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构思-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构思-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附件2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

(2020)(A)

项目手册

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六月

目录

一、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背景 (4)

(一)未来10-30年, 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

1.高等教育尤其是商科教育在变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4)

2.商科教育改革的痛点与难点 (7)

(二)新技术集群突破倒逼高等教育加速转型、变革 (9)

1.新技术催生新经济、新业态 (9)

2.新经济催生新知识、新技能 (9)

3.新知识、新技能引起商科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10)

(三)强国战略下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启动 (10)

1.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制度安排 (11)

2.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的规划布局 (12)

二、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构思 (12)

(一)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定义 (12)

(二)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构建逻辑 (14)

1.集成化,学科专业、学习要素与各种功能交叉、融合 (14)

2.智能化,全要素资源再组织 (15)

3.场景化,再现新商科“真实”工场,提供全新感官体验服务 (16)

4.实战化,能力为本,注重培养商科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 (17)

5.定制化,多元主体参与,开放众筹服务体系 (20)

三、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内容及功能空间 (21)

(一)新商科智慧教育云平台 (23)

(二)全场景实验基地 (24)

1.财税审生态圈 (24)

2.业财融合生态圈 (25)

3.新商科生态圈 (26)

(三)教育大数据研究体验中心 (27)

1.科研服务支持 (28)

2.智能教学辅助 (28)

3.学生画像绘制 (29)

4.就业服务支撑 (29)

(四)新商科研究院 (29)

1.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30)

2.院校服务 (30)

3.人才培养 (30)

四、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价值 (31)

(一)推动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31)

(二)创新实践育人平台 (31)

1.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核心,同时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 (32)

2.实现不同学科、各类知识、共同体乃至更大环境的“横向贯通” (32)

(三)促进商学院大变革,学科专业跨界集成 (33)

(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34)

1.促进行业、企业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34)

2.促进校企科研成果实现转化 (34)

五、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合作共建内容 (35)

(一)共建财税审生态圈 (35)

1.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35)

2.建成“互联网+”智慧教育大平台 (35)

3.创新实践育人平台 (36)

4.开展“复合型、应用型、实战型”师资培训,共建“双师型”队伍 37

(二)共建业财融合生态圈 (39)

1.共修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业财融合”的教学新体系 (39)

2.基于新制造的业财融合场景应用 (40)

3.“沉浸式”实验基地复现智能制造生产运作的全过程 (40)

4.构建新制造实践育人平台 (40)

5.开展“管理型导师”队伍建设 (40)

(三)共建新商科生态圈 (43)

1.“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共赢,构建新商科生态圈 (43)

2.成立新商科研究院,发挥其在商科跨界融合、重构的智库作用 (44)

3.立足教育大数据中心,精准人才培养用户画像 (44)

4.建设产教融合成果孵化转化服务平台,创新成果驱动经济发展 (45)

5.构建以岗位学习、培训、认证为一体的终生学习平台 (45)

6.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商科教学名师 (45)

六、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的项目认证 (49)

一、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背景

(一)未来10-30年, 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的核心内容之一。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及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

1.高等教育尤其是商科教育在变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商科教育现在培养的学生将成为未来10-30年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实力强弱。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崛起成为世界的奇迹,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质量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商科教育规模与速度增长更是惊人,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特别是在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探索,如图1所示:

图1 高等教育(包括商科教育)探索与实践链条

(1)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有效施展。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等命题。意见指出,“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这对于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的大学生都是20世纪90年代,甚至是21世纪初出生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与经济发展迅猛,他们理念、思维方式、基本素质和能力结构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以及“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正在改变,把握好新一代青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理念和制度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知识、能力建构,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普适理念。

在20世纪,若说到何种理论或思潮最令世界震动,令人心动,无疑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曾被认为是21世纪的通行证。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2010年

我国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提出,要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阶段。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持,多种数据显示,近年广泛开展的在线教育,尤其是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已成为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3)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面向未来创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性任务。思想的开放性与观念的多元化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特征,大学在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价值观的责任越来越突出。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命题,高校不断进行探索实践。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词汇,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实践探索。2017年,是“课程思政”由“上海经验”走向全国的普及推广之年,更是标志立德树人在高校从理念走向实践的关键之年。此后,浙江、江苏等多地高校也提出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积极探索和落实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的方式和措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商科类专业特殊性,例如涉及企业兼并重组、海量金融投资、风险控制、财务税务管理等业务,对于取财、理财、用财正确价值观等的建构也非常重要。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不惧挑战、勇敢担当、健康进取的心理品格,树立面向未来的积极价值观。

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激发校园文化的认知导向、心理调节、人格塑造功能。加强对校园精神的培育,发挥大学校训、校史、大学精神的育人作用,推动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注重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特别在学生遇到困难、迷茫或出现心理困境时,要加强问题导向和心理疏导,增强其情感体验。

(5)发挥“互联网+”作用,用现代技术武装教育。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全方位科技革命,给世界产业格局带来了重大而深远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如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人机协同将发生三方面的变化,一是使部分职业被替代甚至消亡,二是使一些职业岗位合并,三会产生一些新的行业和职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都应随之改变。教育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从基本的教学过程开始,大批数字校园正在建设过程中,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着眼点也逐渐从IT硬件基础设备向融入高科技,并能与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深入融合的平台及应用转移,使高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2.商科教育改革的痛点与难点

然而,同样的,商科教育在理念、制度体系、人才供给远不能适应现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资源分布仍不均衡、整体质量仍不够高,还不能高质量地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

(1)新技术驱动导致商科类学科专业建立的基础正在动摇。现有

的学科专业建立在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水平高的机器大工业基础之上的,批量生产、批量销售的产销模式影响商科类学科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面越来越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的新技术革命以迅猛态势席卷全球经济,正在改变这个工业基础,商科教育的学科、专业基础已经在改变,商科类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不可避免。

(2)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主要的商科类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学校教学功能空间与学生要求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也有相当距离,非常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全人格。

(3)人才的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还较单一,与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学科独立、自成体系致使许多学校将主要精力用在学科专业数量的增长上,而忽视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建设发展,学生跨专业辅修和选修课程的覆盖面小。在教师层面,表现在教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也很少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迅速融入教学;在制度层面,对教师的评价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科研评价“一刀切”的问题。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比较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历教育,对于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关注度不高,致使人才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浅层次、单一化。围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展开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就业等一系列活动,仅仅针对分散的多个教育要素,缺乏将行业、高校、企业资源整合集成的平台化、整体化思维,并未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实践证明,用传统的办法难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维度审视、探究问题的根源,才能给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商科教育发展在新技术下,存在的问题成为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新技术集群突破倒逼高等教育加速转型、变革

1.新技术催生新经济、新业态

每次技术的大进步,均会带来新业态的产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应用模式正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产、学习方式,Facebook、微博、微信等极大改变了人际交流方式和商业服务业形态,从无人驾驶到无人机、从虚拟助手到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随处可见,它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引导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活力,新消费缔造新变革。

2.新经济催生新知识、新技能

新经济带来了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特别是随着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普及和应用,人工智能对企业运营的改变,使得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各行各业面临的是转型和技术升级,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改变,即对人才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工作要求都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同时需要从质量、标准、技术、目标、体系、教学、生态等方面进行改变,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储备体系,加快培养熟悉“大智移云”技术的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务等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这是当

今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担当。

3.新知识、新技能引起商科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集群性突破已经动摇了传统教育体系存在的基础,解除了工业化时代以来形成现代学校所有的技术限制,奠定新的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的技术基础。这种突破一方面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带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结构和类型的变化;另一方面,新技术的集群突破对商科教育活动本身,如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供给方式、教学和学习方式,甚至是教育的时空结构都会带来深刻影响。

例如,新技术集群+教育将开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给商科教育领域带来颠覆式的变革。传统教育模式受到时空限制,教学效率降低,一位优秀老师也只能同时教授几十人,最多几百人的大课堂,难以面面俱到。然而,5G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一位老师就能同时给数万、数十万学生上课,而且在线直播互动从感官上更加接近于线下“老师--场景--学生”的培训服务模式,直播提供的语言环境和互动场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浸入式的学习体验,极大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对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兴趣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重要意义。

(三)强国战略下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启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已经全面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助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新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制度安排

产教融合政策最初提出是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进步需求上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随后,从国家“十三五”规划到教育“十三五”规划,从《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产教融合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被反复强调,直至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产教融合全面迈向新阶段,产教融合从职教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终身学习、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并在具体意见中提及“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应“加强专业质量建设,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

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从“意见”“文件”到“2035”行动纲要,做了一系列制度化建设,高等教育自变革与发展时不我待。

2.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的规划布局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和国家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政策

的核心,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演变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和形态变革的前夜,需要重新定义未来学校的新形态、新学习、新场景、新课程和新流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针对新形势下教育的变革和要求,以“汇聚创新要素,引领教育变革”为核心使命,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机制,撬动未来教育形态变革的战略支点,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资源,汇聚全球教育创新要素,以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式,搭建国家产教融合服务平台,规划部署“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引领建设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学科专业群集超级平台,推动面向未来的学校新形态的探索实验。

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不单纯是商科的智慧教育,而且提供具备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数据展示等功能的“互联网+”智慧学习平台,为商科类学科专业科学化纵深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及技术服务。

二、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构思

(一)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定义

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是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设计,授权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方)建设、运营的基于商科类学科专业集成和全要素资源场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构建,是将传统商科类学科专业内整外跨,在多场景下的实训课程供应链的“真实”实验室中,在导师和专家的辅助下,以商科学习

者能力本位为成长主线,使其不断提高、自我成长,获得一定能力和素养,是具备产教融合、开放连接的空间结构、自我进化的创新生态等属性的商科教育的内核平台。

具体而言,是两轴一线三链条模式,如图2所示。

两轴一线:

横轴以新技术集群、云平台为依托,纵轴以理念、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为元素,形成新商科人才能力本位成长主线。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新商科生态圈呈现多样态规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A类新商科生态圈为培养一专多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A类可以有A1、A2、A3……,如A1财税审生态圈;B类新商科生态圈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B类可以有B1、B2、B3……,如B1业财融合生态圈;C 类新商科生态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战略型的高级决策管理人才,C 类也可以有各种各样培养的子目标。

图2 新商科人才能力成长示意图

三链条:

新商科人才的培养依靠三大链条的支撑:

课程供应链:不同阶段课程资源的可开发和自组织;

师资助能链:双师导师、多栖导师、专家导师团队;

成长生态链:产教深度融合下,学习者获取多样态的知识,不断进步,自我进化。

(二)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构建逻辑

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是商科类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一个新型

教育实验平台,是未来商科教育开放融合发展的底层基础,不仅加速商科类院校改革与转型,而且以科技和人才为引擎促进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1.集成化,学科专业、学习要素与各种功能交叉、融合

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以下简称智慧工场)是对商科类学科专业、学习要素和各种功能的集成,是做商学院转型发展的促进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战略,抓住经济转型发展机遇,顺应新科技、新产科、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分析好所服务领域的创新链、产业链,从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性需求角度、人才工作样态与人才培养匹配程度角度等,重审学科与专业的定位,为培养适应新技术的商科类人才打好基础。

(1)商科类学科专业集成。一是可以按照学科同源、历史同宗的进行重组融合,有效整合院校学科科研力量和教学力量,加快学科平台调整与升级,打造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新商科;二是可以按照服务于同一产业链相关联的多个专业集聚,以特色专业为核心,强化专业

之间的交叉融合与资源共享,重点建设几个专业集群,提升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商科类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可以实现四个重构:重构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细分架构;重构新商科专业群复合型知识与技能体系;重构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新模式;重构适应新企业生态系统下的新商科专业群。

(2)各类学习要素的集成。学习要素的集成主要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发现自己的内在潜质。智慧工场要通过一些课程和项目的实施,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传达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处处留心皆是学问的意识;使学习者热爱商科学习,提供多种学习方式贯彻于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找到各自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研学旅行、游戏学习、协作学习、和创客学习等;强化良好的商科学习行为和思考习惯,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为商科类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做好各种储备。

(3)各种功能的集成。通过平台+数据+服务,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优势,发现和发挥培训、实习、研发、研学等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例如,知识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任务性学习和业务提高性的培训等。

2.智能化,全要素资源再组织

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技术驱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对商科人才的业务工作模式带来根本性影响,即业务流程去环节化,人才素质结构综合化,技能要求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和生产服务一体化,现有商科的教育活动、教育

方式需要重新审视、定义和设置。新商科的学科专业理念、目标、体系、课程、评价等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对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专家智库、导师队伍、技术集群、课程资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全部要素从顶层设计开始优化,基于商科新理念和目标的培养流程进行规划和组织,以实现“四个打造”“四个融入”。

四个打造:打造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资源;打造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打造适应新商科人才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打造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需要的导师团队。

四个融入: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新商科理念、新思想融入教学资源,商科教育在引导学生奋力筑就中国梦的同时,也要在大格局、大变局和全球观当中、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当中,布局商科教育内容和人才规则;将现代企业发展要求融入商科专业建设;将新商科元素融入教学管理。

3.场景化,再现新商科“真实”工场,提供全新感官体验服务

为消费者创造超越期待的体验,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是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魅力所在。为此,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终端所形成的动态“链接”重构,让各种场景更加绚烂别致,海量数据成为量化驱动场景商业模式的底层引擎和枢纽元素。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致力于新技术下不同新场景的解决方案。

一是将现代行业领先企业的运营管理业务流程和科学管理内容,通过“迁移”互联等方式,放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中,以“真实”运营场景和数据信息供应链,建立与企业“同步”的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流程。在工场中要体现三个“真实”:新技术下的企业“真实”场

景,真实的案例和数据资料,来自企业的技术指导教师。将行业和企业的新知识、新模式、新规程等引入教学内容,加大教学领域学习实践的比重,优选一定数量的典型行业的领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构建多个企业的“真实”场景,促进知识和实践在“工场”相结合。

通过技术“迁移”现代企业场景化运营模式,是适应读图时代学习者学习习惯,通过建立图景思维活动,给与人美好的感官体验,促进外在知识、活动更有效地内化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

二是“触景研学”,利用平台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国内国外教学资源,让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学习,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增长见识。

4.实战化,能力为本,注重培养商科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

培养多规格的应用型、复合型、战略型商科人才是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方向性目标。新商科人才素养可以分解为五大方面,如图3所示: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验知识等。

理念,理念包括视野和思维方面,即国际视野、跨界视野、行业视野,商务思维、企业家思维、战略思维等。

技能:专业技能、沟通技能、写作技能等。

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商务策划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

素质,素质包括意识和责任方面,即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正直诚信、廉洁自律等。

18 新商科 人才素养

技能 能力

素质 理念

商务视野战略思维企业家思维其他知识 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 其他... 工商管理 社会责任 正直诚信 廉洁自律

其他.... 数据分析 创新创业 商务策划风险控制其他 经济学 管理学 ...

经验知识

19 5 G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专业技能

沟通技能

财经写作

其他...

图3 新商科人才素养框架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 (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 2、无线网络 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

效果图: 预算:详见附件 (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 (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 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 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五年发展规划(2015—201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不断提升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安全运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提升我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智慧校园,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先进、高效和实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1.不断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网络信息点覆盖整个校园,实现校园网统一管理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所有信息点均可控。建设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2.建设符合学校实际、实用、实效的多媒体应用中心(含放映室、课件制作室、平面设计创作室、动画创作室、录播教室等),重点建设网络录播教室。 3.建设校园广播网。音频播放系统覆盖整个校园,具备无人值守及分级调控功能。 4.配备校园监控系统,主控室可实现远程管理。学校出入口、资料室、档案室等重点区域配备高清监控,操场等外围配备180度/360度无死角监控摄像。监控系统具备移动侦测功能,可通过网络将警情上传至网络监控中心,同时将图像自动切换到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录像。 (二)加强学校网站多元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远程协作教室 1.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和全体教师网络空间,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4)开辟特长学生个人网络空间,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3.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4.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资源。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 ● 2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 1.1、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智慧化”和“一站式服务”: 智慧教学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慧教务 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智慧生活 构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智慧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智慧环境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数据共享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智慧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站式服务 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校园信息化全面实现后,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 胥各庄小学于2013年7月12日迁入现址,是一所由区镇两级政府共同出资的高标准小学。学校以“卓然独立、越而胜己”为其核心理念,并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学校,胥各庄小学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宜从顶层设计、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规划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 (一)硬件设备: 我校已于2013年(建 校)建成了校园网, 并宽带接入因特网, 有1个网络中心、4 个计算机房,37个多 媒体网络教室,1个 专业录播教室(含专业研课室)。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和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互为一体、高速运行,并不断优化升级,为建立智慧校园提供了可能。 (二)软件支持:加大投入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教育提供适时的、丰富多彩的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人教数字校园资源库、中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河北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每学期接收资源260G;华教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和中央电教馆中小学教育资源库,资源容量480G;学校电子图书馆,共有电子图书4万多册,图书馆利用“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电子借阅和管理。学校还把

唐山教育信息网、唐山教育资源中心、丰南教育资源中心等网站上的优秀的教育资源链接到学校网站上。以每周集体备课为基本平台,以年级和学科组为单位,把集体教研、备课形成的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巩固作业、知识评估试卷、教学课件等上传到资源库中,由信息中心进行了分类整理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资源库达150G:其中包括教案 900多篇、教学课件400 多个、试卷120多份、教 学和工作反思2600多篇、 课堂教学实录200多节。 同时,依托唐山市教育资源 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获取 信息环境下的资源支持。 二、需求分析: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紧追时代,为学生服务。而智慧课堂提供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内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不同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1 校园网,无线覆盖率不足。 2终端:无数字化教室。 3数字资源:能及时共享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以及权威部门提供的先进的优质资源。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疑问确认环节、提问互动环节、课堂小测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展示过程中,使用纸张签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提问互动环节和课堂小测试

讯飞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v2--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五月

目录 1.方案概述 (3) 2.需求分析 (4) 3.建设目标 (6) 4.总体设计要求 (7) 4.1设计理念 (7) 4.2建设原则 (7) 4.3总体架构 (8) 5.建设内容功能描述 (9) 5.1智慧门户 (9) 5.1.1 e学校云平台 (9) 5.1.2 工作台式用户界面 (10) 5.2智慧化教与学 (11) 5.2.1智慧课堂 (11) 5.2.2教师成长 (14) 5.2.3知识点测评与学习 (15) 5.2.4学生成长 (16) 5.3智慧化管理 (17) 5.3.1人员管理 (18) 5.3.2教务管理 (19) 5.3.3行政管理 (21) 5.3.4资产管理 (22) 5.3.5其他 (22) 5.4智慧化环境 (23) 5.4.1 一卡通系统 (23) 5.4.2校本资源库及管理系统 (24) 5.4.3大数据汇聚与分析系统 (25) 6.建设功能清单 (25) 7.方案特色 (27) 8.实施案例 (27)

1.方案概述 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在校园内应用的建设,以及新高考改革各项政策的出台,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走班制”、“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不仅对校园教学方式产生变革,对校园全方面的管理、服务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才能将繁杂多变的信息汇集起来统一决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阶段,建设智慧校园,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学校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高质量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规划方案。本方案坚持“统一规划、软硬并重、突出应用、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建设原则,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智慧化应用服务系统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在环境建设、教学和管理领域的应用服务水平,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本地区同类学校中领先的智慧学校。 方案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智慧门户平台,以及以下三个应用子系统:智慧化教与学、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环境。每个子系统与校园门户平台相结合,呈现各种丰富的资源、应用与信息发布,形成包括课堂教学、师生成长、知识点测评与学习、校园管理等多个应用,并可以根据学校应用需求,随时增加和完善相关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数字校园解决方案遵循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能够较好兼容我校现有各应用系统,形成统一数据交换与单点登陆等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三年年发展规划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三年年发展规划(2017—201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 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2015)》为指导和目标,以应用建设为重点,以服务教学为核心,不断提升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 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 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 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 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 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安全运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 三、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设备现状 1、校园网络的现状 互联网出口带宽为50M,局域网干路为100M,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具有 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设备。目前我校办公计算机450台、教学计算机75台,外加其他辅助客户端,上网点可达520台左右,明显存在出口带宽偏低的问题,而且办公和教学网络交叉,网络布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无线接入点,关键设 备老旧、IP地址与Mac地址不能有效绑定等。 2、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台存储服务器、8台交换机、1台防火墙组成, 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县教育局的教育网。由于长时间工作,目 前设备大都已经老化。 3、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兼顾社会服务、优先引入、慎重自建、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对照部、省、市三级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仿真实训系统环境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 一、建设符合标准的通用应用平台,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在制订本校数字校园规范时我们将遵循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包括GB/T 20518-2006、JY/T 1005-2012、JY/T 1006-2012、JY/T 0381-2007、JY/T 0383-2007、CELTS-22、CELTS-24和CELTS-3等。该平台提供数字校园应用服务避免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1、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院校应统一规划各类应用服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分步构建或引用来自校内外的应用服务;各类应用服务应实现有效集成,避免服务间的“信息孤岛”。应用服务集成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统一公共数据;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管理信息元数据应遵循JY/T 1006—2012和JY/T 1005—2012的相关规定;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数字资源元数据应遵循CELTS-3和CELTS-41.1的相关规定;应用服务应能适应学校的发展,满足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不断进行扩展;在用户数量多、使用频繁的情况下,确保应用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用服务具有开放性,提供开放接口,便于与其它应用服务进行集成;应用服务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的特点,对技术人员依赖程度低。 2、应用服务的集成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旨在给校园所有业务应用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等功能,方便数字校园的管理,提高数字校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支持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的管理,对数字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而无须再次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安全要求;通过安全的认证协议,使服务器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认证,杜绝任何一方身份假冒的可能,提高系统及用户自身的安全性。 3、综合信息门户服务 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是将各种业务应用、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支持下,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业务应用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支

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建设背景 (2) 第2章建设基础 (3) 第3章建设思路与目标 (3) 3.1.建设思路 (3) 3.2.建设目标 (4) 第4章建设内容 (5) 4.1.网络基础建设 (5) 4.2.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6) 4.3.教学资源库建设 (122) 4.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30) 第5章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221) 5.1.建设进度及分年度验收要点 (221) 5.2.经费预算 (222) 第6章建设预期效果 (223) 第7章保障措施。 (225)

第1章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引发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支撑环境建设的变革。因此,基于以上技术的数字校园已成为21世纪高校建设发展的趋势。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基 于校园网络的各种应用不断开发和投入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如“应用山头”突出、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应用系统、各部门缺乏 数据标准,数据重复,导致了各部门之间相同信息内容不一致;学校有效数据资产不能“共享”,导致学校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获取信息非常困难,有效数据资 源不能及时共享,数据资产利用率低下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 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 重中之重来抓,并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应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 务流程数字化,形成校园的数字环境,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 空间上得到延伸。信息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战略性的观点来规划和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内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师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教学、网上实验、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 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出去,为

2018最新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2018最新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 项目背景 (3) 1.2. 建设目标 (3) 第二章、总体规划 (4) 2.1. 建设原则 (4) 2.2. 总体架构 (5) 2.3. 分阶段实施规划 (6) 第三章、基础平台建设 (7) 3.1. 统一认证管理 (7) 3.2. 统一基础信息库建设 (8) 3.3. 统一应用接入 (8) 3.4. 统一的数据标准 (8) 3.5. 支持市教育资源平台应用引入 (9) 第四章、智慧门户 (9) 4.1. 校园门户平台 (9) 4.2. 家校帮客户端 (11) 第五章、智慧管理 (12) 5.1. 办公管理 (12) 5.2. 学生管理 (16) 5.3. 教师人事管理 (23) 5.4. 教务管理 (24) 5.5. 校产管理体系 (27) 第六章、智慧教学 (28) 6.1. 校本资源库 (28) 6.2. 课前导学 (30) 6.3. 同步备课 (31) 6.4. 互动课堂 (33) 6.5. 在线检测 (33)

6.6. 课后作业 (35) 6.7. 智慧教研 (36) 第七章、智慧生活 (42) 7.1. 门禁考勤 (43) 7.2. 校园消费 (44) 7.3. 教室申请 (44) 7.4. 平安校园 (45) 第八章、智慧环境 (45) 8.1. 智慧教学硬件 (46) 8.2. 智能手环 (49) 8.3. 一卡通 (50) 8.4. 红外测温 (60) 8.5. 门禁闸机 (60) 8.6. 电子班牌 (63) 8.7. 学科教室 (67) 8.8. 班班通 (67) 8.9. 数字图书馆 (72) 8.10. 创客空间 (74) 8.11. 校园广播/电视台 (75) 8.12. 录播教室 (77) 8.13. 平安校园 (79)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81)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站在“智慧化”门口。如何利用新技术,完成数字化校园到智慧化校园的转变,以智慧推动学习方式改革,实现校园管理智能规范,为师生提供细致无微的服务,是每个高校信息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建设思路、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1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也因此孕育而生。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全国教育建设的重要工作,并于2004年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由此全面推动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回首高校信息化建设历史,主要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三个阶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概念的出现,建设“智慧校园”则成为推进各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2 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的实质是依托已有的网络、信息化环境,利用虚拟化、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如智慧地球一样,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围绕智能化做文章,通过跨平台的信息共享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智

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并将其融入学校的各个服务领域,全方位实现教育信息化。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3 智慧校园建设 3.1 建设思路 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业务服务和业务数据信息集成,进一步扩展“校园卡”功能,逐步实现服务的自助化、智能化,达到信息、服务的自动流转,以智慧学习推动学习方式改革、以智慧工作让管理更轻松、以智慧生活打开幸福生活的大门,最终实现校园智慧化。 3.2 建设内容 3.2.1统一数据平台 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多年来由于受到资金、人员、规划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各部门业务管理信息化大都各行其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没有遵从统一的标准,从而形成了诸多个信息孤岛。而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为了解决信息孤单问题,而大都被迫建立了基础数据交换平台,并根据各自院校特点形成了内容不一的标准库。该库基本确立了学校的信息类、管理类和技术类规范,确定了各类基础数据的权威来源。但其由于缺少各业务系统产生的独有数据,如教职工职称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等,从而无法实现对这些数据的二次加工,形成校情分析报告,为领导、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决策参考。而统一的数据平台,可通过交换平台,为其获取各类特色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最终形成各类数据报表,同时通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是提高教育现代 技术水平、规模培养信息技术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任务,将极大地推动 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重要 的影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显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搭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桥梁,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权威和质量,为学 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 效率,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共享,也提高 了教职工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 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 提高。

4.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校园网现状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12年8月,目前已建成覆盖学校教学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校园网基于三层网络结构,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主干技术,呈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电信100M光纤接入Internet和泰安教育城域网。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服务器3台,各类核心、汇聚和接入交换机10台,接入信息点50多个。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校还逐步建设了校园门户网站(),提供了WEB、FTP、OA办公等应用服务,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学生实习实训上,将计划建成多个电脑仿真实训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 (三)可行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校校园网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发展,学校及各处室、各专业部能通过学校或部门网站开展工作,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是我校信息化应用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慧校园详细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2017年11月

一、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在国家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政策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反映了决策者的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开展本期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学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充分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 2.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 3.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效率; 4.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二、信息化现状和需求 1.信息化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完成建立校园骨干网络建设。已经完成部分应用系统建设,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学校取得了许多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 交互,导致财务收支存在漏洞。 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造成财政收支漏洞; 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 …… 2.缺乏校园信息化集中应用与展示平台,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导致缺乏协同工作能力,也缺 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重管理轻服务,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没有良好的应用体验。 学生入学时:对于报到注册流程不能及时获取,迎新现场无序; 学生在校时:各类申请服务需要填写大量的重复信息,十分繁杂; 学生离校时:不清楚离校手续审批情况,仍然需要到每个业务部门排队盖章; 老师年底时:年终总结填写,仍要到各个系统去统计自己的工作量、科研情况,不能通过系统统一获取和生成; …… 3.单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资产管理等),很难站在自己这个信息 集上,进行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利用和挖掘。 全校总体情况统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

这是一份完整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壹教德智慧校园 解 决 方 案

深圳市一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兴业路2005号广兴源互联网创意园A栋625 这是一份“完整”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2018年6月7日,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发布,各大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也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那么,智慧校园是不是学校想建就能建好的呢? 当然不是,智慧校园建设并不简单,有教育政策的影响、学校方针的考量,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今天,小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较为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方案内容如下: 智慧校园建设简介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以大数据为中心,将校园教学,生活和管理集为一体的智能化校园方式。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校园生活、教学体验。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图和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现实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怎么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通过管理科学化决策,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形成智慧的教育生态圈。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当注重以服务为核心,以人文本,搭建学校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有效地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做好校园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三大核心特征之一: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这一块的内容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软件系统,二是智能硬件设备;其中智能硬件设备含括范围最大,一间教室就有很多智能设备:智慧班牌、电子白板、学习平板等等,再有便是校园中的,诸如数字图书馆、智能门禁、校园安防等。 而软件系统,则是这些智能硬件的承载平台,在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将之统一管理,让其集中统一在一个系统上,方便学校更好的管理校园。 智慧校园的建设标准 按照实际情况来说,智慧校园建设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不同的省份也有不同的教育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及规划研究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及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2T11:42:45.9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作者:刘艳芳 [导读]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出台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国各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热潮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出台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国各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热潮。智慧校园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应用趋势,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笔者对智慧校园的含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高校的体制等方面论述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分析了智慧校园在高校中的优化管理、为高校提供可靠性决策等重要前景,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信息化战略;智慧校园;发展前景 1 建设意义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也随之向发展方向大众化、办学方式多元化、办学途径国际化和办学手段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了配合学校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而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管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环境,在这个整体环境中以多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并且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畅通无阻的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协同一致,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能够实现建成全校各方面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2 建设目标 依据国家、政府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导向以及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特色和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及经费现状,借鉴国内外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立足当前,顺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建设成为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即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3 建设思路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将以“以人为本、面向服务、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提供及时、准确、高效、随时随地的校园信息化服务,提供能够实现跨部门的业务管理、面向全校用户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管理化+服务化”的思路帮助学校实现由传统应用系统以管理为核心转向前端以服务为核心。实现将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使高校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4 建设内容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耗时和耗资都非常具大的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的开发及维护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保证智慧校园项目最终成功实施,一般都要分阶段进行建设。 第一阶段建设:应用为先,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 基于“提供优质应用、推进学生教学、管理应用、深化信息化服务内容”核心思路,在学校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ERP上,创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运营管理以及改变校园生活的服务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智慧服务。 第二阶段建设:整合数据,消除信息孤岛 基于“夯实基础、统筹整合数据业务、教学管理服务并行”核心思路,实现学校信息标准的统一,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开放化,业务应用的透明化、流程化,管理的智能化。 第三阶段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教育科学管理现代化 基于“扩展服务手段、推进学校资产资源管理、提升服务内涵”核心思路,重点提升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与服务能力,从而全面实现学校教与学、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初步建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通过历年成绩、日常安全预警数据采集、招生就业历年数据分析、历年教育数据统计等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服务,为学校提供全面、准确的海量数据分析功能和决策支持。基于积累的业务数据

智慧校园项目总体规划

智慧校园项目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第二章、总体规划 (4) 2.1.建设原则 (4) 2.2.总体架构 (5) 2.3.分阶段实施规划 (6)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 ?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 1.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智慧化”和“一站式服务”: 智慧教学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慧教务 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发展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发展规划 寿光市侯镇第三初级中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水平,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重大意义 智慧校园是通过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学校构建智慧化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将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生活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校园管理智能化、校园生活一体化、校园设施数字化、课堂教学生动化、家校沟通无缝化。 二、任务目标 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三、实施过程

(1)智慧门户: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打通的智慧校园门户,为学校提供集Web门户、家校帮客户端、微信为一体的贯通教学、管理、学习、家校沟通业务的智慧门户。 (2)智慧教学: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3)智慧管理: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智慧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泛在学习平台,学生能即时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和服务,享受个性化定制的资源和服务,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5)智慧环境:建设符合校园需要的智慧环境设施,与智慧校园软件平台相互打通,打造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云服务的校园生态圈,形成全面贯通的智慧校园环境。 四、措施保障 (1)建立领导小组,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任组长,单独设置中层管理机构,明确具体人员并落实相应的职责和待遇,常态化开展工作,能够规划学校有效应用各项云服务。 (2)建立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团队,加强教师及专业人员培训。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得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得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得智慧教学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得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得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得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得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得现代化奠定坚实得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得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得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

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瞧,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得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得问题主要就是:系统性得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与发展水平方面考核得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得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得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得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得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得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得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得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得信息素养与应用水平,最终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