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请设定你的基本立场,分别为“教育”(广、狭义)和“教育学”下定义,并作必要阐释(1)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立足点:①揭示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与其他培养人的活动区别开来。

②赋予教育正面价值: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2.你认为本书为狭义教育下定义时所预设的四个基本立场有无道理,为什么?

狭义教育四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原因:①尽可能将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区分开来。

②坚守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③赋予学校教育更显著和更富时代感的价值承载。

④指出学校教育实践最基本的活动样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交往与互动。

2.谈谈你对西方的自由教育传统和自然教育传统的理解和价值评判。

自由教育传统:意在发展人理性,旨在是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目的是为了个体能积极享用“闲暇”从事“沉思”准备好条件。

自然教育传统:指的是教育应该适应自然,即顺应孩子的本性,发展儿童天性中的巨大潜能,教育不能违背儿童的天性即发展规律。

3.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与杜威的“现代教育”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的区别:

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现代教育: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原因:①赫尔巴特有德国严谨的理性主义传统,他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了德育是教育的必要目的论,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所以传统教育比较规整,具有形式主义

②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所以现代教

育比较贴近实际。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1.以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为切入点阐释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关系中,教育充当着中介转化角色,即教育一方面要把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并进而转化为受教育者发展的自我要求;另一方面要把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上来,从而不断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2.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综合影响?

1.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教育、个体活动。

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物前提:a.遗传素质制约着个体发展的年龄特征。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

②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a.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个体面对小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为更大。

c.学校教育就是一种专门营选的社会性小环境。

③个体的活动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教育的特点:永恒性、社会性、阶级性、发展性、长期性、长效性、前瞻性)

3.应该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①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③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④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⑤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⑥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③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④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⑤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⑥政治制约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3)教育的文化功能:(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①教育可以传递和保持文化②教育可以活化文化(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三)教育能够创造与更新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和民族文化必然对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制度和管理等方面。

①重功利轻发展的价值观:应试教育②重共性轻个性的价值观:盲目从众,教育过程标准化③重服从轻自主的价值观:缺乏尊严、责任感、独立性④重认同轻创造的价值观:唯古是法,引经据典,过分强调和与中庸之道。

4.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对此教育应有哪些基本策略?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活动的进城要适应人的发展顺序,比如,教育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有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发展。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应该善于捕捉人发展的关键期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要根据个体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5)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要有基本的完整性、全面性与和谐性,坚持全面发展教育和各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6)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五大教育原则:(一)人道性原则

1.含义: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

严和权力,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2.基本要求:①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③营造旨在培育学生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④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⑤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二)个性原则

1.含义: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

生追求自由发展与形成个性特点的愿望以及敢于特立独行的勇气。

2.基本要求:①端正对个性的认识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③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④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创造性原则

1.含义: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和鼓励学生的独特性,在多

元、宽容和具有选择性的教育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基本要求:①正确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可能性②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③重过程而淡化结果④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四)活动性原则

1.含义:是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实现师生、生生的相互影响和交往,

从而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发展。

2.基本要求:①联系日常生活并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②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③多让学生自主活动④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五)民主性原则

1.含义:一是指教育机会的民主,二是指教育自身的民主。前者主要指学校要为社会全体成

员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使其不受社会身份、经济状况、家庭地位,以及性别、信仰、地狱差异等方面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同时也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机会上的均等。后者主要指师生关系的民主、教育活动的民主、教育管理的民主、教育评价的民主,以及教育部门上下级关系的民主等。

2.基本要求:①不断增加教育机会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③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④提倡启发式教育

第四章教育目的

1.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①理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又存在于现实中,是一个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在发展上的一种价值取向。②“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一个人事事都懂、样样都会,其精神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

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完整发展:即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体发展。

(2)和谐发展:即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

(3)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的多样化发展。

(4)自由发展:即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2.请你谈谈个人的教育目的与社会的教育目的的基本主张。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的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的。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3.你怎样评价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个人本位论:人道主义特色,尊重人的价值。倡导个性解放,忽视了个人存在的社会环境要求。

(2)社会本位论:重视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性,忽视了教育对象自身的要求。

4.我国的教育目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第五章

1.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要坚持哪些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理念 1. 法治理念 2. 民主理念 3. 公正平等理念 4. 人本理念5. 拒绝市场化理念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追求

1. 优化教育秩序

2. 推进教育公平

3.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 保证师生人格尊严

第六章

1. 从教师职业与教师专业的区别中你能领悟到些什么?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社会职业发展的产物,它直接产生于社会的教育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专业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2.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合对素质的理解,怎样规划未来三年学习生活

(一)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求1.敬业乐业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2.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3.团结协作是对待集体的道德 4.尊重家长是对待社会有关人员的道德 5.严谨治学是对待自己的道德

(二)教师的知识素质要求1.条件性知识 2.本体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 1.教学基本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3.教学科研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

3.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教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①以教师教学表现为划分阶段的依据:生手、初任、胜任、精熟、专家阶段②以教师的关注焦点作为划分阶段的依据:职业教育的关注阶段、早期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况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第一种划分揭示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变化,第二种划分揭示了教师关注焦点由外在评价到自身教学水平再到学生需求的过程,体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理解的逐渐深入。

4. 如何理解学生话语活动的三种模式?

1.倾听学生话语:注重了解学生对学校变化的实际感受,以此寻找学校变革中的特点和相应的策略。

2.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将学生从研究对象转化为研究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师和研究者的伙伴出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3.学生参与管理:一改以往把青少年作为提防和控制对象的做法,与青少年一起协商、行动,共同改进学校文化。

第七章

1. 给出一个自己所理解的课程定义

广义: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狭义:学校中的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2.简述课程研制的主要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需要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组织、从而制定出课程计划或方案,研制出课程标准和编制出教材等。

(二)课程实施

把计划落实为教与学的行动,从而把课程领域转变为教学领域,教师的角色便从课程工作者转变为教授者,进而成为教学组织者。

(三)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就评价和课程产品评价,对自身的评估。课程评价应该渗透在课程研制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新一轮的课程研制提供修正和完善的依据。

3. 阐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第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结合自己的中学学习经历,以举例说明的方式,分析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遭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由于本土和外来的观念、理论、思想和方法的冲突,导致了一些疑难和困境的产生。(1)国外土壤生长的教育理论,难以适应中国本土的现实需求。(2)现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生成机制,难以提供课改实施的理论支持。(3)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阻止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5. 课程类型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涵义

划分的依据:课程表现形式或者影响学生的方式

显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形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隐性课程的产生和发展

隐性课程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提出来

隐性课程研究的两个维度:①揭示班级或学校生活的社会关系结构中的隐性信息

②揭示学校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信息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强调“做中学”。

评价: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直接经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两者是互补关系。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①经验本位综合课程②学科本位综合课程③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

①区别:分科课程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②联系:分科课程总是包含着知识之间某种程度的综合,综合课程实际上是分科课程的延伸和拓宽,而是更多地带有基础性交叉学科和边缘科学的性质。

6.课程作为专门领域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第八章

1.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狭义:教学专指学校中为着特定教学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弘扬学习价值,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促进身心发展的专门活动。

教学的基本内涵体现在活动的现实运行和价值追求两个方面及其内在统一上。现实方面,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的活动过程;价值方面,教学是教师引领下得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过程。

概念解析:(1)以课程为载体,为着特定的教学目的,由教师组织的专门性活动,突出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独特性。

(2)关注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弘扬学习的价值。

(3)教学的基本内涵体现在活动的现实运行和价值追求两个方面。

2. 现代教育观有哪些基本趋向?

①从重视教师向更重视学生转变②从重视知识传授向更重视能力培养转变③从重视教法向更重视学法转变④从重视认知发展向更重视整体发展转变⑤从重视结果向更重视过程转变。

3.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就是人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规律性认识而制定的有效进行教学的基本准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指教学既要授予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基本要求:①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②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学内容中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资源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融合④思想教育要潜移默化,巧妙自然,切忌牵强附会地说教

(2)启发创造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够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基本要求: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创造性地学习④发扬民主教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指在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学生,统一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基本要求:①教学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统一的基本要求②充分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③采取有效措施使有特长的学生自由发展④热情关爱和帮助学习后进生的提高

第十章德育

1.德育的基本含义: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的功能

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①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②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③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④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3.德育过程(4个要点)

(1)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2)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和德育的内容与方式便构成了德育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三个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作用的方式,便形成了德育过程的结构。

(3)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4)在德育过程中,解决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就是有目的地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社会化的过程。

补充:

亚里士多德: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灵魂论教育内容

理性灵魂14-21岁智育——沉思教育

非理性灵魂7-14岁德育——和谐教育、音乐教育

植物灵魂0-7岁体育——游戏、身体健康

开启了后代资产阶级“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萌发了“内发论”的倾向。

①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国家培养公民;另一方面,他又主张教育也应使个人得到和谐发展,应顺应儿童个人发展的需要,助长人的本性,把人性中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②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理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主张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两个重要教育思想传统的起始,并逐渐形成了自由教育的传统和自然教育的传统。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代表作:《大教学论》这是世界上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主要思想:①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

②教育要适应自然

③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教育的主导原则普及教育的思想

④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形成的标志。主要贡献:①观念心理学:意识域,统觉

②教育性教学:道德教育—必要的目的

兴趣—可能的目的

③教学方法:讲授法

④教学过程:兴趣:注意—期待—探求—行动

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产婆术”

柏拉图:①灵魂说——理性先天存在②教育在于发展理性——哲学王③重视幼儿教育

洛克:英国教育学家。《教育漫话》。主要思想:①白板说:充分肯定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②绅士教育③在教育内容上,第一次对德智体做了明确的区分④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家,《爱弥儿》。主要贡献:①发现了儿童,以及开创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②教育适应自然观念③儿童中心观念④在活动中学习观念⑤实用主义观念⑥发现的观念

实验教育学: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教育的关系。

文化教育学:教育过程是一种促使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用主义教育学:从实践哲学演绎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演绎出教学方法,并从实验学校为基地,创建教育科学。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题,每空4分,共24分)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与其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5、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的现代化。 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简述教育独立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代表人物:蔡元培 主要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效。主张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于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毫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宗教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经费独立,专款专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有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资

《现代教育学》第二版。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 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 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 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 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教育的产生 ?产生的原因: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产生的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和语言的形成。 ?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教育的无阶级性;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 ?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教育思想 ?孔子 1.重视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 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2.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孔子创办私学后,首先 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的目的。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 弘道的志士和君子。“学而优则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4.教学内容。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5.教学特点。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6.树立教师的典范。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蔡元培 1.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后者有世界观教育。前者以追求现世幸福为目的,后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最高境界为目的。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纽带。 2.改革北大及其高等教育思想。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学体制;改革高校办学体制——论学与术。 3.论教育独立。蔡元培认为,教育独立的内涵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教育行政独立,要求各省设立专管教育的司,不能附设于政府部门之下,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教育总长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教育思想独立,要执行一定的方针。第四,教育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柏拉图 1. 论国家管理教育。柏拉图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2.论学前教育。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育则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监督实施。3—6岁的儿童要集中到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饮食起居由女奴负责。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 3.论普通教育。柏拉图提出了强迫儿童受教育的主张,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 4.论高等教育。国家对极少数具有金质潜能的奴隶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备课讲稿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 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20.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 B )

《现代教育技术》题库选择题

一、选择题: 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C) A. 19世纪末 B. 1922 C. 20世纪20年代 D. 1936年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程序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C)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 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 性劳动 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7.*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D) A. 1972 B. 1973 C. 1977 D. 1994 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B) A.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 B.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C.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 D.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9.*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C) A. 信息和人员 B.课程和课件 C. 设计和制作 D. 技术和环境 第2章学与教的理论 1.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 (A ) P22 A.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2.桑代克试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P23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认知-发现 C.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D.学习是学习者主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3.谁提出了程序教学法(B)P25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维特罗克 D.布鲁纳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 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 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 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 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得直接与首要目标就是( A ) A、影响人得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得素质 D、促进人类与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得著作( 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得出发点就是( 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4、在一定得前提下,对个体得发展中起着相对得主导作用得就是( A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得前提就是( 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得问题就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7、为实现一定时期得教育目得而规定得教育工作得总方向就是(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8、雅典教育中“缪司”就是指( C )。 A、体育 B、德育 C、智育与美育 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强大动力就是( 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得创新 C、学校发展 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得主要实施者就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得开始得文件就是( D )。 A、《关于教师地位得建议》 B、《国家为21世纪得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得核心就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就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得理论体系得构建者就是( 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得实质就是( 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得基点就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得教学方法就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得核心应该就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得核心就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 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 1 / 9

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设计教材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学习资源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非语言符号 ___两大类。 4.___模象直观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精神心理条件____、__审美条件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教学理论 ___、___学习理论__及传播 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程序性 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光圈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50/8(或6.25)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磁头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

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演示型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电磁转换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编写教学程序(课件)___ 和___选择课件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磁迹跟踪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优化教学效果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教学系统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输入设备___和_输出设备____组成。 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行为主义联结学派____、__认知学派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教学目标的平衡___。 二、判断题: 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对)2.在上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将自己与该课程相关的软件装在计算机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 现代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D)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B )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4.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D ) A.6年B.5年C.8年D.9年 5.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B)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6.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B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7.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8.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9.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1.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B)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12.“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1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二、多选题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BC )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E.教育形式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D) 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D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现代教育学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C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C )。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A )。 A.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C )。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A )。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C )。 A.杜威 B. 卢梭 C.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舒尔茨 B. 贝克尔 C. 丹尼森 D. 闵塞 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C )。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 )。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B )。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动机 14.“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A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15.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 )。 A. 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 学习内容 D.学习过程 17.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 D )为主体的策略。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现代教育学考试样卷一

教育学考试样卷一 广东教师资格信息网|广东教师资格辅导中心主办2010-9-6 来源:admin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7.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8.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9.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4.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5.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6.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17.( )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 1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哦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 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 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以专题讲座和教材相结合,84%为主观题。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16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30分)、综合题(9分)五部分组成。 1、课件:为了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用于表现教学或学习内容的应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根据教学或学习的需要有机的组合为一体,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的软件。 3、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4、教学系统设计依据教学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做出具体规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6、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 7、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他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化形态的技术。 8、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主要动力。 9、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人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1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2、远程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个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监控媒体教学、学生自学、面授、辅导等环节,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响,使之朝预期的认知和行为变化过程。 13、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就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描述,其价值就体现在差异之中。 14、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以及能力与情意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A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B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C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D信息社会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信息时代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E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学习信息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全球化;教学管理与评估的实时化。 F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