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展示材料:

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国民党的态度:

材料一:……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自1933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对围剿军将领的训话

材料二:……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庐山演说

材料三:1937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万万方国土以内到外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引导学生总结蒋介石的态度变化: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积极抗日

共产党的态度:

引导学生归纳共产党的态度变化:

反蒋抗日联蒋抗日

(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全民族抗战形成前期国共两党的应对方式、态度变化。并得出结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来源:学.科.网]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 ⑤西方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⑥中国国力较弱; ⑦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⑧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活动,国民政府对日本推行妥协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1.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战争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史实; 2)、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国共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2)、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3)、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音乐、图片、讨论、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及反思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加深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认识,激发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路线,开辟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3)、通过学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应该向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奉献的仁人志士学习,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准备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教材,根据“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的史实、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4、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课前准备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新旧卢沟桥照片,并讲解: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 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二、进入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壮烈牺牲。 5、性质: 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合作探究: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①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②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③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 (二)国共二次合作 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国共两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容探究】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师: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师: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生: 师总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正式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课标内容】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铭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了解国共两党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以及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 导入新课] 课件自动顺序展示图片《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一系列图片、《东北义勇军》、《回民支队》、八路军抗战图片、《血战台儿庄》、《张自忠》、《郝梦龄》、《赵尚志》、《杨靖宇》、《左权》、《赵一曼》等图片,最后展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步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由此导入。 第16课全民族抗战(板书)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过渡] 七七事变后,日军事怎样进一步扩大侵华的? 2、八一三事变(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教学流程设计

抗日战争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

第4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岳麓版1

第18课 全国抗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掌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了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即兴表演卢沟桥上中、日两军的对话和动作,人物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让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概况:日军借口士兵失踪,突然炮轰__卢沟桥__和宛平城,发动__全面侵华__战争。 结果:卢沟桥失守,平津相继沦陷。 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__全面侵华战争__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__全国抗战__的起点。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初步形成:__西安事变__和平解决。 正式形成: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__国共合作__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__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__。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正式形成。 军队改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__八路军、新四军__,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时间:__1937__年12月,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屠杀人数:__30多__万人。 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产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教学步骤 (一) 导: “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景色之一,但壮美的卢沟桥,却在80年前见证 了人类最野蛮、最残暴的侵略,见证了人类最大的丑陋,那是怎样一段历史,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 全国抗战的爆发: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概况: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卢沟桥失守,平津相继沦陷。 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正式形成:八一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屠杀人数:30多万人。 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卢沟桥”图片) 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

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教师:(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哪位同学能不看教材,复述一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学生:(复述经过) 教师: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展示图片) 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学生:不是。目的是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同时出示材料)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抗日战争》复习课教案

《抗日战争》复习课教案 付庭磊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发展史,掌握中考有关考点。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复习抗日战争史,使学生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归纳综合等,提高学生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考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难点是把屋好抗日战争历史的发展线索。 教法: 讲练结合,精讲巧练 宏观把握,了解线索 纵横联系,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复习内容:直接导入抗日战争史专题复习。 二、复习以下内容 1、宏观上把握抗日战争史,用“一、二、三”来概括: 一指一种矛盾,即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指两条战线、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三指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2、微观上把握中考知识点: 战略防御阶段(1937.7.7—1938.10) 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时间是:标志是: 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①“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 ②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是: 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战役是:指挥者: ④1937年日本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万人以上。 ⑶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4) ⑴在日本的诱降下,伪国民政府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 日本“部队”在中国制造和投放细菌武器。 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②枣宜战役中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是: ③中国派遣军人缅作战,与军配合,痛击了侵缅日军。 ⑶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 百团大战时间:指挥者: 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8) ⑴分析: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时间:地点: 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②通过了新的党章,明确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为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⑵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是: ⑶综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又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求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导入: 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部中国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沾满中国人鲜血和耻辱的历史,侵略者和掠夺者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古老国家脆弱的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成了最凶狠的敌人,自明治维新制定大陆政策以来,在近代史上日本三番四次地侵略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洋务运动初见成效的时候,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国际地位从此一落千丈。当后来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在经济上有所作为时,日本又给其当头一棒,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就是抗日战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发生在70多年前的那一场全民族抗战。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板书】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师:所谓抗日战争,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遭受了日军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艰苦卓绝抗争了14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事件。我们所说的所谓八年抗战用来指代抗日战争是不太贴切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以七七事变为界限,前六年后八年,前面是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后八年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新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板书】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 (2)1931年经济危机 (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师:首先我们来看日本侵华的背景,首先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是定的大陆政策,灭亡中国就是日本的基本国策,192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 同学们看资料卡片上,这里的支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说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洲和蒙古,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中国,要是把中国都征服了,

抗日战争教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 【复习目标】1、掌握日本侵华史实、中国军民抗战史实2、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复习过程】 ——单元感知—— 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日军的暴行(1937、12南京大屠杀)——中国军队的进攻(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日本投降)一、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 1、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日军炸毁了哪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然后 进攻哪里?炮轰哪里?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下达什么命令?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的态度?东北是怎样做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组织抗战的?这 件事的发生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和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这种主张是什么态度?蒋介石是什么态度?) 2、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谁发动的?扣押了谁?提出什么要求? 3、中共从什么出发?主张怎样解决西安事变?怎样做的?事变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全国性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或者“七七事变” 1、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2、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 3. “卢沟桥事变”又称什么事变?它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4. “卢沟桥事变”中负责抗击日军的是哪支部队?先后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是谁? 5、面对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共两党是如何合作的呢? ☆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 1、日军发动什么事变进攻上海? 2、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屠杀人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课件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战统一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 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四、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 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战线统一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案最全版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㈠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㈡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归纳日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斗争在抗日救亡和 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的重要事件: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 式建立、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探讨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㈢过程和方法 这段内容容量比较大,课时紧;但学生比较熟悉,而且今年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六十周年媒体介绍很多,所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既可提高课时效率,又能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客观、及时地评价,提高学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 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的社会责 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形成、表现及其结果; 阐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地位。 学习过程: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学习思考:日军为何侵华?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危害?中国军民的反映? (简析:日军侵华的原因从四方面:既定国策、东方会议、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中国国内内战来述。滔天罪行从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一系列事变、制造惨案、细菌战毒气战)和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经济上掠夺和思想上奴化)两方面述。 危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中国军民的反映:中国军民奋起抗日。让学生了解认识到日军的残暴本质。)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的局部抗战) 学习思考: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将领、各阶层人民如何抗日救亡斗争的(史实)、影响。 (简析:背景主要从日军的侵略民族危机的严重以及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来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态度主要从三个方面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通电、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去述;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主要有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的抗战,山海关爱德馨的抗战,长城沿线的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的抗战,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人民的自发抗日救亡运动有东北的抗日义勇军以及后来的抗日联军的武装抗日,工人罢工,爱国工商业者的抵制日货运动,学生的一二九运动等。影响有两点,一是民族意识的空前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9月2日上 午9时, 标志着二 战结束的 日本投降 的签字仪 式,在停 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 上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 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 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 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 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 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

时间 1945年4月 地点 延安 内容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 央领导机关;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的方向。 目标导学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学生归纳:①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④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目标导学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想一 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 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 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课堂总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