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

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

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
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

2003年第3期第19卷(总77期)

唐都学刊

T angdu Journal

N o 3,2003

Gener al No 77,Vo l 19

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

杨太康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系,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源于社会的转型变革,加深于社会转型变革导致的人的存在危机和信任制度体制的缺失,而消除的惟一途径只能是积极地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信任保证制度体制,以强化人们对制度性承诺的信任理念意识。

关键词:信任危机;转型变革;人的存在;制度体制

中图分类号:F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03)03-102-04

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性承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性的状况,使得当今中国人深深地感受到信任危机现象的客观存在。研究和回答这种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根蒂,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本文试图从社会转型、制度体制、人的自身存在等三个方面,揭示导致我国信任危机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一、信任危机的产生:社会转型变革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与日常生活交往方式的转型变革时期。这种转型变革,不仅仅是一种事物、环境、制度的转化,而且几乎是所有社会规范准则的转化,更是一种发生在人自身、灵魂和精神中内在结构的本质性转化,也是一种人的实

际生存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改变。[1]

(P207)这种转型变革,将会把人们 带离 传统的秩序轨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人们 带入 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之中。正是在这种转型变革的背景下,人们感受到了信任危机的存在。

首先,在断裂传统之初的 绝望 中引发了信任危机。由传统经济方式转化为现代经济方式,不但需要人的思想解放,更需要人在思想解放的怀疑批判否定中,重新勘定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价值坐标尺度,即在断裂传统中获得新生。传统是一种人类

存在的历史文化家园和依赖,它会给人以存在的依托、精神的安慰和生命之根基。传统的价值法则与规范使传统生活充满神秘性、神圣性,令人情感上敬畏仰慕,并转化为人内心的信念与信仰,使人从中获得人存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现在,要将人们 带离 传统并与传统断裂,使人原赖以安身立命的信任感突发断裂、塌陷,使生命存在处于无根基的悬浮空

虚状态而岌岌可危,陷于 绝望 之中。[2]

于是,人们便在对生命存在的流浪无根、无可预期的 绝望 中,孕生出信仰的危机,并演化出一种 怨恨 情绪,似乎世界上的一切都成了自己的异物,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和信任。而日常生活世界转型的不成熟性又从经验的事实上,不断证明着这种离去传统信任的感受,使人突感过去熟悉的一切生活方式不再有效,不再可借此做出合理预测,一切可亲、可信的价值规范正迅速的隐退消失。

其次,在抛弃传统的 冲动 中催生着信任危机。辩证否定性是扬弃而不是抛弃。由于人们理性能力有一个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因而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初始阶段,表现出更多的是彻底否定性的冲动抛弃。在当今我国转型实践过程中,就出现过对传统的否定更多的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彻底的抛弃,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地彻底否定的冲动行为。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被打破,传统价值优先性法则也必须被否定,但传统本身却是不能被轻率地抛弃的。对传统的全

102

收稿日期:2002-09-20

作者简介:杨太康(1964-),男,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副教授。

盘否定,是绝对的否定,那只能导致文化价值的虚无存在与现实的无根漂泊状态。当我们弃绝了所有传统,失缺了传统之根后,看来似乎我们是彻底打破并离开了传统,但事实上则不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显得更多的是否定了传统中的一切优秀美德,反而继承了传统中的一些糟粕的东西,结果并没有真正地跳出传统、超越传统。社会成员相互信任关系建立的真正前提是:社会成员共识基础上所共享的伦理规范,是对这种伦理规范的自觉诚服。正是在这个前提之上,人们才能够合理地预期他人的行为,信任他人,并相信他人与自己一样都共享某种信任美德规范,且会认真地践履之。如果一个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不信任现象,那么至少意味着这个社会缺少有效共享的伦理规范。而如果我们现在把传统本身彻底地抛弃了,特别是将现有的隐藏在传统形式中的具有普遍效力和可公度性的伦理规范无情地抛弃了;那么,这种彻底抛弃便会导致出伦理规范的真空,从而引发出伦理规范依托的无根无据状态,引生出人们之间的信任危机。

最后,在缺失传统之后的 无根 中引致了信任危机。中华民族在向现代文明的过渡转型中,缺少西欧文明兴起之时的新教伦理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准备,也缺少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及人格类型与价值的精神准备,更缺少一个可以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直接利用的社会精神资源,即缺少可以直接孕生哺育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精神与人格类型的精神根基。相反,就在这种缺失现代市场经济精神文化准备的 无根 状态中,我们却又经历了一系列 极左 运动行为的冲击。像 文革 中那样,使得原本存在的传统信任美德资源受到了致命的摧毁。我们曾以 革命 的名义 砸烂一切 ,否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中原本可以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精神之根的信任美德资源,而成了一无所有的精神 无产者 。虽然,中华民族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信任精神资源,但我们并没有成功地将这种传统精神资源进行现代性的转换,或转换得很不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的信任危机感也是由于我们对传统信任美德的 极左 粗暴态度而招致的报复。[2]我国有着丰富的信任精神资源,信任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一种道德理念。儒家把信任视为 进德修业之本 、 立人之道 和 立政之本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他把信任提到 民无信不立 的高度,强调 言必信,行必果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这些信任资源为我们建立市场经济所需的精神价值提供了根基来源。

二、信任危机的加深:人的存在困惑

信任首先是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关系,即个人如何存在于这个生活世界中并与他人呈现出何种关系的状态。它是一种共生共在的存在范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承诺及合理地期待。在社会转型变革的背景下,人的这种存在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进而导致了人的存在危机,加剧了信任危机。

首先, 由身份关系向契约关系的转变 [4] (P97)强化了人的存在的不确定性。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之前,人的存在是由身份关系决定的。人的存在的被承认从不依赖于个人的承认,它通过身份地位被规定,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先验的普遍承认。而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之后,人突然发现了独立自我,发现了个体自主、自由及个体价值,个体突兀地挺立于世。这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有了自己固有的权利、尊严与价值,而且是在一种平等主义与普遍意义上来表达自己人格尊严的平等、权利资格的平等,即要求的是平等地承认,而这种平等的存在方式是由契约关系的法的形式确定的。我国正处在由身份关系向契约关系存在方式的转变过程之中。这种存在方式的转变,使得走向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国人,面临着一个新的存在方式的选择:个人是以绝对自我主体身份方式存在呢,还是以共生共在的主体方式存在呢?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构建共生共在主体的契约交往方式存在呢,还是仍固守于纯粹自我的身份地位方式存在呢?这是进入市场经济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现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必然会在感受他人或他物的过程中,陷入一种不可预期、不可信赖的心理袭击之中,也自然地会在对人与物的可靠性感受中,在构建自己安全感的基础上,萌发出一种普遍的信任危机感。

其次,由血缘关系向独立关系的转变打破了人的原有存在方式。我国传统社会,个人是以血缘家族为单位的方式存在,所以 家 既是个人利益的单位,又是彼此承认、认同接纳的界域。 家 是 我 , 我 是 家 , 家 里是 我 ,是 自己人 ; 家 外则是 非我 ,是 生人 , 家 成了唯一值得信任与依赖的生存方式。因此, 我 可以、也应当对 家里人 敞开一切,但对 家外人 却是抱有深深的戒备和不信任。可见,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 熟人 的社会。当人们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之后,要求每个人必须从 家 中独立出来。这就等于让他们在从 家 中独立出来的同时,又陷入一种无 家 可归的境地。结果在他们的心理上就感悟到原 家 中的信任氛围没有了,原 家 中的信任依托失去了,原个体 在家 及与周围生活世界的和谐状态被毁灭了,周围的一切均成为 非我 的他在,成为 家外人 的存在, 在家 的稳定安全感为契约交往中的不确性所替代。随之带来的是原先依托血缘情感与内在信仰所维系承认接

103

纳的信任关系,为现在依托外在契约合同与预测的约束存在所取代,本来的 熟人 社会变成了 生人 社会。市场经济社会 人 是独立的,必须独立地作出选择并独立地承担起所有选择的责任和风险,人们之间的独立关系、离散关系失去了传统的基础。 家 可依赖、可信任的基础动摇了,随之而产生的信任危机感就进一步加深。

最后,由预先给定向主动构建存在方式的转变使人的存在失去自我的外在约束。个人信任的形成直接与个人在交往实践中所获得的安全感相联系。个人存在于世,但并不是简单地 在 ,而是生活并实践于这个世界上的 在 ,并且是与生活的这个世界处于互动之中的 在 。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习惯、惯例及其有效性,对一个人行为选择、安全感、期待和信任有着重要的意义。[5](P87)因为,日常惯例、习惯所表达的是一种社会交往给定的结构关系模式,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行为的动力定型模式,而且是给定的定型存在模式。个人可以从中获得稳定的心理情感依存,并在习惯、惯例中免受面临新境遇而可能带来的紧张不安。但是,当人们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之后,面临的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伴随着的将是由于既有生活模式存在框架的缺失而导致的畏惧和焦虑不安。此时,人们要想走出这种境况的唯一途径,只能是由预先给定的生存范式走向互竞共生的范式,由虚伪封闭变成真诚敞开心扉,主动地去构建新的生存方式,形成一种新的人格意识,重建信任关系;但市场经济社会的个人信任不是预先给定的,而只能是个体主动构建的结果。这种构建是积极的主动建构的整合性,是一种社会的积极稳定性:人们面对的不是过去既有的已然,而是面向未来的可能。然而,人在主动共建生存方式的过程中,由于个体意识的日益觉醒,人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争取自己权利与利益时,往往首先不是运用这个权利去主动共建生存方式,反而以为自由就是无规定的为所欲为,以为为了自我利益可以不择手段,道德、承诺、信誉、信任均可置之度外,从而成了市场经济社会的 理性人 ,成了纯粹物的存在,成了孤独的 单面人 。市场经济社会理性的高度发达、消费主义的日益刺激又不断地强化了人的这种物的存在的 单面性 。人创造出空前富有的物质世界,但却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外在的影响湮没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占有欲吞没了人格。在贪婪的物欲中,对生命价值的关切、对高尚的存在意义、对社会伦理的信任要求等等,均悄然崩塌,惟一所剩、且惟一可以依赖的就是物的现实存在。对物的充分感性确定只有当前,没有未来,结果使 单面人 在物欲的贪婪中,既为所欲为,又无可信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信任进一步加深危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证明了信任危机根本上就是人的存在危机。

三、信任危机的失控:制度体制的缺失

进入市场经济社会,社会结构与人的存在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个人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已显示出无法控制的困惑。个人的这种困惑,迫使着人们将目光向外寻求,希望托庇于一个公正的制度体制,并期望这个制度体制能给予自己一个存在的安全感与可预期性承诺,以便重建对这个生活世界的信心和信任。然而,又由于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出现一些新的特质,使得人们的这个期望变得既不理想,又不现实。

首先, 在场 到 缺场 交往方式的转变及其冲突。传统社会人的日常生活总是要受到 在场 的域际性活动的支配,而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则是通过对 缺场 活动要素的培育,将人的活动日益地从地方性场景中 提离 出来,放在了一个脱域的环境之中。特别是通过人的交往手段的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乃至否定了传统的 熟人 社会交往方式,将人们置于一个广袤无限的超越交往活动具体场所限制的、并跨越远距离时空分离基础之上的交往世界之中。在这种 缺场 的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成员普遍交往与世界互动并不要求每一个人与世界上所有他人面对面的 在场 直接交往,而是通过信息化的媒体符号标志系统的不在场进行 在场交往 。这种时空分离基础上的交往方式的转变,使得作为传统社会信任基础的 在场 承诺或当面承诺本身发生了动摇和转变。从个人主体的在场与否角度看,承诺可分当面、非当面,当面 在场 承诺表达的是 熟人 社会的有限交往关系,而非当面 缺场 承诺表达的则是超越 熟人 社会的普遍交往关系。传统社会当面 在场 承诺的可信任性是以 家 的血缘关系为依托的信任的延伸,是以血缘、个人熟悉了解为依据的信任,是以 熟人 群体的风俗、习惯为有效监督的信任,其实质是以对传统 熟人 社会性交往规范制度的信赖为基础的。而现代社会的非当面性的 缺场 交往,使人们一下子失去了原有信赖的制度规范依据,随之也就自然地引致出了信任的危机感。这种信任危机感是对媒体符号缺失抽象系统的不信任,也是对其所构成的具体监督机制和具体规章制度的不信任。这是因为,媒体符号抽象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信任,信任在本质上又与现代性制度相关联,而转型期间现代性制度体制建设的缺失,又加深了这种信任危机感的强度。

其次,个人承诺到制度承诺的转变与制度体制的缺失。由当面 在场 承诺向非当面 缺场 承诺的

104

转变,实际上是由个人承诺向制度性承诺的转变。对个人承诺的信任是建立在人的相互关系上,相信他人的诚实是相信个人主体对自我诚实和可靠感的一种肯定。人对制度性承诺则不然,他相信主体是以 信任被假定为相信非个人的原则 ,是对非个人的制度性承诺的信任,这种信任本身是不能满足个人性承诺信任关系所提供的相互性和亲密性的需要。因为对媒体符号系统的信任要置于社会结构制度体系之中,置于社会整体秩序与功能的正常发挥之中,是一种社会制度通过其功能对社会中所有成员所做出的承诺。个人承诺以个人人格为担保,以对他的经验感觉为依据,具有主观的不确定性,而社会结构是经非人格的制度构架及客观运作机制为保证,具有客观的确定性。市场经济社会是在平等的自由权利与高度发达的信息化背景下被组织起来的,社会交往关系一方面以制度化的方式存在着,而另一方面又是以社会强制方式对承诺加以监督、制约和实施。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承诺才会具有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人们对非当面承诺的信任才会变成现实。然而,客观地说,在现实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大量背离承诺的诱惑,而对这种诱惑的抵制所做出的制度性监督互动却又十分的不力。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对制度承诺监督的社会制度运作机制还很不正常,使人们逐渐失去了对非当面制度性承诺的信任,对于社会制度体制本身的信任产生了信任危机感。

最后,人的理性选择能力与预期选择效果的矛盾及其背离。在市场经济社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原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选择,决定了对于既有信誉承诺的权变性。在一个集体行为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及承诺是十分重要的,但信任与准则本身并不会自动产生出长期稳定的合作行为。因为承诺、信任是个人内在的主观因素,它难以度量,又易于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个人现实生活的交往实践本身就会改变这个主观因素。[6](P25)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于普遍出现的个人承诺信任危机的现象做出深层次的分析。人们在对集体行动进行理性批判反思时,往往不能反映出制度变迁的渐进性与制度自主转化的本质;不能在分析内部变量如何影响规则的过程中,注意更高层次制度约束的重要性,而恰恰注重的是守信或背信行为给集体行为带来的影响,完全遵循的是成本 收益分析的权变选择策略原则。只要守信或背信能实现长期净收益大于暂时守信或背信短期策略的净收益,人们就会遵守或背弃协定准则,做出有利于自己结果的承诺。因为它是一个安全的策略。另外,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具体选择策略的环境变量,往往是通过个人对这些环境变量因素的预期收益成本、内在规范、贴现率的评价而发生的。这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普遍的信任危机时,这种信任危机尽管发生在个体、个别的层面上,但实质上却是社会更高层次某种制度规则机制不合理的缺失彰显与凸现。为此,在全社会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建立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当然需要社会成员个人自身人格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和遵守的社会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三联书店,

1997.

[2]高兆明.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J].广州:学术研究,

2002(4).

[3]陈根法.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J].南京:南京政

治学院学报,2002(1).

[4]梅茵.古代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5]吉登斯.现代性后果[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北京:三联书店,1997.

[责任编辑 马 洁]

An Analysis of the Profound Reasons for the Present Trust Crisis of China

YAN G T ai kang

(Dep t.of Economics,X i an Institute o 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 an710061,China)

Abstract:T he profound reason for the present trust crisis is social transition w hich leads to man s crisis of living and lack of trust system.The only way to avoid the present trust crisis is to actively establish a modern social trust insurance system so as to raise people s aw areness of trust in system comm itment.

Key Words:trust crisis;transition;ex istence of man;system

105

中国旅游景观美学 (1)

中国旅游景观美学 题目中国古代园林中水之审美 姓名江传韵 学号094120283 院、系外语学院 专业旅游英语

中国园林中水之审美 摘要: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风格的园林。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深受佛教接近自然的影响,注重假山、池水、楼台亭阁的象征意义,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园林美不只是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创造,更重要的是注重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特别是园林中的“水”,以小,流动的水流表现幽深、空灵的审美意趣,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自然意趣;想象与联想;宗教情结;人格化 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以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中国园林三种风格最为著名。中国园林的建造历史悠久,“掇山理水”是园林艺术中必不可少、极富魅力的。古人把水称作是园林中的“血液”。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帮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笪重光《画筌》亦云:“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水流则灵”。这些话虽然是画论,同样也适用于造园。计成在园冶·相地中说:“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可见水之重要性。 水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无园不水”之“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只有脉源贯通,才能全园生动。园林中的水景有:湖海、池沼、溪涧、井泉、渊潭、瀑布等。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主要内容,大规模的模山范水活动至秦始皇、汉武帝时达到了高潮。《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书·郊祀志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日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秦始皇、汉武帝因迷信神仙方术向往海上仙山而创建的“一池三山”的

基层反映:微信营销市场假货泛滥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今天,好范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微信营销市场假货泛滥现象亟待引起重视》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当前,微信销售、代购等行为日益活跃,微信营销已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商品交易模式,但由于微信营销尚处于监管空白区,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工商部门作为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的主要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微信营销假货泛滥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 一、微信营销市场假货泛滥的原因分析 一是监管盲区存在滋生违法。微信属于人对人的交易,未经第三方平台。而目前针对网络购物方面的监管法规,主要是针对淘宝、京东这类的电商平台;诸如对微信小店这样依靠社交工具来经营的监管,尚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致使工商部门在执法监管中往往想管而不知该如何管;加之大多微商仅仅通过转发图片叫卖商品,即使其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工商部门在没有见到货品验明正身的情况下,也很难固定证据界定其违法。 二是买方市场助长。一方面,微商最为活跃的阵地是微信朋友圈,而微信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朋友、同学、同事、亲戚,消费者受“信熟”心理作祟,根本毫无防范意识;而收到货后即使发现是高仿品,碍于朋友情面也通常选择吃哑巴亏自认倒霉了事。另一方面,由于假货外观与正品相差无异,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识别,因此,不少消费者明知低于一定折扣的商品基本都是假货,但为了秀名牌走高端路线,仍选择购买假货,为假货流通提供了巨大的买方市场。 三是利益驱使微商以身试法。据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微信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6亿,每天有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为微商提供了雄厚的现在和潜在用户;加之微信营销门槛低,只要是微信用户都可以在微信上发布商品信息,且无实名认证、信用担保、第三方交易平台及没有营业执照、评价机制,使得违法成本与售假利润形成巨大反差,因而越来越多微商为了牟取暴利公然以身试法。 二、加强微信营销市场假货泛滥现象监管的对策 一是强化微信消费教育。工商部门、消委会应利用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契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发布消费警示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微信用户曝光微信营销市场假货泛滥的现实情况,提醒其不要因微商是熟人而不设防及选择购买商品应注意了解产品的规格、材质、产地等信息并索要购货凭证;同时,宣传《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知假买假对个人、商家及市场经营秩序的危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抵制知假购假行为。 二是建立微商约束机制。工商部门应主动加强与腾讯公司的联系沟通,建议其从维护微信用户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针对微信平台假货泛滥现象建立约束机制,如通过签订经营协议、进行实名认证、完善评价机制等方式,提高微信营销门槛;同时,利用自有专业机器和专门团队,加强对微商的摸底清查,对发现的可能存在售假行为的商家采取冻结账户处理并及时上报工商部门调查,切实履行微信运行平台的责任和义务,维护微信平台的良好秩序。 三是提升执法监管水平。一方面,针对微信售假案件较一般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违规案件更复杂、技术性更强、查办难度更大的实际情况,工商部门应强化办案人员计算机应用及互联网访问知识培训,开展移动电商监管案例分析及探讨,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监管水平,以适应打击微信售假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工商部门应综合利用媒体曝光、网上巡查、消费维权等多种渠道,挖掘案源、固定证据、顺藤摸瓜,查处微信售假违法行为,形成对违法商家的有效威慑。 四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工商部门应加强对微信营销市场售假监管问题的整理、研究和探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浅析我国医学界的学术论文造假现象

医学研究(包括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学术论文包含了某个研究领域当时最新的研究进展,代表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个学科与领域探索的最新知识。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学术造假现象。 人们一般说的学术造假,最直接的表现是论文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论文作者主观蓄意为之。学术造假最直接的受害人通常是该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因为他们在这些造假论文的错误结果或结论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将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为何发现和揭露造假的人往往也是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 去年,据媒体报道,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作者单位涉及38家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及三甲医院。BMC发现,这些论文“伪造范围从作者推荐朋友使其获得积极的同行评价,发展到精心打造同行评审圈,在这个圈子里,作者相互评审,甚至假冒其他人的名义。” 经过调查分析,43篇伪造论文中有41篇出自我国研究人员,占95.35%。造假论文如此高比例并非第一次,似乎让国际学术界有点见多不怪了。2009年12月26日,国际《晶体学学报》杂志称,他们发现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表于该杂志上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2014年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拉贝发现,在2008年到2013年期间,由一种论文生成软件生成的论文在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有16篇,而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100多篇,其中大部分论文的作者标注来自中国的学术机构。 其实,也不只是去年,每年多多少少都会披露学术论文造假事件。为何我国学术方面的假论文会有这么多?对此,历来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品行不好,朽木不可雕也;另一种是环境和机制使然,即环境决定论。近些年赞同后者的人更多。 国内研究人员的造假原因更具中国特色,即评职称。有了职称,则可以获得晋级、增加工资和奖金,并且能够获得巨额研究经费。当然,论文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比如对医生来讲,并非是以其医疗技术高、治好了多少病人为标准,而是要求其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为标准来评职称和晋升。 环境决定论表明,只要制度和环境,包括奖赏、监管和惩处等得当,是可以大大减少学术行为不端的。即便在境外,也会因为环境原因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在2014年十大论文撤稿事件中,列于首位的是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的刺激触发获得的多能性(STAP)细胞研究结果造假。相关人员认为,促使研究人员造假的重要原因是经费和名誉。在尤其是世界一流学术刊物上刊登论文是研究人员能得到资金或者好工作的保证。 尽管造假者只是少数人,但是坏的是中国科技界这“一锅汤”。中国学术和科技界这“一锅汤”要得到世界认同和获得世界声誉,首先是靠诚信,其次才是靠数量和质量。如果没有了诚信,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很多东西,甚至任何东西在国际各个专业学术界都可能被视为“垃圾”。这才是严酷的现实和后果。 同样,对于教师不以教学为主要评价标准,而是以其在核心期刊上发了多少论文为标准。这种不以专业特点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提供了论文的触发条件。 当然,中国研究人员论文造假也有其他一些原因,如自身的修养和诚信,以及受整个社会诚信下降的影响等。但是,如果不以客观和科学的标准来管理和评价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员,还会有层出不穷的论文造假。 一篇研究论文从酝酿到发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中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笔者简单总结了一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科研工作者会基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新的假设或假说,即大家通常说的提出问题,这个环节是研究论文的起点或最早的雏形。 这里指的研究问题是比较具体、有待解决的前沿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见解,因此通常提出研究问题的是高年资研究人员1760405151医学论文发表扣.低年资研究人员(博士后或研究生)通过参与这个过程获得训练,并逐步培养出这方面的能力。研究假说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提出的研究假说或研究问题被验证或解答的成功率较高,这也是科研基金大多数只资助高年资研究人员的原因之一。

中国现代美学的动向(一)

中国现代美学的动向(一) 一、什么是中国现代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美学家在借鉴西方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美学形态。这种美学形态既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从世界美学的范围来看,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形态。 中国现代美学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基本上是在比较封闭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如果用西方美学的标准来看,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美学。比如,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就曾经感慨中国无纯粹之美术。王国维之所以得出“中国缺乏美学和美术(即艺术)”这个断言,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1)现代西方美学被公认为美学;2)现代西方美学的核心观念是“无利害性”(disinterestedness)和“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3)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种观念;因此,中国古代没有美学和美术。 中国现代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尽管中国现代美学是在学习西方现代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古典美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强行推行从前苏联借鉴过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现代美学又非常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西方现代美学的核心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二、西方现代美学的传人: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中国现代美学起源于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接受。从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在跟西方的全面接触和较量中逐渐意识到西方力量的强大。这种意识是分三个阶段逐渐觉醒的:最初只是承认西方科学技术的发达,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仍然比中国落后;但是在洋务运动(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失败之后,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而且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即长期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所造成的社会惰性,中国要想在与西方列强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改造传统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但是由知识分子发动的“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失败之后,人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不仅是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的落后,而且是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落后,中国要赶上西方强国,最根本的改革是改造人的思想意识,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再做奴隶。美学就是在这时从西方全面引进中国的,因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现代西方美学代表了最先进的思想意识,是自由思想、民主政治和强盛的生命力的思想基础。 在西方美学的传播中,王国维(1877—1927)起了重要的、开创性的作用,他的名作《红楼梦评论》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第一篇符合西方美学标准的论文,因而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我们之所以将王国维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不仅有时间上的考虑,而且有美学类型的考虑。从时间上来说,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

(完整版)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源起 (二)概念 (三)必要性及意义 (四)应用范围 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 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 (一)专家学派 (二)心理物理学派 (三)认知学派 (四)经验学派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 (一)起源 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英国:1968年《乡村法》 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 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主观满足”。 (二)概念 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景观的价值高低或者好坏程度进行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评价对象的

基于SWOT分析法浅析网络代购的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

基于SWOT分析法浅析网络代购的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 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消费者对于商品品牌与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人民币升值以及互联网和物流环境的越趨成熟,网络代购应运而生。网络代购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商品质量难以控制、税收流失和产品售后服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SWOT矩阵分析对目前网络代购这一全新消费模式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从而提出净化网络代购环境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pursuit of brand and quality of Chinese consumers is also improving.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and the maturity of internet and logistics environment,online purchasing is coming into being.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network purchase scale has also caused a series of problems,such as the quality of goods is difficult to control,the loss of taxes and the lack of after-sales service of products.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thinks ab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new consumption pattern of network purchase by SWOT matrix,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lean up the network purchase environment. 标签:网络代购;消费观念;运营模式;消费全球化 1 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商品流通的局限性,将世界各地的产品带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面前,便产生了中国现阶段海外代购的热潮。由于汇率、关税、国际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层层渠道的加价的原因,导致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后普遍存在巨大差价问题,国内化妆品、食品等安全问题频现,使得许多消费者将目光纷纷投向海外市场。对于出国机会不多的消费者而言,海外代购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平台。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淘市场交易规模为4236亿元,同比增长61.8%。2017年仅第二季度我国海淘市场交易规模就达到了1465亿元,环比增长10.6%。 2 网络代购的概述 目前网络代购以年轻消费者为主,作为电子商务中的一个细分市场,通常分为B2C的“海淘”和C2C的“人肉代购”方式。所谓“海淘”即指通过登陆境内、外购物网站检索海外商品信息并通过发出电子订单,采用PAYPAL、在线信用卡等方式支付,再由国际快递将货品运回国内的购物方式,通常分为国内跨境电商和海外直邮两类。而所谓“人肉代购”则指由境外人员(多以留学生、移民、空姐为主)在国外代为购买后携带入境寄送给委托人或从国外直接邮寄给委托人的方式。 3 网络代购SWOT分析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doc 10页)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doc 10页)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 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

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 宗卫佳SZ1305098 摘要:在中国当代美学论坛上,出现了几种主要的美学观:唯心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把主客观统一于心的结果;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人创造的,是劳动实践的产物。这些思想都是中国美学界的大家们对中外美学历史发展的传承与扬弃的重要体现。通过理解和分析这几种观点,提升对艺术、美和审美的认识。 关键词:美学观、艺术、美、审美 西方美学从近代传入中国,1947年《新美学》的出版,在美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出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美学学派相对峙的局面,美学开始引起中国人的注意。各家纷纷表达各自的学术观点,使我国的美学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于是,在中国的美学论坛上,逐渐出现了几种重要的美学观:唯心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把主客观统一于心的结果;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以及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人创造的,是劳动实践的产物。这些思想都是中国美学界的大家们对中西方美学历史发展的传承与扬弃的重要体现。 一、唯心主义美学观 秉持唯心主义美学观的美学大家主要是朱光潜先生——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发源于康德,然而对他的美学观念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个学说:一个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一个是王国维的美学思想。[1]在朱光潜看来, 美学独特的形象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古代美学;也不同于近代的西方美学,它应该是这两者比较和综合的结果。这可以从他在《文艺心理学》里给美下的定义里看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在美感经验中,我们须见到一个意象或形象,这种‘见’就是直觉或创造;所见到的意象须恰好传出一种特殊的情趣,这种‘传’传就是表现或象征;见出意象恰好表现情趣,就是审美或欣赏。创造是表现情趣于意象,可以说是情趣的意象化;欣赏是因为意象而见情,可以说是意象的情趣化。美就是情趣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快感。‘美’是一个形容词,它所形容的对象不是生来就是名词的‘心’或‘物’,而是由动词变成名词的‘表现’或‘创造’。”[2] 根据朱光潜先生的看法, 美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美也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情趣意象化和意象情趣化”恰到好处的“契合”。而在这心物结合中,“是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美也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要“恰好”使意象和情趣合而为一。显然,朱光潜先生的美感经验分析是以“形象的直觉”为逻辑起点,融入“距离”说;以强调自觉的审美态度,再融入“移情”说以展开物我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把美感经验描述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心理过程。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第8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本章概要】 本章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演进入手,介绍了其各个发展阶段特征及主要类型,详细阐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景观要素及其审美特征,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美学思想及景观组合的艺术手法,探讨了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主要差异,分析了现存古典园林的几个典型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工与大自然的巧妙结合,从艺术欣赏角度而言,其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使之成为中国古建筑景观文化中最精彩纷呈的一部分,融聚了中国古建筑中绝大多数的装饰手法,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的今天,对古典园林景观的观赏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调节心境的重要手段。 8.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8.1.1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 (1)从原始古朴的自然野趣到人工色彩的渐浓、渐重 (2)仿真自然山水,追求诗情画意 (3)园林艺术的集盛 8.1.2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种类繁多,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亦不尽相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照造园动机和文化观念划分 为生者而建的园林 为亡者而建的园林 (2)按照占有者的身份来划分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3)按照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 北方类型 南方类型 岭南类型 (4)按照不同风格和艺术特色划分 就世界范围来讲,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风格,由此在园林的布局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归纳起来可以将世界上众多的园林形式划分为两大类。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 几何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 (5)按照建造时间划分 古典园林 现代公园 8.2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审美 园林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审美改造,对旅游者而言又是价值颇高的综合性艺术品。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北方的还是南方的、或许是岭南的,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趋势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趋势 (一)审美文化走向大众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人们能接触到的世界变得更加广泛,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了解到的观念更加全面,同时也意味当代的美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他需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商业、公共等方面的需求,这是由人们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追求精神层面的要求所造成的。 可能有人很难理解这句话,简单的来说,审美文化在过去就像是奢侈品一般的定位,它属于高雅经典的意识形态,但是现在,人们在各个方面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时候,那么就要想要享受层面的东西,就像你现在想要买一件东西,一定不会说能用就行,还会挑挑看看那些商品符合你的审美观,或者说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能够吸引你,这就是审美文化的大众化,生产力的解放也将审美文化变成了“日用品”。 现代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再加上国家大力发展经济,那么中国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这种状况,理所当然,审美文化也更侧重于迎合市民社会的与审美趣味和世俗化生活,虽然我个人认为审美的发展是一条抛物线,最后还是会回到与原来相似却有不同的情况,但显然在抛物线未到达最高点之前他是不会落下的。不管怎样,审美文化从高雅的圣坛走下,融入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却迎合大众的喜好、情趣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似乎看起来比其呆在“书架上”更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我想这一趋势西方国家早就经历过并且到现在还在持续着,这几乎是随着经济发展会必然遇到的的一个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总结一下中国审美文化大众化的原因:1.人们的精神需求2.商品经济的刺激(二)审美文化走向个性化 DIY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个人爱好,也可以被认为使人们的某种潜在追求,你是否已经不满足和他人拥有一样的东西,想要加入一些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人性的需求。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中国审美文化已经走向大众化,那么人性或者说个性方面的需求也是大众的需求,审美文化理当满足,这一点是必然的人们在接触到大量信息冲击的同时,个人的特性也渐渐凸显出来,一窝蜂的追求现象虽然还有,但我们已经厌倦千篇一律,想要来点符合自己特性和欲望的,所以类似“私人订制”一类的行为开始出现。现在还只是初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会不断的被扩大,我想在将来这是具有鲜明个人主义的审美文化,同样的道理,中国在接受、学习、模仿、借鉴西方审美模式的同时也应该保留,更应该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最民族的东西才具有世界性,一旦中国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民族性,那么中国的审美文化就会贬的一文不值,因为他只剩下了抄袭和模仿,再有没有创新的潜力和可能,所以民族个性化的审美发展也会是中国未来审美文化的一个趋势。其实不难理解,用通俗的话来讲,既要保持和国际接轨,又要不是去自我,相反还要彰显个性,就像老师总对个性独立鲜明的学生有印象一样,不想被埋在众人之中,那么中国的审美文化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

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

一、单项选择 1.自然旅游资源一般指() A.山地、海景、文化艺术 B.江河、历史文化古迹、动物 C.河流、瀑布、植物 D.湖泊、泉、民族民俗 2.中国探险、登山旅游山地是() A.四姑娘山、衡山、贡嘎山 B.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公格尔峰 C.慕士塔格峰、华山、四姑娘山 D.乔戈里峰、华山、博格达峰 3.中国的花岗岩名山风景区有() A.武夷山、三清山、九华山 B.泰山、齐云山、崂山 C.华山、衡山、黄山 D.千山、雁荡山、齐云山 4.下列一组景观中,属于“黄山四绝”的是 A.巧石、奇松、温泉、瀑布 B.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C.瀑布、云海、温泉、奇峰 D.碧水、奇峰的、温泉、云海 5.下列一组高峰中,属于黄山主峰的是() A.玉泉顶、大汉阳峰 B.天都峰、大塔山 C.玉京峰、祝融峰 D.莲花峰、光明顶 6.武陵源景区属()岩石组成的山地 A.花岗岩 B.火山岩 C.石英砂岩 D.大理石岩 E.岩溶山地 7.我国风景名山中,属于流纹岩山体的是() A.长白山 B.衡山 C.三清山 D.雁荡山 E.九寨沟 8.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称的风景名山是指() A.黄山 B.桂林山水 C.武陵源 D.庐山 E.三清山 9.长白山位于() A.黑龙江 B.辽宁 C.内蒙古 D.吉林 E.新疆 10.长白山天池属于()湖泊 A.构造湖 B.堰塞湖 C.火口湖 D.河成湖 E.冰川湖 11喀纳斯湖位于() A.西藏 B.黑龙江 C.新疆 D.青海 E.内蒙古 12.黑龙江在我国境内的最长支流是() A.鸭绿江 B.辽河 C.松花江 D.海河 E.南溪江 13.钱塘江流经()

中国当代景观美学解析

中国当代景观美学解读—— 以多义景观设计师王向荣之景观美学观念分析为例 【摘要】本文以北京多义规划事务所主持设计师、设计总监王向荣的思想理论与建成项目为例分析总结了其所代表的中国当代景观美学思想,包括其所倡导的地域性自然、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意义。并阐述由王向荣先生代表的景观美学思想在社会引起的广泛意义及作者对中国当代景观美学的观察与思考。 【关键词】地域性自然生态之美社会价值 【正文】 1.综述 要谈论中国当代景观美学,首先需知道景观美学的基本内容。景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研究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①。本文中对中国当代景观美学的观察与思考主要以人工景观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为对象。 当代中国的景观环境审美正处于一个不稳定、多方向的时代。一方面,不断进行的全球化使当今中国景观设计师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尤其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设计师越来越多,更使得当今设计师的思想表现出更多元的特点,并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景观设计虽然在向前发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缺少理论支撑、缺少评论、缺少好作品、缺少广泛的认知度。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景观设计师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付诸实践,对景观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进行探索和追求。王向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园林绿化专业,后考取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赴德国深造。其德国留学回国后的10年是中国风景园林飞速发展的时期,作为风景园林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王向荣之景观美学观念分析 王向荣先生对世界现代风景园林理论、地域性景观、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风景园林与生态、风景园林与艺术和风景园林教育等领域均有自己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其2000年创办的规划事务所之名“多义”正诠释了他所追求的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满足功能的,具有多重含义、多重表现力和多重感染力的景观。王向荣先生的有关景观美学方面的价值观和思考,主要体现在地域性自然、生态之美与社会价值三方面,对传 ①引用自史蒂文·C·布拉萨《景观美学》

中国网购假货现象调查报告

中国网购假货现象调查报告 导读:据企鹅智酷调查,46.2%的网购用户表示,他们的网购不满意率超过20%;49.3%的网购用户将“商品质量差,为仿制品”作为网购不满意现象的首选。但值得注意的是40.3%的网购用户在买到假货后,选择“忍了”,没有进行投诉。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改造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成功案例,并且还在持续扩大其影响。但在人们享受网络购物便利性的同时,商品质量隐忧却像幽灵一样飘荡在这个生机勃勃的行业中。 你在网上买到过不合格的商品吗?是与你的预期不符,还是真的质量存在问题? 大约有近五万名中国网民参与了企鹅智酷发起的这一轮调查,并认真填写了关于自身网购经历的9项问卷题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来为中国网购的现状绘制一份有价值的图谱。 四分之三群体经常网购,不满意率较高 在排除了没有网购经历的样本后,我们对38026份中国网购用户的精准问卷了做了分析绘图。在网购频率的调查中,74.4%的用户表示经常网购,占比近四分之三。 调查结果显示,在网购群体中,“重度用户”占比高于我们的预期。这也符合网络购物的黏性规律——即用户在第一次网购后熟悉了操作流程,办理了相关支付工具后,很容易形成持续的网购习惯。 尽管网购用户的黏性较好,但大家对网购的体验却并不乐观。对于“网购中是否遇到对商品不满意的情况”这一问题,46.2%的网

购用户表示,他们的网购不满意概率超过20%,每买五次商品就会至少遇到1次不满意的情况 表示从未遇到过不满意情况的用户占比出乎意料,仅有3%。即便加上“偶尔遇到不满意现象”的样本比例(20.4%),对网购商品整体较为满意的用户,也没能超过四分之一。 注:网购不满意并非一定是假货或欺骗,商品与顾客心理预期的落差,也会导致不满意情况出现。这一点在后文会有更详细调查。 仿制品是网购“首害”,店铺浮夸描述害人 要弄清中国网民对网购的整体态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厘清“网购不满意”的具体根源。企鹅智酷调查显示,近半数(49.3%)网购用户将“商品质量差,为仿制品”作为网购不满意现象的首选。 令人惊讶的是,在网购不满意现象的调查中,排名第二的是“商品是真的,但与描述不符”,占比达到28.9%。 这说明很多网友对网购体验不满的重要原因,并非产品本身粗制滥造,而是商家店铺在描述产品时,没有实事求是,进行了夸张甚至欺骗。 网购不满意的另一个顽疾是售后服务。23.3%的用户表示网购的商品在售后上存在问题。而商品以旧充新、甚至损坏的情况,占比分别只有4.9%和5.4%。 另一项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现象。在回答“哪些情况导致你买到假货”时,58.2%的网购用户认为“店铺刷信誉、评论是假的”

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一)

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一) 摘要:将景观美学置于BBS建筑论坛等网站上经常有关于景观美学的思考与认识,甚至还出现了类似“建筑评论”、“建筑随笔”的“景观评论”、“景观随笔”等景观艺术的批评文体。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面对“景观”一词,真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时“景观”一词的使用几近随意。其实在文化学、社会学、旅游学、林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等学科都有一套出于本学科知识谱系的对于“景观”的认知话语,而在美学文艺学领域,常见的做法是往往将“景”和“观”拆开来理解,犹如中国古典文论中将“情”和“景”拆开来作一种二元对立统一式的理解一样,其实这是一种带惯性的文论思维模式,容易拘于字面意义的限定而忽略其更深层次的人居文化内涵,从而将景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旅游美学混淆起来。严格意义上的“景观”一词,其实是一个外来词汇。我们可以从英语、日译汉语和汉语三个语境来梳理一番,在英语中,“landscape(景观)”的古英语形式如Landscipe、Landskipe、Landscaef等和其古日尔曼语系的同源词如古高地德语Lantscaf、古挪威语Landskapr、中古荷兰语Landscap等表示的含义是接近的,都与土地乡间地域地区或区域等相关,而与自然风景或景色无关。在汉语中,作为最为流行landscape的译名“景观”,其词义也是非常暧昧和复杂的。据认为,景观这个日语汉字词汇是由日本植物学者三好学博士于明治35年(公元1902年)前后作为对德语“Landschaft”的译语而创造的,最初作为“植物景”的含义得以广泛使用,后来被陆续引入地理学和都市社会学领域。而中国学者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景观”一词,是在1930年由中国景观学科的先驱陈植先生在其著作《观赏树木》的参考书目日文部分列有三好学的《日文植物景观》。后来陈植先生在1935年出版的《造园学概论》中有两处使用了“景观”的词汇。其时的景观一词已有“景色”、“景致”和“景物”等意思⑷。而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景观学(简称LA学科)概念时,是有其特定的内涵。这里需要提及到“景观学”的概念,所谓景观学(LandscapeStudies)是一门建立在景观规划与设计学科基础上,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总目标,以环境、生态、地理、农、林、心理、社会、游憩、哲学、艺术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为基础,以规划设计为核心,面向人类聚居环境创造建设、保护管理和人文建设的学科专业,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综合性的现代学科⑸。自100多年前在国际上出现第一个独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LandscapeArchitecture)以来,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都逐渐建立起成熟的景观教育体系,成立了景观教育(师)组织,负责制订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评估办法,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并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国际景观教育组织。我国引进景观学科和景观教育体系只是最近10多年的事。而引进国门不久的景观学科理论和传统的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在“正名”的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分歧。在此,我们无意把景观美学概念狭隘地理解为景观学美学,但我们也不能无视景观规划设计在中国当代城市建设中方兴未艾的现实。现代景观设计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城乡协调发展和保护自然生态的新的重要环保手段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美学的研究重心不宜过于宽泛,把山岳河流湖泊草原湿地的审美研究悉数收入囊中,也不能只是停留在主要研究体现士大夫审美趣味或中世纪贵族鉴赏心态的古典园林的层面上,而应该更多的关注现当代各类景观建筑实物和城市化进程中各类景观设计、景观规划思想的美学品格。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深入,景观学科和景观教育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景观建筑点缀我们的生活,它们在协调土地和人的关系,营造和谐诗意的人居空间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应该运用美学的眼光给予认真研究。可以说,景观美学是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具象化和人居化,是建筑美学的延伸和拓展。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和人居环境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景观美学研究完全可以成为和建筑美学、影视美学、工艺设计美学并列的重要艺术部门美学分支。二、正确处理景观美学理论建构与其他相关学科建设的关系中国的景观美学从诞生之初起除了概念定义上的语焉不详和学科归属上的困惑之外,还因为景观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和传统的园林美学,建筑美学以及旅

就企业造假,浅谈中国市场

就企业造假,浅谈中国市场 摘要;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当然,对商品的需求也明显地增加,随之,各种商品接踵而来,这些商品有的昂贵,有的廉价,其中,也有看似昂贵但却很便宜的东西,这些商品无疑是仿制的,也就是企业造假的产品。这种产品到处都能看到,这并不奇怪,在我们这个社会上,企业造假似乎成了一种“风气”,我们会为这个到处泛滥盗版产品的市场感到无奈。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有竞争就会有造假,我们也许会问,企业为什么会造假,我们在看到造假的时候,大多数会把矛头指向企业,但是追根究底,这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这还涉及到各方面的原因,企业只是造假的执行者,这其中有好多推动者。不管怎样,企业造假都给我们以及这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对中国的市场也有很大的冲击。 关键字:工业明胶老酸奶事件 正文:最近网上有个流行语是:你要是饿了,舔一舔你的皮鞋,你要是渴了,舔一舔你的皮鞋,你要是生病了,舔一舔你的皮鞋。这就是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皮鞋制老酸奶的事件。在制作老酸奶的过程中需要一种食用明胶。食用明胶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是一种无脂肪的高蛋白,切不含胆固醇,是一种天然营养性的食品增稠剂,是国家规定的合法添加剂。食用明胶被广泛应用于肉冻,罐头,糖果,香肠,粉丝,

方便面,雪糕等食品行业。但有记者声称,有的企业用旧皮鞋熬制成的工业明胶来代替食用明胶,严重地威胁到了消费者的健康。这消息一发出来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想不到自己扔的旧皮鞋搞不好哪天进了自己的肚子里,这就使得消费者严重恐慌,对老酸奶产生了质疑,也引起了老酸奶销售量的严重下降。没过多久,果冻也使用工业明胶的消息也发了出来,这更加使得本来就有质疑的消费者更加对中国市场没了信心。最后生出的药品市场也用了这种工业明胶,也快让中国的药物市场接近了崩溃。连药都有毒,还有什么可以食用的吗? 这一起事件不免让我们想起了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三鹿集团就是因为在奶粉中加入了三聚氰胺,造成了婴幼儿患有肾结石,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导致了三鹿集团的倒闭。不仅仅是这些,有的还说中国的茅台里也有造假的成分,里面不是纯酿的酒,其中加入了水的成分,因为我们很少会喝这种酒,自然我们也不知道。还有很多企业造假的例子,我也就不一一阐述了,针对这些企业造假现象,我们一般都考虑是企业的过错,但是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从企业自身来说,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企业都是为了利益才产生的,当利益受到威胁时,企业家们会迷失方向,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有人说在企业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道德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但道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