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一、选择题

1、梦是(D)

A.影响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 B.情景具有连续性

C、内容具有显著的情境性 D.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2、梦是潜意识冲的和愿望的表现,是哪个学派的观点(B)

A.生理心理学 B、精神分析 C、认知观点 D、生态学理论

3、快速眼动睡眠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是(C)

A、越来越多

B、呈U型变化

C、越来越少

D、呈倒U型变化

4、梦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哪个阶段(C)

A、深度失眠阶段

B、浅睡眠阶段

C、快速眼动睡眠

D、快波睡眠阶段

5、下列关于催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

B、催眠时脑电活动与个体清醒时一样

C、催眠与睡眠状态相同

D、容易受暗示的人容易被催眠

6、在睡眠的哪个阶段,脑电波的形状与清醒的状态脑电波类似(A)

A、快速眼动睡眠

B、慢波睡眠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波睡眠阶段

7、下列哪种学派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人在梦中依然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B)

A、生理学观点

B、认知学派

C、精神分析

D、行为主义

8、下面哪一项与个人的意志努力关系密切(B)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以上都是

9、有特定的目的,不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A)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0、我们通常用(A)来研究选择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

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

D、速度实验

11、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出现而只注意其中一种刺激的注意叫(C)

A、持续性注意

B、无意识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分配性注意

12、课堂上突然闯进来一个人,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

叫 (不随意注意)

13、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14、熟练的驾驶汽车是利用 (随意后注意)

15、下列属于注意的基本特点的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6、由情景引起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反射叫(朝向反射)

17、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进行双手协调操作时,还能进行计数活动,这体现了(注意分配)

18、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注意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外一个刺激上叫(注意转移)

19、新颖独特、强烈的刺激物引起的注意属于(不随意注意)

20、下面哪种实验范式可以用来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耳分听)

21、注意的早起选择理论与晚期选择理论差异在于(过滤器的位置)

22、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还可以欣赏路边风景,可以用下列哪种理论来解释(双加工理论)

23、注意的后期选择理论是谁提出的(多伊奇)

24、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的(不随意注意)

25、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朝向反射)

2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有谁提出的(特雷斯曼)

27、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 4~6次)快波睡眠阶段

28、由多伊奇提出,认为早起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以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的注意选择理论是(后期选择理论)

29、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

(双加工理论)

30、下列模型认为注意选择发生在识别之前的是(早期选择模型)

31、精神分析理论中,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是(前意识)

32、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是多久( 90min~100min)

33、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是由(希尔加德)提出来的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

关系的知觉状态。

2.焦点意识: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3.下意识水平:对未被注意的信息的知觉状态,即当前未处于焦点

意识的那部分意识。

4.边缘意识:不处于注意中心的意识。

5.鸡尾酒会现象:当你在拥挤的室内正和某人交谈,忽略的别人的

谈话声和一般噪音,突然别人谈话中提到了你的名字,马上会引起你的注意。

6.前意识:当前不在意识之中的记忆的意识。

7.潜意识:难以进入意识的记忆、冲动和欲望等。

8.变更了的意识状态:异于正常的觉醒意识状态的一切状况,是意

识经验模式的变化。

9.注意: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10.选择性注意:指个体在同一时刻只对有限信息给予注意而忽视其它信息。

11.集中性注意: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12.警觉: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个体对某种或某些试图检测到的特定刺激保持注意。

13.搜索:指主动积极地寻找目标。

14.分配性注意:指个体能对几项不同的任务给予关注或能操作几项任务。

15.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16.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

力的注意。

17.随意后注意:也称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8.内源性注意:也称为目标指向控制注意,指一种自上而下的、由知觉者控制的注意。

19.外源性注意:也称为刺激驱动注意,指一种自下而上、自动发生的、与当前知觉目标无关的注意。

20.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而导致睡眠不足。

21.梦游: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睡醒后对自己夜间的行为一无所知的怪异现象。

22.梦话:也称梦呓,指睡眠中说话的现象。

23.梦魇:也称噩梦,是一种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黎明即将到来时的一些内容吓人的梦。

24.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

25.快速眼动睡眠反弹:睡眠者倾向于增加以后晚上睡眠中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数量来补偿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的现象。

26.催眠:指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27.催眠感受性:是指个体接受暗示的难易程度。

28.精神药物:能够改变知觉、记忆、情绪、时间感知和自我意识的化学物质。

29.生理依赖:指药物成瘾后一旦停止服用,成瘾者会有种种生理异常反应,如打哈欠、流眼泪、恶心、呕吐、出汗、失眠、颤抖等。

30.心理依赖:指药物成瘾者停药后在心理上会产生坐立不安和无法忍受的渴求反应。

31.戒断综合症:成瘾者在戒断药物时所产生的各种异常反应。

32.药物成瘾:指生理上对一种药物的依赖,在戒断时伴随有各种症状,如疼痛、恶心和极度痛苦。

33.抑制剂:凡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是身体机能降低的药物,如酒精、鸦片类等。

34.兴奋剂: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增强身心活动效率的药物。

35.致幻剂:也称为迷幻剂,指能产生幻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系统的幻觉)的精神药物。

四、简述

1.简述意识的四大特征

主观性、统一性、流动性和能动性

2.简述意识的四种水平

交点意识: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下意识水平:对未被注意的信息的觉知状态,及当前未处于焦点意识的那部分意识

前意识:当前不在意识之中的记忆的意识

潜意识:难以进入意识的记忆、冲动和欲望等

3.简述注意的三种主要功能

选择性注意:指个体在同时可只对有限的信息给予注意而忽视其他信息

集中性注意: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与一定的刺激。集中性注意包括搜索和警觉

警觉:只在相对较长时间个体对某种试图检测到的特定刺激保持注意。是个体被动的等待特定刺激的出现

搜索:指积极主动的寻找目标

分配性注意:指个体对几个不同任务给予关注或能(俩字看不见)几项任务

4.简述主义的生理指标

心跳,血管血流量,呼吸率内分泌腺分泌量,皮肤电反应瞳孔大小闹点的变化脑血流量

5.请画出听觉集中性注意的三个理论模型的模型图(不会画图)

6.注意有哪些分类?

根据主义的功能,可以将逐一分为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根据产生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贺岁以后注意三种。

根据注意指向与集中加工的方向,可以将注意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能集中注意。 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醒着做梦。不需要集中注意。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4.睡眠状态:虽然有意识活动,但自身并没意识到。 无意识:个体不能察觉到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弗洛伊德似的说法,无意识中包括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理论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察觉到。 二、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序。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给以反应,排除无用的干扰。 2.维持功能: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 3.调节功能:注意转变,实现活动转变,适应环境。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 2.密不可分: 可控制意识状态,注意集中; 自动化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意识的参与较少; 白日梦状态,意识变化注意极少,紧张性低; 睡眠状态,无意识,注意停止。 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刺激物本身特点和人自身状态引起。 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个人意志。 3.随意后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形式。类似随意,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即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有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日节律:人和动物都存在,主要是睡和醒周期性循环。还有一些生理方面节律变化。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四、睡眠阶段及脑电波特点! 睡眠作用:1.恢复机能2.保护自己 正常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为β波,13-20cps,频率快,振幅小。 第一阶段:过渡期,α8-12,频率慢,振幅大 第二阶段:轻睡期,θ4-7,频率更慢 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2-4,振幅极大,梦游,呓,尿床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呼吸心跳不规则,难唤醒,做梦。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doc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意识 2、注意: 3、有意注意: 4、随意后注意: 5、无意注意: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9、注意的范围; 二、填空 1、由于注意的程度不同,意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醒状态是意识的常规状态,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识变换状态。 3、人类睡眠过程包括两个时相:______和______。 4、______与______是常见的两种睡眠失常,前者表现为难以进入或保持睡眠状态,后者则相反。 5、做梦是睡眠时脑的正常活动,做梦一般发生在________阶段。 6、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心理上将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7、______是经由冥想或静坐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身体放松,意识明晰,可对身心锻炼和戒烟戒毒有一定帮助。 8、根据注意指向的对象不同可把注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不同,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注意具有四个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 12、注意不是独立的________,而是一切心理活动的________。 三、判断题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 3、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4、注意起伏是一种分心现象。() 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在各种活动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手、脑、眼、耳、口并用,注意就容易集中和维持。() 7、注意的分配是注意的涣散即分心。() 四、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紧张性 D、选择性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个性特点 C、共同特征 D、心理状态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指向和集中 B、观察和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需要与态度 4、注意的指向性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功能相联系?() A、维持或保持 B、调节与监督 C、选择功能 D、预见功能 5、突然敲门声,打断教师讲课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属下列哪种注意现象?()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6、有预定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 C.表象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意识与注意练习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填空题 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室(白日梦状态)。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A l p ha)波出现在睡眠的(A)阶段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A)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梦境在(D)开始出现。 A睡眠初期 B 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意识: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知。 2. 注意:是我们从无线的信息(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针对部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集中、激活和抑制。 3. 有意注意:即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即随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点。它像有意注意那样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意志付出努力,因此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6.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问答题 1、意识有哪些不同的状态?㈠可控制的意识状态;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㈢白日梦的意识状态 2、什么是生物节律?生物节律对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性、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人处于正半周期为节律的高潮期,高潮期内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 人处于负半周期为节律的低潮期,低潮期内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效率低;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三节律的3个临界点互不重叠称为单临界点;2个临界点重叠称“双临界点”;3个临界点重叠称“三临界点”;临界点及前后一天为临界期,三节律同时在负半周期重叠的日子,也称为“临界期”;在临界点及临界期内,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极不稳定,做事非常容易出 现失误。 3、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一阶段:过渡期。心跳呼吸变缓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变为规律的α波。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4章意识与注意剖析

意识与注意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 B )。 A.选择性 B.集中性 C.兴奋性 D.不随意性 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B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B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6.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B )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7.在(A)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 B.白日梦 C.自动化的 D.睡眠 8.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 C )。 A.意识失控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 C.白日梦状态 D.半睡眠状态 9.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属于( C )意识状态 A.自动化的 B.集中的 C.可控制的 D.自觉的 10.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C)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11.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 C )失眠。 A.假性 B.情景性 C.失律性 D.功能性 12.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 A )失眠。 A.情景性 B.假性 C.失律性 D.兴奋性 1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D)。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4.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 D ) A.失律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 D.情境性失眠 15.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这是______失眠。( C ) A.情景性 B.新奇性 C.假性 D.正常性 16.梦是一种( D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17.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D) A.兴奋剂 B.镇静剂 C.迷幻剂 D.葡萄糖 18.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A )。 A.β波 B.δ波 C.θ波 D.α波 19.睡眠的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以(A )为主,它的频率很慢而振幅极大。 A.δ波 B.β波 C.θ波 D.α波 20.睡眠的过渡期阶段的脑波为______,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B)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1979年冯特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把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对象;冯特用自我观察的内省方法来研究意识,反对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的观点,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是此观点。 1、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2、无意识:是人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3、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梦。 4、睡眠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脑电波的频率较低、波幅较小。呼吸变慢,容易惊醒,10分钟左右。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很难被叫醒,20分钟左右。第三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40分钟左右。第四阶段20分钟,四个阶段共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5-10分钟左右。 5、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又会重复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阶段结束后,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直到最后一次可长达1小时。像这样的睡眠周期不断循环,直至醒来。不过,随着黎明渐渐到来,第四、第三阶段会逐渐消失。 6、梦的由来是通过对欲望的满足、对现实的刺激、或具有象征意义。 7、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8、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10、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人的一些冲动或愿望不符合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不能得到实现,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是,在睡眠状态下,由于意识的控制能力降低,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这些冲动和愿望,便会以改变的形态在梦中表现出来。所以,弗洛伊德把分析梦作为了解决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意识和注意练习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研究选择性注意 B.警戒作业 " 持续性注意 C.双作业操作实验分配刑主义 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巳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 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注意的动摇

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三、意识和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对事物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梦多发生在() A.过渡期 B.轻睡期 C.沉睡期 D.快速眼动睡眠期 2.双耳分听实验多被研究者应用在()研究中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选择性注意 D.非选择性注意 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4.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 A.大脑皮层功能 B.特异通路 C.朝向反射 D.边缘系统 5. 一般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仅相隔2?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是为避免运动员成绩受()的影响。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布罗德班特 B特瑞斯曼 C.诺尔曼 D约翰斯顿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8.人们对自己的名字之类的刺激比较敏感,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这种现象可用()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后期选择理论 C.衰减理论 D.认知理论 9.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10.“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 11.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次快波睡眠阶段,且每次快波睡眠时间逐渐()。 A.7?9次,增加 B.7?9次,减少 C.4?6次,增加 D.4?6次,减少 12.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 B.兴奋性 C.灵活性 D.平衡性 13.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反应选择的注意选择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14.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

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注意解读

第五章注意 1、注意的理论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2、普通心理学: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强调注意在模式识别中的信息选择功能,提出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3、注意的研究简述: (1)冯特(1908):注意是伴随着心理内容清晰领会的状态;意识与视野一样,是以一定阈限为边界的一个有限领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领域,才有被领会的可能。在该领域内有一个范围狭小的中心区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中心区域,才会获得最大的清晰性和鲜明性。这个中心区域被称为“注意焦点”。 (2)James(1892):在《心理学教科书》一书中,把注意作为意识的特征之一。(3)近代,谢林顿、埃克尔斯和克里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其都有所阐述。 4、注意模型 有人也把注意模型看作为模式识别模型: 过滤器模型 衰减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5、过滤器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知觉和通讯》(1958),这部专著的出现,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又重新回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 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可以将整个神经系统看成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模型示意图: 实验验证: 1 刺激呈现是双耳分听(dichotic listening task),即同时呈现,每秒2个数字(每对数字到达双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对数字之间间隔0.5s),如,左耳=734,右耳=215。任务是,被试自由报告。 2 被试的两种再现刺激的方式(大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第一种是(报告单个耳朵所听到的数字):左耳=734,右耳=215;正确

3.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里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基础。 (二)意识的种类 意识是一种心理心态,它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由于疲劳、谵妄、精神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 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 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 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人们才能够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在眼 前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指引行为。 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体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而这使人们具有灵活

的、适宜的、反应的潜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四)睡眠与梦2 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睡眠分成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3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都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3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各项指标都变 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 )。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 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快速动眼睡眠:3波消失,高频率,底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 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动眼睡眠, 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 复几次。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最后一次快速动眼随眠长达 1小时。 二、注意概述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2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2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 )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分数: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解析: 2.( )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分数: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解析: 3.( )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分数: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解析: 4.( )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解析: 5.( )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解析: 6.(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解析: 7.( )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分数:2.0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性 解析: 8.(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分数:2.0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性√ 解析: 9.在( ),个体的脑电波与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分数:2.00) A.深度睡眠阶段 B.慢波睡眠阶段 C.快速严动睡眠阶段√ D.快波睡眠阶段 解析: 10.( )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是人的性本能的反映。 (分数:2.00) A.生理学的观点 B.精神分析的观点√ C.认知观点 D.生态学理论 解析: 11.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 (分数:2.00) A.双耳分析√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 解析: 12.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 (分数:2.00)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呈U型变化 D.呈倒U型变化 解析: 13.注视右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多( ) (分数:2.00)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解析: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 意识和注意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 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 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 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它使人们在经验基础上,开展高级的心理过程。 (四)睡眠与梦(意识的特殊状态) 1. 睡眠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14~30Hz)的波,安静时变为波(8-13Hz),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都比较低的浅度睡眠阶段,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波时,即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 1、意识的含义,意识一种心理过程和属性,是人们在清醒 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观事物和与自己和其他个别事 物相区分。 2、意识的分类,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将意识分成不 同的层次,包括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还有异常的意识。 3、意识的功能,意识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意义,从进化的 角度看,意识能够让人有更大的生存机会,意识对外界 刺激物的认识建立在最佳选择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让 人能够把握事物的信息以服从时间和空间的行为。 意识的作用有三个重要的方式,1,限制人的注意,减少外界信息的刺激量;2,利用人们的知觉组织经验把握客观事物的信息;3,利用人的记忆知识对客观信息作出行为和判断。 意识是一种能力,能使人有选择性的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客观信息,只有在意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高级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人意识的选择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人们才能够生存。 4、睡眠和梦;人们将睡眠分成四个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第一睡眠阶段,出现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处以

这一阶段是浅睡眠状态,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惊醒,这个阶段一般持续10分钟左右; 第二睡眠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脑电波,偶尔出现睡眠锭,是一种波幅较大,频率较大的脑电波,身体进一步放松,呼吸减慢。体温和血压等下降,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个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左右。 第三睡眠阶段;出现频率低,波幅大的脑电波,出现&波,有时出现睡眠锭,这个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左右。 第四个睡眠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的&波,这一阶段处以深度睡眠,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变慢,出现梦吃,梦魇尿床等现象。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出现频率高,波幅低的脑电波,身体如在清醒状态下或在惊醒的状态下,身体放松,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并伴随有栩栩如生的梦境。第一个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大概持续5到10分钟,最长可持续1个小时,但临近清晨,第三、四阶段会消失。 二、注意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一种伴随状态,不是单独的心理过 程,注意是指一是对活动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作用;注意的基本作用就是对信息的选择。 3、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 .注意 B .记忆 C.表象 D .想象 2 .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 ?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 B .注意的起伏D .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 ?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 释。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 ?双耳分听实验 B .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 D ?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A ?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 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 C. 深度睡眠阶段 D. 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 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 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 释。 A .过滤器理论B. 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 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 .注意不集中B. 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 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 )有关。 A .注意的选择性B. 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 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 .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 A .脑干网状结构B. 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 D. 朝向反射 单选题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心智: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认知的类型) 心智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运作及其功能)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取向,角度,强调心理加工、过程。 发展 1.起源 19世纪 唐德斯:反应时测验 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揭示了:心理反应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测。 特: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感觉。提出省。 他请对方向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 重学节省法 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 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省。 2.20世纪 摒弃对心智的研究 华生:行为主义学派 (1)拒绝省 (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格式塔心理学 托曼:认知地图 心智发展的复兴 计算机模拟:分不同阶段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滤器理论。 pet fMRI 人脑对面孔做出反应的区域:梭状面孔区(FFA)、海马旁回空间位置、纹状身体区(EBA)、 模块化-定位-一个模块就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脑区 语言的定位 布洛卡区 威尔尼克区 大脑的分布式加工 不同的脑区对特征进行加工,并最终汇集在一起。不仅是感知加工,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也都遵循分布式加工原则。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 1.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视网膜沿视神经传递,最终到达初级视觉感受区。 2.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并不是基于对物体的直接感受,而是基于大脑中动作电位对数的表征。 3.表征的形成可能涉及一种叫做特征觉察器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能对客体的特征做出反应。 4神经编码:神经元可以对特定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环境中的客体可以引发独特的神经元活动模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独特的神经元活动模式来描述我们看到的是树还是环境中的其他刺激(如鸟鸣声等),这种以神经反应模式来表征刺激的方式被称为神经编码 对初级视觉区中特征觉察器的发现是确定神经编码的第一步。

意识与注意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把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第二种含义是把意识看作心理的高级层次。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为人类所独有,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动物有心理,但没有意识。它们没有语言,不能进行抽象思维,不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复杂活动。本章所要讲的意识,就是指意识的第二种含义,主要内容包括意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状态、特殊表现形式,以及与意识密切相关的注意现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本章重点: 1.意识的概念 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3.生物节律 4.睡眠与梦 5.催眠现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是意识 二、意识的状态 第二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三、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二、睡眠与失眠 三、梦 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催眠 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一)意识的概念 (二)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 (三)生物节律的特点 (四)睡眠的阶段 (五)失眠的种类 (六)梦的特征与研究 (七)催眠的概念、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

识记:意识、无意识 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二)生物节律 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 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 (四)催眠现像 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 (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 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做成一件事情,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参与成分相对较少, 活动变成自动化了,可以同时进行其他活动,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 (三)自日梦状态 白日梦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是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 (四)睡眠状态 意识的第四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 第二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一)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指向性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其实质是用数学与计算模型的说明人类心智的过程与特点。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用“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 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上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图例3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