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 重点整理(吐血啊)

宏观经济学 重点整理(吐血啊)

宏观经济学 重点整理(吐血啊)
宏观经济学 重点整理(吐血啊)

1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1936年(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40年代—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

GDP的计算。

支出法:GDP=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G(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出口-进口)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

NI(狭义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PI(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

GDP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

两部门:I=S

三部门:I+G=S+T→I=S+(T-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

四部门:I+NX=S+(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练习:资本消耗补——356.4 雇员酬金——1866.6 企业利息支付—264.9 间接税——266.3 个人租金收入——34.1 公司利润——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 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 个人所得税——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 政府的转移支付——374.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计算: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1)NI=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

(2)国民生产净值=NI+间接税=2451.2+266.3=2717.5

(3)GDP=NDP+折旧=2717.5+356.4=3073.9

(4)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2451.2-164.8-253.9+374.5+105.1+64.4+66.4 =2642.9

(5)DPI=PI-个人所得税=2642.9-402.1=2240.8

(6)个人储蓄=DPI-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

3 总需求(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的物价水平下,全社会的人们(所有的经济主体)对国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总量。总需求实际是表示物价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成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AD=C+I+G+NX

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进出口需求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①实际资产效应: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上升→名义资产增

加→当前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所以物价与国民收入之

间成反方向变化。

②跨期替代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利率上升→当前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③开放经济效应:其他条件不变,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进口的增加和出口的下降→净出口下降→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④税收效应:物价水平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个人所得税收自动上升)→实际DPI↓→消费C↓→国民收入Y↓。

总供给(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物价水平下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反映物价水平与供给总量(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短期,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商品价格的上升

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使总供给增加。

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均衡:短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短期均衡的三种均衡: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低于长期潜在

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出(国民收入)

等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超充分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

出(国民收入)大于长期潜在产出(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

长期内在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关

系的曲线。在长期内,由于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具有完全的伸缩性,

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会使企业利润变动,所以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无关;同时,在

长期,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其总供给为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的总供

给。

长期曲线移动的原因: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

由凯恩斯提出的、在物价水平一定、在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反映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4 凯恩斯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

MPC=ΔC/ΔY =dC/dY。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0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C=C/Y。平均消费倾向在图形上表示消费曲线上各点与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APC会越来越小。

消费函数是表示收入与消费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C=C0+C/Y

其中C——消费,C0——自主性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MPC),Y——可支配收入,C0——自主性消费:是指与收入无关的消费,C’Y——引致性消费:是指与收入相关的消费。

储蓄函数,收入与储蓄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可表示为S=Y-C=- C0+(1-C/)Y= S0+S/Y

(S——储蓄,S0——自主性储蓄(S0=-C0),S/——边际储蓄倾向(S/ = 1-C/ ),Y——可支配收入,S0——自主性储蓄:是指与收入无关的储蓄,S/Y——引致性储蓄:是指与收入相关的储蓄。)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MPS=ΔS/ΔY =dS/dY,MPS是储蓄曲线的斜率。0

平均储存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S=S/Y,平均储蓄倾向在图形上表示储蓄曲线上各点与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随着收入的增加,APS会越来越大。

APC+APS=1;MPC+MPS=1;MPS>APS

资本存量: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所存在的资本数量。影响因素:投资,使资本存量增加;折旧,使减少。

影响投资的因素: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化;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成同方向变化。

托宾的q理论,认为宏观投资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相关,q = 股票的市场价值/ 资本的重置成本。(资本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在市场上重新购买资本品支付的价格;股票的市场价值是指股票市场决定的资本价值。)q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投资的方法:企业的净投资取决于q的大小,当q>1时,企业会进行新投资,当q<1时,企业不会进行新投资。托宾的q理论反映了资本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一样能够刺激投资;同时也时一种分析股票市场对实际经济作用的方法。

投资乘数k1=△Y/△I=1/1-C’

两部门国民收入在已知消费函数、投资的情况下,其公式为:Y=C+I=C0+C’Y+I=C0+I/1-C’

三、四部门见手写~~~

5 央行对货币供给调节的三大手段:①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款的需要和清算而保留的现金。它主要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构成;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最低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②调整再贴现率。(贴现,是指工商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作为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的贷款;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所得到的和自己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贷款。其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提高再贴现率会降低货币供给量;降低再贴现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③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中央银行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中央银行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会增加货币供给量,而卖出有价证券会减少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公众为满足各种需要而保持在手中的货币。

货币需求的种类:交易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国民收入,公式表示:m1 = kY(k大于0,为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

投机需求,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m2 =-hr(h大于0,表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预防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国民收入,公式并入教育需求函数。货币总需求,M D= m1+ m2= kY -hr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国民收入,主要影响m1,同向变化;利率,主要影响m2,反向变化;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化。

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等。即 MD= MS。此时的利率称为均衡利率。r>r0,MD<MS ,用多余货币购买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从而利率下降,最后恢复均衡;r<r0,MD>MS ,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导致债券价格下降,从而利率上升,恢复均衡。

流动性陷阱,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率会不断下降,当利率下降到一个很低水平时,货币当局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量,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都会使人们为满足投机活动的需要而滞留在人们手中,从而难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6 IS曲线是指当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

反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

加反之,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所以,利率与

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

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函数,I=I0+dr,d为投资利率弹性,d=△I/△r,

d 为负值。Y=C+I=(C 0+I 0)/(1-c ’)+(d/1-C ’)r 或 r=-(C 0+I 0)/d+(1-C ’/d)Y

三部门,Y=C+I+G= r t C d t C T C R C G I C )

()('-'-+'-'-'-'+++1111000 或Y d

t C d T C R C G I C r )('-'-+'-'+++-=11000 四部门,Y=C+I+G+(X-M) =

r m

t C d m t C M X T C R C G I C '+'-'-+'+'-'--+'-'+++)()(11110000 或Y d t C d T C R C G I C r )('-'-+'-'+++-=11000 分析:①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在IS 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示I=S ,因为IS 曲线本身就是在I=S 的前提条件下作出来的;在IS 曲线右上方的各点,S>I ,其原因要么是利率高,投资少,要么是收入多,储蓄多,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IS 曲线左下方的各点,S

曲线的移动,指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自主性变量(如C0、G 、T0、I0)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使IS 曲线移动。影响因素:投资需求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政府购买及税收的变动,政府购买的增加会引起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的减少会引起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LM 曲线: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即L=M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同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利率上升→ m2会减少 →在L=M 的前提条件下 →m1

增加→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同方向变化。

LM 曲线函数可以通过L=M 的条件,推导出Y 与r 之间关系的LM 曲线函数。

M D =m 1+m 2=rY-hr; M D =M S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Y=M S /k+(h/k) r 或 r=-M S /h+(k/h)Y

分析:①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LM 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

示L=M ;在LM 曲线右下方的各点,L>M ,其原因要么是利率低,

m2多,要么是收入多,m1多,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LM

曲线左上方的各点,L

入少,m1少,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②LM 曲线的斜率分析。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主要因素),即h 值的大小。 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h 值越大,LM 曲线的斜率就越小,LM 曲线就

越平坦;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即k 值的大小。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 k 值越大,LM 曲线的斜率就越大,LM 曲线就越陡峭。

LM 曲线的移动,指不是直接由利率变动引起,而是由利率以外的其他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使LM 曲线移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主要),增加会引起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会引起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增加,LM 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货币投机需求的减少,LM 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交易需求的变动,需求增加,LM 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货币交易需求的减少,LM 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物价水平P 的变动,上升会引起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物价水平的下降会引起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IS —LM 模型,将IS 曲线和LM 曲线放在同一平面坐标上,IS 曲线与LM 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就表示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右上方移动,r 上升,Y 增加;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r 降低,Y 下降。IS 不变,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r 下降,Y 上升;LM 曲线左上方移动,r 上升,Y 下降。IS 曲线与LM 曲线同时变动,要考虑IS 曲线和LM 曲线变动的方向和幅度。

用IS—LM模型解释宏观政策,财政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IS曲线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和减少税收),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购买和增加税收),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政府购买的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挤占投资,导致投资下降)。货币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LM曲线上,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双扩张,即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要刺激经济的快速发展;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要使过热的经济快速降温;一种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与另外一种紧缩性的经济政策相配合使用。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一方面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经济发展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7 经济周期:一国国民收入及其他经济活动出现的一种不规则的周期性波动。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指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股票价格。

经济周期的分类:基钦周期,又称为短周期。为期3—4年;朱格拉周期,又称为中周期或主要周期,为期9—10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又称为长周期,为期50——60年;库兹涅茨周期,又称为另一种长周期或建筑业周期,为期15—25年的一种与建筑业相关的;熊彼特周期,又称为综合周期,创新为标志,认为一个长周期内有5—6个中周期,一个中周期内有3个短周期。

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内因)货币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创新理论;(外因)太阳黑

子理论,政治性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为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不断增长,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相应制度和思想意识调整基础上的。(1971年库兹涅茨)

经济增长的核心是GDP(或人均GDP)的不断增长,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根本),相应制度和思想意识调整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经济增长的源泉: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资本品积累(投资)的增加;技术进步;资源的重新配置。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储存率,通过影响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的水平来影响经济增长,较高的储蓄率会有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经济增长就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但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快的经济增长只是暂时的;人口增长可以实现总产出意义上的持续增长;技术进步能够人均产出和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8 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因为劳动力的正常流动而引起的失业,其中最典型的是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使劳动力供需结构不一致而引起的失业),技术性失业(因为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由于生产的季节性而引起的失业),古典失业(因为工资刚性而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因为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往往出现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贡献的处于隐蔽性的一种失业状态。

失业的影响,会使失业者个人和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使犯罪率上升;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和流失;对经济的影响(奥肯定律)反映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律,在经济增长率为3%的情况下,失业率每上升1%,实际的经济增长率会下降2%。即实际GDP变化率=3%-2失业率的变化率。

充分就业:是指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一种就业状态。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按严重程度划分,温和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划分,公开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受抑制的通货膨胀;按预期划分,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同预期一致),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按商品价格变动的比例不同划分,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动,心理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供给推动,经济结构的差异,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当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时,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当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时,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只要有通货膨胀,都会有利于国家而不利于公众;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利: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增加政府购买;不利:未能真正反映社会供求状况,使价格信号扭曲,难正常发挥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投资风险增大,实际购买力降低,引起社会恐慌,引起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抑制经济发展,引起“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的增加;中立论: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所谓好坏,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技术进步,与物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①经济结构差异的原因?扩展性部门与非扩展性部门的差异,部门之间劳动效率的差异。

★②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策?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失业和通货膨胀不会并存,通过AD曲线在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和LAS中的变化来说明。但他忽视了SAS曲线的情况。

②菲利普斯的观点,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成负相关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利

润增加→投资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率降低,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③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短期内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成负相关,长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无关。短期内,

工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货膨胀率高→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利润增加→投资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率降低。长期内,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工人的名义工资会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同方向同幅度变化。

④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无论短期或长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无关。采用的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即预

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总是一致的。人们会根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要求增加名义工资,所以通货膨胀率高→工人的实际工资不变→企业利润不变→投资不变→劳动力需求不变→失业率不变。所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无关。

9 开放经济是与封闭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封闭经济是指不与国外发生经济联系或很少与国外经济

发生联系的经济形态;而开放经济则是指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的频繁流动和往来。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计账原理编制的,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统计报表。

贷方是国外单位支付给国内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借方是国内单位支付给国外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借方之和与贷方之和相等。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在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借方之和与贷方之和不相等。国际收支顺差:是指在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贷方之和大于借方之和;国际收支逆差:是指在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贷方之和小于借方之和。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也就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美元标价法:是以1单位(或100单位)美元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汇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对对外贸易,汇率上升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资本流动,汇率上升会使外国投资者愿意持有本国货币,资本流出将会增加,也会使本国投资者愿意持有本币而不愿意持有外币,资本流入将会减少。

影响汇率的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顺差(包括出口>进口,或资本流入>资本流出)→外汇供过于求→外汇贬值

→本币升值→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逆差(包括出口<进口,或资本流入<资本流出)→外汇供不应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汇率下降。

2、国内物价的变化,国内物价上升→出口减少或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汇率下降;反之国内物价下

降→出口增加或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汇率上升。

3、国内利率的变化,国内利率上升→资本流入增加或资本流出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汇率上升;反之,国内利率下降→资本流入减少或资本流出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汇率下降。

4、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如果出口不变或缓慢增长,经济增长→

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汇率下降;如果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净出口增加→国际收支顺差→汇率上升。

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IS曲线向右上

方移动→利率上升→汇率上升,但同时,政府购买的增加→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汇率下降。

6、中央银行对汇率的干预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名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3.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4.资本边际效率: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由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6.充分就业量: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7.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8.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9.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11.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或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2.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 13.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14.古典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它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15.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16.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7.菲利普斯曲线: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8.需求管理: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 19.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0.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1.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22.GDP折算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23.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24.法定准备金率:按法定准备率提取的准备金。 25.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6.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27.潜在国民收入:也称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指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值。 28.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9.实际工资:货币工资w除以价格水平p。 30.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31.政府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2.简述区别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理由?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doc

一、GDP 与GNP 定义与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 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 GDP =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 产品的总价值。 ? GNP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GDP 的三种统计方法 1.增值法(部门法) 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 ,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 的来源。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具体做法: (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2. 支出法 基本原则: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从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角度:消费者C;厂商I;政府G;进出口部门X-M 公式:GDP=C+I+G+(X-M ) 3. 收入法 基本原则:从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的角度加以统计。 任何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并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 公式:GDP=C+S+T 三、其他经济指标 1.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 2. NI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GDP -(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 3. PI :个人收入= NI — 转移支出+转移收入 转移支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转移收入: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DI :个人可支配收入= PI -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四、GDP 的价格矫正指数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P G DP 实际名义价格矫正指数 GDP 也称GDP 折算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精)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c)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变量与范畴(增国民收入、物价、利率、汇率、政府预算支 出、赤字盈余、增长与GDP、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d)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模型(超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短期模型、中期模型) 2.GDP a)GDP的含义; b)支出法核算GDP及GDP 的构成; c)收入法核算GDP及GDP的构成; d)GDP、GNP、NDP、NI、PI、DPI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a)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 1.简单国民收入的假设 a)均衡产出; b)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b)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第一条心理规律) c)储蓄函数 d)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e)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f)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乘数效应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税收乘数; b)平衡预算乘数 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对外贸易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 1.投资的决定 a)影响投资的因素;

b)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凯恩斯的第二条心理规律); c)托宾Q投资理论 2.IS曲线 a)IS曲线如何得到; b)IS曲线的斜率; c)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a)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b)货币供给; c)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4.LM曲线 a)LM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b)LM曲线的斜率; c)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a)均衡点的变动(高P510) 四、宏观政策分析与实践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a)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越陡峭,扩张财政效果越好 b)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扩张财政效果越大; c)凯恩斯极端(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无穷大) d)挤出效应 2.货币政策效果 a)古典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0) b)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P5281.在经济衰退时不明显,2.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 前提3.外部时滞4.开放经济) 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高鸿业P530、P535)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高p540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政策实践 a)财政支出方式 b)财政收入手段 c)自动稳定器 d)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e)功能财政 f)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盈余(高P550) 6.货币政策实践 a)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b)货币扩张 i.基础货币与M1、M2

最新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一、单项选择 1.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 b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2.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d )。 a.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3.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b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净额。 4.从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看,投资等于( c )。 a.私人储蓄; b.预算盈余; c.a和b的和; d.既不是a 也不是b 。5.通过( b )我们避免了GDP的重复记算。 a.剔除资金转移; b.使用增值法; 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6.实际 GDP是通过( b )得到的。 a.当期GDP乘以GDP缩减指数; b.当期GDP除以GDP缩减指数;c.当期GDP乘以基期价格; d.当期GDP除以基期价格。 7.( a )的说法是错误的。 a.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上折旧; b.国内收入等于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拥有者获得的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 d.国内收入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8.GDP不反映( b )。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b.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9.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反映( a )。 a.实物; b.价格; c.实物和价格; d.既非实物,又非价格。11.( b )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 )的表述才是正确的。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今年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至少有一项提高了。 14.计入GDP的是( d )。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二十三章 1.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GDP平减指数P15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平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二十四章 1.计算消费物价指数P30 消费者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两个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 购买的所有物品的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4.指数化和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这就称为通货膨胀化的指数化。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十五章 生产率时如何决定的4个点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均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GDP:Y=C+I+G+NX 国民储蓄:Y-C-G=I 储蓄等于投资S=I 或S=(Y-T-C)+(T-G)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如果T大于G预算盈余;如果G大于T预算赤字,公共储蓄是负数。 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地!)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 2、名词解释(3*5=15) 3、计算题(12*3=36) 4、分析题(9+10+10或6+10+13,29)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CPI、失业率(变量)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则: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P20) (1)GDP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2)GDP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的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 (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 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 (1)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2)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 (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股息 (4)DPI=PI-个人所得税 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 4、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换算(CPI\GDP 平减指数): (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3)GDP 平减指数:又称为GDP 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 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 (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 (3)生产函数: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 αL 1-α 2、国民收入的分配: 其中,总劳动收入;总资本收入 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C=c (Y-T );c-MPC ;Y-T :可支配收入 L L K K ==和,=()Y F K L Y MPL L MPK K =?+?MPL L =?MPK K =?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