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末皖江地区工艺美术教育初探

清末皖江地区工艺美术教育初探

清末皖江地区工艺美术教育初探

朱胜甲

内容提要:清末皖江地区的军事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教会学校等都开展了现代美术教育,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局限,使得清末皖江地区的学堂美术教育未入正轨,停留在初创的混乱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又明显地将美术的技能与科学、社会实业联系在一起,强调美术的社会实用功能。教授“实用之技能”。所以,工艺美术教育的特征强烈。

关键词:清末学堂工艺美术教育

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技艺的传承教育,主要以师父带徒弟的传授方式为主,这种传统师徒制的工艺美术教育方式多由师傅一人全面具体地引导教育少量的徒弟,所教授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而且也不易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仅依靠师傅个人的感悟与经验来教育徒弟、传授技艺。其弊端显而易见。

进入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对世界工业化潮流,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而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师徒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存在和延续的主要方式,也随之开始了演变。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开始发生、发展。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西方设计教育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借鉴,由于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落后性,所以呈现出杂乱无序的格局。又因缺乏设计存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因而,在短时间里难以见效且无法延续。

一、清末各种具有工艺美术性质的学堂美术教育现象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冲击着清末的中国社会。可以说,中国是被迫走上近代化的路程的。从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到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是当时觉醒的优秀中国人为寻求国家振兴而开出来的“药方”。其目的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以及学习他们培育人才的方法,加以借鉴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式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只把美术当作陶冶性情手段的狭隘观念,而把美术教育当作是富国强兵、振兴国家的措施,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出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洋务派顺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在全国各地创办了许多具有学校教育雏形的学堂。比如,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在其教学科目中除一些自然科学的科目以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工艺学堂也开设了绘图课程。著名教育家张謇在南通兴办了众多的工厂和各项教育事业,在他的工厂里

也开办了学堂教授图案设计等课程。此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在清末在教会的活动中,在教会学校的教学中,传教士拉开了向中国人普及与传播西洋美术的匣门,而此时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撞击,既不是从上而下的,也不是单向的、单一的,而是双向的,西洋美术、西洋美术教育于此时才正式给予中国人、中国美术发展以深远影响。[1]值得一提的是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开始附设的“土山弯画馆”,科目设置有水彩、铅笔画、擦笔画、木炭画、油画等。对于这一所工场中的图画馆,现在美术史书籍一般均称为“土山湾画馆”,它被视为“西洋画的摇篮”。[2]虽说是教会开办的,但其开设的课程与西方的美术教学非常接近,被称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开始.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由于日本与中国同为东方国家,很多方面都比较接近,因而,日本成为中国模仿的首要对象。而办学模式亦转向日本,甚至某些方面照搬他们的模式。从此,各种日式的师范学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比如,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这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也都设有图画手工科(班)。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优级师范分本科、选科,共设4个专业。其中史地、理化、博物、数学为选科。另一博物为本科。本科学制4年,选科学制3年,选科第一年为预科,另设图画手工专修科,学制1年。①

1904年1月(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它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完备的美术课程标准。《奏定学堂章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如下:首先将“图画”和“手工”列为加授科目,作为“随意科目”。同时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像之性情”“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习画者,当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画,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学堂章程》中第一次肯定“图画”和“手工”的地位意义重大。通过它的教学目的可知,当时美术的目的就是教“实用之技能”,工艺美术的特征强烈。

新学制颁布后,由于各地学堂竞相开设图画课,解决师资匮乏成为首要问题。1906年,学堂监督李瑞清呈准学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添设图画手工科,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以教育、图画、手工为主课,音乐、文化为副科。图画包括中西绘画及几何、投影等用器画;手工包括纸细工、黏土细工、石膏、竹、木等工艺美术。学生要通过预科文①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教育志)[Z].方志出版社.1998,4

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西方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美术教师,其中汪耒白、吕凤子、沈溪桥、姜丹书、李促乾、吴溉亭等人成了中国第一批著名的美术教育家。

根据袁世凯在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初十日(1905年3月15日)的《胪陈筹办工艺各事情形折》所述:“臣自收回天津,即创设工艺总局。由该局经营建立者四事:一曰工业学堂,学课分为四科,曰应用化学科,曰机器学科.曰制造化学科,曰意匠图绘科,分延英、日各教员授课。”②由此可见,在官办的工艺总局里也有学堂的工艺美术教育.

清末的美术教育,由于对科学和物质文化的追求,美术的“技”的部分,得到了切实的重视,“技”与“艺”相结合为工艺美术设计生产服务。体现着”经世致用”的原则当时,一些致力于美术教育的知识分子,参照日本和欧美的美术教育体制,开始尝试新的美术教学方法,编写出版一些美术教科书。由俞复创办的“文明书局”在1902年印发了一套学堂蒙学课本,其中就有丁宝书编写的《新习画帖》5种、《铅笔画帖》4种,《高小铅笔画帖》3种。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徐永清编绘的《中学用铅笔画帖》8册,这些教材对我国新式美术教育的普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皖江地区工艺美术性质的学堂美术教育现象

清末的皖江地区开风气之先,但由于皖江地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战场,社会经济生产损失较为严重,到清末也没有恢复元气。但是,工艺美术的传承教育也适时产生了一些变革。出现在各种学堂中的近代工艺美术教育也初现端倪。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皖省开办安徽陆军测绘学堂(后改陆地测量局),因为建校仓促,学堂不得不从安徽高等学堂和安徽武备学堂选调40名学生,临时改学测绘。安徽陆军测绘学堂开设的课程,包括仪器测量、距离测量、算学、绘图学、地形学、战术学、操练等,共14门。 [3]次年9月,30名优秀毕业生,分为4组,由督练公所的官员带队,派往省辖各府州进行实地测绘工作,以期最后汇成安徽总图。这也是安徽近代测绘史的发端。学习测绘要学习绘图学,学好绘图学必然要学习几何画法和焦点透视。可见测绘学堂也是在进行着一些现代美术教育的。

作为安徽陆军测绘学堂首届学员来源之一的安徽武备学堂,既能提供学习测绘的学员,想必也一定开展了测绘基础课程的教学的.是教过图画和用器画的.

由安徽提学使沈曾植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开办,宣统元年三月停办的理化专修科。“以

养成高等小学及中学二、三年级理科教员,兼为高等理化及工艺之预备为宗旨。课程以物理、化学、算学为主,博物、图画、体操附之。”③图画科目赫然在目。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创立于省城内龙门口地方安庆府试院的安徽高等学堂,有”文科教员中教员5人、日本教员1人,理科教员中教员6人、日本教员1人,体操、音乐、图画科教员3人。”④可见当时已有图画教员1人。对全校前后约300百名学生进行着学校美术教育。

《皖政辑要·学科》记载的《中学堂定章》显示,中学堂也设有“图画、自在画、用器画”等课程。

“皖江中学堂官立,在芜湖赭山,光绪二十九年二月由皖南道刘树屏开办,先在城内中江书院,名曰皖南,三十年由绅士蒯光典等禀请拨用米厘,更名皖江。以旧有书院田租及存庄银息并拨定米厘为常年经费。学生一百十二名。”⑤1906年春,曼殊重至长沙,在明德学堂教授图画,暑假后应刘师培之邀,赴芜湖执教于皖江中学。 [4]可以推测既然苏曼殊在明德学堂教授图画,那么在皖江中学也极有可能进行美术教育活动。

“光绪三十年二月由绅士李经迈德膏在湖南开办,名曰旅湘公学。三十一年迁回芜湖,更名安徽公学。以江苏驻芜米厘暨绅捐为常年经费。学生五十二名。”⑥李经迈是李鸿章的三公子,创办安徽公学之领头人。不过实际操作者是李德膏。李德膏曾随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赴日本考察新学制。回国后助吴创办桐城学堂。李德膏了解日本学制,学校应该开展美术教育。并且迁校时,黄宾虹、陈独秀积极参与并任教习。陈独秀寄居长街科学图书社小楼上,日间授课,晚上编撰《安徽俗话报》。[5] 1905年夏季又增设速成师范一部,由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房秩五主持。李德膏广延名师,先后礼聘刘师培、陶成章、柏文蔚、苏曼殊、谢无量、江炜等,讲学其间。

安徽公学有陈独秀、苏曼殊、黄宾虹等人,可以想见学堂的美术教育也一定别开生面、成绩斐然。

光绪三十三年(1907)芜湖县东南镇热心于教育的人士葛廷芳、张琛、奚廷、胡干廷、王燮商、陶冠禹诸乡贤,高赡远瞩,顺应历史潮流,于政和圩外滩的王家祠堂,因陋就简,联合创办了本县第一所四年制的高等小学堂——芜湖县方村务本高等小学堂,该校开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必修课程,按年级编班,采

③(清)冯煦.皖政辑要(学科·卷五十一·专门)[M].黄山书社.2005,10.

④(清)冯煦.皖政辑要(学科·卷五十二·普通)[M].黄山书社.2005,10.

⑤(清)冯煦.皖政辑要(学科·卷五十二·普通)[M].黄山书社.2005,10.

用黑板、粉笔上课,一改千年“坐学点书”的旧法。辛亥革命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民国二年(1913)因受战争影响,务本高等小学堂奉命停办。 [6]由此可见,清末皖江的小学也遵照学制规定进行了学堂美术教育。

在安徽省传教的各教会均兴办教育事业,美国基督教会于1896年在芜湖创办广益堂,1899 年在安庆设立座堂学堂(后改为圣保罗中学) 和培德女学堂(后改为培德女中) ,1903 年在芜湖创办育英学堂(后改为萃文中学堂) 。 [7]安徽省无教会大学。在这些教会学校,具有工艺美术特征的图画、手工教育更为盛行。

如芜湖的萃文中学堂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招生广告中规定学生必修课程为:圣道、英语、算术、代数、形学测绘、理化、天文、生理学、修身、舆地、国文和音乐。 [8]这里所说的"形学测绘"包含了一系列图画、透视、几何画法和手工制作的美术与工艺课程。

清末安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加之师资缺乏,很多学堂都没有真正开起来。就是在开起来的各类实业学堂里,大多数也仅仅是将与当地经济、物产联系紧密的科目,作为首要重点切实地展开了教学。而图画、手工等科目则没能开课。

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经提学使沈曾植详请开办,分本科、预科两级。本科以高等小学毕业者入焉,预科以十五岁以上文理通顺者入焉。并酌量本省情形先设染织一科,其毕业年限,普通学科如部定。事当创始,无取铺张,一教员率设数科之事。设正、副监督各一员,提调一员,收支兼庶务一员,掌理堂中一切事务。以牙厘局筹议公所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三十七人。”⑦而学堂真正开学,则是宣统元年(1909)春天的事。按学堂最初的安排“预科二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本科分为十科:土木科、金工科、造船科、电气科、木工科、矿业科、染织科、窑业科、漆工科、图稿绘画科。”⑧但实际开起来的,只有造纸和染织两科。又如在吴汝纶于1903年创办的桐城学堂:“据桐城中学近年所编资料,吴汝纶原来设想开设国文、东文、算学、中外史、中外地理、博学、化学、体操、图画等课程,后因师资不足,第一学年只开出《本学堂学规》中所列课程。” [9] 就是在开课的学堂,绘画、手工课的教学也很不得法。因为,基于焦点透视的写生画、用器画等教学内容,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是个新课题。真正懂得的人太少。教学条件,教学手段也极其落后。当时石膏模型等教具,甚至纸、笔、颜料皆依赖外来或个人自制。

种种条件的局限,使得清末皖江地区的学堂美术教育未入正轨,停留在初创的混乱阶段中。但是,由于这些美术课程知识来源于早期洋务工厂的生产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又“以备⑦(清)冯煦.皖政辑要(学科·卷五十三·实业)[M].黄山书社.2005,10.

他日绘画地图、机器画,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为目的。在增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外,明显地将美术的技能与科学、社会实业联系在一起,强调美术的社会实用功能。教授“实用之技能”。所以,工艺美术教育的特征强烈。

清末皖江地区的学堂美术教育,是安徽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的开端。为民国和新中国美术和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他的经验和教训将为我们指明充实和发展美术设计教育的方向。深入研究当时的教育历史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杨孝鸿.传教士与西洋美术在近代上海的传播[J].艺术探索.2005,5.11.

[2]、徐悲鸿..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A].上海油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5

[3]、安庆老城闲人.碟子塘小学与安徽近代测绘之始[O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8581849.html,/s/blog_55a4207f0100098e.html.2010-9-5.

[4]、李山、过常宝.历代高僧传[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

[5]、今日芜湖。安徽公学聚群英[OB/OL](2005-07-01)

http://202.102.199.98/20060608BACK/news/2005/0826.htm.2010-09-04.

[6]、魅力芜湖.芜湖第一所小学-务本小学始末[O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8581849.html,/whcharm/200810/141778.html.2010-9-7.

[7]、张珍珍.教会学校与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4.

[8]、魅力芜湖.芜湖普通中学教育的历史[O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8581849.html,/whcharm/200810/141772.html.2010-9-7.

[9]、詹向红.从《办学公文稿》看吴汝纶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03.

[作者简介]朱胜甲(1970-),男,安徽六安人,安庆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平面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主要从事平面设计、装饰设计教育与实践以及民间美术研究。(安徽安庆246011),电话:0556-*******,15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