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二轮复习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济南版)

生物二轮复习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济南版)

生物二轮复习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济南版)
生物二轮复习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济南版)

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在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与原始地球上的一样

B、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C、原始生命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

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进化无关

2、我国学者从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中分析找到氨基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地证实( )

A.始生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后

D、由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原始生命

3、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

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4、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生存竞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5、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级到高级

C、个体由小到大

D、由水生到陆生

6、右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丁和

C、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

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

7、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鸟类

8、下列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9、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10、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A、恐龙蛋变成恐龙

B、海洋变成陆地

C、类人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

11、原始生命分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12、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13、长颈鹿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

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有利生存的

C、为了吃高处的树叶

D、环境对不同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1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15、生物生存必然要有竞争,其原因是()

A、竞争好斗是生物的习性

B、竞争可使后代更强壮

C、生存所需要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

D、竞争是自然规律

16、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现有的生物比远古的生物在形态结构上复杂②从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趋势③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形态结构④陆生生物比水生生物高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

18、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的解释,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0、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少数到多数参与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

。最早登陆的动物是。

22、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是。越晚近的越在地

层面,结构,

以生物为主,从而我们推断生物的进化历程是:

(1)、(2)、;(3)、。

23、某考古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发掘到许多化石,在甲地层中发掘出恐龙蛋、

始祖鸟、龟的化石;在乙地层中发掘出马、剑齿虎、犀牛的化石;在丙地层中发掘到三叶虫、乌贼、珊瑚虫的化石。这些地层依年代由远而近的排列顺序应是。

24、科学家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这说明:

(1)

(2) 。

25、下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

知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黑猩猩猴马鸡金枪鱼小麦酵母菌

0 1 12 13 21 35 44

与人细胞

色素C的差

异数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

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2)、从上表看,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

的。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方面为生物

的提供了证据。

26、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化石时,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动植物化石,为证明生物的进化

提供了重要证据。始祖鸟化石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又具有爬行类的特点,因此,始祖鸟

是动物向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还有种子蕨

化石具有种子植物的特点,又有蕨类植物的特点,因此种子蕨是植

物向植物进化的过渡类型。

27、下图事实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一)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 1、花的基本结构: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 等六个部分 以上部分都具备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2、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柄支持、输导、连接作用 花托着生花的各部分,支持作用。 花被萼片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瓣吸引昆虫传粉 雄蕊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雌蕊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花的 子房外有子房壁主要部分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花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原因: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直接关系) 4、花的类型.:(分类及依据): 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 两性花: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百合花等。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如黄瓜花、丝瓜花、杨花、柳花雌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的花雄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的花 雌雄同株植物(如黄瓜、玉米)雌雄异株植物(如柳、杨、菠菜) 根据花的着生情况,可分为单生花和花序(复生花)。 单生花:每一朵花单独着生在茎上,较大。如:桃花、月季花 花序:每一朵花按一定次序着生在变形的花托即花轴上,每一朵花较小,组成花序后较明显,有利于传粉。如:菊花、向日葵。 【注意】通常说的“菊花”,在生物学上不是一朵花,而是由许多朵花组成的一个花序。 第二节传粉与受精 1.传粉:花开以后,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方式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小麦、水稻、豌豆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如鼠尾草、玉米等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 . . 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代——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基本知识点

第六单元 七、一、1、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 的及。 3、生态系统有和两部分组成。 4、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等,它们为生物提供、和。 5、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分为划分为、、。 6、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7、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8、分解者主要是指、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中含有的分解成简单的,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八、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动植物之间就是借助相互联系起来的。 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的作用,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这种现象叫做。通过这种作用,环境中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的消费者体内的积累量能够增加几倍甚至成千上万倍,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 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个体数量越,食物网越。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物种 的突然发生改变,就会牵动整个,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 5.和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 的和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九、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依次传递的,其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一般地说,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 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所以大多数的食物链只 有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和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就完成了一个循环,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 5、、、等都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物质循环是的。 6、和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十、1、根据生态系统所受人为影响或干预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类。前者包括、、等多种类型后者包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2018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 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 互影响 3.(2018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4.(2018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二、非选择题 8.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1八年级下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4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1.化学进化观点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原始大气层包含的气体:①水蒸气②氢气③氨④甲烷⑤硫化氢⑥二氧化碳。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氧气。 2. a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 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b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 海洋、无氧气 c.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独立体系不断完善,一旦它们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5.米勒首创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9056938.html,ler)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 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沸水相当于原始海洋,火花放电相 当于闪电,密闭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冷却水模拟降雨过程,从取样活塞处取出的溶液中含有有机物即多种氨基酸。(1)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2)他做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3)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实验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生成了原先不存在的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4)他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出有机小分子。 6.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7.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很重要物质——核酸。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该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被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长颈鹿的祖先有颈长和颈短之分。这是变异现象。 3.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有利的变异。4.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枝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这是不利变异。 5.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6.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使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7.生存斗争包括: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 8.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10.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对野生动植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举例:我国的花卉、金鱼等品种很多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 知识点 济南版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1、 化学进化观点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2、 要点图示 3、 化学进化解读 (1)、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 3)、有机大分子物质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4)、独立体系形成原始生命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 、化石证据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2、解剖学证据 (1)、同源器官: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来源相同。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等。 (2)、同源器官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分时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氨基酸组成与生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石分子的差异越大。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四、生物的进化原因 1、自然选择学说 (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人工选择 (1)概念: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2)举例:我国的花卉、加餐、金鱼等品种很多 五、人类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古猿 (1)、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统称类人猿。 (2)、灵长类:人和类人猿都属于灵长类动物 (3)、证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化石 2、古猿到人的演化 (1)、过程示意图:

(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生物与环境

高考大题冲关(五)——生物与环境 【典例剖析】 请指出其中的错误答案,将题号填入[规范答题]表中,并分析错因,给出正确答案。 【审题思维】从文字材料可获取如下信息 1.“竹林中的昆虫对竹笋及竹子的茎叶造成危害,”可见竹林害虫以竹笋及竹子的茎叶为食,所以竹林害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2.竹林中占据不同空间的成年毛竹、幼年毛竹、竹笋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 种群。 3.依据毛竹固定的太阳能是否被利用可分为未利用和被利用,其被利用的能量中除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流向下一营养级利用外,还有被分解者利用。 4.从“林下养鸡”的方法来防治某些竹林害虫,看出“林下养鸡”既有利于控制害虫数量,又能将流入害虫的能量通过鸡再流入人类。 【规范答题】 错答 题号 失分探因满分答案 (2) 对“垂直结构”的范围界定不清,或不会判断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不能,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 具有分层现象,而成年毛竹、幼年毛竹、竹笋属于同一 物种 (3) 对“能量被利用”的理解太片面,误认为“分 解者”利用的能量不属于“被利用”的范畴 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利用,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被分解 者利用 冲关集训 1.(2015贵州遵义模拟)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 意。 (2)下表是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几种常见植物连续5年的调查(单位:株/m2 ),如果其中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最可能是,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型增长,属于第营养级;它与其余几种物种间的关系是。 年份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八年级生物上册总复习题济南版

-- 八年级上生物模拟试题(济南版) 一、选择题 1、(2006·湖南益阳毕业)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在这朵花中被害虫咬去的结构是( )。 A.花被B.花冠 C.雄蕊 D.雌蕊 2(2006·烟台)黄瓜植株上,多半花不会结果。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正常情况下,能结果的是雌花,不结果的是雄花 B.不结果的花是因为没有昆虫为它们传粉 C.黄瓜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不能形成果实 D.因为植株的营养供给不充足,所以只有少数花结果 3、从花蕊的情况和花着生的情况两方面看,桃花的花是( )。 A.单性花,单生花 B.两性花,单生花C.两性花,花序 D.单性花,花序 4、玉米开花时,如遇到连绵阴雨,果实产量就会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雨水多,气温低,所以花粉不能正常形成 B.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了风力传播 C.因为连绵的阴雨,昆虫不能进行传粉 D.因为连绵的阴雨,影响了开花5.花粉除了促进受精过程以外,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其营养价值比牛奶和鸡蛋还要高,被誉为“黄金般的食品”。花粉在散发前生长在( )。 A.柱头内 B.花药内C.子房内 D.胚珠内 6.(2008·徐州中考)下边是绿色开花植物受精 过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别和③、④结合的过程 B.②中的一个精子和③结合的过程 C.①和④结合的过程 D.②中两个精子分别和③、④结合的过程 7.假如一颗花生果实里有三个种子,那么,这颗 花生果实是由( )发育来的。 A.三个子房和一个胚珠B.一个子房和三个胚珠 C.一个子房和一个胚珠 D.三个子房和三个胚珠 8.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胚的组成是( )。 A.胚芽、胚轴和胚根 B.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C.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D.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9.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的作用是( )。 A.贮藏营养物质 B.光合作用 C.吸收、转运营养物质 D.发育成叶 10.我们食用的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 )。A.胚芽发育成的B.胚根发育成的C.胚轴发育成的D.子叶发育成的11.下图中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分),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肯定不会萌发的是( )。 12.(2006·威海市)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下图你会发现,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子叶B.胚根C.胚芽D.胚轴 13. (2007·潍坊)下列关于菜豆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种子就能萌发 B.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内的胚乳 C.萌发的种子会向外界释放热量 D.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 14.(2006·威海中考)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和结构分别是( )。A.导管、根B.筛管、根 C.根、导管 D.根、筛管 15.为促进幼苗发育和花的早日开放,应施以( )。 A.氮肥B.钾肥 C.磷肥 D.硼肥 16(2006·威海市)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初钻出地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17.(2006·福建泉州中考)云南某地大量红豆杉因树皮被剥,致使树木死亡。这是因为树皮中输送有机养料的()被破坏。 A.木质部 B.韧皮部 C.伸长区 D.成熟区 18.双子叶植物茎的木质部比韧皮部发达的原因是( )。 A.木质部细胞生长快B.形成层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多 C.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多D.韧皮部形成后,不再产生新细胞 19.下列不能用做组织培养材料的是()。 A.叶片 B.花药 C.花粉D.导管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编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 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1、 化学进化观点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2、 要点图示 3、 化学进化解读 (1)、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3)、有机大分子物质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4)、独立体系形成原始生命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证据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2、解剖学证据 (1)、同源器官: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来源相同。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等。 (2)、同源器官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分时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氨基酸组成与生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石分子的差异越大。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四、生物的进化原因 1、自然选择学说 (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人工选择 (1)概念: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2)举例:我国的花卉、加餐、金鱼等品种很多 五、人类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古猿 (1)、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统称类人猿。(2)、灵长类:人和类人猿都属于灵长类动物 (3)、证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化石 2、古猿到人的演化 (1)、过程示意图:

(江西)中考生物复习 专题复习(三)生物与环境

专题复习(三) 生物与环境 中考考情分析 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关系,自动调节能力和生态2014 2、5 选择题 2 平衡 5、15 选择题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种类及调节能力2015 18(1) 非选择题 1 生态因素 保护环境,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2016 10、13 选择题 2 平衡 8 选择题 1 生态系统 2017 17(1) 非选择题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12 选择题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2018 16(3) 非选择题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动调节 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2019 1、14 选择题 2 成 专题思维导图 江西中考真题

1.[2019·江西]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2016·江西]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3.[2018·江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低碳绿色出行 C.沿河排放污染物 D.禁燃烟花爆竹 4.[2014·江西]图ZT3-1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 ( ) 图ZT3-1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1条食物链 5.[2015·江西]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6.[2014·江西]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7.[2018·江西]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茎中的形成层和叶芽中的生长点均属于分生组织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排汗、呼气、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在于它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8.[2017·江西]如图ZT3-2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复习题1(新版)济南版

生物的遗传与变复习题 课题第四章复习题1课型新课执笔人 审核人级部审核学习时间 教师寄语努力就能成功;怀有希望者,便拥有一切 1.玉米和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是20条和64条,它们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20条和64条 B.10对和32对 C.10条和32条 D.5对和16对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 A.2N→2N→2N B. N→N→N C. N→2N→N D. 2N→N→2N 3.下列有关人体性别遗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而与基因无关 B.女人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C.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会排出上亿精子,但这些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只有两种 D.根据人体性别遗传规律,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4.在人群中,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是一对相对性状。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的孩子也是惯用右手。正常情况下,这个孩子的体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吗?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可能有 B.“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一定有 C.“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一定有 D.“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可能有 5.我国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世称孙子,是古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其第22代嫡长孙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体内的遗传物质能确定是从孙武身上继承下来的是()

A.显性基因 B.Y染色体 C.X染色体 D.常染色体 7.(2012年衡阳市)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叙述错误的是() A.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B.遗传信息能传递给后代 C.遗传信息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D.受精卵内的遗传信息是由母体传下来的 8.(2012年湘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A.高产抗倒伏小麦 B.太空椒 C.转基因超级鼠 D.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 9.(2012年湘潭)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A.22条+X B.22对+XX C.22条+Y D.22对+XY 10.(2012年淄博)已知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有耳垂(B)对无耳垂(b)是显性性状,有一对夫妇均无耳垂,则他们生出基因组成为Bb的子女的概率是() A.75% B.50% C.25% D.0 11.(2012年盐城)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的遗传 B.生物的变异 C.环境温度的不同 D.光照的不同 12.(2012年泸州)人的卷舌和不卷舌分别受A、a基因控制,则在人的精子中控制不卷舌的基因是() A.基因a B.基因aa C.基因A或a D.基因AA或Aa 13.(2012年泰安)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与获得克隆羊多莉的方式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A.利用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 B.将柳树的枝条插入土壤培育成新植株 C.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D.将水蜜桃与毛桃嫁接培育出新品种桃 14.(2012年泰安)科学家成功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整册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1课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材分析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高度概括了人类与食物的依存关系。食物对人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又侧重不同的营养成分,所以膳食构成不仅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强弱,工作和学习效能以及延年益寿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吃饭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有营养,形成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的饮食理念。还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食物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人类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对生物圈的索取应保持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2.说出无机盐和水的作用及举例说明无机盐的来源和缺乏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意识,认识食物多样化的重要意义;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人类与生物圈应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各种食物的图片,相关疾病简介,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多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印发给学生。 2.学生准备: ⑴常吃的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⑵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人体健康所需要的无机盐及其食物来源和主要缺乏症。 ⑶调查麦当劳或肯德基食品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1.运行课件,呈现中国八大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等美味的食品图片并配中国古典音乐。 2.提出问题:我国的美食文化丰厚久远,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享誉世界。俄罗斯人将它列入“天堂生活”的标准,曰“美国的收入,中国的烹调,英国的住宅”。俄罗斯人对中餐的高度评价,同学们有何感想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师总结提高并引出课题:中餐的世界地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同时它也表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饮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吃饱,还要吃得有营养,在餐饮中享

(完整版)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听写版

济南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1.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2.原始大气中没有,有等。 3.化学进化学说:物质→物质(氨基酸、核苷酸)(条件:、、 )→物质(蛋白质、核酸)→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实现原始的 和)。原始生命诞生场所:。 4.米勒实验中,上面烧瓶内注入的气体:、、和等,这是模拟 成分。火花放电模拟,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冷凝装置模拟。实验中,要把下面烧瓶中的水煮沸,模拟的是。提出的问题: 做出假设:。将装置反复消毒和用蒸馏水冲洗目的:。将装置中的空气抽净目的:。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个阶段:物质合成物质的过程。 5.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证明生命起源的第阶段:物质合成物质。 6.生物进化证据:证据(最直接)证据(同源器官)、证据(细胞色素C)。 7. 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 8.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在解剖结构上却具有相似性,我们把这样具有相同的来源的器官叫做。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进化而来的9..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C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 10.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的分化,没有组织,大都生活在中;苔藓植物有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没有组织,生活在阴湿的地方。蕨类植物有的分化,有简单的组织,生活在阴湿的地方;种子植物发达,有发达的组织,是真正的陆生植物。 12.生物进化历程的总体趋势:从到,从到,从到。 13.植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原始植物→原始植物→原始植物(植物和植物)。脊椎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原始→原始→原始类和类 14.生物进化原因:选择和选择。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前提)、(动力或手段)、(基础)、(结果)。 15.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出版《物种起源》。赫胥黎利用等方法,提出“”理论。人类起源于,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人与类人猿是。 是人猿分界标准。人类进化历程:、、(最关键阶段)、。能使用天然工具,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已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等。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 16.现代人类分四个种族:人,人,人,人。都属同一个物种——种。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逐渐形成的17.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分为因素和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完整word版)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形成有机大分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 A .原始海洋、陆地 B .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 .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 .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2.组成原始生命的最主要物质是( ) A .蛋白质和水 B .蛋白质和核酸 C .水和无机盐 D .糖 类和核酸( ) 3.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A .其他动物入侵 B .地形、气候的变化 C .为扩大领地 D .为躲避敌害 4.引起生物界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 .遗传和变异 B .过度繁殖 C .环境变化 D .种类繁多 5.下面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不定向,生物进化的方向也不定向 B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D .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已知生物甲的化石比生物乙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一般情况应该是( ) A .生物甲比乙数量多 B .甲比乙结构复杂 C .甲一定从乙进化而来 D .乙一定从甲进化来 7.人类学家把 作为人、猿分界的主要标准。 A .下肢增长 B .直立行走 C .骨盆变短增宽 D .脊柱从弓形变为S 形 8.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 .无机物质合成简单有机小分子物质阶段 B .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C .有原始界膜的独立体系阶段 D .独立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阶段 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黑猩猩 B .长臂猿 C .古猿 D .大猩猩 10.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 A .环境变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11.一株小麦生长在自然界里,影响它生存的因素是( ) A .非生物因素 B .生物因素 C .阳光、温度、水 D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2.2008年1月南方雪灾,对南方生态系统中的哪种生物数量影响最大( ) A .草本植物 B .野鼠 C .牛、羊 D .狼 13.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正确的图示是 ( ) 14.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是 ( ) 班级 姓名 考号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经典试题汇编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态系统经典试题汇编 1.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_______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⑵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___ ;此外还应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___ 。 ⑶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_ 。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叫(“抗原”或“抗体”)的特殊蛋白质,从而使机体获得性免疫。 三.生态系统 1.右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该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属于生产 者。剑水蚤、小鱼则属于者。 ⑵在湖泊中还存在着许多腐生和真菌,属于 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 对生态系统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能量在沿食 物链传递过程中。 ⑷如向湖泊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大鱼以小鱼为食。 则小虾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下图的[ ]。

⑸一段时间后,湖泊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恢复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2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 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 图。请据图回答:(9分) (1)甲、乙、丙之间通过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 逐级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这条食物链 为。 (2)使用农家肥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因农田中的者可将农 家肥所含有机物转化为,供生产者再利用。 (3)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的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3.右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8分) ⑴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 统称为。 ⑵图中A是者,B是者,它们之间通过 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⑶C是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 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4.下图示我国南方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8分)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者之间通过 的关系形成的。“桑-蚕-气-鱼”是不是一 条食物链?。 (2)右图中的生产者是,它通过作用固 定光能,合成有机物;而分解者是腐生的,它对生态系统的起着重要作用。 (3)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5.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