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牛蒡生药学研究.

山牛蒡生药学研究.

山牛蒡生药学研究.
山牛蒡生药学研究.

山牛蒡生药学研究

作者:黄顺福,吕惠子,李红梅

[摘要][目的]建立山牛蒡生药学鉴定标准. [方法]观察山牛蒡的原植物形态及性状,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结构. [结果]确定了山牛蒡真实性鉴定标准.

[关键词]植物,药用;生药学;鉴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of pharmac ognostic identification for the Synurus deltoides. METHODS The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 cation of the Synurus deltoid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aut 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the Synurus deltoides wa s ascertained.

Key words:plants,medicinal;pharmacognosy;identification

山牛蒡(Synurus deltoides)为生长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尿及抗癌等药理作用[1].山牛蒡可作为草绿色着色剂,它的嫩叶可食用,是北方居民喜食的山野菜之一.Han等[2]报道,山牛蒡水提物乙醇提取物对由2-氨基-芴,3-氨基-1,4-二甲基- 5 H-吡啶并[4,3-b]吲哚诱发的沙门氏菌T98,T100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Liu [3]报道,山牛蒡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山牛蒡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高,且在长白山地区分布广泛,储藏量较大,是一种较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长白山地区的山牛蒡提供依据,本实验对山牛蒡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1 材料

实验用山牛蒡采集于长白山海拔1300m处,晒干,切断备用,经延边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吕惠子副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山牛蒡.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植物鉴别山牛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为1m,茎直立,单一,有蛛丝状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呈卵形或矩圆形,上部有短毛,下部密生灰白色毡毛;头状花序单生,花茎顶直径达4cm,下垂总苞钟状多层,呈紫色,被蛛丝状毛,花冠筒状呈深紫色,长约为2.5cm,筒部较檐部短;瘦果呈长条形;冠毛呈淡褐色,长为12~17nm,花期在7,8月间,果期在8,9月

间,生长于低或中山坡草地或林间.山牛蒡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华中地

区[4].

2.2 性状鉴别山牛蒡的叶多皱缩,易破碎,完整叶片呈卵状三角形或广卵形,基部呈心形,前端钝圆,表面有短糙毛及黄色斑点,背面有白色绵毛,上部叶有短柄,下部叶有长柄;茎呈红棕色,空心,表面粗糙,有棱角,断面为白色,折断时可见白色丝状纤维,直径为0.4~0.7cm,质脆,味

甘[5].

2.3 显微鉴别将自然干燥的山牛蒡地上部分粉碎,过60目筛制得粉末,用水合氯醛装片;将幼嫩叶片用徒手切片法制得横切片,即表面制片.显微镜下观察见粉末制片呈黑绿色或灰绿色,结构为螺纹导管或网纹导管,直径为20~39μm,随处可见非腺毛,由单细胞组成,前端狭尖,细长,直径为9~12μm,气孔少见(不定式),纤维细胞呈长梭形,成束存在,壁较厚,呈棕色,直径为14~27μm.给粉末制片滴加醋酸可产生大量气泡,认为可能有碳酸钙晶体存在.叶横切面可见上表皮细胞呈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呈略扁圆形,大小不一,有较多气孔与非腺毛,叶组织结构为叶内栅栏组织1,2层,海绵组织4~6层,排列疏松;上面主脉凹陷,下面主脉显著突出,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在外侧(图1);在表面制片中可观察到不定式气孔及互相交结的非腺毛结构(图2).

2.4 理化鉴别乙醇提取液的制备:取山牛蒡10g加入700mL/L乙醇80mL提取3次,回流时间分别为2,2,1h,即得山牛蒡乙醇提取液,备用.水提取液的制备:取山牛蒡10g加入80mL水煮3次,时间分别为2,2,1h,即得山牛蒡水提取液,备用.理化鉴别结果如表1,由此可初步判定,山牛蒡含有糖类、生物碱类、木脂素、黄酮类、苷类(皂苷、强心苷)、蒽醌类、鞣质类及氨基酸等.

3 讨论

目前,国内对山牛蒡的研究尚处于初级基础研究阶段,为此本实验对山牛蒡的植物形态学、性状及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为它的广泛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Nam JH,Choi SZ,

Lee KR.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ynurus excelsus

[J].Kor J Pharmacon,2004,35(2):116.

[2]Han SS,Han HS,Choi KP,

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synurus deltoides extracts on the mutagenesis induced by various mutagens

[J].J Korean Soc Food Sci Nutr,1997,26(3):528.

[3]Liu YZ.Cytoxic activity of several extracts from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J].Kor J Pharmacogn,1997,28(4):192.

[4]柏广新,崔成万,王永明. 中国长白山野生花卉[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85.

[5]傅沛云. 东北植物检索表[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696.

导师研究方向

3、基于CT图像三维反求的模型数字化处理 4、冰模铸造技术研究 24 路阳教授1、新型耐磨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铜合金粉体材料涂层性能研究 3、铜合金粉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25 路文江教授1、表面改性技术及涂层材料 2、快速凝固技术及钎料制备 3、金属焊接性 26 罗永春教授1、汽车动力电池关键电极材料 2、高密度储氢材料与合成 3、储氢材料晶体微结构分析表征及储氢性质的理论计算 与模拟 4、材料电化学。主要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超级电容特性、表面电镀修饰与腐蚀 5、其它新型功能材料 27 喇培清研究员1、块体纳米金属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2、块体纳米陶瓷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3、低镍不锈钢材料 4、纳米金属材料凝固过程的相场法模拟 5、先进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28 马颖教授1、镁合金强韧化 2、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3、有色金属微弧氧化表面改性 4、微弧氧化膜着色及后处理 5、镁合金热处理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优先考虑。 29 马跃洲教授1、微弧氧化脉冲电源研制 2、微弧氧化工艺研究 3、微弧氧化成膜机理研究 30 马勤教授1、超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2、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表面技术 3、超轻型有色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4、材料热处理及其新技术 5、材料信息学(计算材料学) 6、材料史学 31 牛显明高级工程师1、铜和铜合金的制备技术,以及在氧枪喷头、高炉风口 研发中的应用; 2、金属耐磨材料及高锰钢改性技术的研究; 3、风电轮毂低温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件的工艺研究。 32 乔及森副教授1、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工艺及材料性能研究 2、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设计 33 石玗副教授1、焊接机器人及焊接过程智能控制 2、焊接自动化设备及高效焊接方法

生药资源

生药学在生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药资源的学科,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理论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基源、有效成分、生产采制以及对生药进行鉴定等。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扩大药源,更好的造福人类。 【关键词】药用植物生药学资源指纹图谱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药物学知识,汇集成众多本草著作,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现在生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资料库[5]。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应结合现代生药学所运用的科学技术与理论加以考证、整理和进一步研究,扩大药源,以得到更多的理论成果,促进生药资源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真正的造福于人类。 1.生药学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将更为科学和准确。与过去用口尝,直接服用以观察疗效相比较,对药效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对疾病也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已经很常用的药物,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也是有很大意义的。以金银花为例。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为常用中药,是良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毒下痢,肺热咳嗽等。《中国药典》1977,1995,1990,1995年版一部结合我国金银花的药用实际均收载了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为金银花的4个法定药用品种。虽然如此这仍然没有反映出我国金银花的药用实际情况。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在各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形成金银花异常丰富复杂的种内变异类型,近年有5种同属植物列入了地方标准,分别是细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淡红忍冬,吊子忍冬,黄褐忍冬[2]。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过去已经记载了的生药资源库,通过生药学研究,可以扩大收录的资源量,进而更好的利用生药资源。 2.生药学在药物质量鉴定方面的作用 另外,利用生药学的研究,在药物质量的鉴定方面也将会更加准确,对新药品种的开发也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药效不是来自单一的活性化学成分,而是来自多种活性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甚至是某些“非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或“生克作用”。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来分析药材的整体特征,以更准确鉴别不同中药及识别中药本身的真伪和优劣,就形成了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原始动力。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依据却主要来源于该植物物种后天的代谢产物,且大多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对后天的生长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远比纯先天遗传的“指纹”脆弱得多。故有中药“道地性”和“最佳采集时间”之说。然而,植物的代谢过程仍受物种先天遗传的影响。所以,利用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是完全可以对不同药材种属进行鉴别,对同种药材质量优劣进行评价[6]。通过对药物新品种质量的鉴定,看其是否可以取代相应的道地药材,扩大药源,以及新药源的生产、应用、入典,开发再利用和该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银花品种繁多,所含成分复杂,为了研究并证实不同产地金银花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别,采用较先进且快速的指纹图谱技术来对其进行研究,将作为区别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效优劣的依据。此外,也以用来比较新栽培的生药资源与野生环境下的生药在有效成分等方面的差异。以丹参为例,丹参为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之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扩张冠状动脉,抵抗血栓形成,增强微循环,抑制转氨酶上升等方面。同时还具有解热、抗菌消炎作用,尤其对治疗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08T15:44:19.4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许国飞董群[导读]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皖南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摘要:牛蒡是很好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化学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广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牛蒡(Arctium lappaL)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恶实、息桑、莫若罗等,《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力子、英文名为Burdock,是桔梗目菊科菜蓟族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喜强光,耐热耐寒耐旱,野生于欧洲、北美及我国东北到西南广大区域。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将其驯化为蔬菜,培育出诸多品种予以种植。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本再次引回并广泛种植,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蒡生产基地,并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是最大的牛蒡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尤以沛县河口、丰县金陵两地种植最广[1]。山东青岛至泰山地区品种优良,临沂苍山县(现兰陵县)为中国牛蒡之乡。 1.牛蒡的化学成分 1929年,日本人田川越从牛蒡子中提取到牛蒡子苷,揭开了对牛蒡化学成分研究的一页。近一百年来,各国学者们纷纷从牛蒡中提取到各类化合物共计有一百余种。牛蒡主要分根、茎、叶和果实,提取的成分各有不同。牛蒡根中含菊糖、果糖及多炔、多酚类化合物。郝林华等[2]用水浸提取法提取到菊糖,其含量约占牛蒡根干重的34%,为牛蒡根主要活性成分。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荣宾宾[3]采用酸性水为溶剂从牛蒡叶中快速提取到奎宁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类、黄酮类、苷类及萜类等抑菌活性物质。牛蒡干燥成熟果实又称为牛蒡子,牛蒡子中含牛蒡苷、挥发油、亚油酸、亚麻酸、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木脂素类的含量最高[4],牛蒡苷的提取率占10.67%,居木脂素之首。牛蒡苷的提取率是牛蒡子是否可作为药材的重要检测指标。 2.生物学活性 牛蒡古代用作传统医药,在古书中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性温、味甘无毒,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民族药志三》中认为牛蒡根可用于跌打损伤、催乳,果实有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对牛蒡有效活性成分特别是小分子化合物的有效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还十分有限[5]。牛蒡因其传统药用价值及其在抗肿瘤、调节免疫活性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作用,已备受大家的关注。 2.1 抗肿瘤活性 刘少芳[6]等通过研究发现牛蒡根中的提取物不同剂量组的牛蒡低聚果糖均可以通过增强荷瘤小鼠吞噬活性及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来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孟宇等[7]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研究牛蒡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时发现,牛蒡多糖能下调K56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基因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基因表达,并对Bcl-2/Bax进行有效调控。盛荣华[8]用牛蒡寡糖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发现一定剂量的牛蒡寡糖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赵秀梅[9]用系统溶剂提取法从牛蒡根中提取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4种提取物,并在体外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能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而发挥其抑瘤活性。Fabricia[10]等从牛蒡根中提取到二氯甲烷并分析其生物活性发现其对K562、MCF-7、786-0等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筱田等对牛蒡子结构进行研究[11],在牛蒡子中提取了主要活性成分牛蒡苷,后证实为木脂素类物质,牛蒡苷进一步分解后成为牛蒡苷元(arctigenin, ARC-G)。ARC-G已被证实具有抗癌活性[12][13]。虽然牛蒡根和牛蒡子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不同,但均显示有抗肿瘤活性。 2.2 抗炎活性 陈烁等[14]对2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并从手术患者置换下来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提取到成纤维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在体外分组培养;实验组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μΜ、20μΜ、30μΜ的牛蒡甙元进行处理。结果证实牛蒡甙元可以通过抑制NF-κB和Akt信号通路活性来抑制FLS的增殖,并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增加FLS中线粒体低电位细胞比例而实现对FLS的细胞毒性,促使其凋亡。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特征是FLS快速生长,形成滑膜炎而导致关节破坏的慢性免疫性炎症[15]。据此推测,牛蒡可能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李俊等[11]用同种免疫复合物给SD大鼠腹腔注射造模,形成足肿胀大鼠模型。用地塞米松做阳性对照,研究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牛蒡苷胶囊对足肿胀大鼠的影响。研究证实牛蒡苷胶囊可减轻足肿胀大鼠的肿胀足的程度,并降低其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抗炎作用明显;高剂量(767mg/kg)牛蒡苷胶囊还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该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16]经牛蒡苷胶囊干预后的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丙二醛水平均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上升,对其肾脏保护作用明显。这些均提示牛蒡苷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2.3 免疫调节活性 宋子敬[17]观察牛蒡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时发现,牛蒡多糖可以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墨汁中碳粒的能力,通过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来增强小鼠的固有免疫;并可以提高小鼠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通过增强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来协同提高机体免疫力。盛荣华[8]用250mg/kg、500mg/kg、1000mg/kg的牛蒡寡糖给正常小鼠灌胃,14天后脱颈处死小鼠,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测定小鼠IL-2、IFN-?的含量。结果证实不同剂量的牛蒡寡糖均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小鼠IL-2、IFN-?分泌水平。IL-2可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Ig的分泌。IFN-?可促进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IL-2和IFN-?分泌水平提升可协同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郭勇庆[18]给绵羊喂服牛蒡低聚果糖20天后,发现绵羊血清中IgA和IgG的水平大幅提升,表明牛蒡低聚果糖具有较强的调节绵羊体液免疫功能。 2.4 抗氧化和防衰老活性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成人教育 《生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2、生药鉴定 3、生药学 4.生药鉴定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3.什么是生药鉴定?生药的鉴定有哪些内容? 4.现代炮制法分几大类?每一类包括哪几种方法? 5.地黄来源于何种植物?药材加工品主要有几种?如何区别?功效上有何不同? 6.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几种?药材有几种?如何区别?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7.简述麝香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以及传统鉴别方法。 三、区别生药松贝与青贝。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生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化学成分峰的图谱。 2、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3、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科。 4.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生药的科学,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鉴定、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研究生导师角色的科学分析

研究生导师角色的科学分析 摘要:研究生导师面对的是研究生,在履行其职责的时候扮演着六种角色:领路人;知识的传授者;爱心的提供者;学术偶像;做学生的挚友;心理医生的角色等。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社会角色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它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与本专科生相比他们都是从优秀大学生中(部分人又经过实际工作锻炼)选拔的,大多数年龄在23-30岁,智能水平较高,进取心较强,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生所学的知识是较为高深的专门化的科学理论知识,研究生的培养方法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的自学与科研相结合来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所以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指导研究生学习和对研究生考核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分析 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根据这一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更出色地完成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人才这个基本任务,导师有必要而且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全面自我认识,并进行自我塑造,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做出贡献。 2、做学生的领路人 由于研究生是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将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因此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研究生树立无产阶级政治观。只有拥护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研究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生只有掌握了这一方法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少走弯路和不走弯路,才能有所创新。培养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提高道德修养的能力,一是提高研究生对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思潮、行为进行道德的判断的能力。二是提高研究生政治、道德行为自我控制和完善的能力,形成内部的调控和发展机制。导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这是导师对研究生培养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3、知识的传授者 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究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但是他们的深入自学和个人钻研还缺乏经验。因此,导师的言传身教和启发诱导是不可少的。有经验的导师既掌握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了解学科前沿中的主要问题,了解学生的世界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因此给研究生因材施教的指导,把真才实学认真的传授给学生,使研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宗文君 2008357771967 摘要 通过回顾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的进程,加深生物药剂学的学习,进而对生物药剂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展望、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苷类天然药物的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 药剂学与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从1847年德国药师莫尔的第一本药剂学教科书《药剂工艺学》的问世,宣告药剂学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药剂学成为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合成化学、微生物学、实验药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和渗入,使药剂学进入了用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来设计、生产和评价剂型,并用客观体外科学指标评定质量的时代,称为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时代。20世纪60-70年代,药品质量的评定从体外论证扩展到体内,把药剂学推进到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的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由于合成和半合成化学药物的大量出现和应用,结果发现不少药物有毒副作用,以及致敏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药剂学又向临床质量评定方向前进而进入临床药学时代(clinical pharmacy)。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阐明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与相互作用及指导合理用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科学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时代,药物制剂设计和生产,体外的溶出与释放与体内药物在吸收、分布、排泄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都要用数据和图象来阐述,还要结合患者、病因、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特点与药物分子的关系来反映剂型的结构与有效性,逐渐解决剂型与病变细胞亲和性的问题,所以21世纪的药剂学是药物制剂向系统工程制品发展的DDS 新时代。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群体药物动力学群体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动力学群体参数的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不仅是临床用药所必需,而且有可能成为新药评价的一个必备参数。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的估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二步法,另一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步法。后者亦名Nonmen程序法,它把药物动力学参数在患者身上的自身变异及患者间的变异全估算在内。根据变异值的大小也可预估一些生理、病理因素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而更具优越性,在个体化给药中,Nonmen常与Bayesian反馈法结合使用。 时辰药物动力学时辰药物动力学是指同一剂量在l天内不同时间给予时药物处置出现显著变异。如多数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清晨比傍晚吸收更佳,另外象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清晨服用时所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最为明显,同时达峰时间也较其他时间给药为短。一些疾病并非1天24小时机体均需要同等水平的药物,如心脏病患者在凌晨发病较多,若制成脉冲式给药,可产生预防作用;相反,如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却容易带来耐药性,例如硝酸甘油和许多抗菌素类药物;再如只有当血浆中糖分较高时才需要较高的胰岛素。人们开始研究能够自动感知血糖水平,以调节胰岛素释放速率的智能给药装置。

生药学发展前沿

生药学发展前沿 姓名:努尔阿米那·阿不都哈力克班级:2016科研2班 学号:107602160109

生药学发展前沿 前言 一、我国生药学如何发展生药学产生于欧洲,传入日本,引入中国。生药学的产生与西方医学的环境及当时的科技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一开始以西药的原料药为主进行研究;当传入日本后,由于日本早期从中国引入了大量的中医药,他们就将生药学与中药结合而取得了发展;生药学被我国引入后,很快就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中药学沃土之中,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颇具特色的世界药学领域的奇葩。[1] 二、生药学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新要求生药学的产生发展经历3个阶段。①古代生药学时期(19世纪初以前);②近代生药学时期 (1815—1930);⑧现代生药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末)。近代生药学传人我国后,就紧密联系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了一门技术和理论都相当完善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应用学科。人类回归自然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使我国生药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并进入“自然生药学时期”[2]。 三、常用生药的研究进展在教学中的及时补充随着生药学科的发展,不少学者对品种确切、疗效稳定的常用生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特别对于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研创具有自主产权的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新药奠定基础。如甘草及其地上部分中,除甘草皂苷外,黄酮类成分也是重要的有效成分,其对肿瘤、胃溃疡、肝损害、病原微生物以及对酶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已得到证实“;姜黄属常用生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其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远志主要成分是远志皂苷,但寡糖酯类成分是远志及远志科其他植物中存在的独特化学成分,可能成为抗老化和脑保护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o;[3] 四、目前临床和中成药生产中使用的常用和少常用中药材1000余种,已有200种实现人工种植,大宗中药材如黄芪、红花、党参、三七等基本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多数品种完全或部分依靠野生资源,进行中药资源调查,仍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对于中药资源,我国政府于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系统调查,基本上了解了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常用中药材的蕴藏量和产量,为我国中药资源的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但从上次资源调查至今已过去近20年,这20年里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资源也遭到过度的开发或严重的破坏,很多药用植物的生长地已被开发或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这些药用植物绝迹或面临濒危,如肉苁蓉、重楼、剑叶龙血树等植物的野生资源就是在近20年濒临枯竭的,因此,再次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已迫在眉睫。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阐明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蕴藏量、产量和可持续开发量等,为药用植物的栽培、可持续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60年代和80年代进行的资源调查,基本上靠发动各地药材公司和教学、科研单位进行系统的实地调查和样方分析而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9719391.html,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作者:代润松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药物为人类的疾病治疗与预防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这也使世界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对国内外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此探讨生物技术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一、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人工胰岛素诞生以来,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个国家纷纷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工作,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美国的FDA机构就批准了三四十种生物技术药物,近些年来生物技术药物的批准种类逐年递增,在21世纪初期,所批准的药物就已高达将近80种。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的种类上也不断丰富。除此之外,国外还对以往生物技术药物的适应症进行了明确统计,这些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用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急性心肌炎治疗的重组血液因子,用于治疗糖尿病、生长素缺乏症、甲状腺病、低血糖的重组人激素,用于治疗贫血、皮肤病、神经性溃疡等症病的促红细胞生长因子,此外还有重组干扰素、白介素,治疗甲肝、乙肝病毒的疫苗、用于癌症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等。 (二)国内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研究予以了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成果主要包括IFN类型药物、GM-CSF药物、EPO药物、EGF药物及其衍生物、胰岛素、TNF药物、乙肝疫苗、胸苷激酶细胞制剂等诸多种类,在新型活性蛋白质突变体方面,我国相继研发出了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人降钙素突变体、尿激酶突变体、重组水蛭突变体、人重组血红蛋白突变体。在融合蛋白的生物技术研发方面,我国研发出了TNF/1L-6融合蛋白、用于前列腺癌症治疗的TNF/PSP94融合蛋白、血小板单链抗体/尿激酶原融合蛋白、尿激酶/水蛭素12肽融合蛋白及用于帕金森治疗的酶氨酸转化酶/BDNF融合蛋白。在克隆天然活性物质基因药物研发方面,相继研发出鲨肝HSS、SCDI抑制因子、TGGIP抑制蛋白、SFP、AOP、蜂毒多肽等。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种类的不断增长,现有的生物技术药物在主要分类上共包括单克隆抗体、激素、基因治疗剂、疫苗、细胞因子、反义药物及抗血栓因子等,特别是近些年来核酸基因药物的产品种类正在不断增加,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疫苗更高达九十几种,而处于临床试验中的反义药物种类也在不断上涨,相比于20世纪,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种类上要超过以往三倍,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中。

生药学资料

定义 1.1 药物(Medicines):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1.2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 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从广义上讲, 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 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1.3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 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 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 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即处方制剂。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六神丸:牛黄、 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 1.4 草药(Medicinal 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药+ 草药。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生药学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 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总目标: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第2章、有效性-第3章和安全性-第4章评价方法) (1)生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 即“真伪”鉴定,包括基于药用部位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基于生药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基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2)生药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有效性评价即指对生药中含有的能够代表该生药医疗效应的化学成分的评价,包括生药中所含有效成份或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含量限度

牛蒡的加工利用现状

牛蒡的加工利用现状 [摘要]牛蒡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多种药用功能的有效成分,综述了牛蒡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牛蒡;加工; 利用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burdock Abstract:The abundant nutritional contents and effective components with officinal function from great burdock are introduced. In addition, th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great burdock in food industry is also summarized. Key words:great burdock; processing; utilization 牛蒡,又名鼠黏草,夜叉头,蒡翁菜,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高1~1.5 m,多分枝,叶大,有长叶柄,表面有纵沟;叶片呈卵形或心脏形。牛蒡果实、根、茎叶均可供药用,根、茎叶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作为蔬菜烹调食用[1]。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牛蒡的功能以及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牛蒡的加工主要指牛蒡根的加工,现对牛蒡在食品加工中的利用方式加以阐述。 1 牛蒡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新鲜牛蒡根每100g含热量159kJ,蛋白质4.7g,脂肪0.8g,糖类3g,粗纤维2.4g,灰分2.4g,胡萝卜素390mg,维生素B1 0.02 mg,维生素B2 2.29 mg,尼克酸1.l mg,维生素C 25mg,钙242mg,磷61mg,铁7.6mg,还含有锌、镁、铜、愈创木内酯类化合物以及牛蒡酮、牛蒡醇、牛蒡醛、牛蒡酸、绿原酸、异绿原素、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等[2]。牛蒡根具有特殊的香味,以熟食为主,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饮品、酱渍品等多种牛蒡产品[3]。 牛蒡肉质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以及菊科植物中特有的菊糖,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根菜类蔬菜中最高的一种,其综合营养价值远远高于我们日常吃的各种蔬菜。牛蒡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4]。它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较其他蔬菜含量高,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蔬菜。 中医学记载,牛蒡具有解热、除风、利咽、止咳、治中风、治风湿、利尿、利便、除斑疹、治腰酸等作用,长期服用对防治尿酸、糖尿、性机能衰退、胆固醇血脂过高、内外痔、便秘及解酒均有明显效果。现代研究认为,牛蒡含黄酮苷类化合物,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抗性,其粗提取物呈选择毒性,较低量即可抑制癌细胞增殖,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5]。 牛蒡的果实入中药,中医称之为“牛蒡子”或“大力子”,味苦辛,性平无毒,有利尿解毒,解热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风疹,浮肿,痈肿及肺炎等病症,根部对牙痛也有疗效。 牛蒡子的根俗称“狗宝”,异名恶实根,鼠黏根,牛菜,夏秋季节采挖,呈纺锤状,肉质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牛蒡根味微苦,性寒,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发热、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痈疽疮疥。它还含多量菊糖,有特异的香气,可供食用,嫩叶也可食。作为蔬菜主要是肉质根,因根皮呈黑褐色,俗称黑根[6]。 牛蒡叶所含抗菌物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主治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痒等。 2 牛蒡的开发利用 2.1 牛蒡饮料 2.1.1 原料,牛蒡,果葡糖浆,柠檬酸,维生素C,食盐,调味料。 2.1.2 工艺流程

研究生导师自我评价(共8篇)

篇一:自我鉴定及导师评语 研究生毕业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导师对研究生评语 导师审查意见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努力。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她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她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她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她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 在平时生活中,她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 其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以及工作都是优秀出色的,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中的自我鉴定、班组鉴定、导师意见和学院鉴定 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中的自我鉴定、班组鉴定、导师意见和学院鉴定 一、自我鉴定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 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二、班组鉴定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古代在本草学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到16世纪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本草学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以后发展比较缓慢。本世纪初期,开始结合分类学的知识对《本草纲目》等书中的动植物进行学名考订。我国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到30年代由赵燏黄(1883~1960)开始。赵氏于1934年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是当时介绍近代生药学的中文著作,也是生药学课程的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指引下,中医中药事业得到发展,药学院系的生药学课程得到加强,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中药室,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50余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资源调查及整理 1949~1979年间,我国的生药学研究比较集中于中草药资源和经验鉴别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陆续编写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手册》(1959)、《中药志》(1959~1961)、《药材学》(1960)等书籍。其后于1970~1975年间掀起了群众性的中草药运动,各地医药卫生人员上山下乡,调查采集中草药,为农民防治疾病。

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编写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彩色图谱(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草药学》中、下、上册(1976、1980、1986)、《中药志》第二版Ⅰ~Ⅵ册(1979、1982、1984、1988、1994、1998)。这一时期调查总结的对象由常用中药扩大到民间药,中草药数量有很大增加,内容也较前丰富。此后又相继出版了《新华本草纲要》(1988、1990、1991)、《中国本草图录》(1988、1990)、《中国民族药志》、《中药资源学》(1993)等。 198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的决定,全国于1983~1987年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它包括《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地图集》和《中国民间单验方》,是一套系统的中药资源专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资源普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天然药物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已知种类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植物来源的占87%,药用植物较集中、种类超过100种的科有毛茛科、大戟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萝藦科、茜草科、玄参科、菊科、百合科和兰科。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如新疆的紫草、甘草、贝母、阿魏、蛔蒿,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大黄,青海和西藏的东莨菪属植物,云南的砂

电子科技大学导师研究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导师研究方向 1、移动通信研究团队 李少谦教授、唐友喜教授、刘皓副教授、唐万斌副教授、武刚副教授、何旭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面向信号处理方向,偏向程序、算法、仿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MIMO,OFDM等 2、通信信号处理与专用集成电路研究团队 胡剑浩教授、凌翔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面向硬件,FPGA,芯片设计等 3、无线网络技术团队 郭伟教授、冯刚教授、余敬东副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层,Ad-hoc 4、网络技术研究团队(严格来讲,雷维礼教授、、马立香副教授是宽带实验室,而非抗干扰) 雷维礼教授、毛玉明教授、冷苏鹏副教授、马立香副教授 研究方向:通信网与宽带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宽带无线信息网络5、编码技术研究团队 周亮教授、张忠培教授、文红副教授 研究方向:编码技术、密码学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划分 1、光纤技术与光电子器件研究室 饶云江教授 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光电子器件 2、光通信技术研究室 邱昆教授、陈福深教授、许渤副教授、武保剑副教授、周东副教授 研究方向:、新型光通信理论与技术、光接入网技术、军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3、宽带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室 团队1:宽带通信网研究组 李乐民院士、王晟教授、许都副教授、虞红芳副教授、徐世中副教授 研究方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技术、宽带通信网中的交换技术、宽带无线网络技术 团队2:网络行为学与网络安全课题组 胡光岷教授、姚兴苗副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行为学研究、网络安全研究 团队3:现代通信网技术及应用 李兴明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网理论、网络的优化设计技术.、电信网络管理、高速信息

生药

生药 生药的定义 生药指的是纯天然为经过加工或者简单加工后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生药的分类 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总数约有7000余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必须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加以叙述。不同的书籍,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 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

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5. 其它分类法 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