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身边的经济学

我身边的经济学

我身边的经济学
我身边的经济学

我身边的经济学

摘要:经济学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你是在买火车票或者是简单的买水果,这些行为都与经济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火车票、糖果、校内水果店、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生于、长于这个大千世界中,生活就不免和经济学扯上了关系,这种联系千丝万缕,不可轻易斩断,经济学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其实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菜买零食,我们都要花钱,而在这个花钱的过程中就不免和经济学扯上关系。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也总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试着去分析理解一件商品在不同时期的价格和它的流行与否。

近期又到了回家抢票的时候,12306铁路网上售票网站几度崩溃,而人们还是坚持不懈的等着买票。前两天帮着同学买回家的票,两辆列车的票在三分钟之内被抢光。其实这可以被看作是物以稀为贵,平常大家不会像是在过年那会一样拥挤着回家,于是铁路的紧缺性也就没有体现出来,而现在供不应求,于是大家就很难买到票。不过幸好火车票不像是市场上流通的其他东西,在供不应求的时候涨价,不然以后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票难求的局面,也有可能是求到了票,却因为价格太高而买不起。曾经想过按照现在的趋势来说,动车、高铁等等车型总要替代普通的火车了。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火车不复存在,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比火车票高两倍的动车票的价格呢?所以有时候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以经济学的思维去思考,还要把人情味考虑进去。

火车票在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于是催生了黄牛,其实这也是一种类型的经济,但是这种不法的倒票行为却伤害了很多普通人的利益。火车票供不应求,铁路部门的解决措施不会是马上加大生产量,他们要考虑的反而是协调,而不是在春运火车票紧俏的情况下宣布要多修很多条铁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新闻报道提到黄牛用抢票软件抢购热门线路的车票,然后再通过抢票软件倒卖给没买到票的人。他们通过抢票软件赚钱。其实热门的路线的火车票也可以被视为是市场上的流行的商品,正好在替代品的劣势比较明显而无法替代火车的时候,人们不管有多艰难都不得不去买火车票,而不是考虑换成长途汽车等等交通工具。

过年回家的时候要糖果烟酒等等来接待客人,到了大学之后去了南昌这边的洪城大市场买过几次衣服和零食,在逛的过程中就发现糖果的批发价格比起家里那边的超市要低得多,其实理性的来看这是运费再加上很多人转手造成的结果,当然还有大量批发以至价格相对降低的因素。其实有时候想想也不难发现所谓一个地方的“特产”在本地的价格会远远低于在别的地方的价格,在本地的时候所谓的“特产”当然是供过于求的,所以它的价格也不会太高,然而当人们看到其中的利益的时候,人们大批量的种植会导致价格的下降,但是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显然不会有人因为这样的原因就完全放弃,毕竟没经过调查我们不知道供过于求的临界值在哪里。而且要是本地形成一个销售一种“特产”的联盟的话,这种“特产”的价格就不会因为本地人的恶性竞争而把价格拉得太低。而且在这种情况之下,销路也会变得相对广泛。

说完了这些之后突然想起了学校的商业街,因为是在学校内部的缘故,竞争没有在外面激烈,于是衣服的价格相对来说就比较高,种类也比较少。一直觉得商业街的检查不够严格,大多数水果店都会缺斤少两,而且在一些水果店尤为严重。而水果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不可能因为它缺斤少两就不买的,于是这样的事一年一年的延续了下去。有时候面对一些超市的时候也会很疑惑,虽然在数学课上做过那种关于促销的题目,结果显现的一般都是人们买的越多超市获利越大。然而有些单个的商品不以组合的方式打折销售,那时候就觉得超市这样做不会亏本吗?虽然这样能加大人流量、清理滞销或者过季的货物。

以上说到的都是供过于求或者是供不应求的情况,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供求平衡,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与需求的原理中提到,在供给等于需求的时候,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即所

谓的市场出清,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标准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会出现这么理想的情况,有时候必须要用到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它的替代品,可能是因为价格,可能是因为你所在的地方暂时没有你所需要的东西,可能那件货物还在路上。书上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和书上有所不同的,但原理总是可以用来分析这些事的。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说,快要放假的时候经营食堂获利肯定不会太高,因为学生都陆陆续续的回家了,而食堂是“大锅饭”,人太少就不好掌控炒的菜的量,幸好学校食堂不会在这个时候关门,不然剩下的人根本就没有吃饭的地方。当然到了快放假的时候,很多店都关门了。去年在学校多留了几天,后面连面包店都关掉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各种事给予我的关于经济学的思考,关于火车票、糖果、水果,也关于其中出现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供需平衡的情况。相信这些东西都是大家能遇到的情况,但是仔细想想,其中却有很多我们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我们能稍加应用,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微观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身边的经济现象

双寡头垄断——超市中为什么只有两种可乐? 一、市场现象 “老板,来瓶可乐!” “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 “都可以!” 大多数人在购买饮料时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你会喜欢特定的可乐品牌,但一定是这两个牌子之一,对吧?那么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没有其他品牌的可乐在市场出现?在这种没有其他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又是怎样共存,并分享着全球市场的巨额利润呢? 二、双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 那么,首先我们要分析为什么市场上很少见到其他牌子的可乐饮品,即使出现像娃哈哈公司出产的“非常可乐”这种饮料也会不久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其实可口和百事两种可乐以他独特的配方,优秀的产品品质,卓越的宣传,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及可能存在的战略合作来垄断市场。实际上使可乐市场形成了很高的门槛准入,即无论从技术、资金还是其他方面都为其他企业进入可乐市场造成了很大难度。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只要想喝可乐这种饮品,就只能买到这两个品牌的。当然,也因为他们独特的口感和优越的品质,迎合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而使其长期稳居饮料市场销售额前列,无人可以替代。 其实,在可乐市场上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是双寡头。它的显著特点是两家供应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可口可克和百事可乐就已经可以代表可乐饮品的整个行业,虽然事实还存在其他企业,但并不能够引起注意。而且在产品配方不外露的情况下,可口和百事的产品是具有永久特色的,所以两家公司作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产品技术的卓越优势,以指导市场价格。事实上,在目前阶段,新的企业要进入可乐市场和可口、百事一争市场份额,形成类似果汁市场百花争鸣的态势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双寡头垄断,是一种只有两家卖方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比较接近于完全垄断。他们引领某个市场的前进方向,享受着巨额的市场利润。 三、双寡头市场如何长期存在 然后我们再分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如何共存与共赢的? 通常,企业之间存在着被认识到的很强的相互依存性或激烈的对抗竞争。毫不例外,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共存于同类产品市场,是一种既竞争又依赖的关系。他们生活在可乐市场,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可乐这种饮品,然而特点主要在于产品差别,即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销售和传播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比较明显的要素就是我们熟知的红色文化和蓝色的文化的较量。 但由于目前的可乐市场是双寡头市场,在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依存性,使其在经营上有着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同的重要特点,即寡头垄断者的某项决策会产生什么结果完全取决于其对手的反应。因此,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可能在长期竞争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意识形态,一致的价格,相近的质量保证,类似的售后服务。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下也会因口味不一样,价格相近,消费者各取所需;而使没有一方能用简单的办法将另一方挤出市场。这可能是无奈的和谐吧? 当然这种双寡头的和谐也有可能依赖于某种内部商业协议,协议中达成厂址

经济学与我作文1500字

经济学与我作文1500字 大学几年学的课程可谓很多,然而能够把他们融会贯通、合而为一,创新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着实不太容易。经济学是理论学科,是与经济相关的基础性学科,也是网络上谦称的“万金油”专业,是所有专业里就业面最宽泛,排名第1名的专业;但也是排在最难就业的全国前十专业里第8名。矛盾就在这个地方,就业面宽,但就业率不高。这也算是中国大学的一种特色吧。 经济学,想学好不容易,学精通更是难上加难。不仅因为它的范围宽泛,还因为它的纵深度不易掌握。就仿佛,能够在全世界众多的经济学人中出名的,中国顶尖的也就那么几个,诸如,厉以宁、郎咸平、时寒冰.....大多数都是埋没在岁月里。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是一个人最要命的地方。人云亦云,是最普遍的现象。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十分重要。 我会永远记得,在当年经济系的迎新会上,江导所说的我们读大学,最终要学到的就是有一种,“独立的精神,“也即是精神的独立。我理解这也是我们秉承自身准则的最高标准。回想起来,之所以会记得这样深,我想是源于我在上大学来听到的第一个讲座。那年的开学典礼没有参加,所以对其他人的印象根本没有。从心理学上解释,也可以是源于心理偏好,叫选择性记忆。

学经济学的这几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思维,朝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看待问题,但收效不大。这可能源于知识储备体系的不完整,源于对知识掌握不精细,也源于对所学专业缺乏前瞻性的预测。所以,学习经济学是一件长期的事!经济学,讲资源优化配置,讲经济效用最大化,讲机会成本,讲博弈论,讲供需均衡,讲国民经济运行,讲微观经济发展,等等... 很多!几年下来学的经济学课程一大堆,诸如: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世界经济史、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市场价格学、管理学、保险学、投资学、环境经济学、国际金融、银行基础、财务管理、保险会计、风险控制、市场调研等等...当然也有没涉及的诸如房地产学、物流学等。经济学科课程庞杂纷繁,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拉出来重新组建一个专业。学科相互交织,做到融会贯通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基础,大量的知识体系,还有更为重要的实践经验。但我相信,学习经济学还是很有用的。作为基础学科,在这基础之上再架构其他纵深向的知识,将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这是我们的专业优势。例如,金融工学中,涉及的金融衍生品。是我们作为学习金融的基础。了解并熟练运用构建投资组合,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但也是最晦涩难懂的,需要长期学习。 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我理解,就如同五步:”接受、理

经济学就在你身边教学文案

1 一谈起经济学,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本书所讲的经济学并不枯燥,假如生活是精彩的,那么经济学也应该是精彩的。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就让经济学来为你实现吧。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放眼世界的方式,为你提供实用的理财建议。 我们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有关经济的错误观点。第一种错误观点通常认为政府在经济问题上总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可以相信政府的这些做法,政府至少意图是好的;假如经济环境变差,那么政府肯定是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对此,本书的很多地方都指出,“相信政府的意图是好的”这个观点在政府的行为和最终的结果上来看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本书为你开了一剂“良药”:是到了摒弃这个观点的时候了! 有时候,某些经济政策是为了帮助经济体中的少数人。举个例子,美国政府限制白糖的进口纯粹是为了帮助美国的制糖业,而不是为了普通大众的利益;有时候,政府的意图虽然是好的,但导致的结果却很坏,例如对纽约城市房屋租金加以控制。 第二种错误观念就是“经济衰退”是迟早的事。人们害怕经济最终会走向萧条,生活水平将会下降到无法想象的低位。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还会再次降临吗?股市会跌到零点吗?到时候我是不是不可能再找到工作? 虽然以上这些假设在逻辑上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性实在太低,所以你不用过度担心。经济大萧条不会卷土重来,因为政府和中央银行比我们更加懂得经济,更何况它们已经从大萧条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什么环节会出现问题。毋庸置疑,它们会积极应对,防止经济大萧条再次发生。 经济学是助你作出最优决定的向导,也是对你来说最优的选择。经济学会告诉你如何把握住身边的机会,增加自身优势,这些优势的取得意味着你又朝目标近了一步。经济学所倡导的是选择一条最有效率的路来实现目标:付出相同的代价,你会得到最多的优势;付出最少的代价,得到某些给定的优势。 假如你是一个商人,你的目标就是获得更多利润;假如你是一个消费者,你的目标就是从你的消费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满足。就好像买车一样,当你决定要买某种型号的车以后,你的目标就是花最少的钱得到这辆车,经济学在这个时候肯定能派上用场。买(卖)车需要不断地进行讨价还价,本书会教你如何有效地讨价还价。 《一天一点经济学》所讲述的经济学一点儿也不枯燥乏味,恰恰相反,当把经济学用一种生动有趣并且切实可行的方式呈现出来时,它就会变成有趣且实用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是因为本书有两个特点:第一,所有的章节都以问答形式展开,这些问题都跟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跟你一样的普通人,头脑敏捷但又不是经济学家,并且想从一些跟日常生活有关的经济学知识中获益。作者告诉身边的这些人,尽量向他提问题,不用客气。书中只有数量很少的几个问题是作者自己编的,目的是为了让本书涉及话题的覆盖面更广。 透过本书,经济学不仅向你展现迷人的一面,又可以作为一个实用的工具,帮助各行各业的人们作出最优的决定,从是否为家用电器延长保修期到该不该支持对香烟提高征税等。经济学并不是无所不知,也不会让你无所不能,经济学代表着一种更清晰准确的思维方式,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 经济学不是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的理论,它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问题的工具,帮助拥有它的人去分析问题,做出决策。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两方面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在此,对于“经济”的理解是广义上的。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只有了解面临的选择,并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关于时间的权衡取舍:曼昆在第18章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政府管理方式的权衡取舍: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当前政府更加强调公平,强调民生,体现了政府管理价值取向的变迁。《经济学原理》第20章指出“当政府实施一些政策来使收入分配更平等时,它扭曲了激励,改变了行为,并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这样做要付出相当的成本,更显得公平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此原理旨在说明“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在人们做出决策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父母供孩子读书的机会成本:笔者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父母很有远见,一定要供我们读书。都读书去了,家里务农没有帮手,父母很辛苦劳累,母亲腿脚不好只能坐在田里锄地,乡邻们说,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应该在家里种地以减轻负担。不仅如此,在那些年代,父母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按社会学说,我们兄妹通过受教育被进行了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按经济学说,父母损失了闲适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背上了债务,这些是子女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成本。 参加全国联考的机会成本:经过权衡,笔者决定不参加全国联考,只把来清华学习当成一次进修学习的好机会。决定过程如下:我是文科出身,从未学过高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之劣币驱动良币每个人都对着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和朋友一起去购物,在找零时偶尔会听到朋友或抱怨找补的钱太旧,或炫耀钱包里都是崭新的钱币;当自己买东西找零时,潜意识里总是习惯性的把一种质量看起来很差的,很旧的钱币找出去,把看起来比较漂亮,没有毛边的留下,有一天就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基本上都是漂亮,比较新的钱币了。 这让我想起了经济学上的名词“劣币驱动良币”,原来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就发生了。劣币驱动良币本是说:古时候,因为工艺的差别很大,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的“良币”收藏起来,并试图将那些成色差的“劣币”转让给他人,这样市场上就同时流通着劣币和良币,且劣币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惩罚,如此循环,良币就会被驱逐出市场,质量差的货币反而在市场上流通了。 在经济飞速发展,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劣币驱动良币”的规律不仅存在于货币流通领域,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这个劣胜优汰的饭淘汰定律,可以引申出不同版本: 官场的劣币驱动良币是贪官排挤清官; 婚姻市场的劣币驱动良币是丑女先嫁,美女成为剩女; 房地产版的劣币驱动良币,就是高房价吸纳了高投资高负

债,转移了制造业投资,高房价推涨了消费偏好,挤占了自由消费,眼下中国,楼市已成为最大的吸金黑洞,既吸走投资,也吸走消费,导致驱动经济引擎的三驾马车严重失衡,有倾覆之危,职业的流动性,已倾覆了中国人自有房产才有根的传统置业观,落实的一枝独秀,就像曾经覆盖滇池的水葫芦,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生态平衡不说,还变得投鼠忌器,难以治理,一花怒放杀百花,使得中国人不是变富而是变穷了,亚当斯密说过,一个人的贫穷或是富有,是根据他能享受得起的人类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程度,买不起生活必需品、便利品的普通住房,就是被高房价剥削成了穷人; 在信用领域的劣币驱动良币,就是“格雷欣法则”即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的现象。是由于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旧的信用制度被破坏,新的信用制度又未建立而造成的; 在新闻传播领域劣币驱动良币表现在低俗传媒往往比高级严肃传媒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市场,因为低俗报纸大量刊载媚俗的内容,有一定的读者群,严肃的高级报纸的读者往往少于低俗报纸。如黄色新闻能赚来更多的眼球和噱头; 在现代社会道德领域中,这样的情景几乎时常在眼前上演。比如,很多人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如果不守秩序的人常常能够捷足先登,那排队的人就会慢慢减少。如果扶起摔倒的老人,可能会付出代价,那么,无人敢扶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常见。所以,科学的制度非常重要,就是不要让不诚信的人获益,从而引导民众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李思丹 国庆假期间游走于宜春的几个品牌专卖店中,发现了一些商家在做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看到打折自然跃跃欲试,商家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可是,有人仔细思考过这里面有什么经济学问题么?现举例说明一些商家的打折活动,并试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大家也明白在买便宜商品的时候,其实未必真的便宜。 大家对过季大甩卖,拆迁大挥本等方式促销,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于每次看到这样的口号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其中的真伪,所以一些稍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还是喜欢去一些比较大的商场消费,因为——用俗话来说“比较靠谱”。去掉虚假的甩卖,不真实的拆迁,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商场的打折策略:返券。 通常能够看到大商场打出标语:“购物返券,购XX元返XX元”,甚至是:“购XX元返XXX元”,这样便宜了么?对于“购100元返100元”消费者心理可能会这样计算:我买一百元的东西,商店又送我100元,我不是相当于没花钱么?聪明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其实不正确,因为返券不是返钱,而且用点券购物的时候不会再次返券,举例来讲,你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大衣,然后用返券购买一块100元的手表,这样你实际消费是100元(购买大衣),可是得到的商品是大衣,手表(共价值200元),也就是说你花了100元,购买到了价值200元的东西,算下来,相当于所有商品都打了5折。 现在就有人说了,这样啊,那商场为什么不直接打五折,直接打五折不是一样的么?这里面就有另一个问题了,商场之所以不直接打折而返券,是有其目的。 首先,从消费心理上来讲,一般人如果用50元一件的价钱,购买到了两件每件都价值10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潜意识中会产生一个怀疑:我购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价值100元,商场会不会是虚报价格,然后用真实价格(或者更高的价格)卖给我?而如果消费者用100元,购买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而后又白白得到(当然,其实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只是商家想营造出这样一种事实)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前一种消费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在此消费,很多人就这样买回了很多并不十分需要的商品。 其次,从消费总量上来讲:如果所有商品都打折,那么消费者肯定会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商品购买,例如用50元购买一件大衣,而不会想再次深入消费,购买一块自己并不是很需要的手表。可是返券这种做法,让消费者不得不用100元购置了大衣之后,再深入消费去购买手表,因为消费者手里还有100元的点券,如果不消费掉就会白白便宜了商家。这样,在消费总量上,商家促使消费者多消费了50元。而且,每次消费者使用点券的时候,几乎都不会恰好用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姓名:刘旭 班级:信管094 学号:200904034415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 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 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 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 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 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 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 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 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 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 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

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 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 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 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

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经济学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10-2学号:10014030228学生:林灿豪 指导教师:杨少文

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一提起经济学,有多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感觉到枯燥无味呢?可能会觉得自己不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也没什么必要学什么经济学。世界上即使没有发明经济学,地球也一样会转。但身处现代会,却必须要懂点经济学,因为现实生活中它已无处不在。平时去买菜买衣服都是经济学的现象。 其实宏观经济学也可以引人入胜,一些精彩的寓言和生动的故事同样蕴含着经济学的哲理。现实生活我们也可以很轻易地用生动的事实来感受到身边的经济学。经济学家的著述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用亲身经历去体会当中的经济学原理,应该是丰富有趣的事情。在一个属于智者和经济学家的年代,我们不了解宏观经济的游戏规则欠就无法成为自己财富的真正主人。 一、优秀男人找不到漂亮老婆 1、投资分析 (1)优秀的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潜力股,资产是逐渐递增的;漂亮的女人发现不了这个。 (2)漂亮的女人拥有漂亮的资本,但是会加速折旧,不断贬值,所以会在年轻的时候充分利用她们的资本(漂亮)投资,故出现傍大款等现象,以期能在短期内获得大的回报。她们只会做短线投资,不会搞长线投资,因为她们投资不起!(比起那些不漂亮的女人,她们有漂亮这一比较优势) (3)优秀男人看中漂亮之外的品质和聪明——这些才不会像相貌那样随着岁月贬值,事实上,他们可能根本不缺少漂亮女人——但不会当老婆~同样,在结婚时,一个聪明但普通的女人比一个漂亮但平庸的女人更有眼光发现这些“潜力股”,并且她们有更低的“成本”去投资 2、博弈论分析(信息不对称) 如果看到过美丽心灵,你就知道,男女两者之间的博弈。当时纳什得出结论:一方要主动。不过这是在双方信息都完全的情况下,而现实中,选择对象却一件信息是不完全的事情。 美女和优秀的男人都有自傲的资本,各自认为自己不会缺少追求者,从而等待别人的主动,由于双方的博弈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所以等到时机错失,各自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我们通常看见的美女配野兽,帅男配丑女! 3、风险分析 我们选择对象的标准只能根据目前的标准(概率)进行,因此很多美女选择傍大款(确定的结果)是很正常的。而对于所说的潜力股,只是他们成功的概率,现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之前往往我们根本不会刻意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内在的原理是什么。如今听了许老师的课后,开始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说说我们身边的菜场购物吧,小小菜场,里面居然也有很大的经济学问。以下,我就日常身边的菜场,看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经济学的现象发生。 本人所居住的小区,和高档小区不能相提并论,是属于人多而杂的小区,一共有近两万户居住人口。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多的家用品都能直接网购,但是日常的蔬菜鱼肉什么的,还是需要光顾菜场的。按照距离我住的地方远近划分,大概分为四类菜场。第一类是小区外的菜场,菜场大,品种齐全,价格比较便宜,菜品质量上佳。第二类是小区内物业规划的菜场,规模中等,菜品基本齐全,价格中等,早晨的时候菜还算新鲜,到了下午菜的质量就不太好了。第三类是附近一个超市边上,划出一块地方卖菜的,场地小,常规蔬菜及鱼肉蛋都有,价格偏贵,菜质量一般。第四类是就近有一家个体,在一楼的家里腾出块地方,仅售卖很少几个品种的菜,多以能存储的块茎类为主,搭配少量的绿叶菜。 这四类菜场都能生存下来,则必然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居民是基于什么原理去选择到不同的菜场购物的呢?菜场又是基于什么原理来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从资源稀缺性、有限性和人们需要作出选择时候的机会成本来试着分析一下。一.选择的时候必然会有取舍,机会成本是做出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相对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们面对稀缺的资源的时候,就需要作出选择取舍。作出选择取舍的时候,就会产生机会成本,被放弃掉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对应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首先,我们来看下,到不同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什么人群。 第一类菜场一般靠近某个大型超市,到第一类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赋闲在家的老人,每天这群老人都会在小区等免费的超市班车,然后从超市到菜场购物后,再搭乘免费班车回到小区。对于这批购物人群来说,时间比较富余,而他们相对又没有其他更有效让时间产生价值的活动,或者特殊的偏好来消耗时间,比如热

0511304200身边的经济学

课程编号:00 身边的经济学 Economics around Us 学分: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0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众所周知,人一生的任何活动都与经济息息相关,对经济知识了解越多,生活就会越从容。本课程从社会最关注的经济现象入手,对习以为常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从生活的小事件探讨经济学原理,告知学生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经济活动无处不在,而且就在身边。通过对小事件的观察与剖析,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解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触及经济学本质,让学生感受并思考经济与生活的关联,为学生用经济学视角分析现实问题提供思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理论:经济学中的“效应”;中国房价上涨背后的制度性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物及其贡献。 2.能力培养要求:提升学生观察生活中经济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主要使用教材 自编讲义,无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 郎咸平.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年 [2] 郎咸平.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 [3] 郑甲泳着,徐涛译. 身边的经济学(修订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济学中的“效应”与我们的生活 主要内容:蝴蝶效应;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二八定律; 木桶效应;马太效应;鸟笼逻辑;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论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踢猫效应;墨菲定律。 重点和难点:经济学中的“效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为什么我们总是无奈 主要内容:十大经济学原理;“幸福”的定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涨价;我们面临的就业、医 疗、教育等问题。 重点和难点: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房价,究竟是涨、还是跌 主要内容:房价上涨背后的制度性背景;房价里究竟有多少泡沫;炒房团的钱从哪里来;中国的保障房建设问题;国外主要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你身边的经济学一一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XX 国庆假期间游走于XX的几个品牌专卖店中,发现了一些商家在做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看到打折自然跃跃欲试,商家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可是,有人仔细思考过这里面有什么经济学问题么?现举例说明一些商家的打折活动,并试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大家也XX在买便宜商品的时候,其实未 必真的便宜。大家对过季大甩卖,拆迁大挥本等方式促销,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于每次看到这样的口号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其中的真伪,所以一些稍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还是喜欢去一些比较大的商场消费,因为一一用俗话来说比 较靠谱”去掉虚假的甩卖,不真实的拆迁,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商场的打折策略:返券。通常能够看到大商场打出标语:购物返券,购XX元返XX元”甚 至是:购XX元返XXX元”这样便宜了么?对于购100元返100元”消费者心理可能会这样计算:我买一百元的xx,商店又送我100元,我不是相当于没花钱么?聪明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其实不正确,因为返券不是返钱,而且用点券购物的时候不会再次返券,举例来讲,你买了一件价值100元 的大衣,然后用返券购买一块100元的手表,这样你实际消费是100元(购买大衣),可是得到的商品是大衣,手表(共价值200元),也就是说你花了100 元,购买到了价值200元的XX,算下来,相当于所有商品都打了5折。 现在就有人说了,这样啊,那商场为什么不直接打五折,直接打五折不是一样的么?这里面就有另一个问题了,商场之所以不直接打折而返券,是有其目的。首先,从消费心理上来讲,一般人如果用50元一件的价钱,购买到了两 件每件都价值10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潜意识中会产生一个怀疑:我购买的XX 是不是真的价值100元,商场会不会是虚报价格,然后用真实价格(或者更高的价格)卖给我?而如果消费者用100元,购买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而后又XX 得到(当然,其实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只是商家想营造出这样一种事实)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前一种消费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在此消费,很多人就这样买回了很多并不十分需要的商品。 其次,从消费总量上来讲:如果所有商品都打折,那么消费者肯定会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商品购买,例如用50元购买一件大衣,而不会想再次深入消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修订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 修订]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 2010年02月16日星期二19:02 经济学不是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的理论,它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问题的工具,帮助拥有它的人去分析问题,做出决策。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两方面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在此,对于“经济”的理解是广义上的。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只有了解面临的选择,并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 衡,才能做出良好的决 卒 策。 关于时间的权衡取舍: 曼昆在第18章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 “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政府管理方式的权衡取舍: 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当前政府更加强调公平,强调民生,体现了政府管理价值取向的变迁。《经济学原理》第20 章指出“当政府实施

一些政策来使收入分配更平等时,它扭曲了激励,改变了行为,并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这样做要付出相当的成本,更显得公平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此原理旨在说明“机会成本” :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在人们做出决策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父母供孩子读书的机会成本: 笔者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父母很有远见,一定要供我们读书。都读书去了,家里务农没有帮手,父母很辛苦劳累,母亲腿脚不好只能坐在田里锄地,乡邻们说,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应该在家里种地以减轻负担。不仅如此,在那些年代,父母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按社会学说,我们兄妹通过受教育被进行了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按经济学说,父母损失了闲适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背上了债务,这些是子女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成本。 参加全国联考的机会成本: 经过权衡,笔者决定不参加全国联考,只把来清华学习当成一次进修学习的好机会。决定过程如下: 我是文科出身,从未学过高等数学;已不学外语16 年,再难以恢复到四级水平? 如果选择参加考试,既面临很高的失败风险,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很可能每天熬夜、损害健康,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和做好家务,由于精力有限,也可能影响工作状态? 机会成本过高,选择放弃参加联考? 放弃联考的机会成本是: 两年的学习,政府、学校、个人共出资 2.7 万元,每周两天(一个工作日、一个休息日)驾车赴清华,成绩合格后只取得了进修证,没取得硕士学位,可能影响今后事业的发展。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 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 时,一个更改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这一理论主要运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一一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 MC=MR=P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 i,超过了 平均成本,(P i —AC i)*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 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

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 —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 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 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一一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 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 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

生活中的经济学

一、经济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首先要理解经济,重要的理由就是“经济”和“富有”是一脉相承的。往前一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了解经济的人越多,个人、国家就越富有。如果老百姓想要享受更丰富的物质生活,那么,我们都应该用经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经济的思维来透析世界。 经济学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报纸、电视、网络的新闻,柴米油盐的精打细算,商家的促销手段等等日常的生活现象中无不蕴藏着经济学的影子。很多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都有规可循,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读懂一点经济学,都了解一些经济学规律,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性,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避免付出沉重的代价,那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打理好我们的生活。 二、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往往,老百姓并不注重学术上强调的经济学,而只是关心如何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获得优质的服务,住上舒服的房子,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其实,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与我们有关的经济学无非就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虽然我们没有能力来调节价格,但是我们有能力用有关的知识来管理我们的消费。而理智消费将是我们生活中最应该学习的一部分。 那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吧。从一碗拉面的价格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价格的调控,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甜筒雪糕的攻势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从美式快餐在全世界的风靡我们可以看到营销策略的成功,从中石油挺进世界前十强,我们知道垄断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等等。 三、用经济学打理好我们的生活 中国加入WTO是一件影响深远、举国欢庆的大事,我们常说加入WTO是对政府的考验、对企业的考验,其实更大程度上,它还是对老百姓生活的考验。当每一个中国人充满欢笑充满信心地迎接入世到来的时候,他们是否真正了解入世将给他们带来的一切呢?据一项对百姓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老百姓不了解WTO的真正含义,更不了解WTO将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更不用说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他们对此就更知之甚少了。 加入WTO将带动国人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近年来,中国普通老百姓在享受消费的同时,遇到最多的是上当和受骗;无论是消费者与商家、商家之间、生产企业之间,不讲信用的事时常发生,我们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可以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入世后,百姓将得到三大实惠: 第一,入世后,进口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国外的大量商品将会涌入中国市场,在与国外商品的竞争中,我国商品必将在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价格优势方面奋力一搏。因此,物美价廉,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将会成为老百姓收获的最大实惠。 第二,入世后,国外的企业将对中国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入世后,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进程,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政府决策和行政的透明度大大加强,结构上消除腐败,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切变化,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加入WTO,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跳板,也让我们消费者从中学习如何理智的消费。而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呢? 1.树立经济的消费观念 让消费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对经济学的认识,才能让消费者有一个良好的消费意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经济学起到作用。比如说GDP,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还有GNP,GN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获得的收入,GNP不包括外国企业在我国取得的收入,但包括我国企业在本国以外获得的收入。通过对GNP和GDP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2.利用家庭智慧提高生活质量 从经济学的层面来看,人的所有行为都能用经济上的合理性来进行分析。别说爱情、婚姻,就连罪犯,都能为其犯罪找到合理的经济上的原因。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的经济学从很久之前就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争论的对象,实际上,经济学能够解释与人类行动相关联的各种现象。 结婚产生了家庭这一特殊组织,结婚增加了一起生活的喜悦,减少了分开时的电话费、车旅费等费用。联合起来齐心协力管理家庭和生儿育女,成本大大低于两人分别单独生活时的费用。在家庭组织中,显示出了规模经济和分工作业的优点,从这一点来看,家庭和企业并无大的差异之处。 所谓企业,原本就是指独立的个人为了减少交易费用而相互联合起来的组织。如果说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结婚就是为了使相互的幸福最大化,家庭是两个人共同所有和共同经营,由此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两个人结婚合二为一,成了真正的“同仁”。这就是经济学成就的幸福。 在此,消费者就要发挥家庭智慧,在已经经济组合的前提下,挖掘经济的潜力,合理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3.高效理财积累家庭财富 大多数人对用经济学理财这种专业的认识是从会计这种职业的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 张诗洋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将给 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许大多数老百姓会觉得经济学这种专业性的词语只属于商业生活,其实,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了我们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济学也已悄悄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知识了。 关键词:经济学;身边;普通生活;理财 (下转第191页)

身边的宏观经济学

121002班 3112003268 陈耀然 身边的宏观经济学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被称为经济学的的鼻祖。1776年写成了一本书叫《国富论》,他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女王陛下,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就做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就去敲钟。你只要看街上没有什么偷盗行为,你就回家,只要你不管经济,经济就能发展。书中主要讲述了经济学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价格机制(微观经济学)。之后的150年,世界的政府都是用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管理国家经济。 但是直到1929年10月美国爆发出一场前所未有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人们发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不灵了。这时一个英国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站了出来,他在1936年写了一本书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是人类经济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书中主要的思想是经济学中需要“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政府不可以再放任经济野蛮生长,要站出来干预经济的发展。美国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便是使用了凯恩斯的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思想,随后美国先从这一次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接着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才逐步恢复过来。 宏观调控这个词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因为国家每年的政策中都会有宏观调控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网络上听到这个词。 1993我国经济太热了,国家宏观调控让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点点慢下来。 1998我国经济太冷了,国家宏观调控刺激经济,让它发展速度快一点。 2003我国经济太热了,国家宏观调控让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点点慢下来。 国家的宏观调控只能进行“软着陆”,只能一点点地调控,让经济发展的速度恢复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值。例如:7%、8%或者9%。 无论谁也不能左右大势,我们只能顺应大势,经济趋势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叫宏观经济。今天我们能了解经济增长趋势,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银行的利率和汇率等等的经济指数。那么我们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经济指数去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们适应经济的发展。例如:我们知道了银行的利率,就可以考虑是投资合适还是存在银行合适、我们知道了汇率,就可以考虑外汇是否更安全,是不是应该把我们手上的钱换为外汇还是已经保留人民币等等。这些东西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每天都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即使只是去菜市场买菜,也能体会到国家物价指数的变化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分为围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而后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体会到的。我们可以不研究经济学,但是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些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因为这些与国家政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唯有了解宏观经济学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 2010年02月16日星期二 19:02 经济学不是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的理论,它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问题的工具,帮助拥有它的人去分析问题,做出决策。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两方面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在此,对于“经济”的理解是广义上的。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只有了解面临的选择,并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关于时间的权衡取舍:曼昆在第18章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政府管理方式的权衡取舍: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当前政府更加强调公平,强调民生,体现了政府管理价值取向的变迁。《经济学原理》第20章指出“当政府实施一些政策来使收入分配更平等时,它扭曲了激励,改变了行为,并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这样做要付出相当的成本,更显得公平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此原理旨在说明“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在人们做出决策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父母供孩子读书的机会成本:笔者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父母很有远见,一定要供我们读书。都读书去了,家里务农没有帮手,父母很辛苦劳累,母亲腿脚不好只能坐在田里锄地,乡邻们说,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应该在家里种地以减轻负担。不仅如此,在那些年代,父母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按社会学说,我们兄妹通过受教育被进行了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按经济学说,父母损失了闲适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背上了债务,这些是子女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成本。 参加全国联考的机会成本:经过权衡,笔者决定不参加全国联考,只把来清华学习当成一次进修学习的好机会。决定过程如下:我是文科出身,从未学过高等数学;已不学外语16年,再难以恢复到四级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