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

论文

四川警察学院毕业论文

系别警察管理系

学号 0911001038

四川警察学院

毕业论文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

的相关研究

论文作者: XXXX

指导教师: xxxx

专业领域:应用心理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5月1日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警察学院

中国四川·泸州

2013年5月

四川警察学院

毕业论文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

的相关研究

年级 2009级

姓名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1日

摘要

目的:本文在介绍主观幸福观的定义、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SWB) 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应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人格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SPSS16.0中采用积差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大五人格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多数相关达到显著。2.神经质和宜人性能有效预测积极情感,其它人格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果不明显。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

SWB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research

Abstract

Objectiv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ubjective concept of happiness definitio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College Studen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ife and create a healthy personalit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SWB and the Personality Inventory questionnaire to 300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ata analysis SPSS16.0.Results: 1.dimensions SWB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rrelation, correlation was significant majority. 2. nervousness and pleasant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predict positive affect, other personality factors predict the effect on SWB is not obvious.Conclusion: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rsonality traits.

Keywords:SWB; Personality; Traits

目录

Abstract (3)

目录 (4)

一.引言 (5)

二.幸福感的综述 (6)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6)

(二)主观幸福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8)

1.主观幸福感的国外研究状况 (8)

2.主观幸福感的国内研究状况 (8)

三实证研究部分 (11)

(一)研究对象 (11)

(二)研究工具 (11)

(三)研究方法 (11)

(四)研究结果 (11)

1.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11)

2.人格对SWB预测力回归分析 (11)

四大学生幸福感存在的问题及结论 (12)

(一)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12)

1.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2)

2.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2)

(二)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13)

五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有效对策 (13)

(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3)

(二)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积极面对各种挫折 (14)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信心 (14)

六参考文献 (15)

七致谢 (16)

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心理学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幸福的界定一一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Diener E,1984 ) 。随着技术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者对仅仅以经济、社会指标作为生活水平的全部衡量标准的做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人们对环境的反应建立在个体独特的价值观、过去经历、预期等心理准备状态上,生活质量的标准中应该考虑主观因素。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逐渐受到关注。主观幸福感立足个人的主观感受,尊重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体验。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深入把握个体的主观生活状态,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帮助健康人取得人生幸福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自尊,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较强相关,主观幸福感强的个体更经常使用积极的策略应对生活(SonjaLyubomirsky, 2001),较多体验愉快情绪,较少体验不快,这种状态有利于心理潜能的发挥。调查也证明主观幸福感高的个体工作更有效率,更具社会适应性(Michael Argyle2001)。主观幸福感研究对于帮助正常人更好的适应与应付生活,生活的更加充实美好有重要意义。

处于大学校园这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曾一度被认为是天之骄子,作为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很多人看来,他们聪明、自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同时人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心理问题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存在,冷漠、自卑、抑郁、空虚等消极状态在大学生中多有经历和体会。那么大学生对目前自身生活状态的认识、感受究竟怎样?它们存在什么样的特点呢?Suh E,Diener E (1998)曾对42个国家7204名大学生样本做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幸福与生活满意感是重要的,他们经常会去思考它。有69%的学生把“幸福”列在重要性量表的首位,只有1%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考虑过它。而目前的国内的大学生研究多集中于消极情感,如抑郁、焦虑等等,不能全面地反映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展开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总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精力旺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缺少磨难,处事幼稚。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心理状态,这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二.幸福感的综述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人人都在谈论幸福,“幸福是什么?”每个生活中的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定义。幸福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课题,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幸福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哲学上对幸福的探讨历史悠久且成果丰硕,形成了快乐主义幸福观和完善论幸福观。伊壁鸡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莱布尼茨提出“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可以说是通过快乐的一条道路,而快乐只是走向幸福的一步和上升的一个阶梯。”“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的状态,它的十分强健的或安乐的状态;在这一种状态下,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和实际上满足为它本身所特别具有的,并关系到它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这是哲学家对幸福的定义。经济学家对幸福的理解则主要立足于生活质量,把幸福感作为除收入水平等客观要素以外另一个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指标。主张应关注国民主观生活质量,关注无形的精神生活水平对人的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幸福进入心理学家的视野,被赋予这样的名称: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家对幸福的界定,也是对幸福展开真正科学研究的开始。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虽然已经硕果累累,.但对于最基本的概念问题心理学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从他们各自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认知评价决定主观幸福感即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Neugarten编制“生活满意感指数”量表(life satisfaction index,LSI)和Cantril 编制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self-anchoring scale,SAS)”,都是从被试对自己生活是否满意的认知评价角度评定其主观幸福感。由于这种测量是和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体系研究相结合的,也可以称作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

情感体验命名主观幸福感主张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平衡的结果,个体较少的体验负性情感,较多的体验正性情感就是幸福的。Bradburn(1969)编制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balance scale,ABS ),包含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认为同一幸福感水平可能由不同水平的正性、负性情感平衡得到。Watson等人编制积极与消极情绪量表(the poss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NAS ) , Kammann和Flett编制的情感量表,对于幸福感的概念他们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从情感角度命名主观幸福感。

负面来反映主观幸福感Revicki 和 Krause 认为心理健康是幸福感的基础,使用SCL-90量表和抑郁量表从负面来反映主观幸福感,在这些量表上得分低被认为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准。即幸福感强的个体是负性情绪较少的。但研究证明,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相互独立,从负面反映主观幸福感可能会失去一些重要指标。这种思路已经被许多研究者否定。

心理发展意义上阐释主观幸福感Ruff 从正面心理功能的角度对幸福感进行诠释,认为幸福不仅是获得快乐,而且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人们的自我接受性、生活目的、自我成长、是否掌握自主性和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把握能力是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主要内容。他们认为以往的主观幸福感仅仅局限于人们的正向感受,而正向的感受并不等同于健康向上的生活。为了区别起见,他们将其命名为“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 ”。心理发展意义上的幸福感的定义涉及到了幸福感的表现和内在根据,是不同于以往的主观幸福感观点。

自我评价界定主观幸福感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Diener 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Dierner定义中的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①主观性,是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来自他人的标准来评估。它依赖的评价指标是主观的。每个人做出评价结果可能相同,但他们心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评价过程,他们依据的评价指标,评价中的方方面面的衡量却是各不相同的。②稳定性,主观幸福感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研究证明,主观幸福感有跨情境的一致性。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主观幸福感包含两个主要成份:情感成份与认知成份。情感成份为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分为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兴趣等情感体验。负性情感有忧虑、抑郁、悲伤等体验。体验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的个体无疑要幸福些。认知成份是指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估,即生活满意感,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如工作,婚姻,健康等领域。具体领域满意感对总体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们在进行满意感评估时使用的是自定的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评估后对生活总体和生活的关键方面感到满意的主观个体幸福感是较高的。不同文化背景,年龄阶段的群体关注的焦点不同,能够影响幸福感的具体领域的内容也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得到许多研究者的实证支持,生活满意感作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构成一个独立的维度,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相区别。同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

感相互独立,并非一维的两极。正性情感的得分并非必然预示在负性情感上的得分,不同变量与他们之间相关程度也存在不相同,需要同时研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幸福感进行了定义。Diener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定义立足操作层面,对下一步的研究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符合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的一般的理解,并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本文将此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持。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定义为“大学生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尊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针对他们自己对幸福的观点和感受进行调查,展开项目搜集,探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和特点。

(二)主观幸福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主观幸福感的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的研究阶段及研究取向。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描述阶段,研究者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描述他们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主要采用单项目测验。有些研究试图对导致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原因进行某些推断。第二个阶段是解释阶段。研究者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人格理论、适应理论、目标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在对影响因素调查的同时深入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在此阶段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很大进展,发展了对主观幸福感的多项目测验。描述阶段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必经的发展阶段,只有在对群体准确描述,对现状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解释。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

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在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分化成了两种研究取向,一是探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着眼于如性别、年龄、婚姻、收入、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情境及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另一个取向是研究影响幸福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人格特征,如外倾与神经质、乐观、自尊等。早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于确定带来满意生活的外部条件。到1980年,就有550多项研究对主观幸福感有关的各种人口统计方面的因素进行探讨。但研究逐渐发现,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项目,如健康、收入、教育和婚姻状况只能解释SWB中较小的变异(杨秀君孔克勤,2003 ) o后来很多研究开始转向主观幸福感稳定的内部影响因素的测量与探讨。据此,本文拟在相关研究中就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探讨。

2.主观幸福感的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综述性文章较多,大多是对国外研究进行介绍。实证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主客观研究取向同时存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理论建构上看大都认同Diener等学者提出的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的内涵。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内容,认知成份由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组成,研究者多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较少文章对主观幸福感内涵结构展开深入理论探讨。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如何,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的关系怎样,具体领域满意感与总体满意感的关系怎样,如何组成一个量表同时测量这些内容,许多的研究者都没有答案。有部分研究者使用国外的量表进行简单的测量,得到描述性结果(张英辉杨碧春等,1995;王永香张建华,1996),他们在研究中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有部分研究者立足于生活满意感的测量,研究的着眼点为构建具体满意感的几个关键领域,不需要考虑认知与情感的关系(陈世平乐国安,2001);另有部分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结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如刘仁刚,龚耀先(2000)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系列研究,池丽萍,辛自强(2002)对成年人幸福感的研究。他们都将主观幸福感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部分,分别使用不同的量表进行测量,在结果里也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得分和情感成分得分分开来表述,没有幸福的总分。有心理学家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系列研究(丁新华王极盛,2003a, 2003b)。其中使用的自编初中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由正性情感、学业满意感、家庭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教师满意感、自我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几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得分的总平均分作为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其文章多集中于实证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进行直接探讨和对编制量表的思路及过程进行介绍的文章还未见到,尚不能得知其对主观幸福感的深层的内涵和结构的看法。近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进行深入讨论的文章已逐步出现。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较有影响力的构建来自程灶火的少儿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程灶火高北陵,1998)。他们在其中建构了一个多维度多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量表,也即主观幸福感量表,分为三个层次八个维度。郑雪,严标宾(2001)等使用国外的Diener的量表对幸福感结构进行深入涉及。邢占军则从全新的角度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定义,提出体验论幸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居民的幸福感结构(邢占军,2003 )。对主观幸福感结构的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大家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集中于老年群体,涉及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幸福感同应激、抑郁等相关。姜晶梅,林玲(1998)通过询问老人“与其他老年人相比,您觉得自己幸福吗?”对老年人幸福感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分析、Ridit分析及多元Ligist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经济困难及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最直接因素,而年龄、性别、受

教育程度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感。刘仁刚,龚耀先(2000)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涵盖一般情况、个性、婚姻家庭、工作、退休、住房、健康、收入、兴趣与活动9个方面。周敏娟,姚立旗等(02002)探讨了道家思想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刘仁刚,龚耀先(2001)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进行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尤其是抑郁显著相关。徐兰,宁长富等(2002)曾对老年公寓中丧偶老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进行过测评。目前,对大学生、中学生、教师等其他群体研究也已逐步展开(郑雪严标宾等,2001;王极盛丁新华,2003;杨婉秋,2003),但总体看来研究较少。

从测量方法和工具上看大多采用自陈量表调查法,使用量表多为国外现成量表。如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王永香张建华,1996;周晓敏李金平,2002)大多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其他群体的研究也广泛采用国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量表。池丽萍,辛自强(2002)对成年人幸福感调查中,情感部分使用的是Kammann和Flett的情感量表;杨宏飞(2002)研究的小学老师主观幸福感中使用了Andrews和Withey的人脸量表;Campbell 幸福感指数量表被杨婉秋(2003 )对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中使用。

从研究进程上看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研究涉及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及主客观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解释理论在研究中有所提及。但基本使用国外量表,较少对主观幸福感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且研究结论间存在很大差异。总体看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扩展,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展开深入探讨。

三实证研究部分

(一)研究对象

在四川警察学院中随机抽取学生325人,有效被试300份。问卷有效率为92.3%。其中165人(55%),女生135人(45%),文科生113人(37.7%),理科生89人(29.7%),工科生98人(32.6)。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根据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生心理调查》量表修订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等三方面,三部分分别有, 6和8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有7个等级,选项从1=强烈反对,过渡到7=极力赞成。各部分条目总分除以项目数可得每部分的分数。

人格量表:该量表由Costa和MeCrae依据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结构模型而编制的。

它在世界上已被广泛应用,其信效度得到普遍认同。该量表由25个问题组成,分别测查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问题采用里克量表形式,分5级计分。将属于各特征的项目分累加,可得到各特征分值。

(三)研究方法

在SPSS16.0中采用积差相关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

1.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人格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性相关,因此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与不同的人格特征有不同的密切联系。

2.人格对SWB预测力回归分析

以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为解释变量,分别以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为被解释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孤独感年级差异方法分析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结果表明,入选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的人格维度有神经质和外

倾性,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4%的变异量,回归方程显著(F=7.70, P<0.05)。入选积极情感回归方程的有神经质和宜人性,联合预测积极情感11%的变异量,回归方程显著(F=19.55,P<0.05)。入选消极情感回归方程的有开放性和宜人性,联合预测消极情感4%的变异量,回归方程显著(F=6.39, P<0.05)。

表1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

人格

四大学生幸福感存在的问题及结论

(一)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1.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发现除外倾性与消极情感外,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3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Costa和McCrae提出情感与外倾性、神经质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假定外倾性导致积极情感,神经质导致消极情感,二者间接影响幸福感。这可能是外倾性个体性格外向,交际比较顺利,投入到更多各种社会情境中,经历更多的积极事件,体验更多的积极情感,因而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较高,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神经质者体验较多的焦虑、担忧等消极情绪,调节情绪的能力也较差,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故其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较低,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

2.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表明,开放性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相关均不显著。开放性分值高的大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善于探索,但由于在学校中由于条件限

制,更多地要求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缺少实际锻炼机会,导致消极情感产生。

宜人性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高宜人性个体重视和他人的和谐相处,他们常体贴友好,能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或改善不快乐的氛围,因此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体验更多的积极情感,也避免更多的消极情感,也就是说宜人性个体有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严谨性与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均不显著。严谨性个体工作效率高,能胜任工作,且容易避免麻烦,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其促进的成就有助于体验更多的积极情感。

(二)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研究表明,神经质和宜人性能联合有效预测积极情感。尽管有人格特征能有效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但因其有效预测的部分很小,即预测效果不明显,故意义不大。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是人们大部分时间内的生活状况,忽视人们瞬间的心境情况,而人格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稳定性质,因此人格有可能对主观幸福感具有强烈的影响。但由于研究过程中被试习惯于评价短期内主观幸福感,被试生活中的情景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会产生一定影响作用,从而减小人格的预测作用。

五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有效对策

“幸福”对于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词。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不同感受、不同期望和对获得幸福的不同设想与途径,就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而问题是:如何帮助大学生摆脱错误幸福观的腐蚀和干扰,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与理想是密不可分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其实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每个人的理想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追求高官厚禄,认为升官发财是他们的幸福;有的人向往成名成家,精神充实、活得尊严是他们的幸福;有的人崇尚享乐,吃喝玩乐、花天酒地

是他们的幸福……可见,不同的人生理想会有不同的幸福观。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当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日益复杂和尖锐的情况下,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和迷茫。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表示质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开始动摇,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信仰危机。不少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理想、信仰、规则,而陷入了一种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奋斗与焦虑中。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并且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强调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纠正对幸福认识的误区。

(二)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积极面对各种挫折

幸福的感受是随欲望的变化而变化的,追求物质条件固然重要,它是生活的基本保障,可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在追求的过程中已失去它本身的意义,部分大学生丧失了感受身边幸福的能力,曲解了幸福本身的内涵,一味地在追求他们眼中的“幸福”。

当代大学生备受家庭的关爱和呵护,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受到的保护最多,可一旦经历不幸遭遇和挫折往往却束手无策。其实,人生的幸福往往更多的是通过日常中对痛苦不幸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被感受到。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在挫折中保持乐观自信、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离幸福只会越来越近。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多组织一些校园和校外活动,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大学生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具体目标,一步步地去实现。理想应当与实际结合,尤其是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要起步就要求高,而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就会消极而丧失信心,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地努力实现理想,并从奋斗中获得幸福感。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信心

社会要提供一个相对公平正义的环境。孔子说过“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维护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为了促进并实现个人在心理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让个人幸福得到实现的重要的外部保障。当前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官员的腐败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信心,以及社会的一些不公使大学生的心态从愤怒到无所谓再到麻木,这对于他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开展和创新社会的管理模式,尽量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下自然会心情舒畅、乐观向上,自我满足感和自豪感也会大大提高。

六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8(4):23- 28 【2】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7—142

【3】东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3-6

七致谢

时光飞逝,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在不经意中即将结束了。人生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岁月留下的记忆。当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痛苦的和欢乐的往事,都会变成嘴角的一抹微笑。在林大的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同学,所有的人和事,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感谢大学期间所有老师对我在专业学习中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尤其是班主任及学生导师,感谢你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感谢你们对我们学生平日里、生活上的关心、关爱和关怀,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是父母却如父母般的厚重。四年的专业学习,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林大四年的生活,也将会是我生命里无法忘记的珍贵记忆和记忆的电影无法剪辑掉的胶片。

感谢大学期间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们,四年的相伴不长不短,时间刚刚好,是你们让我在大学中拥有珍贵的友情和回忆,感谢你们四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带给我的欢乐。

感谢大学期间的各位室友,感谢你们四年来的包容和理解,是你们让我知道了很多是非道理,也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故事,而关键在于这些小故事里的主角是怎么去活化自己的角色、怎么在人生的道路上演绎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

最后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是你们的支持和默默的奉献,才给了我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动力,没有你们,就没有我这四年的学习生涯,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学有所成。亲情、友情永远是我生活和学习不断奋进的最大动力源泉。不管人生的下一站将驶向何方,在林大四年的读书生活却是令我永难忘怀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