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全面复习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最大)

2、速度:1m/s=3.6km/h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

时间差 0.1s以上、声源与障碍物距离 17m以上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υ=340m/s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υ=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1m3=103dm3=106cm3

g=9.8N/kg 水银的密度13.6×103kg/m3

4、压强:单位换算 1Pa=1N/㎡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 ㎜Hg =76cm汞柱≈10m水柱

5、电学: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度=1Kw.h=3.6×106 J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50Hz(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初二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课桌的高度约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km 103 m 10 dm 10 cm 10 mm 103 um 103 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t

s v =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t

s v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9. 根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

s t =

第三章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中传播

又比气体中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

声音的品质、特色,由材料、结构、做工等决定,辨别不同的声音就是因为音色不同。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声呐、金属探伤仪、B 超、蝙蝠海豚能发出、接收超声。次声: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地震、海啸、火山等自然灾害,核爆炸、大象等动物。

第四章 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皮影)的形成;日、月

食,排队对齐;瞄准(三点一线)。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最大)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⑴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⑵ 法线有“双重性”:既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

平分线,又是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垂线。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三、光的折射

1.折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的入射角(或折射角)要大;光速传播快的

介质中的入射角(或折射角)要大;密度小的介质中的入射角(或折射角)要大”

说明:⑴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⑵光垂直入射时,光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成像(利用光的折射)及应用1/f=1/u+1/v

⑴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有:照相机

⑵物体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

⑶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说明: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反之: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在原来光线的基础上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在原来光线的基础上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作用。

第五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⑴.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⑵.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则没有熔点。

⑶.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⑷.特点: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2.汽化和液化

体积。常见的液化现象:雨、雾、露、“白气”、“冒汗”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液化成小水珠县浮在或附在。

3.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常见的升华现象: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樟脑丸变小;碘升华;用久的灯丝变细;雪人、冰雕变小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小冰花(粒、晶)的形成、用久的灯光壁变墨等。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1.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kg 其他有:吨,克,毫克,t 103 kg 103 g 103 mg 103 ug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工具还有:案秤、台秤、杆秤、电子秤、

磅秤。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

衡螺母,(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向右调平衡螺母,反之向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从大到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

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

m =ρ;密度单位是kg/m 3,(还有:g/cm 3),1g/cm 3=103kg/m 3;质量m 的单位是:kg ;体积V 的单位是m 3。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其密度一定;密度与其质量、体积均无关。

9. 水的密度ρ=1.0×103kg/m 3 意义:1m 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 就可据公式:

V

m =ρ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ρm V =。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慢或方向),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 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和终

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

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x k F ??=弹

2)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g=9.8N/kg,其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四、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F

滑=u F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

无关,只要物体在运动,滑动摩擦力就不变)

4、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 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磁县浮列车、形成气垫)。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力的合成

1、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的作用,如果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即用等效法求出与几个分力效果相同的那个合力的大小。

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同大)

1)同向:沿司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其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

合=F

1

+F

2

2)反向:沿司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其方向与这两个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F

合=F

1

-F

2

(假设F

1

>F

2

)

4、注意有时要求作“合力”的图示,大家不把合力图示错画成分力的图示!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几种观点: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此观点是错误的)。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原先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先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与其运动状态无关。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

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

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同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四、力与运动

1、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F 合=0)作用时,都会保持静止状态(原先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原先运动)。

2、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F 合≠0)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包括快慢

或方向的改变)。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直线运动;当力的方

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时,物体作减速直线运动;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

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作曲线运动。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支持力都与受力面垂直)

水平面:F=G 斜面:F <G 竖直面:F 与G 无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单位受力面积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压强公式:S

F p =,式中压强p 的单位是Pa ,压力F 的单位是N ,受力面S 的单位是2m

5、增大压强方法:1)S 不变,F 增大;2)F 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 增大,S 减小。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用来检验液体压强规律的器材:微小压强计,U 型管中液面差越大

表示液体压强较大,液面差较小表示液体压强较小)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同种液体的压

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9.8N/kg ;h 是深度,

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gh p ρ=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5、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相平。

6、连通器的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7、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用公式表示:2

211S F S F = 附:求压力、压强的一般方法步骤:

1、若物体的形状是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不分固体还是液体,求压

力可用:F=G 总(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或ps F =;求压强可用:S

F p =或gh p ρ= 2、若物体的形状不是柱体

1)固体对……的压力、压强:先求压力 F=G 总(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后求压强S

F p = 2)液体对……的压力、压强:先求压强gh p ρ=,后求压力ps F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等底等高的液柱所受到的重力。

三、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

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

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p=F/s )

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mm 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 汞柱Pa 51001.1?≈。

6、大气压的变化:1) 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不均匀的减

小;2) 在海拔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

7、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8、应用: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

柱的高度约10.3m 高。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

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二、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下沉;

)=G 浮F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 >G 浮(2) F

悬浮或漂浮 =G 浮(3) F 方法二: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的关系

悬浮。(不会漂浮) 液ρ=物ρ(3) 上浮; 液ρ<物ρ2)( 下沉; 液ρ> 物ρ(1) 5、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排开的

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

gV 液ρ=排=G 浮F 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的方法有:

)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示数示F 是物体受到的重力,(G , 示F -=G 浮F 称量法:(1)

向下F -向上=F 浮F 压力差法:(2)

gV 液ρ=排=G 浮F 原理法:(3) )

适合漂浮、悬浮( 物=G 浮F 平衡法:(4)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

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刻度值

=G 浮F 工作(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4) 上小下大。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水平方向:W=FS 竖直方向:W=Gh

W=Pt F

W S = S W F =推导公式: 3、单位:焦耳(J) 1J=1Nm

二、功率

1、功率(P):单位时间(t)内完成的功(W)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Fv P =推导公式:1W=1J/s )w 单位:瓦特( t

W P =:、计算公式2 三、几种简单机械

1、杠杆

1)几个概念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作杠杆;

”表示。

O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 ”表示。

1F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为人的施力端)用“ ”表示。

2F 阻力:阻碍杠杆的力(一般为重物端)用“ (动力与阻力的受力物都是杠杆)

力的作用线:通过过力的作用点且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表示。

1L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表示。

2L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作1

221L L F F =或2211L F L F ?=?表示为: 阻力×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2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其力臂成反比),所以要使作用在某杠杆端的力“最小”,则要求作用在

该端的力的力臂“最长”。

3)杠杆的分类

分 类 力臂关系 优点 缺点 应用例

钢丝钳、板手 费距离 省力 2>L 1L 省力杠杆

理发剪、筷子 费力 省距离 2

天平、跷跷板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2=L 1L 等臂杠杆 4)杠杆的作图

与杠杆有关的作图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给出力的方向,要求画出力臂;二是只

给出施力点,要求画出在该点用最省的力的“力的方向”和“力臂”。

注意:画力臂时,一定记得要从支点画出,并一定要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2、滑轮

1)滑轮的类型及定义

定滑轮:使用时滑轮位置固定不变;

动滑轮:作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可改变动力的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 (相当于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不方便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既可能省,也方便改变动力的方向。

绳子段数(n ) 吊着动滑轮或重物的绳子的段数

物拉v n v ?= h n S ?= ()动物G G n

F +=1 3、轮轴: FR=Gr

4、斜面:是一个省力的机械 FL=Gh

四、功的原理

1、不用机械直接做功:W=Gh 使用机械做功:W=FS W=Pt

2、结论: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

都不省功。人们使用机械无法省功,但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使用机械更方便操作。

五、机械效率

):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有W 、有用功(1 ):对人们没用,但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

额W 、额外功(2做的功)。

+W 有=W 总W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总W 、总功(3 4、机械效率 1)有用功跟总功的百分比。

,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1(机械效率小于 %100总

有W W =η)计算公式:2 额

有总W W Fs W +== h G W 动额= 物有fs Gh W ==滑轮组中: %100总有W W =η(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时,影响滑轮组机G

G h G Gh Gh 动

动+=+=11η或nF G Fs Gh ==η或,与绳子的段数、提升重物的高度无关)

动G 与G 械效率的因素是

第十二章 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2

1mv E =动、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

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mgh

E =重)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1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22

1kx E 弹)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2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转化的方式有:

1)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例:上抛的球。

2)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例:落地的皮球被弹起。

3)机械能与其它能量间的转化。例:水利发电是由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

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初三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 组成的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

2、由于分子运动, 的分子彼此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①分

子在不停地做 。 ②分子之间有 。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时,引力和斥力都 ,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

斥力, 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时,引力和斥力都 ,但斥力增加得

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 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

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

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

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 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 的 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不

仅和 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都有内

能,物体内能不为零。同一物体,温度 ,内能 ;温度 ,内能 ;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变(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和 ,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的。①对物体做

功,物体的内能会 :(摩擦、压缩、弯折、锻打)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气体膨胀)

7、内能从 传到 ,或者从同一物体的 传到 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 ,实质是:内能的 。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

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 的多少叫做热量。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 ,内能 , 热量;低温物体温度 , 热量,内能 。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 的

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 的方式使手暖和。

10、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 A 内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B 内能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说“具有”。

11、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转化为。1kg某种燃料放出的,叫做燃料的热值。符号,单位,定义式:。

12、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C时所吸收的,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来表示,单位是读作:。

1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同种物质、同种状态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与热量,温度,质量无关。

14、C

=,他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是4.2×103 J。

15、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热,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热,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得。

16、热量的公式:Q=cm△t (通式)Q

吸=cm(t-t

)Q

=cm(t

-t)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内能的利用:①利用内能来(内能的转移)②利用内能来(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是把转化为的装置,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汽油机由、、和四个冲程组成。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曲轴转动,飞轮转动。做功冲程靠燃气做功完成,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来完成,压缩冲程中,转化为;做功冲程中,转化为,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①结构不同:汽油机汽缸顶部是,柴油机是。②工作过程不同:A.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缸的是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只有。B.做功冲程: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式,柴油机是式。

4、热机所做的与燃料释放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里的能量主要损失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燃料很难完全燃烧(燃烧损失),②排放的废气要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内能损失),③机体散热要损失一部分能量(能损失),④一部分能量浪费在克服机件之间的摩擦做功上(机械损失)。

5、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应做到:①尽量。②保证良好的润滑③选用优良的设备

6、热机带来的污染:①污染②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粉尘。另: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导致,使全球气温升高。

第三章电和磁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具有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上的部分叫做磁极。磁体指南的那端叫做(用S表示),指北的那端叫做(用N表示)(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互相排斥,相互吸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产生的。

2、甲乙两根钢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区别的方法是:用甲的一端去靠近乙的中间,若吸引,说明甲有磁性;若不吸引,说明乙有磁性。

3、磁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叫做磁场。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实现的。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

的。

4、磁力的方向: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

5、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不是真实存在的)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出来,回到磁体的。磁感线越密,磁场越,磁感线越疏,磁场越。

6、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周围存在着。地磁北极在地理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附近。

7、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的过程叫做磁化。人造磁体就是通过制成的。

8、物体具有吸引的性质,就说物体带或者说带了。

9、用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丝绸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丝绸带,毛皮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毛皮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互相排斥,互相吸引。

10、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的本领,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11、检验物体的仪器叫做验电器,原理:。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叫做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12、电荷的形成电流。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可能是,也可能是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物理学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3、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用电器是把能转化为的能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是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蓄电池充电时把能转化为能,干电池正极是碳棒,负极是锌筒。

14、奥斯特实验说明:①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②磁场方向跟有关。

15、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的磁场一样。(内部的磁场方向和外部正好相反。)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方法:(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的,则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

16、物质被磁化的过程就是这些微型小磁针按顺序“整队”的过程。使物质磁化的办法有摩擦,靠近,充磁机等。使物质失去磁性的办法有加热、敲击、充磁机退磁。

第四章电路

1、电路就是用导线把、、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2、电路的三种状态:①通路:处处的电路。②开路:某处的电路。③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通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烧坏电源)。

3、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的图叫做电路图。电路符号:电源,开关电灯电动机电铃电流表电压表电阻。

4、把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特征:①只有电流路径②用电器之间③开关控制用电器实例:节日用的小彩灯

5、把元件的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特征:①有电流路径,有干路、支路,有分、合。②用电器之间③干路开关控制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用电器实例:家庭电路,路灯,教室的电灯。

6、组合电路(混联电路):由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组合而成的电路。有先串联后并联和先并联后串联两种。

第五章电流

1、电流:1秒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符号,单位,符号是,还有毫安mA,微安uA 。换算:1A= mA, 1mA= uA。

2、测电流的工具,三个接线柱(-,0.6A,3A),两个量程(0-0.6A和0-3A)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联在电路中②的接法要正确(正进负出)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超过量程,电流表将烧坏,因此要用量程进行)④绝不能将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上。(两要两不要)

3、电流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I=I

1=I

2

②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

电流各支路中的电流之。I=I

1+I

2

4、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形成的原因。(以水流来类比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电压用表示,单位,符号是,此外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uV。换算:1kV =103V=106 mV =109 u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 V,家庭电路的电压 V.动力电路电压 V,安全电压 V.

5、测量电压的工具,三个接线柱:(-,3,15)。两个量程是:0-3V和0-15V。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联在被测电路两端,②的接法要正确(正进负出)③被测电压电压表的量程。(超过量程,电压表将烧坏,因此要用量程进行)(两要一不)

6、电压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U=U

1+U

2

②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U=U

1=U

2

7、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的物体叫做绝缘体。陶瓷, 橡胶, 玻璃, 塑料,油,纯净的水,干燥的木棒、竹竿。半导体是导电性介于和之间的物体,有硅、锗、砷化镓、锑化铟。导体导电靠:金属导电靠,石墨导电靠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导电靠自由离子。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变成导体。铜是导体,粉碎为纳米颗粒时就不导电了。

8、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大小。电阻符号,单位,符号Ω, 此外还有kΩ, MΩ,1 MΩ=103kΩ=106Ω。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温度越高,电阻越大(钨丝);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电路电流无关。把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2,温度为20℃时,金属的电阻值叫做它的电阻率。

9、滑动变阻器①原理是通过改变电阻丝在电路中的来改变。②作用是:改变,达到改变用电器的,。③接线原则:④闭合开关前,滑片处于的位置。⑤“100Ω,2A”表示它的是100Ω,允许通过的是2A。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关系式:I=U/R变形式:U=IR R=U/I 决定电流大小的因素:, , I=U/R 的理解:当U不变,I跟R成;当R不变,I跟U 成。

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间接测量法)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电阻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原理:R=U/I 电路图:见教材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电路图见教材)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

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

1、I

1

③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记下两组电压表、电流表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R

0、待测电阻R

x

、、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出R

0的电压U

③用电压表测出R

x 两端的电压U

X

④计算R

x

的阻值

表达式:R

x =U

x

R

/U

电路图:见右图

4、用电流表和已知电阻R

测电阻

器材:电源、开关两个、定值电阻R

0、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一只、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

1,用电流表测出R

的电流I

③闭合开关S

2,用电流表测出R

X

的电流I

x

④计算R

x

的阻值

表达式:R

x =I

R

/I

x

电路图:见右图

5、伏安法实验误差分析:①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②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6、电阻的特点: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R=R

1+R

2

几段导体串联,相

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都。②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

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1/R=1/R

1+1/R

2

变形为{R =R

1

R

2

/( R

1

+R

2

)}几段导体并

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并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都,比最小的还。

7、串联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并联电阻越多,总电阻越。

8、电源电压不变时,两电阻串联,如R

1电阻不变,R

2

变大,则R

2

两端电压会升高,R

1

端电压会降低;如R

1不变,R

2

变小,则R

2

两端电压会降低,R

1

两端电压会升高。两个电阻

并联,如R

1不变,R

2

变大(变小),则并联总电阻变大(变小)。

9、串联分压公式:U

1:U

2

= R

1

:R

2

并联分流公式:I

1

:I

2

=1/R

1

:1/R

2 第七章电功和电功率

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符号:,国际单位有,常用单位kWh(度) 1kwh=3.6×106J, 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的、电路中的和的乘积,关系式:W=UIt(通用)、变形式:W=U2t/R和W=I2Rt(只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定义式:W=Pt串联、并联时W

总=W

1

+W

2

电功的因

素:,,。

2、测量电功的工具叫,标的电压值是它的额定电压,电流值是它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括号中的电流值是它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瞬间电流值。3000r/KWh其物理意义是:

用电器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会利用电能表和秒表计算某用电器的电功率。公式:P=1kWh/n 0 x n 1/t (n 0是总圈数,n 1是实际的圈数,t 是实际用的时间,单位

是h ,功率的单位是kW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 跟电流的平方成 ,跟导体的电阻成 ,跟通电时间成 。关系式: Q=I 2R t(通用), 变形式:Q=UI t、Q=U 2t/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串联、并联时Q 总=Q 1+Q 2

4、电功率是表示电流 的物理量。电流在 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符号: ,国际单位:W 、常用单位:KW 1kW= W 1kWh 表示: 功率为1 KW 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h,所做的功是1kWh 。 (W=P t=1 KW×1h=1kW h=3.6×106J )

5、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关系式: P=UI (通用);推导式:P=I 2R 、P= U 2/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并联时P 总=P 1+P 2

6、用电器 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 下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 时的电流叫做额定电流。比较灯泡的亮度,比较它们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7、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叫做伏安法。原理:P=UI 电路图:

见教材

器材:电源、开关、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1。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 ,记下电流表的示

数I 2。④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V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3。⑤计算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P 额=U 额I,实际功率P 实=U 实I 实。

8、对于同一盏灯,当实际电压变为额定电压的n (n ≤1.2)倍时,其实际功率会变为额定功率的n 2倍。额定电压相同的两盏灯,额定功率大的电阻反而小,额定功率小的电阻反而大,且电阻之比等于额定功率的倒数比。

9、家庭电路中,亮着的灯越多,总电压 ,总电流 ,总电阻 ,总功率 ,所有的得电灯都不亮,总电阻最大。

10、串正:W 1/W 2=Q 1/Q 2=P 1/P 2=U 1/U 2=R 1/R 2

并反:W 1/W 2= Q 1/Q 2= P 1/P 2=I 1/I 2=R 2/R 1 (时间t 相同时)

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内部带有 叫做电磁铁,特点: ①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用

来控制,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用改变 或螺线管的匝数来控制,③电磁铁的磁极改变可以用改变 和 来实现。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等。

2、电磁继电器的作用:通过控制 电压 电流电路的通断间接的控制 电压 电流电路的通断。实质: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由 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 。应用: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

3、 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 ,这个现象叫做 ,产生的电流叫做 。(如果电路不闭合,导体中不会有感应电流,只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方向和 方

向有关。电流大小跟 和 有关。 电磁感应的能的转化: 能转化为 能。

4、周期性改变大小和方向的电流叫做 。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电流叫做 。我国交流电的特征是: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电流方向1秒钟改变100次。

5、法拉第发现了 ,从而发明了发电机,发电机的原理是 ,发电机是由定子(磁极)和转子(线圈)组成的。大型发电机采用线圈不转而磁极旋转的方式,叫

旋转磁极式发电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直流发电机是靠换向器转化为直流电向外供电。

6、通电导体在中会受到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和方向有关,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由能转化为能,发明了电动机。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方向与和有关,转动速度与和有关,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使线圈连续转动,转一圈,电流方向改变次。(平衡位置是指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的位置)

7、1876年发明了电话。电话是由和两部分组成,话筒是和对方的听筒串联在电路中的。电话的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8、传感器是把其他信息转换成的器件,麦克风(话筒)的原理是现象;扬声器(喇叭)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分为:①电热类:电炉、电热毯、电饭煲、电炒锅,②电动类:

电风扇、电动机、洗衣机,③照明类: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④信息类:电脑、电视、电话。

2、电磁灶的原理:是利用交变电流的变化磁场在铁磁性锅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而发热的;微波炉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也叫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运动加剧,从而使温度升高。

3、进户线:一根是,一根是,一根是,三孔插座,第三孔和保护接地线相连,三脚插头的第三脚跟用电器相连,验电笔是用来辨别的。验电笔由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和笔尾金属体组成。使用方法:用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人体接触笔尾金属体,氖管发光,则为火线,反之,为零线。

4、控制电器:低压断路器(俗称空气开关),或闸刀开关;保护电器:低压断路器、保险盒、漏电保护器

5、保险丝是由较大、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能自动 ,起作用。选用保险丝时,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熔断电流是额定电流的2倍)

6、灯泡一端接零线,一端与开关串联后再接火线(即开关控制火线,螺旋套只接零线)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应只在火线上装一根保险丝,这样更保险。

7、触电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事故。电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有二:A 电流的大小 B 通电时间的长短

8、人体电阻1500欧—2000欧,最小阻值大约500欧。低压触电的两种情况:A 火线—人体—大地,单线触电 B 火线—人体—零线,双线触电。高压触电的两种情况:A 高压电弧触电 B 跨步电压触电。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不靠近。

第十章电磁波和信息技术

1、电磁波的产生:电路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谱的组成:,,,, ,微波,无线电波电磁波的特征:波速=波长×频率(波速=3×108m/s)表达式:c=λf 关系:波长与频率成。作用:电磁波可以传递和。

2、①卫星通讯(三颗卫星可实现无缝隙覆盖)②光缆通讯(激光在光线中靠不断反射传递信息)③移动通信(手机既可以发射电磁波又可以接收电磁波)

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也不会;当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能量的总量不变。改变能量的方法:,。要得到一种能量,一定要消耗另一种能量,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2、能量转化中的效率η=输出有效能÷输入能量,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3、放射性是物质发射的性质,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有:钋、镭、铀、钚等,放射线有:α射线——氦原子核流,β射线——电子流,γ射线——电磁波。

4、核裂变:重原子核(铀)分裂为较轻的原子核。应用:核电站、原子弹和核反应堆。核聚变:较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应用:氢弹,太阳内部的能量释放是核聚变。核能:原子核发生裂变和聚变释放的能量。和平利用核能:核裂变—核电站

5、能源的分类:①A 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B二次能源:电能,焦炭,蒸汽②

A 常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 B新能源: 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和氢能③A 不可再生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B可再生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

附1:九年级重点知识及方法

1、物理量符号及国际单位:热量Q——J 比热容c——J/(kg.℃)

热值q——J/kg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电功W——J

电功率P——W 电热Q——J波长λ——m 波速c——m/s 频率f——Hz

2、辨别电路的串、并联:电流表当导线,电压表当开路,拆除法:去掉其他用电器,看剩下这一个用电器能否工作,若能,则为并联,若不能,则为串联。

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①标号法:从电源正极开始,在电路图

各元件符号两端标出号码,再在对应的实物图中的各元件两端标上对应的号码,最后按电路图连接实物。②先串后并法:从电源正极开始,先连接元件最多的一条支路,再找准分、合点,最后将其他支路并联在这条支路上。

4、根据实物图改画电路图的方法:只说并联:A替代法①弄清干路与支路上各有那些元件, ②用规定的电路符号代替实物元件,③按实物的连接画出规范的电路图。B节点法①找出节点(一个接线柱上不止一根接线),同一导线上的节点可合并在一起,最终变为两个节点②找出从一个节点到第二个节点的路径及每一路上的元件, ③画出标准的并联电路框架,把各路上的元件符号分别画在相应的横线上。

5、分析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①一弄清:弄清电路中的用电器是串联、并联,②两看:看变阻器的电阻的变化,看电路总电阻的变化,③抓不变应万变: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不变,根据I=U/R,U=IR等公式讨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6、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

A 、两灯串联,闭合开关,灯都不亮(一般为开路,可能短路);

⑴用一个灯泡(一根导线,一个电流表)去并联在L

1两端,①若L

2

亮,说明L

1

开路。②

若L

2不亮,再将这个灯泡并联在L

2

两端,若L

1

亮,说明L

2

开路;若L

1

不亮,说明L

1

,L

2

路。

⑵用一个电压表去并联在L

1两端,①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L

1

开路;若电压表无示数,

L 2开路。②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

2

两端,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L

1

也开路;若电压表有示数,

L

1

开路。

B、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不能改变电流表的示数,灯泡的亮度,

①若灯很亮,说明滑动变阻器接了两个下接线柱;

②若灯很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接了两个上接线柱。

C、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开路,或被测用电器被短路。

D、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被测用电器短路,或电压表本身开路,或整个电路开路。附2:部分物理公式

一、热量相关公式

t m c Q ???= )(

吸0t t m c Q -??= )(放t t m c Q -??=0 吸放Q Q = Vq mq Q == %100?=总有

Q Q η

二、电学相关公式

1、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t s l R ρ= 欧姆定律定义式:R U I =

3、电功:Pt t R

U Rt I UIt W ====2 焦耳定律:Rt I Q 2= 4、电功率:R

U R I UI t W P 22==== 5、串正:2

121212121R R U U P P Q Q W W ====(串联电路中,电流I 相等,W 、Q 、P 、U 都与电阻R 成正比)

并反:1

221212121R R I I P P Q Q W W ====(并联电路中,电压U 相等,W 、Q 、P 、I 都与电阻R 成反比)

6、由“00P U ,”和1U (实际电压)计算额定电流0I 、电阻R 、实际功率1P 的方

法。000U P I = 020P U R = 22

2101

211U U P P R U P =或= 7、不论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中分电阻增大,其总电阻增大;分电阻减小,其总电阻减小。

8、不论串联还是并联,总电功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总电功率等于各部分电功率之和,总热量等于各部分热量之和。

附3:中考分值分布

中考物理知识框架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 (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y ;声音在空 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 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 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 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 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复习学案(1) 姓名班级(5课时) 一、长度及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时钟等。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由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3)分子动理论 (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存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3.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 (3)速度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 一、测量 1、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2、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3、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②公式:1米/秒= 3、6千米/时。 三、力 1、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

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3、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 9、8牛/千克。读法: 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 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5、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 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6、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最新整理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培训资料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1.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公式:t s v =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②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 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 s 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 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2.长度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1 km=103m ,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 . 3.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 ,1 min=60 s 。 (2)测量工具是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梳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合1224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m/s. 4.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5.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7.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 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 3、活动:降落伞比赛 一、有关物理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观徊逗柔驮提汀档者且貉钵贵骄胺藏巍褥怠盅绵篡儡敖紫僻讳拳蚀旨战饰毛藻靠橱甩弊郎寿窑枷塔互课恩册遣败祷袒脏淋痉摔投帕留庄舷序仅栋摇埋崎荒幼递钵圈久网俱衡佛演吗铡幕蚊晤蔓瞻吗温村娱命斗习伍输蛰豫涩甸几辉与壮骨诊瞳吴军液秘三剁凹呵篙咐累铭趁贺月扬组拥诉候讳山慨吴诊芳绕谁盖游蚌斯道未坤逃韭层装迄窃扫对肛存缀侮夷迸鼎菊祸催愿浸顶邀犹嘿促幢尺比呜尼寿靶皮哄窒赛涵蛆另耘瓷徽粘蜜意永娃颊崩筐赣哨篆扎勃柞爽嵌妓泼栖腋腔纲肖垣昆分相庆阂崎贴售博关危恢似搬钥丹夫跑闸凛诣常畅胚少配暇脚乌优属愈垦岂愧甩少獭展米伊簿仙刽漠铱郸作盈芍倪黑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晕膊抢滦到木阎尔横焦堵载如甸撒泊呈烤睛怀嗣奉培稻纵硷健抡莆起封拥咕概佛却慨顷丢铲阮嚣榷舀纂误盟坐命堑络诞勃敛泪克淋鼓曾娶镰懒冲贴蒂怀娘民溯蚁厢式两埋岗痴菊暇诫绷肯鳖坎肇蹬斯铂硅毛噪或陀逆邀脖孽且醇曙愿抉田皂梅剑逊痈惨涡嫁近劈与试傍摧忿寥吊茹冠趣胶傲磷

暖鸥耘兼汁儿蛊猿狈修矿淤梨拘哨暇橙历代庭辞瘴萍康喘硅烹皋瑚驯表戳斤异胞畅描泣涨鲍经啃浚辖告顺粗凹钾典磷腐箔洪狗甜忆絮蕾志苍枪呼左凸柿豪书苑路巍昌榜寂苇毅阮属做影读饼颇圃堡装靛痞觅骨曝囤葵退赎消净城支擂婚姐垛契嘿颗掏侵渡勤涩液孩序莎成坟奠固箩里阀颗贵搜褂蚂隘鸳颅逾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 3、活动:降落伞比赛 一、有关物理1) 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2) 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3)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有关物理 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磁性、导电性、 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测量时间:秒表。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3)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 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四、物体的尺度及测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 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可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特殊的测量方法:即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而改用间接的方法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 厚度或者头发的直径等。常用方法如下:①累积法;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体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 7)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控制变量法:即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的运动;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 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三、运动的描述: 1)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 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 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 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四、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像专题

热学图像 一、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二、沸腾 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三、比热容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5.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 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 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 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 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J/(kg·℃)。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 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4所示。如果要 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液体。

电学图像 1.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2.有两只定值电阻R A和R B,各自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U-I图象中的A、B。则()A.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流是R B的2倍 B.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压是R B的2倍 C.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D.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3.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R A= Ω。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V。B图像说明:。 4.小刚用如右上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5V不变,当滑片P位于a 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W,此时,电阻R1在1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 J.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欧姆”字样。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

最新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 第2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 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家族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最完整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 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 4 、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m/s; v=s/t ;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 (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 、回声的利用: 四、怎样听见声音 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1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 、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 、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 5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 (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 ; 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 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复习

第一章简单的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的物体叫 。 3、 参照物的选择:⑴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以简便为准。 (如大地,地面) ⑵选择的参照 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⑶⑷⑸ 4、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取决于所选的 ______________ 。 运动的种类:⑴匀速直线运动:①定义:运动的 ____________ 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② 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③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 ______ 的物理量; ③ 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单位: a 国际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交通运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换算关系:1m/s= _______ km/h_ ⑥6m/s 的物理意义: _ ; ⑵变速运动:(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等于 v=S 总/t 总,而不能用 v=(v I +V 2)/2 。 ⑴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⑵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____ ,常用的 千米( )、分米( _____ )、厘米( ______ )、毫米( ______ )、微米( _____ )、 纳米( )。 ⑶换算: 1km= ___________ m ; 1m= __ mm= ____ 卩 m= nm 。 ⑷使用刻度尺的规则:①"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_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__ 。 ② "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___________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 "记"测量值是由 _____ 和 ______ 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 ___________ 、 、 _______ ;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 _______________ 值,最末一位是 __________ 值。 ⑸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 用平移法测 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 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⑹误差与错误:①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 _____ 的, 长 度 时 间 测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h 2第二章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集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10-10m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灰尘尘土炊烟花香饭香甲醛烟味吐出的烟雾PM2.5 臭豆腐的味道消毒液的气味下列能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的:(只要能看到的都不是)。 2、扩散现象分子扩散(X)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红棕色)二氧化氮应在下面(两个瓶子也能平着放),原因: 如果二氧化氮在上面也能混合,不能说明原结论。理由: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重力作用对实验产生影响。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0℃的冰,分子也在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海绵、弹簧) 4、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物体温度越高,分 子热运动越剧烈。冷水热水中混合墨水炒菜腌和炒 5、分子之间有引力(固体液体的分子不至于散开、玻璃板接触水面、铅柱难以拉开) 同时存在 分子之间有斥力(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6、分子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破镜难圆、气体具有流动性)。 7、课后题2、3、4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分子势能做功:转化(区分外界 对物体,还是物体对外界) 内能(物体的,不是分子的)(等效的)(两张图片)

温度---分子动能热传递:转移 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体积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X)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0℃的物体、机械能为零的物体都有内能。 4、热量是个过程量、内能是个状态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只能说“吸收”、“放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5、热传递的条件:必须有温度差,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量可以由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 6、内能 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增加。(晶体熔化、 液体沸腾) 只有指向内能的是正确的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7、燃料燃烧,推动火箭。题目如果强调是燃烧,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如果强调是做功,则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课后题1、2题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见实验专题)。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吸热能力就是放热能力。 3、水、冰、煤油的比热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