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在真空紫外的激发下掺Dy3+的SrB4O7发光性质的研究

关于在真空紫外的激发下掺Dy3+的SrB4O7发光性质的研究

关于在真空紫外的激发下掺Dy3+的SrB4O7发光性质的研究
关于在真空紫外的激发下掺Dy3+的SrB4O7发光性质的研究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Dy3+ activated

SrB4O7 under VUV excitation

Jing Gou,Yuhua Wang*,Feng Li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E-mail:gouj05@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8685210.html,,wyh@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8685210.html,,fli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8685210.html,

Abstract

Dy3+ doped SrB4O7 phosphor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white-light SrB4O7:Dy3+ under VUV excitation were firstly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strong absorption around 147 nm in excitation spectra, energy can easily be transferred to the energy levels of Dy3+ from host absorption, so that the luminescence of SrB4O7:Dy3+ under VUV excitation was effective, and it was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a white lamp-house for mercury-free lamp. Keywords:VUV,phosphor,luminescence,mercury-free lamp

1.Introduction

Nowadays, rare-earth-ion-activated phosphors are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e.g., fluorescent lamps, display devices, detector systems, immunoassays and scintillates of phosphor marking, etc [1-4]. In these devices, luminescent materials absorb the energy and then convert it to visible light. However, there is a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luminescent materials of rare-earths in the vacuum ultraviolet (VUV) region (λ﹤200 nm, energy ﹥50000 cm-1). Rare-earth (RE) ions doped borate-based phosphors has been applied for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lasma display panels (PDP) and visible lasers, because of it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non-linear optical coefficient and strong absorption in VUV/UV region, well environment durability, chemical stability and optical properties [4,5]. Besides above excellence of borate-based phosphors, strontium tetraborate SrB4O7 has more wonderfully value, such as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ric characteristics, relative lower cost, lower synthesis temperature, relative easier preparation and nonhygroscopicity, so that it has been investigated applied to ultrafast diagnostic and pressure optical sensor [6,7] and SrB4O7:Dy3+ has been studied using the thermoluminescent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high-dose β-ray dosimetry [8]. Dy3+ has two dominant bands in the emission spectrum in many host matrixes such as Ba3Gd(PO4)3, Mg2Gd8(SiO4)6O2 [9, 11]. The band located at 574 nm (yellow) attributes to the hypersensitive transition 4F9/2-6H13/2(△L=2, △J=2), and another band located at 487 nm (blue) corresponds to the transition 4F9/2-6H15/2. The intensity of the former varies with the environment more obviously than the latter’s. In the CIE 1931 chromaticity diagram, the line linking the yellow and blue wavelength cross the white light region, therefore adjust a suitable yellow-to-blue intensity ratio (Y/B),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of the phosphor doped with Dy3+ could be controlled in the white region. There are several reports about the phosphors with Dy3+, which were studied for directly white light produced [9-11]. In this work, the photoluminescence of SrB4O7: Dy3+ is evaluated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VUV was firstly investigated.

2. Experimental

Powder samples Sr1-x B4O7:x Dy3+,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s. The purities of SrCO3, H3BO3 are A.R., and that of Dy2O3 is better than 99.99%. The doping amount x of Dy2O3 is from 0 to 10%. Stoichiometric amounts of the starting reagents SrCO3, H3BO3 and Dy2O3 were thoroughly mixed and ground together; a 10% excess of the boric acid was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evaporation of the boric acid at high temperature in solid state reactions. The mixture was heated at 500°C for 2h, reground and reheat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900°C for 1.5h.

Th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of all samples were carefully collected in the 2θ range

10°-80°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Rigaku D/MAX-2400 X-ray diffractometer with Ni-filtered Cu Kα radiation). The XRDs of the samples Sr1-x B4O7:x Dy3+ shown in Fig.1, through indexed by Orthorhombic structure, those were proved as single phase in line with the JCPDS card 71-2191.

≦≦0.1)

Figure 1: Th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pattern of Sr1-xB4O7:xDy3+ (0.02x

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were recorded on a FLS-920T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with Xe 900(450w Xenon Arc lamp) as the light source. All the spectra were recorded at room temperature.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Figure 2: The emission spectra of Sr1-xB4O7:xDy3+(0.02≦x≦0.1)

Fig.2 shows several emission spectra of Sr1-x B4O7:x Dy3+ with 147 nm excitation. From Fig.2, the peaks at 475 nm, 570 nm are observed and could be attributed to 4F9/2-6H15/2, 4F9/2-6H13/2 transitions of Dy3+. In the sample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intensities of the peaks at 475 nm and 570 nm are gradually enhanced along with x increasing and become dominant when x=0.08, then decrease when x﹥0.08.

Figure 3: the influence for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main emission peaks

at 570 nm along with the doping amount x increasing

Fig.3 shows the influence for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main emission peaks at 570 nm, along with doping concentration x increasing of Sr1-x B4O7:x Dy3+. From Fig.3, it is clearly that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Sr1-x B4O7:x Dy3+ increase along with x increasing, when x=0.08,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is strongest.

Figure 4: The excitation spectrum of Sr0.92B4O7:0.08Dy3+

Fig.4 is the excitation spectrum of Sr0.92B4O7:0.08Dy3+ for example. In the excitation spectra, the broad band ranging from 131 nm to 156 nm is attributed to the absorption of borate matrices,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shown in Ref.12-14. The borate band around 199 nm should be the host absorption, and may be include the allowed f-d of Dy3+ transition. From the excitation spectrum, it’s shown obviously that Sr0.92B4O7:0.08Dy3+ has strong absorption in the region of VUV. So that Sr1-x B4O7:x Dy3+ may be a potential phosphor under VUV excitation as a white lamp-house for mercury-free lamp.

Figure 5: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y ) of Sr 1-x B 4O 7:x Dy 3+

under147 nm excitation in the CIE 1931

chromaticity diagram. The blackbody radiation locus is indicated by the solid cure.

Fig.5 presents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ion(x, y ) of Sr 1-x B 4O 7:x Dy 3+ excited under 147 nm in the CIE 1931 chromaticity diagram. The blackbody radiation locus is indicated by the solid cur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of Sr 1-x B 4O 7:x Dy 3+ gradually moves to the warm-white side and approaches the yellow region along with x increasing, when x >0.06, it moves to the cold-white side in contrary orientation. That could arise from the ratio of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peaks located at 475 nm and 570 nm. Detailed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was shown in table 1.

Table 1: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ion of Sr 1-x B 4O 7:x Dy 3+ (0.02≦x ≦0.1)

The amount of doping x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 x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 y

x =

0.02 0.306 0.294 x =

0.04 0.310

0.321 x =

0.06 0.325

0.345 x =

0.08 0.324

0.343 x =0.1 0.312 0.315

4. Conclusions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y of phosphor SrB 4O 7:Dy 3+ was investigated firstly under VUV excit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it is obvious that SrB 4O 7:Dy 3+ has strong absorption at 147 nm and the relative intensity variety of main emission peaks at 475 nm, 570 nm make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ion locate at the region of white light, so that SrB 4O 7:Dy 3+ was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a white lamp-house for mercury-free lamp.

5. Acknowledgments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y of China (NCET, 04–0978), the Key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105170) and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SRFDP, 20040730019).

References

[1] B. Lei, Y. Liu, J. Liu, Z. Ye, C. Shi, J. Solid State Chem., 177, (2004) 1333.

[2] T. Matsuzawa, Y. Aoki, N. Takeuchi, Y. Murayama, J. Eletrochem. Soc., 143, (1996) 2670 .

[3] W.O. Gordon, J.A. Carter, B.M. Tissue, J. Lumin., 108, (2004) 339 .

[4] G. Bertrand-Chadeyron, M. El-Ghozzi, D. Boyer, R. Mahiou, J. C. Cousseins, J. Alloys Compd., 317, (2001)

183 .

[5] A. Diaz, D.A. Keszler, Mater. Res. Bull., 31, (1996) 147 .

[6] V. Petrov, F. Noack, D. Shen, F. Pan, G. shen, X. Wang, R. Komatsu, V. Alex, Opt Lett., 29, (2004) 373.

[7] J. M. Leger, C, Chateau, A. Lacam, J. Appl phys., 68, (1990) 2351.

[8] J. Li, J.Q. Hao, C.Y. Li, C.X. Zhang, Q. Tang,Y.L. Zhang, Q. Su, S.b.Wang, Radiat. Meas., 39, (2005) 229.

[9] Q. Su, H. B. Liang, C. Y. Li, H. He, Y. H. Lu, J. Li, Y. Tao, J. Lumin. In press.

[10] Q. Su, Z. Pei, Q. Zeng, L. Chi, S. Liu, J. Lin, S. Wang, Y. Lu, Mater. Sci. Forum., 315–317, (1999) 228.

[11] Q. Su, Z. Pei, J. Lin, F. Xue, J. Alloys Compd., 225, (1995) 103.

[12] Y. H. Wang, U. Kyoto, T. J. Hirotsugu, J. Electrochem. Soc., 148, (2001) G430.

[13] J.Koike, T. Kojima, J. Electrochem. Soc., 126, (1979) 1008.

[14] A. Mayolet, W. Zhang, P. Martin, B. Chassigneux, J. C. Krupa, J. Electrochem. Soc., 143, (1996) 330.

发光材料

上海理工大学 目录 一、引言 (1) 二、发光现象及其原理 (1) 2.1荧光现象 (1) 2.2 LED现象 (2) 2.3白炽灯现象 (2) 2.4 HID现象 (2) 2.5有机发光原理 (2) 三、发光材料的应用 (3) 3.1光致发光材料 (3) 3.2阴极射线发光材料 (4) 3.3电致发光材料 (4) 3.4辐射发光材料 (4) 3.5光释发光材料 (5) 3.6热释发光材料 (5) 3.7高分子发光材料 (5) 3.8纳米发光材料 (6) 四、结束语 (6) 五、参考文献 (7)

发光材料 一、引言 众所周知[1],材料、能源和信息是21世纪的三大支柱。发光材料作为人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有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发光材料广泛运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力、公用工程、宇航、海洋船舶等各个领域。各种新型高科技在运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势必都需要用到部分不同成分和性质的发光材料。 从20世纪70年代起,科学家们发现将稀土元素掺入发光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光效值、流明数和显色性等性能,从此开启了发光材料发展的又一个主要阶段。世界己经离不开人造光源,荧光灯作为最普遍的人造光源之一己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应用,据统计全世界60%以上的人工造光是由荧光灯提供的,而大部分荧光灯就是利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发光的。 二、发光现象及其原理 不同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物理机制是一致的:物质原子外的电子一般具有多个能级,电子处于能量最低能级时称为基态,处于能量较高的能级时称为激发态;当有入射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时,低能级的电子就会吸收这个光子的能量,并跃迁到高能级,处于激发态;电子在激发态不稳定,会向低能级跃迁,并同时发射光子;电子跃迁到不同的低能级,就会发出不同的光子,但是发出的光子能量肯定不会比吸收的光子能量大。 2.1荧光现象 荧光发光的主要原理:紫外线的光子的能量比可见光的能量大;当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射时,其基态电子就会吸收紫外线的光子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当它向基态跃迁时,由于激发态与基态间还有其他能级,所以此时释放的光子能量就会低于紫外线的能量,而刚好在可见光的范围内,于是荧光物质就会发出可见光,这种光就叫做荧光。常见的日光灯发 1

有机化学之官能团性质总结

有机物的鉴别 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1.常用的试剂及某些可鉴别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归纳如下: 试剂名称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溴水银氨 溶液 新制 Cu(OH)2 FeCl3 溶液 碘水 酸碱 指示剂 Na NaOH Na2CO3 NaHCO3 被鉴别物质种类含碳碳双 键、三键的 物质、烷基 苯。但醇、 醛有干扰。 含碳碳双 键、三键 的物质。 但醛有干 扰。 苯酚 溶液 含醛基 化合物 及葡萄 糖、果 糖、麦芽 糖 含醛基化 合物及葡 萄糖、果 糖、麦芽 糖 苯酚 溶液 淀粉 羧酸 (酚不能 使酸碱指 示剂变色) 羧酸 现象酸性高锰 酸钾紫红 色褪色 溴水褪色 且分层 出现白 色沉淀 出现银 镜 出现红 色沉淀 呈现 紫色 呈现 蓝色 使石蕊或 甲基橙变 红 放出无色 无味气体 溴苯、氯苯归为卤代烃,不过水解是酚,不是醇啊。硝基能被还原为氨基(铁粉还原) 类型概念举例(化学方程式) 反应 物类 属 取代反应分子里 某些原 子或原 子团被 其它原 子或原 子团所 代替 卤代反应 CH 4 + Cl 2 CH 3 Cl + HCl 烷烃、 环烃、 芳烃 硝化反应 芳烃、 苯酚 磺化反应 芳烃 酯化反应 酸、醇 分子间脱水 2C 2 H 5 OH C 2 H 5 OC 2 H 5 + H 2 O 醇 水解反应 CH 3 CH 2 X + H 2 O CH 3 CH 2 OH + HX 卤代 烃、酯

加成反应有机物 分子中 的双键 (或三 键)两 端的碳 原子与 其它原 子或原 子团直 接结合 生成新 的化合 物 加氢气 芳烃、 烯烃、 炔烃 加卤素 烯烃、 炔烃 加水 CH 2 =CH 2 + H 2 O CH 3 -CH 2 OH(工业制醇) CH 2 ≡CH 2 + H 2 O CH 3 -CHO(工业制醛) 烯烃、 炔烃 加卤代烃 CH≡CH + HCl CH 2 =CHCl 烯烃、 炔烃 加氢气 CH 3 CHO + H 2 CH 3 CH 2 OH 醛 聚合反应由相对 分子质 量小的 化合物 互相结 合成相 对分子 质量大 的高分 子化合 物 加聚反应 烯烃、 炔烃、 醛、酚 等 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 有小分子 消去反应有机化 合物在 一定的 条件 下,从 一个分 子中脱 去一个 小分子 而生成 不饱和 (含双 键或三 键)的 分之内脱水 CH 3 CH 2 OH CH 2 =CH 2 ↑+ H 2 O 醇、 烃、卤 代烃 等 卤代烃脱卤化氢 CH 3 CH 2 CH 2 Br + NaOH CH 3 CH=CH 2 + NaBr + H 2 O 裂化(深度裂化也叫裂解) C 4 H 10 CH 4 + C 3 H 6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 ——案例分析林环 一、背景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则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去发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综合来看,平行线的性质在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作用。二、教学片段 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并练习巩固后,我的例题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实际相关的。 例如: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我是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我说“:这既然是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就要……。” 一学生说“:把这个梯形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梯形后,我再引导“:那观察梯形的上下底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一学生说“:AB∥CD。” 我说“:在AB∥CD的条件下,要求的梯形的另外两个角与已知∠A, ∠B具有怎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争着回答,我注意一位平时不那么爱讲话的学生也举着手,所以请他回答,他说“:因为AB∥CD,所以要求的∠D和∠A互为同旁内角互补,∠C和∠B互为同旁内角互补,∠A,∠B的度数都知道了,就可以求∠C,∠D的度数。但是怎么写过程,我就不清楚了。” 我说“:很好,这位同学思路很清晰,利用的是平行线的性质3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那要怎么样写几何语言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写。”解:∵AB∥CD(已知) ∴∠A+∠D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100°(已知) ∴∠D =180°-∠A=180°-100°=80° ∵AB∥CD(已知) ∴∠B+∠C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15°(已知) ∴∠D =180°-∠B=180°-115°=65° 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o,80o。 例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巩固平行线的性质,还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思考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结论,新情境引入新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 二、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学会写规范的证明推理过程。 四、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如图,图1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入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新课教授: 请同学们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D C B A

角∠1 ∠2 ∠3 ∠4 度数 角∠5 ∠6 ∠7 ∠8 度数 ∠1~∠8中,那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同位角:∠1与∠5,∠2与∠6,∠3与∠7,∠4与∠8 关系: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对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板书: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直线a//b,∴∠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我们得到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大家能不能推导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呢? 请大家分组讨论在纸上进行请推理说明,然后我再请一组派出代表回答? 已知直线a//b,求证:∠3 = ∠5. 证明:∵a//b,

光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精)

光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字光至发光材料荧光反光 Keyword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fluorescence listen 摘要;综述了光致发光材料的大致研究进展,阐述了光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常见的发光材料,并对未来光致发光材料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Abstract It is summarize the investigation of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And tell us about the theory of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And familiar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Future development aspects of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about the material are proposed 前言 在各种类型激发作用下能产生光发射的材料。主要由基质和激活剂组成,此外还添加一些助溶剂、共激活剂和敏化剂。发光材料分永久性发光材料(放射性辐射激发)和外加能量激发而发光如光激发、电场激发、阴极射线激发、X射线激发等的材料。 光致发光材料又称超余辉的蓄光材料。它是一种性能优良,无需任何电源就能自行发光的材料。 1发展历史 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866 年法国人Sidot 制备的ZnS :Cu 上,它是第一个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长余辉蓄光材料。20 世纪初,Lenard 制备出了ZnS :M (M = Cu ,Ag ,Bi ,Mg 等) 发光材料,并研究了荧光衰减曲线,提出了“中心论”。但该类发光材料由于发光亮度不高,寿命短等缺点,人们往其中引入了放射性物质,虽然能解决以上问题,但又会危害人体安全、损害环境,因而人们将目光又投向了其他基质的发光材料领域。1934 年,Haberlandt 在研究天然CaF2 结构时发现,痕量Eu2+ 占据矿石中Ca2+ 的位置时,引起矿石发出蓝光。1964 年, Y2O3 : Eu , Y2O2S : Eu3+发光材料的研制发明,使彩色电视机得到迅速的推广。20 世纪80年代,石春山等对复合氟化物中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得出Eu2+ 的f - f 跃迁出现的若干判据,推进了我国发光材料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一些制备发光材料的新工艺及一系列超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成功,为发光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2发光机理 2.1.反光与发光的区别 在生活中人眼睛能看看到的发光的材料分成两大类。1. 反光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将照在其表面上的光迅速地反射回来。材料不同,反射的光的波长范围也就不同。反射光的颜色取决于材料吸收何种波长的光并反射何种波长的光,,因此必须要有光照在材料表面,材料表面才能反射光,如各种执照牌、交通标志牌等。光致发光材料是向外发光,而不是反射光。2.荧光材料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立刻向外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称为荧光,当入射光消失时,荧光材料就会立刻停止发光。更确切地讲,荧光是指在外界光照下,人眼见到的一些相当亮的颜色光,如绿色、橘黄色、黄色,人们也常称它们为霓虹光。所以反光材料和发光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发光机理不一样:光致发光材料是向外发光,而不是反射光。

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一. 中学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常见官能团名称和主要性质

注:烷烃中的烷基,芳香烃中的苯基都不是官能团。 二. 有机官能团的化学性质与有机基本反应 1. 氧化反应 (1)燃烧。凡是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烃的燃烧通式: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有机物有: ①不饱和烃、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②苯的同系物(苯基上的烃基易被氧化); ③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 ④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 (3)羟基的催化氧化。某些含羟基的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被氧气氧化成醛或酮。 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时,羟基能被氧化成醛基。如:

22232232C H C H O H O C u C H C H O H O +?→??+? 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时,羟基能被氧化成羰基(碳氧双键)。如: 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时,羟基不能被氧化。 (4)醛基的氧化。有机物中的醛基,不仅可以被氧气氧化成羧基;而且还能被两种弱氧化剂(银氨离子和铜离子)氧化成羧基。 醛基被氧气氧化。如: 22323CH CH O O CH CO O H +?→??催化剂? 银镜反应,醛基被()[]Ag NH 32氧化。如: []CH CHO Ag NH OH CH COO NH Ag NH H O 33234322223++?→?++↓+++--+()△ 醛基被Cu OH ()2氧化。如: CH CHO Cu OH CH COOH Cu O H O 3232222+?→?+↓+()? 2.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中学常见的取代反应有: (1)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CH Cl CH Cl HCl 423+?→?+光 (2)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如:

真空镀膜 2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真空镀膜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1.、直接地接触薄膜材料,对薄膜材料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 2.了解和学会直流磁控溅射制备金属薄膜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清洗基片和测量薄膜膜厚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直流磁控溅射镀膜机;气体质量流量计;数显复合真空计;超声波清洗器;石英晶体振荡膜厚监控仪;氩气;K9玻璃基片等。 三.实验原理 一、真空的获得和测量 1.真空的获得 各级真空,均可通过各种真空泵来获得.不同的真空泵,都不可能在整个真空范围内工作,有些泵可直接从大气压下开始工作,但极限真空度都不高,如机械泵和吸附泵,通常这类泵用作前级泵;而有些泵则只能在一定的预备真空条件下才能开始正常工作,如扩散泵、离子泵等,这类泵需要前级泵配合,可作为高真空泵.一般利用分子泵-机械泵组来获得10-2Pa以上的高真空。本实验真空系统的主泵选分子/增压泵,前级泵选用直联高速旋片式机械泵。 (1)机械泵: 获得低真空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机械泵.机械泵是运用机械方法不断地改变泵内吸气空腔的容积,使被抽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不断膨胀从而获得真空的泵.机械泵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是旋片式机械泵.机械泵可以从大气压开始工作,常被用来获得高真空泵的前缀真空和高真空系统的预备真空。通常,机械泵的极限压强为1×10-1 Pa. (2) 分子/增压泵:最早用来获得高真空的泵是扩散泵,目前依然广泛使用. 2..真空的测量 测量真空度的装置称为真空计或真空规.由于被测量的真空度范围很广,真空计的种类很多.根据气体产生的压强、气体的粘滞性、动量转换率、热导率、电离等原理制成了各种真空计.本实验选用数显复合真空计来测量镀膜室内的真空度,测量范围:1×105Pa~1×10-4Pa。 二、基片的清洗方法 基片上的污染物会影响在它上面形成的薄膜的性质。对于玻璃基片,清洗的方法有若干种:1.用化学溶剂等清洗的方法 如果玻璃表面的污染物质是一般的油类时,也经常用化学溶剂来把油脂溶解掉。最标准的化学溶剂是罗铬酸和硫酸混合液(把重铬酸溶解于浓硫酸使之达到饱和的溶液在室温用几个小时,若是接近沸腾状态的溶液只要用几分钟,就能把严重的污染清洗干净,但是,一般因玻璃种类而异,大多数光学玻璃手酸或碱侵蚀时,在玻璃表面就会产生由二氧化硅骨架形成的所谓腐蚀斑痕。而且由于这种混合液含有铬离子,故废液的处理很麻烦,因此,最近,大多采用处理半导体的强碱溶液。在玻璃污染不是很严重的时候,依次浸入丙酮、酒精、流水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使用化学溶剂时,最后玻璃要用流水进行充分的冲洗,并且随后从沸水或者沸腾的酒精中取出来,迅速进行干燥,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 2、超声波清洗 若使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则在液体中就会产生空穴又产生又消失的现象(气穴效应),这是空穴内的压力,瞬时局部地升高,如果作用到放在液体中的固体表面,就产生局部升温和局部高速流动,结果就将固体表面洗净。这就是超声波清洗的原理。该方法对于除去油脂

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 连新宇豆岁阳董江涛陈阳郭欣高玮婧 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100044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并根据机理分类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发光材料。补充介绍了新型发光材料并对发光材料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发光材料分类新型展望 1 引言 发光材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广泛地用在各种显示、照明和医疗等领域,如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器、X射线透射仪等。目前发光材料主要是无机发光材料,从形态上分,有粉末状多晶、薄膜和单晶等。最近,有机材料在电致发光上获得了重要应用。[1] 2 发光材料 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发光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材料中,在半导体、绝缘体、有机物和生物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发光。 发光材料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通常把能在可见光和紫外光谱区发光的无机晶体称为晶态磷光体,而将粉末状的发光材料称为荧光粉。[2] 常用的发光材料按激发方式分为: (1) 光致发光材料,由紫外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激发而发光,按照发光性能、应用范 围的不同,又分为长余辉发光材料、灯用发光材料和多光子发光材料。 (2) 阴极射线发光材料,由电子束流激发而发光的材料,又称电子束激发发光材料。 (3) 电致发光材料,由电场激发而发光的材料,又称为场致发光材料。 (4) X射线发光材料,由X射线辐射而发光的材料。 (5) 化学发光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而引起发光的材料。 (6) 放射性发光材料,用天然或人造放射性物质辐照而发光的材料。 2.1光致发光材料 2.1.1光致发光材料的定义 发光就是物质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以后,以热辐射以外的光辐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的过程。用光激发材料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为光致发光。光致发光材料一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照明光源,包括低压汞灯、高压汞灯、彩色荧光灯、三基色灯和紫外灯等。其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等离子体显示。

高中化学常见官能团地性质总结材料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一. 中学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常见官能团名称和主要性质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注:烷烃中的烷基,芳香烃中的苯基都不是官能团。 二. 有机官能团的化学性质与有机基本反应 1. 氧化反应 (1)燃烧。凡是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烃的燃烧通式: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有机物有: ①不饱和烃、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②苯的同系物(苯基上的烃基易被氧化); ③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 ④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 (3)羟基的催化氧化。某些含羟基的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被氧气氧化成醛或酮。 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时,羟基能被氧化成醛基。如: 22232232CHCHOHOCuCHCHOHO 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时,羟基能被氧化成羰基(碳氧双键)。如: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时,羟基不能被氧化。 (4)醛基的氧化。有机物中的醛基,不仅可以被氧气氧化成羧基;而且还能被两种弱氧化剂(银氨离子和铜离子)氧化成羧基。 醛基被氧气氧化。如: 22323CHCHOOCHCOOH?????催化剂? ??AgNH32氧化。如: 银镜反应,醛基被?? ??CHCHOAgNHOHCHCOONHAgNHHO33234322223??????????????()△ 醛基被Cu OH()2氧化。如: CHCHOCuOHCHCOOHCuOHO3232222???????()? 2.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中学常见的取代反应有: (1)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CHClCHClHCl423?????光 (2)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如: (3)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如: (4)酯化反应。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羧基与羟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应。如: CHCH OH CHCOOH323?CH COOCH CHHO3232? (5)水解反应。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水解反应。

光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光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摘要: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由于兼具稀土离子发光强度高、色纯度高和高分子材料优良的加工成型性能等优点而倍受瞩目。本文就稀土光致发光材料进行了分类,对其发光特性作了简要介绍,综述了其开发与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并介绍了其目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产品。 关键词: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长余辉材料 1前言 光致发光材料又称超余辉的蓄光材料。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是吸收光能后进行蓄光而后发光的物质。它是一种性能优良,无需任何电源就能自行发光的材料。可利用其制成各种危险标识、警告牌;做成各种安全、逃生标志;在应付突发事件、事故中可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电源往往被切断,这使得许多依靠电源发光照明的安全标志失去了作用,而采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安全标志此时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因此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性[1]。现在我们已开发出很多实用的发光材料。在这些发光材料中,稀土元素起的作用非常大[2,3]根据激发源的不同,稀土发光材料可分为光致发光材料、阴极射线(CRT)发光材料、X射线发光材料以及电致发光材料[4]。本文主要介绍光致发光材料. 2光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5] 发光材料被外加能量(光能)照射激发后,能量可以直接被发光中心吸收(激活剂或杂质),也可被发光材料的基质吸收。在第一种情况下,吸收或伴有激活剂电子壳层内的电子向较高能级的跃迁或电子与激活剂完全脱离及激活剂跃迁到离化态(形成“空穴”)。在第二种情况下,基质吸收能量时,在基质中形成空穴和电子,空穴可能沿晶体移动,并被束缚在各个发光中心上,辐射是由于电子返回到较低(初始)能量级或电子和离子中心(空穴)再结合(复合)所致。即当外加能量(光能)的粒子与发光基质的原子发生碰撞而引起它们激发电离。电离出来的自由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又可引起其他原子的激发电离,当激发态或电离态的原子重新回到稳定态时,就引起发光[6]。发光基质将所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光辐射,这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

5.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任务分析: 1、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作业完成度不高,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 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 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四、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应用。 五、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平行线的三个判定 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进行复习,让学生口述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通过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让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的逻辑关系的理

常见官能团

官能团是决定的化学性质的或。 常见官能团: ●烃:碳碳单键(C—C)(每个C各有三键) 碳碳单键不是官能团,其异构是碳链异构 ●烃:(>C=C<)、氧化反应。(具有面式结构,即双键及其所连接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 烃:碳碳叁键(-C≡C-)加成反应。(具有线式结构,即三键及其所连接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卤代烃:卤原子(-X),X代表(F,Cl,Br,I);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例如:C2H5Br+NaOH=C2H5OH+NaBr ●醇、酚:羟基(-OH);伯醇羟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和NaOH 反应生成水,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醚:醚键(-C-O-C-)可以由醇羟基脱水形成。最简单的醚是甲醚(二甲醚DME) ●硫醚:(-S-)由(或钠)与或硫酸酯反应而得易生成或,与卤代烃作用生成锍盐(硫翁盐)。分子中原子影响下,可形成碳正、负或碳。 ●醛:醛基(-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氧化成。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酮:羰基(>C=O);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由于氧的强吸电子性,碳原子上易发生。其它常见化学反应包括:亲核还原反应,羟醛缩合反应。 ●羧酸: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中和反应),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酯: 酯 (-COO-)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与醇(不完全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盐与醇(完全反应)。 ●化合物:硝基(-NO2);亚硝基(-NO) ●胺:(-NH2). 弱碱性 ●磺酸:磺基(-SO3H)酸性,可由浓硫酸取代生成 ●酰:(-CO-)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氮、氧、碳等原子上引入酰基的反应统称为酰化 HO-NO2 硝酸 -NO2 硝酰基 HO-SO2-OH硫酸 R-SO2-磺酰基 ●腈:氰基(-C≡N)氰化物中碱金属氰化物易溶于水,水解呈碱性 ●胩:异氰基(-NC) ●腙:(=C=NNH2)醛或酮的羰基与肼或取代肼缩合 ●:(-SH)弱酸性,易被氧化 ●膦:(-PH2)由磷化氢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烃基取代 ●肟:【(醛肟:RH>C=N-OH)(酮肟:RR’>C=N-OH)】醛或酮的羰基和烃胺中的氨基缩合 ●环氧基:-CH(O)CH- ●:(-N=N-)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习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七年级周末练习(1) 一、选择题: 1、如右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a∥b,? = ∠70 1,则= ∠2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总有(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都不对 3、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D,则∠1=∠2 B、若AD∥BC,则∠3=∠4 C、若∠1=∠2,则AB∥CD D、若∠1=∠2,则AD∥BC (1)(2)(3)(4) 4、如图2,能使AB∥CD的条件是( ) A、∠1=∠B B、∠3=∠A C、∠1+∠2+∠B=180° D、∠1=∠A 5、如图3,AD∥BC,BD平分∠ABC,若∠A=100°,则∠DBC的度数等于( ) A、100° B、85° C、40° D、50° 6、如图4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 ) A、40° B、50° C、60° D、不能确定 7、如图5所示,直线L1∥L2,L3⊥L4,有三个命题:①∠1+∠3=90°,②∠2+∠3=90°,③∠2=∠4.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③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8、如图6,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 ∠=°,则AEF ∠= ( ) 2 1 a l b 1 A E D C B F (6) (5)

A 、110° B 、115° C 、120° D 、130° 二、填空题: 1.如图1,若∠A=∠3,则 ∥ ; 理由 若∠2=∠E ,则 ∥ ;理由 若∠ +∠ = 180°,则 ∥ .理由 2.若a⊥c ,b⊥c ,则a b . 3.如图2,若∠1 +∠2 = 180°,则 ∥ 。 4.如图3,∠1、∠2、∠3、∠4、∠5中, 同位角有 ;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 5.如图4,已知∠1 = 100°,AB∥CD ,则∠2 = ,∠3 = ,∠4 = . 6.如图5所示 (1)若EF∥AC ,则∠A +∠ = 180°,∠F + ∠ = 180° (2)若∠2 =∠ ,则AE∥BF . (3)若∠A +∠ = 180°,则AE∥BF . 4.如图6,AB∥CD ,∠2 = 2∠1,则∠2 = . 5.如图7,AB∥CD ,EG⊥AB 于G ,∠1 = 50°,则∠E = . A C B 4 1 2 3 5 图3 a b c d 1 2 3 图2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4 2 4 3 1 A B C D E 1 2 3 4 5 A B C D F E 图5 1 2 A B C D E F 图6 E A l 1 C

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知识总结大全

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 [知识归纳] 其中: 1、能使KMnO4褪色得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得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 2、能使Br2水褪色得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3、能与Na反应产生H2得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 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得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 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得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得有机物:醛、烯烃、炔烃 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得有机物:

①引入,烷、苯及其同系物得取代 ②引入CO 2 ③引入C =C 醇、卤代烃得消去炔得不完全加成,*醇氧化引入C=O 2.消除官能团 ①消除双键方法:加成反应 ②消除羟基方法:消去、氧化、酯化 ③消除醛基方法:还原与氧化 3.有机反应类型 常见得有机反应类型有取代(包括酯化、水解)、加成、加聚、消去、氧化、还原等。能够发生各种反应类型得常见物质如下: ①烷烃、芳香烃与X2得反应 (1)取代反应 ②羧酸与醇得酯化反应 ③酯得水解反应 ①不饱与烃与H2、X2、H X (2)加成反应 得反应 ②醛与H 2得反应 (3)加聚反应:烯烃、炔烃在一定条件下得聚合反应。 (4)消去反应:某些醇在浓H 2SO 4作用下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得反应。 (5)还原反应:含 -C=C-、—C ≡C —、有机物与H 2得加成反应。 ①任何有机物得燃烧 (6)氧化反应 ②KMnO 4与烯烃得反应 ③醇、醛得催化氧化 一.考点梳理 1.各类烃得衍生物得结构与性质 C H COOH O O O O C H 2CH 2Br Br C H 2CH 2O O C OCH 2CH 2 O C []n CHO —C —H O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课时安排说明: 本节“平行线的性质”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课时在进一步区分并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要领,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表达的意义,从而初步学习有理有据地进行几何推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而且初中生本身好胜、好强的特点,也为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为此,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超全]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知识总结

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知识归纳] —R —OH 其中: 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 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 3、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 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 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机物:醛、烯烃、炔烃

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的有机物: 苯酚遇FeCl3显紫色、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遇Cu(OH)2显绛蓝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 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5、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 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化学选修5常见官能团及其性质

一、烷烃——无官能团: 1、一般C4及以下是气态,C5以上为液态。 2、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溴水等褪色。 3、可以和卤素(如液溴、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相应的卤化氢,条件:光照 4、烷烃在高温下可以发生裂解,例如甲烷在高温下裂解为碳和氢气。 二、烯烃——官能团:碳碳双键 1、性质或拨,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生成二溴代烷)。 2、酸催化下和水加成生成醇,如乙烯在浓硫酸催化下和水加成生成乙醇。 3、烯烃加成符合马氏规则,氢一般加在氢多的那个C上。 4、乙烯在银或铜等催化下可以被空气氧化为环氧乙烷。 5、烯烃可以在镍等催化剂存在下和氢气加成生成烷烃。 6、烯烃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7、实验室制乙烯通过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条件170℃。 三、炔烃——官能团:碳碳三键 1、性质与烯烃相似,主要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让高锰酸钾,溴水等褪色。 2、炔烃加水生成的产物为稀醇,稀醇不稳定,会重排成醛或酮。如乙炔加水生成乙烯醇,乙烯醇不稳定会重排成乙醛。 3、乙炔和氯化氢加成的产物为氯乙烯,加聚反应后得到聚氯乙烯。 4、炔烃加成同样符合马氏规则。 5、实验室制乙炔主要通过电石水解制得(用的饱和食盐水)。 四、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 1、苯的性质很稳定,类似烷烃,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反应,但可与溴水发生萃取(物理反应)。 2、苯可以发生一系列取代反应,主要有: 和氯,溴等卤素取代,生成氯苯或溴苯等相应的卤化烃(条件:液溴、铁或三溴化铁催化,不可用溴水)。 和浓硝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条件:加热。 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条件:加热。 3、苯可以加氢生成环己烷。 4、苯的同系物的性质不同,取代基性质活波,只要和苯环直接相连的碳上有氢,就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如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氧化为苯甲酸。无论取代基有多长,氧化产物都为苯甲酸。 5、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特殊的大π键。 五、卤代烃——官能团:卤素原子 1、全部难溶于水,除一氯甲烷,一溴甲烷为气体外,其余均为液体或固体。 2、卤代烃可在碱性的水溶液中水解,生成醇。如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生成乙醇。 3、卤代烃可以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前提是卤素原子连接的碳原

发光材料综述

结构与物性结课作业 发 光 材 料 综 述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物理13-01 学号:541311020102 姓名:陈强

发光材料综述 摘要: 能够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将其转化成光辐射(非平衡辐射)物质叫做发光材料。发光是辐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出现。辐射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激发电子从价带进入导带,当其返回到价带时便发射出光子(能量为 1.8~3.1eV)。如果这些光子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那么,便产生了发光现象。 0引言 发光材料是国家重要战略能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对发光材料的研制和运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基于发光材料研究现状,分析发光材料种类和制备方式,并介绍几种不同发光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期推动我国发光材料研究探索,为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助力。发光材料是人类生活重要材料之一,在航天科技、海洋运输、医学医疗、出版印刷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光材料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科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其运用技术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国防建设,因此如何推动发光材料研制,将其更加安全、合理、高效的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发光材料分类 发光材料按激发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1光致发光材料 用紫外、可见及红外光激发发光材料而产生的发光称为光致发光,该发光材料称为光致发光材料。 光致发光过程分为三步:①吸收一个光子;②把激光能转移到荧光中心;③

由荧光中心发射辐射。 发光的滞后时间约为10-8s的称为荧光,衰减时间大于10-8s的称为磷光。 光致发光材料一般可分为荧光灯用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材料和上转换发光材料。 按发光驰豫时间分类,光致发光材料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 图1 1.2电致发光材料 所谓电致发光是在直流或交流电场作用下,依靠电流和电场的激发使材料发光的现象,又称场致发光。这种发光材料称为电致发光材料,或称场致发光材料。 1. 本征式场致发光 简单地说,本征式场致发光就是用电场直接激励电子,电场反向后电子与中心复合而发光的现象。 2. 注入式发光 注人式场致发光是由Ⅱ- Ⅳ族和Ⅲ - Ⅴ族化合物所制成的有 p - n 结的二极管,注人载流子,然后在正向电压下,电子和空穴分别由 n 区和 p 区注人到结区并相互复合而发光的现象。又称p-n结电致发光 目前大概可以有以下几种材料: 1.2.1直流电压激发下的粉末态发光材料 目前常用的直流电致发光材料有Zn S:Mn,Cu,其发光亮度大约为350 cd/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