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 前臂内外旋转

图3 腕、肘屈伸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

图5 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8肩前后摆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9 爬肩梯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图13上臂外展,外旋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

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

图14双臂轮转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三)尺桡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11)。

骨折愈合后的锻炼:骨折愈合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图15、图16)。

图15手推墙图16 前臂旋转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

(四)股骨颈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次,每次10下。(图17)。

图17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

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图18)图18髋、膝屈伸练习

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图19)

图19 双臂撑起上身,抬起臀部

在骨折恢复期,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图20、图21)

图20坐位与站位转换图21下蹲起立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五)股骨粗隆间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

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功能锻炼程序与股骨颈骨折的锻炼方法相同,但进程可适当加快。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六)股骨干骨折

1目的:

股骨干骨折越靠近膝关节,对膝关节功能的损害越大,血肿易使股中间肌粘连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须早期开始功能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少粘连形成,增强肌力。

2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早期,做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伸屈活动。(见图17)

4周后可以练习坐在床边进行髋、膝、踝部的主动运动(锻炼方法同股骨颈骨折)。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七)髌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病人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髋、膝、踝、趾关节主动运动。(见图17、图18)

固定后3-5天可两腿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运动,扶拐进行患肢负重练习。(图22图23)

图22直腿抬高

图23扶拐负重行走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时可做髌骨倾向被动活动,做主动屈膝活动练习,6-8周可负重行走。(图24)

图24扶栏杆做下蹲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术后初下床行走的病人应注意保护,以防摔倒、摔伤。

(八)胫腓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方法:

外固定后早期,疼痛减轻即刻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髌骨被动活动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见图17、图18)

外固定去除后,伤口愈合,可充分练习下肢各个关节活动,并逐步去拐行走。(见图23)增加髋、膝、踝关节活动练习,可做起立与坐下练习,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活动,膝、踝关节去说活动,踝关节内外翻抗阻活动。(见图24)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外固定

早期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稳定。

(九)肩关节脱位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锻炼方法:

即日开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关节的主动练习,每个动作重复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练习和在悬吊带内做肩前屈、内收和内旋的摆动练习,即病人用健侧肢体缓慢推动患肢做外展与内收活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见图11、图12)去除悬吊带后:①肩外展、后伸和外旋的主动运动练习,动作应缓慢、柔和,幅度逐渐扩大;②肩前屈、内收、内旋的练习。(图25、图26)

图25 肩外展、后伸外旋图26 肩前屈、内收、内旋

3周后病人可进行弯腰、垂臂、甩肩锻炼,即病人弯腰90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作圆锥形环转运动,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划环的范围。(图27)

图27弯腰、垂肩、甩肩

4周后病人可作手指爬墙和手高举摸头顶锻炼。即病人面对或健侧身体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手高举摸头顶是指患侧手摸头顶后逐渐向对侧移动,患侧手越过头顶触到对侧耳朵,或锻炼用患手触摸对侧肩胛骨,使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图9、图13)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十)肘关节脱位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锻炼方法:

固定期间可做伸指、握拳等锻炼,同时在外固定保护下做肩、腕关节的活动。(见图1、图2、图3)

外固定去除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增强肘关节周围肌力。可利用握小球帮助锻炼。(见图4)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锻炼时应注意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时动作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以免引起骨化性肌炎而加重肘关节僵硬。

二骨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1目的:

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肌力训练是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内容。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见图17)

术后第2、3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并可以开始练习直腿抬高锻炼。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见图22)

对于骨水泥全髋假体固定可在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达到完全固定。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站立训练。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脚后根的抬高离地锻炼,手术侧逐渐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

伸直髋、膝关节。(见图28)

图28脚后跟离地抬高练习

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器(CPM机)辅助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被动练习训练常用CPM 机辅助完成。其活动范围可随时调节并逐步增加。一般将CPM机开始的最大的活动角度定为400,此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0~450,以后每日增加50~100。每日可训练3~4h。至术后1周左右,CPM机最大活动角度为900,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0~850,以后可逐步停用CPM机,而逐步以主动活动为主。(图29)

图29 CPM机辅助功能练习

坐位训练:指导和协作患者把患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

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0。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体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练习、屈髋练习和屈髋位内外旋练习。(见图18、图19)助行器及拐杖的训练。(见图23)

3注意事项:

功能练习时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及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

屈髋不能超过900,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0;

髋关节的内收不能超过中线,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

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1目的: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有助与增强膝关节伸屈肌群的肌力,可使膝关节稳定,又可获得膝关节的满意活动度,还可促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2功能锻炼的方法:

⑴术后第1-3天

股四头肌静止收缩练习: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动作,每隔1小时10下,每个动作持续3秒。(图30、图31)

图30做上勾动作

图31做下踩动作

健膝屈曲,患膝充分伸直做压床动作,此时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展平,髌骨可轻微上下移动,每2小时练习1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

(2)术后第4-7天

主动练习:患者双手抱住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每隔2小时5-10下。(图32)

图32抱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

患者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动作,每隔2小时5-10下。(图33)

图33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动作

患者仰卧于床边,将患侧小腿悬于床沿下,通过自我调节髋关节的位置及外展角度来调整膝关节屈曲度,以完成膝关节自我控制下的主动屈曲,角度逐渐增大。(图34)

图34小腿悬于床沿下主动屈膝

患者坐于床沿练习:

将健侧(或一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或另一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图35)图35足与小腿压于患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

健侧(或一侧)足勾于患侧(或另一侧)足根部,协助患侧(或另一侧)小腿做上举的动作。(图36)

图36足勾于患侧足根部,小腿做上举动作

或用一根绷带一头绑于足部,另一头牵于病人手中,自行牵引使小腿抬起,膝关节伸直。两者交替进行,每2小时练习20-30分钟,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图37)

图37手牵绑于足部的绷带向上牵引抬起小腿

(3)术后第8-14天

卧床直腿抬高练习:抬300即可,保证膝关节伸直及背部展平,坚持5-7秒,每天练习3-4组,每组30次。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帮助,逐渐降低枕头高度。(图38)

图38卧床直腿抬高练习

扶栏杆做下蹲练习:蹲下后坚持5-7秒,每天3-4组,每组30次,逐渐增加下蹲程度。(图39)

图39扶栏杆做下蹲练习

渐进式膝踝屈伸练习:

慢慢地同时抬起脚跟,直到脚尖着地,然后放回直到脚跟着地;两脚交替练习。(图40)图40抬脚练习

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方向,要让整个脚掌在地面上滑动,一定要用力压地板并要有绷紧肌肉的感觉;两脚交替练习。(图41)

图41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

将一条腿向前伸,勾起脚尖,让腿完全伸直。拉回腿的时候让脚掌完全贴在地面上;两腿交替练习。(图42、图43)

图42将一条腿向前伸,勾起脚尖图43让腿完全伸直,拉回时脚完全贴在地面将一条腿伸开,离开地面一段距离。保持7秒钟,慢慢放下腿,让脚后着地,然后脚掌着地,慢慢拉回腿;(图44)

图44将一条腿伸开,离开地面一段距离

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直,次在做最后一个动作时保持7秒钟。(图45)

图45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直

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负重约10公斤,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20分钟。(图46)

图46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

被动练习:术后第4-7天可增加CPM机的练习,有200-30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天3-4次,每次30分钟。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个体化、力量、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骨科康复阶段总结

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阶段总结 为完善康复治疗系统,今年我科室开展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现将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740余人次,共收入74200元。上述患者治疗时间有长有短,但治疗效果都比较明显。 患者就诊康复前,会针对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给予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评定(附表)。 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康复目的:保持骨折对位稳定良好,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及消除肢体肿胀;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肢体活动。 1、早期阶段康复(1-2周内):康复目的是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康复训练以患肢肌肉主动等长收缩为主,身体其他关节行主动功能训练。 2、中期阶段(骨折后两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康复目的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减少功能障碍。 3、后期阶段:康复目的是进一部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恢复,注意全身功能的协调性以及步态变化。 康复方法:主要以理疗、步态训练、局部稳定肌功能强化训练、耐力驯良,平衡协调性训练。

上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 注:1.M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 2.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表示。

颈、躯干及下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 注:1.M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 2.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表示。

根据患者的功能评定,确定其类型、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适用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详细告知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并发症及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在治疗师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均为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流程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 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 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 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 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 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 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 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 ?床上良肢位摆放; ?定时翻身与拍背; ?指导体位排痰引流; ?各关节被动活动; ?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 前臂内外旋转 图3 腕、肘屈伸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 图5 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8肩前后摆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9 爬肩梯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图13上臂外展,外旋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统称。 (一)诊断: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症状: 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三)治疗: 主症: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昆仑,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骨科常见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功能锻炼 颈椎骨折 ?.解除脊髓受压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减轻脊髓水肿 ?(1)应用激素治疗:受伤6小时内激素疗法,冲击量每30mg/Kg,45分钟输入, 维持量5.4mg/kg/小时,维持24小时。 ?(2)脱水利尿。 ?(3)高压氧治疗 完全性截瘫: 是指受伤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不完全性截瘫: ?是指受伤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不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 功能不完全丧失,有部分功能存在 预防措施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避免物理性刺激 ?变换体位。根据病人1-2小时翻身一次,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的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颈椎骨折的病人腰注意头、颈、肩一条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加重脊髓损伤;行颅骨牵引者还要注意保持牵引效能,防止牵引弓脱落;胸椎骨折的病人要注意肩、胸、腰一条直线;腰椎的病人要注意胸、腰、臀一条直线 翻身时应将患者轻轻抬起移动翻转,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 ?翻身后,对受压的骨隆突部位进行按摩,并严格交接班 ?指导为病人进食高营养多纤维素饮食,增加皮肤抵抗力 功能锻炼 伤口疼痛减轻,即可开始仰卧背伸肌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腹部即“五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一周后改用头及两足支撑“三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两周后改为俯卧位背伸肌功能锻炼,锻炼时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大腿用力向后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小燕飞”;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肥胖的人,上述方法比较费力,可采用“五点支撑”的方法锻炼: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双肩、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具体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此锻炼方法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注意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发僵等不适,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以免加重症状;锻炼时也不要突然用力过猛,防止扭伤。 ?注意:如果已经有腰部酸痛、发僵、不适等症状时,应当停止或减少腰背肌锻炼; 在腰腿痛急性发作时应当及时 ?息,停止练习,否则可能使原有症状加重。 ?骨质疏松症患者锻炼腰背部肌肉可增加肌肉力量,稳定脊柱,减轻脊柱的变 形,缓解疼痛,防止骨折的发生。 ?(1)仰卧位锻炼法 ?①五点支撑法:用头部、双肘及双足(共五点)支撑身体,使背部、腰部、臀部、 双下肢离开床面,身体呈弓形,反复锻炼。

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主要病种及治疗方法

1、神经系统疾病和伤残 ?脑损伤:脑卒中(偏瘫及其他残疾),颅脑损伤,帕金森病,儿童脑 性瘫痪; ?脊髓损伤: 截瘫、四肢瘫及其他残疾; ?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2、骨关节肌肉疾病和伤残 ?截肢、断肢再植术后,腰腿痛及颈椎病,手外伤,各类关节炎、关节置换术 后,骨折后及骨关节其他手术后,脊柱侧弯矫形。 3、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心肌梗塞后),原发性高血压病,周围血 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4、感官及智力残疾 ?儿童听力及语言障碍, ?弱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自闭症), ?老年性痴呆。 ?5、精神残疾 ?精神病,精神神经症。 一、脑中风、脑外伤后康复 (1)治疗对象:脑血管意外发生急性期、恢复期功能障碍患者 (2)治疗目的:尽量恢复患者各方面的身体功能,使他能独立生活,並重投入社会中。(3)治疗方法:康复评估、肉毒素注射、运动治疗、吞咽训练、活动能力训练、助行用具的应用、药物治疗。 二、骨科及运动创伤康复 (1)对象:四肢骨折手术后、脊髓损伤、关节置换手术后、截肢,疼痛如下腰痛,颈椎病、各关节、肌腱及韧带损伤,关节脱位,网球肘、肩周炎、腕管綜合症、脊柱侧弯等。 (2)治疗目的:减轻和消除疼痛,恢复功能及預防再发。 (3)治疗方法:手法治疗、电疗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熱敷、牵引治疗、运动疗法、冰疗、預防方法、康复评估及安排輔助步行训练、药物治疗等。 三、胸、肺疾患康复 (1)主要对象:肺功能受損者,如慢性气管阻塞、胸部手术后患者。 (2)治疗目的:控制及减轻呼吸系统疾病带來的症状;提高患者呼吸潜能. (3)治疗方法:呼吸训练、气管卫生、伸展及强化运动、带呼吸机运动、药物治疗等 四、呼吸系統疾病康复 (1)主要对象: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气管炎和哮喘等。 (2)治疗目的:加速愈合,提高心肺功能,以增加运动耐力。 (3)治疗方法:体位排痰、拍痰、伸展及呼吸运动、药物治疗等。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四0四医院骨科谷红明 骨科护理学是具有人体力学问题及应用人体力学的一门护理专业学科,通过护士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骨科护理学的任务:首先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及功能锻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争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围的恢复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的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情原则,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⑴体液渗出→肌肉痉挛→唧筒作用消失→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⑵肌肉收缩→唧筒作用恢复→加快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 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的。 基本步骤 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⑴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一、观察要点: 1、疼痛程度 2、颈椎活动范围 3、生活自理能力 4、主要阳性体征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与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有关 2、自理能力下降与神经根,脊髓变性程度有关 3、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 4、跌倒的危险与椎动脉变性程度、快速扭转头部有关 5、相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如何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和相关药物用法的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颈部制动:颈托固定,急性期制动固定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保证颈部损伤的修复。颈椎骨折患者必须固定,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早期观察有无不适,如疼痛、麻木加重。导致轻微不适应需坚持2-3天能适应。 2、牵引:牵引中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停止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牵引物的高度及距离,牵引物及牵引绳妥善固定,防止砸伤,注意皮肤有无异常,用棉垫保护,年老体弱,呼吸功能不全及全身状态虚弱者不宜在睡眠时牵引,宜用半卧位牵引,以免引起呼吸道梗阻或颈动脉窦反射性心跳停搏。避免饱餐牵引,以免影响消化,呼吸,心血管功能,

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44854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客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语言障碍病人,不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影响互相间的信息交流及语言训练机会。 6.重症病人,应安排在单间病室,以利于抢救治疗;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与非感染疾病的病人分室,以避免交叉感染。 7.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是血压变化。 3.对于进行针灸、按摩、理疗的病人,应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在治疗的同时指导病人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4.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逐步增大活动量,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因过量的活动使肌肉、韧带、关节扭伤,甚至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复发。早期锻炼要有专人陪护,防止发生虚脱、直立性低血压及摔伤等意外。 5.伴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态度等激发病人的热情,调动其内在因素,积极配合训练。 6.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谈心、暗示、鼓励、帮助、启发、娱乐等手段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为病人实行全面康复而奠定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训练 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所以康复治疗训练护理应与抢救同期进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训练护理的第一原则是无论怎样严重疾病和残废的患者,都必须从其发病的第一天起就考虑到有朝一日他有可能会恢复其正常和令人满意生活方式;第二原则是必须使康复护理工作尽早付诸实施,以期帮助患者恢复至最满意状态。 一、良肢位的正确摆放与保持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肢体在功能恢复过程中会出现痉挛,由于痉挛产生的异常姿势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患者一人院就应开始注意良肢位的摆放与保持,采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体位和抗痉挛的模式o 1.良肢位的摆放下肢屈髋屈膝,上肢肩胛骨向前伸肘腕。 (1)仰卧位:在肩胛后方放一薄垫,纠正肩胛内旋内收,肩稍外旋,伸肘腕,手指伸展,防止手指屈曲痉挛;下肢呈膝、髋自然屈曲;踝关节保持背屈。 (2)健侧卧位:患肩前屈90°左右,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放于支持枕上使髋稍内旋。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方案(汇编)

隆安县中医医院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二〇〇七年元月

目录 急性腰肌扭伤 (1) 肩周炎 (2) 颈椎病 (4) 落枕 (6) 腰椎间盘突出症 (7)

急性腰肌扭伤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部在持重和运动中,由于腰部平衡失调,使附着于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本病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诊断要点】 1、有明显腰部急性损伤史(多为间接外力所伤)。伤后即出现典型剧痛、活动受限。 2、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劳动工作的人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的人易患此病。 3、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不同,可有刺痛、胀痛或牵扯样痛。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 4、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5、检查:多有局限性压痛,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 【治疗】 1、口服营养神经类药:TabvitB1或复合vitB片20mgTid谷维素片20mgTid 2、疼痛明显,可用非甾体类药,如芬必得胶囊0.3Bid或戴芬胶囊75mgqd。 3、急性损伤炎症水肿期可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注射液5~lOmg加压静滴。 4、一般配合静滴丹参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静滴。 【分证论治】 推拿操作常规标准: 1、滚揉舒筋法:患者取俯卧位,自然放松。医者站于一侧,用滚、揉等轻柔手法在局部施术3~5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2、点拨镇痛法:医者用拇指点压、弹拨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点压肾俞、阳关、志室、大肠俞、环跳及阿是穴,在点压穴位时应加以按揉或弹拨,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度。可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 3、理筋整复法:患者俯卧,医者先施腰椎后伸扳法扳动数次,然后用腰部斜扳法,常可听到患者腰部有“咯嗒”声响。此法可调整后关节紊乱,使错位

骨科常见术后功能锻炼新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一 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z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 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 图2 前臂内外旋转 图3 腕、肘屈伸 z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 图5 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z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 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z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8肩前后摆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9 爬肩梯 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z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z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z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康复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教学内容

康复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试行) 脑卒中后康复 脑卒中患者且有下列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者均应当进行康复治疗。意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心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1.脑卒中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有上述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者; 2.脑卒中有上述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且功能障碍严重者,在卫生部发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定的住院时间之内; 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 1.脑卒中缓解期,病情稳定,有上述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者; 2.经过系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4周,功能评定与4周比较改善率低于30%,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可以由三级转至二级医院康复科或康复医院。 三、社区或家庭 1.脑卒中后遗症期,有上述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者; 2.生命体征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经过二级医院系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4周,功能没有改善或患者不能参与或耐受治疗。

3.达到卫生部发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定的住院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生活基本自理(Barthel指数60分或以上),可以出院回家。 脑外伤后康复 脑外伤患者有下列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者均应当进行康复治疗:意识障碍、精神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感觉、知觉障碍、吞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障碍等。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1.脑外伤后2-4周,生命体征平稳,有上述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者; 2.脑外伤后4-8周,有上述功能障碍之一/或以上且功能障碍严重者,在卫生部发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定的住院时间之内。 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 1.脑外伤后2-4周,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平稳; 2.24小时内无发热; 3.无手术或再手术的指征。 4.存在有意识障碍(GCS≥3分)、精神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感觉、知觉障碍、吞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障碍; 5.Barthel指数20-80分; 三、社区或家庭

骨科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 ?上肢正确功能位 1.肩关节:外展450,前屈300,外旋150 2.肘关节:屈曲900 3.腕关节:背屈20-300,尺倾5-100 ?下肢正确功能位 1.髋关节:前屈15-200,外展10-200,外旋5-100 2.膝关节: 屈曲50或伸直1800 3.踝关节:背屈900 ?向病人解释功能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指导关节肌肉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一、石膏固定护理 体位: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功能锻炼:1、石膏固定当日,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的舒缩活动,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2、加强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石膏固定肢体近端及远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3、石膏拆除后每日按摩肌肉2~4次,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4、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首先在床边站立,然后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二、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0。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 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可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0,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0。 三、牵引术后的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 体位: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功能锻炼:骨折早期,应指导并协助患者牵引肢体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2周后,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联系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之间的协同运动,但要以活动后患者无疼痛、疲劳为度,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四、小夹板固定术后的护理 体位:1、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2、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3、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肢端手指或足趾,做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做未固定关节的屈伸运动。 五、锁骨骨折护理 体位:1、仰卧位:患者去枕仰卧于床上,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2、半卧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3、站立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功能锻炼:1、术后1-3天,局部伤口疼痛许可时,患者前臂吊带保护下下地活动。 2、术后2天,患肢进行前臂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康复科疾病诊疗项目

康复科治疗项目原理 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牵引疗法: 主要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以及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的功能牵引。在临床上,脊椎牵引较常被使用;而脊椎牵引中,又以腰椎牵引及颈椎牵引最为常见。 电针疗法: 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其中对颈腰椎颈部,骨关节疾病,癫痫、神经痛、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艾灸疗法: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主要针对颈腰椎疾病,骨关节疾病,风寒湿痹症,风湿类风湿。 中药熏蒸治疗法: 是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很大,毛孔很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针对颈腰椎疾病,骨关节疾病,风寒湿痹症,风湿类风湿。 推拿疗法: 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起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筋通络、理筋整复。主要针对颈腰椎疾病,关节错缝,偏瘫患者。 运动疗法: 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主要解决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主要采用“运动”这一训练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易化训练、移乘训练、步行训练。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 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前臂内外旋转 图3腕、肘屈伸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 图5、图6)等。图4捏小球练习] 图5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 图 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图爬肩梯图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 屈、内收动作。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 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 —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 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 11 )。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 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_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 图13上臂外展,外旋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康复指南 【定义】 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 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临床表现】 1.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半数以上患者有前驱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多少数有免疫接种史从感染至发生神经症状时间为1~3周,死亡率为3~4%,死亡率极高。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运动障碍:多为从下肢向上起发展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并且瘫痪<7天达到高峰。 3.感觉障碍:起病开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腰颈肩部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痛。感觉障碍表现为手套、袜套型,不少病例可无轻易感觉障碍。 4.颅神经障碍:主要影响Ⅶ、Ⅸ、Ⅹ对颅神经。半数以上病者有颅神经周围性瘫舌咽迷走神经损害,表现为吞咽困难、声嘶、咳嗽反射消失等,面瘫常为双侧性。

5.呼吸障碍:部分病例可发生呼吸困难,多在起病后3~12天出现,原因是病变波及颈,胸段N根而致呼吸肌麻痹。第九、十对颅N麻痹时,咳嗽反射消失,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少数病例是由于病变波及延髓致呼吸中枢衰竭。 6.括约肌障碍:少数患者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主要功能障碍】 (1)瘫痪:颅神经周围瘫、下肢瘫痪、四肢瘫痪。 (2)感觉障碍:瘫痪肢体通常伴有相应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3)肌肉痉挛:腰以上的脊髓损伤常常出现肌肉痉挛、疼痛。 (4)心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重病情。 (5)其它:感染、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呼吸困难等。 【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障碍评价,即临床与康复的评定。 【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 (一)急性不稳定期 各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都包括如下内容: 1.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体位排痰训练和胸廓被动运动训练。 2.膀胱功能训练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6.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 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明显影响活动及睡眠; 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 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 1.专科检查: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康复评定:JOA评分

3.常规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 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 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治疗原则】 约80%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当。 1、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 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法。严格卧床不宜超过1周以防制动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肌肉松弛药,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腰椎牵引 4、推拿和按摩 5、支具和矫形器 围腰有协助背肌、限制不必要的前屈、增加腰椎稳定性的作用。但需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腰肌萎缩。 6、冷热疗、电疗 7、封闭治疗 局部封闭、硬膜外封闭或骶管封闭适用于一般治疗疗效不佳者,因可能导致局部粘连,慎用。 8、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 经皮穿刺化学溶核,机械切吸,激光气化术术,椎间盘镜手术等微创治疗,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切除术、脊椎融合术、椎管减压术等。 9、运动治疗 急性期过后,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步开始运动治疗,以腹、背肌等长收缩为主,避免因腰椎大幅度屈或伸引起应力分布不均而使症状加重。 【疗效标准】 1 治愈:腰腿痛消失或直腿抬高较前提高,能恢复工作,JOA评分改善。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