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一:重点解释名词

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

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4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45.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59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6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65.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6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70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7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9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9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9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

关系的融资形式

97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12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吸收资金的业务,即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存款负债,其他负债。

114资产业务——是运用资金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将通过负债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使其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193菲利普斯曲线——它是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校比肩的交替关系的一种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20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188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18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183存款乘数——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存款。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

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

11.牙买加体系——它是在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它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2.外汇——国际汇兑的简称.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具有动态

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13.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4.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铸币平价——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铸币平价市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

16.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或借贷活动,其具体形式包括:一)出口信贷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三)政府贷款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六)国际租赁直接投资

17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是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划分的.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融资活动,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18.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

19.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20.泡沫经济——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某种资产或商品地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地下跌,先暴涨然后是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回复到基本价值

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24.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基础

25.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26.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27金融风险——经济中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28.四行二局一库——旧中国官僚买办金融体系的核心.指”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

29货币经营业——早期的银行萌芽.由从事贸易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在接受货币兑换业务的同时代管货币及代理由交易引起的有关货币支付,成为货币经营业

30.商业银行——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31.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32.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负债业务也不属于资产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33.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

34.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35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发展.

36.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交易的市场。

37.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38.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在一年以上或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

39.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或衍生于原生金融工具.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40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41.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42.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43.股票价格指数——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是以计算期样本股市价总值除以基期市价总值再乘上基期指数而得到的

4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45.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46.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47.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市场活动有回购与逆回购组成.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政府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在这一市场进行

48.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

49.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他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段内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是一种流量概念

50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它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

51.国际结算——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际资金跨国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也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其实质均表现为通过银行结算体系及结算工具的运用,实现客户委托的资金清算与货币收付

52.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53.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或融通的场所.广义是指国际间集中进行各种金融活动的场所.狭义是指从事国际资金借贷和融通的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54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55中央银行——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策的银行”

56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实际保有的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准备金所得的余额

57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58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

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59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60.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到一个低点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变得无穷大得一种极端形式,此时央行无任增加多少货币供应给,都对利率不起作用.

61.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

62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种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6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65.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66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

6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68通货紧缩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69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70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7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72.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73.金融监管——狭义的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在金融市场上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是指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74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7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76金融压制——若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底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擎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

77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现代化金融机构是指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是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放债机构,当铺之类的小金融机构

78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说.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

79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80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81.融资比率——各融资方式占全部资金来源的份额

8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8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8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8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8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_

88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89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90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C/`*q-ZR M 91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92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9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9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95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9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97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

活动。

98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合法凭证。99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100提现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101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102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10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104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的比率。

105商业票据——是指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

106证券收益率——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同本金之间的比率。

107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108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109成本推动——是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110金融机构——泛指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又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的金融企业。

11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112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吸收资金的业务,即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存款负债,其他负债。

113自有资本. ——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业务,该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114资产业务——是运用资金的业务,通过这种业务能表明银行资金的存在形态以及银行所拥有的对外债权.提供了创造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将通过负债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使其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115固定汇率——是一国的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率,是在一定幅度内波动。

116固定汇率制度——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

117浮动汇率——不规定上下波动幅度,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动而变动的汇率。

118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种汇率的变动主要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因而不受任何指标限制的汇率制度。

119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又称不干预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对汇率上下浮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自由涨落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20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又称干预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采取各种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水平与货币当局的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21单独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动调整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22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出于相互间发展经济关系的需要,组成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稳定的货币区,对区内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规定一个比值和上下波动幅度,而对区外国家货币的汇率则采取联合浮动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23钉住浮动汇率制度——是指将本国货币钉住一种货币(作为货币锚)或若干种货币(作为货币篮),是本国货币与这些外币的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则随该货币锚或货币篮浮动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24国际储备——是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并维持本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125金融国际化——是指随着生产与资本国际化后形成的金融活动的一体化.具体表现为银行机构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

126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27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128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129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130第三市场——是指那些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却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它实际上是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场外市场的一部分。

131第四市场——是指不通过经纪商中介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的场外市场。

132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即证券发行市场。

133二级市场——即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134现货市场——是指证券买卖成交后,按成交价格及时进行交割的市场。

135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交易一定数量某种商品的市场。

136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临时性短期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

137大额可转让存单——是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

138金融债券——是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券。

139公司债券——是非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务工具。

140转贴现——是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141久期——是指用金融资产各期现金流现值加权以后计算的收回投资的平均期限。

142金融远期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按既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某项资产的书面协议。

143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既定的条件交易某种商品的书面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其所交易的基础资产,合约规模,合约期限,合约交割安排等因素均采用固定的标准。

144金融期权合约——是一种能够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在到期日当天),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基础金融产品的权利。

145看涨期权——是期权的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按协议价格,买入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146看跌期权——是期权的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按协议价格卖出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147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协议把一种货币表示的现金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现金流相交换。

148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以一定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将该本金产生的以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相交换交叉互换是货

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的综合,交易双方所交换的现金流所采用的标价货币和利率都不相同。149结构化产品——是以金融工程学知识为基础,利用基础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不同的组合得到的一类金融创新产品。

150指数化货币期权票据——是一种使持有者在到期日收到的金额,随某一外汇汇率变化而变化的债券。

151金融互换交易——主要通过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双方签订互换协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交换具有不同内容或不同性质的现金流。

152风险投资公司——是专门风险基金(或风险资本),把所掌管的资金有效地投入富有盈利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并通过后者的上市或被并购而获取资本报酬的企业。

153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

154支票存款——是银行流动性最高的一项负债,其所有者可以随时要求提取账户中的余额,也可以向第三者开出支票,由第三者凭支票到开户银行要求付款。

155NOW帐户——是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开立NOW账户的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对其存款余额可取的利息收入.该帐户推出的目的是为了避开不能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的限制。

156储蓄——广义的储蓄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所有货币收入扣除各项生产性和消费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狭义的储蓄,指储蓄存款。

157储蓄存款——在中国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58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159商人银行——指专门从事兼并,收购等某些融资活动的投资银行。

160证券承销——指投资银行就证券发行的种类,时间,条件等对发行公司提出建议,并从发行人处购买新证券,向公众分销。

161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即证券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保险基金等。

162资产证券化——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163风险资本——又称创业资本,指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所融通的资金。

164储蓄银行——指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165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其资金来源于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和吸收存款。

166养老基金——是一种向参加养老金计划者,以年金形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主要来自劳资双方的资金积聚和运用积聚资金的收益。

167金融公司——指通过出售商业票据,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向商业银行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并用于向购买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或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168共同基金——又称为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的间接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169公司型基金——指基金本身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自身的股份,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的股份成为基金的股东,并凭股份领取股息或红利。

170契约型基金——它是由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信托投资契约而组织起来的基金,由委托者根据契约运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并由受托者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并提供会计核算及其它服务,而投资成果由受益者享有。

171封闭型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旧股,但投资者可以将基金股份在二级市场按市场价格买卖的投资基金。

172开放式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总额不固定,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股份或要

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变现,购买和变现价格取决于基金的净资产价值的投资基金。173货币需求函数——是将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而建立起来的函数关系式。

174规模变量——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决定和制约货币需求总规模的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

175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指人们因持有货币而不得不放弃的,持有其他资产所能取得的收益。

176货币数量说——指以货币的数量来解释货币的价值或一般物价水平的一种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变动必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作同方向且等比例的变动。

177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周转灵活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178恒久性收入——指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个较长时期中的平均收入水平。

179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180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各种因素无关。

181货币的存量——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于整个经济当中的货币总量。

182货币的流量——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实际上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183存款乘数——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存款。

184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流动资产储备。

185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通货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

186通货比率——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18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188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189开放型通货膨胀——又叫公开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变动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190抑制型通货膨胀——又叫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受到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但不能直接,完全地通过物价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被强制减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

191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9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193菲利普斯曲线——它是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校比肩的交替关系的一种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194自愿失业——指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

195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从而造成的失

业。

196摩擦性失业——由于短期内劳动力供求的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197相机抉择——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具体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期应当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应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198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在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具体的操作方式。

199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200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异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20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20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达到,必须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达到其最终的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03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它表示一国对外债权债务在一定时点的余额,是一种存量概念。

204自主性交易又称事前交易,指事前纯粹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主动进行的交易调节性交易又称事后交易,是有关国家的政府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各项目所发生的不平衡而直接进行,或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工商企业进行的交易支出转移政策是指通过改变支出的流向,鼓励用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由国外转向国内,最终改善国际收支的一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205支出增减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以改变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数量的一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206货币的可兑性——是指一种货币能够不受限制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的特性。

207内外均衡理论——主要是指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

208支出调整政策——主要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以达到改变支出水平从而改变收入水平的目的支出。

209转换政策——是指能够通过影响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

210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211丁泊根法则——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至少n种政策工具.因此,为了避免米德冲突,政府需要为了不同的政策目标采取不同的政策政策指派理论。1962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蒙代尔提出了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这一主张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分配。

21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与弗莱明进一步扩展了米德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13内部均衡——是指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214外部均衡——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215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216国际融资——是指不同国家居民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行为。

217欧洲债券——是指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第三国货币定值的债券。

218外国债券——是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发行地货币定值的债券。

219武士债券——外国居民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

220扬基债券——外国居民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

221外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发行和买卖武士债券,扬基债券等外国债券的市场。

222欧洲美元——美国境外的美元,欧洲银行接受欧洲美元存款,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贷款的银行。

223欧洲美元市场——办理境外美元交易的市场国际游资,通过在国际间不断转移的方式以获取较高的短期收益的资金。

224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所造成的金融危机。

225羊群效应——或称“跟风效应”一种货币在受到投机冲击时,大量的资金会加入这种投机行列,即是非投机性资金,甚至本国居民也会为了避免汇率风险而参与资本外逃,形成羊群效应

1、保险公司、布雷顿森林体系

2、存款货币

3、出口信贷

4、格雷欣法则

5、股票价格指数

6、官方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

7、国际资本流动

8、公开市场业务

9、汇率1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11、货币政策12、货币借贷13、货币经营业14、货币需求15、货币市场16、货币乘数17、货币供给量18、货币均衡19、货币制度20、回购21、逆回购22、资本市场23、利息24、利率25、利率市场化26、基础货币27、基准利率28、基金29、经济货币化30、经济金融化 31、间接标价法32、直接标价法33、间接融资34、金融工具35、金融市场35-1金融机构36、金融结构37、金融监管38、金融风险39、金融深化40、金融压制41、金融创新42、派生存款、泡沫经济、票据市场、票据贴现44、商业银行43、期货合约企业信用S44、商业银行45、商业票据46、商业票据承兑47、商业信用48、收益的资本化49、同业拆借市场52、消费信用53、消费信贷54、狭义货币量55、一般性政策工具56、银行信用57、直接融资58、政策性银行59、证券公司60、证券行市61、债券62、中间业务 63、资本市场64、主币65、铸币66、无限法偿67、准备金

1、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货币制度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3、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4、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的劣币驱逐量比的现象。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流通时,市场价值较高的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

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5、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6、官方利率: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8、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9、汇率: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1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批购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1、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

12、货币借贷:是指以货币为标的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

13、货币经营业: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14、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15、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1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

1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7、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18、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19、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20、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也就是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想资金融出方返还资金,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21、逆回购: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的行为L22、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23、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自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24、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25、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

J26、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

27、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28、基金:也称投资基金,指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它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29、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0、经济金融化: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31、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外国货币。

32、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33、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34、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35、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35-1金融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组织。

36、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37、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38、金融风险:经济中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39、金融深化:当金融业能够有效的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40、金融压制:当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41、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经常项目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搜如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其记录的是当时发生的交易,不包括任何远期债权的交易

P42、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票据市场:是指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其他融资性票据市场。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帖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Q43、期货合约:是一种为进行期货交易而制定的标准化合同或协议。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S44、商业银行: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45、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和劳务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的债权债务凭证

46、商业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47、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48、收益的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食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金,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T49、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50、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简称基金公司,是一种专门为投资者服务的投资机构。

5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X52、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53、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

54、狭义货币量:通常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量与银行活期存款量。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量。Y55、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被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

5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量。

Z57、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与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58、政策性银行:是指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59、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60、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对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不仅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61、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与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息等事项。

62、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承兑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出售贷款等

63、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64、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货币,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65、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66、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7、准备金: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名词解释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3、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6、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7、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8、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9、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借贷资本商品的价格,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率: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带来这个利息量的资本量之间的比率。

10、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11、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业务,该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12、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13、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14、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即证券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保险基金等。

15、资产证券化: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

16、公司型基金:指基金本身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自身的股份,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的股份成为基金的股东,并凭股份领取股息或红利。

17、契约型基金:它是由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信托投资契约而组织起来的基金,由委托者根据契约运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并由受托者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并提供会计核算及其它服务,而投资成果由受益者享有。

18、封闭型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旧股,但投资者可以将基金股份在二级市场按市场价格买卖的投资基金。

19、开放式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总额不固定,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股份或要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变现,购买和变现价格取决于基金的净资产价值的投资基金。20、公开市场政策:这是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也是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它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公开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实有准备金来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量的扩大和收缩,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其基本操作过程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需要收缩银根时,卖出证券,反之则买进证券。

21、第三市场:是指那些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却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它实际上是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场外市场的一部分。

22、第四市场:是指不通过经纪商中介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的场外市场。

23、转贴现:是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

24、再贴现: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25、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说,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

26、看涨期权:是期权的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按协议价格买入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27、对冲基金:是一种投资于多种证券的私营有限合伙制企业。

28、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9、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30、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31、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周转灵活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3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

当局的主观意志。

33、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34、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35、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他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段内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是一种流量概念。

36、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它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

37、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38、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39、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金融学名词解释

第二张 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帐结算的银行存款等。信用货币在流通中发挥的各项货币职能主要是依赖于其发行机构的信用作基础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货币层次——是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流动性”作为依据和标准。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币——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主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 限制铸造——是指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即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 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各国也随后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第三章 外汇——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静态含义:广义上泛指以外币标示的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例如外国政府的债券、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外国公司债券和股票)、外币支付凭证一切可用于国际结算的债权;狭义上(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标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又称汇价。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l个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因此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则本国货币价值越低;汇率越低,则本国货币价值越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称为应收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币汇率的升值、贬值方向与汇率的数值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方向一致,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 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 货币是M0, M1,M2…… 2.纸币:纸制的货币 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 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6.银行券: 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 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 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 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 款) 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 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 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 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 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 收 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20.牙买加体系: 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 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 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 (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 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 称为应付标价法 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 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 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 汇率及其变动。 29.购买力平价: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基本思想是货币价值在于购买力,汇率 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30.利率平价:关于短期汇率波动的理论,认为汇率与利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若其他条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

P527 1.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2.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 7.通货膨胀的类型: 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 (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 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 (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 (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 (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 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 (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P504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通 货膨胀。P506 (3)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P508 (4)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化使物价水平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8.菲利普斯曲线:由菲利普斯研究的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呈反向变化的向下倾斜的曲线。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一级市场:又称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发行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2.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也称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金融通过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也可称之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护政策目标。 5.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券、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 6.远期: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7.期货: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约定价格和数量交割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8.期权:即选择权,是在未来某一时间行使,故称为“期权”。金融期权合约指期权的购买者在规定时间或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

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 9.互换:互换合约是指双方或多方根据事先达成的条件在未来交换现金流的协议。 10.贴现: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已承兑汇票以贴付利息为代价转让给银行的行为。 11.回购: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证券的卖方在出售证券时向证券的买方承诺在指定日期以约定价格再购回证券的协议。 1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 1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补充: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 1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16.金融基础设施:狭义的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广义的金融基础设施还包括确保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法律程序、会计与审计体系、信用评级、监管框架以及相应的金融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金银复本位制是本位制的一种,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 3.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4.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5.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 6.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或可分散风险。它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相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种下跌,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10.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11.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12.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14.本票是一项书面的无条件的支付承诺,由一个人作成,并交给另一人,经制票人签名承诺,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给一个特定的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 15.承兑即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承兑行为只发生在远期汇票的有关活动中。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 2017.1.7 一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二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金融学》综合复习题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 2、格雷欣法则: 3、货币供应量: 4、货币乘数 5、中间业务 6、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7、货币政策 8、货币制度 9、直接融资 10、经济货币化 11、有限法偿 12.外生变量 13.商业信用 14.价值尺度 15.金融创新 16、金融压制 17、超额准备金 18、票据贴现 19、货币均衡 20、存款货币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在货币层次划分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范围越小。() 2、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货币制度中不存在。()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4、企业的债权信用规模影响着企业控制权的分布,由此影响着利润的分配。() 5、对任何国家来说,国际储备的规模都是越大越好。() 6、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的作用日益增强,是由于国家的职能得到强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解和控制的作用。() 7、《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消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各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应达到6%。() 8、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是具有完全内在统一性的整体。() 9、由于回购协议交易的标的物是高质量的有价证券,市场利率的波动幅度较小,因此,回购协议是无风险交易。() 10、身处弱势有效市场意味着无法根据股票历史价格信息获取利润。() 11、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 )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12、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13、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14、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15、从我国发生的几次通货膨服可以看出,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短期性和政策性的特点。 16、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17、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单一目标,即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 18、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 ) 19、商业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 20、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 21.纸币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 2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 2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2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 2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2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采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27."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 2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 2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3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金融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 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或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劵和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的银行存款等。信用货币在流通中发挥的各项货币职能主要是依赖于其发行机构的信用.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货币层次:是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时,都以“流动性”作为依据和标准。 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币: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主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一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 限制铸造:是指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即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各国随后也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彻底瓦解。 第三章 外汇: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静态含义:广义上泛指以外币标示的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劵(例如外国政府的债券,信用级别较高的外国公司债券和股票)外币支付凭证一切可用于国际结算的债权;狭义上(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标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又称汇价。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因此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则本国货币价值越低。汇率越低,则本国货币价值越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目前都使用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称

金融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Balance of payments The set of accounts recording all flows of the value between a nation’s residents and the resident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2.Current account The current account includes all debit and credit items that are exports and im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come receipts and income payments, and gifts. 3.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 The net value of flows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similar claims(excludes official international serve asset)is the private 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 4.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Is a statement of the stocks of a nation’s investment assets and foreign liabilities at a point in time, usually at the end of the year. 5.Foreign exchange Foreign exchange is the act of trading different nation’s moneys. 6.Exchange rate An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of one nation’s money in terms of another nation’s money. 7.Spot exchange rate The spot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for “immediate” exchange. 8.Forward exchange rate The forward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set now for an exchange that will take place sometime in the future. 9.Foreign exchange swap A foreign exchange swap is a package trade that includes both a spot exchange of two currencies and an agreement to the reverse forward exchange of the two currencies. 10.Arbitrage Arbitrage is the process of buying and selling to make a riskless pure profit. 11.Exchange rate risk A person(or an organization like a firm)is exposed to exchange rate risk if the value of the person’s income, wealth, or net worth changes when exchange rate changes unpredictably in the future.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 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 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 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 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 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 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 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 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 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 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 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 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 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 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 答论述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一级市场:又称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发行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2.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也称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金融通过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也可称之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护政策目标。 5.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券、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 6.远期: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7.期货: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约定价格和数量交割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8.期权:即选择权,是在未来某一时间行使,故称为“期权”。金融期权合约指期权的购买者在规定时间或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 9.互换:互换合约是指双方或多方根据事先达成的条件在未来交换现金流的协议。 10.贴现: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已承兑汇票以贴付利息为代价转让给银行的行为。 11.回购: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证券的卖方在出售证券时向证券的买方承诺在指定日期以约定价格再购回证券的协议。 1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 1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补充: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 1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16.金融基础设施:狭义的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广义的金融基础设施还包括确保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法律程

金融学名词解释

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货币制度: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控制的制度体系,货币制度的建立意图在于简历能够符合自己政治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其构成要素为: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本位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本位币和辅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之为本位币或主币。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成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由于商品价格和服务付费很多是不到一个货币单位活在货币单位之后还有小数,因此还需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流通手段。这就是辅币制度。辅币的面值大多是本位币的1/10、1/100。 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之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军部的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信用经济:债权和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多提供的信用。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起先支付一定款想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认才有效。 银行信用: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的信用是银行信用,一是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二是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直接融资: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据此来推间接融资的概念) 国家信用:通常是指政府的信用,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库发行的债券。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金融: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

金融学名词解释汇总

金融学名词解释汇总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 18.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金融学名词解释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所谓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金融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的计算公式 金融工程: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以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吧有效市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弱有效市场、中度有效市场、强有效市场。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兑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一般以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实行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衍生工具: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权、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 金融创新:是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地发展过程。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知识讲解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 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 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货币是M0, M1,M2…… 2.纸币:纸制的货币 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 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6.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 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 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 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 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20.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 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 (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 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 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 29.购买力平价: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基本思想是货币价值在于购买力,汇率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30.利率平价:关于短期汇率波动的理论,认为汇率与利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若其他条件不变,国内利率提高导致本币升值,外国利率提高导致本币贬值;国内利率下降导致本币贬值,国外利率下降导致本币升值。

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货币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都是币材,金币、银币同时流通。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法则),金银双位制下“格雷欣法则”:良币被储存,劣币充斥市场。 不完全可兑换,在对外贸易,旅游,文教,体育,医疗,朝觐,外事交往等方面,本币可以按规定条款兑换为外汇,而对货币资本的输出入则实行管制 浮动汇率,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信用,信用就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也就是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银行信用:以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实际利率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金融中介,指在金融市场上资金融通过程中,在资金供求者之间起媒介或桥梁作用的人或机构 存款货币银行,在金融中介体系中,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 分业经营,职能分工型模式——分业经营: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 混业经营,全能型模式——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甚至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 网络银行,也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电子传送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不良债权,也称减值债务不良债权是指公司企业的资金、商品、技术等借与或租借到其它公司企业但面临无法收回或收回少量的现象 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中央银行,简称央行,是负责该国或该一区域(如欧盟)货币政策的主体机构,通常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唯一货币发行机构 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 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不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