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绿湖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万绿湖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万绿湖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万绿湖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包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 2.学会按照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做个生态旅游者 难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教学用具: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对旅游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为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消极影响是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 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环境破坏。 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漫画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的故意破坏,那些缺乏社会公德的游客应该受到谴责、批评,甚至是严 厉的处罚。 措施解决问题。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文献综述

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文献综述 杨怡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多年来污染事件频发,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河水及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研究角度和层面多种多样。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今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博弈分析环境规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被誉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资源也急剧恶化。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环境保护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致使环境污染严重事件时常发生,不少地方环境污染在治理后不久即又反弹,环境保护陷入了“污染-治理-在污染-再治理”的困境。一下是我所总结的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一.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环境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经济学一直有关于经济福利和自然资产储备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有关环境经济方面的文献可以追溯到很多的历史文献。早在20世纪20年代,阿瑟·庇古就有把污染看做是外部性的思想。格雷和候特陵分别在1914年和1913年对可耗竭资源如镁金属矿藏的折耗程度做过分析。而关于增长的极限的分析则早在19世纪就由约翰·斯图拉特·穆勒做出了。但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早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环境与经济的综合理论体系的形成只是近30年才逐渐形成,并在80年代末当焦点转移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时学者们对于环境与经济增长特别是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才开始重视,中国学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相对更晚。文献表明中国学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90年代才开始,有关研究成果多是近几年才大量涌现。 关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最早始于1994年由Selden和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论文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渊源说起。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概括为,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 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 求: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了规范的措施后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与自然保护确是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还专门组成了“哥本哈根”组织。中国也意识到了环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144536 旅游管理论文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发已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少区域付诸实施。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1 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1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60%,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26%。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许多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自然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国家增创更多外汇,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1.2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让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部都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发展生态旅游则可缓解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和周边居民及当地政府的关系,使直接受益的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工作当中。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晚、基础差、发展的速度快。从内外接待来看是先国外、后国内,以接待国外带动国内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无烟工业”产业。它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独具“朝阳产业”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部门、地方、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我国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1.工业“三废”造成对旅游的严重污染?据有关方面 报导,昆明滇池、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又据了解,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这些年来污染呈增长趋势,山下共有市属企业150个,乡镇企业95个,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废气排放量达92.7亿标立方米,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等污染状态。大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2.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煤灶273座,每年排烟尘22.5吨,烟尘和二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和游览心境。 3.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渡假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等。 例如峨眉山风景区内开荒种植黄连木;海南省青皮林保护区内开采矿石;青岛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辽宁千山风景区的开山采石,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偷猎大熊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量捕杀野象以及峨眉山、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石碑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 2007, 16(1): 253-25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9275764.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9275764.html,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总局事业费项目(2006) 作者简介:贺昭和(1964-),男,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E-mail: 2006zhil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9275764.html, 收稿日期:2006-08-2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贺昭和,秦卫华,王 智,徐网谷,蒋明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253-04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历了50年的建设和发展,至2005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hm 2,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区域分布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并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2005年),我国84.8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6.27%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生物的最后栖息地。一批国家级保护区通过重点建设,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锡林郭勒、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云南西双版纳、西藏珠峰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内蒙古达赉湖、辽宁大连斑海豹、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海南东寨港、青海青海湖等2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经 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长期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水平低。近几年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迅速,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除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外,几乎无力进行管护和科研工作。根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仍有40.5%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25.1%保护区未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尤其是缺乏技术管理人员。 (2)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矛盾复杂。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逐渐深入,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将触角伸进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保护区被动调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活动,如砍伐森林、滥挖药材、盗猎、滥渔等一直存在。 (3)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要求,亟待出台《自然保护区法》等相关法规体系。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功能及主要方式 2.1 保护区生态旅游及其特点 生态旅游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任务责任的旅游方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流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很多,包括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应对自然区域的保护做出直接的贡献、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生态旅游现状情况 (一)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二)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区域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湘区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米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全国135条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条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饮用标准了。如饮用滇池水源的地区,已成为昆明市传染病和许多疾病的高发区。黄河断流达266天,87%的河段水质达四级污染,尤其是近几个月来,黄河干流中游河段遭到严重污染,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下面呈酱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异味,鱼已死光,连浇地都不能用,对河南省沿黄河各城市饮用水造成危胁。这是黄河历年来发生的最严重污染。而且是一次流域性污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

用博弈论来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课程结题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理学院 专业应用数学 姓名学号孙秀丽(S1*******) (2012 年12月)

用博弈论来探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在党的“十七大”上首次被正式提出,它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建设克服了工业文明阶段片面地将生态环境建设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的弊端,从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系统论角度,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拔到新的高度。它力图在继承与发扬工业文明积极成果的同时,缓解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退化、自然资源枯竭等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负面压力,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进程。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体现在自然界、人与自然之间和人类社会内部三个层面。一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变换过程,包括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是无机物质遵循物理化学规律进行物理和化学变化,造成自身形态结构的演变和功能的演进;第二个范畴是有机生命按照生理规律与无机物质之间的变换过程,构成生物维持生命和不断进化的基本条件;二是具备能动特征的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将自然物质转变为可以被人类利用、支配或占有的并具备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社会性物质,该过程将自然与社会联系起来,是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的共性,它在促进社会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然。三是人类通过劳动,对现有社会商品进行交换和利用,实现社会商品附加值增加过程,是 “一种有用劳动方式的产品代替另一种有用劳动方式的产品”。三个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DOC)

目录 目录 (Ⅰ) 摘要 (Ⅱ) 前言 (Ⅲ)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 1.1 生态旅游的定义 (1) 1.2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1)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意义 (2) 2.1 自然保护区选择生态旅游可减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威胁 (2) 2.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2.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为人类服务的存在价值 (3) 2.4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 (3) 2.5 加强民众保护意识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 (3) 3 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措施 (4) 3.1 全面规划,有序发展 (4) 3.2 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4) 3.3 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 (4) 3.4 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 (4) 3.5 严格控制规模,避免城市化 (5) 3.6科学解决能源问题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专项旅游形式发展非常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 Abstract: Eco-tourism as a new special forms of tourism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 great significative.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s ecotourism environment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I摘要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 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 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 1引言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丰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减少、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矛盾日益突出。这些资源问题、环境?1?7?1?7题和生态问题等产生的一系列危机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提高。为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思考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 色的生态旅游。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1?7?1?7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 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9275764.html,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徐贵华何显升杨万柳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迅速发展起来。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旅游业务的开展可能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做好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的完好性。本文以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又要维护自然保护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旅游活动。由于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原始性极大吸引着人们的兴趣。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拥有高等植物333科1628属49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数量为5纲37目114科379属7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74种,此外,区内还有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五大江河。铜壁关保护区内众多古老生物类群和众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种类,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显得极为重要。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1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会充分吸引游客,在精心保护以及处在良好状态下的各种景观能更好地激发人们旅游的兴趣,能够有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2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促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发展 (1)旅游业在资源消耗上较少,环境成本较低,对资源和环境很少产生直接的硬消耗,可有效促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2)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一些资源消耗比较大的传统产业,有效降低污染的排放量,减少生态破坏。(3)旅游业可以有效促进生态脆弱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较为贫困的山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往往会破坏自然环境,比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砍伐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避免人们破坏环境行为的出现,从而使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4)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给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生态旅游可以促进景区收益的增加,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增加了一些资金投入,同时,有些地区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