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

一、配送中心概述

(一)配送中心概念

物流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网络的中的物流节点。这一节点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处理、作业优化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物流配送中心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流配送中心包括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运输仓库、流通商品集散中心以及生产者自身拥有的物流设施等。狭义的物流配送中心概念即流通商品集散中心与生产企业拥有的物流设施等。

(二)配送中心分类

配送中心作为执行实物配送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可以按承担职能、区域范围、内部特性、中心归属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图13-1所示。

图13-1 配送中心的分类

(三)配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14-17页)

1、物流中心的功能

基础功能

集货发货功能

存储功能

装卸搬运功能

包装功能

流通加工功能

配送功能

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增值服务功能

2、物流中心的作用

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物流调节水平整合资源,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物流集约化程度、创造规模效益

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实现有效衔接,扩展联合运输

有利于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

(四)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与结构

物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26-28页)

物流中心作业区域划分

管理区

进发货区

理货区

加工区

存储区

分拣区

退货处理区

设备存放区

(五)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1、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目标

提高物流系统的吞吐能力,以适应经营业务增大的要求

建立一个柔性物流中心,以适应产品经常变化的状态

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随机变化能做出及时响应,保持正常运转

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对物流系统中的物品进行实时跟踪

对客户供货迅速及时,保证不缺货,为客户的随后物品处理提供方便条件,并为客户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总之,物流中心的目标任务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缩短物流周期、增加物流效益,使供货商与客户之间物畅其流、信息快捷,增强物流服务竞争力。

2.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动态原则:在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时,应详细分析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做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在一定范围内能适应数量、用户、成本等多方面的变化。

竞争原则: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应体现多家竞争。对于政府部门进行建设规划尤其重要。

低运费原则:物流配送中心必需组织运输与配送活动,因而运费原则具有特殊性。由于运费和运距、运量有关,所以低运费原则常简化成最短运距和运量的问题,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以作为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的参考。

交通便利原则: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配送活动领域在中心之外,这一活动需依赖于交通条件。布局时必需考虑现有的交通条件。统筹原则:物流配送中心的层次、数量、布局是与生产力布局、消费布局等密切相关的,互相交织且互相促进和制约的。规划一个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六)配送中心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图13-4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程序

二、物流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

1、物流配送中心区域布置的一般程序

2、物流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资料分析

储运单位分析

储运单位分析(PCB分析)也称货态分析。储运单位分析就是考察配送中心各作业环节的基本储运单位类型(P-Pallet托盘、C-Carton箱子、BBox单品),不同的储运单位所配备的储存和搬运设备是不同的。为使仓储区与拣货区能够合理规划,必须对订单资料中的储运单位类型加以分析,以正确计算各功能区的实际需求。

物流中心穿单位组合分析

销售额变动趋势分析

订单品项和数量分析(EIQ)

货态调查分析

1、进货与入库状态

2、保管状态

3、出库物品状态

4、分类状态

5、出库尺寸

3、物流配送中心总体规模确定

物流中心在供应链中的位置物流中心的性质

物流中心处理的商品种类

物流中心的经营管理规模

区域物流中心的数量

物流中心的市场需求

4、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

5、作业区域划分

物流中心作业区域包括物流作业区(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发货等)、辅助作业区(除物流作业区以外的管理或行政性的辅助作业区域)、建筑外围区域(如厂区通道、停车场、对外出入大门等)

三、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系统规划设计

1.储存原则

在选择储区位置储存货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原则如下。

1)先入先出原则。即在时间安排上,先入库的货物应优先出库,这一原则是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寿命周期短的商品更为重要,如感光纸、胶卷、食品、药品等。

2)同一性原则。即把同一种货物存放在同一保管储位。

3)相关性原则。即相关性大的货物储存于相邻储位。

4)类似原则。即把类似物品储存于相距较近的储位。

5)兼容性原则。即兼容性低的货晶不可以储存在一起,以免影响货品品质,如香烟、香皂和茶叶不可储存在一起。

6)高周转优先原则。即按货物在仓库中的周转率来安排储位。周转率越高,离出口越近。

7)堆高原则。即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利用率,能用托盘堆高的货物尽量用托盘储存。

8)面对通道原则。即储存货物应正面对通道,便于识别条形码、查看标记和名称。

9)重量特性原则。即按货物重量来指派储位高低。重者置于地面或货架下层,轻者置于货架上层。

10)产品特性原则。即易燃易爆物储存于有防火设备的空间,易窃物储于加锁之处,易腐物储于冷冻之处,易污物加套储存等。

2、储存方法

合理的储存方法可以减少出人库移动距离,缩短作业时间,充分利用储存空间。一般常见的储存方法有:

1)定位储存。即使每一类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例如:有的货物要求控制温度储存条件;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于一定高度,并满足安全标准及防火条件的储位;按照管理要求某些货物必须分开储存,例如化学原料和药品必须分开储存,重要保护物品要有专门的储位等。

这种方法易于管理,搬运时间较少,但是需要较多的储存空间。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物品。

2)随机储存。所谓随机储存是每一个货物的储位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产生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共同使用储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储区空间的利用率。但是,对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周转率高的货物可能被置于离出人口较远的储位,增加了出人库的搬运距离。

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储位系统中,采用随机储存能有效地利用货架空间,减少储位。通过模拟实验,随机储存比定位储存节约35%的搬运时间,增加丁30%的储存空间。这种方法适用于空间有限,货物品种不多的情况。

3)分类储存。所谓分类储存,通常是按产品相关性、相容性、流动性,以及产品尺寸重

量等特性来分类别指派储位进行储存。

4)分类随机储存。即每一类货物有固定的存放储区,但在同类货物的储区中,每个储位的指派是随机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吸收了分类储存的长处,又可节约储位空间,提高储区利用率。

5)共同储存。当确切知道各种货物的出库时间时,使不同货物可共用相同的储位。当然,共同储存在管理上会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减少了储位空间,缩短了搬运时间,有一定合理性。8.3.2 储存保管形式

按货物量的大小分,储存形式有大批储存、小批储存、中批储存和零星储存4种形式。

1)大批储存。即在每次进货中,有3个托盘以上的存量。大批储存均以托盘运作、地板积存或自动仓库储存。

2)中批储存是指货物有1~3个托盘的储存量,采用货架储存。

3)小批储存是指小于一个托盘的存量,以箱为拣选单位的货物,采用棚架或储物柜储存。

4)零星储存是指小于整包货物量的储存,在零星区或拣选区使用棚架储存。

按储存设备来分,有地板堆积、货架、贮物柜和自动仓库储存4种。

1)地板堆积法。即用地板直接支撑储存货物,把货物放在托盘上,而托盘置于地板上。货物堆积排列有行列堆积和整区堆积两种。行列堆积就是在堆积的托盘之间留有一定的通道,以便于搬运托盘时畅通无阻。整区堆积是指每一行与每一列之间的托盘堆积不留通道,适用于储存大量同一产品的情况。

2)货架储存。即将货物置于货架上的储存方法。货架储存的优点是存取较为方便。货架

有两面开放式和单面开放式之分。两面开放式的货架前后两面均可用于储存和拣选作业,最适合于先进先出的原则。单面开放式货架只有一面可供储存和拣选之用。

3)储物柜储存。储物柜一般是背对背地安放或一排靠墙放置,一般用于储存形状不规则及长时间储存的物品。储物柜可拆装和搬运,用于调整储存空间。

4)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AS/RS集储存、拣选和在库管理为一体,效率高、出错率低、节约空间,是现代物流的标志之一。在欧、美、日已广泛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来储存货物。近几年,我国的AS/RS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我国的AS /RS已达500多座。

1、仓储区储运能力规划

仓储区储运能力规划方法:周转率估计法、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

周转率估计法的计算步骤:

1)计算年运转能力;

2)估算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是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

公式为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年初存货余额+年末存货余额)/2

存货周转天数=360/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相应增加,说明企业存货管理水平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3)计算仓容量(仓容量=年周转量/周转次数);

4)估计保险系数(为适应高峰期的高周转量,一般保险系数为1.1-1.25);

5)计算规划仓容量(规划仓容量=年周转量×保险系数÷周转次数)

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计算步骤:

1)估计每年的发货天数;

2)计算年运转量;

3)计算发货的平均日储运量(平均日储运量=年运转量÷年发货天数)

4)估计送货周期

5)计算仓容量(仓容量=平均日储运量×送货周期)

6)估计保险系数

7)计算规划规划仓容量(规划仓容量=平均日储运量×保险系数)

四、物流配送中心分拣系统规划设计

分拣区是以单日发货商品所需的拣货作业空间为主,为此主要考虑发货商品的品项数和作业面积,一般拣货区的规划不包括当日所有发货量,当拣货区商品不足时可以由仓库仓储区进行补货。

拣货区能力规划计算的方法如下:

1.计算各品项年拣货量。

首先要把物流中心ERP系统的的进销存数据由信息系统人员导出后,规划人员对数据

进行整理,删除无用数据保留关键数据。第二步把各项出库商品换算成相同的拣货单位,一般为箱(PCB)。第三步,计算出各品规年拣货量(=出库量)。

2.计算各品项的发货天数。

根据商品销售出库数据估算出每个商品的发货天数。

3、估计放宽比

4.计算出各品规的平均发货天数的拣货量。

平均发货天数的拣货量=各品项年拣货量/各品项的年发货天数。

5.ABC分析。

①分类分级:发货天数分类(一般来说为300天):高、中、低三个等级。200天以上,30~200天和30天。

②对各物品进行年发货量ABC分析。根据80/20原则分类,70%为A,20%为B,10%为C。

下表所示为综合发货天数的物品发货量分类情况。

此表中有8类,现在对各类说明如下:

分类1:年发货量和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均很大,发货天数很高。这是发货最多的主力物品群。要求拣货区储存量应有固定储位和大的存量水平。

分类2:年发货量大,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较小,但是发货天数很多。虽然单日的发货量不大,但是发货天数很频繁。为此,仍以固定储位方式为主,但存量水平可取较低一些。

分类3:年发货量和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都小。虽然发货量不高,但是发货天数超过200天,是最频繁的少量物品。处理方法是少量存货、单品发货。

分类4:年发货量中等,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较小,但是发货天数很多,处理繁琐,以少量存货、单品发货为主。

分类5:年发货量和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均很大,但发货天数很少,可集中在少数几天内发货。这种情况可视为发货特例,应以临时储位方式处理为主,避免全年占用储位和浪费资金。分类6:年发货量和发货天数都较小,但品项数多。为避免占用过多的储位,可按临时储位或弹性储位的方式来处理。

分类7:年发货量中等,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较小,发货天数也少。对于这种情况,可视为特例,以临时储位方式处理,避免全年占用储位。

分类8:发货天数在30—200天之间,发货量中等。对于这种情况,以固定储位方式为主,但存量水平亦为中等。

上述8种分类是参考性的指标。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仍要根据发货特性来调整分类范围和类型。

订单发货资料经过分类之后,可对各类产品存量定出基本水平。例如分类1的产品,存量水平高,估计需要较大的拣选空间。为此,应提高放宽比。而分类2的产品的存量水平较低,在估算拣货空间时应减少放宽比,从而减少多余的拣货空间。如果在实际拣货时,缺货影响发货时,则以补货方式来补足拣货区的货存量。

对于年发货量较小的商品,在规划中可省略拣货区。这种情况,可与仓储区一起规划,即仓储区兼拣货作业区。若采用批量拣货时,则批量处理的品项应加以考虑。上述分类1较适合于批量拣货配合分类系统的方式进行。因为自动化分类输送设备能满足规模较大的发货要求。分类3和分类4较适合于一边批量拣取,一边分类的方式。因为种类多数量小,易于在拣货台车上一次完成拣货与分货处理。

6储存保管指标

1.储区面积率

通过此式可以比较储存保管的空间利用率是否合理。

2.保管面积率

为了判断储位通道规划是否合理,采用保管面积率公式来评定,即

3.储位容积和单位面积使用

利用上述公式可判断货架储位指派是否合理,有效利用储位空间。

4.平均每品项所占储位数

利用此公式可以计算每储位保管品项的多少,从而判断储位管理是否得当。

5.库存周转率

利用此公式可以评判公司的营运业绩,并可衡量现货存量是否得当。

6.库存掌握度

这是货晶库存率,可供在库管理参考。

7,呆废料率

此公式用来评判物料或资金积压的情况。

五、物流配送中心其他作业区域与辅助作业区规划设计

1. 土建部分

土建部分的建设包括联合工房(卷烟仓库、卷烟分拣工房)、管理用房、公用工程用房、停车场等。

2. 物流设备

物流设备包括仓储设备(货架、堆垛机)、分拣设备、输送设备(叉车、输送带、穿梭车等)、装载工具(托盘、周转箱、笼车)、拆垛码盘设备(拆码盘机、机械手)、自控设备、配送车辆等。

3. 公用工程设备

公用工程设备包括给排水、供配电、暖通空调、消防安防、综合布线、自控设备等。

4. 物流信息化系统

物流信息化系统包括仓储管理系统(入库、移库、出库、盘点、库位管理)、分拣管理系统(订单处理、配货、补货、条烟打码)、配送管理系统(线路优化、

车辆调度)、视频监控系统(仓库视频监控、分拣视频监控、配送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等。

5. 其他

包括道路、围墙、大门、绿化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