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筱邸

小筱邸

小筱邸
小筱邸

小筱邸

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小筱邸住宅(KoshinoHouse)位于日本兵库县芦屋市。住宅内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起居室。安藤忠雄用其标志性的混凝土网格修建了两层高的空间。墙壁采用清水混凝土,刻意保留了施工模板的孔洞痕迹。由于先进的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质量非常好。有人看到这样的混凝土表面,感觉有“纤柔若丝”的肌理效果和轻质优雅的印象。白天,阳光照射在光滑平整的混凝土墙壁上,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夜晚,光洁细腻的表面在柔和的漫射光作用下,仿佛被罩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光晕,弱化了人们印象中混凝土墙面的冰冷僵硬,使人产生想要触摸它的冲动。

这是一座渡假别墅,考虑到基地的走势,将入口放在上部。从入口进入之后,会向下进入两层高的起居室,厨房和餐厅位于主卧室下方。为六个孩子准备的房间位于平行的体块中,在另一端增建了一个工作室。三个体块通过户外窄桥连接,住户若想在房间只间走动,必须要经过户外,不管外面天气如何。

第一次见到这个建筑,感觉像棺材,看了无数遍,感觉还是一个棺材,就像小龙女万念俱恢,一心想和扬过等死的那个木棺一样。评论家说它反映了枯山水的精华,称赞它很好的适应了草坡和松柏这一自然环境,那么枯山水是什么样的呢?

枯山水首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敬,从材料上说,用材料本身的质感来表达情感,从内容上枯山水反映大自然,尽管并不具象。

其次,它显示了非同寻常的人工性,用白沙表现大海,几块石头表现岛屿,再这里,枯山水与其说是游赏的对象,还不如说是静思修行的场所。人的智慧坚定勇敢的介入,是它如此感人的原因。这正如凡高的向日葵较之真实的葵花,前者更让人感动。

从这个层面看,枯山水与歌特教堂很相似,后者是对石材朴素而卓越的表达,同时创造出震撼人心的空间。

直观的看,枯山水给人孤寂,冷漠,淡泊的感觉,但深入的了解,它又极其的丰富,大海,波涛,岛屿。整个大自然都装进了小院,又怎会孤寂?

简言之,枯山水之枯来自物质的直观感受。精神上却创造一个丰富的世界。

这正是安藤想表达的,在崇尚物质,金钱的社会,唤起对自然的热爱和精神的追求小筱邸是公认的继承了日本茶道和枯山水精髓的现代建筑,有时候觉得它过于冷漠,但看到光洒落在墙上,颜色与亮度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又觉得空间是异常的丰富和温暖的.也许只有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和景仰之情的日本人,才会有触及灵魂的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只有对传统精神的继承才会有出路,停止对大屋顶的复制吧.

建筑理念与成就

东西方的融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日本、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

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与地层空间space 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

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

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

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3.对我来说,重要的失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4.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5.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力场

1.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师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3.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4.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5.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墙的意愿

1.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2.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3.等跨的框架

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4.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5.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

纯质的层叠的风景

1.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2.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3.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4.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5.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