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解方程》。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解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的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2、能力目标: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材的地位

《解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一) 创设情境,层层设疑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二) 突出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 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教师以予点拨、指导。在本课中,还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说学习方法

(一) 自主体验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更重要的不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还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的培养。

(二)自主探索

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融为

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四)合作学习法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学生独立解决。(课件演示)

师:什么是“方程的解”?

生1:“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课件显示天平)

师:球在天平上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能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

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观p60图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解决方法(一)14.14-0.64=13.5(米)

解决方法(二)列方程解

解:设警戒水位为x米。

x+0.64=14.14

x+0.64-0.64=14.14-0.64

x=13.1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课件演示)

智慧屋(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

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3、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

(三)拓展延伸。

1、解方程X一2=15(课件显示)

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

生:敢。

师:谁愿意读读这个方程?

[学生都争着读这个方程,可激烈了]

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指名XXX 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

[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

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

师:XXX同学做对了吗?

生:对。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2?

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2,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由板演XXX同学面向大家回答)

(四)提炼升华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五)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p58书本图

X+3=9 验算:

解:X+3-3 =9-3 方程左边= 6+3=9

X=6 方程右边= 9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X-2=15 验算:

解:X-2+2=15+2 方程左边=17-2=15

X=17 方程右边=15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17是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解方程(一)说课稿 (2)

《解方程一》说课稿 说课者:周莹 说课时间:5月5日 我是佛冈县高岗中心小学周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时,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这一目标,为今后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与中心的移项解方程建立了联系。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等量关系和认识方程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通过天平初步掌握了等式、方程的意义,而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再次利用直观教具——天平,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等式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简单的方程。“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为学生设计了的一系列活动,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愉悦地进行学习,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的

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时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动手操作的 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时,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说难点:能利用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说教法: 根据教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情境教学法:天平游戏的导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想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三、教学流程:

[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苏科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3课时。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埃及古题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 2、教学重点: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3、教学难点: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说教法: 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

“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3、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能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创设埃及古题问题情境,列方程解决该问 题;发展利用方程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能力,再次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量与量 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之一· 以学生已有的关于等式性质的数学知 识基础,探索利用“去分母"的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小学:**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57至5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 X±a=b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用手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平衡,能做到吗?说说你是怎样使直尺保持平衡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课件出示天平:上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此环节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寻找直尺上的平衡点,观察天平平衡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为全课的教学活动创造氛围。 (二)、观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 课件演示: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如何让天平保持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思路,领悟到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边=右边。得出方程式100+X=250。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求出X等于多少呢?学生分组讨论猜想[①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②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③把250分成100+50,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④利用等式的性质从两边减去100。]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天平两边同时减少相同的重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让学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来求未知数的值,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解方程与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

说课材料 《解方程与列方程解决问题》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一板块第三部分“代数初步”第61页第62页内容——方程 二、说教材㈠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了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引导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材创设了较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中学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㈡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方程。 2、能进一步掌握解方程方法、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3、综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㈢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方程的含义。 2、如何列方程和解方程 三、教法、学法 ⒈教法:利用回顾与整理活动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⒉学法:动眼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主动回忆: 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叫方程吗? 2、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方程的意义,为复习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二)解方程: 1、课件出示:1/2ⅹ=3 问:如果你要解这个方程,首先要做什么?(指名回答:我会把分母去掉,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得ⅹ=6) 答得对,那么,要怎样把分母去掉呢?你有什么依据呢?(指名回答: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不变。)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分析与设计。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的地位:本课是在上章《整式的加减》和《从算式到方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本节课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背景资料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节课教学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本节课由简单入手,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的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培养“知所以然”的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等手段。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说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整式的加减运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

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 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㈡. 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㈣. 教学目标:。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3、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 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喜集九年制赵如意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为: 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情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的重要性及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转化归纳出移项法则,再由一般到特殊运用法则。利用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以应用,探索乐园使学生的基础得以巩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说学法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七、说过程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授课时调整了课本顺序,前二十分钟完成移项定义的探索及定义,之后移项的应用,具体设计了以下内容: 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简易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解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有两种类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 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要求3ⅹ+4ⅹ=?这在初中代数中,叫做合并同类项,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出现同类项等属语.而是通过实例 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根据运算意义,从直观上理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例6 、7X+9X=80的解法.这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题目,需要列出这样的方程.而且这种题型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及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智育目标(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会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准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来说说我设计这课时的 二、教学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法、比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尝试教学法、迁移法,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然后说说我的 三、教学流程 我将教学流程设依次设计为:精心设计运用迁移、创设情景激活课堂、重视指导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说第一步 精心设计运用迁移 教学伊始,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景:班上准备开一次文艺晚会,派你去买些水果,你会怎样给营业员付钱?片刻沉默后,有的说:我会认认刻度,确定有几斤再付钱。因为方程本来就是等式,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中也学会生活。再出示本课准备阶段两种类型的练习题,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对例5、例6的学习具有迁移的作用,通过看看、比比、算算,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解题方法可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数学本身也是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因此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步 创设情景激活课堂 “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的例题加以调整.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熟悉而喜欢呢?我不由想起了学 生去中村桔园参观一事,我灵机一动,对呀!多好的题材,这样由原来的“工地运土”变为学生熟知的“中村运桔子”。(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皆数学。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复习题(3)中,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5×4+5×3和5×(4+3),观察两个算式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里的两种方法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复习题演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定稿)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说课稿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级4班陈静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第5页至第9页的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的作用。在“配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高次方程、函数等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初中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基于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配方法与配方法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 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57至5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 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以下我就七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一节分两个课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 本章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方程?(这节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说学情 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过方程的概念以及等式的两个性质,在上一章节代数式里又学了整式和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并且第五章前两节已学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的基本性质。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没有根本上的理解,移项变号也是一个难点。根据学生的情况会课前预习,出几道小学学过的解方程题目,利用已有知识解答。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应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转化思想 情感目标: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重点:学会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

四、说模式 根据恒信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五、说方法 说教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学生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交流练习互相穿插的活动课形式,以及学生展讲来突破重点难点 说学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六、说设计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口答下列方程的解的过程: (1)2x=10 (2)2x-1=9 由小学学过的解方程,导入新课解一元一次方程。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习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 (二)新知探究:移项与合并同类项 1.自学课本(学法指导: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本152页例1。) ①弄通“移项”的理论依据,即移项变号的原因;②能说出现在的写法与小学的区别。③体会并记住做题格式,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 自学课本完成后,组长负责:①了解本小组任务完成情况,②负责解释组内有疑惑的问题,③最后的疑难老师老师巡回查看时向老师汇报,老师在点拨) 2、自学课本(学法指导: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52页例2部分。) ①试着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方法;③归纳出解方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提问:1、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性质1、2,还有合并同类项。) 2.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二、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8961122.html,)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站点首页|学校概况|文件通知|新闻资讯|文章中心|图片中心|软件中心|留言系统|读书班 家校互动|学生习作|教师风采|美文欣赏|教学研究|班队专题|教育均衡|三进工作|科技特色 v您现在的位置:戴南小学网>文章中心>教学研究>教法探索>正文2013年9月9日星期一农历癸巳年八月初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作者:洪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29更新时间:2011-4-2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执教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课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列形如ax ±b=c的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例1呈现的是关于西安两处著名的景观——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求小雁塔的高度。教材首先提示学生找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教材给出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第一步,后面有学生自己完成,解出方程后要求检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对学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最后教材提出开放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练一练”呈现的是与两座著名的桥梁有关的数学问题,题型和例1相近。练习一的第1题是解方程,第2题是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3—5题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评价分析,板书设计,时间安排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的第一部分,解方程即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方程不等式及函数做了重要的铺垫,为了使学生能够劳固掌握解方程,体会解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提取信息、找到相等关系、列方程,然后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本环节四方面进行分析:1学情分析,2教材目标,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 1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前面已学了整式和根据问题列方程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本节课我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交流,发展思维,从而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教材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步骤

(2)能力目标: 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合并同类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②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3教学重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4教学难点: 探究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设计理念 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 2.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不但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易于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中宁七小胡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

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书的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用图来形象直观地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从而深化学生对方程本质含义的把握,自然地渗透集合思想。 3、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讲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时,我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认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说课人:徐新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 2、教材简析:(1)课型及其特点:新授课。(2)知识基础: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主要知识点: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4)教学重点、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基本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分层练习,让学生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3)基本思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天平原理,理解天平保持平衡与方程两边保持相等的道理是一致的。(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学生自学以及小组合作,探索解方程的主要原理及方法。 二、说教法 `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入自主、合作、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教师点拨在学生探索产生疑问时,教师适时点拨,体现严谨地学习数学的学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入新课(1)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哪些重要性质生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生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处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情景导入:天平图如图,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列方程如下:师:怎么解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解简易方程设计意图:利用复习导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从一种积极的状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互动新授,探究新知(1)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说课稿 刘泰春 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此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对今后学习其他方程、有重要基础作用。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形成和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解方程时会对求出的解进行检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深对方程解的认识。 2、能力目标: 会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3、情感目标: 1、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

决实际问题。 2、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善于分析、勇于探索的能力,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信心,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三:说教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经历发现的全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 2、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不但能激发学习动机,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

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以下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故本节课只是去括号法则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延伸。再者,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还较低,学生爱表现、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等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基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能力目标】( 1 )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 2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 ( 2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如何正确的去括号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和能力的目的。 2、学法: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设计的学生学法是:回顾→观察→探索讨论→归纳→练习→拓展。 三、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最终结果一般是化为哪种形式?(x=a)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