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点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点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点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点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形成;

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到方面。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有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简)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问答)

(一)释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三)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四)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论)★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三. 运动训练全过程的组成环节,(简答重)即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训练状况的反馈调控、直至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无一不广泛地应用着现代科技的成果。

四、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一)运动训练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简答重)☆主要任务: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

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理论基本内容: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以及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基础上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一)竞技运动基础上的分类标准的择定:

1、首先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2、选择运动基础上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3、造选择运动成绩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大问题)★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体能和技能);

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

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多项组合结构)

3、依运动成绩的说不定方法分类(测量、评分、命中、制胜、得分);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简)

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3、同群基础上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包括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名)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二、决定因素:(试述)

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要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

三、竞技能力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分别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恢复措施的选用及检查评定的设计等重要内容的基本依据。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则是训练状态和训练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填)

(一)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含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而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也应该相应地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及训练负荷指标。

(二)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1、运动成绩诊断:

2、竞技能力诊断

3、训练负荷诊断:

(三)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指标:提高运动成绩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也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终极目标。

2、竞技能力指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3训练负荷指标:负荷指标的实现正是运动员实现其竞技能力指标,进而实现运动成绩指标的基本保证。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以展的必然趋势。(定义)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定义)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释义: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名)

二、科学基础:

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3、现代训练的专项休发展趋势向:

三、训练学要点:(问题)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3、

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一、释义: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名)

三、训练学要点:(问题)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2、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3、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4、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5、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6、注意正确地动用动力。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一、释义: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训练中应准确把握和控制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或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及实施,并对它们进行及时的和必要的调节,以使得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名)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

三、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修正和调整。

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

一、系统训练原则释义: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四.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保持训练系统性:(如何保持训练系统原则的诊断性)

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运动员系统的多年训练活动,必须以健全的多年训练体制作为保证,我国目前实行的训练体制,包括中小学课外训练,业余体校和竞技运动学校以及优秀运动队的训练这样三个层次。

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

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

一、释义: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名词)

三、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

一、释义: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名词)

三、训练学要点:

(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是的评价指标: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主人指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增长和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提高,通常需要相应的加大负荷的量度,但这一变化必须循序渐进的实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四种基本形式1、直线式;2、阶梯式;3、波浪式;跳跃式。

(三)科学地探索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

一、释义: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二、科学基础:

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

一、释义: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名词)

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

一、释义: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一)准确判别疲劳程度:1、自我感觉;2、外部观察;3、生理测试;4、心理测试。

(二)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4、心理学恢复手段。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释义及作用:

1、释义: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作用:(1)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对推动各项竞技运动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种科学训练方法的诞生既是科学训练原理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训练实践的高度总结。

(2)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能力。

2、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简述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依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将它们分为

(1)整体控制方法:包括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两种具有整体思维特征的训练方法;

(2)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完整、分解、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8种。

二、运动训练手段释义: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一、模式训练法:

(一)释义: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基本结构: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2、特点:A 信息化特点; B 定量化特点:

二、程序训练法:

(一)释义: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名词)

(二)结构与特点:(简述)

1、基本结构:由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系形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

2、基本特点:A 具有系统化特点: B 具有定性化特点 C 具有程序化特点

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作用:动用分解训练法可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训练任务,加强主要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环节的训练,从而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益。

(二)类型与应用:(填空)

1、单纯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

2、递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

3、顺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

4、逆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

二、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二)应用:可应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多元动做的训练。可用于成套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

三、重复训练法:

(一)释义: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桎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名词)

**、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步。

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

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

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

四、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包括: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简述)基本功能:1、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2、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匹配的适应性变化;3、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供能能力或糖酵解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4、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

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5、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五、持续训练法:

(一)释义: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平均心率应在每分钟在130—170次之间。

基本功能:

1、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

2、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3、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

4、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

1、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填空)适用于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素质训练之中,也适用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中动作强度较高的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工作。

2、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普遍适用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各个项目中多种技术的串联.攻防技术和局部对抗.整体配合战术或技术编排成套的技术或战术训练,以及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的训练。

3、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有匀速、变速、法特莱克持续训练三种变化形式)法特莱克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为已任的耐力训练方法。(定义)

六、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七、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战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的类型:(简述循环训练法的结构与因素)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法和循环持续训练方法。

循环持续训练法的作用:

1可提高运动员持久的对抗能力,运动技术的稳定能力以及技术之间的衔接能力;

2可提高运动员攻防技术的转换能力、疲劳状态下连续作战的能力以及有氧工作强度;

3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工作强度以及有氧代谢供能状态下的力量耐力。

八、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有助于运动员全面并综合地提高专项比赛所需要的体、技、战、心、智各种竞技能力。

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是将各种练习依固定行式组合的身体练习。

四、变异组合练习: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体能训练的释义: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

(二)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二)体能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三)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四)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五)要体能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一、身体形态释义: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的性状特征。

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1一定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2不同项目

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二、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1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训练方法。2专项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通过专项训练方法手段实现。3手持轻器械训练法。4舞蹈训练法。

三、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 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2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3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4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一、力量素质释义: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二)力量素质分类: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名)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名)

1、爆发力的评定爆发力指数=最大力量/用力时间

(一)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1)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2)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

2、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3、等动收缩训练

4、超等长收缩训练

5、循环训练法

(二)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试述发展?简)1、负重抗阻练习;2、对抗性练习;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7、电刺激。

四、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一)注意不同肌群的对应发展(二)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三)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1、在一个训练阶段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的提高负荷量度。

2、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

3、在每组重复练习中,注意组间的休息。一般来讲,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组间休息要长些。

4、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

(四)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五)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1、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2、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儿少不可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3、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

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一)定义:是指人体快速运动能力。

(二)分类: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能力。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

2、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反应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通过训练可使运动员注意力潜在的反应速度能力表现出来并稳定下来。

(2)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

(3)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

3、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

(1)信号刺激法

(2)运动感觉法

(3)移动目标练习

(4)选择性练习

提高移动速度的速度有两个基本途径。

一是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度;

二是反复进行专项练习。

3、提高移动速度的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1)发展最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应以使每次练习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谢的主要供能途径,一般讲应保持在20秒内。(2)各种爆发力练习(3)高效率的专门性练习(4)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

三、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一)速度素质训练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二)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在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三)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用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速度障碍。(四)儿少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1、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反应速度:2、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儿少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一、释义: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自我保护的反映。训练会导致机体疲劳,疲劳的产生则限制着有机体继续承受训练负荷。

2、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试分析或试述如何发展有氧耐力?)

(1)持续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循环练习

2、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负荷的确定:(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1)负荷强度: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80%~90%。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以跑为训练手段时,其距离一般以400米为宜。

(2)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3~4次,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强度。练习的重复组数应视运动员训练水平而定,2~3组或3~5组。(3)间歇时间:一种是次间间歇时间以恒定不变的方式安排,如每次练习之间休息4分钟等。另一种是采取逐渐缩短时间的方式安排,这样做有利于使体内乳酸堆积,达到较高值。组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组内间歇时间,以利于恢复。

(一)一般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和手段:(简)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2、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性运动,如速度滑冰、划船、自行车等。3、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如排球运动中多次做滚动练习。4、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的练习。

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一)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三)儿少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1、掌握儿少耐力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2、儿少耐力训练必须有氧耐力训练为主。3、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只局限于长跑的练习,可选用活动性游戏、球类运动、骑自行车、滑冰、登山和循环练习等。4、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此外,还可用法特莱克式的变速跑等。

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一、定义: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四、柔韧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二)注意柔韧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三)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四)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五)儿少柔韧性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一、释义::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三、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简)(一)让运动员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二)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三)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三)各种改变方向的追逐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复杂应答的游戏等。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一、运动技术的定义: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基本特征:(简)1、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二、运动技术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

(一)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

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一、人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简)

(一)主体因素: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3、感知学能力;4、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二)客体因素:1、竞赛规则;2、技术环境;3、器材设备与场地。

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简)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运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时应注意:(简)

1、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可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练习。必须注意不要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即动作阶段的划分应以下影响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和不破坏动作各部分的有机联系为准则。

2、少儿初学者善于模仿,对于一些不很复杂动作,可先完整练习后再分解练习。

3、一般来讲,运动技术水平越高,分解练习的比例相应越大一些。

4、“先分解后完整”或“先完整后分解”都来不是固定的学习、训练程序。教练员应根据技术动作的难度、结构及运动员年龄及心理特征等来确定采用什么方法。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问答题)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名)

技术创新具有如下具体意义:第一直接提高运动成绩。第二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或因素间的组合水平。第三有效的制约现有技术第四更大限度的发挥人体潜能。

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

基本标准:实效性(结果)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二、运动技术评价常用的方法: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B运动学评价与动力学评价C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

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

一、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二)构成:1、战术观念、2、战术指导思想;3、战术意识;4、战术知识;5、战术形式;6、战术行动。

二、运动员战术能力;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

一、分解与完整训练法;二、减难与加难训练法;三、虚拟现实训练法;四、想像训练法;五、程序训练法;六、模拟训练法;七、实战法。

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

一、战术方案制定的考虑的因素:A考虑充分发挥本方各方面的优势B考虑抑制对方的长处,不让对方发挥其优势。

二、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3、确定战术原则;4、已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7、比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比赛前隐蔽工作。

比赛前隐蔽工作有:技术隐蔽、战术隐蔽、人员隐蔽、阵容隐蔽、器械隐蔽。

三、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1、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2、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5、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简)

一、把握项目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名)

制胜规律的组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制胜因素;其二是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二、培养战术意识;

三、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四、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五、重视战术组合;

六、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一)意念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像进行训练的方法。(二)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名)(三)模拟训练法(实景模拟训练法、想象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训练。

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一、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脂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如何发展运动员的智能?)

(一)一般智能的训练:1、观察力训练;2、记忆力训练;3、思维、想像力训练。

三、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运动员对学习理论知识和发展运动智能意义的认识,动员他们的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参加运动智能训练的自觉性。(二)运动智能训练在根据对象实际情况,选择内容,确定方法及分量。(三)运动智能训练应列入训练计划中,在计划中应占有一定比例。(四)应逐步建立运动智能测定和评价的制度。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训练计划: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依据,其主要作用是规划实现运动员状态转移的通路,把训练过程具体化、统一训练活动参加者的认识和行动。(名)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第一节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问答)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全程多年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范,就是运动员的全程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试述)(简)(要答出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并对运动负荷安排提出不同的要求。

1、最佳竞技阶段是最重要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高低,可以看作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成果的主要评价;

3、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高阶段的整个安排和要求,都服从于最佳竞技阶段训练任务的完成;而竞技介质阶段则可视为最佳竞技阶段的尽可能长的延续。

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就称为区间多年训练计划。

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名)

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简)(1)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2)由于多年同一教练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3)训练不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4)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

通过改善球队队员的组合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应注意:(1)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的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2)保持适宜的平均累积配合训练年限(3)采用全国选拔或组建国家队(4)选用适宜的队伍更新方式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周期安排

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文件

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名)

为什么说竞技状态的形成是周期安排的理论依据?

1、运动员的机体对适度训练负荷会产生生物适应现象,从而使得机体的能力不断提高。

2、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及训练手段,可使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

3、在这种高度动员状态下工作一定时间,机体的心理潜能和生理潜能均被大量消耗,机体的保护性机制便会发挥作用,首先是提示性地要求,而后是强制性地命令机体不再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

4、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降或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恢复,才能够再度投入紧张的训练。

5、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地运行,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一、训练大周期的时间的确定1确定比赛日期2确定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3确定比赛时间(加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共8-12周)4确定整个大周期(加6-12周的准备期,后加2-4周恢复期,共12-32周)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简)

(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时间:1.5~2个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准备时期的技、战术训练,均以分解主为主。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包括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已具有的竞技能力这样两个方面。时间:不少于1 个半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与准备时期训练方法的特点相联系,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地采用比赛法,以便综合地发展与竞赛密切相关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比赛时期负荷强度大而负荷的量较小。

(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1)通过负荷内容、量度、组织形式及训练环境的改变,达到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消除疲劳的目的。(2)是认真总结全年训练经验与教训,并制定下一年度的训练计划。时间:单周(1~1.5个月)双周(2~3周)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达到恢复的目的,在恢复时期宜以游戏、变换法为主进行训练。

比赛的分类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

为了能使运动员对重大比赛作好准备,常常在主要比赛之前安排一系列适应性比赛,称热身赛。

分阶段集中比赛的优点:

1能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

2在每一个阶段中,可使运动员持续发展自己的竞技状态,逐步引导至最佳状态

3运动员可利用比赛阶段之间的间隔,组织实施必要的赛间训练。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学要点注意事项:

1全年训练负荷的量度是不断变化的,安排时力求在重要的竞技比赛时,运动员机体处于能表现出最高强度(包括最大速度,最大重量,最大距离,最高质量)的状态2全年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与安排,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

3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无论发展体能,技能还是战术能力,都应首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加大负荷量和提高负荷强度4应高度重视负荷后的恢复,使训练负荷带给机体的疲劳及时得到消除,并出现超量恢复,以获得更大的训练效应。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比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样四种基本类型。

主要任务:

基本训练周: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

提高运动员的多种竞技能力。

比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

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

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疲劳,促进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激发强烈的训练动机,准备投入新的训练。二、比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简)

1、比赛前训练周的主要训练任务:比赛前训练周的任务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

2、比赛前训练周主要用于比赛前的专门训练准备。

三、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

1、比赛周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2、比赛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

(1)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2)连续比赛周安排的特点:比赛周负荷的安排,人武部要围绕着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负荷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依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及比赛前的状态而定。

四、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

1、主要训练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2、恢复周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的特点:为了实现恢复周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其训练内容广泛而灵活。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或者适当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比赛周负荷量很少,也可以在恢复周中适当地增加负荷量。

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训练课的计划包括训练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的组成结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施程序,训练负荷大小及恢复手段等。(一)训练课的种类:(简)1、身体训练课(或称体能训练课)2、技战术训练课:3、综合训练课:4、测验、检查和比赛课:

三、训练课的结构:(各部分的任务?)(问答)

(一)准备部分:任务是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基本部分训练负荷及完成所安排的训练内容,以获得理想的训练效益。

(二)基本部分:努力完成安排训练的内容负荷量和负荷程度,提高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必须根据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需要而决定本课部分的训练安排。

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加效应。安排作用于同一机体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型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任务主要是解除训练课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明确负荷属性是度量负荷大小的重要前提:(结构属性、机能属性、个体属性、专项属性)

安排运动员训练课负荷量度时必须认真考虑特点:

1运动专项特点的需要2训练课所完成的任务3运动员个体所能承受负荷水平

4完成训练课任务时,运动员有机体的主导机能系统所能承受负荷水平。(较大负荷的恢复时间为1-1.5天、中等负荷为10-12小时、小负荷则几十分钟或几小时)

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

一、教练员的基本素质:(简)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4、适应于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二、运动员的基本素质:(简)1、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2、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品质;3、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判断和理解能力;4、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专业代码:040201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从2012年起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并可承担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能与方法; 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7.专项技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或二级运动员水平。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 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

育心理学、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活动(教学技能实践、说课、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等。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四年。 (二)学分 14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七、课外实践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论文评审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二)教育实习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教育实习,共计8学分。实习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方可获得教育实习学分。未参加实习(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及格的学生不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三)创新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共计6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训练

世界著名体育大学

世界著名体育大学 一、美国 美国春田学院(Springfield College) 美国体育学院(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二、德国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Deutsche Sporthochschule KoIn) 三、中国 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 武汉体育学院(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四、日本 日本体育大学(Nippon Sport Science University) 日本大阪体育大学(Osaka University of Health and Sport sciences) 鹿屋体育大学(National Institute of Fitness and Sports) 五、韩国 韩国体育大学(Korea National Sport University) 六、俄罗斯 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Russian State Academ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七、瑞典 瑞典体育学院(Stockholm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八、波兰 波兹南比亚赛茨基体育学院(Akademia Wychowania Fizycznegoim.Eugeniusza Piaseckiego ) 九、瑞士 瑞士马格林根体育学院(swiss Sports SchooI Magglingen) 十、匈牙利 匈牙利体育大学(Hungary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另外综合性院校较好的体育学院或体育专业

2020北体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能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2020北体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能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19届刚上岸北体的学长,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20届小伙伴们考研的时候了,而我也从一个找学长学姐讨教经验的学弟变成了分享经验的学长。北体是我们体育专业最好的一所学校,大家都感觉他很难考,分数很高,但是考上北体绝不只是梦,经过充足的准备和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接下来就进入正题,给大家分享一波备考的经验。主要是关于专业课和复试的经验。 专业课是非常重要的,占很大的一块分值,一道大题30分,就可能直接改变最后的结果,英语和政治想要提高30分是非常难的。教材《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我从6月份开始看书,效率很低,很多知识点都不懂,自己在那挣扎着看了一个月,决定去报班,于是报名了爱考宝典的在线专业课辅导,有北体的直系学长给我一对一在线辅导,我有不懂的地方直接问他就行了,并且他还给我讲解了全书的重点,送给我他之前整理的笔记。然后我自己把书和学长给的笔记看了两遍之后大概都清楚了。之后在书上把历年考过的题给标出来,知道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发现有一部分是会重复考的,还有一部分是即使不考但也要你搞清楚否则其他东西也无法理解的,还有一部分就是拔高的。8、9月时我根据学长送的还有爱考宝典送的资料以及自己买的,整理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资料,开始背诵。10月又跟着学长整本书捋了一遍,基本上不明白的点算是打通了。回家之后就开始狂背,基本上每天花在专业课背诵的时间要在6-8个小时,每门课每天背1-2章,有的章节重点比较多,可能一天只能过一章。11月开始做过几次模拟考,严格按照考试的要求3个小时,每次都写到结束。说明考试的时间真的很紧张,没有给你思考的时间,拿到就要从头写到尾,所以专业课的背诵真的很重要,而且一定要熟练,能做到举一反三。 小经验: 专业课的笔记可以买学长或考研机构的,但还是建议自己整理一份,一是因为自己写一遍印象更深刻,二是每个人的背诵习惯不一样,有一份自己的资料背诵能更加顺利。背记方面我觉得每个人习惯和方法不同,但是生理加训练两本书实在是太多了,可以理清其中的逻辑,然后一层层的去背。 复试内容: 英语口语(20分)、听力(80分) 专业课笔试(专硕50分,学硕100分)、面试(专硕50分、学硕100分) 技能考核(专硕300分,学硕200分) 技能包括为杠铃动作(高翻、抓举)、跑跳动作(跨步跳、后蹬跑、高抬腿、抱膝跳)、精准拉伸(一个部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拉伸方法)、个人展示。 专业课的准备,我看了周爱国老师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美国体能协会的《体能训练概论》第三版和《运动解剖学图谱》,这几本书算是基础。除此之外还会考一些前沿的热点,对于跨考的来说,没有基础想要通过突击挺难的,所以复试的准备也要尽早开始。 总的来说,复试不仅需要你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有很强的收集资源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所以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 加试:由于我是跨考考生,需要准备两门加试,《体育社会学》和《学校体育学》。由于对分数没有太高的限制,所以准备的时候就是背。我把体育社会学的历年加试的题和课后问题基本都背了,学校体育学则是参考专硕初试的历年考题。 如果你是下定决心考北体,又跟我一样是跨考生的话,那么就要做好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就算初试高分过了,复试还是会面临巨大的变数和压力。所以,学长建议大家考虑好,如果真的决定了就要脚踏实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最后,我预祝各位逐梦北体的小伙伴们梦想成真!

[VIP专享]北京体育大学专业介绍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教练员。 主要课程:实用运动解剖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运动训练生理学、体能与营养恢复、运动损伤与治疗、医务监督、教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各类体校、运动队、体育部门、高等院校。 民族传统体育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武术(套路和散打)、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中医基础、中国武术史、武术套路、技击、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伤科推拿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各专项理论与方法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中等以上学校、业余体校、武术院(馆),各级体育局及武术运动队、公安、部队、武术研究机构等。 体育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较系统的教育心理科学、体育生物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全面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毕业后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部门的管理和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外语、计算机基础、科研方法概论、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中等以上学校和体育部门。 社会体育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运动、健身的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管理学基础、健康评价、运动按摩、中华体育养生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经营开发、运动竞赛学、医务监督、计算机应用、外语、大众健身娱乐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与技术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各级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体育场馆部门。 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在体育及相关领域从事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体育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在体育企业、事业单位不同职业领域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物、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经济数学、计算机语言、运筹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奥林匹克运动等。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核心名词: 1、教育 2、教育功能 3、教育目的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5、人本位 6、社会本位 7、全面发展教育 8、义务教育 9、教育制度 10、学校教育制度 11、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12、国家课程、校本课程 13、课程目标 14、课程标准 15、课程 16、课程评价 17、教学 18、教学设计 19、教学策略 20、教育评价 21、学生评价 2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4、品德评价 25、《论语》《学记》 26、《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 27、1902、1904、1922年学制 28、教师专业发展(个人与群体) 2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 30、卢梭、赫尔巴特、杜威 思考题: 1、教育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三者的关系?

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有哪些? 3、教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著作和思想? 4、影响人发展的要素有哪些?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是怎样的? 6、教育目的有哪两个基本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怎样的? 7、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哪几个?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属于哪一类型? 8、教师需要有怎样的基本素养? 9、学生发展的内涵与基本规律是什么? 10、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1、简述学生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12、课程思想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13、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14、谈谈你对综合课程优缺点的理解。 15、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如何开发一门体育校本课? 16、简述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17、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8、如何设计教学目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9、简述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程序。 20、如何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21、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22、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2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24、联系实际,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讲述策略。 25、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26、联系实际,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对话策略。 27、联系实际,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对学生动作技能的评价。 28、你是如何理解“启发诱导”这一教育思想的?孔子、苏格拉底、《学记》、朱熹对启发诱导的思想有何表述? 29、什么是“因材施教”?你觉得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30、什么是幕课(MOOC)、翻转课堂?你觉得这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怎样的优缺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材料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

竞技健身是健美运动的一个分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体育项目,在中国健美协会的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校也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竞技健身分为健身先生/小姐、形体健身和体育健身模特三个小项。竞赛规则要求竞技健身运动员不仅需要有匀称的骨骼、结实饱满的肌肉和深刻的肌肉线条,对表演的才能和外表气质更提出要求,需要运动员有比较综合全面的竞赛能力。所以,竞技健身竞赛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以欣赏运动员的形体美,还能看到特色的服装展示和精彩的表演。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健美的不断开展,竞技健身健美运动也日益普及。作为一项非奥体育项目,竞技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遇到很多的困难。经费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导致了竞技健身健美难以组建常年稳定的国家训练队,通常国家队是在赛前组建国家集训队,而地方代表队则是运动员与代表的单位签订了代表协议,训练由运动员自己进行,基本没有集中训练。这样的情况似乎限制了健身运动竞赛水平的提高,也影响项目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竞技健身健美在国内的很多高校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各大体育院校将健身健美纳入专业课中,部分综合类高校也开展了该课程,不仅如此,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自发组建健身健美队进行规律的训练,并且积极参加比赛。可以说,竞技健身健美在高校打开了一片天空,在不久的将来,健身健美必将蓬勃发展,高校也有望成为健身健美运动的主力军。 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健身健美已经在我们的专业课或选修课中,任课老师就是由国家健身健美队教练郭勇老师担任,健身健美很快受就到我们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在郭勇老师的努力下,组建了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代表队,郭勇老师还精心培养了一批运动员,在近几年的各级别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北京市大学生健美健身大赛的团体冠军已连续两年被体育大学健身健美队包揽,全国大赛上更是传来捷报。2010年8月回力轮胎杯中国健身先生公开赛上,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队派出运动员顺利通过分站赛,在10月的总决赛上,陈林鑫获得形体健身的季军,刘海洋获得体育健身模特的亚军,来自研究生院的郑少忠通过精彩的表现夺得了健身先生的季军,并且荣获冠名单位双钱集团回力品牌的形象代言,为学校争得荣誉。2011年更是丰收的一年,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队派出运动员参加了全国最高级别的健身健美赛事—全国健身健美锦标赛,来自研究生院的熊海燕取得了女子健美的级别季军,郑少忠摘得健身先生季军。接下来他们又在9月和10月的中国健身公开赛的分站赛中突破了层层选拔,打败众多国内健身高手,以优异的成绩晋级11月广州的全国总决赛。在总决赛上,我校的这些同学不畏强劲的对手,发挥体大人拼搏的精神,经过两天艰苦的角逐,最终,康复系的陈林鑫同学获得了形体健身第四,艺术系的徐山泉同学获得体育健身模特第四,来自研究生院的郑少忠同学参加了健身先生和形体健身的决赛,突破各路高手拿下了健身先生亚军和形体先生冠军,并在形体健身年度总冠军争霸赛中夺冠,更为可喜的是双钱集团回力品牌再次选定郑少忠同学作为其新一年度的形象代言人。 赛场上的北体大健身健美队员光鲜身影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的努力,他们平时艰苦枯燥的训练和严格的饮食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正是体育的拼搏精神。我们一起祝贺这支载誉归来的队伍,祝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校争得荣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实习周记

北京体育大学 实习周记 院系:教育学院 年级:2014级 专项:田径 姓名:杨帅 实习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实习年级:大一、大二 实习项目:网球、游泳、篮球 2017年9月03日至2017年12月30日

实习周记 学生姓名:杨帅 指导老师:马波 实习学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2017.09.3—2017.09.09第一周 体育教育专业的我,很荣幸能够进入体育教师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我们。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学校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环境。刚开始,我们都是在熟悉学校的环境、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体育教师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要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这次实习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第一周和其他老师相互认识并分配指导老师,在这里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指导老师帮助。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2017.09.10—2017.9.16第二周 上周学生们选课,我们实习比较轻松,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事需要我们做,这周主要任务就是跟着指导老师看课。这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读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但理论和实习岗位实践还是有些脱节,这周指导老师上课时候,我在一旁看课,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经过这周的看课,对于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有了初步理解。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要学会及时的处理,课堂常规要求要对学生讲清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上课内容的强度,想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017.09.17—2017.9.23第二周 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老师和其他的实习生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对于这个新的环境还是有种陌生感。原本以为做一名体育教师很容易,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时候才发现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容易,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周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写一份热身教案,我在课下认真查阅资料,整理热身活动动作,尽可能的设计的合理,防止学生受伤,设计好之后,等待老师的检查。 2017.09.24—2017.9.30第四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四周,还在慢慢的适应这里的环境。这一周,对我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由看课开始过渡到带学生做热身活动。上周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写一份热身活动的教案。由于上课的内容(网球、游泳)不同,场地的限制,选择合适的热身活动。指导老师修改后,我开始了上课的第一步,集合、点名、安排见习生、热身活动一系列工作。我在办公室模拟了很多遍,但是当自己以老师的身份面对学生时,还是紧张、心跳加速,虽然没有大的错误,但是对于时间的掌控,口令的节奏、响度还有待提高。每节课后,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不足,经过一周的过渡,有了很大的提高。真心觉得做一名体育老师不容易,尤其是指导老师给我们讲的教学经验,更是醍醐灌顶。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教师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像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实在不行还可以问指导老师,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体育教育专业相关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章 1、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2、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 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第三章 1.目的:所谓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的规律性。 2.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 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 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3、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 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 区域性体育活动。 第四章 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 第五章 1、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把 体育科学定义: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论—它确定哪些可以预见,评价与证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的和精神的效果的原则。 2、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第六章 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第七章 1.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点财富,包括与之相 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中的跟中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 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及相应成果 2.体育文化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特质和从结的产生及社会的融入,由此引起的体育文化局捕获总 体性改变. 第八章 1、体育体制的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体育体制的稳定性:是指体育体制一旦确立,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更改,这种体制要能够科学 地反映体育体制的运行的基本规律。 3、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4、机构:是指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部门的构成。 5、职能:一般指人,事物和机构所具有的功能。 第九章 1.变商:指人处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成功的机会越大。 2.逆商:指人在逆境中的承受能力和能力,能承受逆境的压力,变逆境为顺境者就能成功。 简答题 第一章 1、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1)引进与移植 (2)探索与终结阶段 (3)挫折与停顿阶 (4)发展与丰富阶段 2、体育概论具有哪些特点?(1)宏观性和普遍性 (2)概括性或抽象性 (3)综合性 (4)应用性(5)创新性 3、体育概论课程学习的意义。(1)更新体育观念 (2)促进学科建设 (3)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实践 4、体育的多种属性。 ①健身性②教育性 ③文化性④竞赛性 ⑤技能性⑥娱乐性 ⑦社会性

北体游泳研究生导师介绍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课导师简介--崔燕 2005-8-29 17:10:48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227次 ·[考研一站式]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北京体育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崔燕,女,出生于1955年,33623 037 1970年参加工作。在吉林体工队、国家速滑队受训。在运动生涯中曾多次,多次打破全国速度滑冰记录, 并代表国家出访比赛。kaoyantj 198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本科,获学士学位,同年后留校,在游泳教研室任职。同济大学四 平路 1990年被评聘为讲师,共济网 1997年获日本信州大学教科教育硕士学位。共 在日本留学和任职期间,增担任日本三协精机速滑部教练(1992),日本信州大学教育学部、红十字会看护 学校任讲师(1997-1998)。共济网 1998年回国,继续在游泳教研室工作趔任轮滑组组长。2001年被聘为副教授。 kaoyantj 任职以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热爱本职工作,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态度一直工作在游泳、轮滑、滑冰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担任全校本科、专科、进修班的游泳普修课教学、轮滑选修课教学、滑冰专项课,教学中积极钻研教法,治学严谨。在多年的教学训练中曾培养运动健将一人,一级运动员二人。带领学生参加北京市滑冰比赛,获第一名。在日本任教期间,所教运动员有四人在全国比赛中获一至四名,有两人获世锦赛冠、亚军。1989、1991指导专项学生论文,一人被保送研究生,二人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其中三年教学考核成绩优秀。 正门对面 在科研工作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工作,共完成论文、教材、专著、声像教材、调研报告等十二项次,约25万字左右。滑冰教材和声像教材已在我校的教学中使用。一篇论文在日本获产经新闻、文部省优秀论文奖。三篇论文在全日本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并登载。完成出版两本专著,均为第一作者。多次参加世界杯系列赛和全国性比赛的调研工作,在第十八届冬奥会上的调研报告登载在国际奥委会的专门刊物上,并受到好评。参加全国业余游泳锻炼标准和实施办法的研究,在研制的过程中,本人还提供了大量的日文翻译资料。该成果已在今年八月体育总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全国发行。共济网在社会兼职工作方面,任职以来多次参加世界滑冰竞标赛、全国冠军赛国际邀请赛的裁判工作还有全国现代五项和游泳比赛的裁判工作。1985年获短跑道速度滑冰国际裁判。 院

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

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从北京体育大学获悉,该校2015年招生章程 已经公布,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了解。 以下是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全文: 北京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唯一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 重点学科的高等院校和唯一进入“111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学校隶属国家体育总局。 学校为公办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制四年,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除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司〔2003〕3号)文件规定的情况外,我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如下 要求: 1.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携带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有生理缺陷、面部畸形、斜视、严重口吃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面部 有较大面积(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风、黑色素痣等情形之 一者,肢体残疾者各专业均不予录取。患心脏病、精神疾病等难以 正常完成体育课学业者各专业不予录取。 2.色盲、色弱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运动人体科学、运动 康复、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专业不予录取。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

理、休闲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运动 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专业不予录取。 4.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得低于1.70米,女生不得低于1.60米。 5.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身高要求 男生不得低于1.68米,女生不得低于1.55米。 6.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舞蹈表演、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得低于 4.3。 录取规则: 1.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德、智、体全面考核,按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择优录取。 2.调档比例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3.我校确定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内蒙古自治区考生的专业安排遵循分数清的原则。 4.所有专业学生入校后的外语学习语种仅限英语。 5.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要求请参见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我校招生计划,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不低于C级;体育类、艺术类只要求必测科目 不低于C级。对进档的考生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规则录取。 6.对于有音乐、绘画、书法等特长考生、国家二级以上(含)技术等级资格运动员以及身体条件较好的考生(如:男生身高1.80米以上,女生身高1.70米以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在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投档的考生中,我校根据体育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 录取,体育成绩低于80分(百分制)原则上不予录取。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004-2011年研究生考试试题.doc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考试试题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概念题: 1、心输出量 2、心电图 3、肺活量 4、无氧能力 5、灵敏素质 二、简答题 6、无氧耐力的限制因素? 7、为什么中长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休息? 8、水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三、论述题 9、论述肌电的产生原理与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10、论述运动型疲劳的产生原理与生理学评价指标? 2010 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运动生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渗透压 2.减压反射 3.运动技能 4. 姿势反射 5.运动后过量氧耗 二、简答: 1.简述评定人体循环机能的指标和方法? 2.简述人体内分泌功能轴的结构和作用? 3.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 三、论述: 1.如何评价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2.影响平衡能力的生理因素及应用? 运动训练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成绩 2.负荷强度 3.动机激励原则 4.变换训练法 5.反应速度 二、简答 1.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 2.简述循环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 3.简述运动成绩受哪些因素影响? 三、论述 1.举例设计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方案、并说明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异同? 2.试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与大周期的关系? 2009 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运动生理学部分 概念题:高原服习、反应时、通气阈、肺泡通气量、等动收缩。 简答:

1、简述学生体质测定常用生理指标及其意义。 2、简述赛前状态。 3、简述翻正反射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论述: 1、从生理学角度论述肌肉力量训练原则。 2、论述高原训练利与弊。 运动训练学部分 概念题:模式训练法、系统训练原则、柔韧素质、竞技战术、制胜规律。 简答: 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2、简述训练课的类型及特点 3、简述运动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区别。 论述: 1、从 100 米、1500 米、3000 米、跳远、跳高、排球、篮球项目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耐力特 点。 2、论述适宜负荷原则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关系。 2008 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运动生理学部分(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运动性疲劳 2、心电图 3、极点 4、青春性高血压 5、最大肺通气量 二、(每题20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运动技能形成的本质。 2、简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简述血红蛋白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述人体适应性与超量恢复间的关系。 2、论述高原训练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运动训练学部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竞技需要原则 2、力量素质 3、竞技能力 4、循环训练法 5、训练水平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小周期类型及其特征。 2、简述竞技能力非衡特征及其补偿效应。 3、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竞技状态阶段性变化规律与大周期各时期的对应关系。 2、为什么各竞技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中要深刻认识竞技项目的本质特征。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运动心理学+2005-20... (1)

运动心理学50分 一、简答题(3选2,10*2=20) 1.简述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2.简述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 3.简述时间知觉和节奏知觉 二、分析论述题(3选2,15*2=30) 1.试论多维焦虑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2.试论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3.通过“组块”实验,说明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运动心理学50分 一、简答题(3选2,10*2=20) 1.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及在运动竞赛中的意义? 2.简述驱力与诱因及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 3.简述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及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意义?二、论述题(3选2,15*2=30) 1.以运动训练实例说明习得性无助及其控制。 2.试论计划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锻炼活动中的意义。3.试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控制攻击行为中的意义。

运动心理学50分 一、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0分) 1. 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 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 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15分) 1. 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 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 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运动心理学50分 一、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0分) 1. 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关系 2. “大赛之前逛公园”使用的是那种类型的比赛情绪调节方法?请简要介绍另外两种同类的调节方法。 3. 简述多维焦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启示 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15分) 1. 试论模拟训练的核心思想、主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2. 试论身体活动产生积极心理效应的原因 3. 试论团队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北体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简介

北体大体育人文社会学简介 (转自考试大)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高教、科研和管理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水平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有条件的应选修二外,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体育教育(含大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论、高等体育教学管理) 2.体育管理(含体育经营管理、体育行政管理、体育决策) 3.社会体育(含全民健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4.体育社会学(体育社团组织、少数民族体育) 5.奥林匹克研究(奥林匹克与妇女、奥林匹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体育史(竞技体育史、体育社会资本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是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如遇特殊情况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工作满三年以上; (2)外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3)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如需要提前学习年限,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提出报告,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长审批,并按有关文件执行。 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年。 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未按时毕业的研究生,以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学时为1学分。硕士生至少修满42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22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自然辩证法概论。 2、外国语 (1)基础外语; (2)专业外语,指定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书目。 (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这一部分课程应能够反映本学科学位的基本要求,能够体现出基础厚、内容新、专业面宽、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各专业要坚持按二级学科设课,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群体优势,安排最佳教学阵容。 (三)补修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考博指导与分析-育明考博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考博指导与分析 一、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资讯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专业的考博考生每年都比较多,报录比大约是1:13左右,除了一些硕博连读的考生以外,普通招考上线且被录取的考生是非常少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且该院该专业每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为数不多,有些年份还不普通招考,博士名额被硕博连读考生捷足先登,建议考生在掌握充实的信息以后提前做好复习备考准备。 (一)博士生导师:杨桦、任海、孙葆丽、黄亚玲、邱招义、王莉、靳英华、林显鹏、肖淑红、王华倬、姚蕾、卢雁。 (二)考试科目: 1.1101英语或1102日语或1103俄语(100%)。 2.2211教学论及传播学或2212教学论及管理学或2213传播学及管理学(100%)。 3.3311体育社会学(100%)。 (三)专业课不指定参考书目 (四)复试基本分数线: 体育人文社会学总成绩≥200,外国语≥55,专业课≥60。 (五)报录比与考试难易程度介绍: 北京体育大学的考博初试复试科目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外国语语的复试分数线每年大约在55-60分之间波动,报录比在1:13左右,专业课的考试难度也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专业课不指定参考书目但设计到的内容却非常多,考生的复习难度较大,准备不充分是专业课成绩难以达到分数线每门60的重要原因,而英语成绩也由于体育大学的考博英语专业词汇较多而使考生复习战线拉得过长,准备不充分最终很少有人过线。在此,育明考博提醒各位考生:参考书目的选择和复习方法的应用应多多和往年考博成功的考生多多交流,也可以加我们的联系方式和我们直接联系,由我们的专业授课老师或往年考上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专业的优秀学员告诉大家,以便大家提前备考。 二、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英语题型 1.词汇和结构,共20 小题(20分) 2.句子变换,共10小题(20分) 3.完形填空,共20小题(20分) 4.阅读理解,共4篇短文,20个小题(20分) 5.写作(20分) 三、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英语参考书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04-11真题

2004年 《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氧脉搏 2、渗透压 3、射血分数 4、心力储备 5、运动后过量氧耗和氧热价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 2、出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生理原因。 3、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机理。 4、简述无氧阈的测试原理和意义。 三、论述题 1、试述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实践的关系。 2、试述高原训练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3、试述如何运用生理学的知识指导运动实践。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成绩 2、程序训练法 3、无氧耐力 二、简答题 1、简述竞技能力与运训练水平的含义的异同。 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任可获得世界冠军,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 2、系统训练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并说明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2005年 《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肌梭 2、减压反射 3、最大通气量 4、有氧耐力 5、肌电图 二、简答题 1、非条件反射特点及在体育中的运用。 2、氧离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产生与预防。 4、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育特点。 三、论述题 1、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2、高原训练方法的发展和生理学基础。 3、运动适应的生理学基础。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柔韧素质运动素质 2、项群训练理论 3、竞技水平。 二、简答题 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 2、简述小周期的类型,主要任务和负荷安排特点。 3、简述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论述题 1、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比赛都有什么样的训练学特点。 2、请选择体操,射箭,摔跤,乒乓球中任意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点。

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事迹介绍

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事迹介绍 张健: 男,汉族,中国横渡第一人、游泳横渡名将、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1964年6月12日出生,北京市人,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 事迹简介: 张健坚强的意志品格,敢于挑战人类自身极限的勇气令世人交口称赞。他自幼随父练习游泳,毕生精力都致力于推广横渡运动,极大程度推动了中国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发展进程。 自1988年成功横渡琼州海峡后,张健先后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伶仃洋等海峡,和国内长白山天池、青海湖、兴凯湖等数十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横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他所创造的“坚持不懈、排除万难、求真务实、争取胜利、亲和自然、挑战自我”的“横渡精神”,多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赞扬和褒奖,对青年学生们树立正确人生观起到了良好推动促进作用。 可以说,张健影响了一代人。 时至今日,张健的“横渡精神”依旧放光芒:张健率领的“北京体育大学张健横渡队”,继续肩负着张健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更为可喜的是,对我国体育事业深沉的热爱,让张健同志除了横渡之外,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和探索,在体育创意产业、原创赛事,并结合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本职工作上,张健同志无论是做学校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还是担任学校资产处干部,一直到教学一线任教研室主任,均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张健谦和的态度、出色的成绩,也赢得了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学习经历: 1972—1978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1978—1983年:北京市第三十一中 1983—1987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 2003—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7—1992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1992—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校办产业办公室干部1995—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资产管理处干部2002—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资产管理处副处长 2005年至今: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主任、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 社会职务: 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游泳协会公开水域委员会常委 北京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 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户外分会副主席 所获荣誉: 1988年获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