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案2

学案2

学案2
学案2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eriod 1

【学习目标】

1.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English language

2.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3.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合作探究】

Fast Reading

SWSJ P25 Step2 Ⅰ

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do the following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1)English has the most speakers in the 17th century.

2)English developed when new settlers and rulers came to Britain.

3)Language frequently change.

4)The language of the government is always the language of the country.

5)English is one o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used in India.

6)This reading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Deep Reading: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1.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the English language was once influenced by_____

A.the Chinese language

B. South Africa

C.South Asia

D. both German and French

2.From the passage we can see that______.

A.The author is quite sure that Chinese English will become one of the world English languages.

B.The author has no idea that Chinese English will become one of the world English languages.

C.The author thinks that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learning.

D.The author feels very satisfied to see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are learning English.

SWSJ P25 Step2 Ⅱ

*Discussion: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 Give your ideas.

*SWSJ P26 Step3

Period 2

【学习目标】

1.To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important new words and phrases freely.

2.To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important and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3.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4.To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on and team.

【合作探究】

1.Find out the important expressions and phrases in each paragraph.

因为;由于走近;上来;提出

以。。。为基础现在;目前

利用;使用与。。。不同

在。。。末尾和。。。交流

大量的;许多例如。。。;像这种

more than/ no more than/ not more than

① Kate was ___________ a teacher. She also did what she could to take care of her pupils.

② All his education added up to ____________ one year.

③ Lying on the ground was a peasant boy of _________ seventeen.

in the end/ at the end of/ by the end of

① ______________ last term we had learned five books.到上学期结束时,我们已经学完了5

本书。

②The school is situated ____________ the street. 该校位于这条街的尽头。

③ I’m sure everything will turn out satisfactory ____________. 我确信,最后一切都会令

人满意的。

native

① China is our _____________, and Chinese is our ________________.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汉

语是我们的母语。

②The tiger _____________ India. 这种虎产于印度。

③He is _______________ Beijing. 他是北京人。

come up with/ come across/ come up

① Do you know how he _______________ the good idea? 你知道他如何想出这个好主意的吗?

② I ___________ my old friend in town yesterday. 昨天在镇上偶然遇到我的老朋友。

③ Your work doesn’t _______________ what I expect of you. 你的工作没有达到我对你的要求。

④The problem _____________ at the meeting that the factory polluted the river. 工厂污

染河流的问题在会议上被提出来了。

⑤Would you please ______________ my flat for a visit? 你来我的公寓做客好吗?

base…on/upon/ be based on/upon/ base…in

① We must _____________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我们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② The book ________________ a true story. 这本书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基础。

③ You can be able to choose a room ___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品味选择房间。

④They decided to __________________ New York. 他们决定将新公司的总部设在纽约。

present

① There were 200 people________________ (出席会议)

② He admired my typewriter so much, I _______________(赠送给他) it.

③They __________________ (赠予一大笔钱) the college in memory of their son.

make full use of/ make the best of/ make the most of

①_________________ every chance you have to speak English. 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说英语,

② You should be outside ________________ the sunshine. 你应该到户外尽量多晒晒太阳。

③ The Internet resources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

2.Important Sentences

①…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because those who ruled English spoken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

②At first the English spoken in English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③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④Today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s increasing rapidly.

⑤Today, more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second or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ever before.

Period 3

【学习目标】

1.To get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rules of how to express a request and a command

indirect speech and in direct speech.

2.Enabl e the students to use a request and a command in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合作探究】

1.Finish the Ex 3 and Ex 4 on the page 12 in the text book.

2.Make dialogues using the requests and commands. Work in pairs.

3.思考:请求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命令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command

①The army _______________ . 军队由国王直接统帅。

②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 German. 她精通德语。

③He commanded us ______________ immediately. He commanded that _______________.

他命令我们马上离开。

request

①The students were there _____________. 学生应老师的要求到了那里。

②Visitors ________________ the exhibits. 参观者请勿触摸展品。

③We request that the discussion 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求推迟讨论

④It is requested that he _________________ tomorrow morning.据要求他得在明天上午

交家庭作业。

4.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He told the boy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制造噪音)

The audience asked the singer_______________(为他们再唱一首歌)

The chairman told us ______________(保持沉默)

She asked her friend ________________(不要在这抽烟)

The teacher told me__________________(给我的父母写封信).

The teacher told us 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是圆的)。

The boss suggested us _____________________(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The commander ordered his men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昏前渡过那条河)

5.SWSJ P33 SectionⅢ

Period 4

【学习目标】

1.To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important new words and phrases freely.

2.To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important and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3.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合作探究】

1.Read the passage and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Para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ind o ut som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in each part.

Important phrases

信不信由你来自世界各地

扮演一个角色;参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和。。。相同随身携带

注意;记下建立;增进(健康)

Sentence structure

① Believe it or no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andard English.

②This is because in the early days of radio, those who reported the news were

expected to speak excellent English.

③ However, on TV and the radio you will hear differences in the way people speak.

④ So people from the mountains in the southeastern USA speak with almost the same dialect as people in the northwestern USA.

⑤ The USA is a large country in which many different dialects are spoken.

课堂检测

1.There were a hundred men_______________ (在他的指挥下).(command)

2.The teacher requests that the students 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好)the coming exam.

(prepare)

3.There is _____________(没有这样的学生)in our class.(such)

4._________________,(信不信由你) I have passed the driving test.(believe)

5.The UN __________________ (起着重要作用)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lay)

6.Our teachers ______________ (认为汤姆)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recognize)

7.Many beautiful fishes are fast disappearing _______________.(因为污染严重)

8.The daffodils are just 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发芽)

9.She 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每一分钟) she could spare to study.

10.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他大学毕业), he should still continue to learn.

11.His novel ____________ (基于事实)that he heard the other day.

12.How many people ______________ (出席这个会议)?

13.You are ______________(常客) at my house.

14.We began to ___________________ (渐渐相互熟悉起来).

15.He likes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本地说英语的人交流) to improve his English.

16.__________________ (后面这点)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3. Repeat the whole passage in your own words.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课学案 教师版

新概念英语第2课学案 Part 1 Words 1. until 1) prep 直到……时候 *till 直到,多用于口语 Eg. I sometimes stay in bed until luntime. *from morning to /till night 从早到晚2) conj. 直到……时候(后面加句子)Eg. I stayed in bed until he woke me up. 2. outside 外面 inside 里面 beside 旁边 besides 此外,而且,除….之外 3. ring 1) n.环状物,戒指 Eg. a gold ring 金戒指 *dark rings around her eys 黑眼圈 *ring-road 环状公路 2) v. (零,电话等)响==rang==rung Eg. The door bell rang just now. 3) v. 打电话=call *ring sb = call sb *ring off = hang off 挂断电话 4. repeat v. 重复 *repetition n. 重复 Part 2 Grammar * 一般现在时 1. 意义: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2.句型:主语+am/is/are +其他。 主语行为动词+其他。 3.动词表第三人称单数规则 1)一般加+s Eg. give—gives 2) 以s, x, sh, ch, o 结尾的动词加+es Eg. fix—fixes go—goes dress—dresses watch—watches wash—washes 4. 经常搭配的时间短语 频度副词:always, often, usually, sometimes, seldom, never, occasionally = sometimes frequently = often 放于行前系助后 Eg. He doesn’t always come by train. ●现在进行时 1. 意义:正在发生的动作 2. 句型:主语+am/is/are doing sth. 3. 动词变现在分词规则 1)一般加+ing Eg. do—doing 2) 以ie结尾的动词,变ie为y 再加ing Eg. lie—lying die—dying 3) 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加Ing Eg. stop—stopping run—runniing swim—swimminig 4) 以e结尾的,去e,加Ing Eg. come—coming 4. 有些单词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come go arrive leave move Eg. I am coming to see you. 我要来看望你。 The bus is coming. 公交车要来了. 5. 常搭配的时间 Now at present Look! Listen! ●感叹句 1.句型:How+adj/adv +主+谓+其他! What+ adj+不可名/可名复+主+谓+其他!What +a/an +adj+可名单+主+谓+其他! Eg. How fast he runs! What a beautiful day it is! What nice food you cook!

《荆轲》导学案

《荆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故事情节,掌握积累文言实词和句式 2、学习本文多角度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3、探究、评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把握其思想性格特征 难点:对荆轲刺秦的客观评价 【学法指导】①利用网络书籍,查找“荆轲刺秦王”的相关文章、诗歌,及图片、影视作品等,对“刺秦”的史实有粗略的了解 ②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学案,疏通文字、理解文意、组内交流,形成学习提纲 ③通过学案,充分体现主体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④通过小组交流,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知识链接】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 《战国策》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①富于文采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②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③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 2.补充资料: ①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②知识链接:“春秋四刺客”: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荊轲刺秦王 专诸刺王僚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聂政刺韩傀 战国时侠客,魏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聂政 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莹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已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今禹州),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荣,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 要离刺庆忌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荊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不必赘言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韩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不同含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今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今义: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今义: 终已不顾古义:今义: 2、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进兵北略地函封之 樊於期乃前曰其人居远 使使以闻大王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群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

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学案.doc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1、民主选举的方式;2、民主决策的方式;3、民主监督的方式 【自主学习】 一、知识梳理 1.我国的选举方式的选择: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比较: 优点局限性 直接选举 选民直接准确表达选民的意愿,选择信赖 的当家人。选举的热情高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影响选举进程,因此选举范围有限,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代表,再由代表代表选民选举, 这样的方式较为稳妥,便于组织,成本低选民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民的热情受到 影响 等额选举能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一定程度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己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 举人之间也能形成相应竞争若不加以有效规范,可能导致虚假宣传与金钱 交易的发生 3.目前,直接选择的范围:国家事务方面,有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的居 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4.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5.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

「精品」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课 抗美援朝学案(无答案)

八上历史科学案(第1面)序号 2 初2 年级班教师学生 第二课抗美援朝 【课标要求】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 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____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____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____、____,___年___月,以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侵略者。(2)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的____,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等等。 (3)___年__月,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抗美援朝:(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性质:__________________。(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4)时间、领导人:______、_______。(5)战斗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6)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__。(7)结束时间:___________。(8)结果:________________。 (9)胜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我们要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情况下,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级参谋,你认为中国该不该出兵?请阐述你的观点。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做出了重大牺牲,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请你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背景知识谈谈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4、史料分析: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请回答: (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4)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 原因 时间:司令员: 抗美援朝经过:五战五捷 结果: 意义:提高了巩固了 【当堂检测】 1、.抗美援朝发生在() A.1950年6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6月 D.1951年10月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刘伯承 D.彭德怀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什么战争中的一首战歌()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C抗美援朝D解放战争 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司令员是() A朱德B彭德怀C贺龙D刘伯承 5 、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附近 A汉城B副山C金边D“三八线” 6 、黄继光是什么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A上党战役B辽沈战役C上甘岭战役D淮海战役 7 、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雷锋D赵尚志 8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B八路军C红军D志愿军 9、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 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帝国主义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远不怕战争。 10、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根本目的是:() A.援助被侵略的弱小邻国B.迎战强大的美国C.打破外国封锁为解放台湾作准备D.保家卫国11、“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政治生活》第二课学案及答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考点展示】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考点解读】 考点一: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举方式的比较 (2011温州模拟)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回答例1-2题: 【例1】该村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这种选举有利于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人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③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确定选举方式的依据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例3】目前,在我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533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而实际的支出远高于此数。这表明 ①选举方式的选择与我国的国情密切相关②我们进行直接选举的条件还不具备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④我国不能采用直接选举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为什么?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怎么做? ①不断提高自己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态度:积极参加选举。 ③能力: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例4】某社区在进行新一届居委会选举中,想了不少办法来吸引年轻人,但效果不明显。不少青年居民并不热心,反应冷淡。作为社区青年居民,应该在居委会选举中 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选出令人满意的人大代表②增强选举参与感、责任感,积极参加选举③提高政治素养,透出自己神圣的一票④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学校历史学案-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十三中七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攥写人:姜笛纂写日期:2011年2月19日使用人:使用日期:年月日课题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课时: 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名字 2: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 3:理解开元时代在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开元盛世”难点:评价武则天 自学指导【预习导学】 称帝: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大权逐渐落在武则天手里。 改国号为___________ 女皇武则天政绩:武则天颇有政治才能,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 了___________、宋璟等人。组织编写___________,颁发全国, 指导农业生产。多次下令减免___________,把土地开垦、 ___________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 称帝: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他统治前期 主要年号是___________ 政策:任用___________是开元年间用人的基本原则。他让才 干出众、敢直言进谏的姚崇、___________担任宰相;采取措 施发展生产。他鼓励扩大耕地面积,还号召___________;下“开元盛世”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___________;按照唐太宗“_______” 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时代的___________;倡导节俭。开元 初年出现了___________的好风气 “开元盛世”: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___________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_________ 时期。 4选1在正确下面划横线 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务 人们之所以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发展 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 统治期间社会经济发展 唐太宗统治时期 武则天统治时期 “贞观之风一朝重振”是指唐中宗统治时期 唐玄宗统治时期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 选修)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够翻译疑难句子,理解文意。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刺客的扶弱救危、不畏强暴、为达到刺杀目的而舍生忘死的侠义精神,及作者所欣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文言词汇、文言的活用、特殊句式知识,历练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写人的艺术手法,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学习方法 诵读、积累、研习和探讨 课时安排:3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刺客列传》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五个人,全文5000多字,单写荆轲就3000多字,表明荆轲是这篇作品的中心人物,通过荆轲,赞扬了刺客们的见义勇为、扶弱救危、不畏强暴的精神。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六年。当时,秦在公元前230年灭韩,接着灭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犯,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让秦王还回侵吞六国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国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打燕国,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预习要求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囊嗜酒和而歌雕鸷偻行揕淬 濡染忤逆瞋目偏袒间进 2.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 (1)荆轲嘿而逃去()(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3)秦王必说见臣() (4)右手揕其匈()(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第2课 常用逻辑用语(学案)

第2课常用逻辑用语 一、目标导引 1.设A ,B 是两个集合,则“A B A = ”是“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集合与命题有哪些联系呢?谈谈你的认识. 二、知识梳理集合 命题 概念 一些元素(研究对象)组成的总体要素元素(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表示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 合,{x x 具有属性} P 图示法:用平面上封闭曲线内部代表集合 关系元素与集合:a A ∈,a A ?集合与集合: 子集A B ?:x A x B ?∈?∈真子集A B ≠ ?:A B ?但0x B ?∈,且0x A ?运算并集:{A B x x A =∈ 或} x B ∈交集:{A B x x A =∈ 且} x B ∈补集:{U C A x x U =∈且} x A ?性质 (特征)A ??,A A ?,,A B B C ??,则A C ?A A A = ,A A ?= ,A A A = , A ?=? A B A = A B ??; A B A = A B ??子集的个数:2n ;真子集的个数:21n -应用集合是数学的基础

三、问题研讨 问题1:四种命题 例1:(写出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的否定、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问题2:复合命题 例2:已知命题p :对任意x R ∈,总有20x >;q :“1x >”是“2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问题3:充要条件 例3:设θ∈R ,则“ππ||1212θ-<”是“1sin 2 θ<”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问题4:生活应用 例4(2016年全国2理15)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四、总结提升 五、即时检测 【2017天津,文2】设x ∈R ,则“20x -≥”是“|1|1x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课题《荆轲刺秦王》 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2.了解几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重点难点1、重点在于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难点在于对荆轲性格的把握。 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自主口译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一)、《刺客列传》主旨 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二)背景简介: 荆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一、自主阅读导引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淬火()变徵()提()揕搭()拊()

第2课 抗美援朝学案

第2课抗美援朝 【学习目标】 1.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1.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2.难点:抗美援朝的原因 【自主学习】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____________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 ____________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____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以__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侵略者。 2.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的____________ ,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________等等。 3.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____________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抗美援朝是50年代的一场重要的战争,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每年在什么时间纪念这一重大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朝鲜战场上作战的双方分别是什么部队?战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

高中语文_刺客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导入:萧萧秋风中,一位慷慨赴死侠客怒发冲冠,临水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为之动容,秋风为之和奏。这位侠客就是荆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刺客列传》的深入研习。 好,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2 。 【学习目标】 1、赏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特点。 2、辩证地评价荆轲其人。 【学习重难点】 1、赏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特点。 2、辩证地评价荆轲其人。 【知识链接】 1、刺客心中的“义”的特征。 (1)酬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刺客最为显著的一个内在特征。刺客作为代人行刺者,往往受人豢养。假如待遇很高,这种关系往往就会被刺客视为知遇,豢养者往往被刺客视为知己,刺客往往倾全身之力甚至献身来报答这种恩情,即士为知己者死。太子丹经过田光以死相荐而得到荆柯后,“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柯所欲,以顺适其意。”荆柯受到如此隆重的“供养”,自然不能不替太子丹去勇敢地图大事——劫持或刺杀秦王。 (2)反强暴。客观而论,刺客应是一个强暴群体,因为他们采取的是暴力手段。可是,若从其动机来看,却有反强暴的意义。刺客行刺往往是出于对强者欺凌弱者的不满而激起的义愤。荆轲刺秦王就有鲜明的反强暴意味。当时秦国相对于诸侯国而言,实为强暴之国。在当时情况下,燕国确实无计可施,荆轲因自己祖国卫国也为秦所灭,出于义愤,挺身而出,为燕国一搏。可以说,他的行为具有非常自觉的反强暴的动机。 2、(1)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3、(1).从历史背景来讲:①时燕国来说,形势可谓"危在旦夕'。②燕国无法从正面对抗。 ③秦王个人无法替代的领袖才能。④秦国大将白起曾坑杀赵国40万降卒。即使不反抗也会有很惨痛的后果。(2).从荆轲本人角度:①所谓士为知己者死②荆轲的出发点是,救民于水火,(3).从燕国应对的角度:①燕国弱小,刺杀秦王一定是最好的方法。②燕国的目的是正义、可行的,如曹沫之约。③从国家存亡角度看,在外敌入侵,生死存亡之际,有权自我救亡。(4).从活动执行来看:①荆轲的准备可谓充分,条件可谓极好②请从燕国角度,从实际环境、形势出发,从准备阶段之时间视角,甚至目的来看,这就是可取的!(5).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看:①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荆轲所有的爱国主义,侠义精神,来源于燕赵独有的地理因素②虽然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要顺应历史趋势,但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不反对国家统一这一历史趋势,我们反对的是秦始皇,(6).从历史评价来看: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4、(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秦统一天下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然他的确勇敢,但他的‘义’毕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高一语文编写人:张素雨审定人:毕文生黄先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教学难点、重点分析]学习目标2、3 [学习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知识链接]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A级) 倨.()睨.()镬.()嘻.()觑.()渑.() 怿.()匿.()驽.()刎.()颈之交列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 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 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 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 当时世界的大国。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 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8、以下著名大臣中,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是() A、长孙无忌 B、魏征 C、房玄龄 D、姚崇 9、《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指的是() A、唐高宜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改善君民关系 D、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历史第2课学案.doc

学案设计 学校: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教师姓名张晓峰班级:七 年级 学习内容2文明入口的始祖村落计划学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难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学习重点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理解背诵 学习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 概念和结论。 理解背诵 教学方法 讨论法、联系讲述法、图表法、图片分析法 、 学习过程和内容:备注【学案自学】(预习课文,自主完成,记下发现的问题)

文明入口的始祖村落长江流域 河姆渡氏族 母系水稻干栏式 黄河流域 大汶口氏族 贫富分化 【达标反基础题型 作业布置 1.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A①B②C①②D③④ 2. 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 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④半坡聚落 —村;使用工具一-石器;半坡居民种植 O 我国是世界上很 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2、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 ;生活位置:流域;使用 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河姆渡居民 居住在 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3、 大汶口居民距今时*1'可是;地点;出现 陶和 陶;在后期,出现了 和,原因是:的发展。 [合作交流】(生生互助,合作交流) 1 .组内展示、交流、矫正 2 .在课本上标记知识要点 【班级展示】(师生互动,夯实基础)(小组成员汇报成果,教师点评) 1、各组汇报预习成果 2、把课本有关知识点标志在书上。 【质疑探究】(点拨释疑,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笈原图, 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精讲点拨】 1、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精耕地、种植水稻。 3、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 制造陶器和玉器;懂音乐。 4、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 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自悟自得】知识构建(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黄河流域半坡氏族母系粟半穴居式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 生活位置: 流域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学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高考考点 1、价值与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4、供给与需求 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6、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7、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8、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二)、考点自主梳理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 (2)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 (2)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①替代商品 ②互补商品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三)自我检测 1.中国笔记本电脑已经进入低价时代。对于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而今大可以“信手抱回家”。笔记本电脑进入低价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 )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C、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D、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2、2009年1月某企业生产A商品2亿件,价值20亿元,2月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 其它条件不变,则A商品2月份的价值总额为( C ) A 24亿 B 10亿 C 20亿 D 30亿 3.市场经济推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里的等价交换原则( C ) A、是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等价的 B、是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该与价值相一致 C、只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D、表明等价交换原则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4.小明在体育用品专店购买篮球时发现,随着羽毛球拍供应量的增加,羽毛球的供应量也随之增加。这是因为( B ) ①羽毛球拍与羽毛球是互补商品②羽毛球拍与羽毛球互为替代品③某商品需求量增加,其互替品的需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回延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回延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 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相关链接】 1、了解作者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在久别10年之后重返延安,写出了这首诗。 3、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尝试读出语气、语速、重音、节奏。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白羊肚.()糜.子 ( ) 黍.类( ) 油馍.( ) 柳林铺.()打发.()漫溯.()气喘.( ) 3、《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结合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诗人展示的这一形象的。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