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张图读懂几何模型

一张图读懂几何模型

一张图读懂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供参考)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必胜中学2018-01-30 15:15:15 题型专项几何图形综合题 【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 【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 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

类型1操作探究题 1.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接BD,过点D作DF⊥AC于点F. (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

2019海南中考数学专题训练—2几何图形综合题

几何图形综合题 1.已知:在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且∠BAE =∠CBD <60°,DH ⊥AB ,垂足为点H . (1)如图①,当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时,求证:△ABE ≌△BCD ; (2)如图②,当点D 、E 分别在AC 、CB 延长线上时,探究线段AC 、AH 、BE 的数量关系; (3)在(2)的条件下,如图③,作EK ∥BD 交射线AC 于点K ,连接HK ,交BC 于点G ,交BD 于点P ,当AC =6,BE =2时,求线段BP 的长. 第1题图 (1)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C =∠C =∠CAB =60°,AB =BC , 在△ABE 和△BCD 中, ???? ?∠BAE =∠CBD AB =BC ∠ABE =∠BCD , ∴△ABE ≌△BCD (ASA ); (2)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C =∠CAB =60°,AB =BC , ∴∠ABE =∠BCD =180°-60°=120°. ∴在△ABE 和△BCD 中, ???? ?∠BAE =∠CBD AB =BC ∠ABE =∠BCD ,

∴△ABE ≌△BCD (ASA ), ∴BE =CD . ∵DH ⊥AB , ∴∠DHA =90°, ∵∠CAB =60°, ∴∠ADH =30°, ∴AD =2AH , ∴AC =AD -CD =2AH -BE ; (3)解:如解图,作DS ⊥BC 延长线于点S ,作HM ∥AC 交BC 于点M , 第1题解图 ∵AC =6,BE =2, ∴由(2)得AH =4,BH =2, 与(1)同理可得BE =CD =2,CE =8, ∵∠SCD =∠ACB =60°, ∴∠CDS =30°, ∴CS =1,SD =3,BS =7, ∵BD 2 =BS 2 +SD 2 =72 +(3)2 , ∴BD =213, ∵EK ∥BD , ∴△CBD ∽△CEK , ∴ CB CE =CD CK =BD EK , ∴CK = CD ·CE CB =2×86=83,EK =CE ·BD CB =8×2136=813 3 . ∵HM ∥AC ,

中考数学解答重难专题专题四 第14题几何图形综合题

专题四 第14题几何图形综合题 (2016~2019.14)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P 为矩形ABCD 内一动点,且满足S △P AB =13 S 矩形ABCD ,则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 A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第1题图 2. 如图,边长为23的菱形ABCD 中,AE ⊥BC 于点E ,且点E 是BC 的中点,连接BD ,交AE 于点F ,点M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F 、MC ,则MF +M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第2题图 3.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点M 是AB 的中点,CN =14 CD ,P 是直线AC 上的一点,则|PM -P 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第3题图 4.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3,∠BAD =60°,点E 、F 在对角线AC 上(点E 在点F 的左侧),且EF =1,则DE +B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第4题图 5. (2019西工大附中模拟)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点E 是正方形内部一点,连接BE 、CE ,且∠ABE =∠BCE ,点P 是AB 边上一动点,连接PD 、P E ,则PD +P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第5题图 6.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连接AC 、B D.若AB =AD =BD ,AC =27,∠BCD =30°,则BC 2+CD 2=________. 第6题图 7. (2018陕师大附中模拟)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B 的半径为2,点P 是⊙B 上的一个 动点,则PD -12 P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第7题图 8. 如图,点E 、F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CD 上的点,AF 与DE 相交于点P ,BF 与CE 相交于点Q ,若S △APD =10 cm 2,S △BQC =20 cm 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cm 2. 第8题图 8. 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AD =60°,点E 是AD 上一动点(不与A 、D 重合),点F 是CD 上一动点,且AE +CF =4,则△DEF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第9题图 10. 如图,O 为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M 为BC 边上任一点,ON ⊥OM 且与CD 边交于点N .若AB =6,AD =4,则四边形OMCN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初中几何常见九大模型解析(完美版)

初中几何常见九大模型解析(完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几何常见九大模型解析 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 (2)等腰 ?条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②; ?③平分。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②; ?③平分 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 ?右图中①; ?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2)特殊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③; ④; ⑤连接AD、BC,必有;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②OC平分 ?结论:①CD=CE;②; ③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证明; ②过点C作,如上图(右),证明;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不变); ②;③ 此结论证明方法与前一种情况一致,可自行尝试。 (2)全等型-120° ?条件:①; ?②平分; ?结论:①;②; ?③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图: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为等边三角形。 (3)全等型-任意角 ?条件:①;②; ?结论:①平分;②; ?③.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右上图): 原结论变成:①;②;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对角互补模型总结: ①常见初始条件:四边形对角互补;注意两点:四点共圆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②初始条件“角平分线”与“两边相等”的区别; ③两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④注意平分时,相等如何推导? 模型四:角含半角模型90° (1)角含半角模型90°-1 ?条件:①正方形;②; ?结论:①;②的周长为正方形周长的一半; 也可以这样: ?条件:①正方形;② ?结论:

中考数学专题突破几何综合

2016年北京中考专题突破几何综合 在北京中考试卷中,几何综合题通常出现在后两题,分值为8分或7分.几何综合题主要包含三角形(全等、相似)、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圆等知识,主要研究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几何计算以及图形的运动、变换等规律. 求解几何综合题时,关键是抓住“基本图形”,能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辨认、分解出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构造基本图形,或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产生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性质,合理运用方程、三角函数的运算等进行推理与计算. 1.[2015·北京] 在正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点P在射线CD上(与点C,D 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点H,连接AH,PH. (1)若点P在线段CD上,如图Z9-1(a). ①依题意补全图(a); ②判断AH与PH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点P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且∠AHQ=15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长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 .........) 图Z9-1 2.[2014·北京] 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DE,其中DE交直线AP于点F. (1)依题意补全图Z9-2①; (2)若∠PAB=20°,求∠ADF的度数; (3)如图②,若45°<∠PAB<90°,用等式表示线段AB,F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Z9-2 3.[2013·北京] 在△ABC中,AB=AC,∠BAC=α(0°<α<60°),将线段BC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 D. (1)如图Z9-3①,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②,∠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若∠DEC=45°,求α的值. 图Z9-3 4.[2012·北京] 在△ABC中,BA=BC,∠BAC=α,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若α=60°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Z9-4①),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 (2)在图②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在线段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M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且PQ=DQ,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 图Z9-4

几何五大模型汇总

小学平面几何五大模型 一、 共角定理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如图在ABC △中,,D E分别是, AB AC上的点如图⑴(或D在BA的延长线上,E在AC上),则:():() S S AB AC AD AE =?? △△ 证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可推导出 若△ABC和△ADE中, ∠BAC=∠DAE 或∠BAC+∠DAE=180°, 则 ADE ABC S S ? ? = AE AD AC AB ? ? 二、等积模型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下图 12 :: S S a b =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图 ACD BCD S S= △△ ; 反之,如果 ACD BCD S S = △△ ,则可知直线AB平行于CD.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b a S2 S1 D C B A

三、蝶形定理 1、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蝶形定理”):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 ②()()1243::AO OC S S S S =++ 速记:上×下=左×右 蝶形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 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2、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蝶形定理”): ①2213::S S a b = ②221324::::::S S S S a b 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2a b +. 四、相似模型 (一)金字塔模型 (二) 沙漏模型 G F E A B C D A B C D E F G ①AD AE DE AF AB AC BC AG ===; ②22:ADE ABC S S AF AG =△△:. 相似三角形,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只要其形状不改变,不论大小怎样改变它们都相似),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常用的性质及定理如下: ⑴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并且这个比例等于它们的相似比; ⑵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相似比的平方; A B C D O b a S 3 S 2 S 1S 4 S 4 S 3 S 2 S 1O D C B A

陕西省2019年中考数学选填专项 几何图形综合题题库

几何图形综合题 1. 如图,在△ABC 中,∠ABC =90°,AB =BC ,AE ⊥BE 于E ,CD ⊥BE 于D .若CD =8,DE =5,则AE 的长为________. 第1题图 3 【解析】∵∠ABC =90°,AE ⊥BE ,CD ⊥BE ,∴∠E =∠CDB =∠ABC =90°,∴∠ABE +∠CBD =90°,∠ CBD +∠BCD =90°,∴∠BCD =∠ABE ,在△CDB 和△BEA 中,?????∠CDB =∠E ∠BCD =∠ABE CB =BA ,∴△CDB ≌△BEA (AAS),∴BE =CD =8,AE =BD ,∵DE =5,∴AE =BD =BE -DE =8-5=3. 2. 如图,在?ABCD 中,∠B =60°,AB =BC =8,点M 、N 分别在BC 、CD 上,且∠MAN =60°,则四边形AMCN 的面积是__________. 第2题图 16 3 【解析】如解图,连接AC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B =60°,AB =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AC ,∴AE =AB ·sin60°=43,∵∠MAN =60°,∴∠BAM =∠CAN ,又∵AC 平分∠BAD ,∴∠B =∠ACN =60°,∴△ABM ≌△ACN (ASA),∴S 四边形AMCN =S △ABC =12 ×43×8=16 3. 第2题解图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 =120°,∠B =∠D =90°,AB =1,AD =2,M 、N 分别为BC 、CD 上一点,连接AM 、AN 、MN ,则△AMN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第3题图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在中考中,几何综合题主要考察了利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及动态几何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熟悉基本几何图形及其辅助线添加的基础上,将几何综合题目分解为基本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或者可与基本图形、方法类比,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重点在思路,在老师讲解及学生解题时,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根据题目叙述重复绘图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出基本条件和图形,将新题目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思路,之后绘制思路流程图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题目的脉络;在做完题之后,注重解题反思,总结题目中的基本图形及辅助线添加方法,将题目归类整理;对于典型的题目,可以解析题目条件,通过拓展题目条件或改变条件,给出题目的变式,从而对于题目及相应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同一类型的几何综合题成组出现,分析讲解,对学生积累对图形的“感觉”有一定帮助。 一.考试说明要求 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图形与变换中要求: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基本图形及辅助线

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 决问题。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 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 1

初中几何常见九大模型解析(完美版)

初中几何常见九大模型解析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 (2)等腰 ?条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②; ?】 ?③平分。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②; ?③平分 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 ?结论: ?右图中①; ?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2)特殊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③; ④; ' ⑤连接AD、BC,必有;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②OC平分 ?结论:①CD=CE;②;③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证明; - ②过点C作,如上图(右),证明;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不变); ②;③ 此结论证明方法与前一种情况一致,可自行尝试。 (2)全等型-120° ?条件:①; ?②平分; ?<

?结论:①;②; ?③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图: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为等 边三角形。 (3)全等型-任意角 ?条件:①;②; ?结论:①平分;②; ?③. ?'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右上图): 原结论变成:①;②;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对角互补模型总结: ①常见初始条件:四边形对角互补;注意两点:四点共圆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②初始条件“角平分线”与“两边相等”的区别; ③两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④注意平分时,相等如何推导 ? 模型四:角含半角模型90°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讲座 思想方法小结 :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规律小结 : (1)常数k ,b 对直线y =kx +b (k ≠0)位置的影响. 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 ②当k ,b 异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即- k 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k ,b 同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 ③当k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 >0,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 =kx +b (k ≠0)与直线y =kx (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 =kx +b (k ≠0)平行于直线y =kx (k ≠0) 当b >0时,把直线y =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当b ﹤O 时,把直线y =kx 向下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3)直线b 1=k 1x +b 1与直线y 2=k 2x +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知识讲解

几何模型:一线三等 角模型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一线三等角概念 “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K 形图”,“三垂直”,“弦图”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二.一线三等角的分类 全等篇 同侧 锐角直角钝角 P 异侧 相似篇 A 同侧锐角直角钝角 异侧

三、“一线三等角”的性质 1.一般情况下,如图 3-1,由∠1=∠2=∠3,易得△AEC ∽△BDE. 2.当等角所对的边相等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图 3-1,若 CE=ED ,则△AEC ≌△BDE. 3.中点型“一线三等角” 如图 3-2,当∠1=∠2=∠3,且 D 是 BC 中点时,△BDE∽△CFD∽△DFE. 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的变式(了解) 如图 3-3,当∠1=∠2 且1 902 BOC BAC ∠=?+∠时,点 O 是△ABC 的内心.可以考虑构造“一线三等角”. 如图 3-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通常与三角形的内心或旁心相关, 1 902 BOC BAC ∠=?+∠这是内心的性质,反之未必是内心. 在图 3-4(右图)中,如果延长 BE 与 CF ,交于点 P ,则点 D 是△PEF 的旁心. 5.“一线三等角”的各种变式(图 3-5,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 ) 图 3-5 其实这个第 4 图,延长 DC 反而好理解.相当于两侧型的,不延长理解,以为是一种新型的,同侧穿越型?不管怎么变,都是由三等角确定相似三角形来进行解题 四、“一线三等角”的应用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

几何综合题复习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 一、几何论证型综合题 例1、(盐城)如图,已知:⊙O1与⊙O2是等圆,它们相交于A、B两点,⊙O2在⊙O1上,AC是⊙O2的直径,直线CB交⊙O1于D,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 (1)请你连结AD,证明:AD是⊙O1的直径; (2)若∠E=60°,求证:DE是⊙O1的切线。 分析: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不断地由已知想可知,发展条件,为解题创条件打好基础。 证明: (1)连接AD,∵AC是⊙O2的直径,AB⊥DC Array∴∠ABD=90°, ∴AD是⊙O1的直径 (2)证法一:∵AD是⊙O1的直径, ∴O1为AD中点 连接O1O2, ∵点O2在⊙O1上,⊙O1与⊙O2的半径相等, ∴O1O2=AO1=AO2 ∴△AO1O2是等边三角形, ∴∠AO1O2=60°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O1O2∥DC, ∴∠ADB=∠AO1O2=60° ∵AB⊥DC,∠E=60, ∴∠BDE=30,∠ADE=∠ADB+∠BDE=60°+30°=90° 又AD是直径, ∴DE是⊙O1的切线 证法二:连接O1O2, ∵点O2在⊙O1上,O1与O2的半径相等, ∴点O1在⊙O2 ∴O1O2=AO1=AO2, ∴∠O1AO2=60° ∵AB是公共弦, ∴AB⊥O1O2, ∴∠O1AB=30° ∵∠E=60° ∴∠ADE=180°-(60°+30°)=90° 由(1)知:AD是的⊙O1直径, ∴DE是⊙O1的切线. 说明: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圆有关概念以及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等。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 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中考数学综合题~几何图形探究(难度较大)

1、两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和△DEC如图摆放,其中∠ACB =∠DCE =90°,F是DE 的中点,H是AE的中点,G是BD的中点. (1)如图1,若点D、E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FH和FG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 和位置关系为_____ ; (2)如图2,若将三角板△DE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至ACE在一条直线上时,其余条件均不变,则(1)中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将图1中的△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3,(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2.(1)如图1,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EF⊥BD于点F,EG⊥A C 于点G,CH⊥BD于点H,试证明CH=EF+EG; (2) 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作EF⊥BD于点F,EG⊥A C的延长线于点G,CH⊥BD于点H,则EF、EG、CH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 想; . (3) 如图3,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L在BD上,且BL=BC, 连结CL,点E是CL上任一点, EF⊥BD于点F,EG⊥BC于点G,猜想EF、EG、BD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 在ABC △中,AC=BC ,90ACB ∠=?,点D 为AC 的中点. (1)如图1,E 为线段DC 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 ,连结CF ,过点F 作FH FC ⊥,交直线AB 于点H .判断FH 与F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2,若E 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7A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是( ) A .4 B .3 C .3.5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EB EB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 AEB AB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4AB AE ==,即可求出DE 的长. 【详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EB EBC ∠=∠ ∵BE 是ABC ∠的平分线 ∴ABE EBC ∠=∠ ∴AEB ABE ∠=∠ ∴4AB AE == ∴743DE AD AE =-=-= 故答案为: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线段长问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 2.∠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 ) A .35° B .45° C .55° D .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

3.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210824(3) cm - B .()2108123cm - C .()254243cm - D .()254123cm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23,再根据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求解. 【详解】 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 ∴BD =12a cm ,AD =32 a cm , ∴AC =2AD =3a cm ,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3a )cm ,宽为(4a +12 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3)?(h +2a 3a )=5,(4a + 12a )?4a =1, ∴a =2,h =9?23 ∴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3) cm -; 故选:A . 【点睛】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综合题

201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综合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往往图形较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同时,也要由未知想需要,选择已知条件,转化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几何综合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 造基本图形. ⑵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 ⑶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 用数学思想方法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南充,10分)⊿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与AB相交于点E,点F 是BE的中点. (1)求证:DF是⊙O的切线.(2)若AE=14,BC=12,求BF的长. 解:(1)证明:连接OD,AD. AC是直径, ∴AD⊥BC.⊿ABC中,AB=AC, ∴∠B=∠C,∠BAD=∠DAC. 又∠BED是圆内接四边形ACDE的外角, ∴∠C=∠BED. 故∠B=∠BED,即DE=DB. 点F是BE的中点,DF⊥AB且OA和OD是半径, 即∠DAC=∠BAD=∠ODA.

故OD ⊥DF ,DF 是⊙O 的切线. (2)设BF =x ,BE =2BF =2x . 又 BD =CD =21 BC =6, 根据BE AB BD BC ?=?,2(214)612x x ?+=?. 化简,得 2 7180x x +-=,解得 122,9x x ==-(不合题意,舍去). 则 BF 的长为2. 点拨: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才是切线,所以要证明一条直线是否是此圆的切线,应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行. 【例2】(重庆,10分)如图,在△ABC 中,点E 在BC 上,点D 在AE 上,已知∠ABD =∠ACD,∠BDE =∠CDE .求证:BD =CD 。 证明:因为∠ABD=∠ACD,∠BDE=∠CDE 而∠BDE=∠ABD+∠BA D ,∠CDE=∠ACD+∠CAD 所以 ∠BAD=∠CAD,而∠ADB=180°-∠BDE ∠ADC=180°-∠CDE,所以∠ADB =∠ADC 在△ADB 和△ADC 中, ∠BAD=∠CAD AD =AD ∠ADB =∠ADC 所以 △ADB≌△ADC 所以 BD =CD 。 (注:用“AAS”证三角形全等,同样给分) A B C D E

2019成都中考数学 专题训练-几何图形综合题

几何图形综合题 类型一 动点问题 1.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E 在AD 边上运动,且不与点A 和点D 重合,连接CE ,过点C 作CF ⊥C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EF 交BC 于点G . (1)求证:△CDE ≌△CBF ; (2)当DE =2 1 时,求CG 的长; (3)连接AG ,在点E 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DE 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第1题图 (1)证明:如解图,在正方形ABCD 中,DC =BC , ∠D = ∠CBA = ∠CBF = ∠DCB = 90°, ∴∠1+∠2= 90°, ∵CF ⊥CE , ∴∠2+∠3= 90°, ∴∠1= ∠3, 在△CDE 和△CBF 中, ?? ? ??∠=∠=∠=∠31BC DC CBF D , ∴△CDE ≌△CBF (ASA );

第1题解图 (2)解: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 ∴△GBF ∽△EAF , ∴ AF BF AE BG = , 由(1)知,△CDE ≌△CBF , ∴BF = DE = 1 2 ,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 ∴AF =AB +BF = 3 2, AE =AD -DE = 1 2 , ∴2 32121=BG , ∴BG =16 , ∴CG =BC -BG = 5 6; (3)解:不能. 理由:若四边形CEAG 是平行四边形,则必须满足AE ∥CG ,AE = CG , ∴AD -AE =BC -CG , ∴DE =BG , 由(1)知,△CDE ≌△CBF , ∴DE =BF ,CE =CF , ∴△GBF 和△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GFB = 45°,∠CFE = 45°, ∴∠CF A = ∠GFB +∠CFE = 90°, 此时点F 与点B 重合,点D 与点E 重合,与题目条件不符, ∴在点E 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 不能为平行四边形.

几何五大模型汇总

小学平面几何五大模型 一、共角定理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证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 可推导出 若△ABC 和△ADE 中, ∠BAC=∠DAE 或∠BAC+∠DAE=180°, 则ADE ABC S S ??=AE AD AC AB ?? 二、等积模型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下图12::S S a b =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图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三、蝶形定理 1、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蝶形定理”):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 ②()()1243::AO OC S S S S =++ 速记:上×下=左×右 蝶形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2、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蝶形定理”): ①2213::S S a b = ②221324::::::S S S S a b 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2 a b +. 四、相似模型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七几何图形综合题

几何图形综合题 【专题思路剖析】 几何图形的综合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状及其数量关系成为数学研究重要内容.中考数学几何重要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的重要代表,所考查的内容及方法都是初中几何学习的核心内容及重要方法,是课程学习效果及评价重要体现.几何图形综合题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题,难度较大,分值也较大,要想在中考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必须强化这类题目的训练. 【典型例题赏析】 题型1 与三角形、四边形有关的几何综合题 类型1 操作探究题 1.图形的旋转涉及三角形的全等,会出现相等的线段或者角.若旋转角是直角,则会出现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旋转角是60度,则会出现等边三角形. 2.旋转的题目中若出现三条线段的长度,则不妨考虑通过旋转将条件集中,看是否存在直角三角形. 例题1:(2015?福建第15题 12分)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 (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①),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②),求证:EF2=ME2+NF2; (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③),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F=AG,∠EAF=∠GAE=45°,故可证△AEG≌△AEF;(2)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连结GM.由(1)知△AEG≌△AEF,则EG=EF.再

由△BME、△DNF、△CE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CE=CF,BE=BM,NF=DF,然后证明∠GME=90°,MG=NF,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G2=ME2+MG2,等量代换即可证明EF2=ME2+NF2; (3)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DF≌△ABG,则DF=BG,再证明△AEG≌△AEF,得出EG=EF,由EG=BG+BE,等量代换得到EF=BE+DF.解答:(1)证明:∵△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AF=AG,∠FAG=90°, ∵∠EAF=45°, ∴∠GAE=45°, 在△AGE与△AFE中, , ∴△AGE≌△AFE(SAS); (2)证明: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 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连结GM. 则△ADF≌△ABG,DF=BG. 由(1)知△AEG≌△AEF, ∴EG=EF. ∵∠CEF=45°, ∴△BME、△DNF、△CE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E=CF,BE=BM,NF=DF, ∴a﹣BE=a﹣DF, ∴BE=DF, ∴BE=BM=DF=BG, ∴∠BMG=45°, ∴∠GME=45°+45°=90°, ∴EG2=ME2+MG2, ∵EG=EF,MG=BM=DF=NF, ∴EF2=ME2+NF2; (3)解:EF=BE+DF.

(完整)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9几何综合复习

京华中学初三辅导班资料9 初中几何综合复习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典型例题 例1(2005重庆)如图,在△ABC 中,点E 在BC 上,点D 在AE 上,已知∠ABD =∠ACD ,∠BDE =∠CDE .求证:BD =CD . 例2(2005南充)如图2-4-1,⊿ABC 中,AB =AC ,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相交 于点E ,点F 是BE 的中点.(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AE =14,BC =12, 求BF 的长. 例3.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沿着直线CM 剪成两部分,其中M 为AD 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 △BCE 就是拼成的一个图 形. (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 △BCE 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 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 (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B 和BC 的长分别为a 厘米、b 厘米,且a 、b 恰好是关于x 的方程 01)1(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 A B C D E E B A C B A M C D M 图3 图4 图1 图2

二、强化训练 练习一:填空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2.已知∠a=60°,∠AOB=3∠a,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______.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 4.等腰Rt△ABC,斜边AB与斜边上的高的和是12厘米,则斜边AB=_____厘米. 5.已知:如图△ABC中AB=AC,且EB=BD=DC=CF,∠A=40°,则∠EDF的度数为________. 6.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若平行四边行ABCD的面 积为8cm,则△AOB的面积为________. 7.如果圆的半径R增加10% ,则圆的面积增加__________ . 8.梯形上底长为2,中位线长为5,则梯形的下底长为__________ . 9. △ABC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A′B′C′的最大边长是10,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 10.在Rt△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如果BC=a,∠B=30°,那么AD等于______ . 练习二:选择题 1.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互为补角,则这个角等于[ ] A.30° B.45° C.60° D.75° 2.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 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A.矩形B.三角形 C.梯形D.菱形 3.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4.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线段 5.依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B.正方形 C.菱形 D.梯形 6.如果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4cm和5cm,圆心距为1cm,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内切 C.外切 D.外离 7.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3cm,那么扇形的面积为[ ] 8.A.B.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