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空气空间法与外层空间法

6空气空间法与外层空间法

6空气空间法与外层空间法
6空气空间法与外层空间法

空气空间法与外层空间法

概述

自然属性与技术发展

外空与大气空间两大不同:1.与地球表面的相对位置不固定,2.以地球为观察点,只有内部界限而无外部界限——其范围是无限的

条约体系

a 一般航空法:芝加哥公约

1 航空公法

航空法b航空刑法:东京公约等

2航空私法a合同关系:华沙体制;

b侵权关系:罗马公约

外空法:外空条约→宇航员协定、登记公约、责任公约、月球协定

“宣言”

第一节空气空间与航空法(Air Law)

领空主权

航班飞行与非航班飞行

附属的两个协定

航空自由

双边协定

百慕大协定模式

空气空间法律地位

完全的空中自由论

有限的空中自由论

领土区域论

国家警察权论

国际共管论

领空主权论——1919年《巴黎公约》规定国家对其领土上空享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但准许无害通过)。

限制

条约对领空主权的限制:63东京公约“航空器登记国管辖权”

习惯国际法对领空主权的限制:1984ICAO第三分条修正案“缔约各国承认……”

1944年《芝加哥公约》

一、主权原则

1.定期航班(及国家航空器)未经许可不得飞入或飞经;

对于不定期飞行,没有完全贯彻尊重主权原则(5条:不需事先获准,作1、2种自由下飞行),是对航空自由论的妥协,或作为取消无害通过的替代物

2.国内载运权cabotage

来自海洋法的概念(扩大适用于一国不同海岸线两个港口之间的运输)

3.不得妨碍本国安全的规则

空中禁区

暂禁飞行:1979停止协和“型号证书”效力事件

其他:规定出入境口岸和指定航路;禁止载运军火;检查

4.遵守当地法律的规则

二、未经许可的航空器的入侵

1、未经许可的军用航空器入侵

例如:U-2侦察机

拦截/Interception

美国(及加拿大等)关于"防空识别区"的法律,将识别区扩大到海岸线以外数百公里的公海上空,所有飞机必须在进入识别区以前向美方提交飞行计划,以美国为飞行目的地的外国飞机还必须在飞入识别区以前报告飞机的方位,否则将受到美国飞机的拦截;由于在国际上未受到反对和异议,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类似的防空识别区。

2、未经许可进入的民用航空器

KE007号事件

1983年9月1日,大韩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在从纽约飞往汉城途中偏离航线,进入前苏联萨哈林岛南端上空,被前苏联战斗机用导弹击落坠毁。机上240名乘客和2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9日,苏军总参谋长承认曾向一架截击机发出了用火箭制止它飞行的命令。但仍断定韩国飞机是“一架侦察机”,拒绝了美、日等国要求赔偿损失的照会。

1993年6月14日,ICAO第139次理事会公布了KE007号客机被击落的原因是,该客机没有利用惯性航行系统飞行,而是利用罗盘方位固定在245度飞行,导致脱离了航线。

通过这次事件,ICAO再次确认了禁止对民用飞机使用武器的国际法准则。

新的发展:1984年的修改,形成第3条分条——宣示习惯国际法

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必须避免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如拦截必须不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的安全

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在行使主权时,对未经允许而飞越其领空的民用航空器,有权要求该航空器降落

三、航空器及其国籍

1.航空器(aircraft)

”可以从空气的反作用,但不是从空气对地球表面的反作用而在大气中取得支撑力的任何机器”。

aircraft

包括气球、飞艇、滑翔机、飞机等

排除气垫船、导弹、火箭等

2.航空器国籍制度。

公约适用于民用航空器,而不适用于国家航空器。国家航空器是指用于军队、海关和警察部门的航空器。

民用航空器必须登记取得国籍,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登记的无效。

3.公约将飞行分为定期航班飞行和不定期航班飞行。

定期航班(及国家航空器)未经许可不得飞入或飞经他国的领空;

从事不定期国际航班飞行的航空器在遵守该公约的条件下,不需要事先获得批准,就有权飞入或飞经他国的领土而不降停或做非商业性降停。——各国保留

定期航班——

飞经一个以上国家的领空

为收取报酬使用航空器运输旅客、邮件或货物,每次飞行都对公众开放使用

在同样两点或两点间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按公布的时刻表飞行;或作

公认的制度性系列飞行

四、五大“航空自由”(权利)

民用飞机飞入飞经外国的经营权利,称为航空自由,关注于航空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同于20世纪初对应于领空主权者,包括军机的飞行自由,当时关注于航空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五大自由

飞越另一缔约国领土而不降停的权利;

非商业性降停的权利

卸下来自航空器所属国领土的旅客、邮件和货物的权利;

装上前往该航空器所属国领土的旅客、邮件和货物的权利;

装上前往该航空器所属国领土的旅客、邮件和货物的权利和卸下来自该航空器所属国领土的旅客、邮件和货物的权利。

1、2自由称为过境权;3.4.5称为营运权(traffic right)或商业运输权

运力——每月、周或日内以何种型号飞机,飞多少次航班

日益把进出本国的航空营运视为一种国家财产:涉及国家威望和政治利益;战略考虑,因为客货飞机在战时军用;经济上,虽然将航空运输交给他国公司营运可获得廉价服务,但易形成依赖,尤其此依赖表现为外汇资源不断外流时

把主权与运营权分割,在逻辑和事实上都不成立。国家常以断绝航空(交通)关系作为政治斗争手段

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

空中劫持

惩治的罪行

管辖权

引渡与起诉

案例:卓长仁劫机案

一、“空中劫持”aerial hijacking的概念

依照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任何对航空器内的人使用暴力或破坏航空器内秩序的行为。Seizure;air-piracy;hijack

《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

1963年《东京公约》

适用于危害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或财产的安全,或危害航空器上的良好秩序和纪律的行为,无论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1970年《海牙公约》

非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行为。主体包括,从事或企图从事这种行为的人及其同犯。

飞行中: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主要包括五种行为: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使用暴力;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之不能飞行;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或物质;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传送假情报危及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

使用中: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二、对“空中劫持”的管辖

《东京公约》

航空器登记国具有优先管辖权,特别是当行为发生在公海上空和在任何不属于其它国家领土的上空飞行的时候,

授予机长治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包括看管)和送交降落地国主管当局,并免除法律责任。

不排除在下列场合非登记国可行使管辖权:(1)罪行的后果涉及该国领土;(2)行为者及受害者为该国国民或在该国有永久住所;(3)罪行涉及该国安全;(4)罪行违反该国有关航空器飞行或操作的规定或条例;(5)该国根据国际协定有义务行使管辖权。

《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下列国家均有权行使管辖权:(1)飞机登记国;(2)降落地国,降落时犯罪者仍在机上者;(3)若该飞机是未带机组人员的出租飞机,承租人的营业地国或居住地国;(4)犯罪者发现地国;(5)根据本国法律行使刑事管辖权。

基本上是采取准普遍性管辖权原则

三、引渡和起诉

《东京公约》提及引渡问题,认为当犯罪者在降落地国拒绝接受审理时,该国可将他送回本国。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同意给予引渡是降落地国的一项权利,而不是义务。

《海牙公约》第八条对引渡的规定:(1)这种罪行可作为可引渡罪行列在缔约国之间或将有的引渡条约之中;(2)被请求引渡的国家可自行决定以本公约作为请求引渡的法律根据;(3)引渡应遵照被请求国法律规定的条件进行。

《海牙公约》第七条规定(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罪犯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无例外地将此案件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该当局应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重性质的普通罪行案件的同样方式作出决定

第二节外层空间法

1967年《外空条约》

外空条约:外空在合作义务下的自由与平等

外空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和利益,属全人类开发范围,向所有国家自由开放,并促进和鼓励国际合作;空间活动应遵守国际法和联宪。

不能通过主权要求、使用或占领而据为己有;

“月球使馆”

1980年11月22日,美国人丹尼斯·霍普向联合国、美国、前苏联发布《所有权声明》,声称月球、八大行星和相应卫星,及其矿藏、水、石油及液体归其所有。向旧金山土地管理部门备案,交纳费用后,于内华达州建立月球大使馆总部及银河系政府,自称月球头人及银河系政府执行官。

2005年9月5日,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捷以每英亩2美元的价格购进月球土地并出售土地证书

非军事化(用于和平目的):不放置(在地球轨道)、配置(在天体)和部署(在外空)核武

器或携带核武器的实体;月球及其他天体应绝对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建立军事基地或工事、武器试验和军事演习(但不禁止为科研或其他和平目的使用军事人员)

界限

外空条约没有界定与领空的界限,一般的共识是距离地球约100公里;

1970年代,赤道国家主张对“地球静止轨道”的空间主权要求未被采纳

外空其他条约

营救协定

登记公约对外空条约的补充

责任公约

月球协定:修改外空条约,规定人类共同遗产原则

1968年《营救协定》

关于意外事故、紧急情况和非预定降落时,援助和送回(无条件地)在登记国境外宇航员的措施;

事故通知和传播消息的义务;

归还空间运载工具(以及毒害性实体的处理程序)。

1975年《登记公约》

宗旨在于确立实体(在联合国)强制登记规则,以及提供实体的辨认方法。

规定各发射国应确定由谁登记(但不妨碍就管辖权达成的协议);登记国应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实体的某些情报。

弱点是未规定对发射进行登记的时间。

1972年《责任公约》

绝对责任,适用于对地球表面或飞行飞机的损害(求偿者有重大过失除外);

过失责任,适用于在空间对他国实体的损害。

共同和单独责任

关于赔偿损害要求:应通过外交渠道,1年内提出;无须(但不排除)用尽当地救济;1年内未解决,可请求成立求偿委员会,可作出终局的、有拘束力的决定。

1977“宇宙954号”事件

苏联明确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它认为,由于设计了卫星上的核反应堆在重返大气层时完全烧毁,因此其残片不应该具有严重危险。在受影响的地方,引起当地污染的可能性很小。卫星坠落并未造成加拿大人员伤亡,也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因此没有发生《责任公约》范围内的“损害”。

苏联最后同意“善意性”支付300万美元了结此案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

2009年2月11日,一颗美国商用通信卫星(铱星33)与一颗俄罗斯报废军事卫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相撞,开创了“完整在轨卫星相撞”的“第一次”。美国太空监视网随后探测到了大量碎片。

1979年《月球协定》

防止对月球(和其他天体)某些军事利用;

为勘测和利用月球及其资源建立一套法律体制。拟议中的法律问题:

广播

遥感

核动力

第1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1篇第1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5分,2012年考试本章分值为1分。 部分考点是学习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石,对第1篇其他章节的理解和掌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是理论性章节,难免抽象、晦涩,复习时注意把握有具体、实质内容的考点,切忌对个别学理性表述纠缠不休。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1.删除“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全部内容; 2.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新增若干处举例; 3.删除“理论上有关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 4.删除“具体行政行为种类”中有关行政强制的概述性内容(行政强制在第1篇第4章中专章阐述); 5.新增“催告制度”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掌握)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存在合法: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解释】行政法是“法无授权即禁止”;民商法是“法无禁止即允许”。 2.行使合法: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亦称“行政裁量权”)的存在。 3.内容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4)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2012年新增); ①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作出的行政行为才是合理和适当的。 ②作出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的具体行政措施与所要达到的行政目标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概述 识记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定义 指能够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本质,体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精神,贯穿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始终,并能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法律规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的定义 指按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的,具体表现并普遍适用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各个领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六章(国际环境条约在中国的适用和该法的生效时间) 环境保护法视为我国的环境基本法并非国家基本法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率先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纳入法治轨道,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和基本政策。 其次为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尊定了基础 再次确立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其他相关部分分工负责管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体系,促进了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最后促进了全名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其他部门法在修订时纳入与保护环境与资源相关的条款。 领会 1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具有法律规范的特性,以便执法者,司法者解决环境与资源保护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与矛盾。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不能等同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则必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有原则,与其他部门共有的原则不应该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应该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之中,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范体系具有指导与纲要作用。 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内容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战略性宣示性的口号不宜直接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原则。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的原理 一具体体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二具体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共通性和本质性的法律特征 三依据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法的立改废逐步完善。 3综合环境保护法的产生背景 一与经济利益相抗衡的环境利益不能及时在国家政治,尤其是宪法上得到反映

民航法规复习题答案

民航法规复习题答案 一、术语解释 1. 适航管理:即对适航性进行的控制。 2.人为差错:人的行为结果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或:生产操作过程中,实际实 现的功能与被要求功能之间的偏差) 3.修理:对航空器及其部件的任何损伤或缺陷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在规定的限制 范围内继续使用的工作。 4.违规:故意偏离安全操作程序、标准或规范。 5.沟通:信息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过程 6.维修:对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任何检测、修理、排故、定期检修、翻修等工作。 7.人为因素:有关人的科学(或以操作设备的人为研究中心的一门应用科学) 8.遗忘:工作中因信息追溯或回忆而产生的差错。 9.时寿件:航空产品持续适航性文件中有强制更换要求的部件。 10.适航性: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系统整体性能,在预期运行环境或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 11.改装:在航空器及其部件交付后进行的超出其原设计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任何材料和零部件的替代,包括改装的方案及其实施。 12.决策:根据可用信息来制定各种可行性方案并选择一个优选方案的过程。 13.紧张压力:人体自身适应外界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应变能力。 14.航空器部件:指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机载设备和零部件。 15.检测:不分解航空器部件,而根据适航性资料,通过离位的试验和功能测试来确定航空器部件可用性的工作。 16.适航指令:中国民用航空规章颁发的涉及飞行安全的强制性措施。 17.亚健康: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或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18.沟通:信息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过程。 19.民用航空器:指除用于执行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之外的航空器。 20.独立维修单位:独立于航空营运人和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制造厂家,并提供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维修服务的维修单位。 21.试飞:是指必须通过空中飞行来验证航空器及其部件工作性能的飞行 22.维修方案:是指民用航空器运营人或飞机用户根据飞机构型、运行环境和维 修经验,执行航空器维修大纲、适航和运行规章要求及制造厂建议而制定的计划维修检查要求。 23.适航指令:是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器适航指令的规定》即 CCAR-39颁发的涉及飞行安全的强制性措施。 24.情境意识:是指一个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理解和判断,精确的感知环 境变化和对未来发展的预知能力。 25.紧张压力:是人体自身适应外界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应变能力。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航空法规第1-3章练习题

第1-3章练习题 选择题 1.对航空法定义描述正确的是:( ) A调整民用航空和与民用航空有关的活动B调整所有航空活动C专指《中国民用航空法》D专指《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2.国际航空法发展史的萌芽时期是指:( )A法国蒙特哥尔菲热气球发明以前B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前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3.航空法发展的活跃时期开始于:( )A1783年B1914年C1929年D1944年 4.航空法发展史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时期开始于:( ) A第一个热气球发明B巴黎公约缔结C《华沙公约》缔结D《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缔结 5.人类第一架有动力装置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是指:( )A1783年法国的蒙特高尔夫兄弟发明的飞机B1903年法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C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D1919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6.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航空活动是指:( ) A1783年蒙特高尔夫热气球B1855年第一个滑翔机C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D1919年欧洲各国首都之间陆续通航 7.对1919年巴黎公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名是《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B缔结目的是为了制止航空犯罪C第一个国际航空法典,具有“开元性”地位D是现在普遍适用的国际公约 8.航空法的渊源最主要的是:( ) A多边国际公约B双边协定C国内法及法院判例D国际惯例

9.对航空法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国际性B属于公法性质,不包括私法性质 C不能约束国家航空器D不能约束战争时期的民用航空活动10.关于航空法中的“公法”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指协调国家之间的法律规范B解决领空主权、领土、国籍、国家关系等 C芝加哥公约和航空刑法属于公法性质D所有关于民用航空的公约都是公法性质 11.国家航空器是指:( ) A本国航空器B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航空器 C仅指专机D用于军事、海关、警察和国家特殊用途12.我国国内航空法规体系构成分几个级别:( ) A一个级别B两个级别C三个级别D五个级别 13.航空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1维护领空主权2确保飞行安全 3促进航空运行畅通4保护民用航空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 A12B124C234D1234 14.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性质是:( ) A具有同国际民航组织一样的官方地位B航空公司间的行业组织,是非政府间组织 C是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的全称D是国际民航组织秘书处的全称15.我国制定航空法的首要原则是:( ) A领空主权原则B安全第一原则C空中畅通有序原则D经济效益效率原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是行政程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公正、科学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是行政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行政程序制度包括: 一、行政公开制度 行政公开是指除依法不公开的以外,行政相对人有权了解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消息的制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情报公开制度。情报公开制度适用于抽象行政行为领域。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政策、行政决定及行政机关据以作出相应决定的有关资料、行政统计资料、行政机关的有关工作制度、办事规则及手续等。所有这些行政情报资料,凡是涉及行政相对****利义务的,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保密的范围,都应依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组织均可依法查阅和复制。 2.行政过程和行政决定公开制度。行政过程和行政决定公开制度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领域。行政过程公开并不是要求行政机关将整个行政程序都让行政相对人参与或了解,而是在行政程序中几个决定或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和义务的阶段前后,让行政相对人有参与或者了解的机会。它主要包括表明身份、事先告知、听取陈述和申辩以及听证公开等几项内容。行政决定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作出有影响的决定,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公开,从而使行政相对人获得行政救济的机会。如果应当公开的行政决定没有公开,该行政决定就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不具有法律执行力。 二、听证制度

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就有关问题听取当事人评论意见,同时予以说明解释的制度。听证制度被公认为现代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核心,对于行政程序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听证制度包括三种形式: 1.公听。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或订立行政计划时,所涉及的行政相对人众多而不确定,召开公众参加的听证会以听取代表各方面、各阶层的公众意见。这种听证通常称为“公听”。 2.陈述。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若涉及单个或相互无争议的多个当事人,则可进行个别听证。即给予当事人陈述自己观点及理由的机会。这种听证一般称之为“陈述”。 3.听讯。当行政行为涉及互相有争议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行政机关须同时或反复听取各方对立的观点和理由,并允许双方或各方提出证据与反证、互相诘询辩论,而由行政机关基于笔录作出决定。这种形式又被称为“听讯”。主要适用于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行为。听证方式又分为口头与书面两种。 三、职能分离制度 职能分离制度是指为了加强权力制约,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滥用权力,侵犯相对人权益,而将行政机关内的某些相互联系的职能加以分离,使之分属于不同的机关或不同的工作人员掌握和行使的制度。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在同一行政处罚案件中从事调查取证、听证、裁决的行政人员应当彼此独立、各司其责,不得从事与职责不相容的活动,正是这一制度的具体体现。 四、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如相应事项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不得参与该事项的处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来源于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这项原则要求“任何人都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实行回避制度,有利于排除与所处理的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主持行政程序,从而实现行政公正;有利于增加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信任感,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说明理由制度 说明理由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作出涉及相对人权益的决定、裁决,特别是作出对相对人权益有不利影响的决定、裁决,必须在决定书、裁决书中说明根据(法律、法规根据或政策根

环境保护基本制度

环境保护基本制度 篇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共有六项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 三、排污收费制度 四、许可证制度 五、限期治理制度 六、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

以调查清楚周围环境的现状,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应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是限于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计划、建设工程等。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国,除城市规划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外,其他项目根据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必须作正式影响评价的大型项目,如以建设城市、工业、开发资源为目的的造地项目,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超过600万法郎的有关项目等;须作简单影响说明的中型项目,如已批准的矿山调查项目,500千瓦以下的水利发电设备等;可以免除影响评价的项目,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法国政府在1977年公布的1141号政令附则中,详细列举了三类不同项目的名单。在立法上这比使用“对环境有重大影响”这样笼统的概念明确得多。 有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适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规定得较为广泛。瑞典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凡是产生污染的任何项目都须事先得到批准,对其中使用较大不动产(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的项目,则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0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作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应该进行影响评价的项目,在两种特殊情况

民航法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民用航空法》期末考试题(闭卷)(总分100)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________ (注意事项: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 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共25分) 1、民用航空法:主要是调整民用航空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是关于航空器及其运行的法律规则的总合;是规定领空主权、管理空中航行和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航空器:是指可以从空气的反作用,但不是从空气对地球表面的反作用,而在大气中取得支撑力任何机器。 3、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4、领空: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国家的领陆和领水之上的空气空间。 5、空中交通规则,又称空中规则、飞行规则,是维持空中交通秩序,保护飞行安全的重要机制。一般包括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和仪表飞行规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道2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自( B)起施行 A 、1996 年1 月1 日 B 、 1996 年3 月1 日 C、1997 年1 月1 日 D、 1997年3 月1 日 2、民用航空器必须具有民航总局颁发的(A )方可飞行 A 、适航证 B 、经营许可证 C、机场使用许可证 D、型号合格证 3、民用航空适航管理是对哪几个方面进行管理:(A) A、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和航空器上的设备 B、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 C、航空器、发动机 D、发动机、螺旋桨和航空器上的设备 4、依我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民用航空器的转让、抵押,应当适用哪国法律?( C) A、民用航空器转让、抵押地国法律 B、民用航空器所在地国法律 C、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国法律 D.、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国法律

第01讲_行政法基本理论

【2016·多选题】根据《行政处罚法》和行政法理论,下列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作出

【法律保留】有些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比如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法律位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2017·多选题】根据《立法法》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税收基本制度包括 ()。 A.税种的设立 B.税率的确定 C.税收征收管理 D.税目调整 E.税款用途 【答案】ABC 【解析】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考点3】行政主体的类型 1.中央行政机关

4.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委托规则: (1)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 (2)委托必须在法定权限内,超越权限的委托无效; (3)必须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 (4)受委托组织必须在委托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且“不得再委托”; (5)必须履行书面委托手续; (6)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例题·多选题】有规章制定权且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行政机关包括()。 A.财政部 B.国家外汇管理局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家税务总局 E.国务院研究室 【答案】AC 【解析】(1)选项AC: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2)选项B:属于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3)选项D:国务院直属机构;(4)选项E:国务院办事机构。 【2014·多选题】中国证监会具有管理证券、期货行业的职能,下列关于中国证监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权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冻结企业存款等行政强制措施 B.属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可以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C.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但无权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 D.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有权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行政许可 E.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权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答案】ADE 【解析】证监会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经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证监会有权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或者行政许可,以及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冻结企业存款等行政强制措施。 广义的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法律行为,也包括行政事实行为;狭义的行政行为,仅指行政法律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和服务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服务职能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旨在产生某种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 【考点4】行政事实行为 1.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以影响或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非产生法律约束力而仅产生事实上的效果的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不会导致行政法上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但其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仍可产生影响。 2.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 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共有六项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 三、排污收费制度 四、许可证制度 五、限期治理制度 六、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查清楚周围环境的现状,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应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是限于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计划、建设工程等。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国,除城市规划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外,其他项目根据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必须作正式影响评价的大型项目,如以建设城市、工业、开发资源为目的的造地项目,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超过600万法郎的有关项目等;须作简单影响说明的中型项目,如已批准的矿山调查项目,500千瓦以下的水利发电设备等;可以免除影响评价的项目,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法国政府在1977年公布的1141号政令附则中,详细列举了三类不同项目的名单。在立法上这比使用“对环境有重大影响”这样笼统的概念明确得多。 有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适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规定得较为广泛。瑞典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凡是产生污染的任何项目都须事先得到批准,对其中使用较大不动产(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的项目,则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0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作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应该进行影响评价的项目,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不进行,一种是法律另有专门规定的;另一种是为处理某种紧急事态而采取的措施或依法进行的特殊行为,如环境保护局为保护环境采取的行动,国防和外交方面某些秘密事项等。 3. 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各国规定虽不一致,但一般都包括下述基本内容:①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②建设地点的环境本底状况;③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将产生哪些不可避免的影响;④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措施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意见。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评价内容还规定了各种选择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和筛选。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要求环境影响评

《民用航空法》期末考试试题

《民用航空法》期末考试试题 1. 下列哪个公约第一次提出了领空主权原则? [单选题] * [单选题] * 巴黎公约(正确答案) 东京公约 蒙特利尔公约 华沙公约 2. 下列航空法律法规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是:(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正确答案) 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 3. 航空人员应当接受专门训练,经考核合格,取得()颁发的执照,方可担任其执照载明的工作。 * [单选题] *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正确答案) 外交部 4. “三个反劫机公约”不包括以下哪个? * [单选题] * 1970年海牙公约 1963年东京公约

1944年芝加哥公约(正确答案)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及1988年补充蒙特利尔议定书 5. 谁对机组成员遵守飞行基本规则负责? * [单选题] * 机场 民航局及其地区管理局 机长(正确答案) 航空单位负责人 6. 我国在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问题上坚持的是什么理论?( ) * [单选题] *空气空间国际共管论 空气空间有限自由论 空气空间完全自由论 空气空间国家主权论(正确答案) 7. 限制区在航图上用( )加以标注 * [单选题] * ADIZ R(正确答案) P D 8. 以下组中都属于航空器的有( ) * [单选题] * 滑翔机、直升机、飞机、火箭、导弹 气垫船、火箭、直升机、飞机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飞机 热气球、飞艇、滑翔机、直升机、飞机(正确答案)

9. 我国《民用航空法》中规定的对民用航空器产生的以下物权和债权的受偿顺序应该是( )①法院对民用航空器判决和拍卖所产生的费用②银行对民用航空器的抵押权③海运公司为援救民用航空器支付的费用④航空维修公司为保管维护民用航空器支付的费用 * [单选题] * ①④③②(正确答案) ①②③④ ④②③① ③①④② 10. 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管理不包括( ) * [单选题] * 民用航空器 民用航空器的设计(正确答案) 民用航空器使用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 11. 下列我国民用航空器的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表示正确的是( )。 * [单选题] * B-1234(正确答案) Q“3456” M_1234 N\6789 12. 凡属下列情况( )之一者为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 [单选题] * 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40人及其以上者(正确答案) 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10人及其以上者 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39人及其以下者 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10人及其以上者 13. 依照保险人承担责任的次序分类,可以将航空保险分为( )。 * [单选题] *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doc

(一)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或称情报公开、情报自由)是指,凡是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除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以外,有关机构均应依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或组织均可依法查阅、复制。《行政许可法》还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 (二)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在行政程序中,同行政相对人或行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必须避免参与有关行政行为,以确保行政行为形式上的公正性。 (三)听证制度 (四)告知制度 行政主体在进行某项行政行为之前、之中、之后对行政相对人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如何行使有关权利、履行有关义务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负有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相对人并加以指导的义务。 (五)说明理由制度 按照行政法治的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作出行政决定在事实上

和法律上的理由对行政相对人说明。说明理由制度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行政机关对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应持慎重态度,抑制其随意性,保障和提高其公正性;二是便于行政相对人认清受不利影响决定的确切理由,并可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提供方便。 (六)时效制度 时效制度是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给予时间上的限制以保证行政效率和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程序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税务登记、账簿及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税收保全以及税收强制执行等行政程序规定了相应的时效要求,但是,对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提出的纳税担保是否有效,没有作出具体的时效规定。1 2

第九章 外层空间法

第九章外层空间法 导读: 本章主要介绍外层空间的划界;外层空间法的产生和发展、性质和特点;外层空间法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制度;关于空间技术及其利用的三套法律原则; 重点掌握: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外层空间营救制度;空间物体损害赔偿制度;空间物体登记制度;《月球协定》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外层空间的定义和定界 外层空间的概念首先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空间物理学上,空间大体上可以分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地球上空有一个大气层,也就是空气空间,大气层之外就是外层空间或宇宙空间。“外层空间”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始见于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国际法学者的著述之中,当时被用来泛指国家主权范围以外的整个高层空间。1957年1月20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愿与他国“缔结相互控制外层空间的导弹和卫星的研制的任何可靠的协定”。这是在各国的官方文件中使用“外层空间”一词的第一例。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这个概念是在1957年11月14日关于裁军的决议中。此后外层空间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文献中。但是迄今为止外层空间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法律定义。我国法学界一般将外层空间解释为地球大气层即空气空间以外的整个宇宙空间。然而,这个定义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该定义不够确定,它未能确定外层空间与空气空间的界限,其次这个定义也未能反映出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特征。 外层空间的具体范围是什么?实质上就是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划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关于这个问题,在国际法上大致有两类主张,即空间论和功能论。 1、空间论 空间论是以空间的一定高度作为标准划分国家主权与外层空间活动自由各自的有效范围,或称为划分外层空间与国家领空的界限的主张。具体标准之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1)航空器上升最高限度说。以航空器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或大气同温层的高度为标准。目前,飞机上升的最高限度离地面约30至40公里。(2)有效控制高度说。以国家行使有效控制其空气空间的能力为界。(3)最低近地点说。以人造卫星轨道离地面的最低高度为界,一般认为这一高度为离地面

王献枢《国际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第九章 外层空间法【圣才出品】

第九章外层空间法 9.1 复习笔记 一、外层空间法概念与发展 1.外层空间法的概念 外层空间法,简称空间法或外空法,是指有关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以及各国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 2.外层空间法的发展 (1)在联合国主持下制定的有关外层空间的国际文件 ①1967年1月27日《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活动的原则条约》(简称《外层空间条约》)。 ②1968年4月22日《关于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实体的协定》(简称《营救协定》)。 ③1972年3月29日《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简称《国际责任公约》),详细规定了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责任和求偿程序。 ④1975年1月14日《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简称《登记公约》)。 ⑤1979年12月18日《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协定》)。 (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五项决议还制定了五套有关外空活动的法律原则,它们是: ①1963年12月13日通过的《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宣言》。 ②1982年12月10日通过的《关于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的决议。

③1986年12月3日通过的《关于从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的决议。 ④1992年11月12日通过的《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的决议。 ⑤1996年12月13日通过的《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宣言》。 二、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分界问题 1.外层空间划界的各种主张 (1)在划界理论方面有两种主张: ①功能论 功能论者不主张划分两者的界限,认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是连续的空间,只要按照空间活动和飞行器的性质就能区别适用什么法律。 ②空间论 空间论者主张以空间的某一高度划界,认为这样便于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所适用的范围,也有利于各国对其领空有效地行使主权。 (2)在划界的高度上,主要的主张有: ①航空器上升最高限度说。 ②空气构成说。 ③有效控制高度说。 ④卡曼管辖线。 ⑤卫星轨道最低近地点说。 2.中国政府的主张 选择一条适当的分界线不仅涉及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法律问

第八章 行政程序法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行政程序的概念、特点、分类;行政程序法的地位和作用;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教学重点: ?1、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分类 2、行政程序法的地位与作用 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案例: ?在一次关于行政许可的听证会中,行政机关认为该许可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只在举行听证的前一天通知申请人参加,并且在听证的当天婉言拒绝了一名想旁听的群众参加听证。为了保证听证的顺利进行,行政机关指定受理该项许可的张科长主持听证。在听证后,张科长认为听证进行的很顺利,口头对听证作出了总结,结束了听证。随后,该行政机关根据张科长的口头汇报作出了行政许可的决定。 ?问:就程序的角度看,上述听证过程是否有违法之处?为什么? ?引子:程序与实体 ?“无程序则无行政”,“行政程序违法则行政行为无效” ?所谓程序即主体行为所必须遵循的步骤、顺序、方式、方法及时限的总称。程序之于实体是形式与内容、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实体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程序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实体权利通过程序权利来保障,无程序权利也就无实体权利的实现。 ?有人说得好:实体不公只是个案正义的泯灭,而程序不公则是制度正义的丧失。打个比方,实体错误好比是把一个东西的重量称错了,其结果也只是一错;而程序错误则好比是秤杆上的定盘星定错了,其结果必然是一错再错。 ?故,完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包括: ?完善行政听证制度、行政回避制度、行政公开制度、告知制度、公示公告制度,说明理由制度、议决制度、咨询制度、职能分离制度、时效制度、顺序制度、简易程序制度、复审制度等等。

湖北大学国际法案例及练习题 外层空间法

〔案例研习〕 “宇宙954号”案 【案情简介】 1977年9月18日,前苏联将核动力卫星“宇宙—954号”发射入轨道,并正式通知了联合国秘书长。第二年1月24日,该卫星在重返大气层时进入了加拿大西海岸夏洛特皇后群岛北部的上空。在重返和解体过程中,该卫星的残片坠落在加拿大西北部4.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加拿大在美国支持下采取“晨光行动”,共搜集65公斤残片。在互换一系列外交照会后,1979年1月23日,加拿大根据1972年《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对苏联卫星进入其领空和卫星的有害放射线残片散落在其领土上所引起的损害提出赔偿要求。 【处理结果】 加拿大认为,苏联在该卫星可能进入和立即进入加拿大地区的大气层时没有通知它,苏联也没有对其提出的有关该卫星的问题作出及时、全面的答复。在所搜集的卫星残片中,除了两件以外,所有的都具有放射线,其中有些的放射线是致命的。加拿大和苏联都是1972年《责任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公约第2条,苏联作为发射国对该卫星给加拿大造成的损害负有绝对赔偿责任。危险的放射线残片散布在加拿大大片领土上以及存在于环境中的这些残片使其部分领土不适宜使用构成《责任公约》意义内的“对财产的损害”。此外,卫星进入加拿大领空和危险放射线残片散布在其领土上还侵犯了其主权。因此,苏联应赔偿加拿大600万美元。苏联则明确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它认为,由于设计了卫星上的核反应堆在重返大气层时完全烧毁,因此其残片不应该具有严重危险。在受影响的地方,引起当地污染的可能性很小。卫星坠落并未造成加拿大人员伤亡,也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因此没有发生《责任公约》范围内的“损害”。苏联最后同意“善意性”支付300万美元了结此案,但仍然拒绝负有赔偿责任,因为加拿大声称的损害不属于《公约》范畴内的损害。 【评析】 本案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发生了《责任公约》所定义的损失。按照《责任公约》第1条,导致赔偿责任的外空物体所引起的损害是指生命丧失、身体受伤或健康的其他损害,以及国家、自然人、法人的财产或国际政府间组织的财产受损失或损害。显然,这种损害应是实际损害。至于像放射线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是否也属于《责任公约》定义的损害,则是不清楚的。正因为《责任公约》有这一缺漏,前苏联才拒绝承担责任。无论如何,由于核动力卫星所含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均有危险影响,所以“宇宙954号”卫星坠落事件引起了

2017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试题 及答案 导读:本文2017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7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试题及答案 1.航站区空侧应根据飞机运行架次、()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A.机型组合和地面保障服务设施 B.机型组合和机坪加油设施 C.最大机型尺寸和地面保障服务设施 D.飞机载客量和飞机几何尺寸 2.民用机场飞行区指标l是按()确定的。 A.跑道长度 B.基准飞行场地长度 C.跑道长度加上净空道与停止道二者中的最大长度 D.跑道长度加上净空遭长度与停止道长度二者之和的长度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是指专供民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动使用的划定区域。 A.飞机 B.航空器 C.客机

D.运输机 4.沥青混凝土跑道面层必须有足够的()。 A.塌落度 B.压实度 C.针入度 D.延度 5.在机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施工计划等相关的技术资料。 A.建设单位 B.主管部门 C.承包单位 D.设计单位 6.某机场场道工程施工进度网络图如下:若要压缩工期,可缩短()的施工时间。 A.土基2或基层3 B.土基1或基层1 C土基1或基层2 D.基层l或基层2 7.为了保证稳定土基础混合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应在()调控含水量。 A.摊铺作业面上 B.运输车辆上

C.中心搅拌站内 D.料场内 8.飞行区土石方挖方区的施工顺序是:()。 A.清除腐质土、挖运土、平整、压实 B.挖运土、清除腐质土、平整、压实 C.平整、压实、挖运土、清除腐质土 D.挖运士、压实、平整、清除腐质士 9.雷达天线的馈线进入机房处应设置(),以防感应雷侵入。 A.避雷针 B.避雷带 C.避雷网 D.避雷器 10.跑道方位为南北向,飞机由南向北着陆,该飞机所使用的航向信标台距跑道北端的距离一般为()m。 A.800~l000 B.600~800 C.400~600 D.250~400 1.A 2.B 3.B 4.B 5.C 6.A 7.C 8.A 9.Dl0.D

《行政法基本理论》题库

行政法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行政法概念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行政权是行政法的核心范畴 B、行政机关或某一组织依法取得行政权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有效地行使该权力 C、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由宪法规定,因此,宪法中的某些条款成为行政法的重要渊源 D、个人权利享有行政权力无法比拟的特权 2、在某种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时期对可能携带传染病毒的人进行隔离治疗,体现了()。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应急性原则 D、行政相当性原则 3、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A、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 B、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C、行政管理事项的复杂性 D、依法行政的需要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A、土地 B、大气 C、行政强制权 D、文艺创作成果 5、关于行政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都是行政主体 B、行政职权只有行政机关才能行使 C、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D、行政机关在从事任何活动时都是行政主体 6、我国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是()。 A、基层人民政府 B、派出机关 C、派出机构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7、下列人员中,可以被录用为公务员的是()。 A、某甲,曾因走私罪受过刑事处罚 B、某乙,曾被开除公职的 C、某丙,曾因打架被拘留 D、某丁,曾因贩卖毒品被判处刑罚 8、下列有关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者事业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B、能够接受行政委托,依法行使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C、受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诉讼被告或者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资格 D、受委托的组织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

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2、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既包括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4、预防为主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护所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规律。()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美国。()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性制度。() 7、综合性环境基本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 8、各国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适用的对象和范围规定不同,我国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环评制度适用的对象是建设项目。() 9、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均可申请减半缴纳或者免缴排污费。() 10、危害后果不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11、在我国对于因环境侵权所导致的精神损害可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解决赔偿。() 12、我国《水法》确立了水资源的单一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 13、只要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都要实行限期治理,并处罚款。() 14、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或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15、《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自然界所有的野生动物。()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 A.环境民主原则 B.环境责任原则 C.预防为主原则 D.协调发展原则 2、“三同时”制度是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B.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C.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使用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作为现代环境保护的灵魂,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环境法基本原则是()。 A.协调发展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污染者付费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4、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 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 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A.污染防治法 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 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6、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 A.“协调稳定”律 B.“能流物复”律 C.“负载定额”律 D.“时空有宜”律 7、首次确立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是()。 A.《环境保护法》 B.《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