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崔公让中药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_崔炎

崔公让中药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_崔炎

崔公让中药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_崔炎
崔公让中药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_崔炎

或崩中漏下,形寒肢冷,面浮肢肿,倦怠乏力,精神萎靡,腰背冷痛,纳呆便溏,小便清长,夜尿频数,甚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以温肾扶阳,健脾止泻。方选5景岳全书6之右归丸合5伤寒论6之理中丸加减。药用: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山茱萸、山药、杜仲、仙茅、淫羊藿、党参、白术、陈皮、干姜、炙甘草。若月经量多、崩中、漏下者加益母草、炮姜炭、艾叶炭等;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制附子、川椒;面浮肢肿者,酌加茯苓、泽泻;大便溏薄加肉豆蔻、吴茱萸。

3病案举例

案1张某,51岁,已婚。初诊:2008年10月25日。患者绝经2年,近几个月精神紧张,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健忘,烘热汗出,纳可,口干苦,二便调,舌质黯红、苔薄黄燥,脉细数。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肝肾阴虚型)。治拟滋肾养肝。药用:炙百合30g,生地黄24g,山药30g,山萸肉20g,知母20g,黄柏10g,丹皮15g,茯神15g,丹参30g,炒枣仁30g,炙远志6g,桂枝10g,白芍20g,炙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为引,取7剂,日1剂煎服。二诊诉服上药后诸症减轻,烘热不汗出,睡眠改善,苔薄黄燥转白,脉细。继服上药5剂后,诸症消失。随访6月未见复发。

案2朱某,49岁,已婚。初诊:2008年12月8日。患者近2年来月经量时多时少,时悲伤欲哭,烦躁

收稿日期:2010-01-18

基金项目:/十一五0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7BAT10801-053)

作者简介:崔炎(1963-),男,河南郑州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主要从事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不安,失眠,重则彻夜难眠,渐至精神异常,喜怒无常。面部及前胸常阵发性烘热汗出,末次月经2008年11月23日,经前乳房胀痛,舌红,苔薄黄而燥,脉弦细。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肝郁化火,心阴不足型)。治宜舒肝解郁清热,滋阴养血安神。药用: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2g,青皮12g,郁金15g,当归15g,白芍30g,五味子30g,石菖蒲30g,桂枝10g,浮小麦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7剂,日1剂。服药后烘热汗出症状改善,夜寐渐安,精神好转。又随症加减服药7剂,诸症消失。

4临床体会

褚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妇女在进入绝经前后时期,机体处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的正常生理衰退过程,一般健康女性常可自身调节逐渐适应,而有的妇女则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致肾的阴阳失衡,进一步涉及心、肝、脾等脏腑,导致绝经前后诸症的发生。但因妇女一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0,故在临床上多见于肾阴虚者,而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亢久则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得交合,阴阳紊乱,致发此病,故治疗上多以滋肾清心调理子宫冲任。但褚老亦体会到调治心肾子宫的同时,必须注意脾胃的变化,尤其是绝经后期。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曾指出/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0,故调理脾胃不能忽视。此外,本病的发生亦与患者本身的体质情况、生活环境、疾病史、家庭、社会、心理等诸因素有关,故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亦应重视加强宣教生理卫生知识,解除其心理负担,从而使广大妇女能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一特殊生理阶段。

崔公让中药外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

崔炎,韩丽丽,李玉凤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崔公让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生以/虚0为本,关键在于/湿0和/瘀0。初期多因湿热为患,治疗以/清利0为主;慢性迁延期多因/瘀0而成,治疗以/化瘀0为主;而健脾益气养血则应贯穿治疗始终。在中药内服同时应重视中药外治法,辨证分期,综合治疗。并自拟疮疡外洗方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辨证论治;疮疡外洗方;崔公让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10-1886-02

崔公让教授是全国第二批、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带徒指导教授,曾连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0年。崔老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临床与科研近50年,临证经验丰富,精于辨证论治,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方面,自拟疮疡外洗方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余有幸师从崔老,获益良多,现就崔教授中药外治此病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以虚为本关键在于/湿0和/瘀0

下肢静脉性溃疡属于中医/臁疮0范畴,具有病程较长,患病后经久不易收口,既敛又每因外伤或碰触而复发的特点。崔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多因虚生湿,因虚致瘀;湿瘀交阻,气虚难复而成顽疾。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不足于生血行血,则致络脉瘀阻,水湿停滞,而成溃疡;其病机以虚为本,关键在于/湿0和/瘀0[1]。正如5仙传外科秘方6载:/外臁疮,此症久年不愈者,多是肾水虚败下流,,0,5血证论6言:/瘀血化水,亦发水肿0,正气虚损,瘀可致湿,同样湿亦可致瘀,湿瘀交阻,痰热内生,则正气难复,溃疡难愈。同时,崔教授指出,下肢静脉性溃疡常继发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及下肢外伤、手术后,因静脉回流不畅或阻塞产生持续的静脉高压,导致微循环的渗出性改变,引起微血管内皮间的红细胞和大分子增加,白细胞趋化以及炎症反应介导的损伤,由于局部的损伤和抗感染能力的下降而造成溃疡[2],此病因病理与气虚络阻,湿瘀交结的病机亦有相通之处。

2辨证论治注重外治

崔公让教授针对下肢静脉性溃疡以虚为本,湿、瘀

为患的病机,将其分为湿热证和血瘀证两型[3],认为初期多因湿热为患,宜清热利湿解毒,治疗以/清利0为主;慢性迁延期多因/瘀0而成,治疗以/化瘀0为主;而健脾益气养血则应贯穿治疗始终。在中药内服同时应重视中药外治法,针对不同阶段的证型,分别给予清热、祛湿、健脾、益气、化瘀药物治疗。

211湿热证疮面腐黯,渍水淋漓,臭秽,局部发痒,红肿灼热疼痛,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内服方用赤芍甘草汤加减,常用赤芍,当归,陈皮、两头尖、薏苡仁、甘草等。外用疮疡外洗方加减熏洗或敏感抗生素交替湿敷。

212血瘀证病程日久,疮面肉色苍白板滞,肉芽色淡,周围皮色发黯发硬,伴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治以益气活血,祛瘀生新。内服院内制剂通脉丸,外用疮疡外洗方加减熏洗或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外用。

崔公让教授强调,局部创面外治对促使溃疡愈合来说至关重要。臁疮经久难愈常因毒邪感染,伤口处有异物,组织营养不良或换药不当等因素。湿热期多伴有急性的感染,在积极的进行抗感染的同时,局部可给予几种敏感的抗生素交替湿敷,同时可配合疮疡外洗方加减熏洗患肢。慢性迁延期在清洁换药时要及时清除腐坏组织,为肉芽组织生长,周边上皮组织爬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可给予中药外洗或抗绿生肌散、仲景药霜外用,以祛腐生肌,促进创面愈合。此外,崔老师强调,如有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等病史者,除了针对此病辨证用药外,积极治疗原发病是促使创面愈合并防止复发的关键。

3疮疡外洗方及其运用

疮疡外洗方是崔公让教授立足于/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0的基础上,总结近50年来的用药经验而形成的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有效方剂。药用:白矾60g,石榴皮60g,黄柏30g,椿根皮30g,艾叶30g。

311方解方中白矾为君,性燥酸涩,善收湿止痒,化腐敛疮。现代研究表明,白矾有强烈的凝固蛋白的作用,可在疮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低浓度(1%~ 5%)有收敛、消炎、防腐、促收口作用[4],为疮疡常用外洗之品。石榴皮酸涩收敛,为臣药,5医学正宗6有载: /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0现在认为石榴皮中所含鞣质有较好的收敛作用,其煎剂对细菌、真菌及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二者同用,共起收湿去腐,敛疮收口之效。黄柏、椿根皮合用以清热解毒止痒,燥湿收敛,共为佐药。艾叶既可除湿止痒,温经通络止痛,又可佐制白矾、黄柏、椿根皮之寒凉之性。诸药合用,共以燥湿止痒,解毒敛疮。

312临证加减崔公让教授以/疡科辨证,首重阴阳0为纲,认为臁疮急性期红肿疼痛糜烂,渗出明显者,多因湿热毒盛,为阳证,当在主方基础上,加用黄连、芒硝、透骨草、苦参、地肤子等组成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洗剂;慢性期皮色发黯,渗出不多,疮面板滞,硬结明显者为阴中之阳证,当在主方基础上加用黄连、地骨皮、苏木、红花、伸筋草等组成清热解毒软坚化瘀洗剂;慢性期疮面苍白色淡,渗出稀薄,硬结不甚明显者为阴中之阴证,当在主方基础上加用苍术、诃子、苏木、红花等组成收敛化瘀洗剂。5疡医大全#论阴阳法6云:/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0崔老亦经常强调,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疾病,要抓住其本质的阴阳,认清其变化的阴阳,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对症用药,从而控制和改善病情。

313运用方法用淘米水约2500mL加入诸药,浸泡2h后,以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20m i n,后将药液倒入一桶状容器,趁热以蒸汽熏患部,待温度降至38e左右时,泡洗患肢,日2次,每次约30m i n。泡洗完毕后自然晾干患肢,以无菌纱布覆盖疮面。淘米水有止痒、消炎、收敛的功效,用其来煎煮中药可增强疗效;加入的淘米水量不能过少,要保证白矾溶液的浓度小于5%,浓度过高则会引起组织溃烂;不宜用力擦洗创面,以免影响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熏洗后伤口疼痛加剧,肉芽组织生长不新鲜者应停用。

4病案举例

张某,男,37岁,于2008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于5年前因双下肢肿胀,在当地医院查静脉彩超示:双下肢广泛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溶栓类药物治疗,症状稍有改善。近3年来,渐出现双下肢内踝处皮肤颜色变黯、瘙痒,抓搔后伤面溃破久不敛口,渍水淋漓。诊查见:双下肢肿胀,左下肢和右下肢内踝处各有一5c m@4c m和5c m@3c m的溃疡伤面,有渗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1)股肿;(2)臁疮,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自拟赤芍甘草汤加,药用:赤芍60g,茜草20g,泽兰20g,陈皮20g,萆薢20g,防己15g,水蛭20g,土茯苓30g,甘草10g。取15剂,水煎服,1剂/d。其他治疗:自拟疮疡外洗方加减:用淘米水配制1%~2%的明矾溶液2000mL加入黄柏60g,黄连60g,石榴皮60g,椿根皮30g,艾叶30g。诸味中药煎汤外洗,1日2次。二诊:用药15剂后,双下肢肿胀有所减轻,但仍有困重感,伤面已开始敛口并趋于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按上诊方案,内服及外洗药物均续用15剂。三诊:用药15剂后,患肢肿胀基本消失,但局部皮色黯,皮损处皮肤质硬,舌质红,苔白厚,脉沉涩。内服方减萆薢、防己、土茯苓,加用薏苡仁30g,蛤蛎20g以助健脾祛湿,软坚散结之力。外洗方去黄连,加用苏木60g,红花60g以助软坚化瘀。各取15剂。四诊:疮面愈合良好,皮色偏黯,触之较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口服通脉丸3个月,并嘱其长期穿医用弹力袜。

参考文献

[1]马立人.崔公让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经验撷要[J].国医论坛,

2004,19(5):12-13.

[2]彭勃,郑玉玲.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荟萃(河南中医学院专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9-215.

[3]崔公让.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

外科杂志,2008,14(6):519-520.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680-683.

[5]高学敏.中药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74.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CVLU)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最严重和难治的并发症,以下肢静脉系统持续高压为特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下肢疼痛,常伴随有下肢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多好发于小腿中下段前内侧、外踝以及足背,常为单发,也可为多发,久治不愈或是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使其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高发病率、难治性及高复发率使CVLU 成为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其致病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统一,迄今已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论,本文就近年来CVLU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 R6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54-05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chronic venous leg ulcer,CVLU)又名静脉淤血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CVI最严重的并发症。从解剖学上来讲,由于足靴

区静脉网比较丰富,静脉管壁较薄弱,且皮肤及皮下组织纤薄,持续升高的静脉压导致静脉管壁发生扩张,继发湿疹、色素沉着等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以及静脉性溃疡,因此CVLU多发于足靴区,尤其是踝部内侧,其次是外踝和足背区,严重时可波及到小腿下段甚至整个小腿,可为单发或是多发性,大小各异,经久不愈,严重者可持续数十年不愈合,或者是愈合后又很快复发,少数甚至会发生癌变[1]。CVLU 人群发病率在欧美高达1%~1.5%,总花费占其年度卫生保健预算的1%[2],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4%~1.3%[3],稍低于欧美国家,但近些年有上升的趋势。据国外统计,静脉性溃疡的复发率高达67%,10年以上CVI病史的溃疡发生率约为10%[4]。其难治性、高复发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是临床治疗工作的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CVLU的致病病因仍存在分歧,本文就近年来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血流动力学因素 作为血液向心回流的通路,静脉不同于动脉,其管壁较薄,平滑肌、弹力纤维含量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静脉内血流缓慢,压力较低。因而静脉血向心回流主要依赖于静脉瓣及肌、关节泵的存在,当静脉瓣或肌关节泵功能受损时,下肢静脉血回流受到影响,深静脉中的部分血液通过交通静

下肢血管性溃疡(老烂腿)

下肢血管性溃疡(老烂腿) 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 在所有的下肢慢性溃疡中,静脉性疾病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90%以上,其余不足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等所致。可见,下肢慢性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它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一为缺血性溃疡,也可称为动脉性溃疡,主因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溃疡也归于此类。以上两类溃疡也可相互夹杂、同时并见。 1 静脉性溃疡 1.1 静脉性溃疡概述 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溃疡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下肢慢性伤口的50%以上。长期静脉高压和功能不全以及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液倒流均可导致静脉性溃疡。

静脉性溃疡俗称老烂腿,也叫臁疮腿,是静脉曲张或浅表静脉炎的并发症,也可以发生于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病变部位多在下肢小腿,在急性期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小腿的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结节或大面积结块,均有色素沉着。一般病程较长,由于皮肤的干燥,脱屑,逐渐发展至破溃,创面逐渐扩大,不易愈合,中医属“恶脉”多因久劳,热盛湿凉,血瘀络脉而致。文献有“裤边疮”、“裙边疮”之称,多发生于长期站立、负重行走,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1.2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导致静脉溃疡形成的微循环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漏出持续增高的毛细血管床压力造成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在局部漏出。通过动物实验,我们可以清楚观察到这些变化,试验中持续增加狗下肢静脉压力会引起毛细血管床扩大,纤维蛋白原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聚合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袖,纤维蛋白袖广泛存在与脂质硬化性皮肤、静脉溃疡底部和溃疡边缘。正常人纤维蛋白可被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快速清除,但静脉溃疡患者组织与血液的纤溶活性往往不足。沉积在毛细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阻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交换,进而造成局部组织缺氧、细胞死亡,形成皮肤溃疡。因纤维蛋白袖非连续分布于体表毛细血管周围,因此溃疡仍可以痊愈。由此,我们可以确信,毛细血管纤维蛋白袖是物质交换真正的障碍。 2、白细胞附壁细胞在下肢溃疡形成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Smith等证实,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下肢下垂30分钟后,下肢皮肤有可见的功能性毛细血管网数量下降,同时他们还发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大隐静脉白细胞明显减少。由此他们认为,白细胞黏附到毛细血管内皮,阻塞管腔,造成缺血。白细胞附壁之后被激活,在局部释放蛋白水解酶、过氧化物、细胞因子和一些其他炎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组织损害。最近Saharay 等报道,静脉压力过高能活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核淋巴细胞附壁。Peyton等也观察到,静脉溃疡患者全身经脉以及与溃疡相连经脉中单核细胞-血小板聚合物增加。表明单核细胞在皮肤溃疡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捕获假说该假说认为,由静脉压力升高引起真皮漏出大分子捕获生长因子、炎性物质、刺激物质或调节因子,以及体内一些正常物质,使得机体因缺乏这些物质而无法保持组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CVLU)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最严重和难治的并发症,以下肢静脉系统持续高压为特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下肢疼痛,常伴随有下肢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多好发于小腿中下段前内侧、外踝以及足背,常为单发,也可为多发,久治不愈或是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使其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高发病率、难治性及高复发率使CVLU成为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其致病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统一,迄今已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论,本文就近年来CVLU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文献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chronic venous leg ulcer,CVLU)又名静脉淤血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CVI最严重的并发症。从解剖学上来讲,由于足靴区静脉网比较丰富,静脉管壁较薄弱,且皮肤及皮下组织纤薄,持续升高的静脉压导致静脉管壁发生扩张,继发湿疹、色素沉着等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以及静脉性溃疡,因此CVLU多发于足靴区,尤其是踝部内侧,其次是外踝和足背区,严重时可波及到小腿下段甚至整个小腿,可为单发或是多发性,大小各异,经久不愈,严重者可持续数十年不愈合,或者是愈合后又很快复发,少数甚至会发生癌变[1]。CVLU人群发病率在欧美高达1%~1.5%,总花费占其年度卫生保健预算的1%[2],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4%~1.3%[3],稍低于欧美国家,但近些年有上升的趋势。据国外统计,静脉性溃疡的复发率高达67%,10年以上CVI病史的溃疡发生率约为10%[4]。其难治性、高复发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是临床治疗工作的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CVLU的致病病因仍存在分歧,本文就近年来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血流动力学因素 作为血液向心回流的通路,静脉不同于动脉,其管壁较薄,平滑肌、弹力纤维含量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静脉内血流缓慢,压力较低。因而静脉血向心回流主要依赖于静脉瓣及肌、关节泵的存在,当静脉瓣或肌关节泵功能受损时,下肢静脉血回流受到影响,深静脉中的部分血液通过交通静脉倒流至踝部的静脉网中,患肢的浅静脉、深静脉以及交通静脉均处于淤血高压状态,造成静脉血的局部淤积、淋巴回流障碍、组织水肿,引起下肢持续性静脉高压[5],而持续的静脉高压又可进一步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间距增大,通透性增强,红细胞、血浆蛋白等漏出,代谢产物沉积于皮下[6],组织缺氧,引起皮肤营养障碍,最终导致组织坏死,从而形成溃疡。 1.1 下肢静脉反流与回流受阻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 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一种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臁疮”、“老烂腿”。下肢静脉血流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足靴区、内外踝及足背等处皮肤溃疡形成、色素沉着,溃疡可为单发,也可多发。如无特殊治疗,溃疡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且有恶变可能[1]。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现就该病目前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标签:静脉性溃疡;治疗;现状 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疾引起的下肢静脉高压所致。其病因包括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3]。其中深静脉返流患者的溃疡发生率要高于单纯性浅静脉返流的患者。Nicolaides 经过研究证明,在深静脉和浅静脉均有返流并同时伴有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时,溃疡的发生率最高达47%。而仅有浅静脉返流时为6%;此外肌泵功能的损伤对下肢静脉压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肌泵由小腿肌肉及静脉窦组成。静脉窦多位于腓肠肌内,容量接近于心脏,每次收缩可排出小腿總容量约60%的静脉血,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4,5]。正常肢体腓肠肌每收缩一次可使静脉压降低约8kPa,在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腓肠肌功能不足,其射血分数仅为正常者的10%~15%。静脉血逆流程度及腓肠肌射血分数减少程度与静脉性溃疡的发生率存在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腓肠肌泵功能,可使中度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63%降至30%,严重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70%降至41%[6]。由此可见下肢静脉高压的形成是由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造成血液逆流和腓肠肌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射血分数减少的共同结果。当出现下肢静脉高压时,小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溢、纤维蛋白原渗出,形成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间隙。红细胞破坏后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皮下,阻碍组织与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使细胞缺氧,新陈代谢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引起溃疡形成[7]。 白细胞在溃疡形成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白细胞在下肢静脉高压时易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发生嵌陷或丢失,且静脉压增高及其他因素可激活白细胞,激活后的白细胞通过吞噬、产生氧自由基、释放蛋白酶和炎性介质引起组织损伤;白细胞的激活可引起静脉壁及瓣膜损伤和重塑,并在静脉性溃疡中起重要作用[8]。 2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 2.1内科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主要由下肢静脉高压所致,所以内科治疗主要以纠正下肢静脉高压为主,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及久坐,以利于静脉回流。对不伴有明显的动脉性疾病的静脉性溃疡患者,加压法是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可有效的促进溃疡愈合[9]。目前常用的是多层逐级加压法,其原理是在脚踝至小腿上部逐级施加压力,使静脉返流减少、促进

加压治疗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完整版)

加压治疗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完整版) 摘要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指静脉高压导致下肢出现的皮肤开放性伤口。由于发病率高,愈合时间长和复发性特点,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加压治疗是VLU重要的治疗措施,但何种加压装置最有效尚未达成一致。本文综述加压治疗相关的临床进展,为临床规范治疗VLU提供借鉴和依据。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t of low limbs, CVI)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肢沉重、疲劳、胀痛等,体征包括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扩张、浅静脉曲张、踝部和小腿水肿、皮肤改变和溃疡。按照临床、病因、解剖和病理生理分类系统(CEAP)进行临床分级,静脉性溃疡(venous ulcer)包括C5级愈合性溃疡和C6级活动性溃疡,此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发展的严重阶段。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指静脉高压导致下肢或足部出现的皮肤开放性伤口[1],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在成年人群中为1%,80岁以上者中为3%[2],即使静脉性溃疡愈合后3个月,复发率仍高达70%[3,4]。由于发病率高、愈合时间长和复发性特点,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5]。 VLU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加压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皮肤移植

和生物工程方法等,加压治疗始终是VLU首选的治疗措施[6]。首先,加压治疗通过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降低非卧床性静脉高压,同时减轻水肿、提高周围真皮组织氧合水平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其次,加压治疗可缩小静脉内径,加快血流速度,促使微循环内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去黏附,减轻局部炎症反应[7]。Beidler等[8]研究证实,加压治疗能够调节静脉性溃疡创口处诸多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IL-1α、IL-1β、γ干扰素(IFN-γ)等的含量,提高抑炎因子IL-1受体(IL-1R)α的含量。因此,加压疗法也可通过调节伤口处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平衡而促进溃疡伤口的愈合。 常用的加压外力装置种类繁多,如绷带、医用弹力袜和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等,每种加压装置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最优化选择。 一、绷带 绷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①根据组成成份分为弹性绷带和非弹性绷带; ②根据绷带的物理伸展特性分为长展性绷带和短展性绷带;③根据组件的层数分为单组分绷带和多组分绷带[9]。但临床所使用的绷带常常是上述分类的综合,例如单组分弹性绷带、短展性多组分绷带和多组分弹性绷带等。 弹性绷带和非弹性绷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具有100%~200%的延展性,而后者只具有40%~99%的延展性。僵硬的非弹性绷带原型是传统的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 吴攀 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一种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臁疮”、“老烂腿”。下肢静脉血流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足靴区、内外踝及足背等处皮肤溃疡形成、色素沉着,溃疡可为单发,也可多发。如无特殊治疗,溃疡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且有恶变可能[1]。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现就该病目前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静脉性溃疡;治疗;现状 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疾引起的下肢静脉高压所致。其病因包括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3]。其中深静脉返流患者的溃疡发生率要高于单纯性浅静脉返流的患者。Nicolaides 经过研究证明,在深静脉和浅静脉均有返流并同时伴有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时,溃疡的发生率最高达47%。而仅有浅静脉返流时为6%;此外肌泵功能的损伤对下肢静脉压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肌泵由小腿肌肉及静脉窦组成。静脉窦多位于腓肠肌内,容量接近于心脏,每次收缩可排出小腿总容量约60%的静脉血,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4,5]。正常肢体腓肠肌每收缩一次可使静脉压降低约8kPa,在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腓肠肌功能不足,其射血分数仅为正常者的10%~15%。静脉血逆流程度及腓肠肌射血分数减少程度与静脉性溃疡的发生率存在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腓肠肌泵功能,可使中度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63%降至30%,严重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70%降至41%[6]。由此可见下肢静脉高压的形成是由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造成血液逆流和腓肠肌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射血分数减少的共同结果。当出现下肢静脉高压时,小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溢、纤维蛋白原渗出,形成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间隙。红细胞破坏后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皮下,阻碍组织与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使细胞缺氧,新陈代谢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引起溃疡形成[7]。 白细胞在溃疡形成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白细胞在下肢静脉高压时易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发生嵌陷或丢失,且静脉压增高及其他因素可激活白细胞,激活后的白细胞通过吞噬、产生氧自由基、释放蛋白酶和炎性介质引起组织损伤;白细胞的激活可引起静脉壁及瓣膜损伤和重塑,并在静脉性溃疡中起重要作用[8]。 2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 2.1内科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主要由下肢静脉高压所致,所以内科治疗主要以纠正下肢静脉高压为主,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及久坐,以利于静脉回流。对不伴有明显的动脉性疾病的静脉性溃疡患者,加压法是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可有效的促进溃疡愈合[9]。目前常用的是多层逐级加压法,其原理是在脚踝至小腿上部逐级施加压力,使静脉返流减少、促进血液回流、增加腓肠肌泵功能,最终达到降低静脉压的目的。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溶酶体、生长因子等,但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高压氧治疗对静脉性溃疡也有较好疗效[10]。单纯的内科治疗溃疡复发率较高,主要用于溃疡较小、静脉曲张不明显、病程短、且内科治疗容易愈合的病例。对于需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术前内科治疗主要以控制炎症、缩小溃疡、降低静脉压为主,为外科治疗创造条件。 2.2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疗程长,且疗效不确切,患者长远目标仍需借助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治疗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因静脉性溃疡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深、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及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等,故其手术治疗也是综合性的。常用手术方式有

慢性下肢溃疡诊疗规范

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慢性下肢溃疡诊疗规范 【诊断】 一、诊断标准: 《实用中医外科学》顾伯华主编;《中医病证治法术语》湖南中医学院 中医诊断研究所编。 发生在小腿下胫骨嵴两旁、踝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慢性溃疡即可 诊断。 (一)本病好发于长期站立或担负重物,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多有局部皮肤损伤、虫咬、湿疹等诱发因素。 (二)发病部位:小腿下三分之一处,踝骨上端、内外侧。 (三)溃疡表面:表面组织有污秽的伪膜,其分泌物常伴有恶臭气味;或表面组织呈颗粒 状肉芽,渗出脓性或浆液性粘液;或表面组织呈淡白色,疮口凹陷,边缘如缸口。(四)溃疡基底:呈坏死、坚硬的基底,复以枯萎或紫蓝色的肉芽,严重者可溃至胫骨。 (五)溃疡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斜形、边缘整齐或破损样,基底深凹或胬肉突出。 二、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分期 (一)初期湿热下注,气血瘀滞型 临床病象:一般起始时多先痒后痛、或痛痒相兼、红肿弥漫、继则破烂、滋水淋漓、形成溃疡。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力,疮面扩展,疮口肉色鲜红,或上复秽腐,脓水臭秽,边缘或厚或薄,周围皮肤红赤或红紫,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舌质暗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症候分析:多因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络脉瘀滞,肌肤遂失所养,复因湿热下注所致本病,血虚生风,因此作痒;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而先痒后痛,或痛痒相兼。红肿弥漫,滋水淋漓、形成溃疡,为湿热下注之症;瘀久化腐,疮面上复秽腐;周围皮肤红赤或红紫,舌质暗红,为瘀血夹热之象;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为湿热之侯。

(二)后期气虚血瘀型 临床病象:溃疡日久不愈,疮口下陷,边缘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或暗红或灰黄,疮口周围皮肤成片的紫黯或灰黑,僵硬不活,患者常伴有青筋暴露,早消暮肿,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症候分析:溃疡日久不愈,“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气虚则疮口下陷,不能托毒外出,瘀重则边缘形如缸口,气血不能潮运,疮面肉色灰白或暗红;疮口周围皮肤成片的紫黯或灰黑,僵硬不活,为瘀血阻滞络脉所致,早消暮肿为气虚之象,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为气虚血瘀之显征。 三、中西医结合诊断 (一)西医诊断: 病名:慢性溃疡 (二)中医诊断: 1.病名:臁疮;裤口疮;老烂脚 2.证型:湿热下注;气血瘀滞型;气虚血瘀型 (三)中西医结合诊断: 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 如:小腿慢性溃疡气虚血瘀型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祛腐生肌法与祛瘀生肌法相结合 (二)治疗措施: 1.内服:初期清热利湿,和营消肿,用三妙丸合萆渗湿汤加减;后期益气活血化瘀,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2.外用:初期红肿热痛者,用金黄膏;红肿作痒,周围发湿疹者,用青黛膏;疮面有腐烂组织者,视其严重程度,分别选用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盖以红油膏,以腐烂组织祛除,肉芽转入清润为度。后期疮面清洁者,掺生肌散后以红油膏盖贴。 3.手术:静脉曲张严重者,可行大隐静抽剥术或注射硬化剂使曲张静脉机化。 4.防护:避免长时间行走、负重,卧时宜抬高患肢,平时行走时用医用

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20T15:08:53.2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孙慧勇[导读] 观察分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严重和最难治疗的并发症,临床常称之为“顽固性溃疡”,人群总发病率为0.4%~1.3%。该病主要与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淤血有关,这两种因素明显抑制了溃疡的愈合。孙慧勇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省济南市 250102 摘要: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严重和最难治疗的并发症,临床常称之为“顽固性溃疡”,人群总发病率为0.4%~1.3%。该病主要与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淤血有关,这两种因素明显抑制了溃疡的愈合。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治疗方法下肢皮肤溃疡的发生有多种因素,静脉高压及静脉回流不畅是其主要原因。文献报道,静脉高压引起静脉溃疡占70%,动脉引起占10%,其他20%中,有15%被认为是由于动脉和静脉联合引起(混合型多因性溃疡);但在静脉回流不畅中,45%的静脉溃疡肢体仅有浅静脉反流,12%的静脉溃疡肢体仅存在深静脉反流,43%两者同时存在,而水肿则是形成静脉溃疡的关键病理因素。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20 例,其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44 ~ 69 岁,平均58 岁。下肢浅静脉曲张病程8 ~ 31 年,溃疡病程1 年~ 7年。溃疡部位:左下肢11 例,右下肢6 例,双下肢3 例;其中1 例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后溃疡复发。溃疡范围:1~ 10 cm。所有患者入院后测患肢踩/肱指数(ABI)均大于0.9 ~ 0.92,排除动脉缺血性溃疡。所有患肢术前均经下肢静脉造影提示深静脉通畅,排除深静脉血栓,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浅静脉、深静脉及交通支反流,返流程度为Ⅱ~Ⅳ级。临床均表现为小腿有明显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足靴区静脉性湿疹及活动性溃疡。 2.换药技术。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创面处理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尽量减少用含表面消毒剂的溶液进行清洗,以减少细胞毒性。对于早期坏死腐烂组织较多的创面给予清创,去除腐肉。清创方法分为机械性清创、自溶性清创和混合性清创。依据伤口分期及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种类的湿性愈合敷料(如水凝胶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泡沫类敷料等)进行伤口护理。一是中医手术。1)内治法两组辨证论治予以中药内服。(1)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为主。内服四妙勇安汤合五神汤加减,常用茯苓、车前子、玄参、金银花、紫花地丁、牛膝、当归等等药。(2)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活血,祛瘀生新为主。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黄芪、全当归、地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金银花等。2)外治法。(1)薰洗疗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自拟清营方薰洗。方法:清营方每日1 帖机器水煎1 次后约300ml,薰洗时兑入60℃热水约1000mL;先用蒸汽熏蒸疮面及患肢,待水温合适后,疮面及患肢浸入药液外洗约5~10min。每日清晨1 次,每次20min。(2)敷药法:两组患者按照疮面情况用药:疮面脓腐较多时外用提脓祛腐。疮面脓腐脱清,转为祛瘀与生肌并重,外用生肌散敛疮。3)微创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择期行微波腔内闭合术处理病变静脉。手术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微波腔内闭合;同时在超声监测下实施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交通支静脉。术后弹力绷带包扎2 周。二是西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导管电凝术,结扎主干和分支,在静脉造影监视下,应用导管针直接电凝小腿深浅静脉交通支,电凝过程中应反复静脉造影,通过造影确认深浅静脉交通支完全封闭就可以结束电凝治疗。对溃疡面进行局部处理:①溃疡周围皮肤准备:由于病程较长,在小腿尤其是躁部均出现皮肤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故先用0.9% 生理盐水纱布或0.1% 新洁尔灭纱布湿润软化溃疡周围皮肤,轻拭去碎屑及皮肤渗出液,再用无菌纱布干燥周围皮肤;②创面床准备的实施常规消毒,清除腐痴。分泌物少、伴有疼痛的溃疡面:选用凝胶促进自体清创,隔日更换一次。分泌物多、疼痛轻微的溃疡面:采用蚕食法器械清创结合患处覆盖慷舒灵有孔敷料,视纱布浸透情况采取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直至生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如果更换敷料时出现慷舒灵敷料与溃疡及周围皮肤干结,可用生理盐水浸润,即可清除。经降解的坏死组织产物以及增厚的硬性边缘要用镊子揭除,清创至表面出血;③包扎将溃疡周围皮肤涂上肝素钠软膏以改善微循环:溃疡面表浅、分泌物少者,用凝胶覆盖超过皮缘6mm,之上加盖无菌乱纱。溃疡面深度3 mm-5mm、中等量分泌物者,选用抗菌敷料覆盖超过皮缘5mm,之上加盖乱纱,之后加盖无菌纱布,最后视患肢肿胀程度给予适当压力的加压包扎。二、结果两组患者所需医疗费用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和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讨论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上最多见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伴有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针对该病,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引起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认为该病最常见的直接病因是下肢静脉系统高压,导致足靴区血流迟缓继而组织营养障碍,溃疡疮面形成,继发细菌感染。西医认为:下肢足靴区静脉压长期增高导致患者此部位毛细血管形态与通透性发生变化,纤维蛋白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纤维袖套”,使局部组织血液运输及氧扩散发生障碍,组织长期缺氧及营养障碍导致溃疡。中医学认为臁疮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由久站或过度负重而致小腿筋脉横解,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而成,疮口经久不愈。气虚不运,邪浊难化,阻遏气机,致瘀血凝滞经脉,病程缠绵难愈。故“瘀”为形成臁疮之根本,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应抓住该病的病理病机“瘀”,内服中药辩证论治,外用敷药则根据疮面情况选择,从而达到内外合治、标本兼治。针对“瘀”之根本,在采用微创手术处理病变血管的同时,根据湿热下注、气虚血瘀不同证型,创面腐肉色泽等局部情况,结合中医中药内服外用综合治疗本病。与单用中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优势:( 1)微波腔内静脉闭合术能够直接快速处理病变血管,利于溃疡周围瘀血从深静脉回流,使得脉络通畅、气血充盛,加快溃疡部位新陈代谢,达到改善组织微循环和局部营养状况,同时减少渗液,利于消肿、缓解炎症,加快疮面愈合。( 2)中药内服与外用扶正祛邪,利于疮面愈合及整体调理。(3)中药内服与外用结合微创手术则取长补短、标本兼治。人们在不断地寻找解决下肢静脉溃疡的方法,从内科保守治疗到外科手术治疗,从药物治疗到仪器理疗,从传统治疗到最新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复发率也越来越低。然而无论哪种方法都无法完全根除复发,所以到目前为止静脉性溃疡仍然是一项治疗学和社会学课题。 参考文献:

48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微创治疗

48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微创治疗 发表时间:2011-12-02T10:44:31.39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梁胜[导读] 总之,大多数学者认为外科手术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十分有效的。 梁胜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中心医院江苏淮安 223000)【摘要】目的:对于48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微创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8例(56侧患肢)2004年3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女22例,男26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4.8岁。采用英国DIOMED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结果:本组48例共56条肢体的湿疹样病变、色素沉着都得以明显减轻,静脉曲张均消失。患者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至8小时可下床,51侧小腿水肿、疼痛、酸胀沉重感在4~18d之内消失;溃疡16~48d内愈合。随访4~46个月,平均24.8月,4侧(7.1%)肢体溃疡复发。4侧溃疡植皮者4周后愈合。结论: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静脉腔内激光联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微创、安全、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可以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近期和中期疗效确切。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微创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中图分类号】R100.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99-01下肢静脉性溃疡,俗称“老烂腿”,是下肢静脉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过去由于人们对下肢静脉病的认识不足,往往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混为一谈,使得治疗不规范或背上"可能截肢"的沉重心理负担。下肢静脉性溃疡分为深部静脉型和浅表静脉型。正常人体下肢静脉可分为深静脉,浅静脉以及深浅静脉之间的交通支。静脉腔中有许多类似单向阀门的结构――静脉瓣膜,瓣膜的作用使得下肢静脉血流由下至上,从浅表静脉通过交通支至深静脉回流。一旦静脉瓣膜遭到破坏,静脉血出现倒流,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升高,浅静脉扩张迂曲,皮肤营养障碍,出现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湿疹,皮炎,溃疡形成并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48例(56侧患肢)2004年3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女22例,男26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4.8岁。病程2~35年,平均2 2.3年。双下肢8例,右下肢19例,左下肢29例。根据病理生理、解剖、病因、临床分类的临床分级:C2(单纯静脉曲张),C3(静脉曲张伴水肿),C4(静脉曲张伴色素沉着、湿疹及皮下脂肪硬化),C5(静脉曲张伴已愈合溃疡),C6(静脉曲张伴活动性溃疡)。本组20例24条肢体符合C5,28例32条肢体符合C6。 1.2治疗方法: 采用英国DIOMED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同时联合采用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治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微创手术创口小,腹部只有微小切口,大约0.5cm至1cm,基本不留疤痕。同时,手术时疼痛轻,患者疼痛感小,手术采取静脉麻醉,患者在睡眠的状态下完成手术。 1.3术后处理: 休息时平卧,患肢抬高15度,麻醉作用消退后,鼓励在床上活动患肢,第2天开始起床活动。2结果 本组48例共56条肢体的湿疹样病变、色素沉着都得以明显减轻,静脉曲张均消失。患者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至8小时可下床,12至24小时肛门排气即可进食,3至5天出院,一周后基本恢复,费用相对降低。51侧小腿水肿、疼痛、酸胀沉重感在4~18d之内消失;溃疡16~48d内愈合。随访4~46个月,平均24.8月,4侧(7.1%)肢体溃疡复发。4侧溃疡植皮者4周后愈合。 3讨论 3.1一旦出现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现象,患者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就医,以查清病因,对症下药。最常见的病因是下肢浅表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可以接收手术治疗。但对于患有深静脉血栓后遗征的患者,冒然采用手术疗法则可能加重病情,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如:医用弹力绷带或梯度弹力袜,则可以使溃疡愈合。如果患者伴有下肢动静脉瘘,单纯的静脉手术则无效。过去由于认识以及医疗条件的不足,静脉手术方式往往局限于单纯的静脉抽剥术,术后的复发率高或无效。而微创治疗却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极为有效,再加上微创手术出血少,术中几乎不出血。微创手术视野比较清楚,血管处理会更精细,加上采用超声刀等先进止血器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总之,大多数学者认为外科手术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十分有效的。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静脉腔内激光联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微创、安全、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可以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近期和中期疗效确切。 3.2治疗期间应注意的事项有 :一、鼓励患者步行和运动 ,可促进静脉回流 ;二、治疗要有信心和耐心 ,因为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速度缓慢。在一项研究中表明 ,每周从边缘向中心缩小仅 0. 062厘米 ,以这种速度推进 ,治愈溃疡的时间往往需要数月 ,因而患者要有耐心 ;三、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假如患者突然感到局部皮肤发痒、红肿及水疱或有液体修出 ,就应考虑为皮炎 ,用凡士林、皮炎平等软膏为好 ,另外 ,少数患者可能并发蜂窝红炎 ,若患者出现发热、恶心、白细胞增高以及皮损的地方局部肿胀、接触性疼痛加剧、淋巴管发炎时 ,应考虑蜂窝红炎 ,用青霉素、阿莫西林或环丙沙星等治疗 ,一般 10~ 14天就痊愈。参考文献[1]张纪蔚,张柏根.下肢难治性静脉溃疡[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5): 269-271. [2]Porter JM, Moneta GL. Reporting standards in venous disease: an up-dat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mmittee on Chronic Venous Disease. J Vasc Surg,1995,21(4):635-645. [3]龙厚勇,刘君,郑启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杂志, 2007; 14(3)∶335 [4]邓兆宏;李文春;陈家强;王金勇;郭国荣;唐杰;;下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观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1(02):112-116. [5]陈晓霞;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10(03):134-137.

下肢血管性溃疡的护理

内容:下肢静脉溃疡 下肢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尤其是年龄超过55周岁的人群。其病因是非常复杂的,有血管性、代谢性以及感染性等因素,其中以血管性因素居多,下肢血管性溃疡主要是因为局部血管疾病所引起。 分类:按其所累及的血管系统不同,可以分为: 静脉性下肢溃疡:70% 动脉性下肢溃疡:10% 混合性下肢溃疡:15% 静脉性溃疡是由于静脉瓣闭锁不全或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极为严重的代谢紊乱表现。 一生理 1.血流动力学; 血液回流至右心室需要多种生理性驱动力以及辅助机制: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胸腹腔内呼吸压力的变化 心脏抽吸 静脉瓣膜单向开放功能 小腿肌肉泵——最为有效的因素 体位改变 2. 下肢静脉瓣膜单向开放功能 3. 小腿肌肉泵在下肢运动过程中,深静脉随着每一块肌肉的收缩而受到压迫,这可将血液挤向心脏; 静脉瓣阻止血液向静脉回流; 在下肢运动过程中,深静脉随着每一块肌肉的收缩而受到压迫,这可将血液挤向心脏; 静脉瓣阻止血液向静脉回流; 在下肢运动过程中,深静脉随着每一块肌肉的收缩而受到压迫,这可将血液挤向心脏; 静脉瓣阻止血液向静脉回流; 二病理 静脉血流淤滞学说 皮肤扩散障碍理论 纤维蛋白袖套学说 白细胞捕获学说 三病因及病理改变 1.静脉机能不全(Venous insufficiency) 如果血液向心脏回流受到干扰(静脉机能不全),从深静脉节段回流的血液就会减少(静脉性高血压);静脉超负荷时起一种逆向失代偿的作用,一至延伸到终末毛细血管;而后,毛细血管内不能形成常规物质交换所必须的低压值。而且静脉流速下降,甚至完全停止; 代谢过程受损(尤其在皮下组织或皮肤内);最终,淋巴系统也受到影响。这只能在流出障碍的初期通过不断增加淋巴液的流出对组织间液的增加进行代偿。 2. 原发性静脉曲张( primary varicosis) 下肢浅静脉系统最为重要的疾病是原发性静脉曲张,是由瓣膜发育不全(先天性静脉瓣膜缺失)或者由遗传性或年龄相关性静脉壁弹性丧失所致对于个别静脉节段的机能障碍,机

下肢溃疡的健康指导

下肢溃疡的健康指导 下肢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是疑难杂症,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下肢溃疡的护理很重要: 第一、下肢溃疡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给自己信心,也给大夫信心,积极的配合大夫接受治疗,患者的心态会对病情产生一个重要的影响。其实有很多医学案例来证明这一点,许多患绝症的患者就是因为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战胜病魔的。 第二、下肢溃疡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多吃有营养的清淡食物,像烧烤、油炸食品、海鲜都不宜食用,会加重病情的恶化。 第三、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另外还要保持患部的清洁卫生,换药时,必须用无菌器械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下肢溃疡治疗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护理(1)、适当的保暖,特别是寒冷季节保暖对下肢溃疡患者十分重要,寒冷的环境会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患者的病情会更加严重。(2)、患肢锻炼,注意适当的运动,促进患肢的血流量增加,保持肢体的活动能力。(3)、治疗期间多饮水。 (一)动脉溃疡 一、一般护理 主要目的是使血脂和血压处于正常水平,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等。 1、饮食肥胖者要减轻体重,限制脂肪摄人量,食物以低脂低糖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不饱和植物性脂肪的饮食,如豆类、水果、蔬菜等,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油腻饮食等。 2、运动和戒烟适当的体育活动可解除精神疲劳,调节紧张情绪,促进脂肪代谢,因此要多做各项运动或锻炼,有计划的量力而行,如步行、慢跑等。戒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血黏稠度增加、肢体血流缓慢;尼古丁还能间接导致血管痉挛,致使肢体缺血疼痛加重,并促使病情发展。 3、药物常用的为降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前列腺素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如脉通、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同类物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