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耐久性超疏水纤维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

耐久性超疏水纤维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

耐久性超疏水纤维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
耐久性超疏水纤维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

耐久性超疏水纤维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摘要:通过气相沉积过程将聚苯胺和氟化烷基硅烷引入到纤维材料中,使纤维材料表面具有水接触角为156°的超疏水性能及油接触角为0°的超亲油性能。所制备的纤维材料为有效的油水分离材料,分离效率高达97.8%。相比与其他材料的油/水分离材料,所报告的工艺很简单,省时省力,且可重复至少30次。此外,所得到的织物在极端环境下(高温,高湿,强酸性或碱性溶液,和机械力的条件)仍保持稳定的超疏水性能,且分离效率高。因此,这种报道纤维材料以具有原材料来源广,分离效率高,稳定的可回收性,以及优异的耐久性的优点,表现出强大的工业生产潜力。

序言:疏水性材料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表面有高的水接触角(大于150),这一特地使其在防污,、微观流动、能量转换及污水治理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工业含油废水和石油泄漏事故的增加,疏水性材料因其高的分离效率和稳定的再循环能力,在通过选择性吸收或者直接吸收从水中分离出油方面的需求性大大增加。各种各样的制备用于油水分离的疏水性材料的工艺路线被开发出来,包括化学侵蚀,电纺技术,热处理,自组装进程等等。上述的这些方法都可以归为以下策略:在疏水性底物上创建微米或纳米结构;或者用表面能较低的材料化学修改疏水性材料的微米或纳米结构。尽管在疏水性材料的制备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对于适用工业生产的一步制备技术、相对温和的制备条件及不同底物大规模地用于生产制备方面仍存在挑战。

大多数疏水性材料的表面耐久性差,尤其是当他们暴露于高温、强光、外力及腐蚀性物质条件时。这些极端条件可能导致材料的疏水性永久地消失,这严重限制了疏水性材料的实际应用。最近,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改善疏水性材料的耐持久性。例如,林等人制备出了一种具有自修复疏水性能的疏水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耐紫外线性,耐机器清洗,及耐磨损性。西格等人通过将有机硅纳米长丝涂层到纺织材料基底制备出了一种在机器清洗时具有长效耐水性和耐久性的疏水纺织材料。然而,就我们所了解,还没有用于油水分离疏水材料对于环境的耐久性研究。如果这些疏水性材料长期处于极端环境中,那么它们的生命周期将大大缩短。在此,报告一种单级在原位进行气相沉积(与基于溶液相反)制备强疏水纤维材料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在织物上获得具有特定润湿性及

完全排水性却允许有渗透的复合涂层。由于水不能通过材料,使得油可以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这种材料在重复分离试验中有很高的分离效率及稳定的再循环能力。此外,我们第一次研究了这种材料的环境耐久性。这种超疏水织物能承受各种苛刻的条件,如高温,高湿度,酸性或碱性溶液及机械外力等条件。所以,我们在这里所描述的方法是通用的,简单的,可适用于制备用于非常实用的条件下具有耐久性疏水性能的功能材料。

试验部分

2.1 材料

织物材料、苯胺、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PETS)、六水合三氯化铁、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且原样使用。

2.2 样品制备

聚苯胺的制备:与前述方法相似,通过气相沉积将聚苯胺涂层到织物材料上,首先取一块123 12平方厘米棉织物,用丙酮和去离子水清洗,以除去可能的

O和0.14克PTES溶解在14毫升乙醇中,以形杂质。 0.7克三氯化铁26H

2

成均匀的橙色溶液。将清洁布在溶液中浸泡约2分钟,取出,并在室温下干燥。苯胺的气相沉积是通过将处理后的织物在70 ℃下放置在充满苯胺蒸汽的小室中30分钟进行。在此之后,对织物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彻底冲洗脱去所有的残差。最后,将织物在烘箱中100℃干燥30分钟以除去溶剂。根据不同的表征件方法将所得到的织物切割成不同的尺寸。

2.3 表征

利用一个KRUSS DSA 100( KRUSS有限公司,德国)装置对材料的静态和动态接触角进行了测量。为了确定织物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取5次测量的平均值,另外,测得单个体液滴的的体积为5 μL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EOL JSM - 6701F扫描电镜观察棉织物的表面形态。织物材料的(XPS)谱图是在PHI -5702电子能谱仪使用Al的Kα线激发源在参照为C的1s电子在285.0 eV时获取的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射线的入射角进行为90 °。织物材料的电导率是在室温下通过一个标准的四探针SZT -2B四点探针测试仪(苏州童床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测得的。耐高温和耐高湿度的测试试验是在交替的温度和湿度测试室(无锡市锦华试验设备有限公司,中国)中进行的。用于织物材料耐机械力测定的轴

向拉力是由一个电子化通用材料机WDW- 200 (深圳新三思试验机有限公司,中国)提供,并且每个测试力可以保持30秒。

结论与讨论

通过传统的原位气相沉积过程制备聚苯胺-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涂层织物材料的的方法正如前述实验过程的描述,如图1a所示。将棉织物/ PTES溶液处理,然后暴露于苯胺蒸气,最后进行冲洗和干燥。试样材料用FeCl

3

这样所获得的织物材料经鉴定是具有156±2°水接触角的超疏水材料,如图1b 所示。相反,十六烷(具有低表面张力的液体(γLV27.5 MN / M)),可以在涂层织物材料上迅速蔓延,10s内完全渗透,表现出超亲油性。这是因为油的表面张力一般远小于水,当固体基质材料表面张力介于油和水之间时,疏水性和亲油性就可以实现。此外,在液滴下面可以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反射表面,如图1C,这是由于滞留气体的存在而在复合材料的表面的建立的固?液?气界面。与此相应的润湿状态为卡西巴克斯特状态。从吸管流出的水射流可以在涂层织物材料表面反弹而不留痕迹,这些证明水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图1d)。将涂层材料浸泡在水中,织物表面由于滞留空气的存在,在水和超疏水织物材料之间出现镜面(图1e)。水下的大部分区域是液/气界面,液/固界面的比例是很小的。

涂层织物材料从水中取出后,其表面仍然是完全干的。当十六烷液滴滴落到织物材料表面(图1f)时被迅速吸收,而且那些被油污染的地方仍表现出疏水性。上述所有的结果均显示聚苯胺-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涂层织物材料是一种稳定的超疏水性材料。

所制备的织物材料的超疏水性由材料的表面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决定的。图2a中给出的扫描电镜图像显示,未经处理的植物材料具有均匀的三维微纤维结构,其平均直径为13μM。如图2a插图所示,其纤维表面是光滑的。然后在70°C 下经原位气相沉积过程,在织物材料表面形成了一个紧凑的纳米颗粒随机分布的涂层(图2b),这表明织物材料完成了苯胺聚合。颗粒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形态为织物提供了织物组织固有的微粗糙度。这种分层的微型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是涂层织物材料表面获得超疏水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为了研究涂层织物的化学成分,对其进行了能量色散谱(EDS)分析。如图2所示,未经处理的织物材料只有C和O峰,并没有观察到其他的杂质(金元素信号来自金射线)。然而,在涂

层织物材料的EDS谱图中,除了C和O峰外,还可以观察到N,F,和Si可峰(图2)。氮元素是主要来自聚苯胺,而F和Si来自PETS。从FESEM-EDS元素映射图(图2e)中可以看出C,N,O,F和Si,所有这五种元素分布在整个织物材料表面上,这表明聚苯胺-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涂层均匀覆盖在织物材料表面。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量进一步探讨织物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对于未经处理的织物材料,与EDS谱图一致,只能观察到对应的C和O峰(图3a)。进行原位气相沉积过程后,如图3b所示出现了结合能分别为689,601,400和104 eV的峰,分别对应与F 1s,F KL1,N 1s,和Si 2p电子。C / O / N / F / Si的比值为32.7/16.4/1.3/47.6 /2%。涂层中N1s的高分辨率三反褶积峰出现在398,400,402ev附近,分别对应=N-,-NH-,-N+-等官能团。C1s高分辨率光谱在292 eV(图3d)处有典型的PTES氟化碳基团波峰。这种测量方法证实了在涂布织物上由大量的强氢键连接的聚苯胺和PTES的存在。由于PTES的氟化碳基团含量很高,这使其具有非常低的表面能。因此,极低的表面能和分层粗糙度使织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众所周知,原织物的绝缘性使其表面电阻无穷大。然而,聚苯胺涂层织物的测量电阻在 0.4 KΩ2cm-1左右。这表明,聚苯胺在棉纤维上形成了连续的导电网络,并且在将来可能会发现导电织物作为电磁干扰屏蔽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

如前所述,涂层织物同时显示出的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使其成为非常有前途的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材料。将被红油染色的十六烷滴到水的表面中心并形成薄层,然后将一块涂层棉织物与十六烷层接触。十六烷在几秒钟后被充分吸收,并在水面上留下一个透明的区域(图4a?c)。此外,水中氯仿的吸附验证了处理过的有机化学织物比水的密度大。当超疏水织物插入水中靠近氯仿时,氯仿液滴被水下的织物立即吸收(图4d?f)。大多数的氯仿液滴可被从水中取出的织物材料吸收。然而,由于棉织物自身的的吸收能力差,超疏水织物从水中吸收油的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仅从水中吸收油对于解决溢油事故是不够的,对于撇油器和分离装置来说将油水混合物分离却是十分必要的。当十六烷和水的混合物倒在聚苯胺-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涂层上时,只有十六烷可通过织物落入下

方的容器。由于织物的超疏水性和低水粘性使水留在了表面上(见图5a,S1,补充材料)。这一结果表明,涂层织物能通过一个简单的过滤方法能实现高油比的油水混合物分离,涂层织物材料的分离效率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分离效率由收集到的水的重量和最初加入的混合物的重量比决定。制成的超疏水性织物对于体积比为1:1的十六烷?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达到97.8%。与此相反,当混合物倒在到未经处理织物上时,十六烷和水都可以穿透织物材料(图5c)。因此,我们所制的的超疏水性织物可以用作分离膜,实现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

作为实际应用的重要标准,超疏水性织物可回收性和耐久性也须进行测定。油/水分离实验后,用乙醇和水彻底冲洗受污染的织物以去除吸附的油。随后,清洁的织物在70°C的烘箱中干燥一个半小时,其疏水性可以很容易地恢复。这种分离和回收过程可以至少重复30次。图6a的图线表明了表面润湿性和循环数之间的关系:在30个分离循环后,织物上的水接触角从156°缓慢下降到146°,这可能是由于吸附在织物上剩余的油引起的。在重复性实验过程中,织物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略有不同,但分离效率总保持在94%以上(图6b),显示出良好的可回收性。30个油/水分离循环后涂层织物的扫描电镜图像表明,分层的纳米结构大多保留了下来(图1a,补充材料),这对织物保持长期的超疏水性是很重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即使在30个分离循环后仍可以从织物上检测出F元素来(图1b,补充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原子F元素的比例略有下降。然而,其中的PTES仍然在织物表面,维护超疏水性和高分离效率。

在多种严格的条件下进行耐久性测定。当涂层织物材料被放在一个温度为60°C、相对湿度(RH)为95%的环境里72h时,它的水接触角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保持不变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几乎不变(图7a)。同样地,在120°C 的高温下暴露72 H后涂层织物没有失去超疏水性,且分离效率仍不受影响(图7b)。因此,涂层织物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下可以表现出相当稳定的超疏水性。通过将涂层织物浸泡在强酸或强碱溶液来研究其化学耐久性。如图7c所示,当织物浸入强酸性(pH=2)或强碱性(pH = 12)溶液72h后,水接触角在143?156°的范围内。即使被强酸或强碱腐蚀后,我们的织物还能够有效地分离油?水混合物。如补充材料中图S4和S5所示,织物的表面形态和成分在化学处理后保持不

变。这些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超疏水表面可耐酸碱。

通过进行磨损试验和拉伸试验来检验织物在反抗机械力时的韧性。图8a阐明了磨损试验的方法:800目砂纸作为磨损表面,涂层织物支撑260克的重量并且和砂纸保持紧密接触,然后织物样本以4厘米/秒速度和20厘米的磨损长度朝一个方向拖动。结果表明,经过600个摩擦周期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且分离效率仍高于93% (图8b)。这些结果表明涂层织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磨性。图8c显示拉伸力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很显然,织物在整个应变水平研究中保持着超疏水性和高分离效率。当通过轴向拉伸力引起的应力达到 4.83105 Pa时,织物样本发生严重的断裂。有趣的是,断裂的织物材料仍保持超疏水性(图8d)。这是由于纺织品的纤维涂层中包括那些内部深处的纤维含有聚苯胺和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这表明,在气相沉积中反应的流动性使涂层物质充分渗透在织物材料的三维结构中。机械拉伸不会破坏织物的结构和表面成分并且对疏水性几乎没有影响。这对设计和制备用于具有耐久性的油/水分离的超疏水材料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如高温,潮湿空气,腐蚀性物质,机械力等极端环境下。这可以大大拓展分离装置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激励设备的设计与机制创新。

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证明了一种简单而通用的制备超疏水和超亲油棉织物材料(用于油/水分离)的方法。在涂层过程中,每条纤维都包覆着疏水性纳米结构致密层。涂层织物可以有效地分离油?水混合物,分离效率高达97.8%。这个过程可以以稳定的超疏水性和恒定分离效率至少重复30次。此外,得到的织物能承受极端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潮湿的环境,腐蚀性物质,和机械力等。因此,我们的功能性织物材料因显著的耐久性可多次循环使用,可有望成为可持续的高效的溢油清理材料。

全球碳纤维材料知名企业

全球碳纤维材料知名企业——全球碳纤维顶尖企业 东丽公司 东丽公司是一家综合型化工企业,以生产合成纤维为主,是世界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公司,在塑料、复合材料、化工、水处理事业、电子材料、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在全世界各地展开着广泛的业务。创立日期 1926年1月总销售额 1兆5,460亿日元(2007年3月)员工人数约36,000人(日本国内约16,500人、海外20,100人)关连公司日本国内118家、海外在20个国家和地区有124家,合计238家经营内容(1)综合化学公司:合成纤维、树脂、薄膜、碳纤维、电子材料、医药医疗设备、水处理事业等(2)世界第一的纤维公司:从原料到聚合、纺丝、织布、印染、缝制的一条龙生产业务(3)积极开展的海外事业: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提高、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做贡献 1960年以来,在东南亚3国展开合成纤维一条龙事业、薄膜事业 1980 年以来,在欧美展开纤维、薄膜、碳纤维事业 1990年以来,在中国展开合成纤维的一条龙生产业务、塑料加工事业等 2000年以来,在经济增长地区设立控股管理公司,向地区本部制过渡(4)重视基础研究.基本技术(5)注重安全.防灾.环保及保护地球环境 西格里集团 西格里集团创建于 1992 年,由德国 SIGRI 集团与美国大湖碳素(Great Lakes Carbon)集团合并而成,总部位于德国威斯巴登。西格里集团(SGL Group - The Carbon Company)是全球领先的碳素石墨材料以及相关产品的制造商之一。拥有从碳石墨产品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内的完整业务链。凭借对原材料透彻深入的了解、精湛的生产技术以及广泛的应用和工程技能,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通过遍布欧洲、北美和亚洲40 多个生产基地所形成的全球网络,我们与客户更加贴近。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创立于1933年8月31日,是日本三菱集团旗下最著名的高分子材料制造商。所生产的聚乙烯中空纤维膜,被广泛应用在供水、排水、水处理设备及医院手术用的无菌水装置、发电厂的叶轮机液化水过滤等领域。 产品范围:MBR专用中空纤维微滤膜片、MBR专用膜组器、净水专用中空纤维微滤膜组件、水处理装置、商用/家庭用净水器、全屋净水装置。 三菱丽阳自1933年作为人造短纤维的生产公司创业以来,应用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领域所积累的高分子技术,不断拓展中空纤维膜、光纤、碳素纤维等新兴业务领域。现在,三菱丽阳集团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独特且强有力的丙烯系列业务实体(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系列及AN[丙烯腈]系列),发展成为以此为支柱业务的高分子化学制造企业。 Hexcel Composites

高性能增强材料——芳纶纤维

高性能增强材料——芳纶纤维 安源 摘要: 芳族聚酰胺纤维由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开发并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该产品可以用做增强材料。介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发展、性能、制备及其应用。 关键词:芳纶;性能;制备;应用 1 概述 增强材料就像树木中的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材料显示出较高的抗张强度和刚度,而且能减少收缩,提高热变形温度和低温冲击强度等。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的性能、含量及使用状态。例如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是承受载荷的组元,纤维的力学性能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芳纶是芳族聚酰胺纤维的通称,主要分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芳纶1414)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纤维(芳纶1313)。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开发出芳纶1313和芳纶1414 ,并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商品名分别为Nomex和Kevlar)。1987年推出了KevlarHT、Kevlar68和Kevlar149。1986年荷兰阿克苏(Akzo)公司生产出Twaron纤维; 1987年日本帝人公司生产出Technora纤维。而中国于1972年开始进行芳纶的研制工作,并于1981年通过芳纶14的践定,1985年又通过芳纶1414的鉴定,它们分别相当于美国杜邦公司的Kevlar29和Kevlar49。 2 全球芳纶纤维的发展概况 全球芳纶纤维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生产芳纶纤维的公司也较为集中,目前全球从事芳纶纤维生产的厂家主要有5个:美国杜邦公司(Kevlar)、日本帝人公司(Twaron、Technora)、俄罗斯卡明斯克化纤股份公司(SVM、Apmoc、Rusar)和特威尔化纤股份公司(SVM、Apmoc)、韩国科隆公司(Kolon),其他国家或公司仅有少量生产。 2009年,全球芳纶纤维生产能力约9.51万t/a,其中对位芳纶纤维产能约6.61万t/a,杜邦和帝人二家公司产能合计6.15万t/a,占对位芳纶纤维产能的93%;间位芳纶纤维的产能约为2.9万t/a,主要的生产公司仍为杜邦公司,产能为全球总产能的75%以上。预测到2015年全球对位芳纶纤维产能可达11.0万t/a,问位芳纶的产能为5.2万t/a。 2009年全球芳纶纤维的消费量约为7.5万t,其中对位芳纶纤维5.2万t,间位芳纶纤维2.3万t。芳纶纤维的消费区域主要也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欧洲是世界芳纶纤维的最大消费市场,其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8%,约为3.6万t;美国消费量占全球36,约2.7万t;日本消费量约占全球11%,约0.8万t;其他地区约0.4万t。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芳纶纤维的消费领域已经逐步从应用于军工和航天领域的特殊材料,发展成为在工业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高性能材料。 3 我国芳纶纤维的基本概况

碳纤维的特性及应用

碳纤维的特性及应用 碳纤维是高级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模、耐化学腐蚀、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点,归纳如下: 一、轻质、高强度、高模量 碳纤维的密度是1.6-2.5g/cm3,碳纤维拉伸强度在2.2Gpa以上。因此,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它比绝大多数金属的比强度高7倍以上,比模量为金属的5倍以上。由于这个优点,其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运动器材等。 二、热膨胀系数小 绝大多数碳纤维本身的热膨胀系数,室内为负数(-0.5~-1.6)×10-6/K,在200~400℃时为零,在小于1000℃时为1.5×10-6/K。由它制成的复合材料膨胀系数自然比较稳定,可作为标准衡器具。 三、导热性好 通常无机和有机材料的导热性均较差,但碳纤维的导热性接近于钢铁。利用这一优点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材料、传热均匀的导热壳体材料。 四、耐化学腐蚀性好 从碳纤维的成分可以看出,它几乎是纯碳,而碳又是最稳定的元素之一。它除对强氧化酸以外,对酸、碱和有机化学药品都很稳定,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化学防腐制品。我国已从事这方面的应用研究,随着今后碳纤维的价格不断降低,其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五、耐磨性好 碳纤维与金属对磨时,很少磨损,用碳纤维来取代石棉制成高级的摩檫材料,已作为飞机和汽车的刹车片材料。 六、耐高温性能好 碳纤维在400℃以下性能非常稳定,甚至在1000℃时仍无太大变化。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的耐热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长期耐热性只达300℃左右,陶瓷基、碳基和金属基的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可与碳纤维本身匹配。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耐高温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 七、突出的阻尼与优良的透声纳 利用这二种特点可作为潜艇的结构材料,如潜艇的声纳导流罩等。 八、高X射线透射率 发挥此特点已经在医疗器材中得到应用。 九、疲劳强度高 碳纤维的结构稳定,制成的复合材料,经应力疲劳数百万次的循环试验后,其强度保留率仍有60%,而钢材为40%,铝材为30%,而玻璃钢则只有20%-25%.因此设计制品所取的安全系数,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最低。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材料系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芳纶纤维增强的先进复合材料制品

目录 1 芳纶纤维增强的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 (1) 1.1 概况 (1) 1.2 芳纶品种及性能 (1) 1.3 芳纶纤维产品形态及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3) 1.4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3) 2 原材料 (5) 2.1 聚氨酯树脂 (5) 2.2 芳纶纤维 (7) 3 制作工艺 (8) 3.1成形方法的选择 (8) 3.2 芳纶1313 (10) 4 修补及性能检测 (10) 4.1 缺陷 (10) 4.2 芳纶表面改性 (10) 5 参考文献 (13)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芳纶纤维增强的先进复合材料制品 1 芳纶纤维增强的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 1.1 概况 目前,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主要是S高强玻璃纤维非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前两者介绍文章较多,本文主要针对芳纶复合材料及应用情况作概括介绍。 芳纶纤维是芳香族聚酰胺类纤维的通称。它是一种强度高、模量高、低密度、耐折、耐磨性好的人工合成的有机纤维。据了解,现在美国、荷兰、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在开发芳纶纤维。我国也进行了这方面研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芳纷纤维,商品名“凯芙拉”(K velar)有多种规格出售,年产量已达2t。荷兰阿克苏(AKZO)公司研制的芳纶纤维,商品名“特瓦纶”(Twaron),年产量在5000t以上。日本帝人公司开发的共聚芳纶纤维,商品名“太库诺拉”,年产量为500t以上。德国赫斯特公司(HOECHST)生产芳纶纤维年产量为150t。我国1981年研制成功芳纶I,1985年研制成功芳纶Ⅱ,1994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研制成功溶致液晶全芳香族聚酰胺(PPTA),通过专家鉴定,为今后中石、工业化生产开辟了途径。 在世界范围内,芳纶纤维正以年增长率20%左右的速度发展,并从单一军用向民用转移。芳纶纤维用于汽车及防护用品方面占68%,用于造船业达21%,其余为航空、航天及军用。 1.2 芳纶品种及性能 芳纶纤维,因选择原料的不同及合成工艺不同,又可分为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商品名为“欧梅克斯”(Nomex)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商品名“凯芙拉”(Kevlar)和芳香族聚酰胺共聚纤维,商品名“太库诺拉”等。表1将具有代表性的“凯芙拉”纤维和我国研制的芳纶I、芳纶Ⅱ主要性能列出,同时与S高强玻璃纤维及碳纤维进行比较。 从表1中可以发现芳纶纤维密度最小,拉伸强度与S2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接近,拉伸模量居中。此外,芳纶纤维的热稳定性好,可在180℃下长期使用,短期可耐300℃,对强度无大的影响。在-170℃下也不会变脆,仍保持其性能。芳纶纤维的力学性能在有机纤维中是非常突出的,与无机纤维比也不逊色,芳纶纤维除强酸、强碱外,几乎不受有机溶剂、油类影响。但芳纶纤维对紫外线敏感, 若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其强度会有很大的损失,因此,在使用中应加保护层。 1

碳纤维材料性能及应用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 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另外,碳纤维是指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称石墨纤维。 性能特点: 碳纤维的比重小,抗拉强度高,轴向强度和模量高,无蠕变,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好,纤维的密度低,X射线透过性好。但其耐冲击性较差,容易损伤,在强酸作用下发生氧化,与金属复合时会发生金属碳化、渗碳及电化学腐蚀现象。因此,碳纤维在使用前须进行表面处理。总之,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应用领域: 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所做的飞机不但轻巧,而且消耗动力少,推力大,噪音小;用碳纤维制电子计算机的磁盘,能提高计算机的储存量和运算速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制造卫星和火箭等宇宙飞行器,机械强度高,质量小,可节约大量的燃料。1999年发生在南联盟科索沃的战争中,北约使用石墨炸弹破坏了南联盟大部分电力供应,其原理就是产生了覆盖大范围地区的碳纤维云,这些导电性纤维使供电系统短路。 目前,人们还不能直接用碳或石墨来抽成碳纤维,只能采用一些含碳的有机纤维(如尼龙丝、腈纶丝、人造丝等)做原料,将有机纤维跟塑料树脂结合在一起,放在稀有气体的气氛中,在一定压强下强热炭化而成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其化学组成中含碳量在90%以上。由于碳的单质在高温下不能熔化(在3800K以上升华),而在各种溶剂中都不溶解,所以迄今无法用碳的单质来制碳纤维。碳纤维可通过高分子有机纤维的固相碳化或低分子烃类的气相热解来制取。目前世界上产生的销售的碳纤维绝大部分都是用聚丙烯腈纤维的固相碳化制得的。其产生的步骤为A预氧化:在空气中加热,维持在200-300度数十至数百分钟。预氧化的目的为使聚丙烯腈的线型分子链转化为耐热的梯型结构,以使其在高温碳化时不熔不燃而保持纤维状态。B碳化:在惰性气氛中加热至1200-1600度,维持数分至数十分钟,就可生成产品碳纤维;所用的惰性气体可以是高纯的氮气、氩气或氦气,但一般多用高纯氮气。C石墨化:再在惰性气氛(一般为高纯氩气)加热至2000-3000度,维持数秒至数十秒钟;这样生成的碳纤维也称石墨纤维。碳纤维有极好的纤度(纤度的表示法之一是9000米长的纤维的克数),一般仅约为19克;拉力高达300KG/MM2;还有耐高温、耐腐蚀、导电、传热、彭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目前几乎没有其他材料像碳纤维那样具有那么多的优异性能。目前,碳纤维主要是制成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应用。这种增强塑料比钢、玻璃钢更优越,用途非常广泛,如制造火箭、宇宙飞船等重要材料;制造喷气式发动机;制造耐腐蚀化工设备等。羽毛球:现在大部分羽毛球拍杆由碳纤维制成。【碳纤维】carbon fibre 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其中含

芳纶纤维介绍

芳纶 芳纶(芳族聚酰胺纤维)可能是最知名的特种纤维,由尼龙而来,且与尼龙极其类似。芳纶中含5%直接与两个芳香环相连的酰胺键。著名的品牌,包括杜邦的Nomex和Kevl~,以及日本帝人公司与Kevl~非常相似的Twaron纤维。Kevl~的强度和模量比传统的高强尼龙纤维,分别高2倍和9倍。 Kevlar能够应用于如下领域:防弹材料、复合材料支撑物,振动延续阻滞物、轮胎增强材料,高应力作业下的机械橡胶布、高强低延伸的绳索。Nomex与Kevlar在化学组成上不同,它用异酞酰胺取代对酞酰胺,从而获得有优异耐热性的纤维,在高温条件下有优异的性能。 随着芳纶在安全和强力市场领域应用的深入,市场应用将会缓慢增加,但其量不会显著扩大,问题在于产量/价格/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Spandex大量上市导致价格下降的经验来看,如果纤维价格下跌20%-50%,纤维的产量将会急剧增加芳纶纤维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英文为Aramid fiber,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芳纶的发现,被认为是材料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 芳纶的发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成功地开发并率先产业化; 芳纶的发展: 在30多年的时间里,芳纶纤维走过了由军用战略物资向民用物资过渡的历程,价格也降低了将近一半。现在国外芳纶无论是研发水平还是规模化生产都日趋成熟。在芳纶纤维生产领域,对位芳酰胺纤维发展最快,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欧洲。如美国杜邦的Kevlar纤维,荷兰阿克苏诺贝尔(Akzo Nobel)公司(已与帝人合并)的Twaron 纤维,日本帝人公司的Technora纤维及俄罗斯的Terlon纤维等。间位芳酰胺纤维的品种有Nomex、Conex、Fenelon纤维等。美国杜邦生产的Kevlar纤维,目前就有Kevlar一49、Kevlar-29等十多个牌号,每个牌号又有数十种规格的产品。杜邦公司在去年宣布将扩大Kevlar纤维的生产能力,该扩建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帝人、赫斯特等芳纶生产的知名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扩产或联合,并积极开拓市场,希望成为这个朝阳产业的生力军 芳纶纤维在高性能纤维世界中有独特地位。它是强度很高的纤维——以相同重量为基础,是钢材强度的5倍;其另一种卓越性能是极高的比张力模量(抗拉伸)——其韧度是最常用的增强纤维E-玻璃纤维的三倍。 它具有固有的不可燃性,连续使用温度范围极宽,由﹣320。F(﹣196。C)到400。F(204℃)。可耐受超过1000°F(538℃)的材料作有限度接触。 芳纶KEVLAR是杜邦公司独一无二的aramid纤维系列的注册商标,有四种类型的产品出售——芳纶KEVLAR 29、KEVLAR129、KEVLAR 49、KEVLAR 149。 芳纶是用于增强子午线轮胎及其机械用橡胶制品,如软管、输送带及动力传送皮带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品种。芳纶的工业专门用途,例如绳索、缆绳、防弹织物、涂层织物、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报告Word版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及在其所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应用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字: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前景 1 前言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与树脂、陶瓷及金属等基体复合而成的结构材料。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 以上。它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状态下碳化而制得。碳纤维除了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外,碳纤维还具有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电及热传导性高、热膨胀系数低、穿透性高等优良性能[1]。基于此,到目前为止,用碳纤维与其他基体复合而成的先进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或其他工程材料相比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表1-1所示[2]: 表1-1 各材料性能比较 通过比较可知,(1)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是钢SAE1010(冷轧)的近20倍,是铝6061-T6 的近10倍;其比模量则超过这些钢和铝材的3倍。因此其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2)大多数碳纤维复合材料可通过设计增强纤维的取向及用量来对结构材料的性能实行剪裁,达到性能最佳。(3)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低,质量轻,能有效减轻构件重量。除此之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还有多选择性成型工艺、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及良好的抗腐蚀性等。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于其他材料的性能,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2013年碳纤维复合材料总产值147亿美元,其中CFRP产值94亿美元,约占64%。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7.2万t,2020年预计需求量将达14.6万t(图1-1),2010—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年均增长率都将超过11%[3][4]。 2016、2020年的需求量为预测值。 图1-1 2011—2020年全球碳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量 其中,欧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占全球市场的40 %,美国占25 %,中国占20 %,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市场份额在15 %上下。其中中国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每年也在逐步增加,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如图1-2所示: 图1-2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 2015年,碳纤维制造商日本帝人公司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合作领域,其目标是将他们

对位芳纶纤维及其应用概述_胡延韶

CHINA RUBBER 第27卷第19期 对位芳纶纤维及其应用概述 胡延韶 一、概述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最重要的有机合成纤维之一,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热氧稳定性、阻燃性及优良的电绝缘性能等。广泛应用于光缆增强、子午线轮胎、轻型复合装甲等领域。我国俗称芳纶,如芳纶1313、芳纶1414等。 目前,芳纶产品主要包括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简称间位芳纶或芳纶1313)、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简称对位芳纶、芳纶-II 、芳纶1414)和杂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芳纶Ⅲ)等品种。 自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开发 出芳纶纤维并率先产业化后,在40多年的时间里,芳纶纤维走过了由军用战略物资向民用物资过渡的历程,在芳纶纤维生产领域,对位芳酰胺纤维发展最快,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欧洲。 二、芳纶1414材料性能、用途、需求状况 1.芳纶1414的性能 对位芳纶于1971年研制成功,次年投入生产。对位芳纶性能中突出特点是高强度和高模量。它的强度为钢的3倍,为强度较高的涤纶工业丝的4 受水分、温度的影响,可以省去用于促进钢丝粘合的专用粘合剂,如钴盐等,胶料的成本低于钢丝用胶料,有资料表明可降低成本约18%。芳纶成品胎胎面柔软,断面宽和同规格的钢丝带束胎相比断面宽显得较大,而整个高度(外直径)显得较小,由于带束层柔软,胎面对地面的移动性和剪切力小,行驶时增大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胎侧较柔软,缓冲性能好,行驶噪声小,舒适性好。 2.滚动阻力低,节油性能提高。芳纶帘线的动态 模量明显高于聚酯和尼龙帘线,而损耗因子则比聚酯和尼龙低得多,这种高模量、低损耗损失的特性非常适宜于作低滚动阻力高性能轮胎的骨架材料;采用特殊的胎面胶配方,轮胎的滚动阻力大大降低(滚动阻力最大可降低20%),减少能源的消耗,节油性能至少可提高1.5%,进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优化的胎体、带束设计,减轻了轮胎的重量和惯性,增强了轮胎的抓地力,减少冲击和由于跳跃所产生的振动,使得车辆制动更快、行驶更平稳。 3.很好的耐刺扎、耐切割性能。芳纶轮胎的耐磨 性性能提高约3%。芳纶兼备了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刚性是钢的4~6倍,韧性是钢的2倍),且分子结构呈现惰性,对化学药品和物理侵蚀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提高轮胎的翻新次数,而且带束柔软,角度小,每根帘线长度比胎面接地长度长,轮胎滚动时 移动小,耐磨性好,周向变形小,因此高速性能好,轮胎的使用寿命长。 4.芳纶轮胎使用过程中接地压力重心移动小,转 向性能好,轮胎变形滞后小、生热较低,芳纶帘线模量高,硫化后帘线不收缩,轮胎使用出现的“平点”问题也可以得到强有力的限制,对于有后充气装置的厂家来说,可以节省这方面的费用。另外芳纶轮胎的硫化时间也可以适当减少,提高硫化效率。 芳纶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纤维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我国也加紧了芳纶的生产步伐,四川晨光金路公司、山东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芳纶生产线,随着芳纶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和产能的不断提高,芳纶的国产化是大势所趋,芳纶价格的也必将会大幅度下降。 基于芳纶轮胎具有节油、生热低、舒适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芳纶轮胎的价格无疑会得到提高,据市场预测,以芳纶作带束层的高性能轮胎单胎价格可提高5%~10%,因此即使在目前芳纶价格较高的情况下,芳纶轮胎的经济效益也优于同规格的钢丝胎,对于低宽断面、大直径轮辋、高速度级别的高档胎来说,其经济效益则会更高。随着芳纶价格的降低,经济效益的增加,芳纶帘线在高性能轮胎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视点·专题 对位芳纶 17··

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carbonfibre application 作者(writer):杨成刚 Gang chengyang 摘要(Abrtrant): 1 碳纤维的成分结构 2 碳纤维的应用领域 3 碳纤维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Keywords) 乱层石墨复合材料关键材料军工业民用行业潜力极大 正文(Text)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430Gpa亦高于钢。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材料的比强度愈高,则构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则构件的刚度愈大,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综观多种新兴的复合材料(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不少人预料,人类在材料应用上正从钢铁时代进入到一个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碳纤维编织布 碳纤维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传统使用中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用作飞机结构材料、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火箭外壳、机动船、工业机器人、汽车板簧和驱动轴等。碳纤维 1994年至2002年左右,随着从短纤碳纤维到长纤碳纤维的学术研究,使用碳纤维制作发热材料的技术和产品也逐渐进入军用和民用领域。现在国内已经有使用长纤碳纤维制作国家电网电缆的使用案例多处。同时,碳纤维发热产品,碳纤维采暖产品,碳纤维远红外理疗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走入寻常百姓家庭。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的关键材料。以前,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COCOM),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封锁政策,1994年3月,COCOM虽然已解散,但禁运封锁的阴影仍笼罩在上空,先进的碳纤维技术仍引不进来,特别是高性能PAN基原丝技术,即使我国进入WTO,形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除了国人继续自力更生发展碳纤维工业外,别无其它选择。因此,国外尤其是碳纤维生产技术领先的日韩等国对中国的碳纤维材料及制品的出口一直保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只有为数很少的中国企业能够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拥有其产品的进口渠道。碳纤维广泛用于民用,军用,建筑,化工,工业,航天等领域。 ------------ 在人们印象中,碳纤维更多地与航空航天、军工产品及国防建设联系在一起,由于投资门槛高、技术难度大,特别是日本东丽 30 年"修得正果"的经历,一度让技术与资金均相对薄弱的中国化纤企业望而却步,导致了中国碳纤维长期严重依赖进口的状况。然而, 2004 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出现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供不应求的局面,已不仅仅影响到我国

芳纶纤维材料及其应用

芳纶纤维材料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对芳纶纤维的发展概况,结构性能以及主要应用领域作简单介绍。最后分析一下芳纶纤维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芳纶纤维材料;芳纶1313;芳纶1414;结构性能;应用;发展前景 Aramid fiber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aramid fiber,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main application field are introduced.Final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amid fiber Key words:Aramid fiber material;Aramid 1313; Aramid 1414;Structur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Future development 1 芳纶纤维概况 芳纶纤维即芳香族聚酞胺纤维,是以芳香族化合物为原料经缩聚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首先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65年引入市场的。这种间位取向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称作Nomex。上世纪70年代早期,杜邦公司开发了第二种产品即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Kevlar,并且此后一直占据芳纶的首要地位,直到1986年荷兰Akzo公司的Twaron、1987年日本帝人公司的Technora及俄罗斯的ARMOC纤维的出现,才使Kevlar独占体系崩溃。[1] 芳纶纤维工业化的产品有两种:芳纶1313(全称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和芳纶1414(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有良好的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燃料、有机酸及稀浓度的强酸、强碱,耐屈折性和加工性能好。它可用普通织机编织成织物,编织后其强度不低于原纤维强度的90%[2]。 2 芳纶1313 2.1发展情况 芳纶1313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品注册为Nomex(诺美克斯)。1967年正式工业化生产。是一种耐高温纤维,由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构成,是目前所有耐高温纤维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一个品种。日本Teijin公司于1974年也成功实现商业化,商品名为Conex ,其主要侧重纤维的开发,除常规纤维品种外,还有染色纤维、高度阻燃稳定纤维Conex FR和耐候性极好的Conex L。另外,还有日本Unitika公司的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_上官倩芡

第37卷第3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7,N o.3 2008年6月J ou rnal of ShanghaiNor m alUn i versity(Natural S ci en ces)2008,J un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上官倩芡,蔡泖华 (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要:叙述了碳纤维的结构形态、分类以及在力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能,介绍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分类、选择和应用,指出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O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37(2008)03-0275-05 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耐辐射、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此外,还具有纤维的柔曲性和可编性[1~3].碳纤维既可用作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作者就碳纤维的特性、分类及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介绍. 1碳纤维特性、结构及分类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由有机纤维原丝在1000e以上的高温下碳化形成,且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碳纤维主要具备以下特性:1密度小、质量轻,碳纤维的密度为1.5~2g/c m3,相当于钢密度的1/4、铝合金密度的1/2;o强度、弹性模量高,其强度比钢大4~5倍,弹性回复为100%;?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耐骤冷、急热,即使从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突然降到常温也不会炸裂;?摩擦系数小,并具有润滑性;?导电性好,25e时高模量碳纤维的比电阻为775L8/c m,高强度碳纤维则为1500L8/c m;?耐高温和低温性好,在3000e非氧化气氛下不熔化、不软化,在液氮温度下依旧很柔软,也不脆化;?耐酸性好,对酸呈惰性,能耐浓盐酸、磷酸、硫酸等侵蚀[4~7].除此之外,碳纤维还具有耐油、抗辐射、抗放射、吸收有毒气体和使中子减速等特性. 碳纤维的结构取决于原丝结构和碳化工艺,但无论用哪种材料,碳纤维中碳原子平面总是沿纤维轴平行取向.用X-射线、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真实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点阵结构,而是属于乱层石墨结构[8],如图1所示.构成此结构的基元是六角形碳原子的层晶格,由层晶格组成层平面.在层平面内的碳原子以强的共价键相连,其键长为0.1421n m;在层平面之间则由弱的范德华力相连,层间距在0.3360~0.3440n m之间;层与层之间碳原子没有规则的固定位置,因而层片边缘参差不齐.处于石墨层片边缘的碳原子和层面内部结构完整的基础碳原子不同.层面内部的基础碳原子所受的引力是对称的,键能高,反应活性低;处于表面边缘处的碳原子受力不对称,具有不成对电子,活性 收稿日期:2008-01-0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06D Z034). 作者简介:上官倩芡(1974-),女,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郑州华信学院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系部: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机电班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2012年3月28日

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复合材料是指除机械性能以外而提供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超导、半导、磁性、压电、阻尼、吸波、透波、磨擦、屏蔽、阻燃、防热、吸声、隔热等凸显某一功能。统称为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由功能体和增强体及基体组成。功能体可由一种或以上功能材料组成。多元功能体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同时,还有可能由于复合效应而产生新的功能。多功能复合材料是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一、全球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

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00年欧洲的复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00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特别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与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00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05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

几种化学纤维的各种性能及新型应用

谈化学纤维的各种性能及新型应用 聚酰亚胺纤维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一种 高分子有机合成纤维,纤维分子结构中含有稳定的 酰亚胺基团。聚酰亚胺纤维具有耐腐蚀、耐辐射、 耐高温和电绝缘等特性,同时还有很好的机械性 能,其强度和模量全面超过了Kevlar-49 纤维,在 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由于聚酰亚胺纤维良好的力学性能和 电绝缘性能,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 应用扩展到了造纸领域[2, 3],并且做了初步的研究。由于聚酰亚胺纤维性质稳定,表面钝化,没有 活性基团,且经过打浆处理也不会产生分丝帚化, 经过湿法成形得到的原纸强度较低。为了提高其强度,需要用树脂对原纸进行浸渍处理,但是浸渍量 过小纸页强度性能改善不明显,浸渍量过大则对纸 页撕裂强度和伸缩率有较大影响。聚酯纤维具有较 好的介电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其熔点在255~260℃ 之间,在205℃时开始产生黏结,初始分解温度在350℃以上,且纤维伸长率可达7.5%~12.5% ;同时 还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有良好的 电绝缘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能耐弱酸及弱碱,能够与其他具

有耐高温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合成纤维混合抄造 耐高温绝缘纸[4]。在聚酰亚胺纤维原纸的抄造过程 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聚酯纤维,不但能够提高纸张的 强度,还能在热压过程中发生熔融从而提高纤维间 结合力,改善纸张的电气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聚酯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纸基 材料的强度性能、电气性能、耐高温性能和纸张表 面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开发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纸 基材料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随着聚酯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纤维间结合力 增强,成纸的抗张指数和伸长率逐渐增大,而撕裂 指数逐渐减小。 纸张的耐压强度和介电常数随着聚酯纤维添 加量的增大而上升,但介电损耗正切值受其影响不大。 添加聚酯纤维后纤维间结合更加紧密,纸张 孔隙率降低,当聚酯纤维添加量为9% 时纸张有较 好的强度性能和电气性能,但是对纸张的热稳定性 有一定影响。 聚乙烯醇纤维,即聚乙烯醇羧甲醛纤维,其英文缩写为P VA,也简称维纶、维尼纶。1924年,德国化学 家Hermann WO和Hannel W首先在实验室制得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能源工程材料》 课外拓展阅读报告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姓名:XX 指导教师:XX 学号: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 2016年6月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节能减排是当前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使汽车轻量化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从材料、设计和成型工艺3个方面分析了其在国内汽车工业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发展建议,并展望了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如何在保证安全性和动力性的前提下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是目前汽车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各种轻质材料取代金属等传统材料,使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轻质、高强度、高刚度、抗振性能好、抗疲劳、耐腐蚀等众多优点[1]越来越受到汽车工业的重视,在汽车中的应 用也越来越多。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支撑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经过40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拥有众多突破性进展,但在汽车领

域的应用还远落后于航空航天和其他工业领域[2]。因此有必要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汽车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以适应汽车工业对材料发展的迫切需求。 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使用优势 与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应用于汽车上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密度小,强度高,CFRP在常用材料中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用于车身及底盘能在减轻车重的同时不损失强度或刚度,汽车安全系数不降低。2)韧性好,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用于车身及其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碰撞安全性。3)阻尼高,抗振性能好,用于车身、传动系统及发动机部件具有良好的减振、隔音效果,提高了乘坐舒适性。4)抗疲劳性能极佳,用于承受疲劳载荷的汽车零部件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5)优秀的耐热性、抗腐蚀与抗辐射性能,在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6)成型工艺多,可设计性好,易于实现零部件一体化生产,极大缩短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2.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部件上不仅可以实现汽车轻量化,而且在安全性与乘用舒适性等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汽车工业的重视,很多汽车制造商生产的高档、豪华轿车(如通用、宝马、大众、奔驰、福特、奥迪、本田、日产等)几乎都开始试用或已经采用了各种碳纤维复合材料。 1)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及承力部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具有十分明显的减重效果。在各种材料制造的车身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最轻的,尤其是与钢制车身相比,轻量化效果达53%以上。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92年展出了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车身的超轻概念车,车身质量为 kg,整车质量降低68%,节油40%。兰博基尼汽车2011年推出了Mucilage替代车型,该车采用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壳体车身,质量仅有kg。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车身结构件已在德国宝马公司开发的Z-9和Z-22系列中大量采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2L车”CC1 研究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车身的比例高达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详细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分类和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和能源、体育器材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碳纤维性能应用 0引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优良的减振性、耐疲劳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以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典型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作为结构、功能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不仅在国防战略武器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绿色能源建设、节约能源技术发展和促进能源多样化过程中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若将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水平和规模视作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风力发电、石油开采、电力输送等领域的应用将与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随着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与装备不断取得进展,借鉴国际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经验,牵引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步伐,对于改变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碳纤维材料 何为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 2% 以上的新型高性能纤维材料, 具有重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抗疲劳、导电、导热和远红外辐射等多种优异性能, 不仅是21 世纪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产品, 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材料, 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十分重大。碳纤维分为聚丙烯睛基、沥青基和粘胶基3种, 其中90 % 为聚丙烯睛基碳纤维。聚丙烯睛基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丝生产和原丝碳化两部分。用碳纤维与树脂、金属、陶瓷、玻璃等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体育休闲领域以及汽车制造、

芳纶纤维

芳纶纤维 摘要:芳纶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在2O世纪60年代成功开发并率先产业化的纤维产品。芳纶纤维的问世被认为是材料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芳纶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在我国的航空航天,体育用材料,轮胎,高强绳索等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芳纶纤维的结构、性能、用途及生产方法,分析了芳纶纤维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发展高性能芳纶纤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芳纶纤维;结构;性能;用途;生产技术;发展建议 芳纶纤维主要分为对位芳纶纤维(芳纶1414)和间位芳纶纤维(芳纶1313)。芳纶纤维是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0.2倍左右。此外,芳纶纤维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位芳纶纤维主要用于橡胶增强制品、防弹织物、复合结构材料、线缆材料、隔热隔声、防辐射结构板等。间位芳纶纤维主要用于电器绝缘纸、阻燃织物、隔热隔声、防辐射结构板、飞行器承力结构材料、烟尘过滤袋等。 1、芳纶纤维结构 芳纶纤维的全称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高耐磨性的有机合成纤维。芳纶分为对位芳纶纤维(PPTA)和间位芳纶纤维( PMIA)两种。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是PPTA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英文全称 AramidFiber ,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图: 关于芳纶纤维的微观结构,颇具代表性的主要有皮、芯层结构模型,Morgan 等人认为,每一根单纤均具有可区分的皮、芯特征,皮层和芯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皮层厚度在0.1-lμm,且表现出类似小云母片的结构形态,在长度方向上则保持结构一致性,而芯层却没有这种结构。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的科学家van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