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化学电源学案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化学电源学案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化学电源学案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化学电源学案苏教版选修4

化学电源

【考点精讲】

1.碱性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负极反应:Zn+2OH--2e-=Zn(OH)2;

总反应式:Zn+2MnO2+2H2O=2MnOOH+Zn(OH)2。

2.锌银电池——一次电池

负极反应:Zn+2OH--2e-=Zn(OH)2;

正极反应: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式:Zn+Ag2O+H2O=Zn(OH)2+2Ag。

3.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是Pb,正极材料是PbO2。

(1)放电时的反应

SO-2e-=PbSO4;

①负极反应:Pb+-2

4

SO+2e-=PbSO4+2H2O;

②正极反应:PbO2+4H++-2

4

③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2)充电时的反应

SO;

①阴极反应:PbSO4+2e-=Pb+-2

4

SO;

②阳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2

4

③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4.燃料电池

种类酸性碱性

负极反应式2H2-4e-=4H+2H2+4OH--4e-=4H2O

正极反应式O2+4e-+4H+=2H2O 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式2H2+O2=2H2O

【典例精析】

例题1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C4H10)气体;电解质是掺有杂质氧化铱(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式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

思路导航:燃料电池中的化学反应,燃料(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池电解质中离子的流向遵循电荷的异性相吸规律,负极呈阳性,阴离子流向负极,正极呈阴性,阳离子移向正极。

答案:B、C

例题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 2+2H 2O +4e -=4OH -

B.以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 +3OH --3e -=Al (OH )3↓

C.以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 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思路导航:本题中电解质溶液显中性或碱性时,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均为O 2+2H 2O +4e -=4OH -,A 正确;铝作负极,Al 失去电子变为Al 3+,在NaOH 溶液中Al 3+与过量的OH

-反应生成AlO -2,因此负极反应为Al -3e -+4OH -=AlO -2+2H 2O ,B 错误;以NaOH 溶液为电解

液时,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4Al +3O 2+4OH -=4AlO -2+2H 2O ,反应过程中消耗了OH -,所以

电解液的pH 降低,C 错误;燃料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D 错误。

答案:A

例题3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如图所示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均匀地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用a 、b 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电池工作时,H 2和O 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 2=====△2LiH

Ⅱ.LiH+H 2O =LiOH +H 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

②已知LiH 固体的密度为0.82 g ·cm -3。用锂吸收224 L (标准状况)H 2,生成的LiH

体积与被吸收的H 2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

③由②生成的LiH 与H 2O 反应放出的H 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的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思路导航: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H 2O ,其中H 元素从0价升至+1价,失去电子,即电子

从a 流向b 。(2)负极为失去电子的一极,即H 2失去电子生成H +,由于电解质溶液是碱性

的,故电极反应式左右两边应各加上OH -。(3)铂粉的接触面积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4)

由题给两个方程式可知,Li 从0价升至+1价,作还原剂。H

2O中的H由+1价降至H2中的0价,作氧化剂。由反应Ⅰ知,当吸收10 mol H2时,生成20 mol LiH,V(LiH)=m/ρ=20×8/(0.82×103)≈195.12×10-3(L)。V(LiH)/V(H2)=195.12×10-3L/224 L≈8.7×10-4。20 mol LiH可生成20 mol H2,实际参加反应的H2的物质的量为20×80%=16mol,1 mol H2转移2 mol电子,所以16 mol H2转移32 mol电子。

答案:(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a到b

(2)H2+2OH--2e-=2H2O

(3)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的分子数,可加快反应速率

(4)①Li H2O ②8.7×10-4③32

【总结提升】

可逆反应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当氧化剂得电子速率与还原剂失电子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电流表指针示数为零;当电流表指针往相反方向偏转,暗示电路中电子的流向相反,说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相反。

例题已知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为AsO3-4+2I-+2H+=AsO3-3+I2+H2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为AsO3-3+I2+2OH-=AsO3-4+H2O+2I-。设计如图装置(C1、C2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操作:

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

Ⅱ.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 NaOH溶液

结果发现电流表指针均发生偏转。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操作中指针为什么发生偏转?

(2)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相反?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3)操作Ⅰ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Ⅱ过程中C2棒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Ⅱ过程中,盐桥中的K+移向______烧杯溶液(填“A”或“B”)。

思路导航:由于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AsO3-4+2I-+2H+=AsO3-3+I2+H2O,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AsO3-3+I2+2OH-=AsO3-4+H2O+2I-,两者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满足构成原电池的三大要素:①不同环境中的两电极(连接);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③形成闭合回路。当加酸时,c(H+)增大,C1:2I--2e-=I2,这是负极;C2:AsO3-4+2H++2e-=AsO3-3+H2O,这是正极。当加碱时,c(OH-)增大,C1:I2+2e-=2I-,这是正极;C2:AsO3-3+2OH--2e-=AsO3-4+H2O,这是负极。

答案:(1)两次操作中均能形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Ⅰ)加酸,c(H+)增大,AsO3-4得电子,I-失电子,所以C1极是负极,C2极是正极。(Ⅱ)加碱,

c(OH-)增大,AsO3-3失电子,I2得电子,此时,C1极是正极,C2极是负极。故发生不同方向的反应,电子转移方向不同,即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3)2I--2e-=I2

(4)AsO3-3+2OH--2e-=AsO3-4+H2O

(5)A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知识点汇总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注: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 成物表示,其化学反 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表达式: c v t = (3)常用单位:浓度常用:1 mol L- ?,时间常用:s,min 化学反应速率:1 (min) mol L- ??或1 () mol L s- ?? /(min) mol L?或/() mol L s? (4)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几点说明 ①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 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的化学 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 哪种物质为基准。 ③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 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对于反应 aA+bB==cC+dD 有V(A)︰V(B)︰V(C)︰V(D)=a︰b︰c︰d ④固体或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决定作用):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外界条件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一:取2只试管,各加入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用水浴加热其中1支试管水浴加热产生气 泡快 加热能加快反应 速率 实验二:取2只试管,各加入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往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加入二氧化锰粉 末产生气泡快 使用催化剂能加 快反应速率 实验三:取2只试管,各加入5 mL 2%、6%、12%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入几滴0.2 mol·L -1氯化铁溶液浓度大的产生气 泡快 增大反应物的浓 度能加快反应速 率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 H。单位:KJ·mol—1。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和可以不标明。 3.燃烧热: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溶液。 原理:Q=-C(T2-T1)=-mc(T2-T1) C: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该物质的比热容;m:该物质的质量;T1: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2: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定义: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 H。单位:KJ·mol—1。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 2·8H 2 O与NH 4 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 2 、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和101.325KPa可以不标明。 3.燃烧热: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溶液。 原理:Q=-C(T 2-T 1 )=-mc(T 2 -T 1 ) C: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该物质的比热 容;m:该物质的质量;T 1: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 2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 H 。单位: KJ·mol — 1 。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 2O 与NH 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 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 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 和可以不标明。 3.燃烧热: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 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 溶液。 原理:Q=-C (T 2-T 1)=-mc (T 2-T 1) C :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 :该物质的比热容;m :该物质的质量;T 1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 2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 能量 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定义: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由直流电源、固体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组成。 电子流向:电源负极→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阳极→电源正极。 2.解答电解题应遵循什么样的思路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4(选修)》,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和选修4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本节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深入学习“化学与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掌握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理解信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举生活实例和能源发展里程碑,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学生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是缺少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用暖宝宝探讨学习。 ; 学情及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未知知识和应用有强烈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出现了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对于焓变这样高度抽象的知识教学中,采用单一的实验探究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本节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实验探究、层层引进、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投影、实物暖宝宝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二章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第2课时【课后练习】: 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的是(D ) A、可溶于水 B、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现象是(B) A.HCl极易溶于水 B.液态HCl不能导电 C.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D.HCl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 ) A、Ca(OH)2 B、H2O2 C、Na2O D、MgCl2 4、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H2O2中只含离子键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5、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它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它不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它受热时不会分解 6、下列物质中:HCl 、CO2 、H2O 、H2、NaOH 、Cl2、NaF 、CH4、CaO、 MgCl2、NH4NO3中。 (1)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__ HCl ___CO2 __H2O ____H2、__CH4__ Cl2____; (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4)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____NaOH _________CaO ___ MgCl2、_________、NaF 、____________; (5)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_____ HCl ___ CO2 __ H2O _________CH4_____H2O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知识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 E 反<E 生或E 1>E 2,反应吸收能量;E 反>E 生或E 1<E 2,反应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判断一个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注明; (3)方程式是否配平; (4)反应热△H 是否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其符号和数值是否正确。 4、中和热: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 2O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燃烧热:在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意】“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是指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且状态稳定 [ 如C→CO 2

(g)(不是CO)、H2→H2O(l)(不是水蒸气)等]。 5、盖斯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间可以进行“+”“-”等数学运算,△H同样也可以进行“+”“-”等数学运算。 比较物质的稳定性: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规律。对于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可依据盖斯定律得出其相互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若为放热反应,则生成物的能量低,生成物稳定;反之,则反应物稳定。例如,C(石墨,s)===== C(金刚石,s);△H = +1.90 kJ ·mol-1,可知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即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6、依据规律、经验和常识直接判断不同反应的△H的大小。如: a.吸热反应的△H肯定比放热反应的大(前者大于0,后者小于0); b.2mol A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肯定比1molA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等质量的C完全燃烧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所放出的热量多; d.等量的H2(g)燃烧生成H2O(l)比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多; e.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时,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肯定比弱酸和强碱、弱碱和强酸、弱酸和弱碱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等等。遇到以上情况就可以直接比较。 7、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中△H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对应成比例。 (2)依据盖斯定律计算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乘以某个数后)相加或相减而得出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3)依据键能计算 △H等于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的差。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课题:化学反应的焓变 班级:高二(3)班 时间:2012年12月14日 授课人:王作虎 【目标解读】 一、反应热 焓变 1.反应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 时,所 或 的热量。 2.焓变:在 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 或 的热量。 符号: ;单位: 或 。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 的反应 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 的反应 【探究一】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关系分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画出反应过程中能量的曲线图: 公式:△H = E (生成物)- E (反应物) 小结:(1)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能量,为 反应,△H 。 (2)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能量,为 反应,△H 。 【探究二】从本质上分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 。 观察下图分析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公式:△H = E (断键)- E (成键) 或 △H = E (反应物总键能)- E (生成物总键能) 小结:(1)E (断键) E (成键),该反应 能 量,为 反应,△H 。 (2)E (断键) E (成键),该反应 能 量,为 反应,△H 。

三、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 和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三】观察P2交流与讨论思考: (1)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为什么要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2)第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中,O 2前的化学计量数为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相同条件下的同一个反应△H 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有何关系?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必须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用 、 、 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必须用△H 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H 为 ,吸热△H 为 。(且+、-不可 省略);△H 单位为 (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 数或整数,但应注意△H 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4)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101kPa 、25℃下进行的, 可不注明(中学化学一般不注明)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和↓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守恒关系: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7)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相等但符号相反。 练习:P4问题解决 3.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和 变化 如:2H 2(g)+O 2(g)2H 2O(l) △H = -571.6 kJ/mol 表示: 。 【典例解析】 例1. 1g 炭与适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10.94kJ 的热量,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 +H 2O =CO +H 2 △H =+10.94kJ/mol B. C (s )+H 2O (g )=CO (g )+H 2(g ) △H =+10.94kJ/mol C. C (s )+H 2O (g )=CO (g )+H 2(g ) △H =+131.3kJ/mol D. 0.5C (s )+0.5H 2O (g )=0.5CO (g )+0.5H 2(g ) △H =-65.65kJ/mol 变形题:沼气是一种能源,它主要是CH 4。0.5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放出445kJ 的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 CH 4(g)+4O 2(g)=2CO 2(g)+4H 2O(l) △H =+890kJ/mol B.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kJ/mol D. 0.5CH 4(g)+O 2(g)=0.5CO 2(g)+H 2O(l) △H =-890kJ/mol 例2.已知(1)H 2(g )+2 1O 2(g )====H 2O (g ) ΔH 1=a kJ·mol -1 (2)2H 2(g )+O 2(g )====2H 2O (g ) ΔH 2=b kJ·mol -1 (3)H 2(g )+ 21O 2(g )====H 2O (l ) ΔH 3=c kJ·mol -1 (4)2H 2(g )+O 2(g )====2H 2O (l ) ΔH 4=d kJ·mol -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 <b <0 B.b >d >0 C.2a=b <0 D.2c=d >0 变形题:已知充分燃烧a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全套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通过中和热的定量测定,介绍了化学反应伴随着的能量变化,从能量(热量)变化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就是热化学。又结合高一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初步介绍,也就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了热化学的基本概念——焓变。既然化学反应同时含有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种类的变化,所以要有新的化学用语来表示,引出了热化学方程式。并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引出了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无论是通过一步完成还是通过几步完成,只要产物种类状态确定,那么反应焓变也是确定的。 二、教学设计及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计划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中和热的定量测定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中和热的概念,感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测量难度。指出研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方法,应该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第二课时通过复习高二所学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对比、迁移、建构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焓变,明确焓变与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关系,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课时,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练习热化学方程式,掌握盖斯定律。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反应热概念的含义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H。单位:KJ·mol—1。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和101.325KPa可以不标明。3.燃烧热: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溶液。 原理:Q=-C(T2-T1)=-mc(T2-T1)C: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该物质的比热容;m:该物质的质量;T1: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2: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定义: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知识点总结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H。单位:KJ·mol—1。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和101.325KPa可以不标明。3.燃烧热: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溶液。 原理:Q=-C(T2-T1)=-mc(T2-T1)C: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该物质的比热容;m:该物质的质量;T1: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2: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定义: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 随堂练习 1.(2011·上海高考)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一定释放能量 D.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4.(2011·临沂二模)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g) ΔH=+8.7 kJ/mol,N2H4(g)+

O 2(g)===N 2(g)+2H 2O(g) ΔH =-534.0 kJ/mol , 下列表示肼跟N 2O 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 2H 4(g)+N 2O 4(g)===3N 2(g) +4H 2O(g) ΔH =-542.7 kJ/mol B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1059.3 kJ/mol C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1076.7 kJ/mol D .N 2H 4(g) +12N 2O 4(g)===32 N 2(g)+2H 2O(g) ΔH =-1076.7 kJ/mol 5.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 2(g)+O 2(g)===2H 2O(l) ΔH 1=-571.8 kJ/mol ;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 ΔH 2=-192.9 kJ/mol 。 (1)甲醇 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 2=________ kJ/mol(用E 1、E 2表示)。 (3)H 2(g)的燃烧热为________。 (4)请你分析H 2(g)作为能源比甲醇蒸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写出两点即可)。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1·江苏高考)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符号:△H 单位:kJ·mol-1 3、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5、反应物总能量(E1)大于生成物总能量(E2),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E2-E1<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0 在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E2)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E1)之差,△H=E1-E2 6、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aq表示不同状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7、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8、标准燃烧热:在101kPa时,l 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热值:在101kPa时,l 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注意:①燃烧的条件是在101kPa;②标准燃烧热:燃料是以1mol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③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达物质燃烧时的△H均为负值;④燃烧要完全:C元素转化为CO2(g),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 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 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 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4.化学动力学基础——有效碰撞、活化能、过渡态理论 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 5.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 (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 正 、V 逆 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3)温度:温度对V正、V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熵(S)——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3.焓变(△H)与混乱度(△S)综合考虑 混乱度:气态>液态>固态 4.化学反应方向的控制 △H<0、△S>0,一定能自发进行 △H>0、△S<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H<0、△S<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H>0、△S>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5.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