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质花生新品种泉花9号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花生新品种泉花9号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栽培面积仅次于油菜,列第2位,总产却位居油料作物之首。花生油气味清香,品质优良,是人民喜爱的烹调植物油。但是有些花生品种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较小,易引起花生产品变质,因此,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花生品种选育与应用,对花生加工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目前,我国花生50%以上用于榨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生和花生油的数量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育高产优质油用型的花生新品种仍是今后花生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泉花9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高油亚比花生新品种,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认定。

1 产量表现

1.1 丰产性鉴定

2004年春参加本所品比,泉花9号(原名泉花829)荚果产量5 512kg/hm 2,比第一对照泉花10号增产16.74%,比第二对照汕油523增产23.2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春继续参加本所品比,平均荚果产量4 265kg/hm 2,比泉花10号增产8.26%,增产不显著,比汕油523增产18.41%,增产极显著。2006~2007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 936kg/hm 2,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5.38%,平均籽仁产量2 692kg/hm 2,比泉花10号增产6.63%。石狮市种子站2007年引进品比,泉花9号产量居7个参试种首位,平均荚果产量5 441kg/hm 2,比第一对照泉花10号增产16.3%,比第二对照种白沙1号增产36.9%,增产均极显著;折合籽仁产量4 091kg/hm 2,比上述两对照分别增产20.7%和42.6%,增产亦达极显著水平。1.2 稳产性分析

根据福建省种子总站对2006和2007年度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分析,泉花9号两年荚果丰产性效应分别为0.19和-0.12,而第一对照种泉花10号分别为-0.14和-0.32,泉花9号均高于第一对照种泉花10号,表现产量较对照高,有较高的产量水平。两年区试泉花9号荚果产量回归系数分别为1.147 9和0.955 9,低于或与平均稳定性相近,是稳定性较好的品种。综合两年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适应性

较广的品种。适合在福建及南方各花生区推广种植。

2 品质

经福建省粮油中心检验站检测,泉花9号粗蛋白质含量24.5%,含油量52.5%,含油量比同时测定的对照泉花10号高,油酸含量50.6%,亚油酸31.2%,油/亚比值(O/L)为1.62,为目前我省审(认)定品种中O/L值最高的花生新品种。

3 抗逆性

根据2006年省区试田间调查结果,泉花9号田间自然发病叶斑病2.5级、锈病1.6级,田间未发现枯萎病发生,青枯病室内接菌鉴定,表现中抗(MR),其抗旱性和抗倒性中上,耐涝性较强。2007年续试,田间自然发病叶斑病2.0级、锈病3.06级,田间未发现枯萎病发生,其抗旱性中上,耐涝性中,抗倒性强。

4 主要性状表现

该品种属连续开花亚种珍珠豆型。株型直立紧凑,生长势较强,叶色绿浓。主茎高44~51cm,侧枝长50~57cm,单株总分枝数5~6条,结果枝4.0~5.5条,单株结果数14~19个,饱果率81%。以双仁果为主,双仁果率74%,果仁较大,春植百果重175~185g,百仁重65~72g,果数680~715个/kg,仁数1 530~1 640个/kg,出仁率70.60%,荚果较整齐。

5 栽培技术

5.1 选择适宜田块种植

在地块的选择上应选择有水灌溉的肥力较好的田地种植。泉花9号中抗青枯病,在青枯病区尤其是轻中病区种植增产效果显著。

5.2 适期内早播有利于高产

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等确定适宜播期,福建省春植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宜,采用覆膜栽培的和用秋花生

优质花生新品种泉花9号高产栽培技术

陈剑洪1 陈永水1 陆佩兰2 黄佳华1 庄明川1 黄艺敏3 邱国清4

(1 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 362212 2 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 3福建漳州市种子站 4 福建莆田市种子站)

良种良法

Qual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14.01.027

1品种来源

江麦919是江苏省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2003年以中引179/皖麦38为母本,郑麦9023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后代连续单株选择于2009年育成的常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田间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强、后期熟相好。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

江麦919为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4~229d。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抗寒性好,长势健壮,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76~90cm,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茎秆弹性较好,长相清秀。穗纺锤型,穗型中等,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平均成穗570万~645万/hm2,平均每穗结实32~35粒,千粒重41~45g,容重高,外观品质好。田间表现,赤霉病较轻,轻感白粉病,中抗纹枯病。

3产量表现

2009~2011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淮北晚播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7 509kg/hm2,较对照1郑麦9023增产5.99%,较对照2淮麦20增产3.71%,均达到显著水平。2011~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早播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278kg/hm2,较对照1郑麦9023增产6.2%,较对照2淮麦20增产4.3%,均达到显著水平。

3高产栽培技术

江麦919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

4.1 适期播种

10月初至10月底均可播种,最适宜播期为10月15~30日。

4.2 合理密植

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70万/hm2,条播用种105~120kg/ hm2,撒播用种150.0~187.5kg/hm2,晚播、肥力差的田块适当增加播量。

4.3 科学施肥

产量7 500kg/hm2的产量水平,总施氮量为210~225kg/ h m2(基肥尽量增加有机肥,氮肥基追比6:4),磷肥105~120kg/hm2,钾肥150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腊肥和返青肥。追肥越冬期施37.5~75.5kg/hm2尿素促平衡,在基部一、二节间定长、倒二叶出生前后(3月底),重视拔节肥(施尿素150~225kg/hm2)的施用,以达到巩固分蘖成穗,主攻大穗,提高粒重的目的。后期注意养根保叶,提高千粒重。一般田块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 500g/hm2,脱肥田块可另加15.0~22.5kg/hm2尿素混喷。同时应做好田间三沟配套、灌水抗旱等工作,干旱年份及时浇好越冬水,提高抗灾能力。

4.4 病虫害防治

播后和返青期及时化除,拔节前要预防纹枯病,抽穗扬花后预防白粉病和赤霉病。

(收稿日期:2013-12-02)

李晓春 肖 宇 陈前科 刘志勇

(江苏省宿迁市种子管理站 223800)doi:10.3969/j.issn.1000-8071.2014.01.028

种子的可适当早播,适时早播有利高产。

5.3 合理密度

泉花9号株型直立紧凑,可适当密植,以保证有足够的实收株数。春植以15.0万~16.5万穴/hm2为宜,双粒穴播;秋植植株生长量较小,可适当增大种植密度以16.5万~18.0万穴/hm2为宜。

5.4 加强肥水管理

重施基肥,早追苗肥,酌施花肥,后期视苗情进行根外追肥防早衰。中等肥力的地块播种前施尿水或有机肥37 5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作基肥,红黄壤地加施适量石灰作基肥。苗期追施46%尿素75~100kg/hm2,后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防早衰。水肥管理方面应掌握“蹲苗、干花、润果“的原则,遇旱应及时灌水防旱,在雨水多的季节或低洼地块,应及时排水防渍。

5.5 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生育期间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迎针。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根据发生规律,及时防治。春植应注意小地老虎,蛴螬、小绿叶蝉、夜蛾类害虫以及叶斑病等病虫害防治;秋植应注意夜蛾类害虫、红蜘蛛、小绿叶蝉以及叶斑病、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开花下针后注意防治鼠害,并做到适时收获,防治烂果和芽果发生。

(收稿日期:2013-09-2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