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顶棚设计指南

汽车顶棚设计指南

汽车顶棚设计指南
汽车顶棚设计指南

顶棚设计指南

1、简要说明

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内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内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

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

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内侧的。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内空间;装饰效果布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内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

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内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布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顶棚能保持预定的形状是由周边的紧固装置及遮阳板支座、顶灯座等部件的紧固来共同完成的,也有一些汽车将顶棚中间部分粘结在顶盖上。

目前我公司的生产的车都是成型顶棚:其中A11和A15用胶和卡扣等固定,S11、B11、T11都是采用卡扣等固定,基材有PU板、PS板等。

PU板成型顶棚详细结构如下:

1.面饰层

2.粘结层

3.玻纤层

4.粘结层

5. PU板

6.粘结层

7.玻纤层

8.粘结层

9.底衬层

下图是B14整个顶棚系统的构成图:

主要包括顶棚、支撑架、遮阳板、乘客扶手、前后顶灯等。

2、设计构想

顶棚是车内部的一个大型覆盖件,和它配合的件很多,如立柱护板、遮阳板、乘客扶手、前后顶灯、天窗等,因此在设计初期对边界的确认非常重要,另外因顶棚是一个外观件,其表面的颜色纹理需与整车内饰的风格相匹配,其开发流程一般如下:造型-A面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开发-样件匹配。

结构设计周期一般为1-2个月,树脂模具的设计制作周期一般为1-1.5个月,金属模具设计制作周期一般为3-4个月。

在产品开发初期,一般先做树脂模具,在尺寸匹配确认后,再开金属模具。

2.1人机工程分析

头部空间的校核:以95%的人体头部包络线进行评价,通过测量车身室内顶棚表面或凸起平面的标准切点到头部位置包络线的切线间的距离而得到头部间隙

目标值/经验值:

前座头部间隙大于50mm,后座头部间隙大于30mm。

2.2 间隙、台阶、公差分析

1)顶棚和固定卡扣的配合

2)顶棚与A、B、C柱护板的配合

3)顶棚与门洞密封条的配合

4)顶棚与乘客扶手的配合

5)顶棚和前后顶灯的配合

6)顶棚和遮阳板的配合

7)顶棚和前后风挡玻璃配合

8)顶棚和天窗的配合 标值/经验值:

1)卡扣要卡紧顶棚和钣金,0间隙配合,卡紧后要保证卡扣至少留有3个齿卡住钣金; 2)A 、B 、C 柱护板要压住顶棚一般不小于10mm ,护板压顶棚的干涉量一般为1mm ,顶棚和护板的配合一般是在顶棚上做出凹的台阶,同时护板的边缘也要有平滑的过度,不能有比较陡的倒角;

3)密封条一般要压住顶棚边缘5mm ,同时顶棚边缘和密封条要保留至少1mm 的间隙,防止干涉,密封

条的唇边和顶棚的干涉量一般为2.5mm ; 4)扶手座要压住顶棚边缘至少3 mm 。

5)在前后顶灯周围一般要做凹的台阶,顶灯要压住顶棚周边至少3mm ,一般5mm ; 6)遮阳板的固定座要压住顶棚边缘至少3mm ,一般5mm ,遮阳板的底部和顶棚一般要保留10mm 左右的间隙;

7)和风挡玻璃间隙一般在3mm ;

8)天窗密封条一般要压住顶棚周边10mm ,开口尺寸根据天窗的要求确定。 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

1.顶棚和卡扣的配合;

2.顶棚与A 、B 、C 柱的配合

3.顶棚与密封条的配合

4、顶棚与乘客扶手的配合

5.顶棚和顶灯的配合

6.顶棚和遮阳板的配合

7.顶棚与风挡玻璃的配合

8.顶棚与天窗密封条的配合

2.3 制造工艺可行性(要求供应商确认

主要是确认一些圆角及过渡型面是否可以加工出来

工艺方法:模压成型;具体的优缺点(模具材料的选择),主要从成本和产品满足的要求进行分析。

2.4 装配工艺可行性(要求装配工艺人员确认)

工艺方法:确定顶棚和周边件的装配顺序,分析对装配质量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一般先固定后部的固定卡扣,然后是遮阳板的安装点,顶灯或中部的卡扣,接着是门洞密封条,然后是乘客扶手,最后是护板。后部的固定点为安装基准点。 2.5 紧固方式

顶棚后部一般用3个塑料卡扣固定、前部用遮阳板的固定座进行固定,如果后部有顶灯的可以通过顶灯固定,如果没有可以用2-3个塑料卡扣固定,周围用乘客乘客扶手固定。 2.6 风险分析

在顶棚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上述的要点外,如果整车有curtain airbag 的配置,在设计顶棚时要特别注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顶棚和气囊模块的距离不能太大,否则气囊爆破时可能会偏向别的方向,降低了气囊

的保护效果;

2.顶棚安装点的布置要分布在边缘,容易产生撕裂线,使的气囊顺利爆破出来;

3.气囊撕裂线部分的顶棚厚度比正常位置一般要减薄30%;

4.顶棚和护板的配合不应太紧密,为了保证顶棚在气囊爆破时能顺利让开,一般可以把

顶棚的边缘做成齿形,如下图所示:

5. 为了防止在气囊爆破时,护板摆动,顶棚和护板一般采用下面的配合方式:

护板压住顶棚最大不超过8mm

2.7 主要性能要求

1.耐热老化性能

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明显的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2.低温存放性能

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明显的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3.耐湿热性能

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明显的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4.耐气候交变性能

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明显的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5.耐低温冲击性能

试验后每一个试样都不允许产生裂纹或破裂现象。

6.饰材与基材间粘结性能

初始状态:F≥3N/5cm;

按5.4条,气候交变试验后:F≥3N/5cm。

7.耐摩擦色牢度

7.1干态:变色≥4级,沾色≥4级;

7.2湿态:变色≥4级,沾色≥4级。

8.耐水污染性能

试验后应无任何污点出现。

9.抗微生物性能

试验后无任何异味、发霉等现象。

10.燃烧特性

燃烧速度≤75mm/min 。

11.耐光色牢度

试验后外观不允许出现翘曲、轮廓和曲面歪斜、接合面分离等缺陷,用放大镜( 6 - 9 ) 倍或类似的仪器看不见与初始状态相比有什么变化。

低档车:灰色标度≥3级按GB250标准评价。

中高档车:灰色标度≥4级按GB250标准评价。

12.气味性要求

低档车:要求评分≤4.0级;

中档车:要求评分≤3.5级;

高档车:要求评分≤3.0级。

13.甲醛含量

要求甲醛含量≤10mg/Kg

14.气雾冷凝值

要求气雾冷凝值≤2mg

15.有机物散发

要求有机物散发≤50ugc/g

16.挠度

纵向≤14mm

横向≤15mm (天窗顶棚、有后顶灯顶棚除外)

17.含水量变化率

含水量变化率≤6%

详细要求见标准Q/SQR.04.127-2005。

3、顶棚的结构及材料类型

基材

PU板基材、PS板基材、FS板基材、废纺毡基材、麻纤维板基材、瓦楞纸板等。

面饰材料

(1)针织面饰:经编、纬编等,以经编为主。

(2)PVC面饰

(1)无纺布面饰:针刺无纺布、缝编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等

附件

灯框、线束、线桥、支承块、线夹、子母扣、去噪带等

顶棚设计、制造与质量保证

2、加工工艺

(1)加工工艺流程

以PU板做为骨架材料制作的顶棚,其主要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a、干法工艺流程

复合工序:底层无纺布→放卷→撒玻纤→撒胶粘粉(PE) →放PU板→撒玻纤→撒胶粘粉(PE) →预热→加热→复合→冷却→收板→形成复合板

模压工序:基材(加热)

}→冷模压→顶棚成型

面饰层

切割安装工序:高压水或热切割→压铆灯固定框→安装附件→整理→顶棚总成→装箱→运输→顾客仓库或工位

b、湿法工艺流程

无纺布→放卷→撒玻纤→喷液体胶→喷水→放PU板→撒玻纤→喷液体胶→喷水→基材→热模压→顶壳→喷液体胶

}→热模压→切割

面饰层

→压铆灯固定框→安装附件→顶棚总成

4、失效模式

4.1 性能失效:如表面变色等;

4.2 尺寸失效,主要是和周边件的配合不好。

5.汽车辅助拉手开发设计指南

辅助拉手开发设计指南

前言 辅助拉手总成安装在乘客进出车的人口处。为乘客进出车或车辆行驶时提供一个辅助承力的工具。它可单独为一个零件,也可和其他功能的附件整合在一起组成,如衣帽钩和阅读灯等。 汽车顶棚辅助拉手是在汽车行驶时,为保证乘员身体平衡,而设置的抓扶装置;一般布置在顶盖侧梁位置上,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有时因为其他需求,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在与车身连接的支架上。作为车内乘客使用频繁的功能件,还可以增设挂钩或照明灯等小结构,实现功能多样化。按照使用形式又可以将顶棚辅助拉手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折叠式、固定式和伸缩式。辅助拉手常用成型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成型方式有低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 本文介绍了汽车顶棚拉手的设计要求,如外观、法规、人机工程等,并介绍了拉手的性能要求和试验评价方法。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请勿做商业用途。

目录 1辅助拉手简要说明 (1) 1.1辅助拉手类型与功能 (1) 1.2辅助拉手的结构 (1) 2辅助拉手设计流程 (3) 2.1设计输入 (3) 2.1.1设计任务书与市场定位 (3) 2.1.2设计分类选择 (3) 2.2造型分析 (3) 2.3辅助拉手的装配和制造工艺 (3) 2.3.1辅助拉手各部分零件自身的装配 (3) 2.3.2辅助拉手与车身的装配 (3) 2.4辅助拉手各部分的常用材料以及工艺方法 (4) 2.5辅助拉手的性能指标要求 (4) 2.6辅助拉手结构设计 (4) 2.7辅助拉手的布置 (4) 2.8辅助拉手设计输出 (4) 2.9辅助拉手实验 (4) 3辅助拉手设计制造可行性分析 (5) 3.1辅助拉手外观要求 (5) 3.1.1拉手外观 (5) 3.1.2拉手顶棚配合外观 (5) 3.2法规要求 (6) 3.2.1阻燃性 (6) 3.2.2气味性 (6) 3.2.3内部凸出物 (6) 3.2.4有毒有害物质 (6) 3.2.5VOC含量 (6) 3.3辅助拉手人机工程 (6) 3.3.1辅助拉手布置 (6) 3.3.2辅助拉手操作 (7) 3.4辅助拉手性能 (8) 3.4.1操作耐久 (8) 3.4.2耐滥用 (8) 3.4.3色牢度 (9) 3.4.4耐冲击 (9) 4辅助拉手具体设计要求 (10) 4.1安全拉手各部分的常用材料以及工艺方法 (10) 4.2安全拉手的性能指标要求 (10) 4.3安全拉手的布置以及与顶益内衬的搭接 (10) 4.3.1手在拉手中的最小区域 (10) 4.3.2安全拉手与顶棚的位置关系 (10) 4.3.3安全拉手与顶盖内衬的关系 (11)

Q CS 05 008-2012 天窗版顶盖设计规范

Q/ZT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S 05.008-2012 天窗版顶盖设计规范 2012-12-20发布2012-12-20实施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CS 05.008-2012 前言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法规科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新 本标准为首次发

天窗版汽车顶盖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天窗版顶盖的设计要点及其判定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天窗版顶盖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 ECE R26 关于车辆就其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FMVSS201 头部碰撞保护 FMVSS216 车辆顶盖碰撞保护 3术语和定义 3.1 汽车顶盖 汽车顶盖是车身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侧围、地板及前围板组成乘员舱用以保护乘员。顶盖上装有顶棚,顶灯遮阳板的顶部装饰件。 3.2 天窗版汽车顶盖 带有安装天窗结构的汽车顶盖。 3.3 A-Class Surface 造型外表面数字模型的一种,满足特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用于表示最终冻结的造型外表面。 3.4 主断面 主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 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 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4天窗版顶盖总成组成结构 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天窗加强板、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有 一根、多根或无)五大机构组成。根据焊装工艺不同,前顶横梁及后顶横梁可不与顶盖外板同序焊接,而 是先与侧围拼焊或预装后,再与顶盖总成拼焊成车身骨架。 天窗版顶盖结构如下图:

顶棚设计指南内容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车身部设计指南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汽车工程研究院

1、简要说明 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内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内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 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 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内侧的。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内空间;装饰效果布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内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 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内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布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顶棚能保持预定的形状是由周边的紧固装置及遮阳板支座、顶灯座等部件的紧固来共同完成的,也有一些汽车将顶棚中间部分粘结在顶盖上。 目前我公司的生产的车都是成型顶棚:其中A11和A15用胶和卡扣等固定,S11、B11、T11都是采用卡扣等固定,基材有PU板、PS板等。 PU板成型顶棚详细结构如下: 1.面饰层 2.粘结层 3.玻纤层 4.粘结层 5. PU板 6.粘结层 7.玻纤层 8.粘结层 9.底衬层 下图是B14整个顶棚系统的构成图: 主要包括顶棚、支撑架、遮阳板、乘客扶手、前后顶灯等。

汽车顶棚内饰的设计原则1

专业解析:汽车顶棚内饰的设计原则 2009/12/21/09:06 来源:佳工网 摘要:本文阐述了汽车顶棚内饰种类、几种安装方式,着重介绍了几种用于制造顶棚内饰的隔热、吸声、防震新材料。 1 概述 顶棚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棚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由于太阳直射车顶,汽车顶部温度较高,因此顶棚内饰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指标要求较严。 对不同档次的顶棚内饰在材料上、结构上有所不同,为提高隔音、隔热、降低噪声等效果,多采用各种纤维毡、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与其他材质粘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衬垫,并与蒙皮材料(如无纺布、针织物等)通过一定的方式粘合形成一体。汽车顶棚内饰主要有两种:软顶和硬顶。汽车顶棚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模塑基材。 2 汽车软顶 软顶一般由面料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面料多数为无纺布机织布或PVC 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或交联聚乙烯泡沫制造。面料起装饰作用,其颜色及质地要与车身内饰颜色和质地相协调。泡沫层起隔热、隔音、吸音、减振作用。 软顶的安装一般分两种:粘贴型和吊装型,用于货车、面包车和低档轿车上。 软顶的粘接有滚涂法和预涂法两种。用于滚涂法的粘接剂是氯丁橡胶,在施工现场工人手持蘸满胶的胶滚或胶刷,将胶均匀涂在顶盖的内表面上,晾置几分钟后,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见图1)。用于预涂法的压敏粘接剂是在生产软顶时,预涂在软顶的背衬上,用隔离纸将胶膜覆盖,以便包装和运输。在施工现场工人揭去隔离纸即可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见图2)。哈飞6373 车软顶是采用滚涂法粘接的,哈飞6330E 车软顶是采用预涂法粘接的。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

浅谈客车顶棚内饰结构设计

浅谈客车顶棚内饰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04T21:19:49.9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作者:莫浩[导读] 内饰设计结构处理得当,即使是普通的装饰材料也能使车厢生辉。本文主要谈及客车顶棚内饰结构设计。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 230051) 摘要:内饰设计结构处理得当,即使是普通的装饰材料也能使车厢生辉。本文主要谈及客车顶棚内饰结构设计。关键词:客车;内饰;结构设计 客车内部装饰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所有的内部装饰都是为了给旅客提供一个安全、宽敞、清静、轻松、舒适的空间,有利于消除乘客旅途中的劳累和寂寞。客车内饰设计一般遵循以下流程: 在这里主要谈谈客车顶棚内饰结构设计。客车顶棚内饰一般分为前顶盖板模块、后顶盖板模块、风道行李架模块和中顶板模块。 一、前后顶盖板模块 前后顶盖板的设计是内饰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前顶盖板的设计,因为此处十分明显,乘客一上车就能看到,他还是驾驶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客车前顶盖板一般需要满足电视机、电子钟、电子路牌、车内照明灯和探头等电器件的固定安装;遮阳帘、后视镜等车内附件的固定安装;出风口等空调相关要求。有时,也会左右对称布置储物箱。前顶设计时需注意规格尺寸是否超越标准板材的尺寸范围,若超越尺寸范围应选择分块拼接,并确保分块结构的分界线位置合理,拼接翻边不得与其他部件干涉。后顶除了满足后档遮阳帘和出风口等空调相关要求外,一般会在中部和左右两侧布置检修口,用于示廓灯和摄像头的检修。后顶设计时需要考虑后档的安全出口,同时需要考虑后排五人座的上方空间,不能有压抑感甚至是碰头等现象。前后顶与前后挡玻璃的处理方式无非两种,一种前端不盖玻璃止口,此种结构需要将玻璃止口再进行装饰;另一种前端盖住玻璃止口,此种结构需要与玻璃预留合理的缝隙。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磨擦异响,甚至导致玻璃破裂。前后顶与风道行李架的对接方式一般分对接式和插接式两种。对接方式较为常用,现场装配效率高,缺点是需要增加端头,需要开发注塑模具。插接方式对装配工艺要求较高,但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前后顶与中顶板的处理方式有: 前顶后部做沉台造型压中顶板的方式,此种方式成本最低,无需额外开发成型压条 前顶后部压中顶板,通过额外增加装饰压条的方式,此种结构端头处理较为复杂 前顶后部与中顶板对接,通过额外增加装饰压条的方式,此种结构安装效率高。 二、风道行李架模块 一般来说,风道用于输送空调冷风,行李架用于存放行李物品。风道行李架需要满足风道通风面积、常开出风口等空调相关要求,也要满足存放旅客行李物品的要求。一般营运客车还会给每位乘客提供冷风,阅读照明等服务。甚至有的布置了音响系统、电视机、车内照明系统、行李架舱门和车内扶手等。对于公交车,还会布置一些广告灯箱等。行李架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安装航空行李架时的结构通用性;行李架吊架间距不能过大,保证行李架安装牢固,不抖动;需要确定风道行李架安装与侧围内饰件安装的先后顺序,避免生产时混乱。 a)对于营运客车,风道行李架有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结构,整体式结构行李架不可以单独拆装且吊架一般为内藏式,分体式结构行李架可以单独拆装且吊架为外露式。 b)对于公交客车一般只有风道没有行李架。风道在顶板一侧设计乘客扶手安装空间和长条顶灯安装空间。 c)行李架结构设计满足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要求。 三、中顶板模块 中顶板上一般会布置顶灯、中部电视机、喇叭、空调回风网和安全顶窗等。但是顶部的功能件布局容易破坏顶板的整体感,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如将喇叭布置到风道下方的服务器上,电视机安装到风道上,甚至将顶上的功能部件设计沉台安装。设计顶板长度不能超出标准尺寸且尽量接近整板尺寸,使板材的利用率最大化(整体式中顶板除外)。也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顶板固定预埋,将顶板分段布置在顶骨架大梁处。 中顶板有分块处理方式和整体裱糊方式。对于分块顶板,接缝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一和方式二一般用于顶板先安装风道行李架后安装的装配工艺;方式三和方式四与之相反,方式三和方式四存在的缺点是拆卸顶板不方便,需要从一头依次拆卸。 方式一方式二

汽车顶棚设计指南内容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部设计指南 校对: 审核: 批准: 汽车工程研究院 1、简要说明 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内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内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 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 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内侧的。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内空间;装饰效果布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内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 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内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布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顶棚能保持预定的形状是由周边的紧固装置及遮阳板支座、顶灯座等部件的紧固来共同完成的,也有一些汽车将顶棚中间部分粘结在顶盖上。 目前我公司的生产的车都是成型顶棚:其中A11和A15用胶和卡扣等固定,S11、B11、T11都是采用卡扣等固定,基材有PU板、PS板等。 PU板成型顶棚详细结构如下: 1.面饰层 2.粘结层 3.玻纤层 4.粘结层 5. PU板 6.粘结层 7.玻纤层 8.粘结层 9.底衬层 下图是B14整个顶棚系统的构成图: 主要包括顶棚、支撑架、遮阳板、乘客扶手、前后顶灯等。

车顶盖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多目标优化的汽车覆盖件的设计 ——汽车顶盖模具设计 本文以建模软件Pro/E和冲压仿真分析软件Dynaform为工具,以典型汽车覆盖件(车顶盖)为例,应用计算机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及仿真计算冲压模具工作过程,通过分析结果,验证模具设计是否合理,防止起皱、拉裂等不良现象。实践证明,采用冲压仿真分析软件DYNAFORM对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冲压工艺规划和模具的设计,可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主要讲述仿真分析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和优势,提出了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模具开发领域的应用。在简单介绍了虚拟制造的原理及其组成部分后,对其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给出了详细说明,重点介绍了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如何使用虚拟制造技术,给出了应用的一般流程,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技术给予了详细说明。 1绪论 1.1汽车覆盖件的概念与特点 1.1.1汽车覆盖件的概念 汽车覆盖件(以下简称覆盖件)是指构成汽车车身或驾驶室、覆盖发动机和底盘的薄金属板料制成的异形体表面和内部零件。轿车的车前板和车身、载重车的车前板和驾驶室等都是由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构成的。覆盖件组装后构成了车身或驾驶室的全部外部和内部形状,它既是外观装饰性的零件,又是封闭薄壳状的受力零件。覆盖件的制造是汽车车身制造的关键环节。 覆盖件的分类: (1)按功能和部位分类:可分为外部覆盖件、内部覆盖件和骨架类覆盖件三类。

外部覆盖件和骨架类覆盖件的外观质量有特殊要求,内部覆盖件的形状往往更复杂。 (2)按工艺特征分类: (a)对称于一个平面的覆盖件。诸如发动机罩、前围板、后围板、散热器罩和水箱罩等。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呈凹形弯曲形状的、深度均匀形状比较复杂的、深度相差大形状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b)不对称的覆盖件。诸如车门的内、外板,翼子板,侧围板等。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度比较平坦的、深度均匀形状较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c)可以成双冲压的覆盖件。所谓成双冲压既指左右件组成一个便于成型的封闭件,也指切开后变成两件的半封闭型的覆盖件。 (d)具有凸缘平面的覆盖件。如车门内板,其凸缘面可直接选作压料面。 (e)压弯成型的覆盖件。 以上各类覆盖件的工艺方案各有不同,模具设计结构亦有很大差别。本论文研究的是外部覆盖件,属于对称于一个平面的覆盖件。 1.1.2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 与一般冲压件相比,覆盖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覆盖件的工艺设计、冲模结构设计和冲模制造工艺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实践中常把覆盖件从一般冲压件中分离出来,作为一各特殊的类别加以研究和分析。 在板材冲压成形中,汽车覆盖件是最复杂的冲压件。零件上经常有许多局部的凸起、筋条等形状,且零件尺寸大,毛坯相对厚度小。往往要经过拉延、切边、翻边等多道工序甚至十几道工序才能得到一个汽车覆盖件的成品件。 1.1.3 覆盖件的特殊要求 1、表面质量 覆盖件表面上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线的漫反射而损坏外形的美观,因此覆盖件表面不允许有波纹、皱折、凹痕、擦伤、边缘拉痕和其他破坏表面美感的缺陷。覆盖件上的装饰棱线和筋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和过渡均匀,覆盖件之间的棱线衔接应吻合流畅,不允许参差不齐。总之覆盖件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功能要求,更

汽车内饰顶棚设计

顶棚设计开发指南 1、简要说明 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内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内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 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 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内侧的。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内空间;装饰效果不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内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 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内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不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顶棚能保持预定的形状是由周边的紧固装置及遮阳板支座、顶灯座等部件的紧固来共同完成的,也有一些汽车将顶棚中间部分粘结在顶盖上。 目前我公司的生产的车都是成型顶棚:其中A11和A15用胶和卡扣等固定,S11、B11、T11都是采用卡扣等固定,基材有PU板、PS板等。

顶棚设计规范

顶棚设计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版本R02 日期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满足标准 (1) 2.1总布置法规 (1) 2.2技术性法规 (1) 3.流程图 (3) 4.各阶段详细工作 (4) 4.1概念阶段 (4) 4.2设计阶段 (10)

1.适用范围 本规范描述了顶棚设计开发规范,适用于乘用车顶棚设计开发流程。 2.满足标准 2.1总布置法规 头部包络及定位SAE J1052 2.2技术性法规 1. 耐老化性能 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2.耐湿热性能 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3. 耐气候替变性能 试验后,表面与供货状态相比,不允许出现任何变化,如装饰材料部分脱层、起泡、凸起、变色、卷边处变平、边缘拱起等。 4. 耐低温冲击性能 试验后每一个试样都不允许产生裂纹或破裂现象。 5. 饰材与基材间粘接性能 初始状态:F≥3N/5cm 6.耐摩擦色牢度 1)干燥状态:变色≥4级沾色≥4级 2)湿润状态:变色≥4级沾色≥4级 7. 耐水污染性 试验后应无任何污点残留。 8. 抗微生物性能 试验后无任何异味、发霉等现象。

9.燃烧特性 燃烧速度≤75mm/min 10. 气味性要求 低档车:要求评分≤4.0级 中档车:要求评分≤3.5级 高档车:要求评分≤3.0级 11. 甲醛含量 要求甲醛含量≤10mg/Kg 12. 气雾冷凝值 要求气雾冷凝值≤2mg 13. 挠度 纵向≤14mm 横向≤15mm 14. 抗静电性 抗静电性非常重要,顶棚内饰必须进行防静电处理,把静电减少到最低标准,要求使用过程中,不得产生静电作用,不允许产生起毛、起球、吸灰等现象。

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口包边机构设计概论

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口包边机构设计概论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也形成了越来越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环境,很多汽车企业为了谋求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开始对汽车的内饰产品质量加以注重,尤其对于顶棚天窗口的包边机构而言,如何科学加以设计,凸显出产品的功能和特色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通过阐述关于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口的包边制造工艺的具体需求,说明了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口包边机构的合理设计方案。此研究以分析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口包边机构的合理设计方案为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口包边机构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包边机构 前言 受益于经济的飞速增长,使得我国的汽车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由此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工艺、自动化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汽车数量的增多,意味着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大,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依赖也变得日益增强。基于占据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目的,很多汽车企业开始加大对汽车内饰的制造数量、生产质量与实际的效率等方面的管理,对于汽车顶棚天窗口而言,包边工艺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1 关于汽车内饰顶棚天窗口的包边制造工艺的具体需求 对于汽车而言,内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内饰中的顶棚又为其十分关键的构成结构。通常情况下,针对汽车的内饰顶棚,需要保证其既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在这当中,汽车天窗顶棚的天窗口部位,不仅能够当作天窗口的遮阳板,便于相关零部件进行搭接与安装处理,而且鉴于其是汽车车顶装饰的关键性部位,所以还要表现出良好的装饰效果,凸显出一定的实用价值[1]。 关于汽车顶棚的天窗口部位的构造,在天窗口的内沿的一圈均应该加以包边处理。其中产品的A面主要为面料的覆盖面,实际上也是顶棚相应的正面以及装车以后相应的外观一侧;同时,对于钣金件位置的一面即是汽车顶棚的背面,属于和汽车内饰的钣金件的附型相应的一端。 进行汽车的内饰顶棚包边工艺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主要为把相关的产品的正面的面料科学进行拉伸处理,使其在其背面的钣金的上面,同时通过采用黏结剂的方式,完成对钣金件上面的黏附的处理任务。基于确保产品的外观的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的目的,应该针对相应包边的整体流程当中的面料,使其一直为张紧的情形,确保有关的张紧力固定没有变化;而完成预包边的处理以后,则应该依靠包边的相应设备,供应其整形处理的流程,使得张紧处理环节之中受到夹持的相应面料能够和钣金件有效贴合,达到使得面料的边缘处形成良好的包边成效的目的[2]。

汽车顶棚的作用与要求

汽车顶棚作用与要求 汽车顶棚的结构通常由蒙皮和衬垫组成,衬垫是指车内顶棚内饰件。 顶棚内饰的功能要体现车厢内的造型设计,与外界的隔热、隔音和吸音,对乘员头部的保护。因此,顶棚内饰是很有讲究的人体各部分有不同的伤害指标,因此汽车内部与人体接触部位不同的地方要采用不同的内饰材料。 顶棚的材料应选择与人的头部相配的材料,要经过试验和研究来确定。不变形的材料不能吸能,承受的力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些材料也不能在碰撞的全过程中保护乘员。 有些材料虽然满足力和变形的要求,但是它的反弹力很大,吸能的能力很差,也不适合做内饰。 为了满足顶棚的隔热、隔音、吸音及触感、安全和低成本的需要,内饰一般用“泡沫塑料”或者毛毡,用粘接或镶嵌的方法安装在车顶上。 以硬顶汽车为例,一般用热压成形法把饰面、泡沫层和基底三层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一定形状的构件,用粘接或镶嵌的方法安装在车顶上,其中饰面材料主要采用织物、TPO或PVC膜。 泡沫层多用硬质聚氨醋泡沫塑料板。基底多采用PU发泡片材、PP发泡片材、瓦楞纸、浸渍树脂的再生棉或玻璃纤维,这些材料的选用应能保证乘员头部与顶棚碰撞时有效地保护人体。 目前最新的顶棚材料是PP瓦楞板,加上PP发泡片材(缓冲层)再加上TPO表面层三者压成一体组成。 汽车顶棚内饰除了具有吸能作用外,还要具有阻燃、降噪、隔热以及易于回收利用等性质。其中阻燃、隔热和回收利用主要由材料本身的性质来保证,降噪就要通过材料和设计两个方面来保证。 要取得隔声降噪的良好效果有三个方面: 一是顶棚材料要有隔离车外噪声声波作用于金属顶盖,激发金属顶盖振动产生的噪音。 二是减少由于金属顶盖与顶棚内饰之间装配不良引起颤动发出的噪音。 三是对窜入车厢内的噪音进行衰减。 所以现在的汽车制造在车身设计时通常采用隔声、吸声办法降低车内噪声,顶棚构件与金属顶盖之间要有牢固的接合,顶棚基底的材料要能阻断声波穿透,顶棚内饰要能吸收辐射到其上的声能,减弱反射声能,常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当声波射到多孔吸声材料表面的空隙,引起空隙内空气中材料微小纤维振动,能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 配合使用开孔壁吸声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在小孔背而保持一定的空气层,主要吸收中、低频率噪声使其产生共振而消耗能量

天窗版顶盖设计规范

天窗版顶盖设计规范

天窗版汽车顶盖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天窗版顶盖的设计要点及其判定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天窗版顶盖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 ECE R26 关于车辆就其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FMVSS201 头部碰撞保护 FMVSS216 车辆顶盖碰撞保护 3术语和定义 3.1 汽车顶盖 汽车顶盖是车身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侧围、地板及前围板组成乘员舱用以保护乘员。顶盖上装有顶棚,顶灯遮阳板的顶部装饰件。 3.2 天窗版汽车顶盖 带有安装天窗结构的汽车顶盖。 3.3 A-Class Surface 造型外表面数字模型的一种,满足特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用于表示最终冻结的造型外表面。 3.4 主断面 主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 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 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4天窗版顶盖总成组成结构 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天窗加强板、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有 一根、多根或无)五大机构组成。根据焊装工艺不同,前顶横梁及后顶横梁可不与顶盖外板同序焊接,而 是先与侧围拼焊或预装后,再与顶盖总成拼焊成车身骨架。 天窗版顶盖结构如下图:

1 天窗版顶盖外板、2天窗加强板、3顶盖中后顶横梁、4前顶横梁、5后顶横梁 5 天窗版顶盖设计要求 5.1 天窗版顶盖总成材料 5.1.1顶盖外板材料 顶盖外板是外覆盖件,表面质量要求达到超高级的精整表面,满足A-Class Surface要求。同时要具备很好的防腐性能。另外,为降低整车重量,顶盖材料一般采用料厚0.7~0.8mm的钣金,同时要保证顶盖自身刚度,减小行车时产生震动,一般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同一种车型天窗版顶盖和非天窗版顶盖材料相同。 5.1.2 天窗加强板材料 天窗加强板起到支撑天窗,提高整车刚度的作用,同时是保证天窗与顶盖匹配的重要板件。天窗加强板尽量采用强度大,成型行好不易回弹的材料。 5.2 天窗版顶盖外板总成结构 天窗版顶盖的天窗开口数设计方案是由天窗结构确定。根据天窗的形式不同顶盖开口大小及开口包边也不相同。天窗版顶盖和非天窗版顶盖是共模件的,所以在设计顶盖天窗开口时要考虑工艺通用性。 5.2.1天窗顶盖外板开口的结构形式 a、天窗密封条安装在天窗上的天窗开口结构,如下图

顶棚设计指南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车身部设计指南 编制:赵金丽 乘用车工程研究院

1、简要说明 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内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内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 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 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内侧的。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内空间;装饰效果布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内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 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内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布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顶棚能保持预定的形状是由周边的紧固装置及遮阳板支座、顶灯座等部件的紧固来共同完成的,也有一些汽车将顶棚中间部分粘结在顶盖上。 目前我公司的生产的车都是成型顶棚:其中A11和A15用胶和卡扣等固定,S11、B11、T11都是采用卡扣等固定,基材有PU板、PS板等。 PU板成型顶棚详细结构如下: 1.面饰层 2.粘结层 3.玻纤层 4.粘结层 5. PU板 6.粘结层 7.玻纤层 8.粘结层 9.底衬层 下图是B14整个顶棚系统的构成图: 主要包括顶棚、支撑架、遮阳板、乘客扶手、前后顶灯等。

汽车加油口盖设计校核规范

汽车加油口盖设计校核规范

汽车加油口盖设计校核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加油口盖设计校核规范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汽车加油口盖设计校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 概述 加油口盖总成包括外板、内板、铰链加强板、弹簧片或螺旋弹簧、销轴等,零件明细见表1。 关闭状态下加油口盖在缓冲块、弹簧片和锁销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固定。 开启到最大开度时通过转动页板上的突起实现限位。 表1 加油口盖明细 编号零件号名称数量材料料厚备注 1 5416010001-XXX 加油口盖总成 1 2 5416101001-XXX 加油口盖外板 1 DC01 0.8 3 5416100001-XXX 加油口盖内板总成 1 4 5416111001-XXX 加油口盖内板 1 B210P1 1.5 5 5416113001-XXX 铰链销轴 1 20# Φ3 6 5416024001-XXX 扭簧 1 65Mn Φ1.6 7 5416117001-XXX 加油口盖铰链座 1 DC01 1.5 8 Q1840616 六角法兰面螺栓 2 4 加油口盖的人机工程校核 加油口盖应保证拆装方便、固定可靠、方便拧开油箱盖进行加油操作等。 加油口盖的人机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加油口盖位置校核、加油口盖拆装工具接近性校核、油管拆装工具接近性校核、手操作空间校核和加油枪接近性校核等。 4.1 加油口盖位置的校核 油管上加油口的位置应距离地面740毫米—880毫米(经验值),以方便加油操作。如图1为某车型加油口位置距地面786mm。

4.2 加油口盖工具进出空间的校核 加油口盖总成通过两个M6的螺栓(Q1840612)安装在油口盒上。使用两个Φ16的圆柱对某车型进行校核,要求圆柱与油口盖加强板不干涉,如图2。 图2 加油口盖工具接近性校核 4.3 油管拆装工具进出空间校核 油管安装时从轮罩内抬升,安装面与轮罩上的油管安装面接触后,在车外油口盒处通过三个M6的螺栓(Q1840612)进行安装固定。使用3个Φ16的圆柱对某车型进行校核,要求圆柱与油口盒不干涉,见图3。 图3 油管拆卸工具进出空间校核 4.4 手操作空间校核 加油操作时,操作者需要将手伸入油口盒内将油箱盖旋转开或者关闭,应此需要校核操作者手的操作空间,以确保能够方便操作。使用通过油管中心的Φ100mm圆柱进行校核,要求该圆柱不能与钣金有任何干涉。如图4。

《汽车顶棚设计》word文档

汽车顶棚内饰设计 1 概述 顶棚内饰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顶棚内饰还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由于太阳直射车顶,汽车顶部温度较高,因此顶棚内饰的耐热性和耐候性指标要求较严。 对不同档次的顶棚内饰在材料上、结构上有所不同,为提高隔音、隔热、降低噪声等效果,多采用各种纤维毡、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与其他材质粘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衬垫,并与蒙皮材料(如无纺布、针织物等)通过一定的方式粘合形成一体。汽车顶棚内饰主要有两种:软顶和硬顶。汽车顶棚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模塑基材。 2 汽车软顶 软顶一般由面料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面料多数为无纺布机织布或PVC 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或交联聚乙烯泡沫制造。面料起装饰作用,其颜色及质地要与车身内饰颜色和质地相协调。泡沫层起隔热、隔音、吸音、减振作用。 软顶的安装一般分两种:粘贴型和吊装型,用于货车、面包车和低档轿车上。 软顶的粘接有滚涂法和预涂法两种。用于滚涂法的粘接剂是氯丁橡胶,在施工现场工人手持蘸满胶的胶滚或胶刷,将胶均匀涂在顶盖的内表面上,晾置几分钟后,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见图1)。用于预涂法的压敏粘接剂是在生产软顶时,预涂在软顶的背衬上,用隔离纸将胶膜覆盖,以便包装和运输。在施工现场工人揭去隔离纸即可将软顶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见图2)。哈飞6373 车软顶是采用滚涂法粘接的,哈飞6330E 车软顶是采用预涂法粘接的。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

图 1 图 2 吊挂软顶的结构见图 3 所示。软顶饰面的背面缝有几行吊挂用的布袋或细绳,并同时配备软顶安装用细杆,该细杆弯曲成与金属顶盖断面相似的曲线。安装时,先将细杆穿过软顶背面的布袋,再将这些细杆固定在顶盖横梁上。饰面的周边用粘接剂粘到内护板和前风窗胶条上。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但软顶与金属顶盖间隙大,占用室内空间;布袋与饰面连接处上凸,行车时软顶振颤,整体装饰效果不理想。 图3 图4 3 汽车硬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软顶已逐渐被成型硬顶所替代。 成型硬顶主要由饰面,泡沫层和基材三层组成,利用大型成套生产设备,用热压成型法将它们复合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刚性和立体形状的内饰件。 成型硬顶的安装分为粘接式与镶嵌式两种。 成型硬顶的粘接是在施工现场工人手持喷枪,直接将粘接胶均匀地喷涂在硬顶背面的粘接区域内,根据工艺要求晾置一段时间内,再粘贴在金属顶盖上(见图4)。 镶嵌式安装分前、中、后及周边四部分。一般情况下,前部的安装点靠左右遮阳板和地图(驾驶员)灯固定装置实现,中部靠左右乘员把手和乘员灯安装点实现,后部则用塑料卡扣固定在顶盖后横梁上(见图5)。

汽车顶棚设计指南内容

奇瑞汽车 车身部设计指南 校对: 审核: 批准: 汽车工程研究院 1、简要说明 顶棚是在车身顶盖钣金件下面加装的饰件,其作用除提高车装饰性外,还起隔音、吸音、隔热的作用。 它主要分为粘结式、吊装式和成型顶棚等三种。

1、粘结式 这种形式将顶棚直接粘结在顶盖上,一般由面料和泡沫覆合而成,面层起装饰作用,泡沫层起绝热、吸音、隔音作用。面层用机织布、编织布等织物或人造革、PVC膜等材料制造;泡沫层用聚氨酯(PU)或交联聚乙烯(XPE)泡沫制造;面层和泡沫层用层压法或火焰法复合在一起。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最低,但装饰效果和功能均不如其它两种,故只用于简易车或货车上。 2、吊装式 为了把外表面掉挂起来,采用棚杆结构。在饰面与顶盖之间设有隔热的衬垫,衬垫一般是粘在顶盖侧的。吊挂的顶棚是在饰面上面缝制的布袋中穿过棚杆,棚杆弯曲成与顶盖横断面相近似的曲线。棚杆多数为圆形断面,两端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饰面的周边用粘结剂粘到车身顶盖的侧梁上,然后夹上卡扣,或者之直接装到风窗密封条或顶棚的里面,或者采用其它装配方法。饰面可由人造革、帆布、织物等制成。 其优点是质量小、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缺点是装配时衬垫系粘在顶盖上,因而使作业性和作业环境变坏;顶棚与顶盖之间的间隙较大,占用了室空间;装饰效果布理想,棚杆与棚杆初的饰面避免不了上凸,使整个饰有一段段凸起的感觉,行车时饰面也会颤动,故这种结构现也少用。 3、成型顶棚 成型顶棚是预先把饰面与芯材负荷成一个整体,成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立体形状的饰件。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总高的降低、车辆装配工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按钮类等机能部件的安装等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成型顶棚。其优点是:能够使顶棚接近顶盖,增大室空间;造型上的自由度大;在车辆上安装时一般布使用粘结剂,从而改善了作业环境;成型顶棚便于遮阳板的收藏及顶灯等的安装。其缺点需要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使成本提高。 成型顶棚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但也有分成两块或多块结构的。顶棚能保持预定的形状是由周边的紧固装置及遮阳板支座、顶灯座等部件的紧固来共同完成的,也有一些汽车将顶棚中间部分粘结在顶盖上。 目前我公司的生产的车都是成型顶棚:其中A11和A15用胶和卡扣等固定,S11、B11、T11都是采用卡扣等固定,基材有PU板、PS板等。 PU板成型顶棚详细结构如下: 1.面饰层 2.粘结层 3.玻纤层 4.粘结层 5. PU板 6.粘结层 7.玻纤层 8.粘结层 9.底衬层 下图是B14整个顶棚系统的构成图: 主要包括顶棚、支撑架、遮阳板、乘客扶手、前后顶灯等。

汽车设计-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 编号xxxx-xxxx 汽车设计- 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XXXX发布

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顶盖总成的设计要点及判定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两厢车及三厢车的顶盖总成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74/483/EEC/ BQB 416 机动车辆外部凸出物 ECE R26 关于车辆就其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BQB 416 烘烤硬化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 Q/ZTB 05.003-2010 A-Class Surface 曲面模型质量设计规范 FMVSS216 车辆顶盖碰撞保护(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FMVSS201 车辆头部防护(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3.术语与定义 3.1 A-Class Surface 造型外表面数字模型的一种,满足特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用于表示最终冻结的造型外表面。 3.2 主断面 主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3.3 NVH NVH是指车辆工作条件下乘客感受到的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以及声振粗糙度(harshness),是衡量车身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3.4 刚性分析 顶盖外板拉延成型时,由于其塑性变形的不充分性,往往会使某些部位刚性较差。刚性差的顶盖外板在受到振动后会产生空洞声,用这样的顶盖装车,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就会发生振动,造成顶盖早期破坏,因此对顶盖外板以及顶盖总成的刚性要求不可忽视。 4.车身顶盖总成概述 顶盖是车身构件的重要组成部,顶盖的重要性和房屋的屋顶同等重要,现有市场的所有乘用车中除了特殊功用下没有顶盖外,如:敞篷车和市内无顶观光巴士,所有乘用车都有顶盖。 顶盖总成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a)遮挡风雨阳光; b)保障室内密封性,隔音防尘; c)提高车身刚度强度,整车安全; d)防止空中坠落物体砸伤乘员和损害车内物品和防盗; e)增添车内舒适性,增加车内空气流通,调节车内亮度。 4.1顶盖的形式 顶盖的形式可以按功能和车型两个方向进行区分; 非天窗顶盖 两厢车 按功能:小天窗顶盖按车型: 天窗顶盖全景天窗顶盖三厢车 全玻璃顶天窗顶盖 4.2顶盖总成组成结构 一般来说,非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由一根或多根)四大机构组成。根据工艺不同,前顶横梁及后顶横梁在某些车型上先与顶盖总成与车身骨架拼接。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天窗加强板、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有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