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

摘要:运用当前新兴学科—构造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重新认识延边地区的二叠系基本上是沉积混杂岩和浊积岩,构成了成层有序和成层无序地层,局部有构造混杂岩组成的无层无序地层;开山屯区是叠瓦状冲断岩片和糜棱岩带发育的典型地区。恢复后的地层序列自下而上是:1、采树沟组—杂、灰色硅泥质板岩;2、大蒜沟组—黑、灰色沉积混杂岩;3、香仁坪组-杂色浊积岩和泥质岩;4、开山屯组—造山前磨拉石;5、柯岛组—黑色浊积岩。构成了古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典型地区之一,对于深入认识古太平洋演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构造地层学二叠系延边吉林

构造地层学在国内外的研究方兴末艾,是当前地学前沿之一。国际上,构造地层学主要研究构造地层单元(unit)和序列(seqence)及其大地构造意义。tectonostratigraphy作为专门术语,首见于1978年印度东北那加(naga)山系蛇绿岩带的研究中(srivastava et al.,1978)。但实际研究始于60年代,包括许靖华教授的一系列研究。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晚期,随着地体研究而加强,但非地体的研究也是大量的。其研究区域遍及世界各主要造山带,同时也包括变质岩区、裂谷、盆地以及对某个蛇绿岩带、杂岩、地层组等的专门研究。86年至今,有关文献己超过百篇,相关的研究文献更多。研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划分构造地层单元,研究单元内部岩石、岩组、结构及单元间的构造关系,分析构造的变形、变位(steltenpohl,1987;sliva et al.,1994);结合大地构造总结构造一地层事件演化(surlyk,1991),论述放射虫古生物学在构造地层学中的意义(bogdanov et al.,1991),探讨构造地层学与全球海平面变化(harris et al.,1994),构造地层学与金成矿作用(bardoux et al.,1994),大陆边缘裂谷与地壳减薄作用的构造地层学模式(spadini et& nbsp;al.,1995),以及造山带、海沟、地体某个专门单元的构造地层学研究等等。大致可以分为以地层学、岩石学与构造地质学相结合研究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和序列的“狭义”构造地层学和与大地构造相结合,辅以古生物、沉积、同位素年代、古地磁等多学科,研究大的地层序列、构造及构造一地层事件演化史的“广义”构造地层学。其中,对造山带的研究颇类似于近年来国内兴起的非史密斯地层学、造山带综合地层学、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等(殷鸿福等,1997;张克信等,1997;龚一鸣等,1996;冯庆来,1993,1997,1999;王乃文等,1994,1995;郭宪璞等,1996;罗建宁,1994;杜远生,1995,1997;刘本培等,1996;姚华舟等,1994;方宗杰,1998;吴根耀,1998等)。

总体上,国内外对构造地层学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总结的阶段,还不成熟,与国际上相比,目前国内研究范围主要是造山带、变质岩区,且重点在层序重建和原始沉积环境的依复,大多数研究基本上属地层学的范畴。然而,无可否认,在研究构造活动区带及受构造运动影响的地层中,沿用正常地层的方法已不完全适用,必须辅以或主要采用构造地层学的方法,才能正确恢复和建立地层层序,同时构造地层学己日益成为造山带和构造活动区带研究的基础之一,因此,发展和完善构造地层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为地质行业科学发展基金资助项目(hy979824)成果之一

一、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

延边造山带是兴凯地块与龙岗一狼林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二叠系是主要沉积地层。长期以来,因沿用正常地层方法而未能正确建立地层层序。自张允平等认为“山秀岭组”可能是外来岩块(1994),邵济安、唐克东等识别了6种活动大陆边缘沉积(1995),已开始认识到延边地区二叠系必须用构造地层学方法才可能正确建立地层层序。

延边造山带主要限定于古洞河及汪清一密江断裂之间,其中的二叠系被花岗岩侵入后成残留块状分布于开山屯区、汪清一图门区和安图等地,大多数建组剖面在开山屯区,仅庙岭组建组于汪清。汪清一密江断裂以东的密江一珲春区是兴凯地块边缘区,因此和造山带区是二个独立的构造地层小区。恢复当时构造沉积环境,造山带二叠系是弧前盆地沉积,兴凯地块边缘区是山弧带和弧后盆地沉积。

1、开山屯区

开山屯区己识别出12个以上的鳞片状冲断岩片,岩片间为出露很宽的糜棱岩带,各组间大多以此相隔或成不正合接触。全区,特别是南部广泛发育有基性、超基性、硅质岩和灰岩等外来岩块,包含于黑色粉砂岩中。地层成挤压带状和透镜状。北部构造线方向为sww 一nee,南部近sn,形成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的推覆。

1.大拉子盆地不正合边界;2.花岗岩;3.糜棱岩断层带;4.地层界线;5.基性、超基性岩块;

6.石灰岩块;7.高地;8.采树沟组(p12-1);9.大蒜沟组(p12-2);10.香仁坪组(p12-3);11.开山

屯组(p21-1);12.柯岛组(p21-2)

物质主要来自俯冲带的消减杂岩弧,形成以洋壳、海山碎块、碎屑为主的浊积岩和滑塌沉积混杂岩,以大蒜沟组、香仁坪组和柯岛组为代表,亦接受大陆边缘以花岗质为代表的沉积,以开山屯组和大蒜沟组底部和中部二层花岗质杂砂砾岩为代表,此外还有半深海硅泥质沉积,以采树沟组为代表。在西南部草坪一带还有几十平方公里的构造混杂体。经历了半深海一非海相一半深海的沉积过程,其间又经历了由深变浅的多次旋回。其沉积类似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南缘尼亚斯巽他弧的消减杂岩附近弧前盆地沉积模式(迈尔,1991)。包括本区在内的延边地区化石稀少,灰岩岩块和砾石中的动物大化石较多来源于消减杂岩中的海山;基质粉砂岩中的化石较少,也是再沉积的产物,因此岩块和砾石中的化石可以老于、相同于和新于基质中的化石时代。其中的蜒、腕足、珊瑚和少量的瓣鳃类等,最老时代为中石炭世,最新时代为茅口期。各组动物化石的相似性和混杂性已无法用于对比地层和恢复层序,但总体沉积时期可确定为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运用构造-沉积环境分析、非构造地层的覆盖和标志层对比后恢复的地层层序自下而上是:

采树沟组(p12-1)一杂色、灰色硅泥质建造

为本文新创建,分布于中西部岩片中和南部咸万洞口,在龙井南胜地一带也有分布。以糜棱岩断层带与其它组接触。岩性为杂色、灰色硅质岩和硅泥质岩,在胜地附近见硅质岩与碳酸岩组成条带状互层。迄今未分析出化石。建组剖面位于采树沟西、板田沟东山638高地一511高地。

香仁坪组灰、灰绿色砂质板岩

大蒜沟组(p12-2)一沉积混杂岩建造和造山前磨拉石建造

孙恒元所建的大蒜沟组剖面,被视为倒转层序,由于“山秀岭组”被否定而应是正常层序。经测制咸万洞西山654高地剖面和东山941高地一733高地剖面,再复查山秀岭大粱剖面,该组由花岗质杂砂砾岩一黑色粉砂岩一花岗质杂砂砾岩一黑色、灰色粉砂岩、砂砾岩组成二个沉积旋回,在黑灰色粉砂岩、砂砾岩中散布有较多的基性、超基性、硅质岩和石灰岩块(包括“山秀岭组”岩块),大可几平方公里,小至砾石级。原建组剖面仅相当上旋回的一部分。该组以有较大灰岩块体、透镜体,基质粉砂岩不显层理、韵律为特征,可在造山带区对比。

香仁坪组(p12-3)一杂色浊积岩建造和泥质岩建造

此组相当于前人所建上柯岛组、滩前组,为1962年杨启伦命名。建组于开山屯一香仁坪剖面,而非滩前村,“滩前组”一名不符合建组地点应与建组名称一致或附近的要求,同时据命名优先原则,应恢复香仁坪组一名。建组剖面上,此组与柯岛组(原下柯岛组)之间为糜棱岩断层带,不是覆盖关系。在岩性上,该组的含碳酸岩铁锰结核的杂色粉砂泥质板岩与粒序层理组成的粗碎屑浊积岩成间层,可以香仁坪北和西江边及寺洞沟公路剖面为代表。该组以灰绿、灰紫、灰黑等杂色,含碳酸岩、铁锰结核及浊积岩粒序层理等特征可在延边地区

对比。

开山屯组(p21-1)一造山前磨拉石建造

与原建组含义一致。以具有磨园度好的花岗质砾石的杂砾岩、杂砂砾岩为特征。虽然与大蒜沟组中的花岗质砂砾岩层很相似,但该组以零星团块状分别覆盖于香仁坪组、大蒜沟组之上,分布于寺洞沟东山、大西山、山秀岭、四树坪、石门一带。大蒜沟组中的相似花岗质杂砂砾岩层成带状线形分布,可以与此组区别。

柯岛组(p21-2)一黑色浊积岩建造

建组剖面位于柯岛一山谷旗和寺洞沟旧水库,分别相当于原下柯岛组、山谷旗组和寺洞沟组,也分别代表该组的下段和上段。原柯岛组或柯岛群包含了现划分的柯岛组和香仁坪组,因此柯岛群一名应废除,而将柯岛组的含义限于以柯岛剖面为代表的粒序层理发育的粗碎屑浊积岩和以寺洞沟旧水库剖面为代表的细粒浊积岩。据命名优先原则而不用山谷旗组。而上下段在区域上不易划分,同时分别代表同一沉积体系的远源和近源浊积岩,因此不再划分出寺洞沟组。该组分别覆盖于香仁坪组、开山屯组、大蒜沟组之上,在建组剖面与香仁坪组为糜棱岩断层带相隔。以黑色、局部为暗紫色的粒序韵律层理发育的粗、细碎屑浊积岩为特征,可在延边地区对比。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第41卷 第1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1 No.1 2013年2月 COAL GEOLOGY & EXPLORA TION Feb. 2013 收稿日期: 2011-07-3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23-001) 作者简介:魏恒飞(1983—),男,安徽亳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层序地层及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文章编号: 1001-1986(2013)01-0001-07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魏恒飞,陈践发,王冠男,李 伟,刘娅昭,吴雪飞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摘要: 层序地层学是分析聚煤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含煤地层的分析始于20世纪90年代,Diessel 最先在经典层序地层格架中建立了煤层的聚集模式;之后,Bochacs 和Stuer 通过讨论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和泥炭聚集速率之间比值的变化,具体分析了不同可容纳空间的煤层厚度、连续性及形态。通过对层序地层中煤层发育和分布的研究,多数煤田地质学家们认为,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晚期至海侵体系域早期及海侵体系域晚期至高位体系域早期。由于巨厚煤层往往是许多次级层序及界面的复合体,因此巨厚煤层不能简单地作为成因层序地层的界面,但可以通过煤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指标对其进行精细划分确定。我国煤田地质学家通过对国内海相煤层的研究,提出了海侵事件聚煤和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观点,从而大大促进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关 键 词:旋回层;层序地层学;煤层;可容纳空间;巨厚煤层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3.01.001 Developments of coal measures sequence stratigraphy WEI Hengfei, CHEN Jianfa, W ANG Guannan, LI Wei, LIU Yazhao, WU Xuefei (College of Earth Scieces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Beijing 102249, China ) Abstract: It is beneficial for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and resources relating to coal to analyze developing strata and distribution of coal seam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time that sequence stratigraphy began to use in coal strata was 90's of last century, Diessel firstly established coal accumulation model in classic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framework, then Bochacs and Stuer discussed the change of ratio of accommodation rate/peat production rate and concretely analyzed thickness, continuity, configuration of coal seam in different accommoda-tion. Based on studied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coal seam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most coal geologists think that thick coal seams were mostly developed during late low stand-early transgression and late transgres-sion-early high stand periods.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is composed of many para-sequence and interface of para-sequence, so we can not easily believe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is interface of genetic stratigraphy, but we can use index of co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to finely divide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and to confirm inter-face of genetic stratigraphy. In China, coal geologists studied paralic coal seam and raised ideas of coal formation in the transgressive event and coal accumulation during a lag time of marine limestone beds, and that let idea of coal accumulation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o develop. Key words: cyclothem; sequence stratigraphy; coal seam; accommodation;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层序地层学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被人们广泛应用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并得到极大的丰富[1-2],但其多集中在油田地质方面的研究,而在煤田地质上的应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3],并且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油田地质方面。煤炭是重要的有机矿产资源,煤层不仅是液态和气态烃类的源岩体,而且 还是气态烃类的储集体[4-7]。在我国,煤成气探明储量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近十分之七[8],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煤在我国能源矿产中的重要性。煤的形成过程就像生物礁的形成过程一样,受水体深度的影响较大,煤层的发育和中断可以作为很好的预测水深(地下水顶面)变化的沉积物类型。因此,研究煤层在层 网络出版时间:2013-01-30 09:5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9753520.html,/kcms/detail/61.1155.P.20130130.0954.018.html

延边历史轶事

我的家乡延边近现代轶事 我是来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名学生,在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多历史事件,从这些历史事件上,我感到作为一名延边人的自豪,对于那些历史先烈的英勇事迹:我感到延吉人们的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延吉 自1850年以来,一些朝鲜人陆续迁移到中国延边地区来开垦种地,1885年,清政府把现在的延边地区指定为“移民特恳区”,设立“越恳局”,为迁移到中国延边地区来开垦种地的朝鲜人提供方便。从此,延边地区就成了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人聚居区。 1907年8月,日本侵略军入侵延边地区,从那时起,延边就变成了朝鲜族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前哨基地,从自发的到有组织抗日斗争层出不穷。 1910年,日本正式合并了朝鲜,把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朝鲜民族就成了亡国奴。大批的不愿当亡国奴的朝鲜独立运动活动家们纷纷跑到中国来,以延边为后方基地,开展了积极的反日救国运动。 1920年6月4日至7日,北路督军府府长崔镇东、副府长安武、司令府长洪范图率领的联合抗日队伍,主动出击开展日光山、凤梧洞战役,消灭日军200多名,缴获枪支160支,机关火炮3门和手枪几支。从此,延边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拉开序幕。 1920年10月,日本侵略者为了把延边成为侵略中国的前哨基地,制造“珲春事件”,派2万多名正规军侵入延边地区,进行了疯狂的“庚申年讨伐”。血性的延边青年们纷纷组织各种抗日武装队伍进行反抗,洪范图、扬林和金佐镇率领的两支抗日队伍规模已经达到2900名队员,配备2600条步枪。他们在延边各民族老百姓的支援和配合下,同入侵延边地区的日本正规军周旋,先后在和龙

三道沟的青山里、二道沟完楼沟、渔浪村、874高地等地区进行了几次漂亮的伏击战,消灭了日军近1000人。 在斗争有机阶段,延吉人民奋勇抵抗先后发动了“5.30暴动”,“8.1吉敦暴动”和“秋收农民斗争”,但是因为经验不足,还犯下了一些错误,这次斗争最终被日军镇压,大批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或逮捕。然而延边人民的抗日斗争并没有终止,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挫折中吸取教训,重新组织起来,继续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在斗争中队伍越来越壮大。 这样,延边就成为东北抗日革命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为把延边作为东北抗日斗争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在漫长而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延边地区涌现出许多举世闻名的抗日名将和抗日英雄。他们勿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鲜血淋漓的刑场上,把自己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编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根据日本外务省警察史资料统计:“9.18”事变后的1931年—1937年期间,延边地区的各支抗日队伍主动出击共7470次,其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出动共3358次,抗日救国军及反日义勇队主动出击4112次,同日伪军警交战730次,主动袭击驻扎日本警察机关的城镇58次,在战斗中牺牲的抗日将兵共7297名,负伤的389名。 另外,根据日本间岛总领事馆的统计资料,自1923年至1937年,日本警察机关所逮捕的朝鲜族反日分子达8737名(女性反日分子782名),其中,在1930年以前的马列主义传播时期被捕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和革命志士达2698名。不过,以上统计仅仅是在延边地区的情形。

我美丽的家乡--延边

我美丽的家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吉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长白山麓。首府为延吉市。自治州的面积有43474平方公里,人口约217万人,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现时自治州全部人口当中,汉族占超过半数以上,达59%;朝鲜族另占余下的约39%。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常简称延边州或延边。延边辖6市2县。市:延吉市、珲春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和龙市,县:安图县、汪清县。 自然地理: 地理区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面临日本海,位于北纬41度59分~44度30分,东经127度27分~131度18分之间,东与俄罗斯滨海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西邻吉林市、白山市,北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边境线总长755.2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依托吉、黑、辽三省广阔的腹地,是东三省沟通海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在联结亚、欧、美海陆运输格局中居于重要的枢纽地位。 地形特点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美丽的长白山区,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54.8%,高原占6.4%,谷地占13.2%,河谷平原占12.3%,丘陵占13.3%,基本上是“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以珲春一带为最低。整个地貌呈山地、丘陵、盆地三个梯度,山岭多分布在周边地带,丘陵多分布在山地边沿,盆地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和山岭之间。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气候特征 延边地处北半球中温带,不仅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高低气压季节变化的影响,而且又处于各种气团势力消长以及锋带季节移动的过渡带。因此自治州气候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期长。同时,由于东监日本海,西部、北部又有高山作天然屏障,与省内纬度、海拔相同的地区比,又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日照时数在2150-2480小时,以龙井气温为最高区,以安图及长白山天池一带为最低区。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6度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摄氏零下23-34度,最高气温在摄氏34-38度。气温大致随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增设而递减,东部高于西部,盆地高于山地。无霜期为100至于50天,由于向西递减。秋霜多半在9月下旬出现。春冻在5月上旬结束。11月到次年3月为结冻期。 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650毫米,长白山达1000至于500毫米,居全省之首。中部盆地和东北部山谷地区雨量较多少,西部山地和东南部近海地区雨量较多。一年中,雨量多集在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由于降水变率大,易产生旱涝灾害。中部和东部旱重于涝,西部涝重于旱。复杂的地形结构使各地风向不一,但季风明显,一般冬季多偏西风,夏季多偏东风。春季风最大。年平均风速2-4米/秒。 自然资源 延边地处长白山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风淳朴。 1、土地资源丰富: 林地面积322.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4.9%;现有耕地21.8万公顷,占5.1%,其中水田4.3万公顷,旱田17.5万公顷。人均拥有耕地1.5亩,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姓名: 赵世超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级: 2011 级 学号: 任课教师: 李香喜

浅析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赵世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大量离开家乡,或到大城市打拼,或出国打工,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使原来朝鲜族人口聚集的村庄出现“空巢”,如何控制人口外流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延边地区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中心,研究该地区朝鲜族人口的发展变化状况,对全国朝鲜族人口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朝鲜族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对策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口占全国朝鲜族人口的60%,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中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近年来出现负增长状况,本文对延边朝鲜族人口的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一、延边朝鲜族人口现状 朝鲜族是中国18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量在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十二位。在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的时候,朝鲜族以其人口的低增长、低生育、较高的文化素质独秀于中华民族之林。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 1993-2008年延边朝鲜族人口总量变化 (单位:人)年份1993年1994年1996年2000年2003年2007年2008年 人数 资料来源:朴美兰《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探析》由上表(1993-2007年延边朝鲜族人口总量变化)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的人口呈现出负增长趋势,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延边地区人口安全问题,影响着延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00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总人口为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55%,比1952年建立自治州时的62.01%下降了23.46个百分点。1进入1延边州劳务输出和境外就业人员返乡情况调查报告[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9753520.html,.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文综地理试题

延边州2019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018年“双十二”全天我国物流企业共揽收邮(快)件3.22亿件,比2017年同期增长32.5%。目前物流企业的收件、运输、分拣、派送等环节多数依靠传统的人工作业。最近,我国某大型物流企业在上海建成的一个相当于7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仓库,只需4名工作人员,该企业计划实现全部自动化。表1为该企业各级物流中心分布表。据此完成1~3题。 表 1 1.目前,该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潜力最大的部分为 A.研发费用B.设备费用 C.用工成本D.运输成本 2.影响该企业物流中心分布的主导因素为 A.交通B.市场 C.劳动力D.科技 3.目前,该企业已经与谷歌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这有利于 A.扩大服务范围B.安置人员就业 C.优化产业结构D.提高自动化程度 2018年5月28日,青岛海水稻(耐盐碱水稻)研发中心利用独制的“四维改良法”在新疆喀什的干旱半干旱盐碱地、黑龙江大庆的冻土盐碱地、山东东营的环渤海盐碱地、青岛的滨海小流域盐碱地、浙江温州的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陕西延安的次生盐碱地和退化耕地等六个试验基地同时插秧,开展种植试验。据此完成4~6题。 4.“四维改良法”主要改造的是 A.土壤B.降水C.气温D.光照 5.与其他试验基地相比,新疆喀什试验基地种植海水稻的优势是 A.滩涂面积较广B.海水资源丰富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劳动力资源丰富 6.在新疆喀什盐碱地种植海水稻,有利于

A.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B.解决粮食不足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C.解决我国西部用地紧张的问题 D.解决我国西部水资源短缺问题 图1为我国某水库水位的季节变化图。该水库坝顶海拔185米,以防洪为主,兼具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据此完成7~8题。 水位(m) 图1 7.该水库位于 A.塔里木河B.长江 C.松花江D.黄河 8.10~11月,该河流大坝以下河段 A.径流量增大,含沙量增多 B.径流量增大,含沙量减少 C.径流量减小,含沙量增多 D.径流量减小,含沙量减少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沉积学的发展整体上经历了从萌芽到蓬勃发展,再到现今的储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派生学科发展阶段。这期间,沉积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服务于油气和其他沉积矿产的勘探和开发。到目前为止,针对层序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已比较系统、成熟。但在层序内部体系域划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研究及层序地层控制因素分析等方面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使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更精细。 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基础是地震地层学与沉积相模式的结合。层序的概念最初由Sloss(1948)提出,当时将层序作为一种以不整合面为边界的地层单位。但层序地层学的真正发展阶段是在P. R. Vail, R. M. Mitchum, J.B.Sangree1977年发表了地震地层学专著之后,层序的概念定义为“一套相对整合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序列,其顶底以不整合或与这些不整合可对比的整合为界”,并将海平面升降变化作为层序形成与演化的主导因素。1987年Vail和Wagoner等在AAPG上发表的文章首次明确了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开始了层序地层学理论系统化阶段,提出了体系域等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层序内部的地层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层序地层学理论出现了多个分支学派,丰富发展了理论,也扩展了应用领域。 层序地层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发展为与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及地震资料相结合的综合阶段,并且已从在理论上有争议的模型演化成一种在实践上可采纳的方法(蒋录全,1995)。 1.1 国内外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之初是以海相层序地层为基础的,国外应用较多的有三种海相层序概念模式,发展至今,理论上形成了Vail层序地层学、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三大主流派系。沉积层序与成因层序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层序界面的不同,沉积层序以不整合和与该不整合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强调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作用;成因层序是以最大海侵

延边地区中俄朝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9753520.html, 延边地区中俄朝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思考 作者:温艳玲张倩玉 来源:《东疆学刊》2010年第03期 【摘要】延边州、俄罗斯及朝鲜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边境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随 着图们江流域开发开放的速度加快,中、俄、朝各国政府对旅游产业的不断关注,在不远的将来中俄朝边境旅游将成为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核心词】中俄朝边境旅游、现状、战略思考 Abstract:The prefecture of Yanbian, Russin and North Korea are located in a special loca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 tourism. Therefore,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of the Tumen River basin speeding up, the three countries’ governments constantly pay attention to the area’s tourism industry so that China and Russia and North Korea border tourism will become a tourist destination having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s:China and Russia and North Korea border tourism;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 consideration 引言 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以近距离国际旅游为代表的边境旅游已经在中国国际旅游 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边境旅游具有旅游费用相对较低的优势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图们江下游区域,图们江是流经中俄朝三国的国际河流。其中图们 江发源地至珲春防川“土字牌”段501公里为中朝界河,从防川“土字牌”至入海口段15公里为俄朝界河[1]。联合国界定的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内中国国内部分的开发重点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的延吉市和珲春市[2]。目前图们江地区保留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区域内各国的资源、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将给周边各国带来丰厚的利益。这种得 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对于发展区域内的国际旅游合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延边地区自1991年开展中朝边境旅游,1995年开展中俄边境旅游以来,全州的边境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由于边境旅游自身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延边州内及关联国家旅游产业自 身发展的限制,延边州的边境旅游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本文在分析 延边州边境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延边及周边各国旅游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俄朝边境旅游的前景做出分析,提出了战略性思考。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文章编号:1009-3850(2000)03-0097-08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赵国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本文介绍了层序地层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理论和概念,以及各阶段所取得的 成就,指出各阶段在理论上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由此而追索到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及 理论的由来。总的来说,层序地层学经历了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阶段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 发展阶段,其中主要涉及层序控制的因素,海平面变化,可容纳空间变化和体系域类型等概念。笔者认为层序地层学发展主要原因是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石油工业的发展。作为边缘学科, 它与诸多的学科都有较深的渊源。笔者认为,正是在这些结合点上,层序地层学才得到了极大 的应用。笔者认为陆相层序地层学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国际上属领先地位。本文总结了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的进展。 关键词:层序地层;地震地层;陆相层序;可容纳空间 中图分类号:P 539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1999-10-23;修订日期:2000-01-16 目前关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已在全世界各地展开。因而正确地了解层序地层学,可以帮助我们发扬本学科的特点,利用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在解决矛盾中互相提高,为现代层序地层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1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概况 经典的层序地层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相对于现代层序地层学而言,它仅涉及被动大陆边缘的滨浅海相研究,因地质学(特别是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相互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其片面强调海平面变化对层序的控制作用,因而没能应用到陆相层序地层的研究中来。层序地层最早的萌芽思想产生在一百多年前(Sloss,1984)112。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地质学家在建立年代地层时就把不整合作为地层的顶界/底界。这正是现代层序地层的边缘。 111 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及概况 自从层序的概念(Sloss 等,1948)提出后,层序地层学便由此诞生,因长期进展不大,因第20卷 第3期2000年9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Sedimentary G eolog y and T ethyan Geology V ol.20 No.3Sept.20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情况分析报告

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经济情况分析 XX学院软件工程 09XXX OOO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成立于1952年9月3日,位于省东部,幅员4.27万平方公里,约占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人口219.1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多万,占总人口的36.6%,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全州下辖、图们、、、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首府为市。 延边疆近海,区位独特。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延边濒临日本海,图们江是我国通向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延边最东端的防川,仅距日本海15公里。以为核心,在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的周边,分布着俄、朝等国10个优良港口。延边有12个对外开放口岸,年过货能力610万吨,过客能力290万人次。经过多年的建设,延边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相互衔接、沟通外的立体交通网络。长珲高速公路、长图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横贯东西,连通南北。州8县市均有高等级公路相连,与俄、朝两国实现铁路、公路对接,域连接省会城市的吉珲铁路客运专线已经开工建设,开通了经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客运班线。海运方面,开通了经朝鲜罗津至国釜山的运输航线、—俄罗斯扎鲁比诺—日本新潟—国束草四国联运航线成功试航、经朝鲜罗津至我国东南沿海的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获批。航空方面,机场开通了至、、等多条国航线和飞往国首尔、清州的国际航线,成功对接经国首尔至日本的空中航线,中俄两国民航部门已批准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空中航线。 物产丰饶,资源富集。延边坐落在闻名世界的长白山北麓,境有野生动物367种,野生植物246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800多种,盛产被誉为“东北三宝”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_鲍志东

文章编号:1000-0747(2002)01-0048-04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鲍志东1,管守锐1,李儒峰1,王英民1,刘 凌1,赵秀岐2,齐雪峰3 (1.石油大学(北京);2.中国石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摘要: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发育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含煤或不含煤层序,可以划分出2个超层序、7个层序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各层序在不同的地区发育程度不同,具有不均衡性、不完整性及横向变化的分区性。对比分析显示,准噶尔盆地三级层序持续的时间周期约为7~13M a,Ⅰ层序、Ⅳ层序、Ⅵ层序的的底界面分别与全球层序的UA B1、LZA1、LZA3的底界面一致。图2表1参5(鲍志东摘)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层序发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T E111.3 文献标识码:A 1侏罗系发育基本情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石炭纪末—二叠纪早期的造山作用使其由开放的海相盆地转化为山—盆体制下的封闭性内陆盆地,自石炭纪末到第四纪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振荡演化阶段的产物,下侏罗统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侏罗统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上侏罗统分为齐古组和喀拉扎组。依据岩性、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发育情况,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和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基本不含煤地层。 八道湾组与三叠系区域性不整合接触,总体上是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具有明显旋回性的沉积,一般厚300~800m,自下而上由粗到细再到粗,依其旋回特征分为3段。三工河组是盆地侏罗纪最大湖侵期沉积,以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黄绿色中、细砂岩,一般厚100~700m,与八道湾组整合接触,依岩性可分为3段(J1s3,J1s2,J1s1);J1s2又可划分出被泥岩分隔的两套砂岩组合(J1s12,J1s22),其中J1s22横向不稳定,盆地边缘区多被削蚀,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消失。西山窑组为灰白、浅灰、灰绿色砾、砂岩夹炭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在大部分地区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仅在盆缘为不整合接触。头屯河组底部岩性较粗,以黄绿色砂砾岩夹杂色细、粉砂岩及泥质条带为特征;中下部主要为灰绿色砂岩、泥岩、泥灰岩夹炭质泥岩,偶见煤线;上部为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互层夹杂色泥质条带。齐古组主要为棕红色、红褐色泥岩、粉砂岩夹紫灰色、灰色泥质砂岩以及薄层凝灰质砂岩。喀拉扎组为灰黄色、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硬砂岩和粉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横向变化大,三组间为过渡关系,与下伏地层呈区域性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与上覆白垩系呈区域性不整合接触,大部分地区无论井下还是露头都很难区分。 由于燕山中期运动的影响,盆地东西沉降速率差异大,造成侏罗系厚度西部小而东部(尤其东南部)大的格局。在盆地南缘,东部出露侏罗系全部地层(最厚可逾4000m),西部仅出露水西沟群的部分地层;盆地内部侏罗系厚度一般为1500m左右,主要缺失中、上侏罗统的部分地层。 2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工作 笔者在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分析时,综合使用了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首先,系统观察了盆缘8条主要的侏罗系露头剖面,初步确定了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的识别标志,提出侏罗系层序和体系域划分的初步方案,将层序格架划分至准层序级,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在此基础上,收集了盆地内200余口钻井的资料,结合重矿物、古生物、地化等资料,将侏罗系层序格架划分至体系域级,并侧重于研究层序纵向变化、单井划相及沉积相变化规律,深入解释层序和体系域界面。通过对190余口井的层序分析、50余口井的沉积相分析、28口井的岩心观察,建立了152口井的层序划分数据库和20条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对比剖面,根据与地震剖面解释成果的相互标定,建立了单井层序地层划分原则和层序地层格架。利用地震 48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2年2月 PET ROL EU M EX PLO RA T IO N AN D DEVELO PM EN T V ol.29 N o.1

浅谈延边地区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浅谈延边地区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 地位

延边地区今指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首府为延吉市。1913年出版的吉林地志, 记有论大陆交通,东南一面复当延边之冲。这应该是延边一词最早出现。在延边一词出现之前,多用“间岛”代指延边地区。在从19世纪开始延边地区就聚集了大量的越界朝鲜垦民,早在犯禁之时,越界的朝鲜垦民就将中国光霁峪(今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前图们江中“假江”称为“垦土”或“垦岛”,“间岛”乃是“垦岛”(Kantao)之音转。[1] 本文为叙述方便,用“间岛”代指20世纪初的延边地区。由于间岛地区的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加之聚集了大量的朝鲜垦民,从近代开始朝鲜和沙俄以及日本都试图夺取间岛地区的主权来实现自己领土扩张的目的。在近代的东北亚历史当中,中国和朝鲜均遭受了沙俄、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在间岛地区的朝鲜垦民往往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互相争夺的目标。 史学家们把关于间岛地区归属权的问题以及朝鲜垦民的管辖权问题等统称 为间岛问题,学术界关于间岛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国方面专著主要有姜龙范《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孙春日在其权威性著作《中国朝鲜族移民史》,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讨论间岛问题的来龙去脉。论文主要有姜龙范的《日本介入“间岛问题”的战略构想探讨———以日本建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前的阴谋活动为中心》(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1)、严亚明的《“间岛”交涉与清政府外交形象的转变》(安顺师专学报,2000.01)、赵兴元的《“间岛”问题的由来及演变》(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3)、孙春日的《清末中朝日“间岛问题”交涉之原委》(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12)等。倪屹的博士论文《“间岛问题”研究》(延边大学2013年),是笔者所知的中国学界第一部专门研究间岛问题的博士论文。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韩国还有少数民族主义者在借机炒作“间岛问题”,这样一来,日韩学界关于间岛问题的研究成果自然要多于中国学界,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并不做一一论述。在关于间岛问题的各种研究成果当中笔者发现,学者们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出现,例如姜龙范侧重于对间岛朝鲜人归属权所产生的争议进行研究,孙春日则侧重于从移民史的角度阐述间岛问题,而严亚明和衣保中等学者则把间岛问题当做中国近代史上对外关系的一个缩影,来阐述间岛问题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对东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相关的学术动态整理,笔者发现,关于间岛问题所产生的国际关系变动以及对这种变动所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笔者愿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尝试。 一、重要地理和战略位置 清朝时期中国原本拥有在东北地区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清政府软弱无能无法阻止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对中国进行侵略,借助这个有利

层序地层学研究综述

层序地层学研究综述 学生: 黎静容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指导老师: 谢锐杰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前言: 简要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划分为起源阶段、经典层序地层学阶段和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阶段:在总结了层序地层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难点的基础上,展望了层序地层学的未来和前景最后,对有关层序地层学研究等理论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以初始海泛面作为层序的界线更为合理和实用,且优越于经典层序边界,且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述:讨论了层序地层学理论在优化年代地层界线层型的作用,认为在海相地层中,层序的初始海泛面应该是选择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在陆相地层中,作者一提出,界线层型剖面点建立在最大洪泛面上是最好的选择,即应将陆相地层的界线层型剖面点建立在最大海泛面上第一个广泛分布的化石带之底 1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历程 1. 1层序地层学的起源阶段 自从Sloss J几1950年提出了层序的概念之后.层序地层学正式诞生。但在当时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层序地层学未得到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地震堪探新技术的兴起.使得地震堪探技术逐渐地被应用于盆地研究和油气助探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济效益。20世纪70年代.以V ail为首的Exxon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们将地质理论、地震堪探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创立了地震地层学,使得地层学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地震地层学的出现被认为是地层学理论和实践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地震地层学通过对地层及其界而的反射特征的分析.逐步弄清反射界而之间的关系、反射界而之间所限定的地层体之间关系以及它们和海平而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地震地层学的发展逐步完善.其成就表现在:在理论上.地震地层学促使人们对地层学以新的思考。并导致现代地层学的产生;在实践上.人们开始利用地震速度来提取岩性信息并在盆地规模上开始对地层结构、沉积相的变化与区域分布进行分析预测。V ail首先用地震地层学来研究海平而的变化;T odd和M itchum对墨西哥湾和非洲西部海上的三叠纪、侏罗纪及白纪世地震地层学进行研究;Clement对俄克拉何马格里区韦托加一奇卡沙趋向带的莫洛斯普林格底砂岩进行地震模拟.为油气堪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1. 2经典层序地层学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可容空间概念的建立.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完善.主要研究海平而变化周期的不同时期(低水位期、海进期和高水位期)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沉积层序,并建立以地层不连续面为界,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旋回性地层的年代地层学体制以解释沉积环境及其有关岩相的分布.这些岩相单元可能限于以层而为界而的等时段内.也可以跨越时间面。该阶段通常称为经典层序地层学阶段。 经典层序地层学学派中大致有3种层序划分方案。其一是以V ail为代表}5i.以地层不整合或与该不整合对比的整合界而为层序的边界;主要利用地震资料来解释地震地层.通过地震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2018年1月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为了加深对层序地层学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出发,系统性地认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首先查找文献初步了解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体系和以全球海平面变化为特征的理论基础。其次,梳理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和近期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特征,查找了相关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塔里木盆地的海相地层的层序特征的理解。 关键字: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

1 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1]。它是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以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地震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它是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的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科学。通过对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构造运动、海面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及其与地层层序、层序内部不同级次单位的划分、分布规律;研究其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界面特征和相带分布,以建立更精确的全球性地层年代对比、定量解释地层沉积史。当与生物地层、构造分析等结合时,能提供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界面为界的更精确的地层对比。 层序的基本模式是以不整合为边界,内部是由三个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运动、沉积物的供给和气候,层序的研究方法包括地震、露头和测井的综合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它是在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综合了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的最新成果[2]。它依据生物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所建立的宏观年代地层格架基础开展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同已建立的宏观地层格架结合起来;它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发展;它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单位的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建立了地层分布模式,提高了对地层的分布预测能力,将地球科学的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3]。

美丽延吉 我的家乡

美丽延吉我的家乡 进学小学四年五班王星原 长白山下我的家 在吉林省东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延吉,那就是我最爱的家乡。延吉市,坐落在美丽的长白山脚下,清澈的布尔哈通河水穿城而过。在青山绿水当中,延吉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 巍巍长白山 长白山,在中国的十大名山中排在第六位。它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长白山天池水倒映着蓝天,像一面巨大的明镜。再加上池底怪兽的传说,怎能不令人神往?还有玉带般的长白飞瀑,飞流直下,溅玉飞珠。人在瀑布下,如在仙境中。那随风吹过的水滴,洒落在游人的脸上,让人一洗尘心。当你走累了,你还可以来到山脚下的温泉里泡个热水澡,吃个温泉里煮出的鸡蛋,无比惬意。长白山还有神秘的地下森林、深不可测的大峡谷。在地下森林中,有物种丰富的针阔混交林,有像绿色海洋的针叶林,还有美丽的珍稀树种美人松。一些快要灭绝的动物也生存在这片树的海洋中。有凶猛的东北虎、灵敏的紫貂、蹦蹦跳跳的林蛙。这就是我家乡的长白山,漂亮吧!

帽儿山风光 如果来延吉时间较短,来不及去长白山,那可以到位于延吉市南部的帽儿山看一看。在帽儿山脚下,顺着蹬山栈道拾级而上,登上帽儿山顶,整个延吉市的风光就尽收眼底。能歌善舞的朝鲜族登山者,常常在帽儿山的广场上载歌载舞,让你感受不一样的朝鲜族风情。如果你想加入,他们会非常欢迎的。 延吉美食 来到我的家乡延吉市,你不能不品尝一下独特的朝鲜族美食。延边地区的朝鲜族美食闻名全国,其中最有名的有狗肉、冷面、辣白菜。而在延吉市,最有名的是梅花狗肉、金达莱冷面和金刚山辣白菜。如果你有机会来延吉,千万要品尝一下哟! 腾飞的延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延吉市大力发展了工业、旅游业、餐饮业,并依靠自然地理优势,鼓励出国劳务,使延吉市的经济飞速发展。现在,延吉市的光华塔机、卷烟厂、啤酒厂等龙头企业已具相当的规模,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出国劳务赚回了大量的外汇。延吉集聚了相当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延吉市,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环境更加优美,进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获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经济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1、 层序、体系域、准层序概念之异同与比较 (1) 层序 1、层序地层学 是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和解释的地层学分支。 2、层序的概念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的整合面为界的底层单元,一个沉积层序可以包含若干个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域以及准层序组和准层序。 3、层序的分级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沉积层序是在一个海平面变化周期内形成的,不同级别的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相对应于相应级别的沉积层序。(一般分为5个级别):一级层序的体系域是由一个或多个二级周期所形成的二级层序所组成;二级层序的体系域是由一个或多个三级周期所形成的三级层序所组成;三级层序是由一系列准层序组组成的体系域所组成;一个四级层序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准层序所组成(可包含完整或不完整的体系域);五级层序往往仅包含一个或几个准层序(往往仅出现某个体系域的局部)。 4、每个层序中的某个体系域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准层序组,一个准层序组包括一个或几个准层序。 5、不同级别的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中所包含的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等也是有级次的。因此综合上述几个基本概念得出:任何一个级别的层序在理论上都进行体系域划分,通常情况下在三级层序下面划分,对于陆相湖盆来说一般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进(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与海相盆地相对应的是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 层序和体系域其实是同一套地层不同的划分方式,就是一个矩阵的不同表达方式(行和列)的区别。这样一想,就应该清楚,不同层序级

别都可划分体系域。根据威尔逊旋回,任何一级的层序都会出现水进水退的过程,也就是说都应该有低位/水进/高位体系域(或只发育其中的一个/两个).但是体系域的概念的提出最初又是在三级层序中出现的.也就是说习惯上,只有在三级层序,才使用体系域. (二)体系域 1、体系域定义 由小层序和组成层序的次级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小层序组形成的同期沉积体系的联合体称为沉积体系域。体系域的解释是建立在小层序堆叠型式、与层序的位置关系和层序边界类型的基础上。 2.低水位体系域[LST] 低水位体系域是在海平面缓慢下降,然后又开始缓慢上升阶段的沉积。在不同的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低水位体系域。在有不连续的陆架边缘的盆地中,低水位体系域由不同时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低水位扇或盆底扇;上部为低水位楔。 2.1盆底扇 是在低的斜坡和盆底沉积的以海底扇为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的一部分。扇的形成与峡谷侵蚀到斜坡和河谷下切至大陆架有关。硅质碎屑沉积物通过河谷和峡谷穿过斜坡和大陆架形成盆底扇。尽管盆底扇的出现远离峡谷口,或者峡谷口不明显,但是盆底扇可能形成于峡谷口。盆底扇的底面(与低水位体系域的底面一致)是Ⅰ型层序界面,扇顶则是下超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