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REA)的方法与应用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REA)的方法与应用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REA)的方法与应用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REA)的方法与应用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 九五 科技攻关 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王根绪 男 副教授 博士

文章编号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的方法与应用

以黑河流域为例

王根绪 钱鞠 程国栋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

摘要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 在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的基础上 确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

以 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模式法 对区域不同环境要素状况和区域综合环境状况进行评价 并基

于区域环境评价特点 在景观尺度上 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格局进行

评价 两种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互验证 以求得区域环境评价的可靠性 根据评价结果 提出流

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以及合理的保护与综合整治对策

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区域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标志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生产和人居环境稳定可协调的程度 充分认识和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正确评价现状生态环境的质量 是区域生态环境预测或预警研究的基础 是制定和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 环境评价 被认为是环境管理的最有效工具 任何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 为基础 其目标是定义 预测和评估潜在的生物 物理 社会和健康等方面的来自建设与发展项目的影响 并寻求一种途径 使环境保护最终能在有关决策制定之前得以在包括决策者与受益者在内的广大社会所普遍认同 迄今为止 尚未有统一的确切的有关 的定义 本身还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但这并不影响 作为正确认识经济 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 促使发展计划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完全避免

世纪议程 发布以来 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被世界所普遍接受 以往针对局部问题或某项计划进行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和评价已不

能满足生态环境体系保护和重建 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的需要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

加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急需开展较大空间尺度上 包括国家范围 省级或地区等空间层面上的生态环境评价和可持续生态系统的研究 也就是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同时 原有的一些不足 如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和尺度选择的局限 评价方法在定量化与客观性方面的欠缺 在价值计算与经济可比性方面的严重不足等问题日渐显露 尤

第 卷第 期

年 月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

其是区域环境评价的内容技术与环境管理基本处于空白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不同于针对具体建设或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其实质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科学诊断关键在于正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划分评价分区

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一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涉及多因素多因子的特点需要对各个因子对质量状况的贡献大小进行综合分析在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各个侧面的指标的基础上产生综合指标以其综合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而综合模式法能有效地反映各个因子对总体质量状况的贡献和流域内决定性因素的生态环境成分同时能兼顾一些本身非定量化因子评估时对专家意见的采纳和综合二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从区域整体角度宏观给出不同地域综合生态环境现状是评价的基本目的景观生态学正好可从景观角度中尺度对生态环境总体结构空间格局等状况给予定量描述反映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以及整体演变趋势综合模式法

一般数学形式为

式中是第个评价因子或子系统的评价向量是第个因子或子系统的权重当确定运算为连加相乘或连乘指数运算时则有综合模型如式

其中是的分量是的分量运算符号定义为

利用的方法可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法

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综合反映景观嵌块的类型形状大小数量和空间组合即是各种干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过程和边缘效应因此对某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揭示该区域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的有效手段将研究流域不同生态结构划分为景观单元斑块通过定量分析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特征指数从宏观角度给出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指数常用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形状及斑块分离情况等来指出计算方法分别为

斑块面积和斑块周长不同景观类型斑块的总面积和平均单块面积斑块的平均周长测定

斑块密度单位面积上斑块总数同时可用某类斑块数占研究区斑块总数的比率以及某类斑块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率来表示

斑块形状一般用分维数来表征用来测定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用下式计算

其中为斑块周长为常数为分维数对正方形斑块则

景观分离度用来测定斑块的分离程度用下式计算

式中是类景观斑块的距离指数

为类景观的斑块数为类景

观的面积指数

景观空间异质性的测度指标一般采用下列几方面

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根据信息论原理景观多样性指数为

均匀度为最大多样性指数

景观优势度用于测度景观结构中一种或几种景观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用下式计算

或用相对优势度表示

景观破碎度表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景观丰富度表示景观中景观类型的丰富程度一般用平均丰富度和相对丰富度来计算

式中为景观中所包含的类型数为最大可能的类型数

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评价技术体系流程如图所示其结果可互相验证可实现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和认识角度对总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客观评判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分区与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评价的识别指标

流域生态环境体系是由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环境相互耦合的复杂巨系统从生态地域特征和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角度流域生态环境可划分为个子系统南部祁连山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中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和北部荒漠生态系统在确定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构成体系过程中基于流域生态环境体系的这种特点确定生态环境研究的构成如下次系统由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两个体系组成自然环境系统中主要选取水环境植被生态生物多样性及土地生态个子系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中主要选取农业生态林牧业生第期王根绪等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生态环境子系统

生态环境评价因子评价指标自然水域面积变化

河道缩减 湖泊水域变化河道缩减率 湖泊水域面积减少率水体污染

地表水污染 含水库 地下水污染水体 含量 水体 含量 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处理率生物多样性

植被群落多样性 动物种群多样性种数 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林地生态

林地规模与覆盖 林分状况林地面积比率 覆盖度 中幼林比例 林木蓄积率草地生态

草地规模与覆盖 草地生长状况草地面积比率 覆盖度 产草量变化 载畜量变化 草场等级土地生态土地资源化性状

土壤质地 养分与理化性状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面积比 盐碱化变化率土壤沙漠化

土壤沙漠化面积比 严重沙化面积比 沙漠化扩展率 潜在沙化比土壤侵蚀性

土壤侵蚀性程度农业生态农业产出水平 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

农业总产值 平均单位面积 产出量保灌率 平均单方水效益社会环境

人群健康水平 文化教育 经济收入人均收入 地方病患率 教育普及率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卷

的方法与应用

态工业及其它产业的环境影响等图

流域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成及评价因子如表所示共筛选出典型的生态环境评价因子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目前在国内外较常用的有数十种尚未有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中仅采用生物物种数这一指标同时考虑属及群落内生物种数量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综合的质量状态值也就是综合环境质量好坏评价的准则参数也用区间的连续数来表示具体区间值将根据综合模式法计算结果和研究区实际情况来确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

习惯所认识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划分相联系这就要求分区内农业生产的特点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具一定相比性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将研究流域分成个生态环境评价分区

祁连山森林草地生态区南部沿山荒漠草原与旱耕生态区中部灌溉高效农业生态区

走廊区土壤盐化生态区走廊西北部沙漠戈壁生态区流域下游额济纳境内现代三角洲区下游湖盆沙漠化区马鬃山低山丘陵荒漠区

流域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分类与分区

中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与分区本研究选用工作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做为景观格局的分析底图景观生态注重研究尺度选择因此在本例研究中为能在相同尺度上揭示研究区不同自然地带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关系根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及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将研究区划分成个研究单元南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中部绿洲平原区和西北部荒漠区景观嵌块体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用地水域和荒地

下游地区景观分区与类型划分根据地貌水文条件状况及本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个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单元中部冲洪积平原区总面积约包括现代河水三角洲古河道由苏古淖尔吉日格朗图赛汉陶来个苏木以及额很查干牧场组成东南部古日乃拐子湖盆区面积约以湖盆和沙漠为主包括古日乃温格勒两个苏木西南马鬃山低山剥蚀残丘区由构造剥蚀低山残丘组成山间为残积坡积和洪积物组成的砾石戈壁面积约为马鬃山苏木行政区景观嵌块体类型的划分应体现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应在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特点与意义进行本文提出分类结果除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用地水域等与上述相同类型以外还有盐沼及荒草地指植被覆盖度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荒草地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盐碱地以及生长湿生植物的沼泽地等沙漠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包括固定半固定及活动沙丘等裸土裸岩与石砾及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裸土裸岩石砾高寒荒漠及苔原等

按照景观生态分类以土地详查图为分析依据利用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年调查资料获取各类景观类型的基本参数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结果

综合模式法评价结果与分析

根据式计算个评价分区的得分如表所示由环境因子层评分可以得出环境状况良好的区域为两分区其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状况较好的分区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状况一般的分区为和两分区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状况较差的有和分区评价得分介于之间环境总体状况极差的为第分区其评价得分运用环境指标层因素评价的结果与上述评价因子的结果具有相同的分区评价结论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第分区主要为马鬃山低山剥蚀残丘戈壁荒漠区植被覆盖度各种自然环境均很差土壤基本不发育或发育很薄以棕漠土或灰棕漠土为主水资源极度贫乏因此该区域是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最差的地带从生态环境变化与发展角度来分析由于第分区属自然条件造成的环境恶劣与人为活动和流域水资源变化关系不大而第分区则

第期王根绪等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属人为活动和流域水资源时空再分配影响下的环境恶化其发展结果将直接引起残存天然绿洲消失和中游人工绿洲的破坏因此其影响程度比第分区要深远和严重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第分区应是最关注的环境恶化区域

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计算结果

评价分区

环境因子层

环境指标层

上面通过对流域生态环境分区并进行分区环境质量评价对流域内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有了定量的评估和综合因子的质量优劣的评判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仍采用综合模式法评价因子就是所划分的个分区这是因为流域生态环境各因素的具体环境作用已集中在这个分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的优劣评价中同时这个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就反映流域整体的环境状况仍用方法确定个分区对流域整体环境的贡献权重运用公式计算流域整体环境质量的评分为介于之间根据前述统一的评分标准可判定环境质量为一般反映出流域生态环境体系尚未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积极生态平衡生态环境衰退明显但仍处于阈限内可恢复性强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价结果与分析

分析中游地区景观格局的指标值表可以归纳其景观生态的基本特征如下中部研究区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和均匀性程度高于其它区域反映出景观异化程度在中部绿洲区高于其它区域在该区域土地已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另外景观优势度值最小也说明该区域多种景观类型占有利用较其它区域更相近的份额与耕地草地等景观类型相均匀的荒地类型中因土地退化造成的荒地成分大约有近左右反映出中部绿洲土地退化向荒地的演替趋势已十分严重

表中游地区各景观分区的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及破碎度值

景观分区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均匀性

沿山洪积扇区

中部绿洲区

西北部荒漠区

景观破碎度值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具有一致性中部绿洲区的破碎度值明显高于其它区域这反映出中部绿洲地区在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的同时土地随人类活动力加剧其完整性变差由于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土地分割的原因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景观破碎度值的差异显示中部地区的景观更强地受制于人类生产活动沿山洪积扇区在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指标方面均略低于中部绿洲区反映出由土地的高垦殖率所产生的土地利用格局也趋于多样化景观破碎程度不断提高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景观体系正在逐步取代自然的干草原或荒漠草原体系

西北部荒漠区则正好相反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及破碎度值均显著小于其它两分区而

景观优势度则比其它两区域大倍说明该区域景观仅由草地和荒地两类所支配土地利用程度低人为干扰破坏微弱与土地低垦殖率仅为相一致

下游地区各景观分区的景观格局指标值如表所示景观多样性及均匀性指数的大小排列依次是古日乃拐子湖盆区冲洪积平原区马鬃山剥蚀低山残丘区反映出各景观类型在古日乃拐子湖盆区较其它区域更具有均匀性景观构成相对复杂其残余的林地有一部分为人工林水域以苇地为主等景观类型仍占据较大比例沙漠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其它占主导地位景观类型的萎缩而逐步使各类景观相对均衡景观破碎度则不同冲洪积平原区古日乃拐子湖盆区说明尽管古日乃拐子湖盆区各类景观相对均匀而较为复杂但各景观类型的空间范围较大演变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带有区域整体性较差而冲洪积平原区受河水的波动影响和较强人类活动作用景观的整体性较差原来大范围的景观类型如草地林地等被支解破碎呈绞指状与裸岩裸土及石砾地景观交错分布这种破碎化程度的提高也是该区域植被衰落的象征景观优势度表现出马鬃山低山残丘区冲洪积平原区古日乃拐子湖盆区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正好相反说明古日乃拐子湖盆区生态完整性最差原有的以苇地森林及草地为主要景观类型的荒漠绿洲生态体系破坏程度最高冲洪积平原区次之且因受河水影响沿河表现出以草地林地为主的绿洲景观状态马鬃山低山残丘区则显著地以荒漠稀疏草地和裸岩及砾石戈壁为其控制性景观类型受河水及其它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微弱

表各景观分区的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及破碎度值

景观分区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均匀性

冲洪积平原区

古日乃拐子湖盆区

马鬃山低山残丘区

表列出了各景观分区的各类景观的分离度值各分区中林地草地水域及裸岩土与石砾地的分离度值相对较小反映了这几种类型的景观在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各分区的控制性景观类型又有所不同在中部冲洪积平原区草地裸岩土及石砾地为控制性景观类型水域林地与沙漠次之在古日乃拐子湖盆区沙漠裸岩土与石砾地及草地为

表各类景观的分离度值

景观分区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水域沙漠盐沼及

荒草地

裸岩土

石砾地

平均

冲洪积

平原区

古日乃拐

子湖盆区

马鬃山低

山残丘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

第期王根绪等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控制性景观类型林地水域次之在马鬃山低山残丘区景观类型较上述二分区简单仅有种类型其中草地和裸岩裸土及砾石地为模地其上零星分布的乡镇工矿用地及沙漠景观规模很小

从上述中下游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在所划分的个景观分区中中游西北部荒漠区多样性均匀性及破碎度较小显示其荒漠化程度最高生态环境结构简单功能较差中游中部绿洲区景观趋于多样化破碎度较大显示人为活动强烈生态环境结构较复杂功能与程度性较好下游地区从景观破碎度角度分析现代冲积平原区受干扰破坏最严重而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角度分析古日乃拐子湖盆区成为下游现代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原有天然绿洲已呈小斑状散布于广大荒漠尤其是沙漠化土地上马鬃山地区则表现出景观优势度大景观多样性较小的特点与中游西北荒漠区相类似显示其荒漠化属性和极简单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据此可以认为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流域中游西北荒漠区和下游马鬃山地区生态环境最差古日乃拐子湖盆区为现代沙漠化最强烈的地区生态环境较差流域中游地区的中部绿洲区和下游现代冲积三角洲区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严重其中前者向生态结构复杂化和功能优良化发展而后者则向结构简单化和功效低劣化演变

上述结果与综合模式法评价结果相比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说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的结论正确可信

结束语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所面临的最关键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准确识别区域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识别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手段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在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提出的区域环境评价分区原则以及评价方法仅仅作为一种尝试旨在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问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途径由于需要遵循与区域开发或区域活动相结合及综合性原则综合与定量化评价是准确识别区域环境状况所需要的手段目前国内外定量化评价多限于单要素如水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声环境等的识别正是由于定量化的困难要求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提出的综合模式法和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分析都可以很好地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并反映局部环境演变方向黑河流域的具体应用表明两种方法得出比较相同的结论说明评价结果真实可靠要指出的是景观生态学方法是把传统的生态学思维方式和地理学紧密结合成为解决区域较大空间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的理想工具但如何将分析生态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特征的理论方法用来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

蔡贻谟郭震远环境影响评价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陈国阶陈治谏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应用生态学报

高前兆李福兴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根绪程国栋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史悍民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次 1 立项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2)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3.1国内现状 (3) 3.2国外现状 (4) 4 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5) 4.1编制原则 (5) 4.2技术路线 (6) 4.3技术依据 (6) 5 主要技术内容 (7) 5.1适用范围 (7) 5.2术语和定义 (7) 6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9) 6.1本标准的指标分类 (9) 6.2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1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2 生态功能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10) 6.3评价方法的确定 (10) 6.3.1 综合指数法的确定 (11) 6.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1) 6.4综合评价方法确定 (11) 7 参考资料 (11) I

1 立项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6年国务院把山西省确定为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要求山西建立煤炭开采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管制度。 为落实国务院政策精神,2007年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提出所有煤炭生产企业要实行矿区生态质量季报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审核制度,并进一步明确:加强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科学研究,重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及工程实施效果的技术审核与评估;建设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野外核查与室内纠正相补充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将生态监测和生态质量评价纳入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全面及时掌握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然而,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规范对煤炭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支撑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工作,保障季报和年审制度的贯彻实施,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7月委托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展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1.2 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在接到任务后,在收集和归纳总结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开展典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现状和需求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领域专家意见,构建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体系,为实施全省煤炭企业生态环境年度审核制度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制度,科学指导和评估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和绩效,提供标准化的评价依据和技术规范。 2010年7月21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研讨会,来自省内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9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编制组提交的标准体系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对制定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2010年9月,在资料收集与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中心对形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了科学典型性的专家咨询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研讨会的形式。本轮咨询工作共邀请专家8位,其中省内专家5位、省外专家2位和企业内部高级工程师1位。 2010年10月,在多方协调下,中心排出调研小组5组共计24人对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阳 1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新疆温宿县为例 人类活动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与强度,因此温宿县土地生态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总体来说有变好的一方面,也有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现象。目前,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根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切实做好温宿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温宿县土地利用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东径79°28′-81°28′,北纬40°52′-42°21′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冰融地貌,冰川伸入峡谷,冰融汇流成河,林木和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83%,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和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带,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温宿县水资源丰富,县境内冰川面积l2l9.68平方千米,总储水量1582.29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下部及扇缘地带,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便利,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相对较细,通透适中,适应发展农业。 温宿县总面积为1420246.16公顷,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包括1镇9乡和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是个半农半牧县。2000年温宿县农业总产值6.84亿元,粮食总产16.l7万吨,种植业形成了以粮、棉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温宿县是新疆商品粮基地之一,县水稻农场是全国“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基地之一。温宿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千公顷(复播面积3.44千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10千公顷(复播面积1.27千公顷),有棉花、啤酒花、甜菜、胡麻、油菜等,是阿克苏地区棉花、啤酒花出口基地之一;昆托牌系列大米为2001年新疆名牌产品,它是新疆唯一的“绿色食品”大米,畅销区内外;啤酒花曾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2 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数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420246.16公顷,其中耕地7694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占利用面积8.3%;园地6769.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7%,占利用面积0.73%;林地33871.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利用面积3.65%;牧草地78272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占利用面积84.45%;其他农用地16450.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占利用面积1.77%;居民点工矿用地

环境评价第九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第十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9.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环境现状研究基础上确定区域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承载能力(或环境容量),预测和评价开发行动的环境影响。 为新开发区的功能分区、产业配置及污染总量控制提供依据;为开发区的产业调整,污染治理指明方向。 二、区域开发活动的特点 1、占地面积大,规模大 2、门类复杂,涉及多种行业 3、管理层次多,多部门负责 4、不确定因素多 5、影响范围大,程度深 6、可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 五、REIA与项目EIA的区别和联系 9.2区域环评的原则、目的、 二、目的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9.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二、区域开发选址合理性分析 三、区域开发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四、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五、区域开发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 六、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初步规划 9.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概念 所谓总量控制,是在某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的措施),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分配,最终确定区域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区域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 容量总量控制——依据环境容量经推算而确定各污染源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它将企业的污染源排放与环境目标挂钩。 目标总量控制——在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管理目标后,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直接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分配至各企业单位,并限时完成。 指令性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地方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原则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各小区域的合理分担率。 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主要是分析主要排污单位是否在其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或是合理的经济负担下,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最佳污染控制措施所能达到的最小排污总量,但要以其上限达到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原则。 容量总量控制:以环境纳污量(自净能力)为控制基点; 目标总量控制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值为基点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指令总量控制以限制排放量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性研究入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行业总量控制以单位产品排污量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3、水流分析 分析水资源供需情况、污水排放情况。(1)水资源开采阶段分析的重点 水资源开发极限; 水资源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水使用阶段分析的重点 各方面的用水系数---利用率 1、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 (1)等比例分配原则; 按各种指标等比例分配 如:经济(GDP)、资源、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综合指标等。

最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自然环境调查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师《评价技术方法》:自然环境调查基本 内容与技术要求 1.地理位置 应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说明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并附地理位置图。 2.地质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断裂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评价矿山以及其他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3.地形地貌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高低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4.气候与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等。

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92-2015 代替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system Status Evaluation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 (3) 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3) 6 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

区域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 091 实习地点:植物园、封龙山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1-11-7至2011-11-13 成绩: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1 引言 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更深刻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我们对石家庄市植物园及封龙山两处植被较多的景区进行了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石家庄市植物园位于石家庄市西北方向,距市中心十四公里,是城市和自然风景结合处,

西倚太行山,南临市区主要环路。石家庄市植物园原名为石家庄市岳村苗圃,主要任务是为专业绿化提供各种绿化,后经过三次扩建成为现在的石家庄市植物园。石家庄市植物园是以收集、展示和保护我国北方植物资源为主,同时引进热带植物及沙漠植物供游客参观学习,集科研、示范、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植物园。该植物园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人为干扰性大。 封龙山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是省级名胜景区。封龙山植被繁茂,草丛、灌木及乔木由低及高的分布在山上。此外,山上乱石嶙峋,有沟壑及其中的水流,这是苔藓生长的好地方。封龙山不仅植被丰富,山上还生长着许多鸟类及爬行动物。封龙山只有少数人为建设,尚且可认为天然生态系统。 2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2.1 植物园生态环境状况 植物园内植被丰富,建有许多独立园区,如竹园、丁香园、牡丹芍药园、月季园、海棠园、樱花园、水生植物园、湿地植物园等。除此之外,植物园内还有天然山丘,山丘上长有许多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植物园的主干树种乔木采用本地表现良好的白皮松、油松、国槐、悬铃木;灌木选用海棠类、碧桃、丁香、紫薇等;常绿品种以油松、桧柏、雪松、女贞、黄杨为主;落叶乔木以悬铃木、国槐、合欢、臭椿、柳树、栾树、白腊、玉兰为主;花灌木以腊梅、樱花、海棠、碧桃、紫荆、紫薇、榆叶梅、黄刺梅、木槿、丁香、连翘为主。水生、湿生、植物品种以荷花、芦苇、千屈菜、菖蒲为主[1]。而我们本次对植物园展开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是针对热带植物馆及沙漠植物馆,对热带及沙漠植物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深刻地认识了解。 2.1.1 热带植物馆 热带植物馆位于植物园正门的右手侧,是植物园的主要植物展馆之一。在植物园中,热带植物展览馆类有较多的热带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原产地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现以表格的形式对热带展馆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及其所属科目、原产地、生活习性做如下(表1)简介: 植物科名属名地区简介 木瓜蔷薇 科木瓜 属 中国落叶小乔木,喜光,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轻土壤或粘土壤。 瓶子树木棉 科 瓶树 属 澳大利亚、 沙漠地带 成年植株具有肥大的树干,如瓶子状。雨季储水量可达2吨,旱季落叶,花黄色, 树干中的水可供沙漠旅行者使用。

2018二级建造网络继续教育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经验规范

======单选题部分======9分1.土地胁迫指数是评价区域内土地质量遭受胁迫的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开发等胁迫类型面积表示。当土地胁迫指数大于100时,则取()。 A1 B原始数 C100 D数据失去意义 2.重要生态类型变化调节指标是根据重要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功能动态变化度进行调节,调节幅度为() A-~ B-1~1 C-~ D-2~2 3.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若CEI>=80的是()A差 B中 C良 D优 4.下列不属于滩涂湿地的特点的是() A地势平坦低洼 B排水顺畅 C长期潮湿

D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1.生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中,Aforn的含义是() A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C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D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有林地是指郁闭度大于()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3.中度侵蚀是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在2500~5000t/(km·a)之间,平均流失厚度在()mm/a 之间的区域。 ~ ~ ~ ~ 4.()是评价区域绿地、水域湿地和耕地面积占评价区域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系统宏观构成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A生态用地比例 B绿地覆盖率 C环保投资占GDP比例 D水源涵养指数

======多选题部分====== 5.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指数主要从()、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等方面表示 A地表水质量 B空气质量 C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 6.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从()等方面表示。 A大气环境质量 B水环境质量 C声环境质量 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分指数 A生物丰度指数 B植被覆盖指数 C水网密度指数 D土地胁迫指数 ======判断题部分====== 8.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区域内所受纳的环境污染压力,利用评价区域单位面积所受纳的污染负荷表示 对 9.环境限制指数是约束性指标,指根据区域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安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项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限制。 对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概述 1.1生态安全的概念 1)生态安全的背景 “生态安全”这一概念是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及结构变化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安全保障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生物物种的加速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水土六十、土地沙化、环境污染、酸雨加剧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胡宇:在我们人类决定师姐各地德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环境后果。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人类还迫切感受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星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一个里程碑,以这次大会标志,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国际政治的一部分。2002年9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进一步商讨生态安全大计。当前,关注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肖笃宁将生态安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符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整体水平的反映。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内容和新目标,通常认为,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可称为健康系统,它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为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安全的定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认识,这些生态安全的定义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方面,仅考虑了生态风险,而忽略了脆弱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仅把生态安全看成一种状态,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安全的动态性。针对这一局限,人们认为, 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应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生态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人与自然不收损伤、侵害或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够持续,自然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另一方面,生态安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脆弱性的不断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处于健康和有活力的客观保障条件。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总结

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的特征 1)一种环境影响 2)一种环境影响的性质 一种影响可以是好的(对人群有利)或不好的(对人群不利),分别以(+)或(-)表示。 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哪些人受益,受益的情况和程度如何?哪些人受害,受害的情况和程度如何,这类信息对拟议行动的决策十分重要。 一种环境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或潜能的)。 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潜能的)影响往往比明显的影响严重和重大。 在一个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例如:城市污水排入河道后,河流中的溶解氧浓度沿着河流发生变化,在离排放口不同距离的断面上,溶解氧浓度是不同的。 一种环境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可以是长期的或短期的。 ①在拟议行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 ②一种影响随着时间延续,影响的强度和性质也发生变化。 例如,向海湾水域排放台汞废水,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随即升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生汞离子的迁移转化,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降低,但水域底泥和一些小生物体内的甲基汞浓度增加,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新的影响。 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环境因子变化的可能性和大小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特征。 例如,有一个城市的污水均匀地排人一条河流,在有些季节的某些日子出现河水的BOD5超标,这种超标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呈周期性变化,而是随机的。 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可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例如施工期打桩噪声,在施工结束后即消失、复原。 不可逆影响是不可恢复的: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绿色植被消失,代之水泥或沥青铺砌。一般说,所谓可逆和不可逆影响是相对的;不可逆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不可更新资源产生的。 各种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转化的。 例如排放燃煤废气造成大SO2和TSP浓度的增加.而SO2和TSP在一起又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的危害。 原发性(初级)环境影响往往产生继发性(次级)影响。 原发性(初级)影响是开发行动的直接结果,继发性(次级)影响是由原发性影响诱发的影响。 影响的效应是短期的或长期的 短期影响常是由行动直接产生的;长期影响常引起继发性影响。 一项开发行动常是兼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的。 环境评价 概念: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分类 现状评价 根据近一二年的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 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订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简述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解决办法

简述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解决办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关系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不合理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尽管也有治理,但治理的力度却远远跟不上破坏的强度,造成了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说,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状况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再加退化和污染;局部有所改善,整体却是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环境质量每况愈下;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后果最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首先表现在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再加上汽车尾气,形成的雾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次是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农村污染逐渐跟城市一样,甚至超过了城市;其它的还有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在此以农村污染和大气污染为例。 首先是农村污染。一是农村废弃物污染。农村人畜粪便、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农村三类主要废弃物。由于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区粪便不经处理或化粪池便直接排入江河,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能统一有效管理,农户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便倾倒、流向田头沟渠、池塘、路边,大量有害有毒废弃物如废旧电池等严重污染着土地、水源、庄稼,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与此同时,城市垃圾场地一般都设在城镇郊区,农村承受了农村和城镇共同产生的生活垃圾。垃圾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了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及水分,在雨水的淋滤作用下,垃圾中的重金属被溶解并随渗滤液流入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垃圾中的病源微生物也可渗入滤液中,构成了有机物、重金属和病源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二是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与破坏。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增产、推进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但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农民在土地上投入的有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快速增长且氮磷钾使用比例不平衡,其结果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三是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乡镇企业由于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主要集中在造纸、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四是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公共利益意识淡薄,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恢复,开采矿山时直接剥离地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山体滑坡,一些煤矿、磷矿等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沟渠河流,被部分农户用来作为灌溉水源,破坏了生态,也污染了农作物,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其次是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

高二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精美解析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18) 2019年9月8日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启动。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图为白洋淀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白洋淀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气候类型改变 B. 空气质量下降 C.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气温日较差变小 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 B. 跨流域调水 C. 暂缓开发区域经济 D. 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 【小题1】C【小题2】B 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白洋淀萎缩不会导致气候类型改变,A错误;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小,B错误;湿地有调峰补枯的作用,白洋淀萎缩会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湿地破坏,地表变干,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的措施。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会导致水系环境的破坏,A错误;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对白洋淀湿地的水资源的使用,B正确;暂缓开发区域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会造成环境破坏,D错误。故选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 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 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 工业稳步增长 4.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 【小题1】C【小题2】D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由图可知,1985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但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高于自然环境容量,因此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故C对,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好又快发展,故①②⑤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法限制,故③错;大力发展特大城市会加剧城市问题,故④错。故选D。 第1页/共6页

自然环境评价方法

自然环境评价方法 1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比较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方法,一般有生态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和生态问题类比等。 1.1方法 其主要通过类比调查既有工程已经发生的环境影响,从而类比分析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所以选择好类比对象(类比项目)是进行类比分析或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该法成败的关键。 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是:工程性质、工艺和规模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生态因子(地理、地质、气候、生物因素等)相似,项目建成已有一定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 类比对象确定后,则需选择和确定类比因子及指标,并对类比对象开展调查与评价,再分析拟建项目与类比对象的差异。根据类比对象与拟建项目的比较,做出类比分析结论。 1.2应用 1)进行生态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2)以原始生态系统作为参照,可评价目标生态系统的质量; 3)进行生态影响的定性分析与评价; 4)进行某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 5)预测生态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6)确定环保目标和寻求最有效、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

2列表清单法 列表清单法是Little 等人于1971 年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针对性强。 2.1方法 列表清单法的基本做法是,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 态影响。 2.2应用 1)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 2)进行生态保护措施的筛选; 3)进行物种或栖息地重要性或优先度比选。 3生态图法 生态图法使用图来表达生态特征在空间上的变化,它在生态现状和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能够简单、直观、形象、明了地展示各种单个影响和复合影响的空间分布,并能够从空间或者时间上分析出变化趋势。 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建设项目的评价中,如线路(如管道、公路和高压线等)、矿业开发项目选址和滩涂开发、水利水电工程、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开发规划等方面,也可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图形叠置法除应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之外,与计算机作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结合起来,可得到直观的动态变化显示,应用更加广泛。近几年来,基于GIS的图形叠置法在铁路选线环境影响综合评价、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道路交通环境影响后评价、道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面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汇编 编制人:黄玉丹使用时间:第13-14周 核心知识点1 生态问题基本思路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2)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3)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4)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1)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 (3)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渍化。 (4)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5)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二、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1.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生态环境评价

中山市民众镇化工建材基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1.1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本次环评工作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划分依据见表 1.5-5。根据对化工建材基地现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和初步分析,由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基本都为鱼塘,菜地和香蕉林地,类型简单,因此,拟简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表1.5-5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项目指标评价等级 工程影响面积<20km2 区域生物量减少<50% 三级生物多样性减少<50% 1.1.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陆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初步确定为化工建材基地规划控制边界外延200m范围。 1.1.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生态影响因子 ①施工期排污对附近水体水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 ②施工期地表裸露,经雨水冲刷,形成水土流失现象; ③施工过程中,部分陆域植被会受到破坏。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生态影响因子 ①地表面发生改变,局部地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 ②废水排放影响局部水域的水生生物的生境。

1.1.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一、中山市 中山市自然资源主要有五类: (一)太阳能资源。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445155.4J/cm2,是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中山属丰水地区,年降雨量1738mm,降水量共达29.18亿m3,西江和北江流经该市的磨刀门、横门、洪奇沥总水量1497亿m3,每亩平均水量达12.57万m3。 (三)矿产资源。中山的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富矿地层缺乏,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花岗岩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其中石料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市内的低山、丘陵和台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岭储量最为丰富;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内东部龙穴、下沙一带沿海地区;耐火黏土主要分布于火炬开发区濠头村附近。 (四)动植物资源。中山大中型兽类的主要活动场所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区,现存的经济动物主要有小灵猫、食蟹獴、豹猫、南狐、穿山甲、板齿鼠和各种鸟类、蛇类等;平原地区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类。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物主要种类有610多种,隶属于105科358属,森林覆盖率为12.95%。 (五)旅游资源。中山市的名人胜迹、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市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翠亨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孙中山纪念馆、中山纪念中学、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纪念堂、五桂山逍遥谷、翠竹园漂流乐园及革命历史根据地、紫马岭公园、中山温泉、长江水库旅游区、孙文西路步行街、横门海上庄园、三乡泉林旅游山庄、民众岭南水乡、丰本农业科技园、大涌卓旗山公园及烟墩山古塔、西山禅寺、南山古香林、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从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统计值与评价标准之比作为分指数,然后通过数学综合作为环境质量评定尺度。近几十年来,这一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早期国外应用的指数法有美国的NWF环境质量指数和加拿大的“总环境质量指数”(EQI) 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综合指数法,应用此法,可以体现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2006年5月1日起试行。 技术规范规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值范围0~100。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 EI=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 2015年国家环保部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做出修改,重新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计算方法修改为EI=0.35×生物丰度指数+0.25×植被覆盖指数+0.15×水网密度指数+0.15×(100-土地退化指数)+0.10×(100-污染负荷指数)+环境限制指数 生态环境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法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此法的具体应用是层次分析法(AHP 法)。它是模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过程,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很多,姚建、朱晓华等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 另外还有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等。目前,关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国内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马荣华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及GIS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要方法,进行了海南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