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抛石挤淤结合强夯置换法在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抛石挤淤结合强夯置换法在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抛石挤淤结合强夯置换法在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抛石挤淤结合强夯置换法在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 (一期)三标段 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K1+960、K2+060~K2+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K0+~K1+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 三、施工部署 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图 3、资源部署: 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最新地基强夯处理方案

地基强夯处理方案

保德刘家墕瓦斯发电工程 地基强夯处理 施 工 组 织 方 案 淄博聚德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原则及依据 (1) 1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原则 (1) 2施工组织方案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述 (2) 2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3) 2.1地形地貌 (3) 2.2场地地层结构与特征 (3) 第三章项目各项管理目标及承诺 (4) 1本工程特点 (4) 2工程管理重点 (5) 2.1 合理资源配置 (5) 2.2合理布置工作面和施工顺序 (5) 2.3机械设备的维修及养护是本工程工期影响的关键因素 (5) 2.4 其他 (5) 3项目管理目标及承诺 (6) 3.1项目管理总目标 (6) 3.2我公司对项目管理的承诺 (6) 3.3工程质量目标及承诺 (6) 3.3.1工程质量目标 (6) 3.3.2 对工程质量的承诺 (6) 3.4安全目标及承诺 (7) 3.4.1安全目标 (7) 3.4.2 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 (7) 3.5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目标及承诺 (7) 3.5.1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目标 (7) 3.5.2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承诺 (8) 3.6 本工程施工工期目标及承诺 (8)

3.6.1施工工期目标 (8) 3.6.2对施工工期的承诺 (8) 第四章施工组织 (9) 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9) 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0) 1.3.1项目经理 (10) 1.3.2、项目总工程师 (11) 1.3.3、质检工程师 (11) 1.3.4、现场工程师 (11) 1.3.5、材料员 (12) 1.3.6、专职安全员 (12) ⑴监督检查现场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12) ⑵配合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协助进行安全检查。12 ⑶开展日常生产中不安全问题的检查,提出改进意见和整改措施。 (13) ⑷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章节,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对贯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3) ⑸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严重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暂停生产,并及时进行整改纠 正。 (13) ⑹深入基层和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指导开展安全技术工作,定期进行职工 健康检查,抓好饮食卫生及消防工作。 (13) ⑺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交事故报告。 (13) 1.3.7、测量员 (13) ⑴认真审图,按工程设计和总包方提交的工程坐标资料正确放建筑轴线和桩位。 (13) ⑵负责场地测量放样工作,及时提供测量资料。 (13) ⑶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资料,提供给监理校核签证。 (13) ⑷负责督促检查测量标志的保护与利用,发现问题和偏差,及时复测纠正。 (13) ⑸协助做好施工场地布置与使用。 (13) 1.3.8、施工队(班组)长 (13) ⑴对机台(班组)施工质量负责。 (13) ⑵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贯彻工艺纪律,做到精心操作,精心施工。 (13) ⑶认真负责,如实做好各项原始施工记录,做到本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与转入下一道工序。 (13) ⑷做好各节点的工作,发现隐患或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排除。 (13) ⑸认真做好机台(班组)自检、互检工作。 (13) 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班组建设相结合,依靠机台(班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切实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3) 2、各种管理体系的建立 (14) 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5)

抛石挤淤专项施工方案

苍南县龙港临港大道西段工程 (Ⅱ标段) 抛石挤淤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 2017年9月

目录 1、编制原则及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准备 (2) 4、材料及试验 (3) 5、主要施工方法 (4) 6、保证质量特殊处理措施 (5) 7、安全文明措施及环保措施 (6)

抛石挤淤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原则及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 设计变更图纸(等设计出具图纸后,结合设计图纸实施) 1.1.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1.1.2 项目部制定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1.3目前项目部现有的技术力量和历年的路基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2.1施工总体布置体现确保质量,满足工期的原则。 1.2.2施工过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1.2.3遵循专业队伍施工,机械配套的原则。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本工程施工范围为苍南县龙港新城临港大道西段,为城市主干道,西起松阳路,东至甬江西路。本次设计范围为松涛路-甬江西路,全长约1868m(含松涛路交叉路口在内),路幅宽度为50m,本条道路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km/h。 2.2、本工程填方路基有部分地段处于水沟、水塘及泥浆池地带。对处于水沟、水塘及泥浆池地带等淤泥挖除困难的地段采用抛石挤淤处理软基。 抛石挤淤处理软基段落如下: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技术文件和图纸中各项内容和要求,全面领会设计意图;对现场实地勘察,做好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地方劳动力及材料状况,对施工队伍进行工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3.2、人员准备:成立施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表1、管理及施工人员配备表 3.3、机械准备情况见表2 表2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软基处理换填施工方案终完整版

软基处理换填施工方案 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目录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技术方案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JTJ033-95);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本标段施工现状及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沿线苏哇龙乡右侧建设,道路左侧上方紧挨村民灌溉农田,下方路基普遍发育浅层软土透水性差,由于长期侵泡软土地基偏多,设计采用换填处治,厚度换填米,换填材料选用透水性材料。 二、施工方案: 本路段软土地基换填须挖除的软土为灰黑色软塑状粘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挖换填处理方案,施工时采用挖掘机挖除换填范围内的软土,自卸汽车运到弃土场堆放,清除完毕后分层回填砂砾米,回填分层压实。 1、施工准备 (3)软基换填施工工艺 软基换填施工工艺框图

(4 处治方案报指挥部、总监办批准。 (6)准确放出清软土平面范围,填写开工报告,并申请开工。 2、原地面复测 根据指挥部、总监办的要求,进行原地面复测。 3、挖除软土 挖除软土前,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系统,在换填范围内两侧挖两条纵向排水沟,保证基底范围内不积水。 (1)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有关规定。 (2)采用挖机向前掘除,自卸汽车运出,并将废土运走。 (3)挖除务必彻底,清理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收方。 (4)软土在弃土场的堆弃应合理布置,完工后弃土堆须平整及绿化,并在周围适当防护,以防水土流失。 4、分层回填 1.换填时,应完全清除软土。 2. 回填前基坑内不应有积水。 3.回填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或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 ,压实厚度不大于27cm ,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以满足路基填土压实标准为准。 分层回填施工工艺框图 测量放样

强夯置换法

强夯置换法 第一节、机理 强夯置换是强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方法。强夯置换法的加固机理与强夯法不同,它是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在强夯置换过程中,土体结构破坏,地基土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土体结构强度会得到恢复。粒料墩一般都有较好的透水性,利于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产生固结。 第二节、设计 1、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运用性和处理效果。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7m。 3、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片)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不宜大于夯锤底面积直径的0.2倍,含泥量不宜大于10%,粒径大于300mm 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4、强夯置换法的单击夯击能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 2) 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 倍; 3)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规定值: 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kN·m 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 时为l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 时为200mm; 4)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5)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5、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 6、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 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倍。当墩间净距较大时,应适当提高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 7、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 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一般采用水稳性好的砂、砂砾、石屑、碎石土等。当与墩体材料相同时,粒径不宜大于100mm。 8、强夯置换设计时,应预估地面抬高值,并在试夯时校正。 9、强夯置换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施工 1、强夯锤质量可取10~4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围仍

施工方案-抛石挤淤回填施工方案

地下商业基坑回填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方案计以我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和施工经验为基点。 2、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二、工程概况 目前地下商业已暂时取消,因前期已组织土方开挖(已开挖达到地下水位),现状基底为淤泥和地下水,需进行回填处理; 具体回填方案:基坑底部采用厚度100~150cm毛石抛石挤淤+50cm级配碎石反滤层+分层回填土砾石压实至路床设计高程。施工过程需严格控制回填质量,基坑周边按规范要求开台阶,分层回填压实度需符合规范要求。 抛石挤淤法是在路基底横向从北部向南侧(横向从西向东侧)抛投一定数量的毛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外的一种施工换土形式,此法施工简便易行。 三、施工组织

1、施工计划和人员安排 (1)我项目部拟投入2支作业队分段进行抛石挤淤的施工,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3月16日,计划完成日期为2014年4月5日。 (2)管理人员安排:施工队长:顾世朋施工员:马树超 质检员:安京材料员:杨晓明安全员:王茂鑫测量员:马德伟2、施工准备 2.1施工便道。经过现场踏勘,尽量选择合适的原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并进行适当的加宽和加固,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便道的维护。2.2材料。 在抛石挤淤施工现场附近应有一定储量的毛石堆放,毛石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其尺寸不应小于30cm。片石准备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 3、施工方案 3.1 在基坑东侧设集水坑,抛石之前,水泵抽除基坑集水,挖掘机对基底大致整平,并用人工配合清理。 3.2现状基坑周边坡度应做搭接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 3.3抛投片石 抛石采用挖掘机进行,方法为进占法。 抛石须分层抛填。抛石顺序应从路中线向前抛填,再向两侧扩展,以20m~50m长度依次推进;第一层的抛填厚度以能上大型施工机械为宜。若块石无明显沉降,可向前延伸进行下一段施工;若沉降量较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快速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是指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利用自动脱钩法使重锤自由下落,冲击能夯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的方法。 1969年,法国的路易斯梅那德(Louis Menard)技术公司首次提出强夯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强夯法开始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地基,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推广到细粒土地基。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引进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路桥、水利、建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最经济、最常用的深层地基处理办法之一。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粘性土、淤泥、淤质泥土等饱和性较高的地基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1991年深圳建筑科学中心首创强夯碎石挤淤 法,打开了我国利用强夯法处理饱和性粘 土地基的新篇章。 4.1加固机理 强夯法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广泛应用, 但目前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指导理论和设 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土基有不同的加固机 理。综合归纳,强夯法主要有三个加固机 理方式: 1)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 对于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 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利用冲击型动力荷载,减小土体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土体密实。工程实践表明,经夯击一遍后,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3倍。 2)动力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 为解释饱和黏性土的强夯效应,Louis Menard提出了动力固结模型。

地基土的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状态有关。进行夯击时,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冲击变形而强度减小,在液化阶段,强度降低为零;孔隙水排出时孔隙水压力减小,此时为土的强度增长阶段;孔隙水压力涨幅为零,此时为土的触变恢复阶段。 3)动力置换(Dynamic Replacement) 对于软黏土,往强夯形成的夯坑中填充碎石、砂等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击,填料挤入软土中并排开土体,形成砂、碎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这种方法称为强夯置换法。动力置换分为桩式置换和整体置换,桩式置换的机理类似于振冲法形式的碎石桩,利用碎石的内摩擦角和桩间土的侧限维持桩体平衡,并与软土形成复合地基;整体置换的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4.2 设计计算 4.2.1 强夯法设计 强夯法施工参数一般包括:有效加固深度、强夯机具、夯锤质量与落距、单点总夯击能(或夯击次数)与夯入度、夯击点间距、夯击遍数与间歇时间、加固范围。 1)有效加固深度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土的性质、土层深度、地下水位及强夯的其他设计参数均对实测深度有影响,因此应根据现场试夯结果或当地经验来确定。在无经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预估: D=α√Qh 式中:Q——夯锤重量(kN); h——落距(m); α——修正系数,可按表4-2选用。 单击夯击能指E= Q×h。 表4-2 有效加固深度影响系数α 2)夯锤与落距的选择 国内一般夯锤的重量为10~40t。夯锤的平面分为圆形和方形,锤底的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强夯细粒土时可能造成深坑,有关文献提出,夯坑深度不宜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 道路工程 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金城路、环湾东路)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水电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总承包部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原则 (1) 3、工程概况 (2) 4、施工组织 (5) 5、施工平面布置 (6) 6、工期计划及措施 (7) 7、资源配置计划 (9) 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3) 9、质量、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27)

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环湾东路) 1、编制依据 1.1、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金海路施工图纸; 1.2、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1.3、自然条件调查及施工资源调查资料; 1.4、《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 ); 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 1.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 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 ); 1.8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2-2013 ) 1.9、我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2.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2.2 、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施工机械。 2.3、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要求。 2.4、处理好当地村道的交通维护与转换。 3、工程概况 金山湾生态城位于烟台市金山港区金山湾及周边地块,西至卧龙山,北至黄海之滨,南至昆崙山南路,东至大金山。规划总用地17.88 平方公里。本方案涉及的道路软基处理强夯、强夯置换施工包括:金城路、环湾东路。 根据施工图设计,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及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其中: 环湾东路强夯置换处理范围为K0+260 ~710段,处理路线长度450m ;强夯处理范围为K0+710?K2+000 ,抛石挤淤+ 强夯处理范 围为K2+000 ~K2+346 ,处理路线长度1636m。 金城路抛石挤淤+强夯处理范围为K1+680~K1+974.6 处理路线长度295m 强夯点正方形布设,锤直径1.5m,夯点间距3m,单击夯击能2000KN.m ,抛石挤淤+强夯单击夯击能3000KN.m ;强夯置换正方形布设,桩直径1.5m,间距3m。施工垫层为块石,待施工完毕后,在砂垫层上铺一层50cm 的碎石垫层,第一层先铺筑30cm 厚,然后铺一层土工格栅,再在其上铺一层20cm 碎石垫层。

强夯置换法

4.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 一、强夯置换法原理及适用地基 强夯置换法按置换方式的不同,有墩柱式置换和整体式置换法两种形式。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属于墩柱式置换的形式,它是利用夯能作为置换软土的手段,即利用强夯将地基土挤密或排开,把块石、碎石、砂砾或其他质地坚硬的散体材料,采用多次填入和夯击,最终形成密实的柱状砂石墩,这种砂石墩与周围混有砂石的墩间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对于饱和粘性土,强夯置换法主要作用是置换作用,其次是排水和动力固结作用。主要适于高压缩性软粘土地基的加固。 整体式置换法又称强夯置换挤淤沉堤,它以密集的点形成线置换或面置换,通过强夯的冲击能将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的淤泥挤开,置换以抗剪强度高、级配良好、透水性好的块石、碎石或石渣,形成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应力扩散性能良好、承载力高的垫层。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软土地基。 二、强夯置换法施工 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参见强夯法施工工艺,机具设备、操作步骤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在夯击过程中不断加入散体材料并进行夯实的施工。 1、墩柱式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 1)施工工艺 在施夯的场地上先铺设0.5~1.0米的砂石垫层,再进行施工。夯

孔的施打宜采用隔孔分序跳打的方式,以圆柱形夯锤按夯点布置和顺序夯击,夯坑深度控制在1.5~2.0米,第一遍夯至控制深度后,在夯坑内填充石料,石料最大粒径小于30㎝;将夯坑填满后再进行第二遍夯击,在夯坑深度又达到1.5~2.0米时,再填充石料至地面,然后进行第三遍夯击;将夯坑夯击1米左右深度后,再用石料填平至地面高度后振动碾压三遍。夯击时,第一、二遍每夯点夯击次数根据试夯资料确定,每遍夯3~6击左右,第三遍夯击3击,并按最后一击夯沉量不超过5㎝为控制值。 2)施工参数 施工参数的确定主要依据现场试夯,并应考虑以下各方面因素:(1)夯击能越大,置换深度越深,即要获得较深的置换深度,应加大第一遍夯击的总能量。 (2)置换深度与置换次数成正比,一般采用3~5遍的置换次数。(3)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的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夯锤底面积越小,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越深。(4)夯点布置成三角形、长方形等,主要依据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取1.5~3.0倍的夯锤底面积直径。 2、整体式强夯置换法 1)适用范围 适合深度在4~10米之间软土上条带状路堤的地基处理,一般宜将石料挤至软土底层较硬的持力层上。 2)材料使用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

抛石挤淤施工技术方案

抛石挤淤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根据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序自身特点,制定该分项工程组织设计。 2、该分项工程组织设计以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和施工经验为基点。 3、设计院提供的图纸资料。 二、工程概况 设计处理方式主要有:结合抛块石和清淤,抛石挤淤法是在河道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块石,并用挖掘机碾压,将淤泥挤出的一种施工形式,此法施工简便易行。 三、施工准备 1、本合同段抛石挤淤工程数量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技术规范。 1.2、组织有关人员对水准点及控制桩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对。 1.3、做好现场布置及临时设施的施工、维护、修建施工便道。 1.4、开挖临时排水沟。 1.5、将用作抛填的相关原材料(如块石)经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1.6、在抛填块石的红线范围内沿线开挖临时排水沟渠,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以防止工程或附近农田受冲刷、淤积。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方案 2.1、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和乡村道路,结合本合同段的施工便道,作为施工现场运输的主便道。 四、材料 (一)材料 抛石挤淤的主要原材料是块石,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抛石挤淤的质量,块石选用石厂生产应规模大,场地宽阔,石质稳定,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原材料质量控制:块石:石料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剥落、受腐蚀严重的石料不得使用。

五.抛石挤淤施工技术方案 1、工艺流程: 整修便道→挖沟排水→抛大块石→挖机作业并碾压→挖掘机清除淤泥→自卸车外运。 2、材料控制: 本工程用的所有块石都必须经过检验。且监理在场的情况下抽样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凡检验不合格者,应立即清退出场。用于本工程的材料,必须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抽样复查。 3、施工方法: 按设计图要求须测量放线,确定其抛石范围并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界线。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抛填的块石不宜小于30CM。抛填时,自中线向两侧展开,使淤泥向两边挤出;自高向低展开抛填,使淤泥向地势低的一侧挤出,采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施工。 4、抛石挤淤质量检查: 主要检查抛石宽度、厚度以及顶面高程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六、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1、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负责人和质检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形成行政上支持,技术上把关的良性循环,负责工程总体需求量控制。 2)、由施工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质检员,成立质量自检小组,形成第一级自检体系。 3)、配备强有力的质检技术力量,以质检部为龙头,组织试验室、测量组、电算室实施各工序的管理和数据检测,形成第二级自检体系。 4)、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被授予事前介入权、事中检查权、事后验收权、质量否决权,项目部质检部直接对项目经理部负责,不受任何人,任何事干扰。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6.1 一般规定 6.1.1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6.1.2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1.3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6.2 设计 (Ⅰ)强夯法 6.2.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6.2.1预估。 6.2.2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 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6.2.3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

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6.2.4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6.2.5 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2.6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6.2.7 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6.2.8 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有关规定确定。 6.2.9 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

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 大安至通辽公路来宝至海坨乡段建设项目 软基处理开工报告 (k0+000-k24+700) 吉林省松江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DT01标项目部 2014 年9 月10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概况 (2) 1.2、主要工程量 (2) 二、组织及准备 (2) 2.1、人员及职责 (2) 2.2、机械设备 (3) 2.3、材料 (5) 2.4、临时便道 (5) 2.5、试验 (5) 2.6、弃土场 (5) 三、工期 (5)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6) 4.1、施工方法 (6) 4.2、施工工艺图 (7) 五、质量保证措施 (9) 六、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0) 七、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况 本标段全长24.436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0米,路面宽度8.5米,行车道宽度为2x3.5米,硬路肩宽度为2x0.75米,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 软基处理段落为:k6+300-k7+300左侧、k6+300-k6+325右侧、k7+600-k8+400右侧、k8+400-k9+100左侧、k9+800-k10+200右侧、k17+200-k17+400右侧、k17+200-k17+400左侧、k19+350-k20+400右侧、k20+400-k20+800左侧、k20+630-k20+800右侧、k22+000-k22+950左侧、k22+360-k22+950右侧、k23+200-k23+550右侧、k23+200-k23+550左侧。 1.2、主要工程量 挖出非适用材料24726立方米,回填砂砾24726立方米。 二、组织及准备 2.1、人员及职责 2.1.1、人员安排如下: 技术负责人:赵慧丰 现场施工:丁光平黄和平 测量:贺彦会刘军孙德凯曾上孙泽石 质检试验负责人:祖喜国蒋太健段科崔晓光 机械负责人:朱文明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编制原则 (1) 3 工程概况 (1) 3.1工程概述 (1) 3.2主要工程量 (2) 4 施工组织 (2) 5 施工平面布置 (2) 5.1施工道路及临建布置 (2) 5.2施工水、电布置 (3) 5.3材料堆放布置 (3) 5.4施工布置 (3) 6 工期计划及措施 (4) 6.1组织措施 (4) 6.2技术措施 (5) 6.3质量措施 (5) 6.4安全措施 (5) 6.5经济措施 (6) 7 资源配置计划 (6) 8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7) 8.1施工工艺 (7) 8.2施工方法 (7) 8.3强夯置换施工 (10) 8.4质量检验 (12) 8.5碎石垫层施工 (12) 9 特殊时期施工措施 (13) 9.1雨季施工 (13) 9.2夜间施工 (13)

10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控制措施 (14) 10.1质量保证措施 (14) 10.2安全保证措施 (15) 10.3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5)

强夯置换墩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相关文件; (2)金山湾基础设施建设地质勘探资料; (3)《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清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 (4)《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江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等相关施工规范; (6) 依据现场勘查及测量数据,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成功经验。 2编制原则 (1)充分领会设计精神,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文件进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正确指导施工; (2)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不可预见的施工干扰,确保强夯置换施工有序进行,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3)根据试夯结果,调整或完善设计与施工参数,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在提高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施工工期; (4)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合理配备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采用平行流水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均衡施工,保证施工工期。 (5)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防护、环保及文明施工相关工作。 3工程概况 3.1工程概述 江河路北起银河路,南至龙翔大街,道路全长1.058km,设计为城市道

抛石挤淤施工方案

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 软基处理抛石挤淤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七局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四标 2016年5月25日

目录 1、编制说明 (3) 1.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4) 2.1、工程地质条件 (4) 2.2、道路结构及施工范围 (6) 2.3主要工程量 (6) 3、施工进度计划 (6) 4、资源配置 (6) 4.1人力资源配置 (6) 4.2机械设备配置 (7) 4.3材料安排 (9) 5、抛石挤淤施工技术方案 (9) 5.1、工艺流程 (9) 5.2、材料控制 (10) 5.3、测量放样 (10) 5.4、地表的清理 (10) 5.5、片石运输及挤淤 (10) 5.6、沉降观测 (11) 6、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11) 6.1、质量保证体系 (11) 6.2、工序质量检查程序 (11)

6.3、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1) 7、安全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16) 7.1、安全目标 (16) 7.2、安全保证体系 (16) 7.3、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20) 8、环保水保措施 (24) 8.1、环保水保机构 (24) 8.2、环境保护的措施 (25) 8.3、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环保体系 (25) 8.4、施工作业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5) 8.5、水土保持的措施 (27) 8.6、加强制度措施的落实 (29) 9、文明施工 (30) 9.1、文明施工措施 (30)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建设工程第四合同段招标文件。 1.1.2我单位对施工图审查复核及现场核对报审资料,施工现场实地踏 勘调查资料;我单位历年积累的成熟施工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及 方法;以及多年来从事类似道路的施工经验。 1.1.3国家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⑵《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⑶《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⑷《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J051-93) ⑸《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 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⑺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2、工程概况 2.1、工程地质条件 2.1.1地形地貌 路线内地貌单元主要为冲积平原及剥蚀丘陵地貌与丘间凹地。路线属新建工程,沿线表层多为素填土层,上部多有植物。 2.1.2气象水文 本区南临南海,北界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据近6年(2006-2011)资料,年平均气温22.7℃,年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88454

ⅹⅹⅹⅹⅹⅹ有限公司 强夯地基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12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聊城国环污泥处置中心项目强夯地基工程,位于整个场区内。。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层杂填土杂色,稍密,湿,含砖石及粉煤灰等,土质不均,性质较差,应进行强夯处理。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年月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一遍满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

8抛石挤淤施工技术方案

抛石挤淤工程施工指导作业书 1.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1.1设计院所提供高速公路的施工图纸 1.2高速公路合同段招标文件。 1.3【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1.4抛石挤淤法就是通过向流塑状的高灵敏度的淤泥表面大量集中抛填土石填料,依靠填筑体的自重,挤开淤泥,强制置换饱和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法。抛石挤淤法或抛石振动挤淤法一般适用于厚度不超过4m,且表层硬壳被挖除的具有触变性的流塑状的饱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处理。 2.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特殊路基主要为池塘淤泥地基处理以及於质粘土地基处理。路线多处穿过水田、堰塘和鱼塘,淤泥可达2-3米,抛石挤淤是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外的一种施工换土形式,此方法施工简单,无需抽水和清淤。对以下K12+560~K12+575,K14+205~K14+240,K16+240~K16+280 K17+555~K17+585,K20+605~K20+625,K21+100~K21+170段路基使用抛石挤淤。 3.施工准备 3.1.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

3.2.组织有关人员对水准点及控制桩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对。 3.3.做好现场布置及临时设施的施工、维护、修建施工便道。 3.4.恢复路线中、边线,抛填片石平面位置、打桩标明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3.5.开挖临时排水沟排除地表水,在放样路基抛填片石边线时,不要超过设计征地界。 3.6.将用作抛填的相关原材料(如片块石)经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7.在抛填片石的红线范围内沿线开挖临时排水沟渠,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以防止工程或附近农田受冲刷、淤积。 4.人员、机械及材料 4.1人员 本分项工程的施工主要人员一览表(见下页): 4.2机械设备 本段抛石挤淤施工主要设备见下表。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二00四年十二月

目录前言 1 特点 2 适用范围 3 工艺原理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 材料 6 施工机具 7 劳动力组织 8 安全措施 9 质量控制要求 10 效益分析 11 工程实例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前言 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处理地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它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挤压,将这些粗颗粒料挤压入土中,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墩式置换的地基,这种强夯法与置换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即是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法是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新发展,此方法的产生扩展了强夯技术的应用领域。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关键技术经过2004年12月山西省建设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1特点 1.1 强夯置换法适用范围广,可处理的地基土类型广泛。 1.2 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强夯置换法集垫层作用、混合土作用、透水桩排水作用、挤密作用、振密作用等诸多作用于一身,最后可形成单桩承载地基或桩土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和场地均匀性大大提高。 1.3 桩体材料可选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和建筑废料等坚硬粗颗粒材料,形成的特大直径排水桩井,有利于桩间、桩下地基土的排水和加密。 1.4 强夯置换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比普通强夯小,且施工文明。

2 适用范围 强夯置换法除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外,还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目前已用于各类堆场、公路、机场、房屋建筑、港口建(构)筑物,效果良好。 3 工艺原理 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作用机理类似于强夯法,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对它的作用机理的认识正逐步明朗。它是用几吨或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这种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其中体积波起主导作用,包括纵波和横波)和动应力。从夯击点发出的纵波和横波向地基纵深方向传播,使地基土经历孔隙压缩、局部液化、可变渗透(动力排水)和时效触变恢复等几个阶段,使原地基土压缩,形成夯孔。再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振动,将这些粗颗粒料夯入夯坑内,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桩(墩)式置换的复合地基。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强夯置换的加固原理相当于强夯(加密)、碎石墩、特大直径排水井三者之和,对地基土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