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题目: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作答: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是新课程标准从实验稿到修订稿一直不变的内容之一。体育功能之一是为健康服务,同时健康促进体育的发展。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我想应对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过程、健康等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

一:提出“健康第一”的理论依据来的出处有以下几点:

1.关于中国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树立的指导思想。

2.国务院下发第7号文件,关于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决定。

3.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体育健康性质,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性质很明确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提出的历史过程:在1950年6月,毛泽东同志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提出:“各校应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当时的“健康第一”思想主要是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学生健康状况极差的现状提出来的,与“增强体质”词异义同,含义一致,而与现代“健康第一”思想有着一定的区别。1952年6月毛泽东为体总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

《中个题词对我国几十年来的体育事业发展一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1999年6月,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以下简称《决定》)中,在阐述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时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2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健康第一”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从而使对健康的评价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的范畴,扩大到心理和社会学的领域,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健康简要概括为身体、心里、社会适应的动态平衡。毛泽东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并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可见,身体健康不仅是人之一切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也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就是说,身体健康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健康第一”最原始、最基本的意思。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劳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危机,而这种危机是具有全球化意义的,因此新时代又赋予了“健康第一”以新的概念,所以从现代意义讲,强壮体魄已不是健康的唯一标志,“健康第一”思想正是这一时代要求的产物,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提出来的,因此《决

定》中提出来的“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对素质教育而言,是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共同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主要体现在它的时代性、全面性、主体性、人文性等方面。它涵盖了体育素质教育全部的内容,突出了它的全面性特征;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健康第一”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它的主体性特征;另外,“健康第一”思想为学校体育提出了更多的人文问题,这些都使学校体育思想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先前各种体育思想相比较而言,它更先进、更超前的重要因素。

三、新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的差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是以实现健康为目的,通过目标的实现来创新体育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等,与传统的观念相比更加深入。

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过去的体育课程相比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过去课程的指导思想其实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如:技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增强体质的教学指导思想,快乐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都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增强体质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但较为忽视体育的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不重视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再比如技术教学的指导思想,过分强调系统的技术教学,导致学生既没有掌握好运动技术,体质也未能得到增强。另外,过去的课程指导思想侧重强调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然而健康应该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新课程在这个方面是对它的一个发展,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对人的全面健康的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希望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体落实到新体育课程中,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学习评价的实施,都要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选择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等,以及各教学环节和方方面面,都要紧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都要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服务。

四、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方法

第一、以转变观念为向导,大力提倡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人的行为受观念的支配,一个好的观念必然会带来勃勃生机的未来。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为受教育的客体——学生也要转变观念,领会体育文化,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教学过程各环节,都要以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进行思考、设计和操作,使健康第一思想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当学生的学业、社会工作与他们健康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服从健康;在学校体育内部各种关系发生矛盾时,也要以健康第一为出发点。

2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过去的思想观念,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课外活动常以少数人参加的体育竞赛训练代替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工作,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思想,致使高中生68%同学不喜欢体育课,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

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之以渔、而不是捕之以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成为体育锻炼的主人。

3 体育文化,养成锻炼习惯。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将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承担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教师应当采用理论课、海报、讲座、交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懂得体育与人体生命的关系、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身心健康的标准,做到“懂体育、爱体育、学体育、会体育,并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第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指身体各大器官功能正常,没有任何疾病。身体是人的物质性支柱,它能否强壮健康的生存,能否充满活力地运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幸福和成就。对于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学生,能在这个阶段引导他们的身体既在内质上、又在外形上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毛泽东也说过“德、智、皆寄于体,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所以体育教学内容与课堂设计要考虑让学生得到尽情的活动,有一定的心理负荷,增强生理功能。

1 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

体育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过程和手段可以提高同学锻炼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要从“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开展游戏、健身操、武术、球类、传统健身项目。教学手段从单一的技术教学向技能开发运用教学过程转变,实现多种运动技能迁移,如以多个项目体验跑的过程,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倾心投入,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2 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

一堂课让所有学生都能尽情活动必须进行分层次教学,否则就会有同学吃不饱有同学吃不了。区别对待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象体育尖子可以强度大点、量多点、要求高点,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自由表现机会;体育差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的群体,其身心素质和与伙伴的协作等方面都低于一般水平,对他们的要求应低一点,教师应更多的指导他们,制造机会让他们有偶然的胜利,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评价和表扬,这样同学才会各抒以长尽情活动。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长期心理不健康的人会导致生理上的疾病。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心理健康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也使生理更加健康。

1 加强心理健康的维护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被称为“在育体中育心”。我们有计划地、有意识地设计体育活动的情景,和谐有机的、巧妙艺术性把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知识内容融入基础理论与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蕴藏的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克服困难、竞争、冒险、把握机会、追求不确定目标、达成目标、控制、成功、挫折等,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期望与失望、羡慕和嫉妒、优势与劣势、个体和群体、平等和差别、公正和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的多元体验,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人的需要,同时有意识地运用认知调

节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心理归因法,让同学在乐中练、乐中学增加愉快体验,以培养学生坚韧顽强、镇定自若、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积极自信及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维护心理健康。

2 宽容对待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近年来,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构成了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抑郁症造成的负担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现代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占20%,焦虑、压抑、猜疑、沮丧等消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在课堂上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常表现为:言语冲撞、孤芳自赏、爱理不理、情绪低落、任性不配合、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对于这些同学一般体育教师会觉得生厌或无奈,同学们把他们归为异类并不愿接近。其实这些心理障碍的同学内心非常孤独和无助,同学与教师如不友好对待,他们的情绪会更糟以至恶性循环,后果不甚设想。体育锻炼场面对心理障碍防治有着得天独厚的意境,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说过:“啊!体育您就是快乐。”体育课中对心里障碍,千万避免过分的批评与刺激,要以热爱宽容为主。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可能会毁掉一个学生。心理障碍的同学在教师正确的爱生观下,使他们在真爱中体会真诚、在愉快交往中滋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减缓心理障碍。比如教师在设计课堂自由分组时一定要首先安排心理有问题的同学,条件允许的话让他们尝试各种游戏角色,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师生沟通,拓宽视野,使心情变得开朗。

第四、利用体育课堂的小社会效应,培养同学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以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及个体良好的顺应为出发点,并从个体对社会集体,人际关系、他人和自我态度与习惯的行为方式中来考察健康与否。生理和心理健康固然重要,但健康的社会属性即社会适应能力,如协助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积极的生活态度等等同样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必然较强,反过来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他的心理总比较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确立理性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建立互助、友爱、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提高社会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1 利用体育教学中“小社会”效应,以适应大社会

体育课堂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小社会中教师要通过讲授渗透、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活动肢体、总结归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公正竞争、群体意识、法规道德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感、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比如采用小组合作、结对学习、游戏活动、竟赛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提倡相互观察纠正,鼓励学生合作式竞争;树立学习榜样,把原来较多采用的固定体育小组长改为非固定式,把过去期末常设的“优秀学生奖”,改为每一堂课中的,“最佳进步奖”、“最佳努力奖”、“最佳助人奖”等。让同学在小社会的熏陶下从容步入大社会。

2 提高学生在末来社会竟争中的生存能力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竟争的世纪,末来的竟争取决于生存能力的高低。要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生存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的主题。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倡挫折教育,严格要求学生不断战胜自身与外部的困难、懦弱和惰性,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中创设激烈的对抗与竟争,学生们将体验到奋斗的艰辛,失败的痛苦,奋起的可贵,胜利的喜悦,

这些难得的心理体验,将使年轻人更快地成熟起来,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末来的生存竟争。

第五、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1 健康教育面及全校

健康第一是指整个学校教育工作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体育只是其中最能体现和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学科。健康教育不只局限于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单打独斗,而是体育教师应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配合学校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上做好健康工作,大力营造健康教育的氛围,改变我国健康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把健康第一落实到实处。

2 健康教育并不放弃“三基”教学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提倡快乐教学,很多体育老师把贯彻健康第一,片面理解成就应淡化或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把有严格理论与方法要求的体育教学变成了以快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这是及其错误的思想。“三基”教学是中学体育课的学科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科任务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取掉“三基”教学的体育课就不是教育意义上的体育课。“三基”教学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方法措施与实施过程,快乐只是提高学生完成体育任务兴趣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3 健康教育面及个人的所有方面

一个人的健康如只靠运动来维护是不科学的,健康需要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营养。其中运动和营养是维护健康的两大重要因素。现今环境污染严重,化学肥料滥用,精制食品、垃圾食品摄入过多以及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已导致很多青少年营养不均衡。如某种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不仅会导致生理上的疾病,而且也会导致心理疾病,从长期的维生素B摄入不足来看,不仅会产生水种、蛋白质吸收率减弱、人体免疫力减弱,而且会使人失眠心情烦燥记忆力下降;又如很多学生不吃早餐,这对健康非常不利,早餐是一天营养摄取最重要的一餐应占一天总营养的40%,长期这样会使智力下降。民以食为天,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会帮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身心健康。

4 加强学生身体监测与评价

第六、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体育课的评价限于对体育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质没有纳入评价之中。体质健康和体育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的同学身体素质好、体育成绩好并不等于身体没病;有的素质差并不代表身体不健康。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因融进学生体质监测,尝试把体育健康教育理论、体育项目技术、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身体素质达标等做综合评价,引导体育教学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使培养出来的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能够健康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体育老师要科学合理贯彻新课程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必须更加注重体育教学的知识性、技能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使体育教学迈出新的步子,使青少年更加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