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弱、创新环境与社会资本缺失、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和企业缺乏充足的创新资金等,并就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新环境;融资环境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三个层面

1、空间集聚层面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钻石”模型包含四种因素,即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厂商战略结构和竞争,指出地理上的集中使四种相分离的因素相互作用,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出现,会使邻近的竞争者嫉妒与模仿;企业群与大学、科研机构的接近便于二者的相互支持,推进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进程;供应商也会因靠近研究与开发活动而创新;企业员工间的互动、跳槽等行为也会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产业集群内“挑剔”的顾客通常也是产业集群的一分子,所以产业集群内的公司与独立的公司相比,能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以便及时进行创新;当地的同处于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紧密地参与创新过程,并进一步确保与客户需求一致。

2、知识交流层面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产业集群内存在知识的“累积效应”以及快速的流动。产业集群内存在两类知识,一类是编码化知识,一类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第一类知识可通过书本、媒体、网络等手段获得,基于这类知识的技术创新活动对区位选择的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然而占据整个产业集群知识的绝大部分且对技术创新极为重要的是第二类知识,这类知识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它们通常隐藏在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头脑中,个人属性极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在地理上的集聚便于企业通过产业集群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为组织内部和不同组织间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地传递和扩散创造条件,从而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3、相似文化和价值观层面

产业所集聚的区域,通常是一个拥有相似或相近文化背景下的区域。相似的文化背景、共同的价值观往往会使产业集群内部行为主体间的非正式关系大量产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很大差距。差距形成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技术创新资金匮乏,创新实力普遍不强。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人的5%以上,一般企业应在2 %以上,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只有1%的低水平投入。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其进行技术创新的一大问题。一方面,在国家抓大放小政策影响下,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以及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方面得不到政府的有力资助与支持;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本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也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更不用说资助其进行技术创新。这就造成中小企业既得不到商业银行的支持,也不到政府的支持的两难境地,从而其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力严重不足。另外,中小企业到主板市场融资不仅成本高而且进入难度较大,大量的中小企业达不到上市的要求,这也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创新人才较为缺乏,尤其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也是导致中小企业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原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技术创新,它包括创新项目的预见、决策、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而作为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在战略思维能力、理性决策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冒险精神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满足技术创新对经营者能力的要求。也正是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经济管理知识的专门、系统学习,加之中小企业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及社会认识偏差等原因,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或留住创新所需要的人才,人才流失和紧缺现象严重。 3.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缺乏、技术创新体制环境的不完善也给其带来较大的技术创新障碍。缺少专门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缺少各种中小企业的特别法,特别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程度不高,不能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充分激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同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创新成果被盗所遭受的损失也比大企业要大得多。另外,在司法上,我国中小企业的保护也存在不足,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国有中小企业与非国有中小企业相比,实际上都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这种司法保障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

关于研究问题的创新性

关于研究问题的创新性 陈大伟 在博客上写过“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做研究”后,有网友留下了这样的问题:关于一线教师做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听过一些专家的高见,感觉他们讲的也有些矛盾。比如说,一方面强调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注重应用性,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谈选题的时候,又说,不要选那些别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了。这就很难理解了。一是因为,恐怕一线教师也很难找到别人没有研究的的问题了。二是因为,别人的研究了,只是说明他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研究是为了自己的问题。虽然研究课题似乎相同或相似,但具体的问题还是有所不同了。 请陈老师赐教。 博客上的留言是简略的: 我以为?强调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注重应用性?是为老师的工作的;?不要选那些别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了?是为老师的职称、文章和面子的。 看你需要什么。需要改进工作就注重实用性,需要职称、文章和面子就要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 觉得不过瘾,翻自己写过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p122—123),觉得说得更清晰: 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具有相对性。你要研究国家级的课题,那就要从全国范围内考虑你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如果你研究的是学校里的问题,那就考虑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有没有价值,相对学校的现状,你的研究是否可能创新。如果你针对的是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那就看这样的研究对改变自身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可能新知、新事和新人。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能够研究有很大价值的教育问题,并希望自己能够有重大的教育创新。但别忘了,选题还有一个可行性原则。一线教师从一开始就研究大问题,毕竟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以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标准要求教师搞教育科研,最终只会让教育科研远离一线教师。它就会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 就我看来,只要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教师而言都具有研究价值。你想,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就要受到影响,难道你不该去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研究难道对你没有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即课题?。 从创新性而言,我很同意这样的看法:?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用与别人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研究领域中去,这还是创新。?除了新的内涵,也还要看一个新的对象和层次。比如,我的研究对你来说不是创新,但就我自身的情况来说,就可能是一种创新。你可以不认同,但我不能不研究。我不争取在你那里立项,你也可以不给我立项,但我可以为我自己立项,这是为了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舒适幸福。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实际上,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总是在研究实践中提高的,先从自己的问题入手,从小做起,研究好了,在研究中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会跑了,就可以尝试和参与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了。 另一方面,再重大的项目,也得有一些小问题研究做支撑。2002年12月,曾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一方面新的产业集群正在不断产生,另一方面现有的产业集群面临转型升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创新型产业集群,如何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李佐军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第一,在利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国外绝大多数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依靠市场,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自发形成的。因此,国外都强调市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 据波特的简单统计(波特,200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如在国家层面有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与埃及等29个;在省/州/地区层面有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14个;在都会城市层面则有包括硅谷在内的11个。 例如,韩国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颁布了《研究合作促进法》和《合作性研究行为促进法》,制定了改善国家优势政策、发展企业间网络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研发集聚政策等四类政策,建立了供应链协会和区域研发中心。 第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产业集群是企业和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行业协会是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撑。

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地区商会和产业区俱乐部等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皮安蒙特是意大利最为重要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区,为了促进产业区的持续发展,由都灵商会和皮安蒙特商会联合推广实施了“从概念到汽车”的项目。意大利产业区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其宗旨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产业政策,增强产业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产业区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意大利产业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区之间的合作。美国加州议会中的酒业委员会对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产业集群发达的国家政府都非常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 意大利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出资设立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就业对象进行无偿培训。意大利各类服务中心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美国“硅谷”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造研究机构为其配套。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组织中小企业出国参展与考察,增进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等。 第五,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区域文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将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美国“硅谷”的诞生就归功于斯坦福大学鼓励学校师生创业的全新理念。 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支持大学研发和个人创业的政策。“硅谷”培育了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和宽容失败的区域文化,逐步形成了支持生产性试验的合作传统。日本东京大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培育了

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9-11-13 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Jan.2010Vol.31 No.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佘时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 )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的成长现象,波特(Porter,1998)将之归纳为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马歇尔的研究表明了产业群集与外部经济规模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他因此而得出结论:产业群集是外部规模经济所致,并用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解释产业群集形成的现象。此后,经济学界将马歇尔关于产业群集的理论归纳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创新和技术外溢三个关键性因素[1]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群集的现象,并将产业群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本身的简单规模扩张而引起的产业集中化;第二个阶段是因为某大企业出现于某一区域而引发出更多的同类企业的出现。韦伯将产业群集归纳为四个因素,即技术制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和经济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克鲁格曼则对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提出了挑战,认为这个因素只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中产生作用,并借用萨缪尔森的天使的寓言 阐述了产业群集现象,认为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于国家之间的产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波特则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群集更多地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在这一两家企业的刺激下引致出其它同类企业的成长,并认为产业群集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施蒂格勒等经济学家却对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的区域化程度越高(假定产业规模不变),则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这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在施蒂格勒看来,产业集群加强了企业间信息的流动,并增强了企业间的信任,进而使得企业之间签订专业化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间的合约变得简单[2]。所以,根据科斯理论,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组织规模因此而缩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身限制的有效组织方式已引起了学术界和经济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些关注还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等传统的研究领域。研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内生的,即通过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协同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从内部引致创新。在传统产业为主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辟(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降实科学进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哺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省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进展,依照《省人民政府对于促进产业集群进展的意见》(政发[]6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特征,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拢进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进展到一定时期的必定产物,是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必定过程。加快产业集群进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环绕争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抓住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都市的进展机遇,充分认识进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别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的进展。 二、明确进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进展相结合,紧紧环绕哺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提升,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进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按照产业集群进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进展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2、集聚进展原则。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都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聚拢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 3、技术创新原则。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4、内外兼顾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辟利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可持续进展原则。把进展产业集群与建设生态、绿色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保生产,最大限度地推动节能落耗,进展循环经济。 三、进展产业集群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开辟区、工业园及各镇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进展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全力推进经济开辟区建设,重新配置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进展规划与产业集群进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明确界定主导产业,鼓舞产品相类似的企业相对集中生产。 (二)壮大企业规模。以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为主线,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培植和改造,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广、技术示范精、信息扩散宽的作用。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产销过亿元企业进展壮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事业科研成果转化。鼓舞规模企业采纳多种形式,利用多种途径,对其周边企业进行并购和改造,别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鼓舞名牌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地缘优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 2004-06-11 09:23:50 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会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 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 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两大类。她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 到1990年时已有400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当一个大型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大多数台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接收订单、获取信息、产品开发、研制和试验以及销售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台湾,内地成为较单纯的生产加工地。 内源型集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集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提供低价格商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和服务的“差异型竞争优势”明显缺乏。抽样调查表明广东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不到40%,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在深圳,家具、钟表、服装、机械、鞋业、工艺六个传统产业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只是产业扎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陷入“小而全”的困境,而配套企业吃不饱。 营造植根性催生集群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内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创新性研究课题

创新性研究课题 校园里外噪音调查与防治课题研究原因校园环境是我们学习的家园自古有人杰地灵之说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地方能否出人才的至关总要的清幽静谧的坏境使人内心安详惬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烦躁噪杂的坏境使人内心躁动不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基于对自己校园声音状况的观察和切身体会制定这一研究性课题。研究课题目标 1制定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数据采样反映校园噪音实际情况提出防治方案通过专题探究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知道有关噪音基础知识提高搜索资料的能力。 3应用“数字式声纪计”或骨测量校园噪音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认真采集数据、研究数据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校园噪音的措施实施校园噪音改善计划培养学生科学提高校园学习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研究课题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关于噪音的基础知识和校园噪音污染的基本情况选择好调查的重点、并提供参考用的记录表格。 2准备检测噪音的工具——数字式声级计或估测参考资料。 3学生准备调查表和搜集噪音危害、防治资料。成果形式噪音调查表、噪音状况报告、建议表、小论文、宣传标语等。研究过程一激情引人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 1同学都喜欢优美的歌曲除了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于建筑

工地的敲击声混泥土搅拌机的轰鸣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定这些声音都是噪音。 2交流噪音的危害噪声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最常见的损害就是听力损害有检查表明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绕滚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到损害。 3认定研究课题你认为我们生活的校园是否存在噪音现象呢如果有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校园里一天中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区分噪音和正常音可以用什么办法减弱噪声呢二设计调查方案 1按组内的异质原则划分研究小组每组推选出组长。 2学习使用数学式声级计区分噪音和正常音确定调查的主要场所。噪音的强度可以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0—50分贝感觉舒适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110以上为有害区。 3确定调查的指标讨论注意事项。三调查与总汇 1现场调查采取数据。 2汇报交流提出发现。 1 根据采集数据自制噪音分级表。 2 经过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有了新的收获如1发现学校一天中的声音大部分都处于噪音标准之上的状态 2发现同学打闹下楼脚步声是上午课间和下午课间声音分贝大的主要原因 3发现学校一天里的声音变化过程像个字母M 4学校高音喇叭沿街楼电焊气割机是校园里最高的噪音5几名教师讲课声高而尖也算是噪音 6学校电器的噪音是校园噪音不可忽视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在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更具体地讲,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市场组织(要素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通讯等)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内外市场上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 新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网络 一、引言 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此后,创新研究的视野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网络范式”的兴起。“网络范式”最初应用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关键的商业联系集中于区域范围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成效似乎跟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地方化的创新网络似乎比跨国技术联盟更能持久。美国硅谷和欧洲产业集群的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域发展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当创新系统研究发展到区域创新阶段,已经开始与产业集群的研究结合起来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产业集群内各种产业的要素禀赋的背后是技术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本身就是区域性的专有的产物。产业中的企业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而技术只有依附于企业才能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本质上看更在于技术与经济的实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从而也是维持产业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 例-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文/吴志远曹志文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动一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是创新。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为主线,研究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区域性的案例分析,希冀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作者简介】吴志远,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政府经济学; 曹志文,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转型期金融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创新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力量。根据目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并不多见,大多数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已经难以适应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当前阶段产业集群发展不足,其协同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集群内部,集群间协同创新问题尚未凸显,本文主要分析新兴产业集群的内部协同创新问题,并以江西省为例进

行区域性的案例分析,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相关理论及文献述评 阿尔伯特·赫希曼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战略性产业概念,主张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增长战略以及前向和后向联系等。Blank(2008)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新兴产业可能仅仅是由一个新的创意而发展起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已经发现了空间上的集聚对于产业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产业集群理论才重新受到广泛的关注,迈克尔·波特深入研究了国家竞争与产业集群的关系。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指出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会产生更高效率的协同效应。 目前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范太胜(2008)提出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针对协同创新主体间的信任合作关系以及价值联盟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杨耀武、张仁开(2009)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状,提出了“点—线—面”的协同创新模式。蒋石梅等(2012)通过研究我国科技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及机理,涉及了产业集群内部产学研协同问题分析。陶丹、胡冬云(2013)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时,提出了主体间内生动力机制设计问题。李煜华等(2013)构建了集群内相关主体创新博弈动态模型,分析了各类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韩言虎、罗福周(2013)根据协同创新的范围将协同创新为三类:微观协同创新、中观协同创新、宏观协同创新,并着重分析了产业集群各个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张廷海、韩玮(2014)主要分析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认为其主要表现为一种网络竞合关系。以上研究对于战略性新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1.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产业链情况

统计负责人(A004):填表人(A005):联系电话(A006):报出日期(A007):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 调查单位(加盖公章): 20 年月日

表JQ-01 指标解释 集群企业数是指产品与集群主导产品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总和。 高新技术企业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企业。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境外控股企业指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的总和。 1.港澳台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港澳台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港澳台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港澳台商协议控股。 2.外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外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外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外商协议控股。 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指建有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研究院所、知识产权办公室等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的企业的总和。 上市企业指企业的股票已在国内和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不包含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挂牌“新三板”企业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 在孵企业数指本统计年度末,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的总数。 毕业企业数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中毕业企业标准的孵化毕业企业数。 集群人员数指集群内企业和服务机构所有从业人员总和。 大专及以上指拥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硕士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博士指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留学归国人员指出国学习、取得学位的归国人员总数。 集群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指集群管理机构中从事集群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总数。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发布时间:2006-08-12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陈柳钦 [内容提要]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更重要的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 缄默知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一、缄默知识和知识转化 所谓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能结晶,可以通过信息、经验心得、抽象的观念、标准作业程序、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知识呈现的形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在本质上都必须具备创造附加价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知识。因此引进、学习、扩散、创新知识,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进步的最主要力量。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资源可分为显性知识(e knowledge)和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又称编码化知识(codified knowledge)比较容易地整理、编码,具有单一的含义和内容。缄默知识是很难编码、隐含的知识,它往往被偶并且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轻易地分开。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兰尼(Mickael.Polanyi)于1958年最早正式提出来的。迈克尔·波兰尼被称为缄默知识之父。他于出版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缄默方面》》(The Taci timens 方学术界第一个对缄默知识及缄默认识与科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的著作。波兰尼认为知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键部分。”波兰尼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缄默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他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能够告诉他人的东西要多”这一认识论命题,即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知识们通过言语、文字或者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但是却不止于这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之外,还它类型的知识,这种其它类型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按波兰尼的观点缄默知识或者缄默认识是人类知识的“向导”和“主人”, 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可见其重要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