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方

中药方

中药方
中药方

1、治水肿: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2、止外伤出血:西瓜叶,晒干,研末,撒患处,立即止血。

3、治闪腰岔气:西瓜皮阴干,研末,加盐少许,以酒调和,每服9克,日服2次。

4、治火烧饭烫:干西瓜皮30克,研末,加香油调匀涂患处。

5、治尿血:葡萄根、白糖各6克,水煎服。

6、治咳嗽:大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服,见效迅速。

7、治火眼肿痛:将黄连浸于梨中,以梨汁点眼,1日数次。

8、治红眼病:桑叶、菊花各15克,水煎,去渣,温洗患眼,1日2次。

9、治哮喘:桃仁、杏仁、白胡椒各6克,生糯米10粒,上药共为末,用鸡蛋清调匀,外敷双脚心和双手心。

10、治半身不遂:桃仁(去皮尖)放酒中浸1周,晒干为末,以蜜调和为丸(梧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15丸,以黄酒或开水送。

11、治痢疾:石榴皮、山楂各30克,水煎服。

12、治中耳炎:石榴花,焙干研细,加冰片少许,吹耳内。

13、治误吞金属物:韭菜,不拘量,洗净,不切断,放水中煮软食,金属物和大便一起排出。

14、治鱼刺卡喉:将活鸭倒挂,吐出唾液,放患处鱼刺即化为水。

15、治冻疮:将干辣椒煮水,每日早晚洗1次,连洗数日即愈。

16、治冻疮:煮干辣椒水,每日早晚洗一次,连洗数日即愈。

17、治秃发:将红辣椒泡酒一周,用酒涂患处,一日数次,可促进头发再生。

18、治关节炎:辣椒面。冬天用酒,夏天用醋调和涂患处,见效快。

19、治脱肛:将河中螺蛳,去掉外壳用白矾面撒其肉上,化水涂患处,神效。

20、治鼻出血:把大蒜捣烂如泥,敷双脚心,见效迅速,安全可靠。

21、治小便不利:大蒜5头,大麻子50粒共捣烂,每晚将药适量敷在脚心,第二天早晨去掉,晚上再敷,以小便利为止。

22、治小便不通:大蒜1头,盐60克,山栀6克,共为末,加水调匀,敷脐上,数小时即通。

23、治关节扭伤:大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数次即愈。

24、治疮痈:大葱全株,捣烂,醋调和,炒热敷患处。

25、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葱白、蜂蜜等份,捣烂敷患处。

26、治大便下血:白果15克,藕节15克,共为末,分3次,1日服完。

27、治四肢麻木:生姜60克,陈醋100毫升,煎汤洗患处。

28、治慢性气管炎:生姜7片,白萝卜250克,水煎服。

29、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生姜、大葱、辣椒各9克。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出汗为度,连服10天,每天2次,主治腰痛、腿痛。

30、治胃痛:生姜30克,鸡蛋1个,香油30毫升。生姜切碎,

打入鸡蛋,用油煎,一日3次分服,连3-5日。并治风寒侵袭咳嗽。

31、治受寒腹痛:鲜姜3片,白胡椒7粒,红糖1.5克,水煎服。去寒止痛。

32、治遗尿:老姜1块,捣烂,泡白酒1000毫升,每晚睡前擦脐以下正中线皮肤,以稍红为度,连用5-7天。

33、治疟疾:生姜适量,捣烂,于疟疾发作前4小时包敷两膝盖可截疟。如皮肤发痒需去除。

34、治狗鼠咬伤:生姜汁1酒杯内服,另将姜、红糖捣烂敷患处。

35、治百虫入耳:将生姜汁,滴入耳内1-2滴,虫立即自出。

36、治月经痛:鲜姜15克,红糖30克,水煎服,去寒痛。

37、治头虱:头发虱时,可水中加醋洗头,数次即可除。

38、冶头痒脱发:好醋130毫升,热水200毫升,趁热洗头,日1次。可头痒、头皮屑多和掉头发。

39、治痄腮:丝瓜、烧存性,研末,用鸡蛋清调敷,日2次。

40、治夜盲:牛肝或羊肝1具,用竹片割开几处,将夜明砂16克,石决明9克纳入,放碗中蒸41、催乳:莴苣子15克,猪前蹄2个,共煮,喝汤食蹄,神效。

42、治蛲虫病:生南瓜子,研碎,开水调服,日2次,每次1匙,连服1周。

43、治钩虫病:南瓜子、槟榔各120克,共为末,每日早晚各服15克。

44、治浮肿、腹水、小便不利:南瓜蒂烧存性,研末,温水送

服。每次1.5-2克,日3次。

45、治习惯性流产:每天用老南瓜30克,加水煎服,连用15天,有安胎作用。

46、治产后手足浮肿:南瓜子30克炒熟,水煎服,日1次。

47、治阳痿不举:生虾(鲜河虾)60克,滚热黄酒半杯,将虾烫死后吃虾喝酒,日1次,连吃7天。

48、阳痿:鲜大虾、韭菜,适量加油盐炒食,喝酒。

49、治阳痿: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或临房早泄:鲜活大虾100克,阳起石20克研面,生大虾蘸阳起石吃,喝白酒,神效。

50、治阳痿:鲜大虾淬酒,炖服,每日早晚适量食之,连服7日。

51、治老年人尿多:龟肉250克,地骨皮2克,小公鸡肉适量,共炖服。

52、治小儿遗尿:龟肉250克,加水煮烂,入盐少许,一日分2次食完。

53、治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晕:龟头焙干研为细末,日2次,黄酒送服,连用1周。

54、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活乌龟3只,切成小块,猪肚1个,加水文火炖成糊状,不放盐或少放盐。早晚分服。配服中成药“壮腰健肾丸”每天2次,每次1丸。孕妇忌服。

55、治贫血、黄疸:摆壳,煅存性,研末,每服6克,日服2次,红糖适量,调服。

熟分2次吃,连用3日可愈。

56、治中耳炎、流血流脓:猪胆汁、明矾。明矾研面入猪胆内泡一夜,晒干再研末,用时先把耳内脓血水擦干,然后将药吹耳内,日2次。

57、精神分裂症:鲜猪心2个,净朱砂3克,用竹筷子将猪心扎几个洞,每个猪心纳朱砂1.5克,用砂锅炖熟。吃心喝汤,连服20—30个,即可恢复正常。

58、治癫痫:猪蹄2个,猪心1个,鲜地榆30克。共煮烂,去药,吃肉饮汤,连用1周。

59、催乳:猪蹄2个,通草6克,炖汤服。

60、治耳聋耳呜:生猪皮,香葱各100克,同剁烂,稍加食盐,蒸热后1次吃完,连吃3天。对疲劳过度或上火引起的耳聋耳呜有效。

61、治老年人耳聋:狗肉250克,马豆60克,同炖烂,早晚分2次食完,连食数周即愈。

62、治腰酸腿软,体虚怕冷:狗肾1个,先将滑石粉放锅内炒热,再放入狗肾烫至鼓起,去滑石粉,切断研末。每天2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

63、治跌打损伤:羊血30克,研末,日服2次,每次1克,用酒冲服。

64、治肺结核、气管炎:羊肉500克,小麦仁60克,生姜9克,熬炖成稀饭,早晚分服,连用1月。

65、治疝气:羊蛋、鸡蛋各2个,水煮,吃蛋饮汤,日2次,连用数日,对气虚得得脐腹股沟疝有效。

66、治小儿疳积:鲜红薯叶95克,鸡内金2个,水煎服。

67、治大便燥结:鲜红薯叶250克,加油盐炒食,1次吃完,早晚空腹各食1次。

68、治全身浮肿:小麦麸(炒黄),加红糖适量,拦匀,大枣汤冲服。每次60克,日2次,连用15日。

69、治失眠:麦仁60克,大枣15枚,甘草15克,水3碗煎至1碗,睡前服。

70、治贫血:瘦猪肉125克,大枣15克(去核),黑矾60克,共剁炸如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日服2-3克,开水送下。此方对贫血有特效。

71、治久咳不愈:狗肺、白萝卜各1个,杏仁9克,切块炖烂,连汤一起食用,神效。

72、治湿疹顽癣:鲜鳝鱼血涂患处。

73、治面神经麻痹:活鳝鱼1条,切断取血,涂于患侧面部,再用干稻草点燃烤干。如患者感觉恢复正常,可用温水洗去,如未恢复,再用上法治疗。

74、治肾虚腰痛:黄鳝半斤,切断,猪肉100克,蒸食。

75、治胃寒痛:花椒60克,炒焦研末,日服3次,每次3克,米汤送服。治久寒胃痛,受凉就痛者有效。

76、治皮肤发痒:花椒、白矾各15克,水煎洗患处。

77、治阴囊湿疹(绣球风):花椒、白矾等份,共研末,用鸡蛋黄调匀,涂患处。

78、治手癣:生姜250克,白酒500毫升。将姜切碎泡入酒中,

3日后应用。每日早晚搽患处数遍。

79、治胆道蛔虫:鲜姜30克,取汁,加水200毫升冲服。每4小时服1次,如首次没有显效者,1小时后加服1次。

80、治麻疹:香菜500克,水烧开后下菜煮沸,先熏后洗,治疹出不畅。

81、治疗肿:将香蕉去皮捣烂,敷患处,一日2次。

82、治手足皲裂:香蕉1个放炉旁热后备用,先用热水洗手后,用香蕉少许擦患处,并进行摩擦一会,一般连用数次即愈。

83、治烫伤:香蕉去皮,将果肉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2次。

84、治消化不良:菠萝1个,挤汁饮,每次1蛊。

85 86、治黄疸型肝火:大枣250克,茵陈60克,共煎吃枣饮汤,早晚分服。

87、治头晕疼:小红枣5两,冬青树枝3两,早晚分服。

88、治久咳:酸枣仁研末,每服5克,日服5次。

89、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干枣去核,焙干为末,每服9克,服时加生姜3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90、治大便下备:白果5克,藕节15克。共为末,一日服完。

91、治蛲虫病:生白果数个,捣烂成糊,敷肛门上,连用5---7日。

92、治遗尿:将白果炒香,5---10岁儿童,每次吃5---7个,成人每次8---10个,食时细嚼慢咽,以不遗尿为度。

93、治咳嗽痰喘:白果仁9克,麻黄、甘草各6克,水煎服,特效。

94、治咳喘:核桃1个,生姜1片。每日早晚空腹将桃仁和姜片嚼食,连用。

95、治咳嗽:核桃仁9克,捣烂,加糖适量拌均,每日早晚开水冲服。

96、治肾:核桃仁9克,蛇蜕1条,共焙干,研面用黄酒冲服。

97、治尿路结石:核桃仁120克,冰糖120克,香油50毫升,上药共放铁勺内熬15分钟,凉后内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98、治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葡萄干9克,饭前嚼食,一日3次。

99、治哮喘:杏仁10?克,麻黄30克,豆腐125克,共煮1小时,去药渣,吃豆腐饮汤,早晚2次分食,连用1周可以根除。

100、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苦杏仁100克,冰糖100克,川贝30克,研粉。每日早晚各服9克,10天为一疗程,特效。

、治支气管炎:菠萝120克,蜂蜜30克,水煎服。

101、吃柿子不能喝酒:两食物犯克,易在胃中形成结石。

102、吃大葱不能吃蜂蜜:两物混合后形成剧毒药物。

103、戒烟法:用中药槟榔1个,钻一小孔,孔中注入烟油,放水中泡湿,随身自带,想吸烟时闻闻,一周自戒。

104、戒酒法:用蛴螬50个,焙干为末,白酒冲服,一日3次,3日自戒。

105、千杯不醉:用葛根或葛花适量泡茶喝,边喝酒,边喝此茶。

106、治高血压:(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服,一日3次,一个月见效。(2)中药萝布麻15克,开水冲服,半月见效。

107、治低血压、冠心病:老茶树根、榆树根各30克,葛藤根20克,水煎服,日一剂,连服三个疗程。(注:4日一疗程)108、治低血压: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当茶冲服,连用一周。

109、治心绞痛:瓜蒌焙干研末,每日3次,1次10克。

110、治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2次,7天一疗程,4疗程治愈。(2)山楂、银杏叶、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半月一疗程,连服4疗程。

111、治前列腺炎:(1)生南瓜子30克,饭后去壳服,日三次。(2)大黄200克,兑热水2000毫升,熏洗阴部。

112、治前列腺肥大:(1)木香根100克,水煎服,一日2次,半月治愈。(2)贝母、党参、苦参各30克,水煎服,一日2次,7天一疗程,两个疗程治愈。

113、治乙肝:玉米须、茵陈、绿豆、大枣各30克,水煎服,一日3次,一月一疗程,3个疗程治愈。

114、治黄疸型肝炎: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一个月治愈。

115、脸上黑星(雀斑):芫荽(香菜)适量,煎汤,一日洗3次,一个月治愈。

116、治脚出汗、脚臭: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117、治脚气:韭菜1斤,煮水泡脚,加白糖1两,每晚洗一次,

三天除根。

118、治失眠:用干花生豆半斤煮水,加白糖1两,每晚服1次,半月治愈。

119、治失眠症:失眠2—3年后为失眠症。用柿叶、山楂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一月治愈。

120、治神经衰弱:浮小麦50克、甘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日1次,半月治愈。

122、根治牙痛:蚂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一碗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痛。

123、拔牙特效:4两重鲫鱼1条,去内脏,内装红矾半钱,挂在有风无太阳的阴凉处,5日后鱼表面浸出大量的白霜(又叫利骨草),将其抹在牙根上,三分钟不痛自掉。

124、治口腔炎:西瓜皮晒干,蜂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25、治烂嘴: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漱口,每天3—5次,三日治愈。

126、鱼骨卡喉:用鸭子口涎水滴入口中,自化。

127、治咽炎:海带1斤,烫一下取出,用白糖1斤腌2日后吃,日3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

128、硬物卡喉:(1)韭菜200克,生吃硬物自下。(2)荸荠捣烂搅汁,灌服,硬物自下。

129、百虫入耳:用猫尿滴耳,虫自出,用人乳也可以。(猫不尿时,用蒜辨抹鼻子)

130 131、治老年耳聋:(1)用吸管将乌龟尿滴入耳内,每日一次,每次2滴,半月治愈。(注:用镜子照龟头,即撒尿)。(2)螃蟹捣烂如泥,挤汁滴耳,一日3次,7日一疗程,四个疗程治愈。

132、治耳鸣耳聋:雄乌鸡1只,甜酒4斤,煮熟后乘热吃,连吃5只,特效。

133、治皮肤痒:柏叶、槐叶、柳叶、艾茄子秆各等份,煮水洗,每日2次,七天治愈。

134、治湿疹:(1)山芋(红薯)或土豆捣烂如泥,敷患处,用猪胆汁调匀,涂患处,治顽固性湿疹,七天治愈。

135、治牛皮癣:大蒜捣烂如泥,用布包好挤水涂患处,现用现挤最好。一日3次,7天一疗程,二个疗程治愈。

136、治烧烫伤:蚯蚓10条,放入碗内,加白糖一两化成水,抹患处,三天治愈,不留疤痕。

137、治冻疮:冬瓜皮、茄子根各500克,煮水洗患处,一天两次,3天即好。

138、治晕车:(1)乘车时,口嚼松枝叶,三分钟不晕;(2)生姜一片暖和胶布沾在肚脐上,三分钟治愈。

139、治乳腺炎:韭菜50克、杏仁10克,去皮一并放于碗中捣碎如泥敷患处,每天两次,七天治愈。

140、治月经不调:用月季花10朵,水煎加红糖20克,日2次,半月即愈。

141、治阳痿不举:蚂蜂窝烧研,用新汲井水服二钱特效。

142、治早泄:韭菜籽500克,轻炒研末,每次10克,饭前服,

连服2付。

143、治各种筋骨疼痛:凤仙花根4两,泡1斤白酒,然后用酒洗患处。

144、治坐骨神经痛:生川乌、草乌各30克,桂枝15克,研末,加食盐130克,炒黄后加少量白酒,立即用布包好慰痛处,每天2次,10天一疗程。

145、治腰腿痛:续断、牛膝、杜仲各3钱,水煎服,日一剂,七天治愈。(孕妇去牛膝加桑寄生)

146、治骨质增生:活蚯蚓10条,白糖1两,用布包好,用烙铁加热敷患处。日2次,每次2分钟,一个月治愈。

147、治肩关节炎(肩周炎):细辛100克,生姜35克,装1斤60度的白酒中,七天后用酒洗患处,日3次,7天一疗程,4疗程治愈。

148、治四肢麻木:生姜、大蒜各20克,切碎拌陈醋100克,加水一碗,煎开熏洗患处。

149、老鼠自死法:水泥、面粉各50克,熟花生米5粒,研末调匀后放到老鼠多的地方,老鼠吃后3天自死。

150、治打呼噜:花椒15粒,泡茶1杯,睡前服下,连用15日,睡前枕头不要太高,永不打呼噜。

、治中耳炎: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标准煎液的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2 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标准煎液的 申报资料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一、申报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1. 药品名称 2. 证明性文件 3. 处方来源及历史沿革 4. 方义衍变 5. 临床应用 6.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二)药学研究资料 7.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7.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7.2 分析与评价 8. 药材 8.1 来源 8.2 资源评估 8.3 质量评价

8.4 参考文献 9. 饮片炮制 9.1 炮制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9.2 质量评价 9.3 参考文献 10. “标准煎液”的制备 10.1 工艺研究 10.2 药材、饮片与“标准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 10.3 参考文献 11. “标准煎液”的质量控制 11.1 基本要求 11.2 化学成分及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11.3 质量研究 11.4 标准正文 11.5 样品检验报告书 11.6 参考文献 二、申报资料撰写说明 (一)综述 1. 药品名称 药品名称包括: ①中文名; ②汉语拼音名; ③命名依据。 —2 —

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以下简称经典名方)制剂的药品名称原则上应与古代医籍中的方剂名称相同。 2. 证明性文件 证明性文件包括: ①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核准编号; ③其他证明文件。 3. 处方来源及历史沿革 应规范表述处方组成、各药味剂量、功能主治以及拟定的用法用量。 应详细说明处方来源(著作及作者)、颁布朝代或年代;提供原文记载的处方药味组成、炮制方法和剂量,同时说明处方中每一药味的规范名称;提供原文记载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上述资料需附著作原文条目。 应提供历代本草文献,需注明出处(包括作者、出版年以及版本情况),并提供全面反映处方历史沿革的综述资料。 4. 方义衍变 应用中医理论对经典名方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论述,需对处方的配伍原则(如君、臣、佐、使)及药物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系统梳理历代方义及其相对应治则治法的衍变情况,需注明文献出处。 —3 —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 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 (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2.风热感冒: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风热犯表证 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经典中药方要点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 19.黄龙汤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常见病中药配方解析

痰湿 清半夏15g 黄芪15g 黄莲10g 党参15g 炙甘草10g 桂枝15g 白芍15g 柴胡15g 柿蒂15g 丁香15g 枳实15g 防己15g 茯苓15g 冬瓜皮30g 荷叶30g 白术15g 山楂30g 湿寒 清半夏15g 黄芪15g 黄莲10g 党参15g 炙甘草10g 桂枝15g 白芍15g 柴胡15g 柿蒂15g 丁香15g 枳实15g 干姜10 g 生姜5片大枣10 枚 清解脂肪丸 黄芪20g 党参20g 茯苓20g 防己20g 人参8g 白术15g 首乌15g 泽泻35g 山楂30g 茵陈蒿30g 水牛角30g 仙灵脾30g 大黄10g 脱发 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脾阳虚的中医治疗法: 基本方药:小建中汤加减:白芍15g、桂枝10g、干姜10g、黄芪12g、白术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饴糖30g(兑服)、甘草10g。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1 实脾饮加减:茯苓15g、白术12g、大腹皮10g、干姜10g、草果10g、附片6g、厚朴10g、猪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牛膝l0g。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2 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20g、桂枝12g、白术15g、法半夏10g、干姜6g、黄芪12g、甘草10g。本方能健肿益气,温阳化饮。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3 加减变化: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用基本方(1)加蜀椒6g、广木香10g 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病。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用基本方(2)加黄芪15g、党参10先,补益小气。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用基本方(3)加厚朴10g、砂仁8g、大腹皮10g以理气温胃。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治脾虚不化 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凉感冒治咳嗽 金银花10 连翘10 薄荷10 大青叶8 冬花8 白术10 桔梗8 黄莲6 柴胡5 甘草3 葛根10 姜3片 凉感冒

妇科常用中药方

银蒲四逆散:银花藤10克蒲公英10克柴胡30克枳壳10克 赤芍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 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5克延胡索15克炒川楝子15克 除湿化瘀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赤芍15克 白芍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柴胡10克 枳实10克炙甘草6克玄胡12克川楝子12克 固胎汤:党参15克扁豆10克山茱萸10 克山药20克 续断15 克寄生15 克杜仲12克枸杞子15克 熟地15克焦白术30 克炙甘草6 克白芍15克 柴枳败酱:柴胡10克枳实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 甘草6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丹参20克 制香附12克牛膝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 酒大黄10克 益母胜金丹:当归12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 丹参10克白术12克茺蔚子12克香附12克 益母草15克 益母生化汤:益母草15克川芎10克当归24克干姜炭6克 桃仁10克甘草6克 保阴煎:生地10克熟地10克白芍15克山药10克 续断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甘草6克 益五合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 丹参20克白术10克茺蔚子12克香附10克 益母草15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20克枸杞子20克 车前子10克五味子10克 调经一号:川芎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白芍15克 益母草15克赤芍15克郁金10克香附12克 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 止带汤:丹皮10 川牛膝10 栀子10 泽泻10 猪苓10 茵陈15 赤芍15 车前子10 黄柏10 茯苓10 促排卵方:刘寄奴10 覆盆子10 女贞子15 怀牛膝10枸杞15 柴胡10 泽兰10 白芍15 益母草15 苏木10 菟丝子15 蒲黄10 赤芍15 鸡血藤15 通任种子汤:丹参小茴香川芎桃仁甘草留行子白芍红花络石藤赤芍连翘香附当归八珍汤:甘草6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 川芎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 血府逐瘀汤:枳实10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桃仁10克 红花10克赤白芍各15克熟地15克桔梗10克 柴胡10克 活血化瘀方> 蒲黄炭10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川芎10克 桃仁10克红花10克莪术10克卷柏10克 续断10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 养血八珍汤:黄芪30克山药20克枸杞20克茯苓10克 甘草6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 川芎10克熟地15克制首乌20克白芍10克

中医常用经方28个

中医常用经方28个 1.【人参汤】人参汤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锂)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锂)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人参汤-用法 上药八味,捣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 空腹温服。 人参汤-主治 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用于治疗胃寒。何为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12克(洗)黄苓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 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功效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 苔腻而微黄。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半夏泻心汤-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方:半夏、黄苓、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用于治疗胃热,是和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柴桂汤】 处方;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值得一提的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4.【五苓散】 五苓散-组成 桂枝9g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五苓散-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五苓散-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五苓散-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五苓散-病机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

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药力和缓。【莪朮三棱】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鸡内金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桃

中医名方 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 1、益气通瘀 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 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李可老中医经验录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李可老中医经验录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 一、阑尾脓肿合并肠梗阻任兰汝,女,48岁。1964年8月14日病危,其子何新民从何家焉村下山邀诊。乃一路急行,午前抵村。入室诊视,见患者取右侧位卧于炕上,痛苦呻吟,频频呕吐秽臭粘涎并夹有粪便,豆粒大之汗珠从头部淋漓滴下。右腿弯曲不取 (? ) 稍伸,阑尾部有包块隆起约馒头大,外观红肿,痛不可近。扪之灼热,有波浪感。腹胀如瓮,阵阵绞痛,已3 日不便,亦不能矢气,小便赤热刺痛。高热寒战,叩齿咯咯有声。腋下体温39.5cc。口气秽臭,舌黑起刺、干涩。仅从外观,已可断为肠痈脓成,热毒壅闭三焦、阳明腑实之关格大症。乃建议即刻护送县医院手术治疗,但患者畏惧开刀,宁死不去。全家又苦苦哀求,设法抢救。余家在1939 年日寇扫荡时,曾在该村避难。又知患者素体康健,病虽5 日,未见虚象。 但症已危急,往返需2小时始可取药。乃从电话口授一方,嘱大队保健站火速派人送药上山: 1、生白萝卜2.5 公斤,元明粉120克,上药加水5000 毫升,置饭锅内同煎,分3 次入萝卜,待煮熟一批,捞出再换一批,得汁浓缩至500 毫升,备用;

2. 二花240 克,连翘、生苡仁、赤芍、桃仁泥、厚朴、生槟榔、芙蓉叶、芦根各30 克,冬瓜仁60 克,生大黄45 克酒浸一刻取汁入药),丹皮、枳实各15 克,皂刺、炮甲珠、白芷、甘草各10 克,广木香、沉香各3 克磨汁对入(此为拙拟攻毒承气汤加味)。 加水过药2寸,加白酒1130 毫升,浸泡40分钟,加速药物分解,然后以武火急煎10 分钟,取汁混匀得1000 毫升,与方一混合,每隔2小时服300 毫升,连续服用,以通为度。 3. 先予舌下金津、玉液、尺泽(双)、委中(双)刺泄黑血;阑尾、足三里、内关提插捻转泻法,强刺留针。待药取回,呕吐已止,绞痛减轻。下午6时,顺利服下300毫升。2小时后腹中绞痛,上下翻滚,腹中阵阵雷鸣,频频打嗝矢气。幸得三焦气机升降已复,乃一鼓作气,再进500 毫升,患者欲便,取针后仍未便下,但痛账已大为松缓。于夜11 时又进300 毫升,至夜半2 时,便下黑如污泥,极臭,夹有硬结成条、块状粪便及脓血状物一大便盆。随即索食细面条 1 碗(已2日未进食),安然入睡。余在病家守护一夜,次晨诊之,阑尾部之包块已消,仍有压痛。舌上黑苔通净,六脉和缓从容,体温37?C。予《辨证奇闻》清肠饮,倍苡仁加芙蓉叶、甲珠、皂刺以清余邪:二花90 克,当归50 克,地榆、麦冬、元参、生苡仁、芙蓉叶各30克,黄芩、甲珠、皂刺、甘草各10克,3剂而愈。阑尾炎因失治而成脓肿,甚至合并肠梗阻,在穷乡僻壤、缺医少药地区,井非偶见。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常见病症-中药配方

中医 【中】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蜜麻黄5 g、 川射干10 g、 紫苏子10 g、 细辛3 g、 陈皮6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法半夏10 g、 五味子6 g 【中】风寒感冒 柴胡6 g、 葛根15 g、 荆芥10 g、 白芷6 g、 川芎6 g、 防风10 g、 羌活10 g、 生姜6 g 【中】风热感冒 桑叶10 g、 菊花10 g、 荆芥10 g、 桔梗10 g、 甘草3 g、 炒牛蒡子10 g、 连翘10 g、 大青叶15 g、 前胡10 g 【中】慢性扁桃腺炎 桔梗10 g、 甘草6 g、 玄参20 g、 枇杷叶9 g、 金银花20 g、

【中】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10 g、 麸炒白术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法半夏10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紫苏子10 g、 黄芩10 g、 桔梗10 g、 枳壳10 g 【中】暑热 荷叶10 g、 建曲10 g、 青蒿10 g、 茵陈15 g、 滑石10 g、 甘草3 g 【中】厌食 建曲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苍术10 g、 山楂10 g、 炒鸡内金3 g、 炒麦芽15 g、 砂仁6 g、 甘草3 g 【中】尿频 黄芪10 g、 党参10 g、 白术10 g、 陈皮6 g、 升麻6 g、 柴胡6 g、 益智仁1 g、 肉桂3 g、

【中】反流性食管炎 柴胡6 g、 白芍10 g、 枳壳10 g、 桔梗10 g、 蒲公英10 g、 夏枯草10 g、 厚朴6 g、 代赭石15 g、 海螵蛸20 g、 煅瓦楞子15 g、 甘草3 g 【中】小儿痴呆 紫河车3 g、 人参(直条)5 g、 山药10 g、 枸杞子10 g、 益智仁10 g、 石菖蒲6 g 【中】遗尿 山茱萸10 g、 盐菟丝子10 g、 山药10 g、 益智仁10 g、 金樱子10 g 【中】慢性胃炎 醋延胡索10 g、 白芍10 g、 炒川楝子10 g、 海螵蛸10 g、 蒲公英10 g、 沉香3 g、 乌药10 g、 甘草3 g 【中】疳积 木香6 g、 砂仁6 g、 人参(直条)5 g、

常用中药方解

常用中药方解 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辛温发汗解表的代表方,又是止咳平喘的基础方2.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治疗外感风爷,营卫不和的常用方。 3.桑菊饮:【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外感风热表证。用于风温初起。 4.银翘散:【组成】连翘一两(30克)银花一两(30克)苦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

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本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辛凉平剂,治疗温热表证。 5.白虎汤;【组成】 白虎汤中用石膏,知甘粳米四般熬,津伤口渴与烦热,气弱加参力更饶。清热生津。阳明经热证或肺胃气分热证。用于外感寒爷入里化热,或温爷传入气分所致的实热证。 6.强汤:【组成】 强汤是鞠通方,爷热入心营血伤,犀角丹玄连地脉,银翘竹叶服之康。强解毒透热养阴。爷热出入营分证。为治疗瘟病爷热入营的代表方。 7.黄连解毒汤:【组成】 黄连解毒柏栀芩,火胜三焦是病因,火热烦扰兼错语,吐衄发班此方钦。泻火解毒。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是泻火解毒的代表方。 8.龙胆泻肝汤:【组成】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可排。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炎。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麻杏甘石汤 【组成】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郁热致喘

中药(常用方剂)新选.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胸痛较前减轻,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饮食不振,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痹,方以血府逐瘀汤: 柴胡10g 枳壳12g 赤芍10g 甘草4g 桃仁10g 川牛膝10g 红花10g 桔梗10g 当归15g 生地15g 川穹8g 患者仍有言语不畅,无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饮食及睡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以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 钩藤15g 石决明30g 杜仲15g 寄生12g 牛膝15g 泽泻 30g 生龙牡各30g 丹参 30g 赤芍15g 郁金12g 甘草6g 患者左侧肢体仍活动不利,饮食可,舌质淡、苔白、脉弦滑主,于主任运用中医辨证为中风,证属风痰阻络,痰阻与脉中,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故肢体活动不利,舌脉从证,中医治以化痰熄风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 10g 白术 10g 天麻10g 云苓 12g 泽泻 30g 枳壳12g 南星 12g 生龙牡各30g 丹参 15g 菖蒲15g 郁金12g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仍咳嗽咳痰,阵发性呼吸困难,于主任查看病人,患者舌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肺失宣发,则气短,失于肃降则憋喘,咳嗽咳痰,中医治以清热宣肺平喘,方拟喘定汤加减: 麻黄03g 桑白皮15g 冬花15g 半夏10g 杏仁10g 苏子15g 黄芩10g 甘草06g 厚朴12g 葶苈子15g 地龙10g

中医治以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味: 党参10g 麦冬20g 五味子10g 茯苓10g 桂枝10g 生白术10g 甘草3g 玄参10g 丹参10g 中医治以化湿和胃,保和汤加减: 莱菔子15g 陈皮12g 云苓12g 连翘10g 炒麦芽30g 山药10g 神曲10g 枳壳15g 厚朴15g 内金10g 患者时有头晕,纳差,脉沉细弱,给予中药地黄饮子加味,滋肾阴,补肾阴,开窍化痰。 熟地12g 巴戟天9g 山茱萸9g 石斛9g 肉苁蓉各9g 附子6g 五味子6g 官桂6g 白茯苓6g 麦冬6g 石菖蒲6g 远志各6g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阵发性头痛心慌,患者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思虑过度,肝失所养,肝阳上亢,则头晕,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治疗上宜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方拟逍遥散加减: 当归10g 芍药10g 柴胡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枳壳10g 香附10g 乌药10g 薄荷10g

中医经典方剂

.'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风寒感冒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原方主治:【主治】。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荆防败毒为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防风解表;败毒散类方。如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所以对于解表之力独彰。寒热之性不显,皆可服用。(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章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稻农皮炎 一、浸渍糜烂型皮炎 二、尾蚴皮炎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以外治疗法为主,一股不需内服药物。 二、外治方法 1、五倍子液:五倍子250g 明矾120g 白酒1000ml。浸泡上述药物1-2天后外搽,3-4次/日。 2、石榴外洗液:石榴皮120g 五倍子、地榆各60g 明矾250g。煎水后泡洗,2-3次/日。 3、复方茶叶液:茶叶30g 明矾60g。煎水外洗敷。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4、花椒10g 食盐适量。煎水外洗,2-3次/日。主要用于尾蚴皮炎。 5、散剂外敷:炉甘石、冰片、青黛各10g。共研细末,局部外扑。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三、内治方法 如继发感染,发生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时,加用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治疗,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 【注意事项】 1、加强个人防护:如穿水田袜,戴手套;或用上述外治药物在下田前后浸泡手足,让其自行干燥。

上述外治方法各药,不得内服。

第二节手足癣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以外治为主,一般不需内治。 二、外治方法 1、皮损以水疱为主,选用皂矾、枯矾、地骨皮、儿茶、黄精、侧柏叶各20克、薄荷10克,水煎冷确后外洗; 2、皮损以丘疱疹、鳞屑为主,选用土槿皮酊(土槿皮10克、75%酒精100毫升,浸泡一周)外搽; 3、皮肤枯厚、皲裂为主,选用柳酸软膏、大枫子油外涂。 三、内治疗法 若出现淋巴管炎及丹毒等继发感染,可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如出现湿疹样变,可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不穿公共拖鞋,不用公共浴盆、浴巾等。脚部多汗者,鞋袜要勤洗勤晒,保持干燥。 2、彻底治愈自身癣病,家庭中患有癣病者应同时治疗。 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三、中医辨证 主症: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张口困难,咀嚼不便。 1.热毒袭表:伴有恶寒发热、咽红等全身轻度不适。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火毒蕴结:伴壮热、头痛、烦躁、咽喉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