。 三方法应用题 试分析影响体操柔道两个项目运动员参加比赛结果(名次及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的异同点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体能训练的方法

: 一、耐力训练 1、xx: 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2、负重xx: 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二、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 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 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 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 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三、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 xx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 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 一、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操。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二、力量训练最好由身体训练教练安排和辅导。 如自己进行训练,最好每周进行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种: 负重蹲起,提铃,抓举。总之,这几项练习的成绩越高,你的弹跳力就越好。 至于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切不可乱来。

(完整版)东华大学旱地冰球题库

旱地冰球题库 一、判断题 1、旱地冰球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T 2、旱地冰球比赛时挥杆不得高于肩部。F 3、旱地冰球射门时一定要用很大力气才能进球。F 4、旱地冰球也称之为“富(福)乐球”,“地面球”,“曲棍球”。F 5、旱地冰球比赛中除守门员外的队员也可用手接触球。F 6、旱地冰球比赛中球杆不可用来击打对方球员球杆或触碰对方队员身体。T 7、旱地冰球运动运动量大,要求参与者体能非常好。F 8、最早用塑料球杆进行的比赛就是 Floorball。F 9、目前 IFF 最重要的赛事是世界旱地冰球男子锦标赛和世界旱地冰球女子锦标赛。T 10、2009 年 9 月旱地冰球运动正式进入东华大学的体育课教学序列。T 11、旱地冰球这个项目一定要在木板地面上进行的。F 12、旱地冰球的比赛,必须是 6 VS 6 人才能进行的。F 13、旱地冰球比赛是个人项目,不需要团队精神。F 14、旱地冰球比赛可以根据人数和场地的状况灵活安排出场队员人数和比赛时间。T 15、旱地冰球比赛可以安排男、女生同场竞技。T 16、旱地冰球正式比赛场地大小是 40 m×20m。T 17、旱地冰球正式比赛时间是 20 分钟×3 节。T 18、旱地冰球的球杆长短随意,没有具体规定。F 19、旱地冰球的用球没有规定,使用各种球或橡胶圆盘(冰球)的都可以。F 20、旱地冰球正式比赛时守门员必须带面罩。T 21、旱地冰球正式比赛时守门员必须带手套。F 22、旱地冰球比赛时守门员也可以被替换。T 23、旱地冰球正式比赛时守门员在场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手拿球。F 24、旱地冰球比赛过程中可以不用守门员上场。T 25、比赛时任何队员都不可以用手接球。F 26、旱地冰球正规的比赛场地上只有 7 个点可以开球。F 27、旱地冰球比赛时可以用手推对方队员。F 28、旱地冰球正规场地的挡板高度不超过 1m。F 29、旱地冰球比赛时打到挡板外面的球谁先捡到就是谁的球权。F 30、旱地冰球比赛时可以跳起来击球。F 31、旱地冰球击球时必须在膝盖以下的空间。T 32、传球后球杆随挥的高度不能超过膝盖。T 33、射门时球杆随挥的高度不能超过腰部。T 34、防守队员可以躺在地上阻挡对方射门。F 35、防守队员可以坐在地上阻挡对方射门。F 36、防守队员可以三点蹲在地上阻挡对方射门。T 37、队员不可以把球踢给队友。F 38、队员不可以用脚射门。T 39、队员可以用脚停球后再用球杆传球或射门。T 40、比赛中队员可以不经裁判允许随意换人。T 41、旱地冰球的英文拼写是 Floorhockey。F 42、抢断球时可以用球杆抬起对方的球杆。F 43、抢断球时可以用球杆压住对方的球杆。F 44、抢断球时球杆可以从对方的两腿之间伸进去抢球。F 45、抢断球时不可以先用球杆击打对方的球杆后抢球。T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体能训练试题库

体能训练试题库

《体能训练学》试题库 1.影响有氧耐力因素是什么? 答:氧运输系统的功能水平;骨骼肌的氧利用;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能量供应;年龄与性别;能量利用效率。 2.力量的分类有哪些,其影响因素有哪些,请详细说明神经对力量的影响。 答:(1)分类:等张肌力、等长肌力、等速肌力(2)影响因素:最大肌肉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肌肉初长度、神经因素、年龄和性别、雄性激素水平 (3) 3.速度的分类有哪些,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是什么?青少年发展速度素质的敏感期是什么时候? 答:(1)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2)影响因素:1、反射活动的复杂程度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3)反应速度敏感区介于7-11岁,动作和位移速度约9-14岁,总之,7-14岁是速度能力自然发展的敏感区。 4.什么叫柔韧,柔韧又可分为几类,影响柔韧的因素有哪些。 答:(1)柔韧性是对机体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活动方位的测度。

(2)分类:从外部运动形式分为动力性柔韧和静力性柔韧;从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表现上看分为主动柔韧性和被动柔韧性;从柔韧性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现上分上肢柔韧性、下肢柔韧性、腰部柔韧性、肩部柔韧性等。 (3)影响因素:人体柔韧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关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和肌肉、韧带组织的伸展性影响,此外还与年龄和体温等有密切的关系。 5.什么是灵敏性,影响灵敏性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评价灵敏性? 答:(1)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2)影响因素: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感觉器官的功能、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其他(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疲劳程度等) (3)评价:快速敏捷的反应速度、高度的自我操纵能力或者迅速改变身体、身体某一部位运动方向 6.请简述高原训练。 答:高原训练是一想直接或者间接利用高原缺氧对机体氧运输和代谢等功能的影响来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训练手段。能有效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提高骨骼肌的无氧代谢能力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 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 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2、练习一段,保持一段。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 保持一周的时间。3,、随着运动 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 体能在整个训练手段应力求与 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 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 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 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 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 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 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 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 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 燥。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答;单次(组)练习的 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 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 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 步。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 有哪几类?答:目标模型、检查 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1、 模式训练具有信息化特点2、 模式训练具有定量化特点。依训 练理论研究,该理论所涵盖的领 域可分哪几个层次?答:1、一 般训练理论。2、项群训练理论。 3、专项训练理论。建立训练目 标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有两点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 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 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 依据。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 重要依据有:(使得训练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每次训练活动和比 赛都围绕着目标状态的实现而 全面进行和展开。从而为在训练 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 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 供了依据为何专项竞技需要具 有特异性?答:不同的运动项目 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 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构 成运动员经济能力的体能、技 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 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 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为什么 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答:运动 员在训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 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 效应。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 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 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的 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机体对适 宜的负荷承受适应,但如若负荷 过小,不能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 反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 出现劣变反应。恢复手段有哪 些?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 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 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 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 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 气功、生理反馈等。速度素质分 哪几类?答;1、反应速度。2、 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负荷 变换训练法方法的应用特点是 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 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 指令。7、改进训练各种,使训 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 标。论述题。1.试述用重复跑 手段发展移动速度素质训练的 负荷量度。答:1、提高移动速 度由两个途径:一是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 度,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 习。1、赛跑运动员进行快速力 量训练时,不同练习内容对练习 的组数及每组重复次数有不同 的要求。如;卧推、下蹲等。2、 超等长力量练习,如立定跳远、 三级跳远等3、在训练实践中, 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 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 时当训练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 高,叫延迟性转化。如何做好中 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答: 一、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 对待。对在集训钱一直坚持系统 训练的运动员,中短期集训应被 看做是系统的全年训练的一个 组成部分。他们在集训期间的训 练计划应力求保持与员年度训 练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 待。中短期集训时间有限,因此, 应抓住短期内较有把握收到成 效。且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 方面集中加以训练。这样,不同 运动项目的中短期集训自然有 着不同的重点。试述以提高肌肉 内协调的方法发展相对力量训 练的负荷量度。答:发展相对力 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 的方法。这样既可使运动员的最 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 运动员体重的增加,从而发展运 动员的相对力量。(1)负荷强度; 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 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 强度都是大的,只是这样才能动 员更多的一点单位参与工作,也 可使肌纤维工作同步化的程度 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肌肉协调的 功能,使相对力量得到发展。(2) 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 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 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 的体重得到控制。试述运动技术 训练的基本要求。答:1、处理 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 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 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 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 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 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 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 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试 述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观原因及 克服方法.答:1、过早地片面发 展绝对速度。2、基础训练不够。 3、技术动作不合理。 4、训练手 段不合理。5、训练手段单调、 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6、负荷 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 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 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予以克服。怎样发展糖酵解无氧 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答: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功能的 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百分之 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 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百分之 80-90。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 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 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 以跑位训练手段时,其距离应控 制在300-800米之间,一般以 400米为宜。若以游泳为训练手 段时,其游程可控制在100-200 米之间。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 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有哪 些?答:1、技术训练。全队技 术训练强调提高整体攻守效能, 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2、 战术训练。由于攻守的配合速度 明显加快,快速反击战术在进攻 打法的训练中占重要位置。3、 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等素 质是身体训练的重要任务。4、 心理训练。围绕保持运动员高度 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 情绪,以及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和 得失的心理品质组织相应的训 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