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几种立体声拾音制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几种立体声拾音制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在数字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对听觉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把优质的广播节目送到听众的耳朵、怎样才能录制出高质量的立体声广播节目?这是录音师们时刻都得面对并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录制立体声节目之前若能对话筒的摆设、立体声拾音制式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十分重要。下面我们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A/B制式

A/B制式是将两只型号、性能完全匹配的传声器分置左右并拉开一定距离的拾音方法。A/B制式又称为间隔技术,间隔技术的立体声拾音制式是最早被采用于拾录立体声音乐的方法。A/B制式的技术示意图如图(1)所示。

用A/B制式拾录音乐(或其他声源)实际上是把双耳的左右距离(21cm)拉开到2-3m距离(或更远些),双耳本身也可以视作A/B制。所以我们可以把双耳称为小A/B,把2-3m的距离称为大A/B。

A/B制式的特点是操作比较简单,其所使用的一对传声器并不像X/Y制式的技术指标配对那么严格,对于A/B制式的拾录,A、B两传声器间由于有一段距离,这样A传声器接收A前面的声源从时间和音量都比B传声器接收A前面的声源的时间快、音量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A、B间的时间差和声压差。因而对声像的定位较准确,立体声效果也比较自然,这是A/B制式的主要优点。

A/B制式的最大缺陷是中空现象。比如重放用A/B制拾录的音乐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中间部分乐器的声像变弱或者觉得中间部分的乐器声像变得稀疏,在立体声拾音技术上称之为“空间感失真”或“中区死角”现象。这主要是传声器A和传声器B之间有一段较大距离之故,解决办法是在中间部分加一只传声器或大小A/B同时使用。

A/B制式的拾音,A、B间的距离最近在25cm左右,最远在3.5m左右。

若使用最远的3.5m(也可4m)需在中间位置加辅助传声器以减少中空现象;若以25-30cm的距离设置小A/B制,则要在同一水平线设置大A/B制,以扩大平面的宽度。

若要考虑作单声道兼容重放,那最好是先把左、右声道叠加在一起,变成单声道信号(广东电台有些实况转播就因为立体声信号较弱而采用这种方法处理)。若是实况转播使用A/B制式,则要有充裕的时间去试验拾录效果(如中心位置是设置单声器好还是小A/B制式好等)。美国人在录古典音乐时喜欢用A/B制式,因为它似乎能产生一种被称之为“比较热情”的声音,而且录音现场所具有的自然感、临场感、空间感以及音乐的融洽、透视感都能很好地反映出来。

图(2)是广东国际广播音乐博览会“世界名人音乐会”在广州友谊剧院演出时的现场乐器席座位置,

以及我们作实况录音、转播所设的立体声传声器大小A/B制式的布局图。作这场实况录音转播,我们采用了大小A/B制式去拾录,结果,无论是当时从收音机接收的效果还是重听音带,都觉得拾录效果比较自然,声像位置也相当不错。当时使用的立体声传声器组合是丹麦B&K公司的4000系列的4004共四支(全指向)。

A/B制式除适用于大型交响乐或合唱队外,用A/B制式来拾录歌剧时,即使演员来回走动的范围很大,录出来的效果听起来依然不错。



二、X/Y制式

X/Y制式采用的两只传声器是一上一下紧靠在一起同轴放置的,任何方向的声源到达时间一致,所以没有时间差和相位差,只有声压级差,因而也称这种制式为强度差立体声拾音制式或零相位差拾音制式。那么,X/Y制式的拾音有何特点呢?

1、传声器对的选用

对于X/Y制式的传声器对的选择,除无指向特性外,任何指向特性的传声器对均可合用。但选择时原则上传声器的特性,指标和音色的一致性要求比A/B制式的更为严格。

2、重合传声器对主轴间夹角

实践证明重合传声器对的主轴之间夹角没有绝对定值,要视乐器多少(即乐队席座的宽深度)而定,一般90°-105°,我们通常录制交响乐和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才使用立体声传声器对,因此我们用105°的主轴夹角最多,而且一般使用心形指向。图(3)是以两只心形指向的传声器对子组成105°的主轴夹角,可拾取宽度较大的声像范围的示意图。我们在广州友谊剧院拾录的新年音乐会(广州交响乐乐队演出)都以图(3)的形式拾录。

若以两只心形和锐心形组成的X/Y制式组成180°夹角,则适用于记者外出采访两人之间的问答和主持人相向而座的主持节目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室内的声干涉。如图(4)

3、与单声道兼容

由于X/Y制不存在时间差,它们几乎处于同一点的位置,两传声器间位置非常接近,单声道兼容效果很好(它不存在中空现象,但单声道兼容时,由于两声道信号叠加,变单声道时有3dB的提升,这就要注意对声音的调节,尤其要适当衰减低频的音量),没有A/B制式的相位相干涉现象,并且立体声重放效果也好。

图(5)是某年羊城音乐花会深圳少年交响乐团在广州蓓蕾剧院演出时现场乐器席座位置图。我们当时进行实况录音,所用的传声器为SM-69立体声传声器,因乐队不算太大,故主轴夹角选90°,传声器位置的高度约4m,距弦乐器4m左右,效果还可以。

三、M/S制式

M/S制式与X/Y制式同称重合传声器对子制式,或称迭合传声器技术,这种迭合传声器技术用一只传声器令其主轴去覆盖演出团体,实

质是强调了中间声源,而两侧声源则由一只8字形指向的传声器与中间传声器成90°交角设置去拾取,如图(6)。

M/S制式的特点为:

1、单声道兼容性很好

因为M/S所拾取立体声信号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只重放中间部分的M信号,有人认为它的单声道效果比真正的单声道拾音效果还好,并称这种制式拾取的声音是真实的单声道,又是真实的立体声。

2、深度与宽度控制

M/S制式的特别之处是M信号可调节深度,S信号可调节宽度,这对于电视的播出以及座谈或节目的制作尤为方便,因M和S可相互调节,又互相出、没,因而可通过调节,针对性地突出发言者方向的信号。

3、真实的拾音效果

由M/S制结构可知,其输出信号振幅和相位都不重合,而重放时两扬声器之间的混响是无方向的,故混响效果均匀。

4、中间声像加重

因M/S制中间信号是主信号,故造成了中间声像加重的现象,这是M/S制的缺点。

5、实际应用的局限性

录制任何声音都要把所有声源包纳在传声器指定特性的范围内,由图(7)可知,只有第三种位置才可以作为M/S制式拾录的较理想位置,但传声器距声源的位置太远,如果要考虑直达声,混响声之类的因素,这给录音带来很多麻烦,因为位置一旦确定,室内声学效果就由不得你去考虑了。

四、声像移动电位器制式

声像移动电位器制式又称全景电位器制式,这种录音制式是录制多声道立体声十分流行的制式,现在录制流行歌曲、音乐、轻音乐大多都采用这种制式。

声像移动电位器的特点为:

1、移动电位器设在调音台,很适合多声道前期拾录,后期缩录(加工)的录音。

2、由于声音处理在后期进行,故声源素材可分时、分批进行,它方便了演员,又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了录音效率。

3、因为声音处理在混录的后期进行,而声源素材可在要求不是很高的声学条件内进行拾录,因而它不一定要花费很大的经费去营造一个录音棚。

4、因声源素材可在隔音室内或分期分批进行拾录,这样各种声源的干涉比同期拾录的效果要好。

5、因混录是在后期进行,因而可对某些原来处理不当的部分进行补录,而且录音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第三度艺术创作,对提高录音师的录音工艺有很大的好处。

6、这种拾音制式的声像群完全是由录音师一手创造出来的,与录音素材的实际位置完全没有关系,录音师可更大地发挥自身的创作才华,所以这种制式普遍受到录音师欢迎。

声像移动电位器拾音方式也有它的缺点:

1、因为它分期分段录音的机会很多,所以影响了演员的艺术感情交流

,也影响了声音的交融。

2、因为声像是人为创造的,与实际不符,这就显得不太自然。

3、因它可在很“干”的小室录音,所以声源的部分谐波成份被壁面吸收掉,影响了某些乐器的音色。

4、这种制式的录音不适合录交响乐。

声像移动电位器的录音制式是一种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录音制式,它给录音师使用不同的传声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用这种制式进行拾音时,录音师要反复多次去调音色、调平衡、调比例、定声像,这为录音师进行第三度艺术创作提供了可贵的机会,所以,采用声像移动电位器制式录音,录音师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五、结束语

各种拾音制式与方法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与不足,为达到某种音响目的而进行选择时,应全面权衡其利弊得失。录制立体声时,可能在单声道设备重放,就应考虑到它与单声道的兼容性,X/Y制和M/S制在考虑兼容性方面应为首选,在方法的选择上也是如此。

一部立体声作品的优劣,与之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录音师的录音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对作品的影响很重要,录音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一门学科,在实际录音中,艺术是创作的主导,技术则是艺术创作的保证和手段,而录音技术水平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录音制作手段是否完善,能否熟练驾驭各种音响设备,调音控制过程是否正确以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