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

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

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

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三大改造时期的

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8.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

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4分)

表格一:

时段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14.6%

1958~1962年0.6%

1963~1965年15.7%

1966~1976年7.1%

表格二:

年份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 -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B C D D B C D B A B A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C C C C A C C B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

29.(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2.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4产生了宗教观念 A.○1○2○3 B.○1○3○4 C.○1○2○4 D.○1○2○3○4 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陶胚上的鱼纹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A.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 B.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 C.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化家畜 8.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1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 1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14.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5.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6.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 中 历 史 (必修一)第 二单元测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 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翻阅下面这部著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述是 (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城邦是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 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字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被写名字的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 ) ①人民主权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④轮番而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这说明 (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6.(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 )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 7.(2012届广东韶关北江中学高三月考)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8.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 A.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源头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 9.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 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 )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表现了它的局限性 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0.古罗马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主张重罪轻罚 11.“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它 反映了罗马法 ( ) A.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B.规定罪犯要负刑事责任 C.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D.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 1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 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苏州市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苏州市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苏州市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两次“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C.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2.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x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开始 C.x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3.与“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这一历史现象是因果关系的是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走上了一条合作化的道路④搭上了社会主义快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⑨电影《上甘岭》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某文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一文献规定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21年中国共产党党纲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6.“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诗中的“一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开国大典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7.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今年正值其开业80周年纪念,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场。该商场更名大约发生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58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9.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0.“……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所作诗词称颂的模范人物是 11.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评价等级列表:优良达标待达标 测试范围:第9—14课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运河的开凿距今(2003年)已有多少年历史()A.1000年B.1398年.1389年D.1400年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代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唐太宗B.唐太宗武则天 .武则天唐玄宗D.唐太宗唐玄宗 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地位和影响无与伦比。下面对其强盛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取较为开明的开放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 B.政局稳定,经济发达 .注重任用贤才,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D.创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积极意义是() ①发展并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③加强了汉藏双方的化交流④形成了汉藏两族世代和亲的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5.唐朝比隋朝存在的时间长() A.252年B.260年.289年D.300年 6.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最早实行于() A.唐朝B.宋朝.元朝D.明朝 7.“翻倒,翻倒,喝得醉吐掉。转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 A.水排B.翻车.筒车D.耧车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句出自() A.李白B.杜甫.白居易D.苏轼 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这里“匈奴”是指()A.匈奴统治者B.契丹统治者 .党项统治者D.女真统治者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2020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运河的开凿距今(2003年)已有多少年历史() A.1000年B.1398年C.1389年 D.1400年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代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唐太宗B.唐太宗武则天 C.武则天唐玄宗D.唐太宗唐玄宗 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地位和影响无与伦比。下面对其强盛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取较为开明的开放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 B.政局稳定,经济发达 C.注重任用贤才,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D.创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积极意义是() ①发展并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③加强了汉藏双方的文化交流④形成了汉藏两族世代和亲的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唐朝比隋朝存在的时间长()

A.252年B.260年C.289年 D.300年 6.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最早实行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 A.水排B.翻车C.筒车 D.耧车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句出自()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 D.苏轼 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这里“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B.契丹统治者 C.党项统治者D.女真统治者 10.“广南市舶,利入其厚(多)——”是指什么时期的事()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11.某人因品行不端被政府取消了生员资格(指不让其参加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把所选答案填写在相应的序号下,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 2、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3、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土地革命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 4、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场战争是 ( )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5、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总分 核分人 题号 卷Ⅰ 卷Ⅱ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6.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 会子 C 美元 D英镑7.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唐朝关中地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0.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地理位置重要 C.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交通十分发达 1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12.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拾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3.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D.军机处 15.元朝以前,就有许多山西汾州、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维吾尔族、蒙古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非常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1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 17.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18.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A.石守信 B.赵匡胤 C.赵构 D.阿骨打 2.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 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 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 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 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3.他(见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 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他 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突厥 4.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5.右图所示的事件(澶渊之盟)发生于下列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A.宋太祖 B.宋钦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6.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 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7.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 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

8.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9.百度百科:交子,是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发行的货币。初始发明人为成都知府张咏。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那么,它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唐朝 10.我国至今一直延用的县、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推行分别是在 A.秦朝、元朝 B.夏朝、唐朝 C.商朝、汉朝 D.西周、秦朝 11.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元朝”,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A B C D 12.忽必烈创设的宣政院除了负责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还负责监管下列哪个地区? A.西域 B.西藏 C.台湾 D.蒙古 13.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忽必烈 B.铁木真 C.阿骨打 D.阿保机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1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 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16.在右书中最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秦王扫六合 B.汉武帝大一统 C.贞观之治 D.澶渊之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主义革命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侵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 A、镇压反革命 B、巩固人民政权 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土地改革 5、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①钢铁公司②第一汽车制造厂③第一机床厂④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急于求成 ③自然灾害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地 10、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B、各自权限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12、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B、C、周恩来D、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 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 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 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 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 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 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 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 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 建国: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 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 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 建国:11 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 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澶渊之盟” 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②对于 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 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请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在答题卡里。(共4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以前 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④ D、①②④ 5、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 B、②③ C、② ④ D、③④7、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神话传说的人物有关?( )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禹 8、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蚩尤 B、舜 C、黄帝 D、炎帝 10、下面关于河姆渡出土文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和骨哨 B、出土了色彩鲜丽的彩陶 C、出土了黑陶和白陶 D、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1、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 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2、“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3、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商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检查测试题-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D ) 2.(2017·内蒙古赤峰)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C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 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3.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C )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D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5.(2017·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 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D )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D ) 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 7.(2017·山东德州)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 高超的是( B ) 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D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 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9.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B ) 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问鼎中原 10.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B ) 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⑤楚国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⑤ 11.(2017·安徽)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B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过程: ①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过程: ①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 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 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测试题出题人:李秀芳 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D.懂不懂磨制石器 2.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3.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5.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使用骨针 6.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7.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去皮后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 A. 北京人B.元谋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A.楼房B.干栏式的房子C.半地穴式的房子D.吊脚楼 9.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0.人文初祖是指() A.尧B.禹C.黄帝D.炎帝 11.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 B.尧C.舜D.禹 12.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B.禅让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 13.孙中山曾写文:“中华开国几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孙中山赞扬的是() A.黄帝 B.尧C.舜D.禹 14.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②过上定居生活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5.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②普便使用磨制石器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C.炎帝和黄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 17.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尧时期B.禹时期C.黄帝时期D.舜时期 二、非选择题 18.识图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卷)

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本单元测试题共分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请将最终答案填写到选择题答案的表格中,写到题中无效。) 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观念的影响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达是古希腊城邦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故C项正确; A、B、D项是其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利,承担社会义务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C.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D.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男人就是城邦”凸显了古希腊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而非现代意义上真正广泛的、充分的,所以结合相关知识可知BC两项表述错误,与古希腊政治的特点不符,D项表述正确,但与政治的特点不相符合,故答案选A项。 3.下列改革措施中,不属于梭伦改革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组建陪审法庭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答案】B【解析】基础知识,五百人议事会为克里斯提尼时期。 4.古代雅典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B【解析】此题考查古代希腊政治。①与史实不符,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③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与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无关。 5.“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述”可以看出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同时说明这种司法程序还有缺陷,故排除C、D项。“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可以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说明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 项。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的运作方式,这符合史实,故选A项。 6.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政治鼎盛时期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 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军事上)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军事上)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事上) 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政治上) 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 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 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 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 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经济财政上) 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