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例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建模应用方法

例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建模应用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0221752.html,

例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建模应用方法作者:葛莹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5年第05期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课标》编写的苏科版数学教材设计了一些“数学建模”活动,我们要充分开展和利用这些活动,并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当然,关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建模应用,很多老师、专家学者都写了大量的文章来论述.笔者不揣固陋,也想谈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建模应用,请初中数学教学同行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众所周知,关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定律在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一位将军问学者海伦:“从A地出发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回到B地,怎样走路线最短?”海伦直截了当地回

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就是数学上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但是,在将军问的问题中,

马走的是一条折线.将军该如何指挥他的千军万马先到河边饮水,然后再走到B点而所走的路程最短,从而为他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而赢得战斗的胜利呢?如下图所示:

我们知道,在河边MN饮马的地点可以有很多处,我们在河边MN任选两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与A、B分别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之和就是从A地到饮马地点,再回到B地的路程之和.

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如何确定使两条线段长度之和为最短的那个点.如图,

我们可以尝试在图上过B点作河边MN的垂线,垂足为C,延长BC到B′,B′是B地关于河边MN的对称点;再连结AB′,交河边MN于P,那么P点就是将军所要求的饮马地点,即在P 点饮马所走的路程最短.

为什么在P点饮马所走的路程最短呢?如图,因为BP=B′P,AP与BP的长度之和就是

AP与PB′的长度之和,即是AB′的长度;而选择河边MN的任何其他点,如D,路程

AD+DB=AD+DB′,由于A、B′两点的连线中,线段AB′是最短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选择P点饮马路程要短于选择D点的路程.

“将军饮马问题”反映了数学中的对称性问题,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定直线l 同旁有两个定点AB,在直线l上存在动点P,若要使得PA+PB的值最小,可作定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P,且PA+PB的最小值为AB′.我们可以应用上述规律来建模.

一、在几何图形中的直接建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