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按照全盟旅游发展总体部署,顺应大众旅游休闲需求,依托贺兰山、腾格里沙漠等核心旅游资源,充分挖掘草原、骆驼、历史、宗教等特色文化资源,促进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推进“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把旅游业培育成全旗战略性支柱产业。完善“一中心、一通道、二组团、三区”旅游开发布局。加强自驾车旅游线路建设,将通古勒格淖尔至哈什哈沙漠通乡公路建设成为沙漠旅游观光公路。培育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提升贺兰山大漠奇景、宗教朝觐等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漠湖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等度假休闲产品和沙地运动、越野赛事、自驾游、低空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农牧家游。加强广宗寺、福因寺、天鹅湖、月亮湖等精品旅游区建设,创建巴彦浩特城市旅游景区国家5A级景区、西部梦幻峡谷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实施贺兰山南北寺综合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万泉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提升建设项目,新建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乐园、腾格里国际沙雕艺术公园、紫泥湖旅游度假村、吉兰泰盐湖旅游区和西北金城。做优做强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中国越野拉力赛等品牌赛事和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丰富“苍天的驼羔”蒙语诗歌大赛、骆驼那达慕大会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不断延长吃住行娱购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村镇公共服务和消费服务功能,挖掘和培育阿拉善特色美食品牌,协调发展文化主题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乡村旅游接待户和汽车旅馆、汽车营地、汽车俱乐部、露营地等,提高旅游交通的通达性、便捷性,鼓励和规范发展草原民俗体验、草原文化演出和夜间旅游娱乐项目,加强沙画、水晶玛瑙制品、骨雕、

皮雕等旅游民族工艺品开发和销售网络建设。巩固和发展银川、乌海、巴彦淖尔等周边旅游市场,大力开拓陕晋川渝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市场,积极开拓蒙古国、西亚国家等国际市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发展中小旅游企业,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展销会、推介会、媒体邀请会等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专业旅游网站、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终端APP等新媒体,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大密度的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00万人次以上。

现代物流。坚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构建以口岸物流为主,主要工农业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和快递物流为辅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与蒙古国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和乌力吉口岸至中卫铁路建设,加强与东部港口和新疆口岸的陆海联运物流合作,畅通到欧亚主要市场的货运线路,构建北连乌力吉口岸,南接陕甘宁等周边地区和长江经济带,西通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联曹妃甸港、天津港、黄骅港等东部港口的通疆达海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乌力吉口岸物流园区、敖伦布拉格国际保税物流园区,统筹建设巴彦浩特综合物流园、吉兰泰至金三角综合物流园、腾格里综合物流园区和能矿产地、农畜产品生产地、重要物流结点专业化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完善交易、信息、金融等功能,提高物流园区服务的组织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和交易电子化、储配自动化等高端物流业态,完善流通加工、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佣金代理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功能。突出发展口岸物流,充分发挥乌力吉

口岸优势和临哈铁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口岸保税物流,推进国际铁路集装箱联运建设,吸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中转物流货源,积极承接国际国内物流外包服务,打造以中转分拨、进口保税仓储、运输配送、离岸加工为主的口岸物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煤炭、精细化工、特色冶金、绿色农畜产品等主要工业产品物流,提供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存储、交易加工、金融信息等物流服务。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推进重点镇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为商贸企业提供集中采购、统一(共同)配送、越库配送、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物流服务。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物流,建立现代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新建、改造一批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积极发展快递物流,为企业生产经营、商务发展和居民网络购物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文化产业。突出发展奇石文化产业,依托独具特色的奇石资源,充分发挥“中国观赏石之城”的品牌效应,推进保护性开发,提高奇石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中国最大的奇石产业集散地;坚持规范经营、诚信经营,扩大阿拉善奇石外地展销、网上销售规模和国内外精美奇石及原石采购、经销规模,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大奇石贸易格局;大力发展奇石加工业,以增强文化神韵和艺术魅力为核心,提高奇石创意设计、抛光打磨、雕刻加工和配备底座、印刷包装水平,配套发展奇石鉴定、经纪、评估、拍卖、公正等配套服务业;开展阿拉善玉〃赏石文化旅游节、奇石鉴赏、奇石产业发展论坛等奇石文化交流活动,扩大阿拉善奇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发展文化演艺业,开展阿拉善长调民歌、查玛、萨吾尔登等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策划和创排体现萨吾尔登等阿拉善特色的演艺剧目。扶持发展艺术品与工艺美术业,提高陶布秀尔、阿拉善仿古地毯、民族服饰、沙画、水晶工艺品、民族手工

艺品等的创意水平,建设民族工艺品生产基地。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旅游景区开发和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产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丰富旅游演艺产品,运用文化创意设计促进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等改造升级和商贸企业装饰、产品陈列、商品包装、市场营销水平提高,积极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会展、休闲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强化农畜产品、农事景观和乡土文化创意设计。建设定远营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城、骆驼文化产业园、卫拉特民族文化园,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

金融业。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能力。加快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特色的城商行和有实力的证券、创业投资、金融租赁等公司来我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或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强化金融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贷款重组、信贷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信贷资源,积极开展土地、矿业权、排污权、收费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质押贷款,推动信息咨询、综合理财、财务顾问、代理证券等高附加值的金融中间业务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牧区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农村牧区合作金融,推动农村牧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扩大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加快培育保险市场,引进发展

农牧业、养老、健康、责任、汽车等专业保险公司。引进培育会计、法律、资产评估、证券咨询、第三方支付和保险销售、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金融中介服务组织。

节能环保服务。鼓励我旗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节能环保公司合作,形成集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总承包于一体的服务产业链。鼓励重点用能企业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积极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推进“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引进发展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第三方综合环保服务,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生态环境修复、排污权交易、绿色认证等新兴环保服务,清洁生产审核、节能减排投融资、环境保险、认证评估、环境法律诉讼等专业化环保服务。

现代商贸。坚持多业态、多形式的发展方向,构建便捷、安全、优质、多元的贸工农一体化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完善城乡商贸设施网络,坚持便民、利民、为民原则,有序建设巴彦浩特镇东、西城区商贸设施,打造奇石、黄金、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和民族用品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改造提升蔬菜、农副产品、服装百货、家具建材、车辆交易维修、二手交易等专业市场,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小超市、便利店、“菜篮子”专营店等城镇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和较大苏木镇集贸综合市场。引进知名百货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和体验式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现代经营方式,发展“一站式购物”、“一站式消费”的购物中心、品牌直销购物中心、体验型商城、综合超市和连锁专卖店、专业店、折扣店等商贸业态,推动纯购物消费向综合体验式消费转型。推动商贸与农牧业、工业及旅游等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发展订单工业、订单农牧业、订单服务业等个性化商业服务。健全重要生活

必需品储备管理机制,增强市场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大健康产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食品、医药保健、文化创意、沙漠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造沙漠健康食品生产和特色药材生产加工两个基地,建设国际沙漠运动健康体验和大漠生态健康创意两个中心,构建集农牧业、商贸、生物医药以及旅游、休闲、保健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依托肉苁蓉、锁阳等沙生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和无污染原生态生长优势,发展以中蒙药种植、药品研制、功能性保健品开发及销售等为主的医疗服务产业。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完善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等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依托阿拉善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中蒙医保健、休闲养生、盐浴疗养、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保健养生产业,推动大健康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依托沙漠、森林、草原等自然优势,发展以沙漠运动、山地运动、草地运动等户外康体产业,努力建设重要的全国知名户外运动基地。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发展健康信息服务、智慧医疗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积极发展健康体检、心理健康、母婴照料、咨询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产业。

第三节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特色、精品农牧业

稳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积极争取国家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实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工程,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绿色增产模式

攻关,提高基础母畜种群数量和个体产量,加强牲畜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和人畜饮水井、棚圈、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强以节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实施中小型水源工程,兴建田间排灌沟渠及机井、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加强阿拉善白绒山羊和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保种场建设,推进肉苁蓉、锁阳、玉米等制种基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万斤以上,油料产量稳定在万斤以上,牲畜存栏稳定保持在万头(只)以上,形成万吨肉类生产能力。

优化农牧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植业坚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优先发展特色沙草、特色有机蔬菜瓜果和特色种植产业,缩减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粮经草比调整为 : :。生态畜牧业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做强农区畜牧业,做优草原畜牧业,重点建设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成生态家庭牧场3500(300??)个,农区牲畜头数占牲畜总头数的比重达到57%以上,草原牲畜饲养规模控制在75万头(只)。积极发展集种植、养殖、采摘、体验、旅游、生态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牧业。

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市场化引领和带动农牧业产业化,推动农牧业生产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方向调整。引进和培育发展沙产业、乳肉绒等龙头企业,推动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企业向复合经营型转变,销售收入1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流转托管型等组织模式,农牧业产业化带动农牧户达到10000户。争取肉苁蓉、锁阳获得国家“新食品原料”认证,加强贺蘑、黑果枸杞等优势品种原产地保护,开展沙葱、沙芥、甘草等“三品一标”认证。坚持统一种植(养殖)、管理、标准、服务、销售和品牌,培育阿拉善有机驼肉驼奶、有机牛奶和有机羊肉等更多绿色品牌。

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关系,建立以农牧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有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允许农牧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规范发展农牧民合作社,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牧业公益性服务,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增强农牧业推广站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农牧业科技中介组织,推行科技网络示范村、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形式。健全农牧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支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和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公益性服务机制。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构建“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绿色农畜产品宣传展示、体验销售体系。

第一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推动中心城镇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构建以巴彦浩特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区域性城镇为依托、以重点镇和一般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全力推进巴彦浩特撤镇设市,做精做优腾格里额里斯镇、吉兰泰镇、敖伦布拉格镇、乌力吉苏木政府所在地4个区域性重点城镇,积极发展重点小城镇,培育发展特色镇。

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分类有序推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牧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立足城镇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序

引导农牧业转移增量人口主要流向巴彦浩特镇和重点镇。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加强农牧业转移人口公共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服务,逐步将进城落户农牧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将农牧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城镇社会救助、医疗救助和养老服务范围,基本实现持居住证人口与户籍管理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模式,探索将农村牧区集体土地和财产评估折股、量化到人,赋予农牧民对集体资产股份行使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引导农牧民在不失地、不失权、不失利的基础上向城镇转移。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城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推进城镇功能、产业升级与吸纳就业联动。以服务业推动现有城镇扩容提质,严格产业和环境准入,鼓励和引导奇石、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就业导向型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城镇布局,支持中小微企业围绕城镇居民消费搞服务,增强城镇带动就业能力。统筹腾格里、敖伦布拉格等邻近城镇的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区与城镇建设,强化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城镇规划有效衔接,紧密与城镇现有设施的共享与

互通,建成吸纳就业充分、集聚效应明显、与城镇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古拉本—宗别立、吉兰泰等远离城镇的产业集中区,完善职工公寓、商贸餐饮、娱乐休闲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新城镇。

建设新型城镇。强化规划引领,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人口规模、开发边界和保护性空间,划定城镇“三区四线”,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建设智慧城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镇建设和服务管理智能化,基本建成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普惠性公共服务体系,户籍、市政、救援、市场监管等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污染物排放、能耗等智能环境监测体系,构建智能市政设施体系。建设低碳生态城镇,鼓励发展服务型经济和非资源型产业,建立以清洁能源应用为主的能源低碳化体系,强化城镇周边植被保护、资源节约集约、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人文城镇,严格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传统建筑和特色风貌,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规范推进巴彦浩特镇西城区棚户区改造和林区、垦区、工矿棚户区改造。完善城镇便民利民生活服务网络和市政设施,加强海绵城镇建设,推进巴彦浩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燃气普及率达到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 %,人均道路铺装面积达到平方米。

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保障机制,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第三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牧业、城镇支持农村牧区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牧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推进城镇供电、给排水、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共建、联网共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和共享机制,大力支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和学前教育发展,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帮扶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常态化,统筹城乡就业,健全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居边守边农牧民长效补贴机制。健全“三农三牧”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贴息、税费减免、风险补偿、奖励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入农牧业、农村牧区。深化农村牧区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平等交换、优化配置,保障农牧民公平分享土地、草牧场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牧区存款主要用于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支持工商资本和社会组织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第七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

等性、便利性原则,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新建旗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旗图书馆和旗文化馆馆舍建筑面积分布达到文化部颁布的二级以上图书馆、三级以上文化馆评估标准,实现城镇社区文化室、苏木镇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和嘎查村文化室全覆盖。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居住分散的农牧户流动文化服务全覆盖,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捐助设施设备、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企业、学校等各类文化设施对外开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加快发展手机报、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网上文化馆等。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探索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健全文物管理、文物安全和文物社会参与体系,推动文物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健全旗域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档案,完成定远营、广宗寺、福因寺等重点文物维修、环境整治及相关遗址保护、文物展示,加强社会文物征集和管理。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

镇建设,加强对定远营古城等国保和区保单位保护工程实施与监督。强化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旅游、宗教场所的文物保护,加大文物联合执法力度。全面开展全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档案和数据库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争取更多项目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名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建设和硕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渠道。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科普等活动。鼓励群众自办文化,组织开展阵地文化活动和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开展。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农村牧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军营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普及性、公益性的文化艺术讲座和活动。

第二节加强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形成以党委领导为根本、政府主导为关键、社会协同为依托、公众参与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坚持系统治理,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推动治理方式从单纯行政管控向注重法治保障转变。坚持综合治理,推动社会治理手段从单一向行政、法律、经济、教育、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综合并用转变。坚持源头治理,推行预防为先、动态治理,健全嘎查村民、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治理环节前移。

培育和健康发展社会组织。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实现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制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目录,建立健全政府规范化购买服务机制,有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资助和奖励社会组织机制。放宽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区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办资金要求,推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和服务。

健全依法维权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渠道。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

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畅通网上受理信访渠道,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制度,完善联合接访工作机制,推动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依法妥善解决。实行案件评查制度,推进依法受理、依法纠错、依法赔偿、依法救助。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解读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及铝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工信部 一、关于《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解读 问:《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答: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编制,并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我部其它司局编制的节能减排规划、再生金属推进计划等进行了有机衔接,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致。 问:能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过程吗? 答:2009年7月,《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历经规划研究、规划起草、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等阶段。广泛听取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地方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等各方面意见,多次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修改论证。规划编制过程是一个统一行业发展认识,凝练行业发展思路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成果。 问:《规划》基于怎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编制的? 答:《规划》编制是基于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五个判断”。一是有色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材料支撑,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色金属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从长远发展看,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仍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有重大突破。2010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309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24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总的看,有色金属品种较多,尽管不同品种发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具备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主要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及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金属环境污染等事故时有发生,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快重点领域应用示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8661590.html,来源:人民邮电报 2012-02-27 15:15:16 导读:物联网将显著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动力。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对通信网络、基础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 一、充分认识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 要点1:重要意义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知识密集度高、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赋予了两化融合更多智能化内涵,将提升传统产业的经济附加值,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物联网将显著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动力。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对通信网络、基础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大力发展物联网是在行动上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 要点2:发展的阶段性 预计物联网发展将经历先导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应用推广为主的规模应用阶段和具有显著经济外部特性(网络效应)的规模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世界同步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是未来五年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规划》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正确把握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 要点1:指导思想和原则 物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制定首个发展规划是关系我国物联网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以全球视野,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进行超前部署和系统布局,统筹兼顾,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同时也要立足当前,根据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和市场与政府的导向作用,重点解决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同步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 要点2:目标制定 《规划》在技术创新、产业体系构建、应用推广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关于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衡量重要研究成果主要依据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显著的产业化前景。范围包括:RFID、传感器、位置感知、传感网、异构网络融合、M2M、数据库、海量信息存储、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应用软件,以及编码标识、信息安全、频谱管理、微纳制造、系统集成等技术成果。 关于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共性和关键技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行业标准。

解读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解读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六字方针 电为基础、多元经营,七大板块、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十六字方针”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第三阶段的起步之年和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一步。 认真贯彻“十六字方针”,是事关集团公司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集团公司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集团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在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领域进行探索,发挥产业间的协同效应,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破解发展难题、闯出自我解困之路的必然选择。 ●规划核心内容 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就是“电为基础、多元经营,七大板块、协调发展”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是在认真总结集团公司八年发展经验、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对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纲领性高度概括。它指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具体操作内容,明确了集团公司“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电力产业在目前和将来都是集团公司核心竞

争力的基础。通过发展电力相关产业,逐步形成以电源布局为核心,以煤炭基地为保障,以煤化工为产业延伸,以金融、科技环保、商贸物流、国际业务等发展平台为重要支撑的七大板块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形成结构布局合理的产业链条,提高集团公司的盈利能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电力行业未来的竞争趋势就是产业链的整体竞争。竞争的优劣取决于企业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对板块间的协同能力以及对业务的经营水平。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在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领域进行探索,发挥产业间的协同效应,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是集团公司破解发展难题,闯出自我解困之路的必然选择。 贯彻落实规划的“十六字方针”,要求我们在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和发展七大板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项发展原则:一是坚持电力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原则;二是坚持经济效益为中心,凸显效益在集团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原则;三是坚持防控投资风险,控制投资规模,优选投资项目,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贯彻落实“十六字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电力产业在集团公司的地位和作用。电力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属于第二产业范畴。七大板块之中,电力产业是集团公司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是集团公司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本、发展之基。集团公司作为世界亿千瓦级的发电企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十二五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十二五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在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以下是自己的一点认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十二五规划中,党中央为我国未来发展构建了一幅宏伟蓝图,其主要目标如下: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它的不足,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正努力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工厂发展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淘汰一部分能耗高产能低的老企业,同时大力支持

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工业结构正在向低能耗,高效率,技术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农村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十二五规划中,党中央再次将产业结构调整列入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我相信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今后的五年里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国民生产总值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得到普及,而且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专业师范生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中来,使得我们广大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家为了保证每一个考上的学生都有学上,实施了多种措施,如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等,还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学生在校生活问题,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相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解读(独家整理版)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2010年10月28日 20:44:24 来源:东北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今晚发布。通读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决策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在本月18日中共中央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主攻产业。 总理温家宝刚刚开过五中全会不久,就到武汉考察。他听取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负责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汇报后,意有所指地加了一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有这些,均可视为中国决策层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企图心。 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解读十二五规划:企业人才管理战略

解读十二五规划:企业人才管理战略 2011年04月05日11:44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赛迪顾问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业务总监封殿胜 中央企业肩负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使命,如何在“十二五”开启之年抓住机遇,推动业务转型提升,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关键在于抢占人才的制高点,为此,中央企业“十二五”人才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系统谋划,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首先,要深刻认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在战略位置抓紧抓好。企业要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人才视为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其次,要针对企业业务发展的不同需求,实现人才分层分类和差异化管理。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队伍,要按照“引进急需、加速培养、优化配置、鼓励发展、强化激励”的总体思路,重点突出队伍的整体开发和均衡发展;对原有产业的人才队伍,则按照“抓高端、抓核心、抓骨干”的总体思路,重点突出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实施差异化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后,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和把握人才工作规律。针对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组织力量开展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科技人才科学作风培养、高管团队运营能力等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推进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各类型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首先是以企业的重大工程为平台,培养造就领军人才。其次是以重点科研项目,培养造就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重点,努力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再次是以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培养造就能工巧匠为重点,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最后是以学习型团队建设,提升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不断强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三、建立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凝聚各类优秀人才 一是加强产学研体系的建设,增强合作的针对性,实现定制化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二是拓展渠道、完善机制,大力加强社会成熟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要加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的市场化程度。加强与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机构和人才市场的合作。三是坚持不唯所有、但求所用,加强国际人才交流。 四、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作者:来源:东方早报2010-10-28 09:14:48 提要:(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56)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科学发展?首成主题?扩大内需?单独成章 新华社授权全文播发?十二五?规划建议 据新华社电新华社27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建议》共分12个部分56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0)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1)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2)改造提升制造业。 (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4)加快发展服务业。 (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7)发展海洋经济。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9)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0)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21)加强城镇化管理。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2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7)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8)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9)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30)建设人才强国。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3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3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7)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8)推进文化创新。 (39)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0)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41)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4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4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44)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45)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6)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47)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48)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49)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50)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51)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52)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5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55)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56)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内容。 ?十二五?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

学习十二五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十二五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十二五规划纲要心得体味 随着两会闭幕,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关怀党的政策方针,优秀共产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别是口头,而应降实在行动上。为了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好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我们支部组织大伙儿学习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尤其学习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教育改革方面。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重点关注了教育改革方面。经归纳总结,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教学改革要紧表如今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每一具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使人民中意的教育。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努力寻出学生身心进展规律,并且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第三,大力进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治理体制、办学体制。第五,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办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第六,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歪,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第七,健全国家资助制度。第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站内范文搜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第九,增加教育投入,鼓舞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进展项目。最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稳定进展。结合我校实际来看,我校向来以来强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素养教育,培养有用型人才,这点与纲要体现出的要求别谋而合,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要得到加强。别仅这样,我校还将对课堂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在课堂学到知道,得到提高。另外,我校预科部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更是偏向边远贫困,偏向民族地区的表现。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坚决别移地贯彻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及思想素养,做好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为社会进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站内范文搜索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

投入xxxx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xxx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xxxx万元发展到xxxx 万元,增章率为124%;2005年业务总收入为xxxx万元,2009年达到xxxx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71%;出院人数由xxx 人上升为xxxx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xxxx人次\年增至xxxxx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xx天降低为xx天;年手术例数由xxxx人次增至xxxx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xxx%下降至xxx%。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1年5月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会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三、“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3.强化会计执法检查 4.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 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5.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6.深化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 7.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 六、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改革 8.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9.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七、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10.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 11.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八、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综合报告统一平台

12.持续推动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和扩展应用 13.全面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4.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报告平台 15.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九、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和规范发展 16.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17.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法规制度建设 18.构建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19.大幅拓展注册会计师执业领域 20.加大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 21.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和诚信建设 十、全面实施《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2.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 23.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 24.健全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机制 25.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 26.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27.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十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工作 28.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29.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 30.加强农村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