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2年级要多认少写。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关于写作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四、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一)识字与写字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

201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五六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10年多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6、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人教版小学新课标古诗10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目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3、敕勒歌(敕勒川) 4、咏鹅(鹅鹅鹅) 5、风(解落三秋叶)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10、春晓(春眠不觉晓)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14、鹿柴(空山不见人)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汜轻尘)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18、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2、早发白帝城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27、绝句(迟日江山丽)28、江畔独步寻花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38、池上(小娃撑小艇) 39、忆江南(江南好)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41、悯农(锄禾日当午)42、悯农(春种一粒粟) 43、江雪(千山鸟飞绝)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5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52、书湖阴先生壁

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

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位,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教学实效。 范的课程体系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不管是家常课,还是公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要变唯美追求为实效追求,变追求观赏性为追求有效性。所谓务本求实——真实、朴实、扎实。扎实有效是教学最基本、最本真的美。除此,一切都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教学的美。 一、教学结构:变语文学习为语文实践。 众所周知,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多读、多写、多背。古人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而今人不能就是读书不够,语文实践不足。因此,一学期只教一本书,做一两本练习册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所以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引导,战术上大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把学生引向“多读多写多背”的正确道路上来。 2008年5月的《小学语文教师》卷首语,年近七旬的于永正老师回首一生,感喟深长地说:“童年最大的遗憾是古诗文背得太少。如果我小时候能打下较深厚的古典文学底子,那该多好哇!不能再让我的学生有这样的遗憾,于是我便不遗余力地教他们背诵读古诗文,为他们打好人生的底色。”教学

结构应当以“读书”指导为主线,打通课内外界限,用语文教材的“教”为学生最终的自主大量的读书阅读实践服务:让学生在课本的学习中真正学得方法,习得能力,培养读书的兴趣与喜爱语文的情感,为学生终生的大量读书打下基础,把学生引向广阔的大语文的阅读实践天地。 语文本身不简单,但我们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年轻的教育家杨瑞青在连云港苏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曾经特别提起李亮老师,他说:“20年前,李亮老师是这样教语文的:每天早晨只让学生做一件事,大声地读书;每天晚上只让学生做一件事,大声地读书;每天的语文作业只提一个要求,把字写好。”不能说,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但至少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读书的姿态是最美的,读书的孩子是最美的。 读书不仅有经世之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需要,是一种对人的高尚情操、道德规范的熏陶与铸造。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往台上一站,他就是语文,说话的语气、神气,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语文对学生的吸引。方法上,可以重组教材,可以重构教学,可以简化头绪,可以简化教学,可以链结教材,可以系统安排…… 二、教学内容: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教课文不等于教语文,课文是独立的一篇文章,它虽然有其自身的独特个性价值需要我们教学赋予与重视,但从宏观的语文教学来看,它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与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文实践服务的。学课文不是目的,只是过程,学语文才是目的。 近年有人提出尖锐批评: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用了16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年最新修订版】

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初步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会认200个字,会写300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339个词语。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通过朗读把感悟表达出来。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知道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在写作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5、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和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并积极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主要以段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大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表达。 7、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8、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同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使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9、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体会科技世界的神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聚焦校园,多渠道理解词语 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长廊、充满童趣的涂鸦墙、古色古香的子规苑以及别具一格的阅览室都可以成为学生理解词语的练兵场。课堂上,字典、词典、工具书、插图、简笔画、也能成为学生理解词语的好帮手。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至六年级日积月累全集

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至六年级日积月累全集 二年级 日积月累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2月4日雨水2 月19日惊蛰3 月5日春分3 月20 日清明4 月4 日 谷雨4 月20 日立夏5月5 日小满5 月21 日芒种6 月5日夏至6 月21 日 小暑7 月7 日大暑7 月22 日立秋8 月7 日处暑8 月23日白露9月7日 秋分9月23日寒露10月8日霜降10月23日立冬11月7日小雪11月22日 大雪12月7日冬至12月21日小寒1月6日大寒1月21日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三年级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绳在细出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邢君臣) 吃一堑,长一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四年级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 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 1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言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整理)。1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动机。 班级中有些孩子还特别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努力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并引导他们在学有余力之时,自主学习。但是还是个别孩子,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上课的常规还很不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本学期还应重点对他们进行课堂常规教育。还有部分孩子,学习态度认真,但学习起来却显得有点吃力,应在本学期学习中,加强对这几个孩子的课外辅导。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样就方便于自己因材施教了。 这个学期,在课外阅读的要求上,一定要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和奖励机制下,有较高的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的阅读尚需指导,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均须引导。写字方面,孩子们做的还是很不够,这学期将继续进行指导。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一定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小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全册整套教案集

第一册语文教案 一(1)班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9人。上学期留级生1人,是:郞斌。跟读生有:胡婧、付肖涵、郑佳慧、胡心怡、左敏宏、郑立斌。上课五星期后又插入一个徐茹微。本班学生男女生比例不太协调,因此,班级学生显得比较顽皮活跃。通过几周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学生都比较活泼可爱,可是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有几个同学特别好动,上课坐不好,还要影响同学,课间又经常和同学打闹。特别是郞斌、牟敏力、谢凯、林杰、叶盛峰等同学。上课时有好多同学都不能专心听讲,平时作业又不能完成作业,尤其是胡婧、杨志远、许志刚、许宇峰,林杰、王聪聪、林金伟、黄子豪、叶多多、蒋晶晶、等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面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周课时数 1 9.1-9.4 入学教育 2 2 9.2-9.11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a、o、e, 2、i、u、v 7 3 9.12-9.18 3、BPM——复习一9 4 9.19-9.2 5 5、GKH——7、ZCS 9 5 9.26-10.2 国庆长假 6 10.3-10.9 8、zh ch sh——9、ai ei ui 9 7 10.10-10.16 10、ao ou iu——12、an un in un 9 8 10.17-10.23 13 ang eng ing ong ——2 口耳目8 9 10.24-10.30 3、在家里——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9 10 10.31-11.6 课文1、画——4、哪座房子最漂亮9 11 11.7-11.13 5、爷爷和小树——7、小小的船9 12 11.14-11.20 8、阳光——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8 13 11.21-11.27 识字(二)——4、日月明9 14 11.28-12.4 语文园地四——12 雨点儿8 15 12.5-12.11 13、平平搭积木——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9 16 12.12-12.18 语文园地五——18、借生日8 17 12.19-12.25 19、雪孩子——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9 18-21 12.26-1.22 总复习、迎接考试 第一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材分析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